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2023-06-17

第一篇:2012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2012年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 8.右图纪念的事件被称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一事件是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

页,两大部分,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2012年春晚《荆柯刺秦》小品,讽刺了当今社会穿越剧歪曲历史的事实,我们还历史真面目 ,秦始皇云游各地时,往往刻石记录,他使用的文字是()

A.甲骨文B.小篆C楷书D.行书

2.2012年是该条约签订170周年,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3.假如南京市2012年需要征集“纪念中华民国100周年”庆典活动的方案,你认为下列哪位人物最为合适()

A. 林则徐B.孙中山C.康有为D. 李大钊

4.下列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A.“自强”、“求富”——洋务运动B.“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戊戌变法D.“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

5. 某历史博物馆一展厅的主题词是:“发动‘兵谏’,逼蒋抗日”。与该展厅主题相对应的事件主要是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

6.2012年江西电视台举行纪念南昌起义85周年,下列与南昌起义有关的节日是()

A.建军节B.青年节C.国庆节D.重阳节

7.2012年在央视“非常6+1”知识竞答中,一选手对屏幕提示(如下)所反彭德怀 映的历史事件难以决断。若给你打求助电话,你应该选择()

1940年、华北

粉碎日军“囚笼政策”

- 1 -

()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 9.新中国建国60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

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下面是一组庆典上的游行方阵,其中喻指新中国成立的是()

A.开天辟地方阵B.艰苦创业方阵C.春天的故事方阵D.走进新时代方阵 10.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A.邓稼先B.王进喜C.雷锋D.焦裕禄11.2011年度中国春晚流行语 “爱我你就抱抱我”,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经济特区招商引资一国两制B.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C.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D.文革小组上山下乡造反有理

12.2012年 新版《 西游记 》再次热播与之相关的宗教()

A.伊斯兰教B.佛教C.基督教D.道教

13.2012年,习近平访问美国,受到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接见,他的祖籍黑人是怎样到达美洲的()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运动C.三角贸易D.第一次世界大战

14.有人认为,2010年3月日本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将成为丰田公司的“滑铁卢”。“滑铁卢”作为失败的代名词,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克伦威尔B.圣马丁C.罗伯斯庇尔D.拿破仑

15.丁老师从网上搜集“倒幕运动”、明治天皇、“学习欧美”等资料做课件。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丁老

师的课件内容应属于()A.美国独立战争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日本明治维新

16.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爱迪生点燃世界”的创造是()A.改良蒸汽机B.研制汽车C.发明白炽灯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7.2012年周杰伦在百度引擎输入“二战、苏德战场、转折点,70周年”这三个关键词,我们可以可以推导出他要找的的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柏林战役D.莫斯科保卫战

18.“2012年是该条约签订90周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他的签订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该条约是

A《四国条约》B《凡尔赛和约》C《九国公约》D《五国条约》

19.下列标志所代表的组织中,与欧元密切相关的是()

22.有人说: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19世纪是一个艰难的世纪,19世纪是一个抗争的世纪,19世纪是一个探索的世纪。请回答:(5分)

⑴试举一例说明19世纪 是一个危机的世纪?(1分)

⑵19世纪是一个抗争的世纪,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抗争的英雄人物,你最崇拜谁?说

ABCD

20.2012年,美国上映了《变形金刚3》、创票房日进1亿美元新高,世人惊叹,这部经典影片诞生于美国电影业中心()

A.纽约B.好莱坞C.费城D.华盛顿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分)

材料:2011年8月,河南,山西两省确定联合将“关公世俗”申报世界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关公世俗”一旦申报成功,河南将有首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日报》

1.名将关羽可谓家喻户晓,他的忠义和神勇家喻户晓,被尊称为关公,我们要了解他的忠义和神勇最好查阅那部小说?1分

2.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正式被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这也体现了我国一直在积极应对当今世界经济出现的什么趋势?1分

3.孔子的思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美国诗人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这里的“哲学”是指()1分

A.法家学说B.道学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4.请就如何对待世界文化遗产谈谈你的看法?1分

明你崇拜的理由?(2分)

⑶19世纪是一个探索的世纪,中国人为“自强,求富”而进行的探索是什么?(1分)

⑷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的中国,面对中国的危你该如何做?(1分)

23 小明学习中美关系后做了一下总结,请你帮她完成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

- 2 -

(1) 在材料一中,请从“当家作主”、“民主科学”、“自强求富”、“开天辟地”四个词语中选择两个最恰当的分别填写在年代尺上方的相应长方框内。(2分)

(2) 材料一中A.B两处分别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两次会议:A处 是会议;(1分)B处在本次会议上作出了实行的伟大决策。 (2分)

(3)材料二中①处标志美国独立的法律文献是什么?②处的领导人是谁?③处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3分

(4) 历史上美国曾多次损害中国人民利益,试举一例说明?历史证明中美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试举一例说明?2分

24 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14~19世纪上半期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

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6分

请回答

1. 请你帮助小明完成图表中①②③的事件?3分

2. 思想变革是社会的先导,从图中试举一例说明?1分

3.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一个即可)1分

4. 开始形成整体世界过程中,你比较喜欢哪位人物?学习他的什么精神1分

2

5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5分

材料一:

一战爆发体系建立二战爆发格局形成

发展趋势

1914年1919年1921年

1939年1955年1991年

材料二:

中东危机本·拉登多国轰炸利比亚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被称为什么体系?(1分)

(2)根据材料一: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二战中哪一次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1分)

(3)二战结束后,美苏由合作转为敌对,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苏联解体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4)根据材料二: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中东危机、美国进攻伊拉克、多国轰炸利比亚„„你认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写出一个)(1分)

- 3 -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第二部分具有开放性,评卷时,应根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制定出符台实际的评分细则。 2.考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且和题意相符均应给分。

21.(1)《三国演义》1分

2.经济全球化1分 3.C1分

4.从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谈即可 1分 22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2分

2.林则徐,邓世昌等1分 3.洋务运动1分 4.言之有理即可1分

23.1.1921年开天辟地,1949年当家作主2分 2.遵义会议,改革开放2分

3.《独立宣言》 林肯罗斯福新政3分

4.损害利益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台湾问题合作世界反法西斯同盟APEC会议等2 分 241.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3分

2.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1分 3.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1分 4.言之有理即可1分

25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分(2)雅尔塔会议 1分(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分)多极化(1分)

(4)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宗教纷争、民族矛盾、核危机等(答对一点即可得分)(1分)

- 4 -

第二篇:2012年湖北襄阳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今襄阳因文化而立,必将因文化而兴。昔日襄阳因历史悠久,才会有人杰地灵。襄阳的古隆中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曹操B.刘秀C.孙权D.堵葛亮

12.在中国古代,仆人见主人习惯称夫人、老爷;大臣见皇帝都要跪拜、作揖。这反映了哪家思想派别的礼仪

A.墨家B.法家C.儒家D.道家

13.下列科技著作中,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的是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4.红军长征途中,哪一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A.突破乌江B.巧渡盒抄江C.四渡赤水河D.强渡大渡河

15.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太战役中,下列哪支队伍先后参加过其中的两大战役

A.东北解放军B.华北解放军C.中原解放军D.华东解放军

16.“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这句话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哪次运动中的斗争精神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7.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科技人才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8人们常把遇到惊喜和兴奋的事比作“发现了新火陆”。这个比喻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A.哥伦布B.达伽马C.迪亚士D.麦哲伦

19.“劳动者要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额的代价,当他们刚刚跳出牢笼,面临的将是无形的枷锁。”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B.俄国十月革命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l861年改革

20.华盛顿担任了美国两届总统后,坚持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庄园。这一民主选举制度源于下列哪个法律文件

A.《独立宣言》B.《宅地法》

C.《1787年宪法》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1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A.英语B.汉语C.法语D.阿拉伯语

二、非选择题(第32题7分,第33题7分,第34题6分,第35题9发,第36题5分,第37题6分.共40分)

32.【文化引领时代】(7分)

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2011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

(1)他生活在战国时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其代表作是什么?(1分)

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1分)

(2)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1分)

(3)战国时期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哪位思想家?(1分)第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为了创立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投制度,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4)青少年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做贡献,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待传统文化?(1分)

33.【落后带来屈辱】(7分)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备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紊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1分)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1分)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1分)

(3)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2分)

(4)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分)

34.【改革推动发展】(6分)

有学者认为:l9世纪中期以前,日本仍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明治给新使它绝处逢生。19世纪末期,中国也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结果却失败了。

(1)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了哪些社会危机?(2分)

(2)为了摆脱危机,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哪一措施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1分)

(3)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人类留下了很多成功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是什么?(1分)

(4)明浩维新使日本绝处逢生,戊戌变法在中国为什么失败?(2分)

35.【革命创造辉煌】(9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之后又经过近30年的曲折探索,终于找出了一条特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1)材料中所指的“28年”,属于中国革命的哪一历史时期?(1分)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两次合作,其中第一次合作达到高潮的标志是什么?(1分)

(2)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分)

(3)“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共哪次会议提出来的?(1分)这一理论在农村改革和祖国统一方面出现了哪些制度创新?(2分)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20世纪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巨变?(2分)

36.【科技改变未来】(5分)

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1分)

(2)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t(1分)

(3)多年来,襄阳市政府关注民生,大力开展家电下乡活动。电器的出现最早得益于哪次工业革命?(1分)

(4)第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一批新的交通工具,也形成了陆海空相互变错的交通网络。l9世纪末,人们要外出旅游选择最新的交通工具是什么?(1分)

(5)第三次科拄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有什么影响?(1分)

37.【战争走向联合】(6分)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为了自身的安全,以牺牲弱小国家刹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要求,企图把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8月初,罗斯福、丘吉尔分别率领本国政府的官员乘军舰在纽芬兰举行会谈,最后签署了联合声明,史祢《大西洋宪章》。两国宣祢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社会制度的权利,并表示要对苏联提供援助。

(1)材料一说明了英法等国在推行什么政策?(1分)“弱小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1分)

(2)材料二中英美对苏联提供援助,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这个“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

(3)1944年以后,英美盟军和苏联军队对德国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有哪些?(2分j

(4)有人说:英美与苏联的合作是暂时的,对抗是长久的。根据二战后的有关史实,指出英美与苏联对抗的原因。(1分)

2012年裹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历史部分(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D12.C13.B14.C15.A16.D 17.B18.A19.D20.C

二、非选择题(第32题7分.第33题7分,第34题6分,第35题9分.第36题5分, 第37题6分,共40分)

32.【文化引领时代】(7分)

(1)《离骚》(1分,写错字不给分),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1分)

(2)百家争鸣(1分)

(3)韩非(韩非子)(1分)。措施: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1分,只要能答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也可得分)。②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两句答完整可得1分,缺一项不得分)。

(4)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1分);(意思相近,能从正反两方面合理叙述均可得分,只答方面不得分。)

33.【落后带来屈辱】(7分)

(1)封建制度(封建专制制度或君主专制制度)(1分);闭关锁国政策(1分)

(2)鸦片战争(1分);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没写“开始”不得分)。

(3)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共2分,答对其中任意l点可得1分。答条约内容不给分)

(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1分)

34【改革推动发展】(6分)

(1)民族危机(美国的入侵)(1分);幕府统治危机(封建幕府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2)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仅答“引进西方技术”不得分;答出“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即可得分)(1分)

(3)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仅答“提倡文明开化”不得分;答出“努力发展教育”即可得分。回答科教兴国战略也得分)(1分)

(4)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1分);维新派: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②没有发动人民群众(1分,答对其中任意l点可得分)。(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

3s【革命创造辉煌】(9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分);北伐战争(1分)

(2)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白主的国家(1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1分,回答不完整不得分)。

(3)中共十二大(十二大)(1分);农村改革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祖国统一方面:“一国两制”(1分)(评分说明:注意对应关系,不对应不得分)

(4)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只写“三大改造”没写“完成”不得分)、改革开放(共2分,答对其中任意l点可得1分)

36.【科技改变未来】(5分)

(1)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君主立宪制)(1分)

(2)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1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只答一项,多答不给分)(1分)

(4)汽车(只答一项,多答不给分)(1分)

(5)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也可得分)(1分)

37.【战争走向联合】(6分)

(1)绥靖政策(1分);捷克斯洛伐克(1分)。(写错字不得分)

(2)《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发表)(1分)

(3)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1分);苏联:苏联进攻柏林(柏林战役也可得分)(1分)(评分说明:注意对应关系,不对应不得分)

(4)社会制度的矛盾(因为英美仇视社会主义制度)或英美遏制共产主义(遏制社会主义)。(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可得l分)

第三篇:2012年富阳市中考历史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A.改穿汉服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D、奖励耕织

2、“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人们对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他的设计者是

A、鲁班B、李春

C、李时珍D、宋应星

3、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也是北魏著名学者贾思勰的故乡。他的一部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这部著作是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

4、“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A、天竺B、朝鲜

C、日本D、越南

5、正在热播的《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等电视连续剧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

①虚心纳谏②轻徭薄赋

③统一文字④北击匈奴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6、位于潍坊市东部的高密,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下列历史人物位于高密籍的是

①燕肃②郑玄

③刘墉④张择端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7、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大兴文字狱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D、独尊儒术

8、“名登龙虎黄金榜,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向往。右图是在青州发现的明代万历年间的一张状元卷真迹,他的作者是

A、宋伯型B、马保三

C、郑板桥D、赵秉忠

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相互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

A、自由的思想B、平等的思想

C、博爱的思想D、互助的思想

10、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主要是因为80年前的这天发生了

A、南昌起义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D、九一八事变

11、“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来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70年前,卢沟桥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这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

A、四一二政变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D、九一八事变

12、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民党空军起义带头人”的是

A、尚鲁民B、李华亭

C、庄龙甲D、刘善本

1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关于这部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制定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宪法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14、“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倒有五年荒”“改革鼓点先敲响,盖了楼房喜洋洋”。这两段花鼓词反映了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发生这一段变迁的原因是

A、掀起大跃进活动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5、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称为“潍坊城市名片”的是

A、剪纸B、扑灰年画

C、风筝D、杨家埠年画

16、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公元7世纪,在学习中国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是

A、大化改新B、查理·马特改革

C、明治维新D、废除农奴制改革

17、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生物进化小课题研究时,从网上下载了一部著作,如右图(物种起源)。这部书的作者是

A、牛顿B、但丁

C、爱因斯坦D、达尔文

18、利用立法手段巩固革命成果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中重要特点之一。其中提出限制王权,为确立君主立宪制提供法律文件的是

A、《独立宣言》B、《权利法案》

C、1787年宪法D、《人权宣言》

19、1918年列宁曾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为改正这一“错误”,苏联开始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20、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都要进行大量的、繁重的数据分析、统计,最终把人类从这种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的发明B、电动机的发明

C、生物工程的发明D、计算机的发明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6分、23题18分、24题14分

21、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

⑴指出图中①代表的城市和“丝绸之路”的开辟者。4分

材料二郑和与哥伦布首次远洋航行对比表

郑和哥伦布

首航时间1405年1492年

船数200多艘3艘

随航人数27800人88人

航船大小长151.8米 宽61.6米长24.5米 宽6米

⑵有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明朝的航海家郑和。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被称为“世界海洋第一人”的理由有哪些?4分

⑶“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是中外交往史上的典范。请指出它们的共同作用。4分

22、红星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了与中国近代化进程有关的图片资料。请你帮助整理,并回答问题。

图1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图2《公车上书记》书影

图3 《民报》图4 《新青年》

⑴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10分

⑵上述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什么特点?4分

⑶请你为红星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这一研究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23、维护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林肯在1858年的一次演说中指出:“分裂之家能弄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要解决的两大社会问题是什么?4分

⑵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纪念日。10年前,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伟大构想是什么?4分

⑶中国人相信: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邓小平和林肯在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上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取得了怎样的相同结果?由此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10分

24、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

起人们广泛关注和思考。阅读下列《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国之迷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⑴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大国崛起的作用。4分 材料二“大国之迷,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想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⑵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经济体制方面有何创新?这一创新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⑶上述材料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有何借鉴意义?2分

第四篇:2012中考历史

2011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热点问题

1、中日关系问题 ...................................... 2

2、关于西藏问题 ...................................... 3

3、关于台湾问题 ...................................... 4

4、中美关系 .......................................... 5

5、改革问题 .......................................... 5

6、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 6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 6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 7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 7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 7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 8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8

13、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 8

14、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 8

15、中华民族精神 ..................................... 9

16、三次科技革命 .................................... 10

17、“人权”问题 ..................................... 10

18、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 11

19、列举世界史上的主要国际组织 ...................... 11 20、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献? ............................................ 12

21、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 12

22、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 12

23、一道与奥巴马有关的情景题 ........................ 13

1

六、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 15

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2

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9)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1)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课本七下 清朝:课本七下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

(4)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

(5)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 (6)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7)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8)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9)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藏族:《弦子舞曲》;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经中央政府批准)。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4

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4、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改革问题

(1)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

5

西欧查理〃马特改革。

(3)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4)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6、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6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

7

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 (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 (4)清朝:文字狱。 近代:

(1)新文化运动。 (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2)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之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和**,1727年设驻藏大臣。

(4)加强对回部(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哨所。

(5)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

14、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1)重访丝绸之路(课本七上地图;课本七下甘肃:敦煌莫高窟,飞天)。

(2)重走长征路(课本八上地图)。

8

(3)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导游、北京(故宫、长城)第一个在北京定都的统一王朝:元朝。还有明、清。 (4)红色旅游、党的生活重要地点: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瑞金(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地)——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国、首都)。 (5)考察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响): 南京:1842年《南京条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统治人民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广州: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通商口岸;1924年广州黄埔军校。

北京:元都城,明(故宫),清都城,二次侵华战争入侵过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接受和改编。

15、中华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奥运精神:团结拼搏、为国争光。

抗震(灾)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

9

力协同、勇于登攀。

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6、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

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

(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17、“人权”问题

(1)最早提出人权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立法: 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

10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德国——反犹狂潮。

(4)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成果——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8、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一战爆发(1914—1918年)。 (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

(3)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4)二战后国际关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5)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9、列举世界史上的主要国际组织 政治:联合国(UN)(1945年,雅尔塔会议)。 经济:欧盟(EN)(1993年)。 亚太经合组织(APEC)。 世界贸易组织(WTO)。

对峙的集团:一战时(19世纪—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三国

11

协约。

二战时: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的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

20、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独立战争——19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1787年宪法。《拿破仑法典》。 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21、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1)解决问题:第一次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第二次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2)完成途径过程相同处:途径:都以战争手段解决,第一次是独立战争,第二次是南北战争;过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军事上一度受挫,处于不利地位,但经过艰苦斗争扭转局面,最终取得胜利。

(3)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两次革命都是正义的事业,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4)看法: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只要采取坚定果断的政治、军事措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22、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4)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5)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2

(7)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东西受击)。

(8)加速胜利的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苏、美、英三国首脑),加速反法西斯胜利步伐。

(9)二战结束:欧洲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亚洲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

胜利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或: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d、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e、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f、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设计反战宣传标语,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23、一道与奥巴马有关的情景题

“安•尼克松•库伯的一生”见证历史 【历史新情景】

1902年,安•尼克松•库伯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黑人家庭中。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像她的父母一样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18岁时,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白人去选举他们共同的总统,像她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的。

27岁时,她原本在一家小工厂做工,靠辛辛苦苦的劳作,来支撑她的家庭。但是,这一年,她失业了,她看到了无数倒闭的企业,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失业者,发疯似的在银行门口挤兑的人群,仿佛美国一夜之间陷入了绝望之中。好在这样的日子在4

13

年之后有了转机,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的感战胜了恐惧。” 1941年,39岁的安??尼克松?库伯得知了一个非常震惊的消息:珍珠港遭到轰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战争结束后,还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随着“人类登上了月球,柏林墙的倒塌”,她知道了世界由于人们自身的科学和想象力连接到了一起。

2008年,106岁的安•尼克松•库伯亲眼见证了同样身为黑皮肤的美国新一代领导人诞生,她认为奥巴马的当选必将会给美国的发展带来生机。

结合历史知识,请你来阐释安•尼克松•库伯的一生经历的历史。 (1)“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像她的父母一样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指的是谁领导的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影响: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2)27岁那年安•尼克松•库伯等人失业的原因是什么?“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指的是谁?他是如何使美国渡过这次“恐惧”的?

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渡过了经济危机。 (3)“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指的是哪一次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指的是什么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4)最先登上月球的是哪一个国家?“柏林墙的倒塌”意味着什么?

美国;意味着美苏冷战结束。 (5)“奥巴马的当选”与安•尼克松•库伯小时候听的故事有关系吗?为什么?

有关系。安•尼克松•库伯小时候听的故事就是美国南北战争,这次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黑人奴隶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才14

使奥巴马有可能当选美国总统。

六、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5

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6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23、理想中的世界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在世界上真正起到发展经济、促进和平的作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所有国家、民族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谈判成为解决一切争端的唯一方法;人类不再有战争,让世界充满爱。

24、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第五篇: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太原市36中九年级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分值:7

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C.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D.实现了工农群众的联合斗争

8. 下列叙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香港、澳门回归,标志着我们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

C. 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 经济特区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9.外交成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晴雨表。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经风雨,其中符合1971〜1979

年外交的主题词应该是

A.屈辱外交B.渐趋成熟C.外交发展D.走向世界

10.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同的区域曾经诞生过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诞生于海

洋地区域的文化是

A.中国儒家文化B.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C.印度文化D.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11. 改革(变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改革(变法)具

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内涵,下列有关对改革(变法)的认识正确的是①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②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③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2.巴黎这座城市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富有革命传统。无论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还是无

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里都曾经是斗争的中心。下列符合以上叙述的史实有

①巴黎和会的召开 ②拿破仑颁布《法典》 ③巴黎公社革命 ④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3.有史学家认为,一战爆发的重要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

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其中“一战”前对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国和美国B.德国和法国C.美国和德国D.英国和德国

14.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出现以下变化的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赫鲁晓夫改革

15.西方国家流行这样的谚语:“一等企业卖理念,二等企业卖技术,三等企业卖服务,四

等企业卖产品。”中国是世界印染、造纸等制造业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应该

A.进行自主创新,积极发展科学技术,尽快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B.走自己的路,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强化制造业

C.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购买国货,抵制洋货D.保持心灵的自由与和谐,不接受西方理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 简答题(共8分)

1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下面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4分)

(1)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美誉的史学巨著是《》。

(2)再现公元

二、三世纪各统治集团间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场景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

(3)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一部系统论述农业生产的专门著作是《》。

(4)我国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为世界医药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17.下面一组图片都与美国有关,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一 签署《独立宣言》图二 美国入侵日本的“黑船”事件

图三 遭到袭击的珍珠港图四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1)《独立宣言》的签署有什么重大意义?图二事件发生后,日本是如何应对的?(2分)

(2)图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如何?(1分)

(3)图四情景出现后的影响怎样?(1分)

三.材料题(共10分)

18.材料一当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中国加紧民族工业的发展,南京政府特别对江浙两省的民族企业进行扶植,特别是纺织,制造等行业有了极大发展。„„中国的发展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因大萧条所产生的影响也波及日本。为了转嫁影响,压制中国发展,日本借机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材料二18世纪30年代,英国首先爆发了产业革命,这次工业化是从英国的纺织工业部门开始的。„„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示范。

——《英国工业化的几个特点》

材料三1925年,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道路建设问题多次发生争论,抵御工业化问题,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必须高速度。„„1944年,毛泽东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负我们的落后,因此消灭这种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材料中“全民族的任务”指什么?(3分)

(2)结合材料

一、二,对比英国工业化与苏联工业化的最大不同点。(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与苏联在走工业化道路的相似之处。(3分)

(4)无论东西方的工业化都需要遵循什么原则?(2分)

四.材料解析题(共12分)

19. 材料一“1949~1978年,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由此开始„„多年以后,这段沉重的历史依然令人感叹,为了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年轻的共和国经历过如此艰难的历程。” “1978年到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此时的中国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中国以全新的姿态阔步走向世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昂首前进。

(1)说出发生在1949年和1978年的两件开启了中国历史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2分)

(2)简述20世纪50~70年代,年轻的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成就与出现失误的历程。(6分)

(3)1978年后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请举例说明。(两例即可)(2分)

(4)“为了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2分)

五.探究题(15分)

20.20世纪以来,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革命”逐步向20世纪后半期的“和平与发展”转变。下面是小红同学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任务一梳理知识(7分)

(1) 请你帮助小红在表中序号的空白处把有关内容补充完整。(6分)

(2)小红同学采取了什么方法学习历史知识?(1分)

任务二解决问题(6分)

(3)小红在探究的过程中,从人类历史的进步角度出发,得出下面结论。请你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证。

观点:战争是发展的障碍,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任务三思考感悟(2分)

(4)通过以上探究,总结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6. (1) 史记。(1分)(2) 三国演义。(1分)(3)齐民要术。(1分)(4)本草纲目。(1分)

17.(1)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1分)面对美国的入侵,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1分)

(2)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进一步扩大。(1分)

(3)中美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出现世界各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促使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等。

评分说明:影响答出一点即可得1分。

18.(1)经济大危机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契机;日本加紧对华侵略步伐。(2分)全民族的任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分)

评分说明:影响2分,任务1分,共3分。

(2)英国以轻工业为主;苏联以重工业为主。(2分)

评分说明:答出国家及工业类型得1分,共2分。

(3)以重工业为主;片面追求高速度;(1分)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需要建立现代化国防,巩固政权;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历了曲折与调整等。

评分说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4)工业比例协调;符合本国国情;工业发展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等。

评分说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19.(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分)意义: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人民当家作主,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等。(1分)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意义: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

(2)成就:50年代初,对内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对外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53—1957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工业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等。

失误: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民主法制严重践踏等。

评分说明:成就和失误各答出两点史实得2分,加以说明得1分,共6分。

(3)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上升;外交成就突出;香港、澳门回归;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4)经济建设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改革开放,从国情出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健全民主与发展建设;重视科技教育,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等。

评分说明:答出言之有理的一点得1分,共2分。

20.(1)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十月革命③第二次世界大战④新民主主义革命⑤ “一超多强”,世界向多极化发展⑥进入新经济时代。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6分。

(2)列表归纳对比的方法;主题归纳法;按时间顺序梳理知识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

(3)【示例】战争是发展的障碍。如:两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双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双方死伤人数、财产损失巨大,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不但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灾难、破坏和威胁,而且各国的主要生产设施也成为攻击的目标,使一些拥有重要能源和资源的国家经济萧条;发展中国家常常成为霸权主义战争的受害者,制约经济的发展等。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如: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步入短暂的繁荣时期;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美苏争霸相对制衡,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如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够促进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和城市的改革,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20世纪50~7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70年代,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冲击美国霸主地位,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等。

因此,只有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宁,才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评分说明:围绕观点答出言之有据的一点史实并加以论证得2分,共6分。

(4)世界人民反对战争,和平力量增长;第三世界国家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大多数国家注重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联合国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上一篇:2014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下一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