icu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2023-06-06

第一篇:icu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重症监护室.icu护理工作质量标准

重症监护室(ICU)护理工作质量标准

一、环境管理

1.科室布局、设施设备符合《中国重症加强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

(1)应划分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及生活区域。

(2)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15平方米。

(3)每个ICU最少配有一个单间病房,面积18-25平方米,有条件者配备负压病房1-2间。

(4)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或脚踩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一套,开放式房间至少每两床一套。

(5)病床间距符合要求,床间距>1米。

(6)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做到定时开窗通风,有条件者最好配备空气净化系统。

3.ICU环境安静、整洁、舒适。

4.办公室、治疗室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标识醒目。

二、人员管理

1.护士长应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2.ICU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之比不少2.5~3:1,护理人员数量与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3.护理人员要经过ICU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经考核合格后,

方可独立上岗。

4.护理人员岗位分级管理和使用。

5.排班体现科学、合理、弹性化。

三、医院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各区域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醒目。

3.具有合理的人流和物流的进出通道,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

扰和交叉感染。

4.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别安置,特殊感染者应安置在单

间病房或进行床旁隔离,必要时启用负压病房。

5.未配备空气净化系统的病室应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日

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空气消毒一次,并做好记录。

6.做好病室地面及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地面和物表应

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

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700mg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

擦拭,作用30分钟;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

1000-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拖布分室使用,标识

醒目。

7.落实ICU探视管理制度:

(1)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尽量减少室内人员的

过多流动。

(2)工作人员或探视人员进入ICU病房必须更衣、换鞋、

戴口罩、帽子;外出时需更换工作衣、外出鞋。

8.工作人员患有感冒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

9.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0.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11.留置管道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要求。

12.患者转出后,医疗仪器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

(1)床单位应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2)各种医疗器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清洁、消毒。

(3)呼吸机管道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

洗、晾干后送供应室进行集中灭菌。

13.各类仪器设备及灭菌物品、一次性耗材、消毒液等的管

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4.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15.按照Ⅱ类环境的要求,每月对病房空气,无菌物品、物

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等进行卫生学监测。有记录。

四、质量管理

1.ICU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健全,并落实

到位,

2.成立ICU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及时反馈,体现

持续改进;并定期进行质量评析,有记录。

3.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ICU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

作规范、各类仪器设备的操作及各项急救技术操作等。

4.严格按照《基础护理质量标准》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5.严格落实《特级护理质量标准》,持续24小时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详细记录。

6.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

7.护士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正确的治疗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8.护理文书书写符合《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

(1)护理记录内容需客观、准确、及时、规范、完整,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并且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达准确、语言通顺、标点正确。

(2)每位患者均需建立护理计划;并能够根据病情及时修订。

(3)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效果记录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且具有连续性;护理措施能够体现时效性和个体性。

(4)护理记录每小时至少记录一次,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记录的,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9.药品管理

(1)常备药品做到原盒存放、专人管理、及时补充。

(2)高危药品专盒存放,标识醒目,管理规范。

(3)急救车内药品、物品齐全、做到“四固定”,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

(4)严格落实毒麻药品制度,实行专人专柜双锁保管,固定基数,护士班班交接,有记录;毒麻药品使用中,如有残余量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并做好记录。

10.各种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班班交接,有记录。

11.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

12.落实患者安全管理目标(包括身份识别、用药安全、危急值的报告等)。

13.制定并落实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如跌倒、坠床、压疮、非计划性拔管、谵妄等)。

14.制定、培训、演讲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停电、火灾、猝死、误吸、输液反应、输血反应、输液外渗、躁动、自杀、针刺伤、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重大意外伤害等)。

15.落实患者转入、转出交接制度,详细做好患者的出入室登记。

16.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有记录。

(1)主动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的规章制度。

(2)做好患者或家属的健康指导工作,主要包括正确指导患者饮食、用药和活动等。

(3)患者及家属知晓相关的疾病、药物、特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

(4)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重视患者的功能训练。

(5)及时、客观的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变化,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第二篇:感染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压疮组上半年工作总结

最后更新:2009-11-9 9:16:20 浏览:481

在压疮护理方面:

上半年,我们重点对科室上报压疮给予了检查与指导,同时还检查了护士对压疮上报制度的掌握与落实情况以及皮肤压疮登记表的填写质量。那么,就目前而言,压疮的护理与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全院护士长和护士的初步认识和重视,通过共同努力,各科室已经建立起符合本科特点的压疮管理系统,并能依此而展开临床压疮护理工作,特别是在压疮的上报与返表方面已能基本符合要求。

全院共有17个科室上报压疮148例,检查了141例,会诊5例,其中,院内压疮3例(N

1、干诊、ICU)。痊愈的有32 例,好转的有29 例,未进展的有

85例,进展的有2 例。所做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科室管理,完善压疮监控系统

1、督导各科室顺利完成了压疮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统一完善了全院的压疮管理资料,而且资料做到了统一定位,使大家不但有章可循,而且,取用便捷,方便了临床。

2、各科室设立了压疮管理员,全院共24名,他们是科室压疮管理的新生力量,对提高压疮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制定了压疮管理优秀科室评比方案,旨在奖优罚劣,肯定成绩。

4、通过去医大学习,回来后,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重新修订了压疮护理管理流程,使得压疮管理流程化,大大保证了压疮护理的有效监控,提高了压疮护理质量;二是新建立了压疮护理安全指南,指南中,明确规定了压疮预防的工作要求,并对工作中的护理行为给予了一定的告诫,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临床护理安全。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的压疮认知水平

1、组织全院业务培训两次。一是压疮分期与护理;二是压疮管理表格填写方法。

2、定期对压疮管理员组织知识测试。4月分口试了压疮上报制度和科室的压疮管理办法,5月份笔试了压疮知识培训内容,通过测试发现,由于各科室的重视程度不同,成绩也不同,表现好的科室有普

二、外

三、外

四、妇科、肿内、内

二、神二。

3、除了以上全院性的培训外,我们还请各科室积极配合,

对压疮相关制度、知识以及评估知识组织科内培训并记录,在这方面表现好的科室有内

二、外

四、妇科、肿内、神二等。

三、创新工作

一是引入了“难免性压疮的护理理念”,并组织了临床病例分析与讨论;二是建立了“压疮护理安全指南”,增强了护士预防压疮的护理思维。

四、存在不足

1、压疮分期、创面描述、面积测量不规范。

2、关于压疮的护理措施,易与压疮预防措施相混淆。

3、皮肤压疮登记表填写质量欠缺,如压疮转归与结果项目填写不全,动态观察项目与护理措施相混淆等。

五、下半年工作设想

1、召开压疮管理经验座谈会,交流管理心得,促进临床管理质量的提高。

2、组织压疮病例讨论或观摩查房,分享临床实践经验。

3、继续针对上半年不足,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如压疮分期、描述等知识。

4、建立皮肤压疮登记表填写质量标准,使大家能够规范填写,客观反映压疮护理情况。

5、开展难免性压疮的评估工作。

在压疮预防方面:

第一季度我们主要对易患人群的评估工作做了临床调研,续评估有766例,能够记录评估结果的有普

二、ICU、肿内。

第二季度重点抽查了7个科室重病人(上报)的皮肤评估工作,包括评估分值是否符合临床、家属是否了解皮肤护理方法以及能否落实等等,总体看,能基本落实到位。

从管理上而言,我们从4月份开始要求全院要对评估结果进行记录,要求各科室做好评估的培训工作。

那么从现在来看,护士长和压疮管理员已经建立起压疮预防的意识,易患人群的评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特别是续评估做的很到位,评估登记表的转归项目也能够及时填写,能够开展对重病人的皮肤护理健教,并能落实到位。

不足之处是:

一是虽能对评估结果进行记录,但大多数科室只是记录评估分值<12分的,对于>12分和续评估的未能给予记录;

二是护士对评估量表的掌握不是很熟练。

下半年打算:

一是建立压疮预防流程及其相应要求,使得压疮的预防工作更加系统化;

二是进一步细化评估量表的评分依据,为大家临床操作提供方便;

三是检查普通病人的评估质量和健教工作落实情况。

压疮组

二○○九年七月

感染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1.消毒与隔离:霍乱、鼠疫、咽白喉等应严密隔离,肺结核、流脑、百日咳、流感施行呼吸道隔离,伤寒、菌痢、甲肝施行肠道隔离、破伤风、气性坏疽施行接触隔离,乙肝、艾滋病、梅毒施行血液、体液隔离,结核病人痰涂片结核分歧杆菌阳性及活动性肺结核应结核病隔离。消毒:传染源的随时消毒、病人、病房终末消毒、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预防性消毒。

2. 感染性发热时介绍发热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休息、饮食及生活护理。监测体温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入水量。

3.发疹病人的护理:讲解皮疹的相关知识,进行局部皮肤护理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每日用温水(禁用肥皂、乙醇)擦洗,皮疹消退、脱皮不完全时应用消毒剪刀进行修剪,皮肤干燥可用石蜡油进行润滑,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注意保护大面积瘀斑坏死皮肤防止感染。对特殊部位例如口腔黏膜疹、眼部进行专项护理。

4.腹泻病人的护理:标本采集时应新鲜并选取脓血、粘液部分,对排便情况、伴随情况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饮食以少渣、少纤维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生冷、辛辣饮食频繁腹泻并伴呕吐可暂禁食。排便频繁时进行肛周皮肤护理。

5.咯血的护理:肺结核大咯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出血量和每小时尿量,观察有无窒息的先兆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惊厥护理:将乙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等病人安置在安静、光线暗的房间里,专人守护、设置床栏,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病人。观察有无窒息、惊厥先兆、发作持续时间、次数等,给予持续吸氧。

第三篇:ICU专科护理常规(整理)

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配合医生做好全面体检

常规做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以及心、肝、肾、肺功能等检查,大手术前做好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2、心理护理

解释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配合。

3、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合理进食,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4、术前准备 4.1、胃肠道准备

4.1.1、一般手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

4.1.2、肠道手术病人术前3天禁食,术前3天口服肠道抑菌剂如甲硝唑、环丙沙星等,并补充vitk。术前晚及次日晨行清洁灌肠。

4.2、呼吸道准备:术前2周戒烟,指导病人作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练习,防止术后并发症。

4.3、皮肤准备: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术前做好个人的卫生处置,如洗头、理发、剪指(趾)甲、沐浴、更衣等。

4.4、保证充足睡眠:术前晚保证病人良好的睡眠,必要时应用镇静剂,呼吸衰竭者慎用。

4.5、观察生命体征:术前晚及术日晨测T、P、R、BP,观察有无病情变化,如遇有感冒、发热或女病人来月经应报告医师择期手术。

4.6、术日晨遵医嘱放置胃管、尿管,排空膀胱,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5、一般护理

5.1、病人的物品交家属妥善保管,将病历、X线片、胸带、腹带、特殊物品等术中所用物品带入手术室。

5.2、按手术要求准备麻醉床、氧气及监护仪等用物。

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术后护理

1、妥善安置病人

1.1、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并稳妥转运病人至病床。

1.2、正确连接心电监护、输液管、引流管及氧气管,妥善固定。

2、体位护理

2.1、全麻术后未清醒者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颈部、胸腹部手术给予半卧位。

2.2、阴囊、腹股沟手术应平卧位或低半卧位。 2.

3、脊椎、臀部手术后应取仰卧或俯卧位。

3、病情观察

3.1、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出入量的平衡。

3.2、观察伤口疼痛情况,采用有效方法减轻疼痛。

3.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出血及分泌物;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3.

4、观察排尿情况:术后6~8h未排尿且膀胱充盈者,经诱导排尿无效,可采取导尿术。

3.5、观察肠蠕动恢复情况:术后3日仍未排气且诉腹胀者可采取腹部按摩、增加活动促进畅功能恢复,必要时给予肛管排气。术后3~5日未排便者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4、休息与活动

鼓励病人床上翻身、抬臀,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

5、饮食护理

胃肠道手术者肛门排气后可循序渐进由流质一半流质一软食一普食过渡。其它手术术后6~8h后可进普食。

6、基础护理

禁食者做好口腔护理,留置导尿管者做好会阴护理,防止感染。留置引流管者参照引流管护理。长期卧床的病人预防压疮发生。

7、心理护理

安慰病人,避免精神紧张,消除不良情绪。

危重患者护理

危重患者护理

1、心理护理:对待病人热忱、耐心、和蔼,协助病人解除各种顾虑,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支持工作,定时向病人家属交代病情及其变化趋势。

1、病情观察

2.1、观察脉搏快慢、强弱、节律变化,注意有无心动过速、过缓、间歇脉、二联律、三联律、脉搏短绌等异常情况。

2.2、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呼吸声音的变化,注意有无鼻翼扇动,口唇及指(趾)端发绀、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

3、观察血压、中心静脉压、动脉压变化,注意有无压力过高过低,脉压差有无增大或偏小等异常情况。

4、观察体温变化,体温不升时,注意保暖,体温持续过高,应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

5、神志及瞳孔的观察:危重患者可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定向力完全或部分障碍,燥动不安甚至昏迷,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6、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铺整洁,病人皮肤及头发清洁,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7、对禁食及高热病人,每天行口腔护理2—3次,口唇皮裂者涂甘油每天2次。

8、各种引流袋、负压器、氧气管、吸引管、呼吸回路管、输液管、泵管每24小时更换1次,尿管胃管每1—2周更换1次。

9、保持输液的通畅,必要时应用中心静脉或静脉留置针保留2—3条输液通道。以保证各种治疗落实。

10、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保持机体的出入液平衡。

11、15—30分钟观察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的变化情况至病情稳定后可改为1—2小时1次。

ICU疾病护理常规

ICU疾病护理常规

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1、体位: 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椎管内 麻醉者术后应去枕平卧6~8小时以防头痛。全麻清醒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可根据需要选择体位。颈部、胸部、腹部和阴囊腹股沟手术病人可取半卧位;颅脑手术病人可采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有利于减轻脑水肿;脊柱、臀部手术病人可取仰卧或俯卧位;四肢手术后应抬高患肢,减轻水肿。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呕吐物及气管内分泌物,防止误吸;给予氧气吸入;鼓励病人咳嗽、作深呼吸运动,定时排背,必要时行超声雾化吸入或气管切开。

3、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每15~30分钟观察记录1次,平稳后改为每2小时观察记录1次。

4、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禁食期间,根据要求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4.1、全麻非胃肠道手术病人,术后6小时如无恶心、呕吐,可先进流质,以后根据病情改为半流质。

4.2、胃肠道手术病人,术后24~48小时禁食,第3~4天肠功能恢复、 肛门排气后可进少量流质,逐渐增加到全量流质,第5~6天进半流质,一般术后两周可进软食或普食。观察病人肠蠕动和排气、排便情况。

5、对症护理:

5.1、疼痛: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可降低切口部位张力,减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如哌替啶、吗啡等,也可用自控镇痛泵。

5.2、恶心、呕吐:给予侧卧位以防误吸。无明显诱因的呕吐可给予镇静剂或止吐药。详细记录呕吐次数、呕吐物的量及性状;腹部手术后反复呕吐者,应考虑是否有肠梗阻、幽门持续痉挛或急性胃扩张,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胃肠减压。

5.3、呃逆:短暂呃逆可采用压迫眶上缘,抽出胃内积气和积液,必要时给予镇静、解痉药物。上腹部手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应警惕有无膈感染等并发症。

5.4、腹胀:常见原因是胃肠道功能受抑制,肠腔内积气过多。可行持续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及高渗性溶液低压灌肠等。

5.5、排尿困难:严密观察病人排尿情况,记录自行排尿的时间。术后8~10小时尚未排尿者,应询问有无尿意,检查下腹部膀胱区是否胀满,必要时诱导排尿或导尿。

ICU疾病护理常规

6、引流管护理:

6.1、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脱落。

6.2、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有阻塞、扭曲、受压,及时予以处理。 6.

3、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判有无术后出血、感染等。 6.4、每天更换引流袋(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7、活动:原则上应早期活动。休克、心衰、严重感染、出血、极度衰弱或实施特殊制动措施的病人应根据其耐受程度而定。术后活动在病人清醒后即可开始,循序渐进,指导病人在床上翻身、移动、咳嗽及深呼吸、屈伸踝膝关节等。

8、心理护理:倾听病人叙述,提供心理疏导及安慰。解释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影响及治愈的时间,鼓励病人从心理与行动上采取积极的态度。

9、健康教育:对病人和家属进行用药、活动、饮食等方面的知识宣教。

ICU疾病护理常规

心肺脑复苏病人护理

1、实施心肺复苏前必须及时准确判断:①病人突发意识丧失。②无自主呼吸。③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2、紧急处理

2.1、畅通气道、人工呼吸:如有条件立即行气管插管,进行加压给氧,如来不及可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量为800~1000ml。

2.2、人工循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在锁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按压深度3~5cm,并让一人通知医生,如为目击者立即拳击心前区1~2次,再行胸外心脏按压。

2.3、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一般以上腔静脉系统给药为首选,如肘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以便药物尽快起效。

2.4、心电图监测:判断停搏类型。

2.5、电除颤:电除颤可使所有的心肌纤维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短暂的心脏停搏,使窦房结和房室结得以发放和下传激动,从而恢复窦性心律和有效的心室收缩活动。

2.6、人工心脏起搏:紧急心脏起搏主要用于心室停搏或慢而无效的室性自主节律。可供选择的临时人工心脏起搏方法有:①经静脉心内膜起搏。②经皮穿刺心腔内起搏。③体外胸壁心脏起搏。

2.7、脑复苏:降低脑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头部置冰帽,体表大血管处置冰袋;同时应用脑复苏药物,如冬眠药物、脱水剂剂能量合剂。

2.8、纠正酸中毒:可选用碳酸氢钠注射剂。

3、病情观察

3.1、观察病人的通气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供氧,使SaO2在95~100%之间。使用呼吸机控制呼吸的病人每小时吸痰1次,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同时定时进行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

3.2、观察循环复苏效果:

3.2.1、观察有无窦性心律,心搏的频率、节律,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心脏对复苏药物的反应。

3.2.2、观察血压的变化,随时调节升压药,在保持血容量的基础上,使血压维持在正常高水平,以保证心、脑、肾组织的供血。

3.2.3、密切观察皮肤的色泽、温度。 3.

3、观察重要脏器的功能:

3.3.1、上持续导尿管,观察尿量、颜色、性状,定时监测血尿素氮、肌 6

ICU疾病护理常规

酐等,保护肾功能。

3.3.2、密切观察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和肢体活动等。

4、复苏的有效指征:面色、口唇由发绀转为红润;自主呼吸恢复;能触及大动脉搏动;瞳孔由大变小;有眼球活动或睫毛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出现。

5、复苏终止的指征:

5.1、脑死亡:对任何刺激无反应;自主呼吸停止;脑干反射全部消失,脑电图检查,脑电活动消失。

5.2、心脏停搏至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超过30分钟,又坚持心肺复苏30分钟以上,无任何反应,心电图示波屏上成一条直线。

6、一般护理

6.1、做好口腔、眼、皮肤等护理。

6.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止并发症发生。

6.3、备好各种抢救仪器及药品,防止心搏骤停的复发。

ICU疾病护理常规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1、紧急处理

1.1、保持安静,避免过多的搬动:置病人于危重病房,专人守护;可采用平卧位或仰卧中凹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翻身,注意保暖。

1.2、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清除口咽和气道内分泌物,协助病人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翻身、拍背;严重呼吸困难时,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3、合理补液: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必要时可行中心静脉插管,同时监测CVP。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后输浇体液。血压及中心静脉压低时,应快速补液,高于正常时,应减慢速度,限制补液量,以防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

1.4、纠正酸碱平衡失失调:休克病人由于组织缺氧,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应给予5%碳酸氢钠溶液纠正中毒。

1.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过程中,监测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使用时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并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严防药物外渗。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再停药,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2、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1次。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注意面部和口唇色泽,皮肤肢端温度以及瞳孔和尿量的改变。

3、心理护理 休克早期病人可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护士应安慰和鼓励病人,以减轻其恐惧及焦虑。一切治疗操作均需小心、细致,尽量减少病人痛苦。

4、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遵医嘱全身应用抗生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预防压疮的发生。

5、预防意外损伤 对于烦躁或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加床旁护栏以防坠床,输液肢体宜用夹板固定。必要时,四肢以约束带固定于床边。

6、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术前稳定病的的情绪,做好术前宣教,备血。术后注意观察病情,保持引流管通畅,加强呼吸道护理,注意翻身、排痰,预防感冒,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及感染。

ICU疾病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1、病情观察

1.1、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有无发绀和意识状态的改变。 1.

2、监测生命体症,尤其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2、氧疗的护理 迅速纠正缺氧是抢救ARDS最重要的措施。一般需高浓度(>50%)给氧,使PaO2>8.0kPa(60mmHg)或SaO2>90%。但通常的鼻塞或面罩吸氧难以纠正缺氧状态,必须及早应用机械通气。

2.1、氧疗的作用:机械通气能减少呼吸做功,使呼吸窘迫改善。

2.1.1、应用呼气末气道内正压(PEEP)或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使病人 吸气与呼气均保持在大气压以上,增加呼气末肺容量,避免呼气末肺泡及小气道闭陷,减轻肺泡水肿的形成或进一步恶化,从而改善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内分流,达到改善氧和功能和肺顺应性的目的。

2.1.2、小潮气量:即6~8ml/kg,防止肺泡过度充气。

2.1.3密切观察氧疗效果,定时做血气分析,指导氧疗和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的调节。

2.1.4、妥善固定氧气导管、面罩、或气管导管,注意保持吸入氧气的湿化,以免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和气道黏膜栓形成。

3、药物护理 3.1、液体管理:

3.1.1、液体出入量的管理宜轻度负平衡:每天液体入量应限制在1500~ 2000ml;适当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加速水肿液的排出,一旦出现血容量超负荷,应改善心肺功能。

3.1.2、ARDS早期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胶体可渗至肺间质,所以在早期不宜输胶体液。

3.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其作用是:①阻止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黏附及微血栓形成。②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提高组织抗缺氧能力。⑤缓解支气管痉挛及抑制后期的纤维化。

4、对症护理 原发病是ARDS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病因,必须积极治疗,防止进一步损伤,如骨折的固定、休克的纠正、控制感染等。

5、饮食护理 ARDS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多,一般成人供给热量为83.6~167.2kJ(kg.d)。其中蛋白质每天应≥1~3g/kg;脂肪在摄入的营养中应占20%~30%,以免脂肪不足,加重蛋白质分解;其余则为葡萄糖。可通过鼻饲或全胃肠外营养予以补充。

ICU疾病护理常规

气管插管的护理

1、清醒病人气管插管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减少病人的恐惧心理,以取得合作。

2、妥善固定气管导管,一般需要用胶布和寸带双重固定。寸带固定气管不宜过紧,以防止管腔变形,特别是软、细导管往往容易扭曲或打折。牙垫应固定好,防止病人初醒状态或发生抽搐时咬闭导管。

3、定时测量门齿或鼻尖距气管的距离,防止导管滑脱,并做好记录。

4、保持气管导管通畅,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吸痰前后听诊双肺呼吸音,以判断吸痰效果。目前提倡四步吸痰法,即第一步,吸痰前给病人呼吸100%的氧气3~4分钟;第二步,用外径小于气管插管内径1/2的吸痰管在相对无菌条件下吸痰,每次10~15秒,吸引负压不超过.65mpa;第三步气管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3~5ml(注意注入时固定针头),稀释分泌物,过度膨肺,刺激病人咳嗽;第四步,再次吸痰,重复2~5次,至吸出痰液呈白色泡沫壮,肺内呼吸音清晰。另外,按时翻身、拍背进行体疗。根据病人耐受情况及效果,操作可持续5~10分钟,每天4~6次,同时鼓励协助病人咳嗽。排背时如有心率加快或突然减慢,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严重发绀,应立即停止。

5、注意气管导管有无堵塞,堵塞常见于粘稠的分泌物、痰痂或导管尖端顶在气管壁上,也有气囊脱垂引起堵塞管口,一旦发生,应立即放弃,如有痰痂阻塞应更换气管导管,严防异物坠入。

6、气管插管如插管保留时间长,应每隔4小时排空气囊5~15分钟。放气前,吸净鼻咽部分泌物,防止流入气管内,此阶段加大氧流量,观察有无缺氧表现。新生儿、婴幼儿的插管原则上不用气囊,必用时切勿充气过度,防止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喉头而引起充血、水肿和痉挛。

7、气管导管拔除前,准备好吸氧面罩或导管,充分吸净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解除固定物,置吸痰管达气管导管最深处,与气管导管一起边吸边退出。拔管后立即给氧气吸入。对新生儿、婴幼儿则不主张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内边吸痰边拔管,因为这种方法容易使患儿在拔管过程中产生急性缺氧,导致喉头痉挛而窒息。

8、气管导管拔除后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心率加快,鼻翼煽动、呼吸急促、费力、三凹征,口唇指甲发绀等缺氧及呼吸困难的表现。

9、气管插管拔管后观察病人有无声音嘶哑、喉头水肿的情况,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或雾化吸入液内加入地塞米松。

10、气管插管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72小时后病情无好转,应行气管切 10

ICU疾病护理常规

开手术。

ICU疾病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术的护理

1、术前护理

1.1、颈部备皮:下颌及胸骨上、两侧至肩部,男病人剃去胡须。 1.

2、环境准备:气管切开病房需用紫外线照射,地面用消毒液拖地,保持室温在18~22℃,相对湿度约50%~70%。

1.3、用物准备:气管切开盘;气管湿化液、敷料缸2个、一次性吸痰管数根、含氯消毒液、容器内浸泡无菌持物镊、吸痰器,必要时备氧气和麻醉床。

2、术后护理

2.1、专人守护,高枕平卧或半卧位;给予流质或半流质。 2.

2、注意伤口出血及有无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征象。 2.3、保持室内湿度及空气湿度适宜。

3、心理护理:

3.1、做好解释,指导用简单的手语或文字图片表达需要。 3.

2、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预防护理:

4.1、防止肺部及伤口感染: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每天更换气管切开纱布垫1~2次,分泌物多时应随时更换;叩背和经常更换体位以利分泌物排出。

4.2、防止套管脱出:颈部不宜过多转动;取出内套管时应一手按压套管盘,另一手轻轻转动活扣,再取出内套管,切勿连同外套管一并拔出;精神异常者或小儿要有专人守护,防止自行拔管;经常检查套管系带松紧并予以调整,禁止打活结;有剧烈咳嗽者,应遵医嘱积极给予镇咳药物。

4.3、保持气管套管通畅:及时吸痰,抽吸时间持续不超过10~15秒;定时行气道湿化,必要时蒸汽吸入;每4~6小时清洗消毒内套管1次,必要时随时清洗,每次内套管取出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气管套管外口用湿纱布覆盖,以湿化空气。

5、拔管护理:

5.1、拔管前应连续堵管24~48小时,无呼吸困难时,方可拔管。 5.

2、拔管后24小时应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必要时重新行气管切开。 5.3、拔管后24小时内嘱病人不要离开病房,以防出现呼吸困难。

ICU疾病护理常规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护理

1、定时观察导管置入局部的皮肤有无肿胀,严密观察呼吸、心率的变化,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2、妥善固定中心静脉导管;防止扭曲和脱出,必要时将导管缝合在皮肤上。测压管与换能器或三通管紧密连接,避免脱开造成出血。三通接头处用无菌治疗巾包好,无菌治疗巾每4小时更换1次,压力换能器及冲管用肝素钠无菌生理盐水每24小时更换1次。

3、保持中心静脉管通畅,每次测压完毕后将导管内血液冲洗干净,防止堵塞管腔。持续监测CVP时,需采用持续冲洗装置,以保持测压管道的通畅。

4、注入冲洗液时,严防气泡进入。

5、管道有堵塞时,用抽吸法,先回抽有回血时再冲洗,如无回血,停止使用并拔除。

6、测量CVP时,将换能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每次测量前均应校正零点。

7、取血标本时,应尽量减少失血,用2支10ml注射器,先将管道内液体全部吸出后弃掉,再取5~10ml保留,然后根据检查项目采取所需血量,采血完毕,将保留的5~10ml血再注入中心静脉内。

8、升压药、扩血管药及其他急救药物尽量不从测中心静脉压通路给药,因测压时停止给药,可引起病情变化。如经此通道输血,测压前先用10ml注射器经三通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血冲净,再进行测压。

9、一般应在病人静息5~10分钟后进行测压,使用PEEP的病人,病情许可应暂停PEEP。病人如有抽搐、躁动、呕吐、咳嗽,观察后,应在安静后10分钟再测中心静脉压,因为用力可影响测压数值。

10、经中心静脉大量输液、输血时,见回血通畅,方可输入。

11、保持穿刺部位清洁,每天用碘伏消毒一次并更换敷料。

12、置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7天,以防感染或血栓形成。

13、严密观察导管置入部位肢体的动脉博动,皮肤颜色、温度,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ICU疾病护理常规

有创动脉测压术的护理

1、每15~30分钟观察1次插管肢体血运情况,插管前端或周围皮肤是否肿胀,皮肤颜色改变及肢体温度异常,动脉插管有无外渗或脱出,一旦发生,立即拔管,并进行相关处理。

2、沿肢体方向妥善固定各管道,测压管与换能器或三通管紧密连接,避免脱开造成出血。三通接头处用无菌治疗巾包好,无菌治疗巾每4小时更换1次,压力换能器及冲管用肝素钠无菌生理盐水每24小时更换1次。

3、每30分钟用肝素钠无菌生理盐水1~2ml冲洗管道,防止血栓形成。推注冲洗液时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局部缺血和疼痛,冲洗液不可推入过多,避免影响机体凝血。肝素钠盐水配制成0.02%,即500ml无菌生理盐水中加入肝素钠100mg。

4、入冲洗液时,严防气泡进入。一旦发现气泡,应立即用注射器将其抽出,同时制动肢体,以防空气进入动脉,造成空气栓塞。

5、管道有堵塞时,用抽吸法,先回抽有回血时再冲洗,如无回血,停止使用并拔除,不得用力推注冲洗液,防止将血栓推入动脉内。

6、测量直接动脉压时,将换能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每次测量前均应校正零点。直接测压较间接测压高0.667~2.67kPa(5~20mmHg),股动脉测压较桡动脉高。

7、取血标本时,应尽量减少失血,用2支10ml注射器,先将管道内液体全部吸出后弃掉,再取5~10ml保留,然后根据检查项目采取所需血量,采血完毕,将保留的5~10ml血再注入动脉内。

8、置管时间一般为5~7天,最佳置管时间为72小时,置管时间越长,越易感染或形成血栓。

9、动脉穿刺仅作测压及抽动脉血标本使用,严禁注射、加药。

10、拔除穿刺针时,局部要加压后包扎,一般加压5~10分钟。

ICU疾病护理常规

体外循环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1、密切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以及口唇、甲床毛细血管和静脉充盈情况。

1.2、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律)、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左房压及尿量变化。

1.3、持续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5℃,需保暖复温;体温≥38℃,立即采取预防性降温措施,在头部或大动脉处置冰袋或醇浴。体温≥39℃,加用药物降温和冰0.9%氯化钠溶液50~100ml作保留灌肠。

2、休息与活动:麻醉未清醒者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改半坐卧位。根据心功能制定活动计划,术后2~3天可下床活动,冠脉搭桥病人应每天抬高患肢5~10次,行患侧下肢、脚掌(趾)功能锻炼。

3、呼吸系统的护理:术后常规采用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功能。

3.1、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适当使用镇静剂,躁动欠合作病人应加强心理护理及约束,防止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3.2、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呼吸音变化,每30分钟听诊呼吸音1次。 3.

3、密切观察呼吸机是否与病人自主呼吸同步,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3.4、机械通气时,做好气管加温、湿化及雾化等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吸痰前注意充分吸氧。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减轻喉头水肿。持续吸氧2~4L/mim,指导病人有效咳嗽排痰,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

4、肾功能监护:术后留置导尿管,测每小时尿量,维持尿量>1ml(kg·h),注意有无血红蛋白尿。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5、神经系统的监护: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运动及感觉有无异常。神志不清、烦躁者应考虑脑损害。

6、各种管道护理:

6.1、心包、纵隔引流按胸腕闭式引流护量。

6.2、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左房测压等管道测压前要将换能器校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或空气进入,保持管道通畅。

7、心理护理:护士应多关心体贴病人,进行各项操作动作要娴熟敏捷,主动为病人做好生活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8、并发症的护理:

ICU疾病护理常规

8.1、出血:体外循环本身或病人对肝素钠的敏感性、术中止血不彻底等均为术后出血的原因,应严密观察心包、纵隔引流量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作处理。

8.2、心律失常:体外循环后可有多种原因导致心律失常,术后对病人进行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律)的变化,;注意用药的准确性,如有心律失常发生,应积极遵医嘱处理。

8.3、心力衰竭:尽可能消除诱发或加星心力衰竭的原因,包括:①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情绪稳定。②输液速度适宜,输液量不可过多。③积极控制心律失常、大出血。④合理应用洋地黄类药物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注意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⑤指导病人合理休息,减少耗氧量。

8.4、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表现为血压下降,中心静脉压升高,血氧分压下降,心率增快,尿量减少,面色苍白或发绀及神志改变等。如发现以上表现,应及时分析原因及做相应处理。

8.5、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量应用收缩血管类药物及肾毒性药物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少尿、无尿、尿毒氮及血肌酐水平升高等。术后应监测并记录每小时尿量,减少或停止肾毒性药物的使用。注意减少含钾食物的摄入,防止发生高血钾。

8.6、感染: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协助病人排痰,控制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8.7、脑功能障碍:术后脑功能障碍的原因是脑栓塞或脑缺血、脑缺氧等,应注意观察神志、瞳孔的变化,警惕头痛、呕吐、神志改变等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并及时分析原因,协助医生做好对症处理。

ICU疾病护理常规

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的术后护理

1、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保持气管插管在正确位置,定时抽血查动脉血气,随时调节呼吸机参数,至顺利脱机拔管。

2、保持呼吸道通畅,儿童更为重要,定时气管内吸痰及湿化,及时清除痰液。

3、专人守护,直至各种引流管拔出为止。由于患儿对气管插管及其他插管的刺激耐受力差,应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各种管道脱出。

4、测量每小时尿量及尿比重,每小时尿量不得<1ml/kg。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速度儿童<15滴/分钟,成人<30滴/分钟,特殊用药注意浓度、剂量准确,以微量泵注入为宜。

6、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3天即可下床,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ICU疾病护理常规

心脏瓣膜手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心率、心律的变化。 1.

2、观察四肢微循环情况,如四肢皮温、甲床颜色等。 1.3、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有出血,应暂停或减少抗凝药用量。 1.

4、抗凝期间观察有无血栓形成及栓塞,应注意瓣膜声音是否改变,有无动脉栓塞,如脑血管栓塞时,轻者表现为头晕、头痛,重者出现偏瘫、昏迷,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2、休息与活动:麻醉未清醒时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意识恢复、生命体征平稳者可采取半卧位,以利引流和呼吸。

3、根据医嘱给予利尿、血管活动性药物及洋地黄制剂,以减轻心脏前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

4、呼吸道护理:

4.1、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呼吸音的变化。

4.2、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防止导管脱出或移位。

4.3、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拔出气管插管后,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喉头水肿,降低痰液的黏稠度,鼓励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

5、维持体液负平衡,保证出量稍大于入量,保持尿量>1ml/(kg·h)。

6、保持心包及纵隔引流通畅,经常挤压,防止阻塞,如引流液≥200ml/h,持续2~3小时,提示胸腔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尽早开胸止血。

7、预防感染:加强口腔、皮肤的护理,避免黏膜和皮肤破损,积极治疗感染病灶,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ICU疾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搭桥术后护理

1、持续心电监护,连续监测病人动脉压、左房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识别心律紊乱及心肌梗死征象。

2、呼吸机辅助呼吸4~10小时,根据动脉血气及病人心功能情况逐渐脱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拔除气管插管后,应给予超声雾化或氧气雾化,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鼓励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

3、维持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术后维持血红蛋白10g/L左右,血红蛋白过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循环阻力。

4、术后留置导尿管,并保持尿量>1ml(kg·h);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及量的改变,详细记录。

5、手术后次日应开始口服阿司匹林,每天3次,每次10~20mg,以避免吻合口血栓形成。

6、取大隐静脉处用弹力绷带包扎。次日即开始活动肢体,以避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血栓性静脉炎。 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进食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低脂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因进食过量、便秘而增加心脏负担。

2、休息与活动:根据心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1上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3、用药指导:遵医嘱正确应用强心类药物,按时按量服药。

4、加强心功能锻炼,定期复查。

第四篇:《北京市ICU专科护士执业标准(试行)》

关于印发《北京市ICU专科护士执业标准(试行)》的通知

(京卫医字 [2002]93 号)

各区县卫生局、各有关医院:

为提高我市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的整体水平, 努力降低医疗风险, 确保病人在医院救治中的医疗安全, 我局制定了《北京市ICU专科护士执业标准(试行)》 , 现印发给你们。并委托北京护理学会具体操作, 分步实施。

二00二年九月十日

北京市ICU专科护士执业标准(试行)

重症监护病房(简称ICU)是现代化医院中收治急危重症及多系统脏器衰竭病人的特殊科室。它以其先进的临床监护技术和综合性治疗手段, 依靠专业人员丰富的临床积累及先进的监护设备对患者实施密集的加强治疗和整体护理, 协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因此,ICU集中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仪器, 成为急危重症病人救治和监护技术应用的重要场所, 是体现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医学领域中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科室。

正是由于ICU收治的病人常以多脏器功能障碍为主, 病情复杂多变, 因此对开展ICU专业的医院从硬件设施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都十分严格。为此, 特拟定本标准, 对专科护士实行资格管理, 以确保病人住ICU期间的医疗护理安全。

一、设立ICU专科护士认证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护理专业, ICU是通过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生理机能监测和生命支持,对病情发展变化的迅速准确的观察、判断和处置;协助病人实施整体化健康康复计划, 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因此,ICU专科护士的岗位风险性大, 技术知识含量高, 对人员素质要求也更加严格。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风险, 保证病人医疗护理安全, 克服医院用人的随意性, 我市参照国际ICU专科护士资格准入条件, 制定本标准。

二、申请ICU护士执业的条件:

(一)必须具有卫生行政和教育部门认定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含专科)毕业证书。

(二)必须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准入条件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三)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后, 有临床多个科室2年以上的轮转经历(在急诊科、麻醉科、 ICU工作者优先)。

具备以上条件, 方有资格申请接受ICU专科护士的培训。

三、从事ICU专科护士的执业标准:

(一)本人热爱ICU专科护理工作, 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二)具有专业研究能力和基础监护及系统监护知识, 理论考试合格。

(三) 经专家组评定, 在病人多脏器功能动态监测、临床病情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监测参数掌握上, 达到专业要求。并对监测仪器异常情况具有一定的排障能力。

(四)熟练掌握ICU常规设备仪器的操作技术。

(五)较熟练地掌握心肺复苏基本技术及复苏后生命支持技术。

(六)能系统掌握整体护理程序, 实施护理援助计划。

(七)本人身体健康, 能适应高强度紧张的工作。

四、ICU专科护士的执业要求:

(一)已具有护士执业资格的护士, 经6个月专科培训, 考试成绩合格, 综合素质达标, 即可申请执业。

(二)市卫生局委托北京护理学会对达到ICU专科护士执业标准的护士进行监督管理, 并负责《北京市ICU专科护士执业证书》的颁发和效验工作(《北京市ICU专科护士执业证书》由北京市卫生局监制)。

(三)凡取得《北京市ICU专科护士执业证书》者, 应自觉接受行业学会的督查和社会监督。如有违规行为, 行业学会有权收回其执业证书,并有权对其不良的行医行为向社会公示。

(四)各医院对持《北京市ICU专科护士执业证书》并在ICU高风险、高技术要求的岗位上工作的护士在待遇上应有所提高。

(五)凡持有《北京市ICU专科护士执业证书》必须接受行业协会规定的终生护理教育, 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五、本标准自下达之日起执行。ICU护士的具体培训和准入办法北京市卫生局将委托北京护理学会分步实施。

二00二年八月三十日

第五篇:ICU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奖惩制度

1. 医务人员应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事迹突出并在报刊上报道的给予奖励100元。

2. 严格执行病人首怎医生负责制,凡推诿病人,造成病人漏诊、误诊,引起医疗纠纷者视情节罚款200-500元或后果自负。

3. 对划错价、发错药、打错针等差错事故而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经核实每例罚款50元,如造成了后果的视情节进行考评,由考评会决定罚款金额,凡杜绝差错发生,挽回经济损失的报考评会给予表扬和奖励。

4. 对本院有床位和能做的检查项目而介绍病人到外院去住院或检查的,以举报核实为准,每一例罚款100元。

5. 凡开人请假、人情诊断证明书者,每例罚款50元,造成了纠纷等后果者加倍罚款。

6. 误送、误接、遗失病人检验标本,使病人找不到结果,延误病人治疗者、照片、超声、检验发错报告者或左右位置等做错者,每例罚款50-100元。

7.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病房医生出任专科门诊,应准时到门诊接诊病人,不得先查房,再来门诊,凡迟到、早退、中途脱岗5分钟者,每次扣5元,每增加5分钟加扣5元,依此类推;迟到、脱岗30分钟以上者,按旷工对待,扣发一个月奖金劳务费。

8. 各科上班前必须签到,全年坚持签到的科室年终奖金200元。

9. 对每次坚持早上班、晚下班,对病人服务态度好,医疗质量高的医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10. 定期检查病历和处方、检查单,合格率达100%,分别奖励50元,不合格者每份罚款10元。特检单(如CT、B超、X片、病理等)每份20元。

11. 要耐心、细心地接诊每一个病人,让病人了解其诊疗方案,对敷衍、冷落病人引起投诉的罚款100元

12. 凡因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不好受到病人投诉的罚款100元。

13. 全年无差错、无投诉调查满意度达到95%以上的科室,年中给予评批奖励。

上一篇:经典诵读的感想300字下一篇:机房设备对ups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