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读后感800字

2023-06-05

第一篇:大医精诚读后感800字

《大医精诚》读后感

读《大医精诚》有感

最初拿到书,刚刚翻开雄劲有力的四个大字——大医精诚,就已勾起了我万千思绪。自己已是即将迈入大三的学生,是否认真想过医生这个职业,将来的自己可以有足够结实的臂膀可以扛起。所谓“大”,乃大医之体,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这样的精神面貌才会显得与白大褂一样圣洁;”医“乃为医之法,为医之人需自矜已德,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就像医院严格的规则要求一样,谨慎谦虚要牢记心中;”精“就是要求学医之人博学至精,切不可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而重中之重就是”诚“字了,诚心救人是医者最根本的为医之道了,是医生恪守一生的誓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在这样物质的社会,越来越多的滑稽变为流行,丑陋变为艺术,暴力变成维护正义的武器,在接连不断的医闹惨案中,前线医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作为医学生的我们也越来越忐忑,这样一颗斗志昂扬的心不曾想会笼罩在越来越重的阴霾里。反反复复地读着《大医精诚》,细细领悟其中句句箴言,心头似乎有一缕春风,吹散那厚重的乌云。我想我更坚定了做一名医生的决心,也明白了前路之艰辛,责任之重大。世界与我,互相而已,我给予世界微笑,定能换来温暖拥抱。我会以青春、热血诉说了一个亘古不变真言:奉献的天空是最美的,真诚的力量不可抗拒。

大学,以前看来是轻松自由的代名词,而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真正的求学之路才刚刚启程。在学校,图书馆永远是最热闹的地方,从开学到放假。教室满满的学生,书本密密的笔记,青春匆忙的身影,快捷有力的步伐,这是我眼中的南医,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学校最好的标签。德艺双馨薪火传,杏林春色意阑珊,既然选择了医学,便只顾风雨兼程,朝着前方,背着行囊矢志不渝的走下去。一代大师孙思邈说道:”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一个基础扎实、业精、技精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大众。这就需要我们很好的学习医学知识,多吸取教训和经验,在前人的求医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得不承认,刚刚接触医学知识的我们都明显感觉到要掌握的知识量大乏味,没有太多临床经验和学习技巧,这需要我们投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

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这一语道尽了学医之路何其漫长,尽然走上了这一条路,就不回头的走下去。生命是一个整体,他复杂又灵巧,他多变又永恒,他可恨又可爱。当知识不断堆积,理解不断深入,会有融会贯通,水到渠成的一天。生命的知识不是文字,他需要我们用心领悟,在脑海里深深地刻上一副生命的图谱。在医院暑期时间的时候,经常能感觉到身边凝重的空气,病人的呻吟,家属的落寞,当别人把生命交到你手中的时候,再多辛劳的不算什么,分分秒秒你要做的事就是和死神竞赛,你能赢得筹码就是你现在踏踏实实走的路。是啊,我们没有松懈的理由,没有抱怨的权利,这要求我们在医学基础知识学习期间,要勤恳奋斗、持之以恒,以后行医的过程中要精益求精,学而时习之。

看着医院的红十字标志,发现原来红与白的结合是那么美。医生的制服白得如此耀眼,在红色的衬托下更多了一层意义和责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医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以术济人,良好的医德必须以精湛的医术为载体。中国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把“精术”作为“立德”的根本和基础,而精湛的医术本身也是医德内涵中的重要一部分,医生的医德应体现在热爱生命、对生命充满敬畏和实行人道主义。洁白的白大褂是容不得半点污点,

这也是大医精诚所强调的心诚二字了。在漫漫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涌现一代又一代的旷世“名医”,古有扁鹊救世济人敢于直言,华佗广施人道不分贵贱,孙思邈为民救世的精诚,李时珍遍尝百草著书济世,叶天仕谦逊好学树医德„„近有裘法祖,林巧稚,将“大医精诚”奉为圭臬,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数十载医者路,眼底辨秋毫,持一颗仁者心,胸中存灼见。伟大的医圣孙思邈以毕生实践者“胆愈大心愈小,智愈圆而行愈方”。也正因为先贤们毕生恪守着这样的信念,才真正成为“历代医学家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要成医先成人,培养良好医德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掌握专业知识,从古至今,文明社会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设,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那样形成的。中国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于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道德之准则,从而形成了资料丰盛而独具特色的道德传统。本文作者孙思邈先生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典范,成为历代医录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之一。 那先前辈,他们耗尽一生疏泄杏林史上的传奇,而我们能做并必须做到的是结果前人的旗帜,为这传奇更添几抹盎然绿意。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的锻炼,才可以成为医学的栋梁之才。

但“欲成才,先成人”,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学习的便是医德,学习如何才称得上是一名好医生!“大医精诚”,“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而这亦是读完本书后得出的领悟。医海博大精深亦一时难以参透其中的奥妙,所谓“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前人已做出典范,而我要做的则是效尤先人,力争做到“精诚”二字,尽毕生之力来做到“大医精诚”四个字!何况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在法制社会越来越完善的今天,在文明之花开得熠熠生辉的今天,铭记自己曾许下的誓言,做一名好医生。

好医生——简单的几个字,背后有些许沉重,些许光荣,些许心酸,些许安慰„„值得让我穷尽一生去读懂,去坚持,去做好„„我想《大医精诚》会一直在我手边,这条路上,鲜花也罢,荆棘也罢,无悔地走下去。

第二篇:大医精诚论读后感

自古至今,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于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道德之准则,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而独具特色的道德传统,大医精诚论读后感。各行各业都遵循着职业道德。医生,担负着"上以疗君亲之族,下以救贫贱之厄"之重任。古往今来,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意思是说"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在治病的时候,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众生的痛苦"。医生在面对病人的时候要集中精神,不要让病人觉得医生不重视他,要怀有菩萨心肠和端正的态度,给予病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的意思是说"医生的准则,应该是慎于言辞,

对我而言,刚从大学毕业步入工作岗位,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的锻炼,才可以成为医学的栋梁之才。但"欲成才,先成人",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学习的便是医德,学习如何才称得上是一名好医生!"大医精诚","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而这亦是读完本书后得出的领悟。医海博大精深亦一时难以参透其中的奥妙,而我要做的是,力争做到"精诚"二字,尽毕生之力来做到"大医精诚"四个字!医生是份无比神圣的职业,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耐心、仁慈、诚实、审慎、公正、廉洁和敬业。我国的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大医的出现。人类医学的进步也需要众多"大医"的出现。同样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也需要有一个更加切合实际的政策体制作保障,需要所有的医生在拥有精湛的医技、至诚至信的医德之外,还要拥有一颗慈仁之心、无私之心。

第三篇: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张伯礼观后感

韩振宏

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他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技术副总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他在这一个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也交出了一份份不平凡的业绩单。 致力于传统中医现代化

“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药,为人民健康服务。”这是老共产党员张伯礼的坚定信念。

“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30多年来,张伯礼致力于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有一次,学校买进一台利用全血检测血小板聚集性的仪器,为摸索实验条件,建立基础数据库,需要大量新鲜血液反复测试。张伯礼连续8次抽取自己的静脉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劝阻他,他却说:“我是实验室负责人,应该抽我的血!”为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他的家就在校园旁边,却很少回去,连续奋战3个多月,终于完成了科研任务。他的这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的执着也是我们行动的楷模!

倾注心血教书育人

张伯礼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直到今天,他都坚持在教学一线指导研究生、亲自给本科生授课。“培养出一批超过我的学生,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他常说:“一流的医生,应该坐下来会看病,站起来能演讲,闭上眼会思考,进了实验室能科研。”他言传身教,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140多名。如今,他培养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很多都成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他倡导教师当以学生为本,提出“医德高尚、会中医思维、临床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中医师前)教育标准》,提交首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讨论,2009年获审议通过,并向全世界发布,有力推动了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有人说,中医就是经验科学,也是模糊科学,实际上,中医药也是可以标准化的。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中医标准化,法制化。使我们的临床活动都能有章可循。

处处为病人着想

张伯礼把“贤以弘德,术以辅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但坚持每周出门诊。他处处为病人着想,从不开大处方,不做不必要的检查,不收病人任何礼物,为病人精心诊治。一次张伯礼出完门诊,疲惫地走出诊室,突然一位病人家属拦住他哭着说:“我们是从农村赶来的,没挂上号,您救救我们吧!”她指着病人说:“他得了肺癌,去了好几家医院,花了2万多元也不见好。”张伯礼仔细询问病人情况后,判断呛咳很可能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他给病人调整了用药,亲切地对病人说:“你很可能不是癌症”。一周后病人复诊时症状明显改善,又用了一段时间中药,病人就康复了。病人家属拉着张伯礼的手说:“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作为一位普通基层医务工作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装着病人,一切为病人的健康服务。

第四篇:《医者仁心》观后感7:着力践行大医精诚精神 努力塑造医者仁心风范

《医者仁心》观后感7:着力践行大医精诚精神 努力塑造医者仁心风

【字体:大 中 小】【2011-2-28】 【作者/来源 文/侯浩彬 宣传处整理发布】 【阅读: 1993 次】 【关

闭】

借电视剧《医者仁心》热播之东风,全院也掀起了诠释医者仁心践行大医精诚的浓厚氛围。在医患矛盾日趋紧张的今天,我们讨论医者仁心,就是要重塑医者仁心风范,融化医患之间的坚冰,真正实现医患之间的和谐,像剧中武明训与钟立行一样重新找回希波克拉底誓言给予的崇高与责任,找到并践行 “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笔者认为,医者仁心是医德的精髓,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要践行的基本原则。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说:“人命至重, 有贵千方。一方济之, 德愈至此。”这种“大医精诚”的医德精神, 自古以来便被救死扶伤的医者奉为圭臬。坚持发扬崇高医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这种优秀传统医学伦理精神。深入探讨这种“医者仁心”精神的内涵,笔者认为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救死扶伤的使命感

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而言,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增进人类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病人的健康高于一切,医治病人疾痛是医务人员的首要责任和神圣义务。我们要把把解除病人痛苦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加主动、热忱地做好工作;也更会在防病治病工作中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在调节与病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自觉履行医德规范。其实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在工作中也希望能够得到患者的理解与体谅,也常常抱怨有些患者无理取闹。可是假如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转换为患者或家属的角色时,却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特殊的照顾,希望自己在检查、治疗时都能备受关照。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者生命攸关,“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更是充分说明了医学的博大精深,医者的任重道远。患者将他们的健康和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应当用一生对白求恩精神的坚持来回报他们。

2、“医者仁心”的良心感

弘扬以仁爱为核心的医学伦理是医学进步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治病救人、“为医者仁”等伦理道德规范应当成为我们自觉继承、努力恪守、不断发扬光大的“信念”。好的医德信念一方面来自于个人修养,更重要的来自于传承。事实证明,一个缺乏医德良心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关爱病人、建功立业的优秀医务工作者;而凡是真诚治病救人、在医学任何一个领域颇有建树的医务工作者都具有较强的道德良心感,他们用实际行动捍卫着对医学的忠诚,把精力完全投入到医学事业上。六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徐皓同志,视患者如亲人,处处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他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的忘我工作,一切为了病人,一切给了病人,压力和挑战都留给自己,积劳成疾,用自己的仁心与坚持为患者解除痛苦,继承和发扬着不畏劳苦、顽强拼搏、救死扶伤的精神,传承着为医者的道德“良心”,传承着坚定的道德“信念”,这需要非凡的毅力和勇气,更需要信念和智慧的支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医者仁心做了最好的注解。

3、审慎敬业的理念观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规范来源于实践,是对医学实践中的道德关系、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概括和说明,是在长期的医疗活动中形成、发展的,而来源于医学实践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又对医学活动起

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审慎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普遍要求,其在医德行为中作为医德义务、良心的补充,对实践医德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医者应严于律己、坚定信念,牢固树立“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高尚情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更应该时刻保持一颗“仁心”,时刻以“病人”为本,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实践人文精神的回归,树立新时期良好的医德医风。医务人员是否具有审慎敬业的道德修养,与病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它既是医务人员内心信念和良心的具体表现,也是医务人员对病人和社会履行道德义务高度责任感和强烈同情心的鲜明体现。2005 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吴孟超院士说:“只要能拿得动手术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上。如果能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不能保证完成手术的话,也决不再上手术台,我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逞自己之强。”说的多么好,大医精诚,这就是一代医学大家对审慎敬业最好的诠释。

4、淡泊名利的奉献观

任何时期的医学道德都要求从业者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发扬救死扶伤的“大医精诚”精神。但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毒素不同程度地侵蚀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医疗行业也不能幸免。曾几何时,少数医生遵奉金钱至上的错误理念,忘却了自己的神圣使命,收受“红包”、索取“回扣”、小病大治等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使医生圣洁的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医患关系也日益紧张。这不仅是医者的悲哀,更是医疗行业的悲哀。在这种形势下,恪守淡泊名利奉献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吴孟超院士说:“医本仁术,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医生之于病人应该像子女视于父母,其首要不在于手术做得如何漂亮,如何名扬四方,而在于如何向病人传递亲人般的温情”。让我们时时重温这段话,用我们的仁心、爱心、细心、耐心去温暖患者那饱受病患折磨的心灵。

“医者仁心”四个大字,诠释着“医无德者,不堪为医”的中国传统医生职业理念。作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护人员,其道德和作风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大医精诚”的古训应该重新成为塑造医者仁心风范的标杆,“白衣天使”的称谓也将永远激励着全体医护人员弘扬医学伦理精神,为广大患者精诚服务。彪炳千秋的“大医精诚”伦理精神,必将在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实践中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第五篇:医乃仁术 大医精诚

医学是以预防和治疗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学科。它运用护诊技术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去无微不至的关心人,照顾人,治愈人们受损或缺失了的身体机能,抚慰人们被病痛伤疾摧残了的肉体和心灵。它要求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拥有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手法,更需要有着一颗博爱的心,去面对、正视人世的痛苦;去治愈、救赎被病痛伤疾折磨的人们。然而现实不容我们乐观。一段时间以来,医德医风出现一些“滑坡”,违反医德医风的事件时有发生。个别医生不关心关爱患者,视患者为病的载体,看到的只是病人身上的器官,身上的病,甚至只关心金钱,缺少抚慰病人的心灵,这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所以强化卫生职业精神教育越来越放在了重要地位。

什么是卫生职业精神?怎样加强卫生行业文化建设?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2年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上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这一职业精神的内涵。陈竺说,一个行业、一支队伍最关键的是“精、气、神”,而“精、气、神”的内在驱动力,是这个行业、这支队伍的核心价值观。医疗卫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攻坚阶段,医疗卫生队伍亟需一种价值观来凝聚共识、武装头脑、振奋士气。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进卫生行业文化建设,而传统医学“大医精诚”理念是我国卫生行业文化的主要来源,是医疗卫生行业的灵魂,是广大医务人员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以及抗震救灾时勇往无前、舍己救人的精神动力,成为一代又一代医务人员的道德准则。在漫漫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例如:扁鹊救世济人敢于直言,孙思邈则是为民救世的精诚,而叶天仕却是谦逊好学树医德„自古以来行医者便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将“大医精诚”奉为圭臬,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 那么何为“精”,何为“诚”,如何做到“大医精诚”?

晋代学者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其解,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已经明白了医学原理。如果那样,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 古人有如此深彻的教诲,让我们受用至今。纵观医学领域的先辈们,无一不“精”于专业。古有神农尝百草、扁鹊遍游各地行医积攒医技,今有将自己嫁给了医疗事业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为了护理事业终身未婚的王琇瑛,他们用尽毕生精力致力于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流芳百世!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患者在享受先进医疗技术的同时,也感到了部分医生与患者的接触、交流越来越少,过多的依赖检验报告、辅助检查,少了它们就不敢或不能做出诊断、治疗;业务上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此,医疗技术停滞不前,深自误哉!为提高医疗技术,不仅要完成国家的执业考试、职称晋升考试、继续教育学习等等,更关键的是自己要有成“大医”的心,要有“精”于业的志,在工作中多思考、多总结,学习业内先进的知识理论、操作技术。达到“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以不辱“性命相托”的重任。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诸如古代名医华佗则是广施人道不分贵贱,李时珍遍尝百草著书济世,他们均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也正因为他们毕生恪守着这样的信念,才真正成为“历代医学家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贫苦与羞辱多加的中国近代,中华民族被列强推向了生存的边缘,连温饱都已成了问题,何言求医问药,悲惨万象深深刺痛着每位医者的心。许多国外和本国的医生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只身来到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医魂”!2003年 SARS”带来的白色恐怖,让劫后余生的我们依感心寒,在那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医者们献上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们有一个共同而不朽的称呼“医生”。“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与此”。在一千多年前,孙思邈如是说,而一千年后的今天,千千万万的医者依旧是如是行。医德教育这一核心也一直贯穿于行医始终,加强医德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这一美德是卫生文化行业的重要任务。

医德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要做到有的放矢一定要体现层次性。第一层次是基本的人格目标,即医务人员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有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和道德。第二层次是医务人员的职业标准目标,是广大人民群众心目的“白衣天使”,是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职责。 要完成这两个目标层次,首先要建立医德医风评价体系,形成医德医风目标的导向机制。医务人员要自觉抵制特权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的利己主义、金钱万能观念的影响。通过后天的自我修养、内心的信念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时刻牢记的职业特点。达到“一心赴救,无欲无求”的医德医风最高境界。在评价体系全过程实施民主评价,形成医德医风的制约机制。①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医务人员根据医德医风要求进行认真总结和自评。②病员出院时,请他们对所在科室的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的测评表进行测评。③医德医风的综合评价结果与年终奖金的分配挂钩。④医德医风的评价结果在医务人员晋升、评奖等事项中实施一票否决制。⑤对医德医风不合格的医务人员实施待岗、下岗、调离原岗位等措施。来完善医院的民主管理,做到医德医风的公平考核。

其次要评建结合,以评促建,形成医德医风建设的激励机制。医德医风的评价是以外部驱动,强化约束为手段,是加强医德医风的一种形式。我们把医德医风的评价、教育、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医德医风建设的激励机制。在精神激励方面用医院发展前景鼓舞人心。在物质激励方面为优秀的医务人员实现个人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仅在业务上激励他们积极向上,还要注重吸收其中优秀分子入党,在工资、待遇上给予奖励,对于医德医风的评价结果要做到奖惩分明。

再次要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的舆论氛围。宣传教育工作对良好的医德医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医德医风的氛围的形成可以通过多种宣传形式来完成。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或组织生活的时候,组织医务人员展开良好医德医风形成的研讨会,公开揭露批评违背医德医风的不良行为,造成一个讲医德医风光荣,不讲医德医风可耻的舆论氛围。为了加强医德医风管理,向社会公告医德医风的有关规定,动员社会力量对医院给予监督。向患者及其家属广泛征求对医德医风建设的要求和意见。医院设举报电话,病区设举报箱,病房设意见薄,便于收集病员及群众的反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形成医德医风建设的舆论氛围,对医德医风典范楷模,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应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到“白衣战士”的神圣职责和高尚的医德医风。进而树立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 医海博大精深亦一时难以参透其中的奥妙,所谓“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前人已做出典范,而我们要做的则是效尤先人,尽毕生之力来做到“精”于专业,“诚”于品德。最终,成为一代大医!

医乃仁术,大医精诚,谨记。

上一篇:读骆驼祥子有感500字下一篇:读书经历的作文5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