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课后反思

2022-08-09

第一篇:分子热运动课后反思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

经过说课和课堂教学的演练,已经初步成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有了一些体会,其中感受最为强烈的几点,希望能够继续鞭策自己进一步提升教学理念。

一、巧设问题情境,轻松引入新课 通过设计的一个小活动(让学生辨别三杯看似相同的液体),让学生说出所选择的辨别方法,大多数同学会说靠“闻味”。通过生活中的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角度出发,让学生感知到宏观现象可能与微观世界密切相关,从而过渡到新课内容,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利用轻松的活动引入,使学生自然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注重学生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在探究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关系时,保证热水和凉水的质量相同,滴入的墨水等量,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由于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微观性,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需要应用转换法,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三、体现新课程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 体现课改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本课教学中,两次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分组探究实验,创设了具有民主性、平等性的课堂氛围,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到课堂中去。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测---验证---结论---创造---发现。 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在设计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方案时,考虑到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尽量避免统一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同学,筛选不同难度的实验,以适应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在课堂练习环节,同样注意到分层次教学,设计了不同梯度的习题供同学们选作。

五、信息技术与物理学教学整合恰当适中 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 因为二氧化氮气体有毒,进行演示实验学生难免会有心理负担,采用视频的方式,既真实又形象。水与硫酸铜溶液扩散需要几天时间、金与铅的扩散实验更是需要几年时间,这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的,通过FLASH动画和视频进行展示加强学生对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的理解。这样把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起到了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这些色彩鲜艳,声像并茂的动画同时刺激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化解教学难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又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设的思路前进。特别是对本节课中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是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再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演示实验的操作,还可以有效的控制课堂节奏,因为物理实验的很多因素可能会导致实验现象的不明显,实验时间的无法控制,而多媒体课件则完全避免了这些可能的因素,使教学时间能够有条不紊的安排。有些需要十分钟才能出现明显物理现象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瞬间实现,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篇:分子热运动

16、1分子热运动教学稿

撰写:吴文娥 2011-2-15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自己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______________为单位来量度。

2.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___。

【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1、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6.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碳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本图16.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

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 很深。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

5.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吗?

6.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吗?

7、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

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8、图16.1-5能说明什么?

9、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10、结合P126图16.1-6理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存在形式

【自学检测】

(练与测61页1-3)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蒋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二、合作探究:

【实验1】<第一次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沉到瓶底

<第二次实验>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温馨提示: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

1、过了一会以后,第二次实验中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

2、既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什么在第二次实验中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会上升到上方的空气中,而使空气的颜色发生了改变?

3原来颜色较深的二氧化氮气体为什么颜色变浅了? 。

4.这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实验2】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稍等一会儿整杯水颜色变成均匀的淡红色。

【实验3】:在分别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

事例1:热水杯中加糖,整杯水很快变甜。

事例2:炒菜比腌菜咸的快。

1.请再举两个类似实例: 、 。

2.这些事例说明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结合图16.1—4扩散现象产生的示意图,你还能对分子的运动做出那些推测?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4】教师按图16.1-6自制一个教具,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类比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什么

时候表现为引力,什么时候表现为斥力。

1、分子之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同时存在的。那么,何时表现为引力,何时又表现为斥力呢?

2、“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____________,可以

______________了。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中的结论。试验当中还发现哪些问题?相机点拨,深化理解)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四、达标测评,反馈提升:(练与测61-62页4-17题)

第三篇: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国张中学理化组

杨绍兵

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点: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学难点: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清单: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

4、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教具:多媒体

两烧杯、冷水、热水、墨水 教学过程: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1、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变黑了;且煤外表部分变色了。

2、古诗中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为什么在很远的地方就知道梅花已经开了? (黄柯兰)

能不能帮诗人解释一下原因?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知识回顾: 什么是分子?

学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是由(

)组成的,原子是由(

)和(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微粒(

)组成。

二、新课讲解: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学生看书了解:) 分子数量有多大?

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强下,1cm3的水中含有大约3.35×1022个水分子,若把这些水分子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1cm3面积上可得5000多个水分子! 分子到底有多小?

将二万个氧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排成一串,那么它们的总长度和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差不多。

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米,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问:用肉眼直接看不到,那能不能通过一些实验间接反映出分子的运动? 演示实验一:把少量香水滴在纸巾上,你有什么感觉?

• 你能感觉到的现象是:

1 (闻到香味)

你认为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香水分子跑到空气中,进入鼻子) (以上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演示实验二:二氧化氮的扩散

• 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处于上方充满空气的集气瓶颜色逐渐变深,

处于下方充满二氧化氮气体的 集气瓶颜色逐渐变浅。

• 你认为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二氧化氮与空气接触后,彼此进入对方的结果

师总结: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如下。后面还有一个实验证明) •

实例:

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厚厚的一层都变黑了。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固体扩散)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 结论:

• 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及固体之间。 你能否使扩散速度由慢变快呢? 思考:

分子扩散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实验演示:

墨水在热水与冷水中的扩散速度比较

• 实验现象: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的扩散的速度更快。 结论:

扩散的快慢跟

有关,温度

,分子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作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2 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间的作用力:

问题1: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问题2: 既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么压 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 问题1 表面光滑、干净的铅块吸引在一起,下挂钩码也不能把他们拉开 (分子间存在引力)

问题2 、既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例:用手压桌子,难压缩。 (分子间存在斥力)

师:分子间的作用力分析: (师手那一根弹簧边演示边讲)

1、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 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的 距离有关。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 • • •

• • • •

当r=r0

f引力

= f 斥力 当r>r0

f 引力

> f 斥力 当r

f 引力

< f 斥力 当r>10r0

无作用力 (板书)

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间隙。

三、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学生反馈练习) 练一练: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会闻到香味

B、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

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

2、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物体温度的高低

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C、物体密度的大小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

3、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原因是(

)

A、分子间的距离小

B、固体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4 、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

A、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C、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课后思考: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程度。

提高液体的温度是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之一,请你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来解释此现象。

第四篇:分子热运动 教案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24页

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杨兵蔚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化学课中,及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有了大致的了解,并见到过一些扩散现象,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也有较深的印象,但对扩散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等问题,并不清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和课件,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及随时关注周围各种自然现象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析、推理微观世界,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难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存在的理由与情况。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五、教具准备

一烧杯热水、一烧杯冷水、墨水、投影仪。

六、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演示,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1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会不会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呢?当然不会,只有在特定的平衡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比如气体。就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固体、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而气体分子间几乎没有引力与斥力,只有相互碰撞时才有力的作用,所以气体容易被压缩,但不能无限压缩(碰撞时才有力)。

4、小 结:

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 ②、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③、分子之间有间隙。

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组成

二、扩散现象

三、分子间力

1、组成:

1、现象及定义

1、分子在运动但物质又是聚合的说明有引力

2、分子大小

2、扩散现象说明:

2、分子间有空隙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四)、课堂练习

1、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热运动 C.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固体物质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2、以下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是(

)

A.一根细铅丝很难被拉断

B.小木棍容易被折断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D.被雨淋湿的衣服很难脱下来

3、在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中放入相同的糖块,问:一段时间后,哪一杯水更甜?

4、零下500C的冰块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为什么?

5、镜子摔破后,为什么不能重新组成一面好镜子?

第五篇: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备课组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和分析、逻辑推理的过程,使学生知道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的成因。培养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观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演示实验,深入理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2.观察实验,合作讨论,总结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推理必须以事实,实验,实践作为依据,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四、教材分析

“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动理论的核心内容。本节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扩散现象是本节的重点之一。通过实验说明:物质处于三态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发生的显著程度与物质的温度有关系;扩散现象的显著程度还与“已进入对方”的分子浓度有关系,教学时应强调扩散现象不是外界因素引起的,而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直接结果,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反映。布朗运动是本节的另一重点。教科书强调布朗运动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是人力无法阻挡的,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生命、对流、振动等因素会给布朗运动的微粒运动造成怎样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理解宏观因素会使大量分子进行定向运动,但布朗运动与宏观因素无关。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它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因而间接地证明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对它的理解,应从两方面展开。一是“永不停息”,而是“无规则”。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观点,那么,这些大量分子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本节课我们就借助发生在身边的事实,通过逻辑推理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I.扩散现象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两个实验,提出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的现象特点

深入思考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

2.在学案上做好观察记录。

【实 验】

打开香水瓶,它会逐渐蒸发,变为气体,距瓶口一段距离,我们就会闻到香味。说明香料分子进入空气中.过一段时间,香水味均匀弥漫在整个房间,再打开窗户,香料分子还会不会进入室外的空气中?

【观看视频】

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

学生回答:属于扩散现象.

教师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概括扩散的定义

(投影扩散定义)

(1)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教师提示:是不是只有气体间才发生扩散现象?

学生回答:扩散现象在液体、固体间都能发生.

观看视频: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

教师提问:所有的物态都能发生现象,不同物态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扩散显著程度或快慢不同。

教师追问:扩散现象的趋势是什么?扩散现象,我们都非常熟悉,那么,同一物态、两种物质确定的情况下扩散现象的显著程度还会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还会与温度有关。

【演 示】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墨水,可观察到热水很快变成黑色,而冷水变成黑色稍慢.(通过实验证实: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教师要求:请同学们讨论、归纳扩散现象的特点。

学生总结:

(2)投影扩散现象的特点:

·若没空间限制,永远进行。

·扩散现象的趋势:两种物质均匀混合。

·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教师提示:请同学们根据扩散的特点思考:

第二个问题:该现象是说明了什么问题?

扩散现象是外界因素引起的吗?是化学反应吗?扩散揭示了什么

问题?

师生互动:既然不是外界因素的影响,分子会自己进入对方,说明分子在运动。从扩散的现象,我们还能推测分子运动的特点吗?比方说:扩散的均匀性又揭示着什么问题呢?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投影展示:共同得出的结论:

(3)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4)扩散现象的应用:

·利用扩散现象可以有很多用处,学生举例。

·学生易列举生活中的应用:腌制咸菜、喷洒香水等。

·提示我们更应关注在科学技术中:半导体器件的制作、透析等。

II.布朗运动

教师简介:下面,再向大家介绍一种非常著名的运动: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首先在显微镜下发现并研究了这种运动.布朗时代,人们对分子的存在还存有质疑,这种运动的发现,有力的支持了分子的真实性及分子动理论的正确性,为以后爱因斯坦建立完整的布朗运动的统计理论并导致统计热力学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下面我们做一个类似的实验。

【投影演示】把墨汁用清水稀释成悬浊液,取出一滴,用显微镜观察到上图。

教师提问:视窗中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分子或固体小颗粒,最后肯定不是分子,是固体小颗粒。

教师要求:请同学们相互配合,分组实验,观察颗粒的运动情况,特别注意观察大、小颗粒运动的区别。

学生实验:观察布朗运动。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描述看到的现象

师生互动:共同得出:

1.布朗运动的现象: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师展示:布朗运动的定义。

2.定义: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它是为纪念植物学家布朗对物理学所做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教师展示:三个微观粒子的位置连线以证明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讨论、归纳布朗运动的特点。

投影展示:

3.布朗运动的特点:

·无规则

·永不停息性

·颗粒越小,运动越明显

·液体温度越高,运动越明显

教师提问:布朗运动很特别,当时人们就思考布朗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提示:其实在布朗那个年代,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他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精于观察和实验,肯定了这种运动的客观存在,发现了问题,真实的记录下来实验事实,为后人爱因斯坦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新的理论,这个理论就连对今天的我们也是崭新的。

让我们一起来经历一下前人的推理过程:

(1)这种运动最早是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

水中的花粉微粒时发现的.那么,布朗运动是不是生命现象?

学生讨论:最后得出不是的结论。

教师展示:布朗对该运动的记录:

只要颗粒足够小,任何颗粒都能发生。

(2)布朗运动是不是由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如对流、振动等。为什么?

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答案:不是生命现象,也不是对流、振动等外界原因引起。

教师提示:用所学的知识:力和运动的关系试着分析。

教师设疑:这是不是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请同学们看书寻找答案。

教师设疑:我们刚才推出的结论,好像也不错,但和书上的揭示的相比,好想又有点不同,不同点是什么呢?

教师讲解:缺了新的理论思想,即统计的观点。对吧?!

教师提问: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吗?

师生互动:解释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教师展示: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4.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在各个方向的不平衡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教师展示:

5.布朗运动的物理意义:布朗运动本身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它反映了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III.热运动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归纳: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的联系

教师投影展示。

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1)不同点:

发生扩散的对象是分子。

进行布朗运动的对象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

(2)相同点:

都反映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扩散与布朗运动的明显程度都与温度有关系。

师生互动:探讨得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得出分子热运动的定

投影展示:热运动的定义

1.定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所以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请同学们,归纳热运动的特点。

教师展示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1)永不停息:分子的运动无条件的永远地进行。

(2)无规则:因为分子间的碰撞频繁,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三)问题与练习

1.请你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来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2.以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是否正确?说明道理。

(1)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证明,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4)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煤油中小粒灰尘的布朗运动,这说明煤油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小张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悬浮的细微粉笔末的运动。他把小颗粒每隔一定时间的位置记录在坐标纸上(如图)于是得出结论: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证明水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小李不同意小张的结论,他认为:“小颗粒沿着笔直的折线运动,说明水分子在短时间内的运动是规则的,否则小颗粒怎么会沿直线运动?”对此,请说说你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在学案上,把本节课总结一下,并写下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一、扩散现象

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直接结果,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反映 应用:半导体器件的制作。

二、布朗运动

定义:悬浮颗粒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产生条件和原因:足够小的悬浮颗粒;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

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意义:间接地证实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三、热运动

定义: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宏观表现:布朗运动、扩散现象

特点:分子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五)作业

1.完成学案上的课外练习,

2.展示布朗运动的应用(课外延伸)

上一篇:法治示范县汇报材料下一篇:公安副局长述职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