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

2022-09-30

第一篇:8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

1、识图回答问题

⑴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由谁领导的?英国以此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哪一侵略战争?

林则徐

鸦片战争

⑵英国通过这次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什么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关税协定

1、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厦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及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厦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框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请回答:

⑴两则材料反映的时间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⑵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在这一时间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英法联军 中国 帮凶

⑶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 阅读下列材料:

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得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死人之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损毁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联军”指哪些国家?“联军”侵略中国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英法德俄 美日意奥 镇压义和团运动

⑵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⑶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兵临北京城下时,仓皇出逃的是哪两个皇帝?

咸丰帝和光绪帝

⑷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被外敌欺辱,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3、 阅读下列材料: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暴政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个条约?

《辛丑条约》

⑵这个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签订的双方是谁?

八国联军侵华 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

⑶结合材料分析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中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请回答:

⑴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洋务派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⑵请你说出这一派别开展的主要活动。

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创办新式海陆军 兴办新式教育

⑶他们掀起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维护清朝统治

⑷这一运动的结果如何?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次运动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而宣告破产。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主管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功过也引向资本主义

⑸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这一运动,你怎样评价?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5、 阅读下列材料: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⑴这是哪个组织的政治纲领?该组织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中国同盟会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⑵这个组织的性质什么?总理是谁?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总理是孙中山

⑶后来,这个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是哪三大主义?作用什么?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作用: 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7、2005年时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中国同盟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为此,2005年3月,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为首的国民党参访团

56年来首次组团,对大陆进行了名为“缅怀之旅“、”经贸之旅“的访问。 请回答:

⑴1905年,孙中山为发动辛亥革命做了什么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组织上建立了中国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义 ⑵1911年,引发辛亥革命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是什么?

武昌起义

⑶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担任了什么职务?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⑷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共谋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

8、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宇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先生和赛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在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江南制造总局

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⑵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资产阶级维新派

⑶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⑷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像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先学习西方的技术,再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印刷、公共交通、码头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

工人阶级

⑵从材料二可知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 ⑶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说明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伟大的力量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和北京各校学生的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⑴从材料一中可看出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什么?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⑵材料二中的“外争国权”指什么?“国贼”指谁?

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曹汝霖 等 ⑶这次运动的地点与主力有什么变化?

前期的地点是北京,主力是学生;后期的地点是上海,主力是工人 ⑷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取得了初步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⑸镇压五四运动的是什么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

11、„„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请回答:

⑴材料反映了一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重要大会是哪一年在什么地点召开的?

1921年 上海

⑵有利于这次大会召开的国际条件是什么?大会宣告了哪个政党的成立?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

⑶这次大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选举出来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陈独秀

⑷这次大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

通过了党纲;确立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总结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

此段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他写了一部什么著作?这部著作是什么体裁?记述了哪段史事?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请回答:

① 这是哪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言论?他生活在什么时期,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什么学说?他反对什么?

② 在教育学生方面,他有哪几种方法至今还大力提倡?

3、“公元前6世纪,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生产丝绸的国家。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轰动罗马。外国人因丝绸想了解中国。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往。” 请回答:

① 这条古商道是谁打通的?

② 请说一说这条商路的大致路线。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生活在哪个时期?

(3)请写出与他相关的两次著名战役的名称。

(4)作者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5、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 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① 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你说一说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③ 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周)武不循古而王,夏、殷(商)不易礼而亡。仅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令。 请回答:

(1)文中的“卫鞅”指的是谁?文中的“孝公”是哪国国君?在哪一年任用“卫鞅”变法?

(2)材料中反映了卫鞅什么主张?你想他应该属于哪家学派?代表着哪个阶级的利益?

(3)“卫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4)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

7、“岷山乡梓、柏、大竹,颓随水流,生致材木,劝省用侥。又灌溉三都, 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侵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

(1) 引文所说的是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建于何地?

(2) 该工程是何时由何人主持修建的? 作用如何?

(3) 有人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其中“伯禹“是谁?为什么把他与

李太守相提并论?

8、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灭六国),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乃召丞相壮(隗状)。绾(王绾),法度量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亡。(规定由官府负责监制标准的度量衡,以实现度量衡的统一) ------秦朝刀刻诏书版文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指谁?是在什么时间灭掉哪六个诸侯国?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丞相官职外,秦中央还有哪些官职?

(3)材料二中第二句反映的是秦始皇的哪项措施?有何意义?

(4)你知道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上还有什么作为吗?请结合史实说说

9、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① 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②"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③"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这场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④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10、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这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魏主”和材料二中的皇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一中魏主的这个诏令提出了什么方面的改革?他是怎样以身作则的?

(3)材料二提出了什么方面的改革?

(3)类似的改革还有哪些方面?

(4)这此改革措施有什么作用?

11.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交战双方是谁?时间是哪一年?

(2)这场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12、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边境,他们走在路上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请回答:

(1)材料涉及哪一事件?此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2)这次起义中建立了什么政权?

(3)两位领导者是谁?

(4)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13、材料题: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1)材料中的“武帝”是什么朝代的人?其时该国国力怎样?

(2)材料反映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这一政策的施行对当时的教育发展有何影响?

(4)“武帝”实行这一政策和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否相同?是为了什么目的?

(5)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效果?

13、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时的皇帝是谁?他派谁去完成这一历史事件?主

要目的是什么?

(3) 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4) 请说一下这条路的大体的路线

(5) 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

标志着什么?

第三篇: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解析题(精选)

八上历史材料题

1.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蒋延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理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新文化运动已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1)根据材料一简析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你怎样理解“帝国”变为“民国”?

(3)从材料三到材料四,新文化运动宣传内容有何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对材料四中思想的探索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2.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之一,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1)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2分)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作者以“春愁”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2分)

材料二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 如图所示

李宗仁 彭德怀

1 (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都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938﹣1940年国共抗日的著名战役各一例。(2分)

材料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据新华社消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大屠杀发生于哪一年?(1分)共屠杀中国军民多少人?(1分)说明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2分)

3.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讲话

材料三: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积极作用?(2分)

(2)材料二中的“先生”指谁?“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发起了哪一场运动?(1分)

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1分)

4.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

2 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2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1分)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1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1分)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2分)

5.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四:“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走上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 ——选自《中国简史》

(1)请写出材料一中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2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1分)

(2)材料二中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其重大意义是什么?(1分)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每年的8月1日被定为什么节日?(1分)

(3)材料三中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分)跳出敌人包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你是如何理解长征精神的?(1分)

3

(4)材料四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请写出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2分)

(5)回首中国共产党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分)

6.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

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青年学生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个梦的破碎产生的„„随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材料三 “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 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 (1) 指出上图开通的这条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的名称。并说出为开通这条通道做出杰出 贡献的历史人物。(2分)

(2) 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 灭顶之灾。”的含义(2分)

(3) 结合所学分析自1840年起到20世纪初,中国在抗击列强侵略时屡屡战败的原因。 (1分)

(4)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具体指什么?(1分)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训练及答案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哪些人有可能被分封为诸侯?(2分)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2分)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来判断,“秦王”有没有再分封诸侯?(2分)

(3)分封制和秦朝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2分)

(1)分封制。周天子的亲属、功臣。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公元前221年。没有。 (3)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文化教育对于治国安邦有很大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但他建立的秦朝却仅仅维持了15年的时间就灭亡了。他采取的哪项措施严重破坏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分)

(2)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达到了鼎盛时期。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动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6分)

(3)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发展文化教育事业?(4分)

(1)焚书坑儒。(2分)(2)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分)大力发展儒学教育,(2分)在长安兴办太学。(2分)(3)尊师重教,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3.假若时光倒流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孙武、孟子、孔子四人到某电视台应聘节目主持人,招聘的栏目有: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按照他们的各自主张,你认为他们分别应当去应聘哪个栏目?

4.阅读下列材料:

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 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1)这首诗歌赞颂的人物是

(2)说一说使诗中划直线部分现象出现的原因。

(3)最能证明划波浪线部分历史事实的是:

(4)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1.(1)商鞅(2)商鞅变法奖励耕战。(3)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最终秦灭六国统一天下(4)强国先富民。

5、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繁殖)。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材料三:“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汉书》 ① 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请各举一例。

②“汉与匈奴合为一家”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③从上述史实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战争、和平

战争: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和平:昭君出塞(2)西汉、汉元帝(3)我国民族关系友好交流占主导,民族融合是主流。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材料二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诗句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

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交战的双方分别是谁?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6分)

(3)为什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8分) (1)南下统一全国。(2分)

(2)赤壁之战,(2分)孙刘联军和曹操的军队,(2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分)

(3)战术不得当;北方人不习水战;水土不服,许多官兵生病;曹操骄傲轻敌;南方军民的誓死抵抗等。(只要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个要点2分,共8分)

7.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18分)

请回答:

(1)图一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开始了哪一重大活动?最终促成了哪一社会制度的确立?假如你是商鞅,你会用什么样的观点去说服秦孝公和那些守旧的大臣们?(10分)

(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举出该事件中的两项措施。上述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3)结合上面两幅图片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1)A:秦孝公;(2分)B:商鞅;(2分)商鞅变法;(2分)封建制度。(2分)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必须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进行调整,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2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迁都洛阳、讲汉话、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用汉制、学汉礼、尊崇孔子等。(回答两点即可,2分)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

(3)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变法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变法改革要制定适当的策略。(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分)

8.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分)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4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它设置的职能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6分)

(1)事件:张骞通西域。(2)作用: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3)机构:西域都护。职能:总管西域事务。意义: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材料一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① 材料

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② 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③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1)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

原因:汉代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 (2) 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 变化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江南地区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3)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题 新人教版

材料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中国古代史上,司马这一姓氏曾涌现出众多的历史人物,影响着历史的进程,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判断这一姓氏中的“他”是谁?

(1)“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2)“他”是三国时期的大将,曹丕死后,他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

(3)“他”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成为西晋的第一位皇帝。

(4)西晋灭亡后,“他”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这两段材料中关于江南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3)根据材料二的描述,说明其影响。

3.约7000多年前,我国南方地区的原始农耕文化开始兴起,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到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为全国 1 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约7000多年前,我国南方地区原始农耕文化的主要遗址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2)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结合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说一说人口迁移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1)司马迁。 (2)司马懿。 (3)司马炎。 (4)司马睿。

2.(1)材料一描述江南地多人少,经济落后;材料二描述江南经济发达,景象繁荣。 (2)因为汉朝时江南尚未得到开发,经济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南朝时由于北方人口南迁,加上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起来。 (3)江南经济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1)河姆渡遗址。特征:河姆渡人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

(2)自然条件优越;南迁人口补充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江南战乱较少,相对稳定。

(3)带来先进生产力和劳动力,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

上一篇:爱情公寓3的经典台词下一篇:9个文员面试技巧问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