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治理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治安治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外贸码头治安体系是包括港口设施保安、治安保卫、消防安全、交通管理等在内的综合治安体系。外贸码头治安综合状况直接影响外贸码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外贸码头企业高效、优质、有序生产的安全保障,也是国家、地区和国际社会和平和安全的重要基础。现代国际化码头集货物运输、装卸、堆存、通关等服务于一体,成为全球物流一体化的转运站。

第一篇:治安治理论文范文

如何做好内部单位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如何進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水平,为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不久前,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会议在大连召开,会后各省立即传达贯彻了会议精神。山西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刘杰提出,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快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主动发现、侦查打击和应急处置能力。笔者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了解,结合我分局现状,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一、内部单位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基本状况

近年来,分局所辖内部单位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省厅、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为全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内部单位847家,其中145家由直属分局直接管辖,剩余702家单位分别由17个分、县(市)局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管理,全市内部单位建立了经文保支队指导、分、县(市)局主抓、派出所具体管理的三级监管体系。

全市重点内部单位分布点多、面广、线长,在分局的指导下都建立了保卫组织,共有保卫干部849人。分局以创建平安单位为立足点,以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为核心,指导管辖单位进一步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逐渐形成了专群结合、齐抓共管,集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管理格局。

一是初步完善单位内部保卫机构建设。依据国务院第421号令《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全市内部单位加强了保卫机构建设。截至目前,共有保卫组织951家,保卫人员7340人,其中专职保卫人员4755人,兼职保卫人员1645人,内部单位建立925支巡逻队伍,巡逻队伍覆盖率达到90%,坚持在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时段、重点目标进行不间断巡逻,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

二是继续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创建平安单位工作作为内保工作的主线,认真对内保单位进行指导检查。分局建立了与单位分管领导的约谈制度、平安创建考核奖惩制度、单位内部技防达标创建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实现了“平安单位”创建的信息化管理。

三是持续推进重点要害部位视频监控工作。根据《太原市“天网”治安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三年规划》部署要求,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加大技防投入,普及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应用。截至目前,单位重要部位和易发案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85%以上;所有单位大门、楼门、院落、围墙周边视频监控安装率达到70%以上。145家重点内部单位共安装视频探头9589个,重点部位视频覆盖率达到100%。

四是大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全市内部单位保卫部门做到了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内部治安检查。2015年以来,全市共检查重点要害部位2000多个,对重点单位监督指导4000多次,发现治安隐患900余处,并及时进行整改,整改率100%。在进行安全检查的基础上,指导内部单位制订了各类应急、反恐预案,并对配备的要害部位人员进行审查把关、业务培训,保卫人员还配备了全套的护卫器具。

五是积极推进平安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按照“合法组建、形成网络、健全机制、规范运行、发挥作用”的要求,建设一定规模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原则上每单位不少于单位职工总数的10%,并制作下发平安志愿者红袖标。目前,各单位正在调研摸底、招募志愿者,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内部单位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内部单位的综治整体工作水平有所提高,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治观念淡薄。有的单位主要领导,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工作中表现为一手软、一手硬,重视经济工作,忽视综治工作;有的单位综治责任追究制执行不到位,影响了领导干部抓综治工作的责任意识。二是工作思路陈旧。没有体现与时俱进精神,仍然沿袭过去的老办法、老套路,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创新机制和工作方法,群防群治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造成基层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出现漏洞,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三是软硬件更新不及时。部分单位内部的视频监控系统因产品设备落后或年久失修已不适应当前工作需要,急需抓紧时间改造升级;全市非经营性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安装审计系统工作推进不够,需加快安装速度。

三、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克服过去单纯地就治安抓治安,努力实现工作思路上的转变,即实现由以打为主向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转变,以集中整治为主向强化日常管理转变,以警为主向警民结合以民为本转变。

(一)提高对综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各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建立起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层层抓落实。党委组织部门要把领导干部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绩,列为对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升降奖惩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奖惩直接挂钩。要严格执行责任查究制度,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力而导致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问题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坚决实施一票否决,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一方面,要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防范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和政法、综治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防范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防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达到有效遏制犯罪的目的。

(三)坚持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各方面的工作衔接好、协调好,从根本上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问题。综治委各成员单位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主动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密切配合,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坚持强本固基、综合治理的基层基础建设。一是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其管理和控制能力。对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要坚决进行整顿。二是要加强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建设,发挥其特殊的防范作用。一方面要认真抓好专兼职治安联防队建设。另一方面,要及时总结推广一些社区、乡村治安巡逻队建设的经验,积极探索群防群治队伍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三是要狠抓基层安全创建活动,从解决关系群众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全面开展“四联”创建平安活动。四是要强化经费保障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经费保障也要走出“政府包办”的圈子,要积极探索和实行社会化的经费保障机制,施行“多点式”经费保障办法。即政府预算出一点,受益单位和受益人出一点,保险公司出一点,社区服务收一点,物业管理投一点,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得到可靠保障。

(五)坚持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的管理方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及各种证件的办理和查验工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制度,按照公安部规定“谁出租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要求,逐步推行治安责任书制度,明确房屋责任人、房主、雇工单位的管理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服务力度,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要探索建立街道、社区、公安、计生、民政、劳动、就业等部门齐抓共管流动人口的管控体系,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作者单位系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直属分局)■

作者:仲华

第二篇:外贸码头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外贸码头治安体系是包括港口设施保安、治安保卫、消防安全、交通管理等在内的综合治安体系。外贸码头治安综合状况直接影响外贸码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外贸码头企业高效、优质、有序生产的安全保障,也是国家、地区和国际社会和平和安全的重要基础。现代国际化码头集货物运输、装卸、堆存、通关等服务于一体,成为全球物流一体化的转运站。外贸码头交通便捷,进出人员复杂,货物品种繁多。随着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外贸码头治安管理工作不断出现新课题,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1 外贸码头治安工作的重要性

外贸码头的治安环境直接影响外贸码头企业的生产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外贸码头维稳保安工作不断深入、扩大和完善。自《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以下简称《保安规则》)实施以来,外贸码头安全保卫工作呈外延发展趋势,履行国际义务、遵守国际惯例、建立防控体系已成为外贸码头与国际海运业接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环。依据《保安规则》,我国外贸码头必须取得《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并确保设施安全才能靠泊国际船舶并作业,交通运输部和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每年对码头设施保安工作进行严格核验。由此可见,码头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外贸码头企业生产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对码头生产起到安全保障的重要作用。

2 外贸码头治安工作的风险及其对策

2.1 防恐和反偷私渡

2.1.1 风险

外贸码头不仅是国际物流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国防交通运输的重要基地。当今世界恐怖活动遍布各地,防恐形势复杂多变。码头船多、车多、人多,且水陆交通便利,是国际恐怖分子袭击和破坏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偷私渡活动的多发之地。

2.1.2 对策

针对上述风险,外贸码头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抓好防恐和反偷私渡工作,这不仅是外贸码头保障安全生产和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落实《保安规则》、维护国家形象和遵守国际承诺的需要。首先,外贸码头企业应当积极贯彻落实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应急保障人防体系,组建应急抢险队伍,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物资应急保障能力,维护企业生产安全稳定,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小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害;其次,外贸码头企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应积极寻求公安、边检部门的支持,与之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立足实际,防堵结合,划定限制区域和重点巡查目标,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和反偷渡形势的需要,制定反偷渡专项计划,并作为制度确定下来;再次,外贸码头企业间应建立关联企业反偷渡协作协调机制,并作为协作协议的必备附件与业务合同、安全协议同时签订、同时生效,人员离退时及时核销门禁卡和登船证;最后,外贸码头企业应当实行港区封闭管理,落实《港区封闭线管理规定》,把好闸口、堆场、岸边等关卡,堵截各种可能发生偷私渡活动的通道,防范各类偷私渡行为和恐怖活动,确保船港界面安全。

2.2 防火防盗

2.2.1 风险

外贸码头是所在省市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对象呈“三多、三高”特点,即:大型机械数量多,设备造价高;集装箱货物品种多,地面温度高;机械设备种类和流动多,操作人员离地高。此外,外贸码头堆存的货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甚至危险性的特点,加之货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且人员混杂,生产作业时存在火灾隐患。尽管外贸码头实行封闭管理,人员、车辆和货物进出码头实行审批检查和登记制度,但由于闸口开放作业,导致现场仍存在一定货物管理风险。

2.2.2 对策

针对上述风险,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并对其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进行预测,建立健全消防专项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使相关人员熟悉应急处置预案;配足消防器材,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执行巡检制度,场内严控烟火,易燃、易爆等危险货物集中堆存,并定时检查记录;组建义务消防队,经常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灭火逃生技能,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集装箱货物集中且价值相对昂贵,要求外贸码头严把闸口关,集装箱进出闸口时必须准确核对车号、箱号、铅封号、箱型及外观,并对拖车驾驶室进行抽查;此外,应加强场内巡查和监管,通过人员以及视频监控做到无缝对接,确保货物安全,维护船公司和货主的利益以及码头的声誉。

2.3 交通管理

2.3.1 风险

外贸码头是货物集散地,装卸机械和拖车等进出频繁且车辆众多,港区路况差、死角多,人员与车辆交叉运行且安全意识参差不齐,设备之间、设备与人员之间存在刮擦和碰撞的风险。

2.3.2 对策

规范交通标识、标线,加强全员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严肃查处违章行为,使人员和车辆按规范各行其道,确保码头生产作业和各交通主体安全。拖车司机是码头生产作业中最大的流动群体,外贸码头应当将其纳入属地安全管理范畴,建立警企联防管理体系以及码头、运输单位、拖车司机三位一体共管共赢模式,改善码头作业环境,加强码头交通安全,为辖区治安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2.4 治安管理

2.4.1 风险

外贸码头内除内部员工外,还有边检、海关、检验检疫等联检部门,外代、理货、引航、港电、劳务、运输、保安等各种协作单位,以及船舶服务、报关行、货主等关联企业和人员,在工程承包、劳资待遇、属地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矛盾和纠纷风险。随着外来流动人员不断增加,码头治安问题越发突出和严峻。

2.4.2 对策

外贸码头相关主体企业应当加强与协作单位的协调和沟通,将码头关联企业和单位纳入属地安全管理范畴,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及时发现苗头并化解和排除矛盾和纠纷,防止矛盾激化而引发群体事件;共享企业优秀文化,倡导文明生产劳动关系,实现和谐共处,构建安全稳定的码头治安环境。

3 外贸码头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3.1 健全组织机制,确保措施落实

依照《保安规则》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制定《港区封闭线管理规定》《门禁系统使用管理规范》《港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制度》《反偷私渡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成立码头设施保安领导小组、安全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组织,把码头设施保安履约工作纳入安全委员会每月会议议程,使其制度化;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和补充各级领导机构人员,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机构健全、职责明晰;遵循适时修订、不断完善和力求健全的原则,根据码头生产和建设实际情况,修订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预案等,使制度更加规范、措施更为得力、预案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由企业与部门、部门与班组逐级签订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发挥治安保卫积极分子中坚力量作用,开展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活动,群策群力,共同维护和促进码头治安保卫工作成效。

3.2 强化人机结合,提升防控能力

不断完善设备设施,提升技防水平和人防能力:应用人像识别系统,提高闸口对进出人员比对的准确性和核对的完整性;配备保安巡逻车和专用自行车,增强堆场和岸边的巡查力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使用电子巡更系统,规范并确保巡查时间、地点和质量;使用DKL生命探测仪对集装箱进行查验,预防偷私渡行为;通过交通测速和违章处罚,控制港区行车速度和违章行为;通过增加探头来扩大监控覆盖范围,使用高清探头并延长刻录时间,完善探头站岗、资料存储的治安管理技术;通过视频监控和保安昼夜巡逻以及梯口把守,确保船港界面安全;加强保安队伍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不断提升保安人员责任心、安防意识和技能水平,实现人机最佳结合。

3.3 完善治安预案体系,组织培训演练

完善治安预案体系、组织保安培训演练、增强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港口设施保安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外贸码头应当在建立、健全保安组织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如《港口设施保安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重大突发安全事件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突发危险货物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消防灭火预案》《防恐怖袭击紧急疏散方案》《港口设施地面警戒保障方案》《应急物资保障方案》《劳动关系纠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并在外贸码头管理部门和公安、边检等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年度保安计划,认真组织各种预案演练,配合边检部门的反偷私渡演练,熟悉预案流程,培养快速反应能力,全面提高保安人员的日常安防水平和应突能力。

此外,外贸码头应当根据《保安规则》和《保安计划》,每年选送保安人员参加交通运输部组织的港口设施保安培训或复训,以符合《保安规则》的要求;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开展相关业务学习和应急演练,提高全体保安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确保码头治安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较好地履行国际义务和维护地区安全,维护船公司和货主的利益,确保码头设施安全和生产作业顺利进行。

3.4 加强沟通协调,构建和谐港区

外贸码头内除联检部门外,还有多家协作单位、关联企业和数以千计的流动拖车司机,加之工程外包和船舶服务项目繁多以及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导致劳动关系和人员结构较为复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障和改善外贸码头作业环境、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础。外贸码头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离不开相关单位和企业的支持和协作,为解决劳动关系和属地管理等问题和矛盾,必须依法签订、诚信履行劳动协作协议,由专人联系和协调,帮助解决员工思想问题,把风险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公平公正、合法合理地处理劳资关系,实现各方和平共处,构建和谐、安定、温馨的港区工作乐园。

4 结束语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采取上述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取得良好成效:码头治安形势安全、稳定,劳动关系和谐,圆满完成党和国家、地方各级领导以及外国友人的接待警戒任务;公司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港口设施保安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单位、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福建省模范职工之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员工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社会认同度提升。尽管如此,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国际航运格局的分割调整,外贸码头综合治安工作仍将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外贸码头企业应不断学习创新管理方法,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持续改进,完善警企快速联动机制和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坚持立足预防、严密防范、主动出击、高效处置的原则,全面系统地开展码头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更加有力地保障码头企业安全、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4-04-06)

作者:许启明

第三篇: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研究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问题凸显,当前政府提出创新社会治理,高职院校应当以创新社会治理为新理念,自觉推进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制度创新、教育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等,实现高职院校治安的有效科学治理。

[关键词]创新;社会治理;治安綜合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执政理念,创新社会治理是指在现有的社会资源和原有的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理念、知识和手段,对传统的社治理模式及治理方法进行完善,以实现社会治理新目标的活动。高职院校社会治安的稳定是高校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涉及全社会稳定团结的重要一环,必须不断加强和创新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达到高职院校治安的有效科学治理。

一、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现状及问题

(一)扩招人数和流动人口增加,治安综合治理日趋复杂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扩招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生的增多带来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性格喜好上的差异,从而很容易产生矛盾,甚至导致一些校园事件的发生,同时也给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外,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使校园及其周边的流动人口增加并结构多元,导致高职院校及其周边治安治理的日益复杂。

(二)高职院校内部问题较多,治安综合治理的难度增加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具有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设施紧张、后勤设施超负荷运转等问题,一旦某些问题和环节处理失当或不力,极易激发各种矛盾。(2)高职院校改革使部分教职员工利益受损。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和教职员工的承受能力,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极有可能诱发危险。(3)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后勤社会化广泛引入竞争机制,选择将部分食堂和宿舍向社会开放经营,但引进的个别企业缺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经营理念,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同时在食品卫生、防火安全、治安防范等方面存在隐患,这些都将直接损害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导致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也增加了治安综合治理的难度。

(三)学生法制观念薄弱,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法制观念薄弱是不争的事实,违反犯罪的行为时有发生。当不法侵害发生时,一些学生没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而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给学生的前途和未来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部门权力有限,无法可依,人员配备、经费不足

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部门人员结构大多由退伍、转业军人或其他部门精减下来的人员构成,因其没有执法权,职权范围、法律地位受限制。同时,治安综合治理责任重大,经费不足,待遇不高,严重影响治安综合治理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国没有出台相关的《校园安全法》或是《高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这使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人员在工作中还常常冒着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缺乏合法合理的授权,最终导致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退两难、效率不高、难以发挥其效用。

二、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探析

(一)对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现存问题的首要原因是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1)认识不到位。当前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治安综合治理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软任务、软指标,不能产生直接效益,可抓可不抓,甚至是可不抓的事情。(2)工作人员思想准备不足。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周边治安形势总体是好的,因而对治安综合治理过于乐观,缺乏开展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处于麻痹大意、敷衍应付的状态,缺乏把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和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3)群体参与意识不强。高职院校各单位没有群体参与意识,没有按照学校的总体要求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同作战。

(二)高职院校资源开放性、流动性、重要性增强促使校园不稳定因素增多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育事业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不断深化,办学主体的日益多元化,导致高职院校治安问题的内涵及外延都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逐步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走向社会的中心,治安综合治理问题日趋复杂。

(三)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组织职能的弱化

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般理论来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内容,而打击犯罪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工作的主管部门。同样,作为担负高职院校社会职能的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应为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的骨干力量。但事实上,随着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的转型,出现了弱化甚至边缘化的局面。

(四)师生参与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治安工作的理想状态应是全体师生员工都积极参与,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但事实上,师生员工不仅欠缺参与的热情和动因,而且欠缺参与的渠道和机制。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工作的方式单一,且都以行政手段并动员方式进行,满足不了师生自行开展治安防范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五)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管理责任制难以落实

《关于深化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意见》强调,各学校要加强领导,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落实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切实维护好学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秩序,但一直未落实,究其原因有二:(1)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协调不够。(2)现代大学制度与综合治理体制存在分歧。

(六)高职院校基础安全保障设施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重教学、不问投入,只求完成任务、不管保障条件的片面做法,缺乏安全需要成本和花钱买平安的理念,在资源保障条件方面未能很好地落实,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并且出现了诸多困难,在某些方面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三、创新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对策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朝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发展,内部治理结构的日趋多元与复杂,传统的治理模式已与当前的实际情况难相适应,难以满足高职教育新形势的需要,必须以创新社会治理为理念,自觉推动自身创新发展。

(一)制度创新,加快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建设

制度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律规范。因此,我们应进行高职院校治安结合治理制度创新,加快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建设。(1)建议国家制定《高等学校高校治安综合治理条例》或进一步修订完善《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对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主体、范围、职权等作出明确规定,切实做到依法治校。(2)各高职院校要树立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化的理念,根据相关法律规范,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规章制度,使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

(二)教育创新,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创新则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要通过宣传橱窗或校园网等发布警示信息,及时提醒全院师生做好防火灾、防盗窃、防搶劫、防诈骗、防事故等防范工作。围绕“增强师生防范意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法制宣传月邀请法学专家或办案民警来校为师生开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消防法》《物权法》等法制报告,通过宣传和教育,努力让师生自觉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学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从而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

(三)机制创新,全面落实校园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

加强和创新高职院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努力把握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建立综治工作的新机制,全面落实校园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1)建立联动处理机制。学校要联合教育、公安、工商、文化、城管、卫生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治安秩序进行集中整治,消除各种可能诱发学校治安问题的不安定因素。(2)完善预警机制。学校要逐步对《火灾预案》《食物中毒预案》《学生群体性事件处置预赛》《地震预案》《交通事故预案》等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加强校园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的管理,切实落实各项处置措施。(3)全面落实校园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校园综合治理工作要围绕学院中心工作,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院领导与各系部、各单位层层签订综治责任书,建立健全院领导负总责,职能部门监督指导,基层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师生员工人人参与的责任体系。

(四)手段创新,提升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手段是维护校园正常的教学、科研与生活秩序和满足师生需求的基本方法。我们应积极创新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管理手段,努力提升治安综合治理水平。(1)加强队伍建设,确保专业治理。(2)采用高科技防范手段,加大技防设施的投入,提升防范的科技含量,使人防、技防、物防三者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疏而不漏的防控体系。(3)调解矛盾纠纷,通过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对师生矛盾纠纷的主动排查、积极调解,从源头消除隐患。(4)加强对重点人头的管理。把违法或有犯罪倾向的学生纳入“重点人头”行列,进行帮扶、教育,对他们进行重点控制、重点跟踪、重点管理,做到对重点人头底数清、情况明、管控控到位,有效地遏制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5)运用大数据手段,为高职院校开展高职院校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

作者:邵锟 肖青山

上一篇:经济法责论文范文下一篇:直销市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