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年终工作汇报

2022-07-10

工作汇报,顾名思义就是对一定时间周期或者任务周期内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以文字的方式撰写出来,对于取得的成绩、不足进行总结,以便于更好的完成工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场年终工作汇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农场年终工作汇报

海兴农场工作情况汇报

海兴农场建于1956年,占地10.5万亩,现辖七个农业队,八个居民点,总人口7200人,属国有农垦企业。位于海兴县城西南部8公里处,土地位置优越,交通、通讯条件便利。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全面深化农场改革为中心,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动力,以“生态立场、林果兴场、工商富场”为统领,倾力打造“一园两区四基地”七大发展板块, 统筹推进绿色、生态、和谐、美丽农场建设,全场上下呈现出加速发展、跨越赶超的良好态势。

一、大兴实干之风,多项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几年来,我们找到了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带好了一支优良的队伍,举全场之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两个明显改善、三个全免费”。

(一)“一个重大突破”:

园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近年来,我场扎实推进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截止目前,高新园区投入资金8500万元,完成了部分土地的调规、平整以及“一纵一横”道路建设和水网、电网、绿化等工程,园区内中心道路正在施工建设中,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选址及各项手续跑办,计划近期开工建设。除原入驻的六七家企业外,又有中澳肉牛物流、高科技新型材料加工等企业入园,并有部分企业已动工建设。其中中澳肉牛物流项目为省重点项目,年屠宰30万头牛。

占地30000亩的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几年建设,已初具规模,于2015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正在建设中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总投资50亿元,以海兴农场为核心区,规划占地8.2万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50万亩,园区的定位目标是打造一个“省内一流,独具特色的集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流通市场、农业生态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游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区”,服务于河北省一号项目——海兴核电,建成海兴县核电有机食品供应基地,同时带动海兴及周边部分县市的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已完成项目申报工作;

(二)“两个明显改善”:

一是场容场貌明显改善,投资1500万元修建和完善了场区七条道路,总长为35公里,解决了职工出行难问题;投资890万元,统一规划建设公用厕所、排水等基础设施,为主干道安装了路灯;投资10万元实施了数字化城镇管理,安装视频监控设备5套;成立小城镇管理科,投资20万元,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并安排固定卫生保洁员队伍,定期清理,场区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职工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为使广大职工都能住上新房,我场大力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截止目前,累计总投资6000余万元,八栋住宅楼、100 户平房新建及其配套设施全部完工。危房改造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职工居住质量,结束了农场没有住宅楼的历史。

(三)“三个全免费”

一是在不断提高学生就学环境的同时, 为两所小学150名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和冬夏两季校服,这是在全县乃至全市都是没有的;

二是场内职工饮用水全免费,我场投入50万余元,实施黄河水管网全覆盖工程,彻底解决了场内职工“饮水难”、“水质差”等问题;

三是为场内贫困职工提供免费住房,为彻底消灭危房,提高职工居住条件,为无力购买楼房的贫困户免费安排住房。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切实加快

近年来,我场围绕海兴县“东工,中城,西生态”的总体规划,我场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进新型农业生产项目,落户了多家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产业涉及苗木培育、大棚果蔬、畜牧养殖等,形成了新型农业产业格局。

到目前,我场耐盐碱苗木基地完成了2.7万亩苗木种植,品种包括海棠、金叶榆、龙柏、黑松、碧桃、柳树、国槐等多种高中档苗木。已建成全国柳树品种最全的良种基因库,成功推出速生、耐盐碱、观赏和耐干旱瘠薄等300余种柳树良种。在不断壮大苗木的种类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独具农场特色的支柱产业,从福建厦门引种了印度辣木,并且育苗取得成功,成活率达99%。据查证,我场为北方首个也是唯一成功引种植辣木的地区。目前,与河北天竺宝辣木有限公司合作的辣木深加工厂已开工建设,下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打造辣木产业链。该项目已被省发改委列入省重点项目。

同时,我场按照“林果兴场”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林果业。截至目前,已完成果树种植3000余亩,品种包括苹果、梨、葡萄等品种。 近几年,我场大棚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已投资800万元,完成10个温室、19个冷棚及部分配套设施建设,种植种类包括大棚桃、草莓、牛角辣椒、水果黄瓜、黄罗曼、红罗曼西红柿等品种

在发展苗木产业的同时,我场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养殖。截止目前,我场“林下经济”养殖已发展2000亩,品种包括非洲雁、皖西白鹅、野鸭等。

耐盐碱苗木基地的快速发展为我场森林公园建设奠定了基础。到目前,森林公园绿化率已达57%,已成为北方最大耐盐碱苗木基地核心区域。

2016年,我们将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和谐、美丽、富饶农场”发展战略,围绕“建新居、造园林、调结构、惠民生”四大任务,着力搞好“一园两区四基地”建设,形成一批节点性亮点工程,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把海兴农场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农场而努力奋斗!

中澳肉项目正式开工,开过几次调度会,地表清理基本完成,水电正在安装,施工单位正在施工设计及土地勘察,厂房即将施工;

辣木项目,苗木种植完毕100万株,项目己启动,完成地表工程,天津张经理投资入股,加快厂房建设进度。主要困难,多次更换投资合伙人,资金链接不好;

重点谋划县农场独具特色的“五百园”谋划建设:一是百花园,栽种100种花草,花树;二是百果园,今春栽种各类果树1500亩;三是百鸟园,重点发展林下经济,养鸡、鹅、大雁等;四是百松园,己往返三次与山东沂南对接,引进黑松100亩;五是百鹿园,己与盐城大丰自然保护区洽谈,领养5 ~10头麋鹿,需要省林业局野保处支持(前天,围场自然保护区认养了10头),发展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依托京津优势,发展养生、养老、生态环保产业基地;

第二篇:农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属地管理以来***面对体制机制改革的复杂局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19号、州委45号文件精神、围绕农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扎实做好农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我场推进改革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2011年实施承包经营政策以来,反映出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与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到位有关。为进一步落实好省委、省政府19号文件精神,深化改革,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确定以“三基”建设为重要抓手,重点围绕居民小组建制改革和两委选举来开展工作。定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方案》、《生产队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和《生产队委员会选举工作实施方案》。至2012年0月完成生产队建制改革,将0原0个生产队0个居民点建制改为0个居民小组建制,参照农村“两委”选举配齐、配强生居民小组党支部和居民小组委员会班子,按照协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党支部委员会和居民小组委员会关系,完善民主管理决策程序,逐步建立起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其他组织各负其责、运转协调的队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新一届“两委”选任完成,由原来的000个队委班子成员经过改制选举产生000名“两委”(支委和居委)班子成员。为00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也进一步增进干群团结,扭转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被动局面。

二、以“三公开”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00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00党委十分重视场务、区务、组务公开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农场党委议事日程。“两委”选举后,纪检部门组织人员深入每个居民小组指导、督促“三公开”工作,使“三公开”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得到落实。同时充分利用“三公开”栏目,及时公布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三公开”,切实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利益。成立了“三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保证了每个居民小组有一块公开栏,全场共制作00块公开栏,喷绘面积000平方米,总投资000万元。真正做到让职工群众了解党务、政务、场务、居务、财务情况,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承包经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认真推行三公开工作,保证了家庭承包经营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抓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党委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学习(西纪办通[2000]00号)的通知、(西发[2010]2号)等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文件精神,党委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制定了党委会议议事规则。于2012年0月0日通过开展交心谈心、批评与自我批评,召开了以“00000”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强基层、固廉风,按照00的布置,于2012年00月00举办了“000”干部培训班,000党委十分重视,为“两委”干部培训班学员做了题为“0000”的讲课发言,00领导做了“0000”授课。两委班子成员目前状况:

1、学历偏低,业务素质及综合素质不高,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素质参差不齐(支书、组长共41人,初中学历15人;高中学历17人;中专以上学历9人。)通过培训,使两委干部作风有明显改进,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组织各居民小组支部书记、组长到000学习,00将于11底前完成队规队约试点工作,现正在组织实施。要求各居民小组结合实际拟定本单位有关居民小组管理各项制度。

四、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和管委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意识。明确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党委成员和行政领导对分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并对分管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检查。一是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党委中心工作中去谋划。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党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和部门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五、加强干部廉政教育,认真开展廉政文化“三进”活动1.进行专题教育。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防微杜渐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000日下午,组织新当选的“两委”成员中支部书记和组长共计40余人,在000纪委的带领下,参观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给新一届基层“两委”干部上了一堂深刻的廉政教育课。2.扎实开展廉政文化“三进”活动。一是制定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二是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签订助廉承诺书;三是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营造廉政文化氛围,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结合四群教育;四是开展廉政文化进居民小组活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廉政档案;

六、结合“四群”教育,开展“千名干部走访”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按照政府部署,根据《中000》文件及相关会议精神,00党委高度重视,开展以干部“三深入”、“四联户”为主题的千名干部大走访农村活动,精心组织,扎实准备,坚持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倾听群众呼声,顺应群众意愿,解决职工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共深入基层走访00个居民小组。走访干部00人,走访群众00户,联系群众00户,民情登记00份。共收集各种建议和意见00条。

七、结合00普法,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处工作和维稳工作1.按照《普法工作实施方案》,由党委成员分片包干带领工作组深入居民小组召开两委干部及承包人代表会议,为解决000、私搭乱建等问题,从普法及承包经营政策等四个方面工作进行调研。2.按照000文件精神及《信访条例》中“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四项措施”畅通信访渠道积极做好维稳工作。疏通信访渠道,落实维稳责任;坚持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协助主要领导负全责,其他领导按分管工作分工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各级信访、安全、维稳责任,做到职责明确,各负其责,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维稳工作责任体系;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了由000领导牵头各部门参与的维稳协调制度,对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依规处理,较好地解决了群众争抢劳务承包的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廉政督查机制。对职工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做到由专人负责落实,先后对职工反映有违规问题的00名干部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诫勉谈话。

八、围绕廉政建设,开展“创先争优之星”评选活动,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委围绕“五个好”、“五带头”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授旗评星”活动。活动围绕“政治素质、民族团结、学习宣传、带头致富”等要求,按照“党员自评—党员互评—党支部评议—党委审核等方式进行评定。今年第一季度,共评出党员干部“创先争优之星”16人,其中9星11人,10星5人,党委被评为流动红旗党委。通过授旗评星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新活力,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形成了“比、学、赶、帮、超”创先争优的新局面。为了摸清家底,掌握资源状况,目前正在开展林地资源普查工作,通过工作开展,在实际普查工作中居民小组两委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基层组织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进一步增强了“两委”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九、加强财经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管理,严格遵照执行财经纪律。根据《“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党委专门下发通知:一是要严守财务制度管理规定,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账户,不违规开设银行账户;二是要将所有资金纳入本单位财务核算;三是按照队务公开的要求公开民主监督内容,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监督。党委经过财务检查,没有发现违规违纪的现象。

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改革过程中,00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以三公开为重点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虽然面上工作已经基本落实到位,但相关痕迹资料和经验总结还需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关制度建立还需进一步完善。

第三篇:红光农场重点工作汇报20120812(高改)

红光农场重点工作汇报

局领导:

我场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结合场情实际深入开展了调研,经过集体讨论后,重新定位了我场的工作重点和未来三年的发展思路。为了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使局领导能够及时全面了解红光农场的现实情况和发展动态,我们特形成汇报材料,向局领导进行汇报。

我们汇报的内容概括为四方面,即:一个情况反映,一个发展思路,两个明年重点民生项目,四个近期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一、 经济现状

1、农场概况

红光农场现有人口11,311人,其中:职工2,185人;总占地面积为251,475亩,其中:耕地面积148,918亩、林地面积53,325亩、水面2790亩,人均耕地面积13.16亩。

2、资产负债情况

截止2012年7月末,我场资产总额23,794万元,负债总额为20,657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3,137万元,帐表资产负债率为87%,较年初的92%下降了5个百分点。

资产总额23,794万元,基本都是不能变现的长期资产。其中:流动资产1,383万元,主要是用材林和农发及扶贫项目配套

资金,占总资产的6%;固定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22,411万元,占总资产的94%; 负债总额20,657万元,剔除农行剥离贷款和递延收益等非偿还性因素后,我场货币性债务总额为13,085元,实际资产负债率为55%。分别是:

一是各种借款9,252万元,其中:哈尔滨银行贷款900万元,住房公积金贷款831万元,北大荒集团借款500万元,财务处往来欠款6,200万元,总局统贷478万元。

二是各种应付款项3,833万元,其中:应付工程款1,893万元(危房改造745万元、大棚及节水灌溉246万元)、应付工程质量保证金646万元、应交税金45万元、未退承包费45万元、职工种地及上岗保证金327万元、未发放财政补贴资金118万元、机械设备款166万元、临时工工资74万元、取暖费48万元、肥及农药181万元、机械作业费132万元、欠付3年女工卫生费36万元(1,188人)、独生子女费18万元(1,465人)、差旅费42万元、运费62万元。

二、工作思路

未来三年,我场确立的发展思路概括为:“优农、兴业、塑城、惠民”。

“优农”:立足农业、调优结构,促进百姓增收。

今后三年,我们将本着“压大豆、增玉米、扩水稻、上经特”的农业发展思路,14.8万亩耕地规划种植玉米5万亩,占播种

面积的34%;经特作物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4%;有机大豆3.3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2%;水稻1.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0%。大力压缩产出低下的传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充高效经特作物面积,以低投入、高产出的经营理念来弥补我场的耕地资源劣势,真正实现农场和职工的“双赢”。

“兴业”:做强工业、壮大畜牧业,助推经济发展。 工业发展思路是“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采取“三个牵动、三个助推、两个落实、两个计划”措施,做大做强现有工业,鼓励新兴民办企业,优选工业项目,实现产品当地收购、就地加工,降低成本,从而形成“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禽、菜、菌、粉、饮”五大工业发展链条。

“三个牵动”:构建龙王、冷冻厂和山野菜加工厂三个龙头,实现三年强工攻坚战目标。增强产业牵动力,拉动红光经济总量增长,拓宽职工就业渠道。

“三个助推”:以配方肥厂、百草泉矿泉水厂和有机食品厂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能、技改建设步伐,使其真正成为助推我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两个落实”:利用原有养殖区改扩建一个绿色有机、无任何添加的民营面粉加工厂,年生产能力可达2,000吨;投资60万元建糖化饲料加工厂,预计到2012年年底可试车生产。

“两个计划”:通过引资、民间助资和个人参股等方式,与客商积极接触洽谈,计划新建水飞蓟初加工厂和芸豆加工厂。

今后三年,畜牧业将按照“稳牛、壮猪、扩禽”的发展思路,在稳固现有奶牛规模、提高单产的基础上,鼓励和壮大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规模,打造肉禽产业大场。把我场肉鹅产业做强做大,打造成全省闻明,全国知名的肉鹅产业基地。

“塑城”:实施建管并重、文化亮城 ,塑造美好红光。 在城镇发展上,我们将以完善城镇配套功能、提升城镇品味、繁荣城镇文化为重点,打造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品味鲜明的靓丽红光小城。

“惠民”:心系百姓、关注民生,打造幸福红光。

在未来三年里,我场将逐步解决职工群众关注和期盼的一系列民生问题,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尽快与海伦市协商解决东林乡至海伦市5公里水泥路面的硬化工作,确保道路的畅通;加大对物业公司的监管力度,推行一站式便民收费;加强对民办养老院的管理和监管力度;建立贫困大学生助学奖励基金制度;继续实行场直下岗职工再就业补贴制度;积极开展关乎民生的公益性事业建设,使民生工程落地生根,惠及全场百姓。

三、明年重点推进的两个民生项目

1、场部地区供水改造项目

我场是全局不能24小时全天候供水的农场之一。由于供水设施落后,居民饮用水质量始终达不到标准。尤其是撤并搬迁后,百姓都集中到场部,现有的供水设施能力不足,居民生活

用水和工业用水都相当紧张。为尽快解决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用水问题,让百姓喝上放心安全水,我场成立了供水改造项目专门领导小组,计划争取上级支持,在2013年投入1,800万元,新建供水站1座,清水池1座,铺设管线32,000米,完成对场部地区的供水改造。

2、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

为改善农场职工的就医条件,缓解现有医院门诊就医压力, 2013年计划新建医院综合楼1栋。该项目已由农业部批准立项,批准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批准投资133万元。由于批准建设规模和资金均不足,需进一步和上级有关部门沟通,我场拟申请争取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投资576万元。

四、 近期亟待解决的四个民生问题

针对职工群众多次要求,我场党委班子经过讨论决定,近期重点推进以下四个百姓急切关注的民生项目:

1、中小学保温厕所

目前,我场中小学两栋教学楼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所建,当时由于资金和条件限制,许多附属设施配建不全。尤其是中小学两栋厕所年久失修,如今已变成危房,危险系数相当高,经常发生安全事故,老师和孩子们深受其害。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下半年,我们急需在中小学东西两侧新建保温厕所2座,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计划投资50万元。

2、遗体告别厅

多年来,农场每每有人故去,中小学路南、医院桥东便会支起帐蓬,传出阵阵撕心裂肺的哀哭声,严重影响学校上课。为给孩子们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也为方便群众与逝者告别,近期计划投资70万元,在医院东侧新建300平方米、含配套设施的遗体告别厅一栋。

3、整合集体供热项目

多年来,我场场直地区供热系统比较分散,分为三个区域。由于供热管线老化,子弟校、办公区和部分居民楼普遍反映温度偏低,给孩子们的学习和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为集中发挥优势供热力量、节能减排,提高物业公司一条龙服务质量,确保百姓温暖越冬,我们打算整合供热系统。下半年,我场需在供热期来临之前,投资50万元对供热管线进行铺设和改造,完成集体供热项目的整合工作。

4、陈家管理区供水改造

陈家管理区是我场撤并拆迁后保留的最大居民点,全场约有五分之一的农业人口依然栖居在这里耕种。目前,该作业区供水设施陈旧落后,无法保障居民饮用水的质量。为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今秋,我们计划投资47万元,对该管理区进行供水改造,使我们生产在一线的百姓们能在年底前吃上放心水。

红光农场 二〇一二年八月七日

第四篇: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杨主任、各位领导: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来了省人大常委会外侨工委杨主任一行深入我区检查、指导农场的改革和发展工作,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对华侨农(林)场改革和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必将极大地激发全体场员的工作热情,有力地促进我区的改革和发展进程,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华侨管理区党委、管委会以及全区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给予批评指正。

一、农场基本概况

**农场始建于1955年,1963年接收安置迫迁回国的归侨后,经中侨委批准改为国营**华侨农场,曾先后隶属于省垦植局、中侨委(省侨务处)、省军区、省农垦总局、省侨办。2001年3月改制为县属县管的国有农业企业。2009年3月改制为砚山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改称**华侨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全区现有521户1589人,其中归侨侨眷275户851人,离退休人员257人,改革后的管理区有机关干部职工11人,内设综合办公室、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下设2个党总支、2个社区、9个居民小组。全区占地面积4940亩,其中耕地面积3510亩,人均占有耕地2.2亩。2009年,全区实现社会总产值768万元,场员人均有粮 455公斤 ,人均纯收入1545元。

二、改革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

1、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做好农场改革和发展工作的关键。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工作,把华侨农场的改革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为做好此次改革工作,县委、政府领导多次深入我场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书记、县长专门召集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场里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现状,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委专门成立了以州委常委、县委马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七个工作组具体指导我们开展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对管理区领导班子成员作了合理安排。对经考试不能录取为公务员的人员采取事业编制安置纳入财政全额供养。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确保了农场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加强对我场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农场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场长任组长,分管副场长任副组长,党委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别下设组织人事、清产核资等7个工作组于场综合办、财务科、保卫科,有力地促进了农场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3、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接省政府云政发﹝2008﹞13号文件后,我场及时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就农场改革发展工作统一意见,形成共识。2008年,《**华侨农场推进改革和发展实施方案》及《**华侨农场在职机关工作人员考核过渡、录用公务员办法》(草案)已完成报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工作组的具体指导下,相关工作积极稳步推进。(1)体制改革模式。保留华侨农场牌子,设立**华侨管理区党委及其管委会,作为砚山县人民政府派出的正科级单位,并于 2009年3月19日 在我区举行了挂牌授印仪式,赋予管理区相应行政职能,核定行政人员编制和事业编制,管理区教育、卫生、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分别挂靠**镇、江那镇、盘龙乡管理。管理区下设2个社区、9个居民小组,设社区总支书记兼主任、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兼文书各1名。截止 5月31日 ,我区社区建设选举工作已全面完成,选举产生了侨园、桑源两个社区及9个居民小组领导班子,选举产生的领导班子中年龄最大的53岁,年龄最小的23岁,其中大专文化4人,高中、初中文化25人,年龄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社区、居民小组领导班子已初步形成。(2)人员编制。根据云政发﹝2008﹞13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农场实际,改革后,**华侨管理区核定行政编制10名,机关内设综合办公室,所需人员从原农场管理人员中按照有关规定考核、考试择优任用。目前,我区公务员考录定岗工作已全面完成,经人事部门资格审查,我区共有7人符合公务员考试条件,并于 2009年4月25日 参加统一笔试考试、 5月20日 参加州级健康体检;其余2名不符合公务员考录条件人员也按照县有关政策和规定纳入了事业编制。(3)组织人事安排情况。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场机关管理人员在人事安排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在人事安排上,除按省有关文件规定完成10名行政人员招录外,县委、县政府给予事业编制在管理区新成立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用于安排不符合公务员招考条件的人员。2009年2月底,县委、县政府已完成了管理区领导班子的配备,原场纪委书记李本金和武装部长赵正权改定主任科员后调**镇工作,实现了新老班子顺利交替。

(二)全面推进危房改造工作

按照省发改委云发改投资1493号文件,**华侨农场2007年至2008年的归难侨危房改造指标共275户,其中2007年137户、2008年138户,并要求用两年时间完成实施。为确保危房改造工程顺利实施,我区严格遵循“统一规划、自选户型、个人自建”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一是规划落实到位。我区危房改造主要采取原址改造为主,对原址无法改造的,由农场按户均 150平方米 宅基地的标准统一规划安排地块无偿划给场员建房,改造规模根据场员的经济承受能力分为经济型、普通型、小康型三种供场员选择。二是资金落实到位。2009年,省侨办共下达我区177户非归难侨危房改造计划,并下达90.4万元的危房改造配套设施建设指标。目前,上级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共到位678.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到位248万元,到位100%,省级资金到位403万元,到位100%,州级资金到位8.25万元,到位100%,县级资金到位19.25万元,到位100%。现全区危房改造共完成总投资1481万元,完成归难侨和非归难侨危房改造309户 25113m2 ,在建65户 5282 m2 ,管理区共兑现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96万元,其中通过一卡通兑现137.5万元。三是工程质量监督到位。危房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区成立了以管委副主任为组长,安全及交通与社区规划助理和2个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为成员的危房改造工程质量监督组,具体负责监督全区危房改造按工程建设程序规范施工,做到建房户申请、批准、开工、施工、竣工验收等环环相扣,严格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工作汇报《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四是配套设施建设到位。通过税改转移支付、上海整村推进项目等,我区进一步加大危房改造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目前共整合基础设施建设配套254万元,完成了侨园社区一组、三组、四组、六组和桑源社区一组、二组居民区道路硬化工程;为进一步改善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省级共下达我区90.4万元的危房改造配套设施建设指标,该项目通过招投标组织施工后已于 2010年2月8日 全面竣工交付使用,完成了侨园社区二组、五组共 12000平方米 的居民区道路硬化工程。

(三)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保障工作

我区现有“4050”场员68人、非“4050”场员85人,其中,“4050”归难侨场员24人、非“4050”归难侨场员24人。按照“先交后补”的原则,目前止,我区共兑现2009年“4050”场员和非“4050”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助82人,共补助资金184958元,其中2007年12月前欠费补助6820.8元,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缴费补助178137元。

(四)土地勘界确权工作全面完成

为确保我区场员的土地合法权益不受侵害,2007年以来,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区先后聘请四川省地质测绘院驻昆明办事处及昆明土地公公科技有限公司对我区的土地进行了全面的勘界测绘,经相关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2008年6月25日 县国土资源局向我区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经确权我区现占地面积4940.25亩,其中耕地面积3510亩。

(五)全面完成了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编制

为增强华侨管理区的发展后劲,不断改善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县发改局的指导下,我区对管理区的中长期发展进行了调查评估,明确了今后管理区的发展路子,完成了**华侨管理区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中长期发展项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区计划实施9个项目,需投资4532.7万元。

(六)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华侨农场紧紧围绕“猪、沼、果、桑”的发展思路。蚕桑产业快速发展,共完成桑树种植面积1200亩,2009年群众增加经济收入100余万元,亩均纯收入1525元;畜牧业生产有新突破,2009年共完成生猪改良1850头,出栏肥猪1125头,出栏仔猪712头,发展果园养殖家禽23户2586只;水果生产有新特点,以老果园的更新改造和推广发展新品种为重点,完成果园更新改造550亩,发展日本甜柿100亩,石榴、花红李等水果200亩,成功引种猕猴桃20亩。

(七)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覆盖农场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

第五篇:农场农业工作情况汇报(最终版)

一、争取政策支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我们紧紧依靠监狱企业集团的大力支持,积极与地方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夯实农业基础。

4、加强水稻育苗基地建设。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2008年规划落实水稻集中大棚育苗基地4个,占地面积12公顷,已购进钢筋骨架大棚154栋,部分育苗基地已完成秋整地、秋做床作业,育苗基地水源、喷灌、引排水渠系和运输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正在紧张筹备之中,预计可在3月中旬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5、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坚持“一压二稳一扩”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针,即压缩大豆,稳定水稻、玉米,扩大向日葵、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搞好市场考察调研工作,积极引进投资少、效益好、见效快、风险低的经济作物,力争用较短的时间使我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播种总面积的20%左右,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6、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2009年投入资金3万余元与XX农业技术职业学院合作,落实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万亩,土壤取样工作已经结束,预计4月初可向农户及时提供测土施肥配方。

7、建立畜牧服务体系。强化畜牧防疫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病治病、防疫检疫、饲养繁育等畜牧服务体系,积极引导扶持职工发展畜牧养殖业。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争取到了母猪繁育补贴、奶牛冻精配种补贴、奶牛母猪养殖保险和动物疫苗免费接种等畜牧优惠政策,养殖户共享受畜牧补贴资金13.7万元,促进了我场畜牧业平稳安全发展。

二,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场职工群众

新一届XX监狱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千方百计地解决与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努力让XX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职工群众。

1、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2006年以来,我们认真坚持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以新农村示范分场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农场经济发展,提高农工家庭收入,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为目标

3、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做强劳务输出经济,拓宽职工增收致富渠道一直是农场工作重点。一方面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争取资金10万元,在我场建成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把我场职工群众纳入到地方政府再就业技能培训范围,以提高职工群众的劳动技能,为劳务输出好准备。另一方面加强与劳务中介组织合作,采集劳务用工信息,及时向职工群众进行反馈。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劳务输出遭遇挫折,部分打工人员返乡。为此,农场3次派专人就近前去清河林业局相关用工企业协商恰谈,组织职工群众到用工企业现场考察,努力为职工群众搭建劳务输出平台,现已有部分人员前去务工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职工群众务工无门的状况。

三、创新管理机制,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2009年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工作,坚决克服“以包代管”和“种地由民”的错误思想,紧跟形势,抓住机遇,创新农业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农场土地向场内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集中、向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能力的合作组织集中,逐步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发展土地规模经营。

1、实行农作物区域化连片种植。要把土地承包工作与农业管理体制创新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编制农作物种植规划,机动田承包者必须按照种植规划的要求参与土地承包、从事农生产经营、实行区域化连片种植。2009年我单位农作物种植规划已编制完成,有3000余公顷土地纳入到了区域化划连片种植规划之中,为尽快恢复和完善科学的轮作制度、耕作制度和作物栽培制度,实现“四统两分”农业管理体制创造有利条件。

2、抓好土地规模经营试点工作。在我场二大队以农机作业合作社为龙头,开展土地规模经营试点。基本思路是:以坚持“四统二分”的农业管理模式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工家庭收入、保持社会稳定为目标,在二大队组建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组织。对二大队已进行区域化连片种植的500公顷土地实行规模经营。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组织,通过民主程序,自主成立领导组织机构,自主规范建立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自主选择生产管理模式,自主筹集各项生产费用,统一交纳土地承包费,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实施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农机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和行政领导班子之间的关系,三者独立运行,分开管理,单独核算,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决策,规范运行,创造良好的土地规模经营效益,逐步实现统一整地、统一轮作、统一播种、统一技术措施、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的“六统一”农业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富民强场目标。

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严峻考验,做好2009年农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迎难而上,在危机中寻机遇、求生存、谋发展、创效益,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争取政策支持,创新管理机制,求真务实,多方举措,奋力开创XX农业工作新局面。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上一篇:农村电商培训总结下一篇:农村防火宣传标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