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习题答案

2022-08-16

第一篇:计量经济学习题答案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答案2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

(二)

一、单选题

1、根据样本资料建立某消费函数如下:消费,x为收入,虚拟变量的消费函数为。 A、

B、

,其中C为

,所有参数均检验显著,则城镇家庭C、 D、

2、如果某个结构方程是恰好识别的,估计其参数可用。 A、最小二乘法 B、极大似然法 C、广义差分法 D、间接最小二乘法

3、某商品需求函数为

,其中y为需求量,x为价格。为了考虑“地区”(农村、城市)和“季节”(春、夏、秋、冬)两个因素的影响,拟引入虚拟变量,则应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

A、2 B、4 C、5 D、6

4、消费函数模型,的影响因素。

A、1 B、2 C、3 D、4

5、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其中y为消费,x为收入,,该模型中包含了几个质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修匀数据 D、平行数据

6、判断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属于( )准则。 A、经济计量准则 B、经济理论准则 C、统计准则 D、统计准则和经济理论准则

7、对于模型

,为了考虑“地区”因素(北方、南方),引入2个虚拟变量形成截距变动模型,则会产生。

A、序列的完全相关 B、序列的不完全相关 C、完全多重共线性 D、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8、简化式模型是用所有( )作为每个内生变量的解释变量。 A、外生变量 B、先决变量 C、虚拟变量 D、滞后内生变量

9、联立方程模型中,如果某一个方程具有一组参数估计量,则该方程为. A、不可识别 B、恰好识别 C、过度识别 D、模型可识别

10、如果联立方程模型中某个结构方程包含了所有的变量,则这个方程。 A、恰好识别 B、不可识别 C、过度识别 D、不确定

11、对于联立方程模型

,若在第1个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为

,解释变量全部为先决变量;在第2个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为1个方程被解释变量的内生变量这类模型称为。

A、结构式模型 B、简化式模型

,解释变量中除了作为第

外,全部为先决变量;第3个方程„依次类推。C、递归系统模型 D、经典模型

12、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的方法可以分两类,即:。 A、间接最小二乘法和系统估计法 B、单方程估计法和系统估计法

C、单方程估计法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 D、工具变量法和间接最小二乘法

13、如果某个结构方程是恰好识别的,估计其参数可用。 A、最小二乘法 B、极大似然法 C、广义差分法 D、间接最小二乘法

14、联立方程模型中既可适用于恰好识别的结构方程,又可适用于过度识别的结构方程的单方程估计方法是。

A、狭义的工具变量法 B、间接最小二乘法 C、二阶段最小二乘法 D、简化式方法

15、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法可用于检验。

A、异方差性 B、多重共线性 C、序列相关 D、设定误差

16、若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性,则估计模型参数应采用。 A、普通最小二乘法 B、加权最小二乘法 C、广义差分法 D、工具变量法

17、如果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则模型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

A、无偏且有效 B、无偏但非有效 C、有偏但有效 D、有偏且非有效

18、若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自回归形式的序列相关,则估计模型参数应采用。 A、普通最小二乘法 B、加权最小二乘法 C、广义差分法 D、工具变量法

19、用于检验序列相关的DW统计量的取值范围是。 A、0≤DW≤1 B、-1≤DW≤1 C、-2≤DW≤2 D、0≤DW≤4 20、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之下,若DW统计量的下和上临界值分别为dL和du,则当dL

A、存在一阶正自相关 B、存在一阶负相关 C、不存在序列相关 D、存在序列相关与否不能断定

21、某企业的生产决策是由模型格),又知:如果该企业在断上述模型存在。

A、 异方差问题 B、 序列相关问题 C、 多重共线性问题 D、 随机解释变量问题

22、用矩阵形式表示的广义最小二乘参数估计量为估计量为。

A、有偏、有效的估计量 B、有偏、无效的估计量 C、无偏、无效的估计量 D、无偏、有效的估计量

23、如果模型中出现随机解释变量并且与随机误差项相关时,最常用的估计方法是。

A、普通最小二乘法 B、加权最小二乘法 C、差分法 D、工具变量法

24、下图中“{”所指的距离是

,此

描述(其中

为产量,为价

期生产过剩,决策者会削减期的产量。由此判

A、 随机误差项 B、 残差 C、 的离差 D、

的离差

25、要使模型能够得出参数估计量,所要求的最小样本容量为 A、n≥k+1 B、n≤k+1 C、n≥30 D、n≥3(k+1)

26、总体平方和TSS、残差平方和RSS与回归平方和ESS三者的关系是。 A、RSS=TSS+ESS B、TSS=RSS+ESS C、ESS=RSS-TSS D、ESS=TSS+RSS

27、设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包括截距项),n为样本容量,ESS为残差平方和,RSS为回归平方和。则对总体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时构造的F统计量为。

A、 B、

C、 D、

28、双对数模型中,参数的含义是。

A、X的相对变化,引起Y的期望值绝对量变化 B、Y关于X的边际变化 C、X的绝对量发生一定变动时,引起因变量Y的相对变化率 D、Y关于X的弹性

29、计量经济模型分为单方程模型和。

A、随机方程模型 B、行为方程模型 C、联立方程模型 D、非随机方程模型

30、假定月收入水平在1000元以内时,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维持在某一水平,当月收入水平达到或超过1000元时,边际消费倾向将明显下降,则描述消费(C)依收入(I)变动的线性关系宜采用。 A、

B、

C、

D、,D、同上

31、当模型中第i个方程是不可识别的,则该模型是。 A、可识别的 B、不可识别的 C、过度识别 D、恰好识别

32、在下列模型中投资函数的识别情况是。

A、不可识别 B、恰好识别 C、过度识别 D、不确定

33、对于联立方程模型,若在第1个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全部为先决变量;在第2个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为1个方程被解释变量的内生变量这类模型称为。

A、结构式模型 B、简化式模型 C、递归系统模型 D、经典模型

,解释变量中除了作为第

外,全部为先决变量;第3个方程„依次类推。

34、能同时对联立方程的全部方程进行估计,同时得到所有方程的参数估计量的方法是。

A、单方程估计方法 B、系统估计方法 C、有限信息估计方法 D、二阶段最小二乘法

35、间接最小二乘法只适用于( )的结构方程的参数估计。 A、恰好识别 B、过度识别 C、不可识别 D、充分识别

36、可以用于联立计量模型方程间误差传递检验的统计量是。 A、均方百分比误差 B、F检验统计量 C、均方根误差

D、模型内生变量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

37、在线性回归模型中,若解释变量

的观测值成比例,既有

,其中为非零常数,则表明模型中存在。

A、方差非齐性 B、多重共线性 C、序列相关 D、设定误差

38、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接近于1,则表明模型中存在。 A、多重共线性 B、异方差性 C、序列相关 D、高拟合优度

39、如果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则模型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

A、无偏且有效 B、无偏但非有效 C、有偏但有效 D、有偏且非有效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变量属于先决变量。

A、内生变量 B、随机变量 C、滞后内生变量 D、外生变量 E、工具变量

2、针对存在异方差现象的模型进行估计,下面哪些方法可能是适用的。 A、 加权最小二乘法 B、 工具变量法 C、 广义差分法 D、 广义最小二乘法 E、 普通最小二乘法

3、设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包括截距项),则总体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时所用的F统计量可表示为。

A、 B、

C、 D、

E、

4、回归平方和是指。

的离差平方和 的离差平方和 A、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Y与其平均值B、被解释变量的回归值与其平均值C、被解释变量的总体平方和与残差平方和之差

D、解释变量变动所引起的被解释变量的离差的大小 E、随机因素影响所引起的被解释变量的离差大小

5、可以作为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解释变量的有以下几类变量。 A、外生经济变量 B、外生条件变量 C、外生政策变量 D、滞后被解释变量 E、内生变量

6、在存在异方差时,如果采用OLS法估计模型参数,那么参数估计量是:(1)无偏的,(2)有偏的,(3)不是有效的;(4)是有效的,(5)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6)参数的显著性检验仍有意义,(7)预测仍然有意义,(8)预测失效。

7、随机方程包含( )四种方程。

A、行为方程 B、技术方程

C、经验方程 D、制度方程 E、统计方程

8、一个完备的结构式模型的矩阵表示为。 A、 B、

C、 D、 E、 F.

G.

9、下列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消费函数所在方程(即第二个方程)的类型为。

A、技术方程式 B、制度方程 C、恒等式 D、行为方程 E、结构式方程 F.随机方程

G.线性方程 H.包含有随机解释变量的方程

10、序列相关性的检验方法有。

A、戈里瑟检验 B、冯诺曼比检验 C、回归检验 D、DW检验

11、DW检验是用于下列哪些情况的序列相关检验。 A、 高阶线性自相关形式的序列相关 B、 一阶非线性自回归形式的序列相关 C、 正的一阶线性自回归形式的序列相关 D、 负的一阶线性自回归形式的序列相关

12、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

A、等级相关系数法 B、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法法 C、工具变量法 D、判定系数检验法 E、差分法 F.逐步回归法

13、选择作为工具变量的变量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A、与所替代的随机解释变量高度相关 B、与所替代的随机解释变量无关

C、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

D、与模型中其它解释变量不相关,以避免出现多重共线性

14、调整后的多重可决系数

的正确表达式有。

A、 B、

C、 D、

E、

15、设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包括截距项),则总体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时所用的F统计量可表示为。

A、 B、

C、 D、

E、

16、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修正的可决系数A、C、

与可决系数≥

之间。

< B、只能大于零 D、可能为负值

三、名词解释

1、结构式模型

2、简化式模型

3、参数关系体系

4、计量经济学

5、正规方程组;

6、多重共线性;

7、异方差

四、判断题

1、存在完全多重共线性时,模型参数无法估计;

2、在存在自相关的情况下,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量是有偏的和无效的( )

3、如果存在异方差,通常使用的,检验和

检验是无效的;( )

4、当模型存在高阶自相关时,可用D-W法进行自相关检验。

5、当模型的解释变量包括内生变量的滞后变量时,D-W检验就不适用了

6、DW值在0和4之间,数值越小说明正相关程度越大,数值越大说明负相关程度越大。

7、假设模型存在一阶自相关,其他条件均满足,则仍用OLS法估计未知参数,得到的估计量是无偏的,不再是有效的,显著性检验失效,预测失效。

8、检验主要是用于检验模型中是否存在异方差性的( )

9、如果存在异方差,通常使用的t检验和F检验是无效的( )

10、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 )

11、Gold-Quandt检验是检验模型异方差的有效方法之一( )

12、当存在序列相关时,OLS估计量是有偏的并且也是无效的;( )

13、逐步回归法是解决模型自相关性的基本方法( )

五、综合题

1、有如下一个回归方程,共95个样本点:

DW=0.95 写出D-W检验法的步骤,并根据给出的数值,判断该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性。

2、在做下列假设检验时,你需引入多少虚拟变量?

(1)一年中的12个月呈现季节趋势(seasonal patterns); (2)一年中的双月呈现季节趋势。

3、以企业研发支出(R&D)占销售额的比重为被解释变量,以企业销售额利润占销售额的比重下:

为解释变量,一个容量为32的样本企业的估计结果如 (1.37) (0.22) (0.046)

其中括号中为系数估计值的标准差。 (1) 解释的系数。如果

增加10%,估计会变化多少个百分点?这在经济上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吗? (2)针对R&D强度随销售额的增加而提高这一备择假设,检验它不随假设。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进行这个检验。 (3)利润占销售额的比重

对R&D强度是否在统计上有显著的影响?

而变化的

4、设某饮料的需求Y依赖于收入X的变化外,还受: ①“地区”(农村、城市)因素影响其截距水平; ②“季节”(春、夏、秋、冬)因素影响其截距和斜率。 试分析确定该种饮料需求的线性回归模型。

5、、度将下列非线性函数模型线性化: S型函数;

6、设模型

(12.13.1)

(12.13.2)

其中和为外生变量。

请判别方程组的可识别性。

7、某地区通过一个样本容量为722的调查数据得到劳动力受教育的一个回归方程为

R2=0.214 式中,edu为劳动力受教育年数,sibs为该劳动力家庭中兄弟姐妹的个数,medu与fedu分别为母亲与父亲受到教育的年数。 问

(1)若medu与fedu保持不变,为了使预测的受教育水平减少一年,需要sibs增加多少?

(2)请对medu的系数给予适当的解释。

(3)如果两个劳动力都没有兄弟姐妹,但其中一个的父母受教育的年数为12年,另一个的父母受教育的年数为16年,则两人受教育的年数预期相差多少?

8、在一项调查大学生一学期平均成绩()与每周在学习(乐()与其他各种活动(

)、睡觉(

)、 娱

)所用时间的关系的研究中,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如果这些活动所用时间的总和为一周的总小时数168。

问:保持其他变量不变,而改变其中一个变量的说法是否有意义?该模型是否有违背基本假设的情况? 如何修改此模型以使其更加合理?

9、、给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1)叙述模型的基本假定; (2)写出参数和

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

(3)说明满足基本假定的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统计性质; (4)写出随机扰动项方差的无偏估计公式。

10、考虑如下回归模型:

t=(-6.27) (2.6) (4.26) 其中,y=通货膨胀率; x=生产设备使用率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通货膨胀率和生产设备使用率之间存在一个正的关系? (2) 生产设备使用率对通货膨胀率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分别是多大? (3) 如果你手中无原始数据,并让你估计下列回归模型:

,你怎样估计生产设备使用率对通货膨胀率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第二篇:宏观经济学习题和答案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流量的是( B )。

A: 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 B: 某人2001年共存款5万元

C: 某一定时点上的变量 D: 某人在2001年底存款5万元

2.下列哪一项不列入GNP核算

( B ) 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 保险公司受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3.一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收入(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可能小于 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C ) A

一定是对的

B 一定是不对的 C 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 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5.下列哪一项记入GNP

( D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 银行杨某企业收取一笔利息 6.在国民收入体系中,测度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 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7.下列说法中哪项不是现行GNP的特征 (A)

A.它是用实物量测度的 B.它只测度最终产品

C.它只适用于给定时期 D.它没有计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商品 8.下列哪个指标不包括最终产品和劳务 (B)

A.国民总产值 B.国民净产值

C.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以上各项均包括 9.下列哪一项不是要素成本 (C)

A.业主收入 B.雇员报酬

C.公司转移支付 D.股息 E.个人租金收入 10.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D ) 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 建造一座住宅 C 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 以上都是 11.下列哪个指标可由现期要素成本加总得到(D) 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可支配收入 D.国民生产净值

12.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个人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C) A.社会保险基金 B.公债利息

C.公司收入税 D.公司未分配利润

13.已知某国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 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 500亿美元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 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B )亿美元 A

2 500和500

B 12 500和10 500

1 C 2 500和2000

D 7 500和8 000 14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B)。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15.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C) A.国民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民生产总值 16.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NP中 (C)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17.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A)。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 D增加值法。

18.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NP是(

A

)的总和 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 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折旧

19.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

B ) A

销售税

B 公司利润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20.在下列项目中,(

B )不是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加薪

21.已知:工资额=10亿,消费额=9亿,利润额=3亿,投资额=2亿,出口额=3亿,进口额=2亿,所得税=2亿 (A)

A.GNP=12亿 B.政府预算有1亿的赤字

C.政府预算有1亿的盈余 D.储蓄额=2.5亿 22.下列哪一项不属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

D ) A

租金

B 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 养老金 23.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 (D)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售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24.两部门的均衡是( A )。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25.三部门的均衡是( B )。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26.开放经济的三部门的均衡是( )。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27.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等于10美元,个人储蓄等于40美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C

)美元 A 500

B 480

C 470

D 400 28.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B)。

2 A 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29.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1.5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C)。 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30.所谓净出口是指(A)。

A 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31.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C)。 A 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32.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D)。 A 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 出售股票的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流量的是( ABD

)。

A: 出口量

B: 进口量

C: 储蓄量

D: 投资量

E: 某企业2001年底投资量 2.下列属于存量的是(

ABD )。

A: 我国2002年5月1日人口

B: 2002年的外汇储备

C: 200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D: 2002年底某银行存款5万元 E: 某一定时点上的数量

3.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

AB )

A

支出法B

收入法

C 平衡法

D 动态法

E 部门法

4.在国民收核算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另外四个重要总量,它们是(A BCE ) A

国内生产净值

B 国民收入

C 个人收入 D 政府收入

E 个人可支配收入 5.在下列各式中正确的关系式是(

AD ) A

国内生产总值一折旧=国内生产净值 B 国内生产净值一间接税=国民收人 C 国民收入+间接税= 国内生产总值 D 个人收入一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 E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十储蓄

6.在考察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时,通常把经济由简单到复杂地分成(

BCD ) A

一部门经济

B 两部门经济 C 三部门经济

D 四部门经济

7.在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包括(

D E) A

消费 B 投资

C 政府支出

D 储蓄

E 出口(净出口)

三、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总值

3.支出法

4.收入法

5.国内生产净值

6.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8.个人可支配收入 19.名义GDP

10.实际GDP

11.GDP折算指数

四、问答题

1.简述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2.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 3.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指标有哪些缺陷?

五、计算题

1.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十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支付的利息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56.4 1866.3 264.9

266.3 34.1 164.8 120.3 253.0 402.1 64.4 105.1

;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 请计算: ① 国

66.4

347.5 1991.9 收NI=C+S+T=1991.9+64.4+66.4+1866.3+264.9+164.8+34.1+120.3+266.3+253+420.1-105.1-347.5=3267.1 ② 国民生

;

;GNP=199.1+64.4+66.4+1866.3+264.9+164.8+34.1+120.3+266.3+253+420.1+356.4=4076.1 ③ NNP=GNP-折旧=4076.1-356.4=3719.7 ④ 个人收入;PI=NI- ⑤ 个人可支配收入; ⑥ 个人储蓄。

2.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4 试计算: ① ② ③ ④ 国民生产净值 净出口

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⑤ 个人储蓄

3.假定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

① 储蓄 ② 投资 ③ 政府支出

4.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

工资100亿元 利息10亿元 租金30亿元

消费支出90亿元 利润30亿元 投资支出60亿元 出口额60亿元 进口额70亿元 所得税30亿元 政府转移支付5亿元 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亿元 试求:

(1) 按收入法计算GNP; (2) 按支出法计算GNP; (3) 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4) 计算储蓄额; (5) 计算净出口。

5.设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经济数据为:

单位:十亿美元

个人租金收入 折旧

雇员的报酬 个人消费支出 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 企业转移支付 统计误差

国内私人总投资 产品和劳务出口

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 产品和劳务进口 净利息

财产所有者收入 公司利润

① 用支出法计算GNP

② 计算国民生产净值 ③ 用两种方法计算国民收入

31.8

287.3 1596.3 1672.8 212.3 10.5 −0.7

395.3 339.8 4.6 534.7 316.5 179.8 130.6 182.7

6.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GNP、NNP、NI、PI、DPI。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 净出口 储蓄

资本折旧 政府转移支付 企业间接税 政府购买 社会保险金 个人消费支出 公司未分配利润 公司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125 15 25 50 120 75 200 130 500 100

50 80

7.设一经济社会生产六种产品,它们在2005年和2007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 产品 2005年产量 2005年价格(美元) 2007年产量 2007年价格(美元)

A B C D E 25 50 40 30 60

1.50 7.50 6.00 5.00 2.00

30 60 50 35 70

1.60 7.00 7.00 5.50 2.50 请计算:

① 2005年和2007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② 如果以2005年为基年,则2007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多少

③ 计算2005—200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2007年价格比2005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建议布置的作业: 1. 全部的单项选择题; 2. 全部的多项选择题;

3. 计算题中的第

1、第

2、第3和第4题。

第三篇: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01

一、选择题。

1、 D;

2、C;

3、B;

4、A;

5、D;

6、C;

7、C;

8、B;

9、A;

10、C;

11、B;

12、A;

13、B;

14、C;

15、C;

16、A;

17、D;

18、C;

19、C;20、B。

二、计算题。

1.某君对某消费品的反需求函数为P=100-√Qˉ,分别计算价格P=60和P=40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

解:由P=100-√Qˉ,得Q =(100-P)2 ∴ed=-(dQ/dP)×(P/Q)

=-2(100-P)•(-1)•P/(100-P)2=2P/(100-P)。 当价格P=60时,ed=(2•60)/(100-60)= 3 当价格P=40时,ed=(2•40)/(100-40)= 4/3

2. 设需求函数为Q=M/Pn,式中M为收入,P为价格,n为常数,求需求的点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

解:由Q=M/Pn,得

dQM1MEMn1

MdMQPPnEPdQP1PM(n)n1n

MdPQPPn3. 假设某市场由“个人1”和“个人2”组成,他们对商品X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D1Pyk1Y1Px,D2k2Y2 Px(a) 求商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

(b) 计算对商品X的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

解:(a)商品X的市场需求量为“个人1”和“个人2”对商品X的需求量加总之和,也就是

DD1D2k1Y1PyPxk2Y2Pyk1Y1k2Y2 PxPx

(b)商品X的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为

EdPyk1Y1k2Y2dQxPxPx1 2PkYkYdPxQxPxy1122Px

商品X对商品Y的市场需求交叉弹性为

ExyPyPydQxPy1 PkYkYdPyQxPxPyk1Y1k2Y2y1122Px4. 已知效用函数为U=Xa+Ya,求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xy、MRSyx,以及X=10,Y=5时的MRSxy、MRSyx。

UUaXa1,MUYaYa1 解:∵MUXXY∴MRSXYMUXUMUYXMUYUMUXYUaXa1Xa1()a1 YYaYUaYa1Ya1() XXaXa1 MRSYX当X=10,Y=5时,

MRSXY(MRSYXXa110)()a12a1Y5

Ya15a1()()21aX105. 若需求函数为q=a-bp,a、b>0,求:

(a)当价格为P1时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b)当价格由P1变到P2时消费者剩余变化了多少?

aq解:(1)由q=a-bp,得反需求函数为P

b

设价格为p1时,需求量为q1,其中q1=a-bp1。

则消费者剩余

12aqqq1aq2dqp1q1=0bbq1a2bp1q1ap1p12

2b20

(2) 设价格为p2时,需求量为q2,q2=a-bp2

消费者剩余变化量

q2aqq1aq

=dqpq[dqp1q1] 2200bb1aqq22

=bq2a2bp2q2(ap1p12)

2b2012aq2q2a2b2

=p2q2(ap1p12)

b2b2a2b2a2bap2p2(ap1p12)

=2b22b2b2b2p2p1ap2ap1 226. 已知效用函数为U=logaX+logaY,预算约束为:Px·x+Py·y=M。求:(1)消费者均衡条件;(2)X与Y的需求函数;(3)X与Y的需求的点价格弹性。

U1解:(1)由U=logaX+logaY可得,MUx xlnax

MUyU1

ylnay

消费者均衡条件

MUxMUy11PxPy 为:xlnaylnaPxPyM2PxM2Py

整理得,XPx=XPy

XPxYPyPxXYPyMX得

(2)解

Y

故对X的需求函数为XMM;对Y的需求函数为Y 2Px2Py

(3)对于XMdx有2PxdPxd(M)2PxM2 dPx2Px

ExPxdxM(Px)(M2Px2)1 xdPx2PxM,同理可得Ey1 2Py

对于Y7.

已知某人月收入为1200元,全部花费在X和Y两种商品上,他的效用函数为U=XY,X的价格为20元,Y的价格为30元。求:

①为获得最大效用,他购买的X和Y各为多少?

②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各为多少?

U(XY)U(XY)Y,X;XXYY解:①

由U=XY得:

又知,Px=20 Py=30 ,进而由MUX/PX=MUY/PY,得Y/20=X/30 由题意可知预算方程为:20X+30Y=1200 解下列方程组

YX203020X30Y1200 X30可得Y20

因此,为使获得的效用最大,他应购买30单位的X和20单位的Y。 ②∵MUx=∂U/∂x=Y=20, Px=20 ∴货币边际效用λ= MUX/PX=Y/Px=20/20=1 总效用TU=XY=30×20=600

第四篇: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 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三章 产业主体―― 企业(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是描述在生产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2. 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即所谓“经济人”假定);

3.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4.团队生产:产出属于一个队,而且它还不是每个分成员的分产出之和。

5.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 6.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人物相等)。

7.人本主义:日本企业经营实践的各种具体方法的背后,有一种潜在的、超越文化与国界的企业经营原理,伊丹敬之教授把此原理称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的广义词,它体现于企业的经营方法之中。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以钱为根本的东西的话,则是以人为根本来组织经济和经营活动的。” 8.交易成本: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例如,雇主到市场上采购原材料、招聘工人,需要花费时间、需要发现价格、需要讨价还价、需要冒花费成本而购买不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或虽已购买到却不适用的风险,当然他还需要签订交易合约并对合约的执行进行监督等等。

9.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 10.企业:其概念是不断发展的,由原来单纯的生产、经营单位渐渐加上了独立经营、自主经营、法人资格等本质规定性。当然,这些概念有的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并对后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五、简答题

1. 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答案要点:

科斯明确指出,新古典企业理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人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他认为:(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 (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2.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威廉姆森提出了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是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 3. 古典企业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 答案要点:

(1)通过队导向的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它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在直接衡量合作性投入的边际产品时是有费用的,使得合作性投入之间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换难以对偷闲行为加以限制; (2)通过观察或确定投人的行为来估计边际生产率是经济的。

六、论述题: 1.试述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要点:

(1)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时期内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固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他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即可变成本)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量(即生产规模)。从整个行业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

(2)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费总成本(从而平均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和短期均衡一样,在长期竞争性调整过程中,行业和厂商的长期均衡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决定的。在这里,行业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各厂商根据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并使其所提供的产量的边际成本等于既定的产品价格。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和亏损的厂商退出该行业。这种调整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厂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的刺激不存在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才会停止。此时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数量将不再发生变化,该行业达到均衡状态。与此同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率、只能赚取正常利润、所选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的最优规模,并且所提供的产量是对应该厂房设备之平均成本为最低点的产量。 2.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那些特点? 答案要点: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思维方式的差异:东方文化以人文精神和非理性主义为特点十分注重人的因素,道德评判高于一切。而西方文化崇尚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忽视人性,重视理性不主张道德评判,重视事实评判。因而,东西方对企业的认识和看法也有很大差异。所以,西方的企业总是追求高比率的股息分配、短期利益优先,遵循的是“股东主权”模式。企业一旦不景气,经营者首先会解雇员工。这与日本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3.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 (1)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2)企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 (3)企业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四章 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2.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3.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4. 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5. 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简称H指数。它是某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6.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7. 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图6―1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8. 促销差异化:就是企业通过利用独特的促销手段,包括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建立顾客对产品差异化的认知。

9. 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由于组织调整行为是对市场关系影响最大的市场行为,因此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兼并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视。 10. 规模经济:通常是指产品的单位成本随规模即生产能力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

11.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由于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所以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五、简答题

1.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那些?

答案要点:决定市场集中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1)市场集中度;(2)产品差别化;(3)进人和退出壁垒;(4)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5)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6)短期成本结构。 2.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答案要点: 在影响市场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是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并列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分析,主要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考察产业内原有企业和准备进人的新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最终反映出来的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一般产业组织研究更加重视研究进入壁垒,考虑到研究的完整性,这里对退出壁垒也做了相应的介绍。 3. 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答案要点:企业的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广告与产品差异。 (2)广告与进入壁垒。

六、论述题 1.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 (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

2.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案要点:

(1)熊彼特等人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最大; (2)谢勒等人的观点完全相反,他们认为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更大; (3)实践表明,在许多产业中,小企业能对技术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 3.试论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产业组织学者不再简单地认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他们发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1)从短期考察,可以把市场结构看成是既定的要素,作为企业市场行为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归纳起来,在短期内,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 (2)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第六章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这种产业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 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

2.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有关干预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过程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经济政策总和。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二战后的日本。

3.配弟―克拉克定律。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一克拉克定律。 4.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通过深人考察,发现了制造业发展受人均G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而受工业品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

5.雁行形态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

五、简述题

1.简述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体系 答案要点:

(1)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为研究对象。这里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是指按照投入产出的技术矩阵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前向关联系数、后向关联系数等。此外还有按照各种数量比例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资本占用关系、劳动力占用关系、产值比例关系、能耗比例关系、进出口比例关系、效益关系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资本结构指标、就业结构指标(劳动力结构指标)、产出结构指标、能耗结构指标、进出口结构指标等。

(2)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由产业结构形成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理论、产业结构效应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结构分析理论、产业结构政策理论、产业结构研究方法论以及产业关联理论等几部分组成。 2.简述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答案要点:

(1)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观点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的变化和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被看作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资本和劳动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经济增长理论始终把结构因素排斥在经济增长源泉之外。 (2)传统增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均衡竞争,即经济制度有足够的灵活性以维持均衡价格,从而无论从生产者的观点还是从消费者的观点来看,资源都存在着长期的有效配置,即达到了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最优)状态。

3.简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答案要点:

(1)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供给因素从广义上来说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提供劳动力的人口、投资(包括国内资金供应和外来投资)、商品供应、进口、技术进步等,也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还包括体制和人的思想、观念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动也往往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 (2)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影响的需求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个因素。消费需求变动与人口数量、人均收人水平、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需求总量与结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产业部门的扩张或缩小,也会引起新产业部门的产生和旧产业部门的衰落。投资需求也对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影响,投资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产业扩张的重要条件之一。资金向不同产业方向投入所形成投资配置量的比例就是投资结构。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方向的投资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对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比未投资的那部分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对全部产业投资,但投资比例不同,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

(3)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际贸易是通过本国产品出口刺激本国需求增长和外国产品的进口以增加国内供给来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

(4) 国际投资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的流出即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以及外国资本的流人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对外投资会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则促使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这两方面都会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

(5)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除了受到上述各种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4.简述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 : 答案要点:

结构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没有资源配置最优的假设前提,而认为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的使用,其收益可能出现系统的差别。结构主义属于“次优论”的范畴。由于种种原因,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无法获得的,结构主义的观点是放弃追求最优化的企图,转而追求“次优”。

5.简述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答案要点: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对工业化问题进行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被称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的工业化阶段理论。他根据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消费晶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或以下,霍夫曼比例为(2.5±0.5);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并已达到和消费品工业相平衡状态,霍夫曼比例为(1±0.5);第四阶段:资本晶工业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被认为实现了工业化,霍夫曼比例为1以下。在实际应用中,霍夫曼比例往往用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晶净产值的比例来表示。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阐述的主要是工业化过程中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结构演变情形。 六.论述题

1.试述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答:

(1)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这种产业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 (2)产业结构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一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产业结构理论是人们将经济分析深人到产业结构层次,在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和“产业结构政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①经济分析深入到产生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吻合,西方不同经济学科经济分析的对象,都是起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足迹,不断发展变化,大体经历了从个量分析一总量分析一产业分析的漫长过程。与此相适应,经济理论也经历了微观经济理论的成熟到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再到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这一演进过程。②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人们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①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早在17世纪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分别于1758年和1766年发表了重要论著《经济表》和《经济表分析》。他根据自己创立的“纯产品”学说,提出了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划分。可以说,配第和魁奈的发现和研究是产业结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②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这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里昂惕夫和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等人。 ③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一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包括里昂惕夫、库兹涅茨、刘易斯、赫希曼、罗斯托、钱纳里、霍夫曼、希金斯等人。 2.试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答:

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是同经济发展相对应而不断变动的,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这种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推动着经济的向前发展。从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实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从不同角度来看有如下几种规律性: (1)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如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 (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 (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4)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 第七章产业结构优化(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2.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前向关联是指投入产出表中,纵向的供给部门与横向的需求部门发生的供给关系,横向的需求部门就是纵向供给部门的前向关联产业。后向关联是指在投入产出表中横向的需求部门与纵向供给部门发生的需求关系,纵向的供给部门就是横向需求部门的后向关联产业。 3. 创新:是指引入一种新生产函数以提高社会潜在的产出能力,包括创造出新商品和服务;在既定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情况提高原有的商品和服务的产出数量;还包括一种扩散效应的功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4. 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5.地区产业结构:一个国家按照一定划分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五、简答题

1.简述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 答案要点:

(1)通过四步过程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即调整影响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 (2)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3)产业结构效应发挥作用; (4)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2.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 答案要点:

(1)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

一、

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2)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技术、资本密集型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3)结构的发展顺着由低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演进;

(4)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由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产业发展方向演进。 3.简述产业素质之间是否协调的标准。

答案要点:

(1)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否协调; (2)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否协调; (3)供给与需求是否相适应。

4.简述产业结构市场调节机制、计划调节机制优缺点及局限性。 答案要点:

市场调节准确、稳妥、灵敏,却是事后调节,成本较大,时滞较长;计划调节,主动性强,成本较小,欠准确,市场磨擦较大。 5.简述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答案要点:地区的要素禀赋,需求结构导向,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生产的地区集中度。

六、论述: 1.论述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 答案要点:

(1)创新的概念; (2)创新对产业结构的直接影响; (3)创新对产业结构的间接影响。 2.论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

(1)合理与协调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当地区产业结构出现不合理或不协调时,非常有必要进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非常有必要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所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将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从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2)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地区经济增长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经济增长从总体规模方面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数量扩张;而结构优化则从产业技术水平方面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演进,其实质是通过结构改善来提高产出和效益水平。两者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经济增长引起产业结构演进,而结构演进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因此,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和演变决定着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合理、高效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大发展的必备条件。要实现地区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和发展必然要求地区产业结构的良性演变,就必须努力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是每个国家,特别是国土较大的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重视的大课题。

第五篇: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习题

第1章 导论

一、对错判断题

1.自由物品(free good)就是不要钱随便拿的物品。【F】 2.经济物品是就是需要节约使用的物品。【T】 3.技术进步将彻底消除稀缺现象。【F】 4.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稀缺现象。【T】

5.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有效使用问题。【T】 6.经济学家的效率标准是国库收入最大化。【F】 7.当生产力充分发达了,三个基本问题就不存在了。【F】 8.市场经济是一个分散决策体系。【T】 9.计划经济是一个集中决策机制。【T】 10.微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问题。【F】 11.宏观经济研究污染治理问题。【F】 12.边际分析就是增量分析。【T】 13.均衡状态就是静止不变的状态。【F】 14.比较静态分析就是较为静态的分析。【F】 15.动态分析的任务是指出事物变化的时间过程。【T】 16.实证经济学给出的结果是能够验证的。【T】 17.规范经济学给出的结论往往是号召性的。【T】 18.理论就是一组假设。【T】 19.模型是对现实的抽象和简化。【T】

20.经济学家假设人们的经济选择是有目的的选择。【T】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C】

A.阳光 B.夏威夷的海水 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 D.空气 2.稀缺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

A.人贪得无厌 B.各种物品的存量太少 C.技术不发达 D.都对 3.说“资源是稀缺的”指【B】

A.世界上普遍存在着贫困 B.相对与对资源的需要来说,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留给后代 D.生产资源最终会枯竭 4.经济物品是【C】

A.有用的物品 B.有交换价值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都对

5.稀缺现象导致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是【B】 A.饥饿问题 B.分配问题 C.压迫 D.失业 6.微观经济学研究【D】 A.消费者的选择 B.生产者的选择 C.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化 D.都对 7.宏观经济学研究【A】

A.失业 B.多个市场的同时均衡 C.产业结构调整 D.税收制度 8.市场经济【A】

A.是分散决策体系 B.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基础 C.用市场价格引导人们的行为 D.都对 9.实证经济学研究【A】 A.提高税率的结果是什么

B.回答是否应该提高税率的问题 C.是否应该减免某些人的税赋的问题 D.是否应该增加政府支出的问题 10.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冰激凌价格上升,那么,需求量将会如何变化?回答这个问题的是【B】 A.静态均衡分析 B.比较静态均衡分析 C.动态分析 D.一般均衡分析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对错判断(下述每一说法,你认为正确就在题干后括号内写T,否则写F)。 1.需求曲线描述了,其它条件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T】

2.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零。【F】

3.其他不变,收入改变,需求曲线移动。【T】

4.以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数量,如果两条需求曲线通过同一点,则在那一点处,较陡的那条的弹性更大。【F】

5.如果需求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价格水平越高,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越大。【T】

6.供给曲线的斜率是负的。【F】

7.成本降低,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或者说供给增加。【F】 8.如供给是一条直线,则供给的价格弹性为常数。【F】 9.均衡价格是使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价格。【T】 10.其他不变,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上升。【T】 11.需求与供给同时增加则价格上升。【F】 12.需求曲线越陡峭,则供给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越大。【T】 13.如供给线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则需求增加不会引起交易量增加。【T】

14.如果价格可以自由浮动,则短缺不会长期存在。【T】 15.如需求价格弹性为-2,价格上升1%,则需求量减少2。【F】

16.如现在市场均衡价格为P=100元,而政府准备对这种商品规定最高限价为110元,那么,市场价格将上升到110元(其它条件不变)。【F】

17.需求增加则价格上升,价格上升则供给增加,供给增加则需求减少,从而价格回到原有水平。【F】

18.如果需求是水平的直线,则供给的变化不会影响价格。【T】 19.对一种商品征收消费税,会使市场价格上升。【T】 20.接上题,价格上升的程度恰为消费税率。【F】

21.西方经济学中说到人们是理性的是指人们都很聪明。【F】 22.微观经济学分析通货膨胀问题。【F】 23.宏观经济分析各种商品的产量问题。【F】

二、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设需求由Qd=100-P描述,如价格为P=20,则需求量为【D】 A.50 B.60 C.70 D.80 2.接题1,价格为P=20时,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B】 A.-1 B.-0.25 C.-2 D.-0.1 3.接上题当P等于多少时,需求价格弹性为1?【A】 A.50 B.60 C.70 D.80 4.设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现在的价格为P=100元,需求量为1000个,那么价格上升10元,需求量减少多少?【B】

A.100 B.200 C.300 D.400 5.一种产品的供给是直线且通过原点时,该产品供给【B】 A.富有弹性 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都可能

6.设需求方程为为P=40-Q,供给方程为P=10+2Q则均衡价格为【A】 A.30 B.20 C.25 D.35 7.接题6,如政府最高限价为P=20,则短缺为【B】 A.10 B.15 C.20 D.25 8.接题6,设进口商愿意以P=25元供给任意数量的这种商品,开放和自由贸易情况下均衡数量为【B】

A.10 B.15 C.20 D.25 9.接题6,进口量为【C】

A.5 B.6 C.7.5 D.7 10.当需求是垂直于横轴的直线时【A】

A.需求价格弹性为零 B.需求价格弹性为无穷大 C.需求价格弹性为—1 D.供给无弹性

11.在得到某棉花种植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中可以变动的一个是【D】 A.土壤的肥沃程度; B.技术水平 C.棉花的种植面积; D.棉花的价格。

12.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的原因可以是:【C】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E.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13.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商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变动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的需求量:【B】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14.如果一条线性的需求线与另一条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系数:【B】

A.不相同; B.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 15.假定玉米市场中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使玉米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C】

A.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的产量下降了20%; B.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将上升低于20%; C.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将上升超过20%。 16.当两种商品之一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程度,那么,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D】: A.正; B.负; C.0; D.1。 17.均衡价格是【A】

A.需求线与供给线交点所对应的价格; B.固定不变的价格; C.支持价格; D.限制价格。

18.均衡价格一定随着【B】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需求和供给减少而上升。

19.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其他条件不变,为增加收益,生产者应该【A】 A.适当降低价格 B.适当提高价格 C.保持价格不变 D.不断地降低价格 20.对某种商品征收交易税,【D】

A.价格上升 B.供给量减少 C.需求量减少 D.都对

三、多项选择题 1. 需求是其他条件不变,【ABC】 A.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B.需求量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之间的关系; C.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D.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量; E.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2. 需求的决定因素有【BCDE】

A.价格 B.收入水平

C.偏好 D.相关商品的价格 E.人口

3.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当价格上升时,【AE】 A.需求量减少;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曲线向左平移; D.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E.需求曲线不动。

4.有可能导致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有【ABCDE】 A.工资水平 B.利率

C.地租 D.技术水平 E.税率

5.学费上升的原因可能是【ABCD】

A.人们的收入增加了 B.人口的年龄结构 C.政府减少了教育支出 D.师资流向其他行业 E.外国人在我国办学

6.政府制定最高限价的可能后果是【ACDE】 A.短缺 B.剩余 C.排队 D.配额 E.社会风气败坏

7.政府实施支持价格(最低限价)的可能后果是【BCD】 A.短缺 B.剩余

C.供过于求 D.降价的压力 E.涨价的压力

8.价格机制的功能有【ABCD】

A.传递信息 B.奖励某些生产者 C.惩罚某些生产者 D.协调生产与消费 E.便于征税

9.对某种商品征收交易税的可能结果是【ACE】 A.价格上升 B.价格下降 C.交易量减少 D.交易量增加 E.政府税收增加

10.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有【ABCE】

A.该商品是否生活必需品 B.该商品占消费者支出的比例大小 C.该商品是否容易被其他商品替代 D.该商品的供给情况 E.观察期的长短

第3章 消费者理论

一、对错判断(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写T,错误则写F) 1.边际效用就是效用的改变量。【F】 2.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F】

3.在均衡状态,消费者在每一种物品上得到的效用相等。【F】 4.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大的效用。【T】 5.无差异曲线能够相交。【F】

6.无差异曲线斜率就是边际替代率。【F】

7.一般来说,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移动,边际替代率递减。【T】 8.如果无差异曲线是直线,那么,边际替代率不变。【T】 9.收入减少时,等支出线向右上平移。【F】

10.当无差异曲线与等支出线相交而非相切时,消费有改善的机会。【T】 11.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市场价格比率,他就实现了最优。【T】 12.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两点可以是效用相同的。【F】 13.如果无差异曲线斜率为常数,边际替代率也为常数。【T】 14.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边际替代率越大。【T】 15.预算线的斜率是正的。【F】

二、单项选择题 1.当总效用增加时,【D】

A.边际效用小于零而增加 B.边际效用小于零而减少 C.边际效用为零 D.边际效用大于零但递减

2.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U(X,Y)=XY,PX=1,PY=2,I=100,则在(50,50)处其边际替代率为【A】 A.1 B.2 C.3 D.4 3.接上题,预算线斜率为【A】

A.-0.5 B.2 C.3 D.4 4.接上题,消费者的最优消费组合为【C】

A.(10,10) B.(25,50) C.(50,25) D.(25,25) 5.设边际替代率MRS=Y/X,I=80,PX=2,PY=1,最优消费组合为【C】 A.(26.7,26.7) B.(15,50) C.(20,40) D.(25,50) 6.无差异曲线的凸向原点性消除了以下那一种情况?【A】 A.在预算线上有两个最优点 B.贸易收益

C.偏好的传递性 D.边际替代率递减

7.设X的价格为2,Y的价格为1,则预算线的斜率为【D】 A.0.5 B.-0.5 C.2 D.-2 8.吉芬商品是【C】

A.低劣商品; B.高档商品;

C.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的商品; D.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的商品。 9.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A】 A.消费者效用最大 B.效用不最大

C.可能最大也可能不最大 D.没有更多的信息而无法回答 10.下面那一个不是消费者的最优条件?【D】 A.消费者在每种商品上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 B.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C.边际替代率等于市场价格比率; D.消费者的支出最少。

11.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表现为:【A】

A.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移动; B.移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C.不动; D.都可能。 12.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B】

A.沿着原有无差异曲线移动; B.移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C.不动; D.都可能。 13.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C】 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14.当吉芬物品的价格上升时,应该有:【B】

A.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B.替代效应为负,收入效应为正,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C.替代效应为负,收入效应为正,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 D.都对. 15.政府对某种商品的消费给予价格补贴,那么,【B】

A.消费者的预算线向原点方向移动; B.向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 C.价格下降; D.生产者将处于不理地位。

三、多项选择题

1.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BCD】 A.总效用变小;

B.每增加1单位商品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小; C.边际效用递减; D.边际效用一般大于零; E.边际效用一般小于零。 2.序数效用论认为【CDE】

A.效用能够用数字度量; B.不同人的效用能够比较; C.效用不能够用数字度量; D.效用不不能加总; E.效用仅仅是消费者偏好的表达。

3.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有如下性质【BD】

A.斜率为正; B.不会相交; C.相互平行; D.稠密; E.从左向右,越来越陡峭。

4.有可能导致消费者均衡移动的因素是【ABC】 A.收入变化; B.价格变化;

C.偏好变化; D.生产材料价格变化; E.生产技术变化。

5.恩格尔定律指【CDE】

A.价格上升,需求两减少; B.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

C.收入增加时,服装上的支出基本保持不变; D.收入增加时,食品上的支出比例基本不变; E.娱乐上的支出比例增加。

第4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对错判断

1.生产函数描述的是产量与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技术关系。【 T 】 2.当要素投入增加时,总产量总是增加的。【 F 】 3.边际产量最终是递减的。【T】 4.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的斜率。【T】 5.要素投入的第二阶段开始于边际产量最大。【 F 】 6.当边际产量等于零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T 】 7.要素的合理投入就是使利润最大的要素投入。【 F 】 8.平均产量线与边际产量线相交于边际产量线的最小值点。【 F 】 9.规模报酬递增意味着规模越大利润越高。【 F】 10.平均产量是总产量线的切线的斜率。【 F 】 11.要素合理投入的条件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 T 】 12.会计成本是明显成本。【 T 】 13.短期是指时期不超过1年。【 F 】

14.短期内,企业购买机器的支出是固定成本。【 T 】 15.边际成本增加时,平均成本可以递减。【 T 】 16.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是U—型的。【 F 】 17.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必递增。【 T 】 18.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边际成本的最小值点。【 F 】 19.会计利润等于经济利润。【F】 20.长期成本总是小于短期成本。【 F 】

二、单项选择题

1.设劳动是唯一可变要素,当总产量下降时,【D】

A.劳动的平均产量等于零 B.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 C.劳动的平均产量小于零 D.劳动的平均产量下降 2.当劳动的平均产量大于零时,边际产量可以是【D】 A.下降的 B.0 C.负的 D.以上都对

3.一种要素投入的第二阶段开始于平均产量最大的点【A】 A.总对 B.从不对 C.有时对 D.常常对 4.当边际产量小于零时,要素的投入阶段是【C】 A.阶段Ⅰ B.阶段Ⅱ C.阶段Ⅲ D.以上都不对 5.当APL为正且递减时,MPL可以【D】

A.递减且为正; B.递减且为负; C.为零; D.都可能。

6.如果增加1单位劳动(L)投入,厂商必须减少2单位资本(K)才能保持产量不变,那么MRTSLK等于【B】

A.0.5 B.2 C.1 D.4 7.等产量线【D】

A.斜率为负 B.凸向原点 C.不相交 D.都对

8.设横轴为劳动L,纵轴为资本K,等成本线的斜率为【C】 A.PL/PK B.PK/PL C.-PL/PK D.-PK/PL 9.要素的合理投入条件是【D】

A.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 B.RTSLK=PL/PK C.MPL/PL=MPK/PK D.以上都对

10.如果生产函数是常数规模报酬的,当劳动增加10%而资本保持不变时,产量将【D】 A.增加10% B.下降10% C.增加超过10% D.增加不到10% 11.短期是指【D】

A.1个月 B.半年

C.1年 D.没有固定生产要素的时期。 12.当规模不经济存在时,总成本曲线开始【A】

A.以递减的速度下降 B.以递减的速度上升 C.以递增的速度下降 D.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13.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自有生产要素的报酬,取出 的这部分称为:【B】

A.显成本; B.隐成本; C.经济利润; D.固定成本。 14.在边际产量递减的阶段,STC以:【C】

A.递增的速度上升; B.递增的速度下降; C.递减的速度上升; D.递减的速度下降。 15.以下成本曲线中不是U—型的是【B】

A.平均可变成本 B.平均固定成本 C.平均成本 D.边际成本 16.MC是【D】 A.TFC曲线的斜率

B.TVC曲线的斜率而不是TC曲线的斜率 C.TC曲线的斜率而不是TVC曲线的斜率 D.TVC曲线的斜率同时是TC曲线的斜率

17.SMC曲线比SAC和SAVC曲线更早到达最低点,而且SMC与SAVC和SAC相交于后者的最低点。【C】

A.总对 B.永远不对 C.一般来说正确 D.有时对 18.当总成本曲线的切线通过原点时,SAC【D】 A.最小 B.等于SMC C.等于SAVC加上AFC D.以上都对

19.总平均成本的最小值点只所以在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点之后是因为:【D】 A.边际产量递减; B.边际产量递增;

C.规模报酬递增; D.平均固定成本一直递减。 20.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是因为【B】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不经济 D.都对

三、多项选择题

1.随产量增加,厂商的平均固定成本【ADE】 A.大于0 B.等于0 C.先递减后递增 D.递减 E.最终趋于0

2.一般来说,等产量线的性质有【ABCE】 A.负斜率 B.不相交 C.凸向原点 D.相互平行 E.离原点越远代表越大的产量

3.合理要素投入组合条件是【ABCDE】

A.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 B.RTSLK=PL/PK C.MPL/PL=MPK/PK D.产量最大 E.成本最小

4.在下列几种曲线中,属于U—型的曲线有【ACE】 A.AVC B.AFC C.AC D.LTC E.M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MC大于AC时,AC下降 B.MC小于AC时,AC下降

C.MC等于AC时,AC下降 D.MC等于AC时,AC达到最小值点 E.MC等于AC时,AC达到最大值点

6.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是【ACE】 A.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B.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线;

C.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每一点都对应着一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一个点; D.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 E.所有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都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 7.在LAC曲线递减的区域,【AC】 A.LACSAC;

B.SAC的最低点落在LAC上;

C.LAC与各条SAC相切于SAC的最低点的左侧; D.LAC是SAC最低点的连线; E.固定成本为零。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E】

A.短期边际成本递增的原因是边际产量递减; B.平均成本递增是因为边际成本递增; C.长期平均成本递增是因为规模不经济; D.短期边际成本可以递减; E.长期平均成本可以不变。

第5章 厂商理论

一、判断题

1.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可以影响市场价格。【F】 2.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T】 3.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价格。【T】

4.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的需求、边际收益、平均收益、价格线重合。【T】 5.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不可能在亏损的状态下生产。【F】 6.垄断就是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只有一个生产者。【T】 7.垄断者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T】 8.垄断市场中的价格依赖于厂商的产量。【T】 9.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F】

10.垄断者的边际成本可以不通过平均成本的最小值点。【F】 11.垄断者的最优产量条件是MR=MC=P。【F】 12.当需求弹性等于-1时,垄断者的利润最大。【F】

13.垄断者的供给曲线就是其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之上的部分。【F】 14.垄断竞争的关键条件是产品的差异。【F】

15.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价格。【F】 16.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可以长期地取得利润。【F】

17.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线与平均成本线相切。【F】 18.寡头垄断市场中,垄断者相互依存。【T】 19.自然垄断的成因是规模经济存在。【T】 20.卡特尔是一个垄断组织。【T】

二、单项选择

1.以下那一种产品的市场更接近完全竞争?【D】 A.汽车 B.香烟 C.报纸 D.农产品

2.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市场价格由什么决定?【B】 A.仅由市场需求决定 B.仅由市场供给决定 C.市场需求和供给 D.以上都不对 3.总利润最大的条件是【D】

A.TR=TC B.TR曲线和TC曲线平行 C.TR曲线和TC曲线平行且TC超过TR D.TR和TC平行且TR超过TC 4.完全竞争的厂商的最优产出条件是【D】 A.MR=AC B.MR=MC C.MR-MC最小 D.MR=MC且MC上升 5.短期内企业的最优产出是指【C】

A.利润大于零 B.利润等于零 C.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 D.单位利润最大 6.设价格P大于SAVC但小于SAC,该企业【B】

A.有利润 B.亏损但短期内应继续生产 C.有亏损但应立即停止生产 D.处于盈亏两分点 7.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的停产点是【D】 A.P=SAVC B.TR=TVC C.总亏损等于TFC D.以上都对 8.当完全竞争的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D】

A.P=MR=LMC=SMC B.P=MR=LAC的最小值 C.P=MR=SAC=LAC D.都对 9.当需求富有弹性时,MR是【D】

A.1 B.0 C.负的 D.正的

10.设需求弹性为-0.5,P=10元,那么,MR等于【D】 A.5 B.0 C.-1 D.-10 11.如果在需求曲线上某点的价格弹性为Ed=-5,商品的价格P=6,则相应的边际收益MR等于【B】

A.7.5 B.4.8 C.1 D.24 12.在垄断厂商的均衡状态,垄断厂商可能【D】 A.亏损 B.利润为零 C.有利润 D.都可能 13.在垄断者的最优产出水平【A】

A.MR=MC B.P=MC C.P=平均成本的最小值 D.P最大 14.垄断者的最优产出条件是【D】

A.TC最小 B.TR=TC C.TR最大 D.TR和TC平行

15.在长期内,垄断厂商可以取得超额利润的根本原因是【A】 A.进入市场的障碍 B.价格高 C.平均成本小 D.都可能 16.垄断竞争的主要原因是【D】

A.资源不能自由流动 B.信息不完备 C.生产者少 D.产品的差异 17.在垄断竞争市场中,【D】

A.少数厂商销售有差异的产品 B.许多厂商销售同样的产品 C.少数厂商销售同质的产品 D.许多厂商销售有差异的产品 18.垄断竞争者的短期均衡条件是【D】 A.P=SMC B.P=SAC C.MR曲线与SMC的交点 D.MR与SMC相交且P≥AVC 19.垄断竞争者的短期供给曲线【A】

A.无法定义 B.SMC的递增部分

C.SMC在AVC曲线以上的递增部分 D.只有当要素价格为常数时才能定义。 20.在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状态,长期平均成本曲线【B】 A.上升 B.下降 C.水平 D.都可能 21.那一产业更近于寡头垄断【C】

A.饮食 B.舞厅 C.汽车 D.手表 22.寡头垄断就是【B】

A.很多厂商生产不同的产品 B.少数厂商生产不同的产品 C.很多厂商生产同类的产品 D.以上都不对 23.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的假设有【C】 A.行业内的厂商相互勾结

B.行业内某个厂商提价时其他厂商都会仿效 C.行业内某个厂商降价时其他厂商都会仿效 D.行业内某个厂商增加产量时其他厂商会仿效

三、多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厂商的短期内供给线向上倾斜的原因在于【DF】 A.价格高,利润大 B.产量越大,总成本越大 C.产量越大,平均成本越大 D.产量越大,边际成本越大 E.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市场价格位于平均成本最低点时,厂商将【AD】 A.实现最优产量 B.不能获得最大利润 C.亏损 D.获得正常利润 E.无法确定厂商的利润状况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BD】

A.位于平均收益曲线之上 B.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合 C.位于价格线之上 D.与价格线重合 E.位于边际收益线之上

4.完全垄断的成因有【ABCDE】

A.专利 B.独占关键生产要素 C.秘密配方 D.规模经济 E.其他厂商无法进入市场的障碍 5.价格歧视就是【ABCDE】

A.对不同的消费收取不同的价格 B.在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价格 C.视消费者的衣着收取不同价格 D.在不同的时间段收入不同价格 D.视消费者的口音收取不同价格

6.垄断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其产量满足【AD】 A.MR=LMC B.MR=LAC C.AR=LMC D.AR=LAC E.MR=LMC=P 7.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是【ABCDE】

A.只少数几个大的厂商 B.厂商们相互依存

C.单个厂商无力完全控制市场 D.一个厂商的行为对市场有明显影响 E.一个厂商的行为对其他厂商有明显影响

第6章 要素市场

一、对错判断题

1.要素价格理论就是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T】 2.对要素的需求是对产品的需求派生的需求。【T】 3.厂商的最优要素需求量就是产量最大的要素量。【F】 4.边际物质产品就是边际产量。【T】

5.在竞争的要素市场中,单个厂商是价格决定者。【F】

6.在竞争的要素市场中,对于单个厂商来说,要素价格是常数。【T】 7.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收益乘以边际产量。【T】

8.边际收益产品是增加1单位要素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增加。【T】 9.竞争厂商较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线更为平坦。【F】

10.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中,由于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所以厂商没有剥削要 素所有者。【F】

11.工资上升,劳动供给量总是增加。【F】

12.当工会存在时,劳动市场是买方垄断的市场。【F】 13.在竞争的劳动市场中,有效的最低工资将造成失业。【T】 14.在买方垄断的情况下,最低工资将增加就业。【T】 15.适当对地租征税不会影响土地的使用。【T】 16.地租不属于经济租。【F】 18.承担风险是利润的来源之一。【T】 19.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不存在经济利润。【T】

20.总产品总是分解为三种要素报酬:工资、利息和地租。【F】 21.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不平等具有一定的必然性。【T】 22.洛伦斯曲线的位置可以说明收入分配的不平均程度。【T】 23.吉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平均。【F】

24.吉尼系数等于0时,洛伦斯曲线变成了一条直线。【T】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市场经济中,【D】

A.劳动得到工资 B.资本得到利息 C.土地得到地租 D.都对

2.当厂商面对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时,【D】 A.边际收益等于产品价格 B.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要素价格 C.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D.都对

3.如果产品价格为10单位,目前增加1单位劳动的边际产品是2单位产品,那么,该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C】

A.10 B.5 C.20 D.100 4.如果某厂商目前的边际收益为8元,产品价格为10元,劳动的边际产品为2个,那么,该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C】

A.10 B.8 C.16 D.20 5.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主要取决于【B】

A.工资率 B.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 C.劳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D.劳动的供给量 6.厂商要素需求线向下倾斜是因为【B】

A.规模报酬递减 B.边际产品递减 C.产品价格上升 D.要素价格上升 7.劳动供给曲线最终向后弯会的原因是【C】

A.人们最终厌恶劳动 B.人们本来是喜爱劳动的 C.工资上升的收入效应 D.工资上升的替代效应 8.如果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A】

A.工资由市场供求决定 B.工资由工会决定 C.工资由厂商决定 D.没有均衡工资 9.地租不断上升的原因是【C】

A.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 B.土地供给不断减少

C.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 D.对土地的需求和土地供给同时减少 10.地租的存在是因为【A】

A.对土地的占有 B.土地是稀缺的 C.土地的数量是固定的 D.土地有生产力 11.当利率上升时【D】

A.资本的供给量增加 B.证券的价格下降 C.消费减少 D.都对

三、多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ABC】 A.消费者对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需求 B.产品价格

C.该要素的边际产品 D.要素的市场价格 E.宏观经济形势

2.下面属于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产生的原因的是【ABCD】 A.运气 B.创新 C.风险 D.垄断 E.合理搭配生产要素

3.总产品恰好等于要素收入之和的条件有【ABC】 A.产品市场竞争 B.要素市场竞争 C.常数规模报酬 D.规模报酬递增 E.规模报酬递减

第7章 一般均衡分析和福利经济学

一、对错判断题

1.局部均衡分析一次分析一种产品的价格决定。【T】 2.一般均衡分析同时决定所有市场的价格和数量。【T】 3.发明一般均衡分析的是马歇尔。【F】

4.一般均衡分析的一个基本工具是埃奇沃斯盒状图。【T】

5.在纯交换经济中,埃奇沃斯盒子中任意一点代表社会现有物品在两个人之间的一种配置 状态。【T】

6.纯交换经济中的均衡状态是分配平等的状态。【F】 7.帕累托有效状态是帕累托的效用最大化的状态。【F】

8.竞争情况下,纯交换均衡状态的必要条件是两个人的边际替代率相等。【T】 9.在均衡状态,每个消费者都实现了有条件的效用最大化。【T】 10.每个消费者的最优化条件是其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率。【T】

11.用一组给定的资源(L,K)生产两种产品X,Y的问题也可以用埃奇沃斯盒状图描述。【T】 12.生产中的帕雷托有效条件是两种产品的等产量线相交。【F】 13.等产量线的切点组成生产中的契约曲线。【T】 14.生产中的契约曲线表达的是有效率的产量组合。【T】

15.生产中的契约曲线上的点与生产可能性曲线PPF(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上的点一一对应。【T】

16.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是无效率的。【T】

17.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的点比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更有效率。【F】 18.当技术水平或资源状况变化时,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T】 19.收入最大化的产量组合必定位于生产可能曲线之内。【F】

20.当实现收入最大化的产量组合时,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等收入线(即价格线)相切。【T】 21.收入最大化的产量组合未必是最优消费组合。【T】 22.最优消费组合一定是自己生产的产品组合。【F】

23.没有交换机会时,即没有市场时,一个人的消费组合必定是他自己的产品组合。【T】 24.当有市场时,交换机会扩大了消费选择机会。【T】 25.福利经济学研究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T】 26.福利经济学的两个主题是平等和效率。【T】 27.社会福利函数是个人福利的简单相加。【T】

28.社会福利函数本质上是社会偏好的一种表现形式。【T】 29.不同的社会福利函数代表着不同价值观。【T】

30.阿罗(Arrow)不可能定理是一个不可能得到证明的定理。【F】

31.第一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基本内容是,分配越平等,社会福利越大。【F】 32.第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基本内容是,竞争市场导致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的。【F】

二、单项选择题

1.纯交换经济中,两个人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组成的曲线是【C】 A.无差异曲线 B.等产量线

C.交换中的契约曲线 D.生产中的契约曲线 2.纯交换经济中,均衡价格比率满足的条件是【D】

ABA.RSCXY=PX/PY B.RSCXY=PX/PY

ABC.RSCXY=PX/PY=RSCXY D.都对 3.生产中的帕累托有效条件是【A】

A.RTSLK=PL/PK B.RTSLK=PK/PL C.RTSLK=-PL/PK D.RTSLK=-PK/PL 4.最优产量组合取决于【D】 A.收入最大化的产量组合;

B.边际转换率等于产品价格比率的组合;

C.等收入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点对应的产量组合; D.都对。

5.当一个人实现了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最优时,【D】 A.RSCXY=RTSXY B.RSTLK=PL/PK C.RSCXY=RTSXY=PX/PY D.都对

6.由A,B两个人组成的社会达到一般均衡状态时【D】

XYABA.RSTLK=PL/PK=RSTLK B.RSCXY=RSCXY

ABC.RTSXY=RTSXY=PX/PY D.都对

7.在社会福利函数的构造中,给予每个人的福利同样重视程度的是【A】 A.功利主义福利函数 B.罗尔斯福利函数 C.伯格森福利函数 D.亚当·斯密福利函数 8.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是【A】

A.社会无差异曲线与效用可能曲线相切; B.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 C.收入分配平等; D.人均收入最大化。 9.社会福利函数是【D】 A.个人福利函数的综合;

B.是社会偏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C.是整个社会对事物进行排序的原则; D.都对。

10.福利经济学是【B】

A.实证经济学 B.规范经济学 C.是宏观经济学 D.科学经济学

第8章 市场失灵

一、对错判断题题

1.市场总能够保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F】 2.市场失灵指市场不能保证资源有效利用。【T】 3.垄断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垄断者定价太高。【F】

4.在垄断者的均衡状态,垄断者私人利益最大化与社会福利最大化不一致。【T】 5.垄断者的最优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T】 6.反托拉斯法的目的是促进合理竞争。【T】 7.外部影响就是对他人的影响。【F】

8.正的外部影响是给他造成的有利外部影响。【T】 9.负的外部影响是给他人造成的不利的外部影响。【T】 10.正的外部影响时,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F】

11.有负外部影响时,生产者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理想产量。【T】 12.科斯定理扩大了市场发挥作用的范围。【T】 13.公共物品就是共有物品。【F】

14.公共物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T】 15.灯塔是公共物品。【T】

16.一种物品的排他性就是有办法阻止某个人使用这种物品。【T】

17.一种物品的竞争性指一个人使用了这种物品会减少其他人使用它的效用。【T】 18.一般来说,私人不愿意生产公共物品。【T】

19.一般来说,关于产品的质量,卖者比买者知道得更多。【T】

20.在买者较少知道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会出现劣质品把优质品逐出市场的现象。【T】

二、单项选择题

1.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无效率资源配置,原因在于产品价格【D】 A.高于边际成本 B.低于边际成本 C.等于边际成本 D.都正确

2.由于垄断导致无效率,因此任何垄断都必须被消除,这一说法【B】 A.肯定正确 B.肯定不正确 C.可能正确 D.基本正确 3.某种经济活动有负的外部影响时,该活动的【B】

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大于社会收益 D.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4.在正的外部影响存在的情况下,【D】

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大于社会收益 D.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5.如果一个人只在自己家里抽烟且不再外人面前抽烟,那么,他抽烟【D】 A.负的外部影响 B.有正的外部影响 C.属于消费中的正的外部影响 D.没有外部影响 6.科斯定理的基本意思是【B】

A.人们的贪心可能阻止市场发挥作用; B.交易成本的存在有可能阻止市场发挥; C.只要产权明晰,市场就能够保证效率; D.只有负的外部影响有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7.当正的外部影响存在时,市场决定的产量将会【B】

A.大于社会理想产量 B.小于社会理想产量 C.等于社会理想产量 D.都可能 8.下列物品最有可能是公共物品的是【A】

A.公海上的一个灯塔 B.国家森林公园内树上的果子 C.故宫博物院内的国宝 D.大熊猫

9.一般来说,公共物品的生产低于社会理想的水平,可能的原因在于【D】 A.人们不愿意说真话 B.“搭便车”的倾向 C.人们的觉悟不高 D.上面的说法都说得过去 10.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D】 A.消费者无法识别好的产品或服务; B.劣质产品对优质产品有负的外部影响; C.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 D.上述说法都说得过去。

上一篇:敬老节红领巾广播稿下一篇:家乐福案例分析三组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