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科渗透立德树人

2023-06-01

第一篇:政治学科渗透立德树人

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主席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立德树人,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得越来越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首要问题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要在树人。培养人关乎民族未来、国运兴衰,历来被视为政事之本、兴国之基。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

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邓小平曾指出,人才培养“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首先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只有培养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保证我国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习主席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深刻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对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鲜明回答,集中体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事关办学育人正确方向。方向决定成败,道路决定命运。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上取决于办学育人方向。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重要阵地和精神生产重要手段,本质上是由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所决定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育人方向。习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推出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坚定,为解决人才培养问题提供了政治保证。实践表明,方向问题极为重要,只有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事关育人育才根本立场。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培养人的问题,关系教育的根本宗旨,关系教育的价值取向,关系教育为谁服务、人才为谁所用这一根本立场。习主席指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体现了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立场,体现了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政治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的逻辑延伸,是新时代教育的责任担当、核心职能和衡量尺度,为办好新时代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树人之道,内容为王;立德之基,课程为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涵德化人的基础课程,集培塑信念、培育品德、开发智力、健全人格于一体,在立德树人中地位特殊、作用关键。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渠道。立德,立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德;树人,树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理论灌输与人生再造、思想教育与政治培塑等结合起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指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追求。我们要充分认清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发挥其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学校担负学生人生观塑造之责,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科学理论的传播灌输,不断打造理论武装坚强阵地,引导学生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正确回答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升华其投身伟大事业的政治自觉和价值认同;坚持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崇高使命,引导学生在辨析鱼龙混杂思想观点中坚定信念,奠定思想政治理论根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课堂。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课堂教育的地位十分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融立德与树人为一体,在培养具有优良政治素质、高尚思想品质的优秀人才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通过理论阐释、答疑解惑、典型引导等,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方面,具有引领作用;通过系统教育、思想提领、文化熏陶,引导学生自觉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化为品行修养,在锻造青年理想信念方面,具有“大熔炉”作用。我们要始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理论灌输与实践教学相衔接,在多位一体、合力育人中立德树人。

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上要走在前列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军队院校,就是政治理论课。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政治素质过硬始终是对军人的第一要求。适应这一要求,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建设理应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走在前列。

立足更高站位,切实把课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重视政治理论课建设,是我军办学治校的优良传统。新时代,面对实现强军目标履行使命任务新形势,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新挑战,面对培养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新要求,必须把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自觉从党和军队事业长远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清院校政治理论课在军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上来。加强组织领导,把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党委工程、主官工程,加强统筹规划,定期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搞好督促检查和服务保障,为办好政治理论课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更高标准,打造铸魂育人特有优势。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更加坚定自觉,着眼贯彻政治建军要求,把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院校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三进入”上更加坚定自觉,把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铸魂育人的重要渠道。在深化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教育、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上更加坚定自觉,着眼提升军人职业素养,把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明义修德的重要课堂,充分彰显其强基固本、铸魂育人之特殊功效。

采取更实举措,推动各项要求落地见效。我们要在创新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上见成效,认真贯彻《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方案》,确保按纲施教要求落细落实。要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上见成效,适应院校转型和人才培养新要求,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探索网络课程教学、深化主题实践教学,切实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效益。在打造过硬政治教员队伍上见成效,遵循“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结构、注重激励、建强队伍,为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效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努力形成院校办好政治理论课、教员讲好政治理论课、学员学好政治理论课的良好局面,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篇:思想政治工作会发言材料: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范文大全

(可编辑)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思想政治工作会发言材料: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w w 5 k J.Om 9 思想政治工作会发言材料: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学院学工部部长于江。我发言的题目是《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工部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思想政治建设,努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坚持精神引领。切实推进“十九大报告”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学习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纳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和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做好各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个层次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通过辅导员讲堂、师生宣讲团等活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奋斗实现社会价值、个人梦想,争做“六有”(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大学生。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教育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新生入学、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毕业季、大学生征兵入伍动员等契机,结合青年学生特点,创新开展各类主题教育。

二是坚持品牌带动。在总结往年我校开展的辅导员讲堂、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文化创意宿舍、社团活动月、志愿服务、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学生教官军训等特色亮点品牌教育活动基础上,按照重心下移的原则,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紧紧抓住网络媒体宣传阵地不断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为学生搭建诸如辅导员个人微博账号、微信平台、QQ群、飞信群等网络思想教育的平台。加强青年舆情监测网的管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感以及社会责任感。

三是坚持典型示范。积极发挥教学与学管的联动机制,选树优秀学生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导向作用;认真做好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各级各类评优工作,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发挥好评奖评优激励作用。组织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评先活动,发挥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身边榜样、前行力量和优秀学子引领作用,营造出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正环境;培育和挖掘学生工作特色亮点和学生典型,力争每个系部一个特色学生工作项目,至少培养一名辅导员骨干、至少锻炼十名学生骨干、带动百名学生进步的点、线、面工作机制。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通过坚持精神引领、品牌带动、典型示范的有效做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日常管理与各项活动中。为大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谢谢大家! 源

w w 5 k J.Om 9

4

第三篇: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教材分析】内容目标要求: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本课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与必须履行的义务;阐述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当把握“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和“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本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政治权利义务是什么?怎样行使政治权利与义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难点: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1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那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怎样规定的: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四条 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政治自由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对公民进行游行、示威以及集会做了如下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均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集会,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 本法所称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

本法所称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第三条

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第四条

2

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因此,观点一错误,观点二正确。 (4)监督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10页,看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

教师活动:大家可以看课本P10页,思考公民履行政治义务应该做什么?

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教师点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从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绝对的平均。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三)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有关常识,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遵循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4

第四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毕节市实验高中 王友云

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有益社会,有益人民的人。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应遵循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的原则、渗透的策略以及渗透需要注意的问题,使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三贴近原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法制教育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

整合性原则。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与必要的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在时事政治讲评中渗透法制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就在于其鲜活的时代性,因此每节课要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时政演讲,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万象,也可以提高认知、辨别、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在时政材料的选取上选择一些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例如,在讲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引导学生选用一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时事政治让学生进行评讲,例如引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损害了婴幼儿的健康,帮助学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要在课任老师的指导下,能有效的和本课要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时政评讲作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窗口,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创设情境中渗透法制教育。创设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经济生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中征税与纳税时,创设情景引入一些企业和一些明星的偷漏税行为,帮助学生树立纳税人意识,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偷漏税行为是可耻的,要受到法律处罚。在这个地方向学生普及税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懂得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教育学生以后成为企业经营者和明星时要主动、自觉依法纳税,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讲到我国资源与环境现状时,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在教学案例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讲到《维护公共秩序》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电动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电动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渗透法制教育。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鼓励或组织学生积极收看、收听涉法影视、广播节目。如电影、电视剧、法制专题节目、光盘、网络视频等,在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结合的立体型、多感官的具体法律情景中学法、悟情、导行,为高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在课堂总结升华中渗透法制教育。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既起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又可以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堂总结中得以升华。 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法制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基本原则,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法律知识要运用到实践中,要得到实践的检验,要为实践服务。我们要在课堂上组织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参与法庭审判和法庭调查。组织学生参加法庭旁听,身临其境,感受法律。组织学生参加公判大会旁听,使学生置身真实的法制环境下,接受法律教育。组织学生到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组织每年的12·4法律宣传日教育活动。总之,要通过多形式、宽领域来达到理论与现实的对接,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法律素质。

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该学科的职责,但渗透要注意要有机结合,不要生拉硬扯,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而要相关。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找准法制教育渗透的相关教材中的知识。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法制教育素材。因此,法制教育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思想政治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的相关教材知识,法制教育才能直达“病灶”,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供契机。 把握法制教育在思政教学中渗透的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的相关知识,才能找到法制教育的契机。法制教育的渗透不能由教师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要创设情景教学,选择时机渗透,因材因时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的能力。

掌握法制教育渗透教学的原则。找准渗透知识是为了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分清主次,处理好渗透的原则。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法制教育渗透的相关教材中的知识,把握法制教育在思政教学中渗透的时机,掌握法制教育渗透教学的原则,至关重要。找准法制教育渗透的相关教材中的知识是重点,把握法制教育在思政教学中渗透的时机是难点,掌握法制教育渗透教学的原则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教学担负着法制教育的重要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德育教育功能。思想政治课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我们要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必修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理解依法治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选修课《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民事权利与义务、信守合同与违约、就业与创业、婚姻与家庭、法律救助等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知识。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学为法制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政治教师要大有作为,担负起法制教育的重任,为国家培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第五篇:浅议政治学科教学中的语文素养渗透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P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审美意识。我们在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内的语文素养充实政治课堂教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 利用语文素养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充实政治课堂教学

在政治教材和近几年政治高考试题中出现了许多以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为素材的教学资源和试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范围,提升人文素养。

例如,在讲授《文化对人的影响》时,穿插引入《孟母三迁》,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利用语文素养培养政治学习能力,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突出能力立意。政治高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也就是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和求证能力,并各自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这些能力也就是语文学科要培养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根据政治高考的结果分析,造成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审题不清,不能准确解读试题信息或者题目要求。第二,运用错误,不能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或者时政知识。第三,表达不准,不能全面分析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第四,举证不严,考生思维缺乏严谨性。归根结底是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主观题得分不高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找关键词、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等语文方法对材料内容较多或较为复杂的题目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从而把握材料的主旨和分层意思。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人是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管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管,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考生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主旨:城镇化的影响。其次对材料进行分层解读,如果能够抓住“配套企业”“产业工人”“农管大户”“就业、收入”这些关键词,那么就能够从产业集聚、身份转换、农业产业经营、增加收入等四个方面总结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高考是理论考试,学生书写的答卷是教师阅卷的唯一依据。因此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果不能完整、准确表达意思或者书写不规范将严重影响得分。

三、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而政治学科在育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承担着比其他任何学科更多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力语文学科,通过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借力语文素养提高政治教学效益,就必须提高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理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保持政治学科的鲜明特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上一篇: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调整下一篇:争做四有教师学习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