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2023-05-09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在众多个日夜中,我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一份份工作佳绩。回首看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点,应当写一份工作总结,作为自己工作路上的前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医院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市、县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院院感委员会就控制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 ,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院本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的感染管理组织仍由三级体系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小组 。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控制工作,并对下级科室 进行指导。院感科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感科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 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

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供应室管理制度。院感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了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供应室验收达标医院领导非常重视供应室的建设,为改善消毒条件,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又购置一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后勤科经常检查室内墙面、天花板,保持光滑,无裂缝、不落尘。供应室的安排合理,坚持做到“三区”、“三线”、“四分开”。

总知,今年的工作已圆完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再接励,争取把明年的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通过培训,提升了本站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管理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有力地促进了全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管理水平的提高。

新华区联盟社区卫生服务站2010年11月03日

2010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并结合本社区感染管理工作实际,特制订2010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完善,并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要求开展工作。

1、制定本社区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计划,并在工作中组织实施。(有考核、有记录)培训率应>90%,合格率>80%。

2、进一步完善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3、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职责,对其履行情况进行督导。

二、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监管

1、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措施并指导实施。

2、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3、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4、积极开展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

5、临床科室须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时限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6、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等监测。

7、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8、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9、积极参加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三、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重点科室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制度,并认真落实、督导。

1、检查验收重点科室资料,一月一通报。

2、加强管理。尤其是组织、设备、质量建设进一步充实到位。启动以消毒为中心环节的消毒灭菌工作。

四、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药物人员的自身防护,以防医院感染于未然。

1、加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力度。

2、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手卫生、手消毒规范,并强制管理。

3、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因职业暴露而受感染。

总之,在卫生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重点抓医院感染管理中各项措施的临床落实,依法管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防医院感染于未然。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呼吸系统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

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

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 10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病原菌数≥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3cfu/ml。

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三、胸膜腔感染 临床诊断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 ≥1000×106/L。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

2.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 心血管系统

一、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内膜炎 临床诊断

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新出现心脏杂音或杂音发生变化、栓塞性改变、皮肤异常表现(如淤斑、出血、疼痛性皮下肿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传导异常,并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1.外科手术或病理组织学发现心脏赘生物。 2.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的证据。 腹部和消化系统

一、感染性腹泻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 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

3.从血液或粪便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达到诊断标准。 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 说明:

1.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

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二.胃肠道感染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发热(≥38℃)、恶心、呕吐和(或)腹痛、腹泻,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 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巨细胞。 3.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三、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临床诊断

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发热≥38℃。

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2.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 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

五、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包括胆囊、胆道、肝、脾、胰、腹膜、膈下、盆腔、其它组织或腔隙的急性感染,含持续腹膜透析继发性腹膜炎。 临床诊断

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中任何两项,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同时有检验、影像学检查的相应异常发现。 1.发热³38℃。 2.恶心、呕吐。

3.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或触及包块状物伴触痛。 4.黄疸。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手术切除、引流管、穿刺吸引或内镜获取的标本检出病原体。 2.血培养阳性,且与局部感染菌相同或与临床相符。 泌尿系统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

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生殖道

一、外阴切口感染

经阴道分娩,病人外阴切口感染发生于产后2周内。 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外阴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外阴切口有脓肿。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1.外阴切口感染含会阴切开或会阴裂伤缝合术。

2.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外阴切口感染。

三、急性盆腔炎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且无其它原因解释,发热、恶心、呕吐、下腹痛或触痛,尿频、尿急或腹泻,里急后重,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 2.后穹隆或腹腔穿刺有脓液。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宫颈管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仅限于入院48小时后,或有宫腔侵袭性操作、自然分娩24小时后出院一周内发生者。

四、子宫内膜炎 临床诊断

发热或寒战,下腹痛或压痛,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恶露有臭味。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宫腔刮出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证实或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病人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原因解释:发热、局部疼痛、触痛或尿痛,并有影像学证实或病理学证实。

2.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发现感染部位脓肿或其它感染的证据。 病原学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感染部位的组织或分泌物中培养出病原体。 2.临床诊断基础上,血液中培养出病原体。

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要让新聘专业技术人员就业上岗,就必须让他们首先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成为遵规守纪的“明白人”。

身在单位,拥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新聘专业技术人员来自不同的院校,因接受的教学方式各不相同,个人专业技术水平也会参次不齐。针对这种现状,医院将加强基础专业技术培训作为岗前培训的重点,着力为他们就业上岗打好坚实基础。

基础专业技能如何巩固?在岗前培训过程中,本社区从临床实践最基础的病历书写和护理文书书写入手,通过理论授课、病历展示和文书点评等方式,让新聘专业技术人员切实掌握病历和护理文书书写技巧。

台上学理论,台下练真功。本社区注重把岗前培训作为新聘专业技术人员上岗前的“实战化”练兵,突出清创技术、心肺复苏、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基础技能操作,帮助新聘专业技术人员一点一滴抓规范,一招一式练扎实。

心肺复苏是应用于训练、交通事故和野外生存等情况下的一种急救技术,也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

医护人员代表的不仅是自身的“小形象”,代表的更是医院的“大形象”。如何让新聘专业技术人员树好医院的“大形象”?医院从礼仪培训入手,结合工作实际和医护职业特点,通过互动教学、情景表演、现场评比等形式,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规范他们的举止动作,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

“就仪容仪表而言,按照护士职业要,对头发、衣服、鞋子、袜子等穿着都有相关规定;就坐立行走而言,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

操作轻、开关门轻;就微笑服务而言,要做到真诚、谦和、礼貌、亲切„„”

树好医院的“大形象”,还要注重在加强医患沟通中维护好医护人员自身的职业形象。

医疗纠纷往往因医患之间的沟通不足引起,在岗前培训中,医院专门将沟通技巧作为一项重点培训学习的教学内容,让新聘专业技术人员在情景训练中体验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为日后进行医患沟通做足了“功课”。

医者仁心,贵在博爱。为让新聘专业技术人员树立起真情为患、爱患如亲的思想,号召他们以实际行动关爱生命、关心病人、关注细节,认真学习。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计划

目的:对本社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采用不同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监测、前瞻性监测、目标性监测3种方法分步骤进行。结果:回顾性监测感染病例表明我社区医院感染率都在正常范围;前瞻性监测感染病例发现部分科室医院感染率较高,目标性监测感染病例使部分科室感染率下降至正常范围。

结论:回顾性监测是基础,可掌握全院感染的情况。前瞻性监测才能提供医院感染的真实情况。目标性监测可达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的目的。

新华区联盟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0年1月12日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一、各科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本社区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社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并且保证感染病例病原微生物检测率≥50%。

三、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

四、感染管理科于每月20日后到各临床科室收集情况并签收

五、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六、对疑似病例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主管,会同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本制度第三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八、临床医生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 “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作为病历的组成部分,列病历最后一页。

九、 填表质量作为甲级病例评分标准的内容之一,纳入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和医院目标考核内容,实施目标考核。

十、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上报医院感染监控办公室,每季度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效果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监测资料应妥善归档保存。

新华区联盟社区卫生服务站2010年1月12日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调查

加强医院感染监控,提高医院感染病例填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是全面了解医院感染情况,制订控制策略的重要前提,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医院感染漏报调查。其中,对2010年8月份病例,采用了定期下科室进行前瞻性调查的方法。通过对病历的体温单、医嘱单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分析,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出医院感染的诊断,凡存在医院感染的病例,在回顾性调查时才发现的为漏报病例。

新华区联盟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0年11月03日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总结

加强改进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工作,把监测工作与临床工作结合起来,开拓性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对临床消毒隔离工作起到实质性的检查督导作用。做好院内感染爆发流行的监测报告及预防控制工作,2010年本社区卫生服务站制订了“临床医院感染爆发预警报告制度”,加强对医院感染爆发前瞻性监测,实施这一制度。

新华区联盟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0年11月03日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相关分析控制

目的:通过整理分析和应用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为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每月整理、汇总、归纳、分析、比较收集到的医院感染监测资料,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规律,确定其分布及发生的动态。

结果:将监测资料反馈到主管院长、各科室及其他相关人员,使他们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结论:使监测资料成为客观地、系统地、能够说明问题,具有指导作用,可利用的信息资料。

新华区联盟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0年1月12日

第三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流程

一、院内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当出现院内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控感办。

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感染办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确诊为传染病的院内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二、院内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1、院内感染暴发的报告

出现疑似院内感染暴发或院内感染暴发当班医生应立即报告科室院感小组和院感染办,院感染办立即报告医务科和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科室。

经调查证实出现疑似院内感染暴发或院内感染暴发时,应于1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

确诊为传染病的院内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2、出现院内感染暴发趋势时,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控感办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科室协助院感染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确诊为传染病的院内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三、消毒灭菌与隔离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四、消毒药械的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药剂科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消毒灭菌药械选购的审定意见进行采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必要证件,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

使用科室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控感办予以解决。

五、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按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原则选用抗感染药物。

检验室和药剂科每半年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并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临床医师应提高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开展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包括血药浓度监测和耐药菌的监测,以控制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院内感染的监测。

1、院内感染病例监测

对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控感办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患者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一类切口术手术部位感染率应低于0.5%。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使用中的消毒剂应进行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每半年或1年监测一次。

3、环境卫生学监测

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每月对手术室、胃镜室、产房、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职业暴露感染紧急预案

职业暴露感染发生后立即进行局部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5%的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职业暴露发生后应进行登记、报告,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感染源为特殊病人或传染病源,应立即上报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进行检测.

第四篇:2010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2010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以防控医院感染,保障病人与医务人员安全为主线,认真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全院医务人员院感控制意识不断提高,互相协作,很好的完成了全年院感控制工作。在市疾病控制中心全年质量抽样取得好成绩。全年无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无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法律法规 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1、教育培训:

(1)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全年进行了全院院感培训两次,分别为《抗菌药物应用的现状及危害》,《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培训,参加人数116人次。考核成绩良好。

(2)为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直报工作的重视,做好直报工作,今年对临床、检验、放射、皮肤等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培训。

为做好今年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先后两次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相关诊疗知识》《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二版》的培训。

三次培训参加人次达162人,考试成绩良好。为临床预防、接诊、治疗,消毒隔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3)为加强我院医疗废物的收集交接管理工作,对全院卫生员进行了:六部洗手、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等内容的培训。

(4)科室每季度院感知识学习一次,落实良好,笔记齐全。 (5)供应室、检验科特种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完成岗位培训,持证上岗。院感办、供应室参加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卫生行业标准的学习。

(6)医疗垃圾管理专职人员完成本年度培训,学习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暂存地院感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考核成绩良好。

(7)今年院感专职人员参加了网络直报员培训和考核。院感专职人员参加了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 2、医院感染防范:

(1)及时监测防范医院感染:本年度无院感病例发生。我们同时对全院各病区提出警示,要求各病区有相关病例及时上报,采取加强病房空气消毒、开窗通风、限制病员集中娱乐时间等措施。

(2)消毒隔离与手卫生:各临床科室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完成各项医疗护理工作,操作护理间做好手卫生、手消毒。全年消毒隔离工作完成良好。

在对各临床科室的现场工作检查中发现的个别问题(如:操作中未戴帽子口罩,棉签无开包时间等),都及时与相关科室负责人指出,并立即纠正,同时与当月考核挂钩。

(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督促,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基本做到了抗菌药物使用有说明,病程有记录,使用前有标本采集和

病原学检测。药剂科每双月提供药讯,提供抗生素使用量的排序,为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生药物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全年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31%。

(4)参与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讨论,明确诊断和预防控制措施。 (5)二季度对全院消毒用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三证是否齐全进行了检查,对于部分过期的三证已通知相关单位给予及时更换。

(6)医疗废物管理:

现场查看各科室医疗垃圾的分类管理情况,各科室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包装有标示、出科有登记执行良好,医疗垃圾暂存点专人管理,出院有登记。污水专职管理人员定时抽样,检验合格。

(7)职业暴露管理:每月调查六个科室职业暴露情况,全年未发生职业暴露。

3、院感监测:

(1)七月市疾病控制中心对我院进行了年度检查和抽样。抽样27件,合格率100%。

(2)全年中每月对各科室进行的双月科室自查、单月院感办抽查(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物)。

(3)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检测合格。

(4)手术切口监测:全年无感染病例发生。 (5)院感率检测:本年度发生院感病例0例。

4、传染病管理:

(1)全年传染病病例共15例,无漏报现象。各科室有登记,报告卡填写准确。网络直报及时准确无漏报。每月有工作小结。

(2)为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今年特发传染病的接诊工作,根据卫生监督所对发热门诊检查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发热门诊的管理,保证了人员落实,防护用具到位,规范接诊分诊流程,并将接诊流程醒目上墙。督促医务人员将消毒隔离工作落实到每个环节。

(3)四月份按照市疾控中心的要求,每日准时通过邮件和传真向区疾控中心报告我院流感样病例接诊情况,无漏报。

4)按照卫生局的统一要求,5月份为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接种人数88人次。

二、院感控制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1、手卫生:

针对手卫生依从性不够的情况,在加强培训和现场检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库房手消毒液和快速擦手液的请领数量的抽查,发现用量和工作需要不符合。立即督促各科室及时补充快速手消毒液,添置手卫生的干手纸。同时加大临床考核力度。

2、质检反馈:

七月接受卫生局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检查,针对检查组提出的问题做出以下改进:

(1)制定了后勤保障部门医疗废物管理的考核标准,积极与后勤部门沟通协调,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增设一名工作人员进行废物回收工作,改进了医疗废物回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3、消毒隔离:

(1)在病区检查中发现有个别医生、护士在进行治疗时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不戴帽子口罩的现象。我们及时对本人提出批评,并要求科室领导加强规范操作的执行。

(2)检验科压力锅的内圈老化给予更换,保证了血标本就地灭菌后的回收。

4、传染病管理:

在日常检查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时,门诊上报传染病出现有迟报现象。多因报表转送过程中延误。已要求科室领导多督促,多教育。保证直报整个程序完成顺利。针对个别科室的日志填写不全的情况,已责成相关科室及时补齐。

5、抗菌素应用方面的问题:

去年无指针用药;用药档次过高;联合用药多;越线用药多;围手术期用药未按照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执行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手卫生依从性不够。

2、医疗垃圾暂存点未远离医疗区的问题,有待医院整体规划时的进一步改进。

3、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卫生行业标准,我院供应室按照先清洗后消毒的程序,还需规范相应流程,配备相应的冲洗设备。更换消毒包装材料。制定追溯制度,采用信息化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任重道远。新的一年将倍加努力。

新密市大隗中心卫生院 2010年12月3日

第五篇:2011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广东省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工作指南》等要求,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程序,提高处理和应对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及其暴发的发生发展,保证医疗安全,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治疗室、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及一次性使用耗材的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有效控制和预防感染。达到医院感染率≤10%,医院感染漏报率≤10%。进一步完善院感病例及多重耐药菌珠监测监测,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控制院内感染暴发及超级细菌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细菌的感染。我院实施了如下措施。

一、 工作方案:

1、根据上级要求和指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成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制定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做好工作落实和指导。认真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须持证上岗。

2、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和明确工作任务:成立以医院业务院长为核心的管理机构,以医务科和护理部为副主任,各科主任及护长为委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监测室(兼职)及各科室监控小组(兼职)。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医院感染管理机构由三级体系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小组,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

3、每季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通报上一季存在问题,整改跟踪效果及本季度环境卫生监测、消毒隔离检查、院感病例、耐药菌珠的监测以及ICU目标性监测等情况,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布置重点跟踪工作及下一季工作计划。

二、 任务分工:

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协调全院各科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开展;对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考评管理效果,研究改进措施,制定有关全院控制感染事务方案。

2、 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目标性及基础数据、耐药菌珠等监测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负责全院各类人员院感知识培训。

3、 医务科负责统筹协调感染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工作,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4、 护理部负责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5、 后勤部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负责监督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6、 药剂科负责本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监督临床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规定。

7、 检验科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开展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药敏及耐药性监测。

8、 临床科控制医院感染兼职监控医师、护士负责本科病人及各数据的监测工作,负责本科室职工医院感染在职教育。

三、 具体措施:

1、 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普通病区每季度一次由临床科控制医院感染兼职监控护士进行物表及空气细菌监测,特殊病区每月一次。供应室每月进行物表、空气细菌及微生物监测,严格执行消毒供应相关规定。并将相关数据按时向院感科汇报,院感科根据情况进行抽查或复查。

2、 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临床科控制医院感染兼职监控医师,对本科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监控,发现病例按规定上报院感科。院感科每月按科室病人数抽查病历,发现漏报,累计达一定漏报率按相关制度进行处罚。

3、 消毒隔离检查:由护理线消毒隔离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消毒隔离检查、院感科不定期组织医务科、护理部及后勤科进行消毒隔离检查及清洁卫生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进行效果跟踪。对反复存在问题,要求科室进行自查自纠并按相关标准进行扣分。

4、 耐药菌珠监测:临床科主任及检验科负责对科室住院指标性病人及长期病患者和长期卧床病人进行耐药菌监测,并将相关数据每月向院感科汇报。院感科根据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季向临床科室公报耐药菌珠情况及相关数据,并监督做好床隔离。

5、 ICU目标性监测:从2010年开始,对ICU进行目标性监测,设计重点项目(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等),每月追踪数据,收集好基础数据,为日后分析打基础。

6、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控制目标监测:2011年8月开始实施,由医务科、药剂科和感染科进行质量控制,每月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根据监测、点评结果,对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通报。

7、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由科主任、护长等感染委员会成员进行每季一次对本科职工实施在职教育。重点是开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对新毕业及新调入本院的医、护、药、技人员、实习生由院感科落实岗前培训教育。

四、 存在不足:

1、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不足,无专职人员,落实各项监控工作量大,对抽查欠全面。

2、 供应室、胃镜室合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3、 院内感染发病病例的诊断、报告、统计、分析等方面做得不够,给科室指导意见不足。

4、 环境监测存在部分科室漏监测情况,常规监测有待进一步完善。

5、 院内多重耐药菌珠情况不断增加,部分医务人员床边隔离意识不强。

6、 血透、术科目标性监测未开展。

7、 信息平台有待建设。

五、 整改措施:

1、 对供应室、胃镜室提出合理化建设,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

2、 计划在2012年开展出血透、术科目标性监测及抗菌药物使用率监测。

3、 对医院感染控制及监控逐步形成形成网络状管理,做好综合目标监测及基础数据收集,落实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和耐药菌珠的监测。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口腔科、手术室、ICU、血液透析室、临床检验部门、消毒供应室)等物表及空气细菌监测的管理。不定时对清洁卫生进行专项检查,查找问题进行整改,并要求科室进行自查自纠。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透析相关感染)的管理;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手卫生规范、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严格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定期对院内感染病例、医院多重耐药菌珠、特殊科室目标性的监测,收集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及时控制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4、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实行科室、医务科、医院病历总质控三级查漏,杜绝院内感染、传染病漏报现象,对漏报病例人员根据医院相关制度进行处罚及批评教育。

5、 认真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好医疗垃圾、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保证医疗垃圾通过正确渠道处理。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院感委员会的领导、组织指导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下,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XXX医院感科

2011年12月15日

上一篇: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下一篇:英语教师暑期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