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委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洛阳市委范文

洛阳市委毛万春书记讲话 精神立市 实干为先

精神立市

实干为先

——在全市2011年第一季度工作会上的讲话

毛万春 (2011年5月3日)

同志们: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精神立市,实干为先”。根据市委常委(扩大)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弘扬“洛阳精神”,重点在于实干

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建党史,1921年党成立之初,只有13名代表、50多名党员,经过28年浴血奋战,到1949年就打出了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新中国,靠的是什么?是革命的理想和革命的精神。1977年我国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去年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什么?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改革开放的精神。当今世界,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相互之间的竞争,既是硬实力、硬环境的竞争,更是软实力、软环境的竞争,而软实力、软环境的竞争和核心价值观的竞争,说到底是精神层面的竞赛,是理想信念的比拼,是凝聚力、向心力

1

的较量,是人心向背的决战。这就是为什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小平同志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的道理。这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实践证明。

基于此,在谋划洛阳“十二五”发展时,我们把精神立市战略确立为推进“福民强市”的四个基本路径之一。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提炼 “洛阳精神”活动,全市干部群众踊跃参与、讨论热烈,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已确定了洛阳精神的表述语,就是刚才小东同志宣读的“包容开放,创业创新,实干争先,负重奋进”。这个内容,有的同志可能感到不尽如人意,也有的同志可能认为特色不够。但有一条大家感觉到是共识,那就是:它能基本反映出当前洛阳人民的核心价值取向,它是洛阳人民精气神的集中体现,它是洛阳能够有今天的根源,更是洛阳明天更美好的必然。那么,“洛阳精神”的精、气、神是什么呢?我们说,重点和灵魂在于 “实干”,就是要说实话、鼓实劲、做实事、求实效。一句话,就是实干精神。

实干,是洛阳发展的立市之本。大家想一下,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洛阳城,不足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几万,到现在已经突破17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70万,靠的是什么?是60多年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今天受到表彰的“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获得者和“工

2

人先锋号”获得者,为什么能够在各自的岗位和行业出类拔萃,靠的是什么?也是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最近,被中宣部作为重大先进典型推出的中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

一、我市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长、中科院李俊贤院士,为什么能够在多年的科研生涯中硕果累累,靠的同样是默默无闻的实干精神。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实干精神促发展,实干精神成事业,实干精神得民心,实干精神兴洛阳。

实干,是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奋斗就会有困难,要克难就得靠实干。今年3月上旬,我们组织党政代表团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大家感到受震撼、坐不住:同样的发展难题,别人已经找到了破解之策,我们还在迟疑、观望;同样的政策措施,人家已经干得热火朝天,我们还在议论服不服“洛阳水土”。尤其受刺激的是,一些地方许多经验是从洛阳学来的,我们原本走在前、是“老师”,人家是“学生”。而今天,人家是“老师”,我们是“学生”,有的同志还不情愿学,更谈不上学好。所以,面对差距、面对难题,我们不能光说不练,更不能争论不休,必须坚持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真正把心思用在实干上,把劲头放在实干上。牢骚太盛,没有出路;奋起实干,才能攻坚。我们要铭记: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实干,是实现福民强市目标的最佳路径。实干出实效,真干真见效。今年一季度“福民强市”考评结果,又从不同侧面说明了

3

这一点。

(一)从科学发展指标考核结果看,倒数后三名的栾川县后退了12位、宜阳县后退了10位。希望有关县(市)区多从“实”上找原因,多从“实”上找措施,多从“实”上找突破,有问题不遮掩、有矛盾不回避,如此才能知落后而后勇,迎头赶上。

(二)从公共安全感指标考核结果看,群众反映强烈的仍然是社会治安、黑恶势力等问题,其中,排在全市倒数第

二、第三位的分别是西工区、瀍河区。全市政法、公安机关和暂时后进的县(市)区,要借好全市“打黑除恶扫痞”活动的东风,依法、依纪,从快、从严,坚决清除一切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黑恶势力,让百姓真正安居乐业,让企业真正安心创业。

(三)从环境创优指标考核结果看,县(市)排在倒数第二名的是洛宁县,城区倒数第二名的是伊滨区,市直委局和重点窗口单位倒数第二名的是市法院。大家知道,环境创优指标主要参照的是新修订的全国文明城标准,每季度的考核就是一次创建模拟演练。当前,距今年7月份全国文明城迎检只有70多天。“大考”在即,洛阳要背水一战、志在必得,必须打好三张牌。第一张是“精神牌”,就是让“洛阳精神”深入人心,成为最强大的创建动力。第二张是“民心牌”,就是把创建的出发点、全过程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群众的理念,真正贯彻始终,让群众的参与度、受益度和满意度更高。第三张是“时间牌”,就是对创建工作各个环节的节点

4

任务,一刻也不敢再耽误战机,务必做到兵贵神速、惜时如金,狭路相逢、以快取胜。

(四)从效能提升指标考核结果看,在行政执法类、公共服务类和其他单位三个类别中,市住建委、洛阳联通公司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分别排倒数第二位。对民调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各职能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有诺必践,千万不敢让民意变民怨、民怨变民怒、民怒变民愤。要记住:老百姓心中有杆秤,这杆秤就是随机抽样调查的排名。

(五)从重点企业指标考核结果看,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经过全市上下风雨同舟、抱团取暖,我市企业总体上正在初步显现良性向好的势头,更准备靠不断适应市场、不断调整结构、不断提升水平,来应对新的银根紧缩,度过通货膨胀难关,杀出一条经济转型、实现良性健康发展的“血路”。全社会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企业强则洛阳强,企业稳则全市稳,企业是洛阳推进“福民强市”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弘扬“洛阳精神”,更需要全市的企业家大力弘扬“善创事业、勇创大业、敢创新业、争创伟业”的洛阳企业家精神;我们弘扬“洛阳精神”,尤其需要全市上下进一步牢固树立“企业至上、纳税人至上”的理念,想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难。

(六)从安全生产情况看,一季度,我市重大安全隐患仍然

5

不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吸取去年伊川“3.31”矿难、栾川“7.24”塌桥事件血的教训。当前,要高度重视煤矿、尾矿库、森林防火、城市消防、安全度汛等领域的隐患整改,尤其要注重事前追究、隐患追究、过程追究,靠标本兼治,坚决守住“大安全”这条底线。

(七)从群众诉求办理机制情况看,各县(市)区工作情况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排名倒数第一位的是涧西区、第二是伊滨区、第三是瀍河区。解决好群众诉求问题,核心一条是牢记“只有赢得群众,才能赢得一切;只有拥有群众,才能拥有一切”的群众工作理念,真正落实有责推定、有理推定、有解推定这一解决群众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

综合以上分析,为什么一些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升降幅度那么大?为什么有的地方几项指标都排末位?从主观和精神层面找原因,最主要的还在于工作的实干程度。扭转被动局面的根本出路,更在于振作精神、强化实干。

二、弘扬“洛阳精神”,难点在于攻坚

“洛阳精神”来自实践更要回归实践;源自工作更要推动工作。当前,我们要靠洛阳精神的大力弘扬,以知难而进、负重奋进的精神状态,继续打好“六加一”攻坚战,这几场攻坚战不仅今年要集中精力打,明年、后年还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持续打,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6

(一)要靠弘扬“洛阳精神”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这是洛阳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重中之重。从4月30日、5月1日全市第一次重大项目、产业集聚区等综合观摩督查情况看,得分从高到低分别是:第一组:汝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第二组:西工区、新安县、孟津县、涧西区;第三组:洛龙区、高新区、宜阳县、洛宁县;第四组:偃师市、伊滨区、吉利区、瀍河区、老城区。从产业集聚区考核结果看,第1名到第17名分别是汝阳县第

一、洛龙区第

二、宜阳县第

三、伊川县第

四、孟津县第

五、伊滨区第

六、新安县第

七、位于新安的洛新产业集聚区第

八、洛宁县第

九、高新区第

十、位于西工的工业产业集聚区第十

一、偃师市第十

二、位于洛龙的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第十

三、嵩县第十

四、栾川县第十

五、位于吉利的石化产业集聚区第十

六、位于涧西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第十七。关于这次观摩督查情况,郭市长还要具体点评。下一步如何办?关键抓三点。一是示范带动要更有力。从5月份开始,每个月对副市级以上领导联系的项目进展情况要分类排队,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公布,进而发挥好领导抓示范项目的带动效应。二是产业集聚要更科学。产业集聚区没有固定模式,更不能千篇一律,关键是立足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无论是定位一产、二产、三产还是特色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最终标准都要达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投资强度最大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

7

合效益最大化。当前,我市各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通病,就是产业布局“大杂烩”,专业化、特色化、集中度、集群度、集约度、集合度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吸纳和培育相同、相近、相关联的产业,真正把那些竞争性强、成长性好、综合效益高的产业集聚起来,打造特色鲜明的“金字招牌”。三是观摩点评要更给力。今后,我们每季度的工作会都要点评重大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从第二季度开始,龙门区要参与点评和观摩。每年4月底、10月底,全市要进行两次观摩点评,长期坚持、雷打不动,从而一以贯之、不断提升。

(二)要靠弘扬“洛阳精神”打好经济转型攻坚战。这是洛阳持续发展、凤凰涅磐的必由之路。按照省委卢展工书记在洛阳调研时提出的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四个带动”的要求,当前要重点做到“三抓”。一是抓质量、创品牌。要大力推进“质量兴市、品牌兴业”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在全国叫得响的洛阳品牌。二是抓融合、促创新。要依托洛阳的特色和优势,把产学研军融合发展、推进“洛阳制造”向“洛阳创造”转变,当成洛阳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三是抓环保、保底线。用危机倒逼、堵疏结合等机制,引导企业自愿转、主动转、加快转,实现企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群众满意的“三赢”。实现群众期盼的碧水蓝天工程,是今年工作的底线之一,任何部门、任何县(市)区、任何企事业单位,都不能打半点折扣。需要强调的是,今年夏、

8

秋两季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本身就是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措施必须管用,谁失控,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三)要靠弘扬“洛阳精神”打好机制转换攻坚战。这是洛阳企事业单位实现华丽转身、浴火重生的重大契机。目前,大家对改革改制中“职工利益最大化、阳光透明操作、坚持一单位一策”等大原则已经形成了共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主管部门的一些同志为了个人和小集团利益,敷衍改制、消极应付,已成为改革改制的“绊脚石”。对此,市委、市政府今天重申“两个毫不动摇”:第一个毫不动摇是,所有涉及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后,财政对该行业、该系统拨付经费的总量和增幅都不减少。第二个毫不动摇是,对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抵制改革改制的,纪检监察部门、检察系统要调查其中的隐性腐败问题,组织部门要坚决做到“不换思想就换人”。

(四)要靠弘扬“洛阳精神”打好城建提升攻坚战。这是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核心引擎、最大载体。当前,要做到“四抓”。一是抓机遇。明年要举办第30届牡丹文化节,而且是多个国家部委与省政府联合主办,这是洛阳城建综合提升的最大机遇,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我们总体上必须再上层次、再上水平,我们要查找不足、总结教训,更要及早准备、乘势而上,从今天开始,就要一天也不能耽误地全面筹备。要借第30届牡丹文化节高水平举办的平台,实现 “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

9

媒、产城融合、带状发展、生态宜居” 这一城建定位的初步显现。二是抓拆迁。城建提升关键在拆迁、难点在拆迁,但是,我们改善民生的最大突破口更在拆迁。各县(市)区要认真借鉴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和我市西工区、偃师市的经验,真正做到依法拆迁、和谐拆迁、阳光拆迁,确保实现搬迁群众、投资业主、政府规划“三满意”。三是抓经营。营销城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破解城建资金瓶颈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一把“金钥匙”。如何把城市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来营销,如何把城市资源、资产、资本市场化,如何发挥政府城建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一门大学问,各地要结合各自实际,深学深究,大胆探索,杂糅百家,博采众长,系统消化,为我所用,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民生效益融为一体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四是抓城乡一体化。就是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第一类是在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改造中进行的新型社区建设,要同步推进“三改”,也就是农民改市民、村委会改社区、村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从而一步到位城市化。第二类是在工业能够反哺农业、城市能够辐射农村的区域,要积极强力推进“三个集中、六个一体”,也就是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业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第三类是在有条件的区域,高起点实施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大力发

10

展高档花卉苗木,形成“城在花丛中、花丛在城中”的现代田园生态城市格局。

(五)要靠弘扬“洛阳精神”打好民生改善攻坚战。这是密切干群血肉联系的根本举措。当前,要做到突出重点、培育特色、破解难题。突出重点,就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本身就是“民生经济”,我们不仅要让民营经济成为洛阳发展的“主力军”,更要使其成为改善民生的“主力军”。培育特色,就是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把创业氛围造得更浓,把创业动力激得更活,把创业主体育得更多,引导包括下岗人员、上访群众、复退军人在内的各类群体创业致富,让全民创业成为弘扬“洛阳精神”的主旋律。破解难题,就是真正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民生难题。此项工作请吴中阳同志总牵头,相关领导配合,除了要继续破解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住房难等共性问题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个性问题,各主管领导、主管部门都要按照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的要求,主动办、及时办、办得好。办得好不好的标准,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从主管领导到主管部门都要按照党务政务公开的要求,给群众公开说明,让群众进行点评。

(六)要靠弘扬“洛阳精神”打好环境创优攻坚战。这是提升洛阳软实力、打造洛阳软环境的关键所在。当前,“环境创优年”活动已经进入查摆问题阶段,必须按照讲问题不讲成绩、讲主观不讲客观、讲自己不讲别人这一“三讲精神”、用好公开、暗

11

访、问责这“三把利剑”,切实做到“四查”。一要查思想是否解放,看一看是否存在观念不够新、开拓意识不够强、视野不够宽等问题。二要查发展是否科学,看一看发展思路明不明、工作举措实不实、工作方法对不对。三要查为民是否到位,看一看是否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民谋福上,是应付上级、做表面文章,还是重心下移、心系百姓。四要查效能是否提升,看一看“庸”的症结在哪里,“懒”的症结在哪里,“散”的症结在哪里,“软”的症结在哪里,从而彻底根治。

(七)要靠弘扬“洛阳精神”打好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攻坚战。这是洛阳的最大优势、最大特色、最大潜力,更是洛阳的最大品牌。在我们所有的发展定位中,只有这个攻坚战我们提出“国际水准”,足见其分量之重、标准之高。如何打造,就是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策划,大力度投入、大手笔运作,靠运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有机结合,靠学习学西安、无锡等先进典型,更要靠大力弘扬实干为先的“洛阳精神”,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力争后来者居上,再现洛阳“神都”风采。

三、弘扬“洛阳精神”,精髓在于转变

作为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精神家园,“洛阳精神”对不同群体有不同的要求。如果说,对广大市民群众,“洛阳精神”是一种价值追求、一面精神旗臶的话,那么,对全市共产党员、

12

全体公务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讲,“洛阳精神”则是一种团结协作、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甘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基本准则、思想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弘扬“洛阳精神”,是加快转变领导方式的要义所在。

弘扬“洛阳精神”促领导方式转变,必须认识规律、遵循规律。特别要遵循好群众满意规律,解决好为民福民这一工作水准问题;尤其要遵循好市场经济规律,解决好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问题;关键要遵循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律,解决好攻难克艰的工作方法问题。这“三个规律”是我们干好所有工作必须遵循和把握的基本要求。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围绕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建立健全了“六加一考核体系”;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要打好“六加一攻坚战”;围绕做大、做强、做特中心城市,提出要破解城建领域“六加一瓶颈问题”,这些都是对这“三个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深刻把握。对于这些好的做法和机制,要长期坚持、不断提升,决不能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弘扬“洛阳精神”促领导方式转变,必须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不稳,根基动摇。长期以来,身处基层的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直接与广大群众打交道,相对于机关干部而言,他们付出最多、获取最少、条件最差、责任最重,流汗、流泪甚至受委屈。可以说,基层党员干部既是创造“洛阳精神”的基础,更是进一步弘扬“洛阳精神”的主体。因此,各级党

13

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广大基层干部首先要强化责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要关心爱护、热情保护、倍加呵护。要善待基层干部、善管基层干部、善用基层干部,使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有机统一起来。对属地管理的工作,既要要求基层干部尽职尽责、敢于担当,还要发扬“见官高一级”的好传统,给基层干部撑腰做主,让基层干部有权依法、依规、依理、依情来管理辖区单位,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在干部任用问题上,对基层一线干部更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各级组织部门提拔干部要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让基层一线不仅成为火线锻炼干部的主战场,更要成为选用干部的主渠道。

弘扬“洛阳精神”促领导方式转变,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在转变领导方式上、在弘扬“洛阳精神”上、在大兴实干之风上,绝不能对人不对己、严人不严己,必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为此,市委常委会已经研究决定,从今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和实施对市级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时效的考评机制,并已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要求市级党政领导干部做到带头提升效能、带头公开透明、带头过失问责。我们相信,只要领导真正做表率,全市干部作风就会真正好起来。

同志们,无论是实现福民强市目标,还是弘扬“洛阳精神”,都需要我们以领导方式转变带动全市干部作风转变。按照省委要

14

求,经市委常委会研究,我们于4月20日在《河南日报》刊发了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十八谈之洛阳篇《一切立足于实》,河南日报配发了“何平感言”《实干为先》,这是我们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作出的承诺书,更是我们向一切不实的作风做坚决斗争的宣言书。下面,我们再共同学习一遍。

一切立足于实

洛实

(一)“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年城市史、一千五百年建都史的历史名城,十三个王朝在这里演绎出多少难以磨灭的沧桑活剧,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神都传奇”。几度辉煌,几经衰落。兴废之间,令人感叹,发人深省。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原经济区建设这场大戏,在中国崛起的舞台上拉开大幕。新阶段,新机遇,新考验,洛阳将以什么样的角色和姿态,引吭高歌、跃马扬鞭?

(二)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洛阳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沧海桑田。但前进之中,我们也时有落后;变化之中,我们也不乏遗憾。

新中国建设初期,凭借“十大厂矿”的优势,洛阳一度跻身全国五大工业城市,经济总量稳坐全省头把交椅,上缴国家的利税

15

总额曾超过整个广东省。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改革开放以来,洛阳不仅被沿海一些“后起之秀”超过,甚至与中部一些城市的差距也逐渐拉大,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出现了大幅滑落,这几年虽有明显回升,也仅在40多位徘徊。

在落后和遗憾之中,在当前的发展方式大转变的讨论中,洛阳人在反思,洛阳人在发问: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洛阳的工业不仅起步早、规模大,而且在诸多领域都曾代表着行业最高水平。但今天,为什么全省一些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500亿甚至超过千亿,洛阳却没有一家?为什么洛阳主要工业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不足30%,国内外市场上鲜见洛阳名牌?

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洛阳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5万名、各类科研机构6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1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科研力量在省内首屈一指。然而,为什么很多成果“待字闺中人未识”,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什么洛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文化、文物、旅游资源丰厚,提起龙门、关林、白马寺,人人都跷大拇指。但为什么去年文化产业总量仅居全省第

五、增速仅排第十一位?为什么接待游客总数全省第一,其中入境游全省三分天下有其一,却没有产

16

生应有的综合效益?

(三)一个又一个“为什么”,拷问着我们。

我们可以分析出这样那样的原因,寻找到这样那样的理由,但最根本的,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解放思想不深入,抢抓机遇不及时,调整思路不到位,创新体制不得力。归根结底,都是领导方式转变做得不够实。

天下万事,皆成于实。

认清了问题,找到了差距,下一步关键是一切立足于实,在“实”上狠下功夫,做到思想实、定位实、目标实、措施实、作风实、效果实。

(四)思想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打碎陈旧观念桎梏,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状态投入工作。

洛阳发展慢,一些同志有些失落。但失落并没有触及灵魂,更没有转化为承认差距的魄力、正视问题的勇气、攻坚克难的行动。

有些人仍很骄傲,躺在历史荣光中自我陶醉。有些人仍很自大,捧着“总量全省第二”招牌感到满足。有些人仍很恋旧,计划经济思维不丢、方法不改。有些人仍很迟钝,对新情况、新课题,缺乏应对能力。

我们再也不能故步自封。意识上的盲目乐观,必须终结;思

17

想上的条条框框,必须打破;实践中的畏首畏尾,必须抛弃。观潮流,看实际,找差距,想办法,就是要有一股闯和冒的劲头,允许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工作中无作为,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为洛阳发展杀出一条新路来。

(五)定位实。

胸怀大局,主动融入,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在中原经济区中的定位,乃至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洛阳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特色。文化古都,名闻遐迩;工业大市,举足轻重。经济总量、工业总量、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均占全省十分之一强。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洛阳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考验;责任更大,担当更大,不容臵疑,无可推托。

立足现有基础、特色、优势和潜力,洛阳决心努力当好一个示范、突出打造两大品牌。

一个示范,即“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不等不靠,先行先试,让工业更大更强,让城市更美更靓,让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洛阳不仅要做大、做强自己,而且要辐射带动周边。

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品牌。改制,激活内生动力;转型,开辟广阔天地;提升,占据竞争高地。变重压为重责,化包袱为财富,生死存亡,责无旁贷;卧薪尝胆,浴火重生。

打造河洛文化传承品牌。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固其根,弘其魂,发其力,成其效,把洛阳建成国际

18

文化旅游名城,建成天下游人向往之地,建成中原经济区递给世界的最亮丽文化名片。

(六)目标实。

定目标,做规划,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现实条件、尊重群众意愿。

洛阳经济大而不强,要壮大,要强身,要增效。洛阳民生需求多元,要富裕,要文化,要环境。“十二五”发展蓝图,在“富民强市”基础上,重在“福民强市”。

洛阳要率先发展,率先崛起,所忧宜多,所虑宜广,所谋宜深。工业振兴,经济发展,万不能忘民生,万不能忘社会,万不能忘环境,万不能忘安全,万不能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实现“两个高于、两个确保”。即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主要指标和协调发展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幸福指数的提升和对各级干部的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社会稳定大局绝对不出大的问题,确保安全生产绝对不出大的问题。

(七)措施实。

出实招,用实劲,招要击中要害,劲要用对地方,关键要用好“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

机制转换,绝不能再“犹抱琵琶半遮面”。机制制约,我们教训深刻。政企不分,束手束脚;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理不严,效率低下。今年年底,洛阳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要大头落地,宜

19

股则股、宜民则民、宜上市则上市、宜退二进三就退二进

三、宜引进战略合作者就引进战略合作者,真正到市场的大江大海击水扬波、冲浪弄潮。

科技创新,绝不能再“入宝山而空回”。产、学、研、军,融合发展,一体发展,提升发展。瞄准市场需求,瞄准高精尖,搭建合作更加紧密、机制更加灵活、效益更加突出的产学研平台,不仅让“洛阳制造”更多,还要让“洛阳创造”更多。人才是第一资源,再也不能让“洛阳才子他乡跑”。洛阳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激发人才活力,培育一批高端领军人物。

文化产业,绝不能再“捧着金碗要饭吃”。牡丹花会,已经上升为国家级节会,美丽的“牡丹仙子”成了洛阳的文化大使、经济大使、财富大使。铸造品牌,让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环境更美,管理更优,美誉度更高。拉长链条,实现文化、文物、旅游有机结合,让人们在河洛文化中陶醉,也在精细服务中享受,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供给,一条龙呈献。大文化,大市场,大旅游,大产业,让巨大的文化资源,变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实实在在的产业、实实在在的品牌。

(八)作风实。

力戒浮皮潦草、麻木不仁、敷衍塞责,倡导迎难而上、敢于担当、雷厉风行,说了就做,做就做好。

当前洛阳一些干部身上,“庸、懒、散、软”四症,时有发作。

20

甘于平庸,不思进取;惰性十足,消极怠工;自由散漫,不讲效率;疲软畏难,不敢硬碰硬。这些作风,是沉疴,要刮骨疗毒;是大敌,要坚决清除。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住人。公开制,领导干部任职承诺、审批服务承诺,全上媒体,接受群众监督。暗访制,真实工作一览无余,实际问题无所遁形。问责制,不管是谁,延误工作,得罪群众,一律依法依纪严查严究。

今年洛阳的“环境创优年”,就是要让干部“讲问题不讲成绩、讲主观不讲客观、讲自己不讲别人”,有问题就解决,突出问题突出解决,不推诿,不扯皮,让企业踏实,让服务对象顺心,让群众满意。

(九)效果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空口无凭,实绩说话。

发展效果要实。经过一段努力,企业个头长大了没有,效益提高了没有?文化产业链条拉长了没有,品牌叫响了没有?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了没有,科技对经济的支撑能力增强了没有?总之,要看发展是不是更快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是不是更大了。

为民效果要实。经过一段努力,群众收入增加了没有?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了没有?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等问题有效缓解了没有?“十大实事”承诺兑现了没有?总之,要看群众幸福指数

21

是不是真正提高了,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是不是更认可了。

效果怎么样,百姓说了算。各地各单位,科学发展、平安建设、环境创优、作风转变、企业增效、安全生产和群众诉求处理工作,实效怎样?以科学发展论英雄,以群众满意看干部,逐季度做考评,力争让工作成绩全都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小步快跑、循序渐进,提升洛阳整体工作。

(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实是真道理,实是真功夫,实是真水平。

建设中原经济区,662万洛阳人民激情满怀,重任在肩。

实干为先 何平

“实”为万事之根,“是”乃万物之果。实事求是,是我们党一贯遵循的思想路线。做人做事,首要的是“实”,最重要的也是“实”。

古都洛阳,经风雨,历沧桑,几多回味,几多感慨。今天,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新征程中,他们认真地、严肃地、深入地、反复地谈“实”,并把笔名取为“洛实”,意味深长。

“洛实”谈“实”,可谓用心良苦。在历史的积淀中深刻反思,在反思中找到差距,找准问题,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能在忧患中奋起。

“洛实”谈“实”,可谓难能可贵。在现实的积累中认真总

22

结,在总结中完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开创洛阳更加美好的未来。

因为“实”,我们得以创新发展,很多人对此有切身感受;因为不“实”,我们也曾经吃亏遭罪,怎不让人痛定思痛?

反思也好,总结也罢,得出的都是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不实不行。转变发展方式要靠“实”,中原经济区建设要靠“实”,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也要靠“实”。在领导方式转变中,要扎扎实实地转,认认真真地转,真正转到“实”上来,把“实”转化为快、转化为好、转化为效。

实干让工作见成效,实干让百姓得实惠,实干让干部得提高。读了“洛实”的《一切立足于实》,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理念,那就是,实干为先。

同志们,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有句叫响中原大地的口号,叫做“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激励着我们赢得了已有的成就。今天,号角又一次吹响,目标进一步明确,全市662万人民在看着我们,全省1亿人民在关注我们。只要我们大力弘扬实干为先的“洛阳精神”,只要我们切实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只要我们真正把思路理清、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全市人民共同期盼的福民强市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在中原经济区的主战场上,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

23

第二篇: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洛阳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精神的决议

政协洛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0年12月16日举行。

会议深入学习了中共洛阳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精神。会议认为,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福民强市”目标深入人心,认真谋划“十二五”规划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明确提出的洛阳“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总体战略、总体布局、基本定位、基本路径、基本保障和工作重点,描绘的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市委关于洛阳“十二五”总体发展的战略部署,站位高、思路清、举措实,顺应发展潮流,反映全市人民意愿,切合洛阳发展实际,充分体现了市委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会议完全拥护和赞同市委的正确决策。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会议强调,新起点、新阶段,全市政协组织要高举“福民强市”大旗,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切实把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和坚持“十二五”发展总体目标不动摇,以“福民强市”引领各项工作;牢牢把握和坚持“十二五”发展总体战略、总体布局不动摇,为推进

郑洛一体化和“一中心五组团四支撑”鼓与呼;牢牢把握和坚持“十二五”发展基本定位不动摇,凝心聚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和重要经济增长板块、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牢牢把握和坚持“十二五”发展基本路径不动摇,围绕“产业兴市、创新活市、精神立市、依法治市”积极建言献策;牢牢把握和坚持“十二五”发展基本保障不动摇,靠机制促转变、以实干求实效;牢牢把握和坚持“十二五”发展工作重点不动摇,全力助推“一抓三创”建设步伐,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来,努力在协助党委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会议强调,要把助推科学发展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想实招、鼓实劲、办实事,努力在助推科学发展上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更大贡献。按照市委提出的“强市”总路径,找准定位、主动呼应、主动对接、主动融入,充分运用调研、视察、提案、督察等手段和措施,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提出更多推动科学发展的新办法新举措。继续为我市的“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诤言、献良策,通过整体协商、重点协商、对口协商和专题议政等,把建言我市“十二五”科学发展这项工作做深做实,不断提高咨政建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协调发展的程度不断提升。

会议强调,要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责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做好群众工作的特殊优势,真诚听取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协助党委、政府多做顺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群众福祉贡献力量。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把加强团结和发扬民主贯穿到履行职能的各个环节,认真做好团结各界、凝聚人心的工作,广泛团结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谋科学发展大计,为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加快洛阳新区建设、加快“一抓三创”进程、完成“福民强市”目标宣传造势,鼓劲加油,同市委、市政府齐心协力,把发展的气氛造得更浓,把发展的劲头鼓得更足。

会议号召,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在中共洛阳市委的领导下,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己任,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务求实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福民强市”辉煌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中共洛阳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

(2011年10月11日)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政务服务水平,现就进一步深化我市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

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认识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政务公开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发展经济环境的改善工程来抓,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领域,充实内容,丰富形式,完善制度,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并不断向基层延伸。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目标,切实提高各级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更好地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严格执法、全面真实、公正公平、注重实效、及时便民、有利监督的原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要按照规定的制度和程序,以方便、快捷的方式,使人民群众及时准确地得到政务信息。

(三)工作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准则。建立政府和群众双向互动机制,通过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使政府工作更加透明,行政事务运作和管理更加规范,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三、突出重点,严格程序,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工作

深化政务公开主要任务是,规范和完善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和监督保障措施,更加全面深入开展政务公开。

(一)公开的范围

全市各级政府机关都要实行政务公开。具体范围包括: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基层站、所;各级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公共企事业单位等。

(二)公开的内容

1.市、县(市)区政府公开的主要内容:(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3)财政预算、决算报告;(4)政府中心工作情况;(5)重点项目推进情况;(6)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依据、标准;(7)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8)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9)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10)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1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款项;(12)媒体、网络关注的重要事项和敏感、热点事项办理进展情况;(13)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14)城乡建设和管理重大事项;(15)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16)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17)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18)规范性文件;(1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事项。

2.政府部门和单位公开的主要内容:(1)部门职能、职责和法定权限;(2)领导干部分工、职责情况;(3)内部机构设置、分工及职责情况;(4)部门工作目标、工作制度,办事依据、条件、程序、过程和结果;(5)行政许可事项、行政审批事项设定依据、申办条件、办理程序和期限,申请材料目录和申请书格式文本,行政主体资格公告情况;(6)由部门行使执收执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7)部门服务承诺、受理违诺违纪投诉及追究情况;(8)专项基金、资金的使用,重要物资和服务项目的招投标采购情况;(9)教育、医疗、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计划生育、金融、食品、农资等服务承诺和收费项目标准;(10)媒体、网络关注的重要事项和敏感、热点事项办理进展情况;(11)本

中共洛阳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12)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事项。

(三)公开的方式

公开的载体和方式要不断创新,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和便民利民。

1.政府公报。主要公布本级政府文件等内容。

2.政府门户网站。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门户网站设立政务公开专栏,并保证链接畅通,使其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

3.新闻发布会。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及时或定期向社会公布重大决策、重要事项、经济社会发展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等信息。

4.新闻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准确及时地发布各类政府信息,使其成为群众了解政府信息的重要渠道。

5.政务公开栏。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办公服务场所显著位置,设立固定的政务公开栏。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可采用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声讯电话等科技手段,扩大政务公开信息量。

6.公示、听证、旁听及专家咨询、论证。涉及物价、收费、市政、城管、环保和治安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实行听证会制度;政府召开的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会议,按程序邀请群众代表旁听会议;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的重大决策实行专家咨询、论证。

7.点题公开。推行《重点事项政务公开通知书》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8.其他便民利民公开形式。

(四)公开的时间和要求

对固定公开的内容要一年更换一次;对定期公开的内容一般每月更换一次;对随时公开的内容一般在形成决定、决议后3天内公开;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接到群众诉求后一周内公开。公开的时间要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常规性工作要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要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要及时公开。对于重大或复杂性的工作,应根据公开后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必要时可再次公开。实行网上公开的部门或单位,最少每半月更新一次网页,以方便群众查询。

(五)公开的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

1.考核评定。政务公开工作采取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平时考核采取不定期检查和半年督查的方式进行,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注意收集掌握平时监督检查的情况。集中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按照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调查核实、综合评价等程序进行。依据《洛阳市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和《洛阳市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考核评定。

2.强化监督。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对政务公开的监督,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多种形式的监督活动;要聘请政务公开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类座谈会,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把政务公开纳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范围,组织群众对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评议。

3.责任追究。对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内容、形式和要求,不认真研究、检查和落实,领导不力的,应实行公开而不公开,上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对有关县(市)区、部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对有关责任人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检查或给予组织处理;对直接责任人按有关政纪处理条例,给予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降级、撤职处分,取消当年评优选先资格;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给予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取消当年评优选先资格,所在领导班子考核降低一个等次。

四、深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提升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质量

行政(便民)服务中心是实施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重要平台。要不断强化行政(便民)服务中心职能和作用。

(一)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体系。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将政府及其部门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健全政务服务平台。促进政务服务的均等化、规范化、高效化,提供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政务服务。

(二)理顺管理体制。市、县(市)区两级行政服务管理机构统一名称为行政服务中心,其运行经费和人员办公经费要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要接受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各级行政服务中心要认真履行对政府各部门进驻事项办理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职能,对进驻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日常考核和公务员考核,受理服务对象投诉,同时承担本级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三)完善服务功能。 坚持应进必进。凡面向企业、群众,为社会服务的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事项以及相配套的管理与服务事项都应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由窗口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收费、统一送达。所有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事项都要按照“许可(审批)主体、许可(审批)事项、许可(审批)依据、许可(审批)条件、办理程序、承诺时间、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的“八公开”要求,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和单位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坚持充分授权。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单位带班领导及其工作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情形、不需要现场勘察、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听证的,能当场作出决定的事项应当场办理,使一般性审批事项都能在窗口受理后直接办结。对同一个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由行政服务中心明确牵头部门并由牵头部门会同协办部门,采用现场踏勘、现场会办和联合会办等方式实行联合办理,提高联审会办效率。

(四)创新工作机制。在完善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和一次性告知的基础上,结合窗口实际,积极推行提示服务、预约服务、上门办理、代理服务、延伸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新举措。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将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纳入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资源,逐步实现网上办理审批、缴费、咨询、办证、监督以及联网核查等事项。规范技术标准,推动不同层级行政服务中心之间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监督,提高效率。要以行政服务中心为主体,逐步实现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连接与融合,形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六)加强监督管理。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应选派监察人员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依法依纪对中心管理机构和窗口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加大对项目审批和收费行为中“应进未进、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等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应通过设立投诉窗口、投诉电话、举报箱、电子信箱等形式,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服务事项办理情况的投诉举报,并及时核实处理。促进行政服务中心持续高效、廉洁规范运行。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研究部署,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措施,务求实效。行政首长要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督促、抓协调、抓落实。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要协助党委和政府抓好统筹安排,指导、协调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各项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规范行政裁量权、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完善政务公开程序、规范行政服务中心运行、评议政务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制度,为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提供制度保障。研究建立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有机结合的制度规范,使之相互促进、协调运转。

(三)强化监督问责。要不断改进和加强监督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监督实效。建立健全激励和问责机制,对工作落实到位的地区和部门,要予以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要责令进行整改;对损害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坚决避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流于形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上述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并于文件下发之日起10日内报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地点:党务政务公开室,联系电话:62208316)备案。

第四篇:[河南洛阳欢迎词] 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欢迎词

朋友们:

你们好!

欢迎光临古都洛阳。现在向各位介绍一下洛阳市的概况。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洛水之阳而得名。它东扼虎牢,西据崤函,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南面向嵩、洛、伊、廛、涧四条河流蜿其间,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胜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誉。

如此险固的地理形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历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翔实的历史文献验证先后曾经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立国,时间长达1500多年。此外,又有8个朝代将其作为陪都。所以,洛阳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许多重要人物活动都在这里。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国,那你必须来看洛阳。

即使在今天经过历史的冲刷,洛阳依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名胜古迹。数量之多这里就无法历数了,我们将在随后的游览过程中为大家一一讲解。

洛阳不仅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业与科技实力和外贸出口在河南省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机场,轴承厂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和研究所;洛阳还有丰富的煤炭、钼、黄金、铝土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有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络、航空口岸及海关;还有全国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市场----关林商贸城;有享誉中外的历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阳水席;有甲天下的国色牡丹。每年四月的牡丹花会,曾吸引无数中外朋前来一睹盛况,大饱眼福。真可谓:花如海,人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如今,洛阳正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加快发展步伐---撤销郊区,调整区划,拉大城市框架;配合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大搞基础建设和内外部环境整治;提出大旅游发展战略,对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三大景点的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做出为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负重加压,背水一战的果断决策,经过不懈努力,获得圆满在功;建设洛浦公园,营造优美环境,再现当年洛浦秋风胜景。。。。。。。

朋友们,洛阳市委、市政府这些举措,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良好开端。相信不久的将来,洛阳定会以崭新的姿态让世人刮目相看,洛阳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我的介绍完了,预祝朋友们今后几天的洛阳之旅愉快!

您可以访问(www.9xwang.com)

第五篇:洛阳城总体规划2008-2020-洛阳城乡规划局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环境影响报告

(简本)

委托单位:洛阳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0年

3月

目 录

1前言 ...........................................................1 2总体规划概述...................................................1

2.1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1

2.2主要规划指标.................................................2

2.3城市发展规模.................................................3

2.4城市空间布局结构.............................................3

2.5居住及住房发展规划...........................................4

2.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4 3洛阳市环境质量现状.............................................4

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4

3.2水环境质量现状...............................................5

3.3声环境质量现状...............................................5

4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6

4.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6

4.2水环境影响评价...............................................6

4.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7

4.4空间布局的环境影响分析.......................................7

4.4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分析.....................................8

4.5交通规划环境影响分析.........................................8

4.6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环境影响分析.................................9

4.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环境影响分析.............................9 5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10

5.1资源承载力分析..............................................10

5.2环境容量分析................................................10 6规划的环境可行性与合理性综合论证 ..............................11

6.1规划的环境适宜性分析........................................11

6.2规划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11

6.3节能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13

6.4规划的合理性分析............................................13 7规划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与综合保障体系 ..........................14

7.1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地对策与建议............................14

7.2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水的对策与措施..........................15

7.3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提升能源的环境效益......................15

7.4生态保护政策................................................15

7.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5 8结论与建议....................................................15

8.1结论........................................................15

8.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17

8.3规划实施对策与建议..........................................18

1 前言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面向区域经济竞争和洛阳城市自身

发展的客观需求,对洛阳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统筹、区 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中心城空间发展方向与布局结构、产业用地结构调整、 大遗址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进行了全面审视和宏观规划,是对中央中部崛起战 略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融入了更多的发展观点和战略思想。 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洛阳城市发展目标和方向,将洛阳市城市功能定位为“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洛阳市的快速发展中,为了避免因规划的实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受洛

阳市政府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了《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各相关专业的专家,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开展对洛阳总规的环境影响评价。

2 总体规划概述

2.1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

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先进制 造业基地。

城市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 原材料和能源生产基地;著名旅游城市;我国重要的科研开发基地;中西部区域 物流枢纽。

城市发展目标:融入区域,积极响应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强化洛阳区域副 中心的地位,发挥洛阳工业与科研基础优势和历史遗产及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的特 色,提高城市竞争力,全面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建成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 环境城市,引领中原实现率先崛起,具体如下:

(1)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立足豫西地区,建 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1

(2)积极发展与中原城市群和周边地区的分工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建设 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3)加强历史遗产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发掘古都风貌,传承传统文化, 展现自然景观,成为国内旅游重要节点;

(4)合理组织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要素,建设山水城园和谐共生的绿色生 态城市。

2.2主要规划指标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指标体系见表 2-1。

表 2-1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名称单位 2020年目标值指标属性 区域地 位与区 域协调

洛阳 GDP占河南省比重 % 11.5 预期性 郑洛通道数量条 4 预期性

郑洛机动车交通时间分钟 90 约束性 郑洛城际客运交通时间分钟 45 约束性 经济 发展

市域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500 预期性 市域人均生产总值元 60800 预期性 出口总额亿美元 45 预期性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 >15 预期性 城市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亿元/km2 25 约束性 旅游总收入与 GDP比值 0.18预期性

市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 >46 预期性 非公有制经济占 GDP的比重 % 63 预期性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500 预期性 社会和 谐发展

城镇化水平 % 65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9500 预期性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8630 预期性

保障性住房占全部住房建筑面积比例 % >35 约束性 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 % >95 预期性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 % >98 约束性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 25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2预期性

2

中心村公交到达率 % 100 预期性 自来水普及率 % >90 预期性

市区公共交通出行率 % 30 预期性 环境与

森林覆盖率 % 45 预期性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m2/人 99 约束性 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 % 45 预期性 中心城区中水回用率 % >50 约束性 资源 保护

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约束性 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 % 90 约束性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310 约束性 万元

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0.7 约束性 万元

GDP水耗 m3/万元 20 预期性

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

% 80 预期性

中心城外大遗址内村民外迁比例 % 40 预期性 历史名 城保护

隋唐城遗址洛河以北部分重要地下文 物埋藏区内建筑密度

% <40 约束性

隋唐城遗址洛河以南部分外迁居民人 >20000约束性

2.3城市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2006年洛阳市中心城区(包括吉利)总人口为

174万人,规划 到

2010年和

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分别为

205万左右、300万左右。

用地规模:2010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控制在

203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中 心城区用地规模控制在

295平方公里左右。

2.4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期末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洛阳中心城区为核心,

强化中心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提高区域 影响力;以洛-偃-新城镇发展轴和焦柳-两广城镇发展轴为“两轴”,南北贯通, 西联东拓,构建面向区域的城市发展轴,加强与区域的社会和经济联系,形成交 通走廊、城镇发展带、工业园区、绿色生态隔离带相间的空间结构;“三区”为 城镇密集区、中西部浅丘为主的产业促进区和南部生态保护区。

3

2.5居住及住房发展规划

2020年规划城市居住用地约

74.85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

25.36%,

人均居住用地约

24.95平方米。规划居住用地以二类为主,一类、三类为辅。本

次规划洛阳城市居住用地主体部分采取居住围绕隋唐城遗址的半环形式,布局结 构具体体现为:一团,三片,环里坊,沿洛伊。规划住房总量

2020年需新增住 房面积

6260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加约

447万平方米。

2.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铁路:陇海、焦枝两条国家干线铁路在洛阳市区呈十字形交汇,构成洛阳对 外交通的主骨架。

公路:目前市域内通车的南北向的二广高速公路、东西向的连霍高速公路和 在市区西南边穿过的洛少高速公路,加之

310国道、311国道、207国道和洛栾

快速通道、洛宜铁路以及多条省道,沟通洛阳与外界的联系。

机场:全年可飞天气

350天以上,是郑州、西安、武汉等周边机场的固定备

降机场。目前在飞航线有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重庆、深圳、成都等。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见表

2-2。

2-2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线路途经全长

1号线

起于谷水西,途径中州西路、西苑路、南昌路、学府路、伊洛路, 止于伊河南,远景延伸至偃师 全长

30公里

2号线起于高新区西部,途经华夏路、河洛路、中州路,止于史家湾全长

24公里

3号线起于洛龙工业园西部,途径开元大道、伊南经五路,止于伊河南全长

27公里 4号线

起于北郊机场,途径华山路、道北五路、机场路、解放路、长兴街, 止于高铁站 全长

19公里

3 洛阳市环境质量现状

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洛阳市

2001-2007年二氧化硫年均值前两年较低,均达国家二级标准,

2003 年有所上升,2004年以后二氧化硫开始呈下降趋势;2001-2007年二氧化氮年均 值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03年有所升高,至

2004年二氧化氮开始呈下降趋

4

势。洛阳市区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3.2水环境质量现状

3.2.1地表水环境质量 与

2001年相比,2007年各河渠中伊河、汝河整体水质为优;中州渠、瀍河

和伊洛河整体水质均为重度污染,水质级别无明显变化;洛河整体水质为轻度污 染,水质变化有所好转。

2001-2007年,故县水库综合水质类别均为Ⅰ类,

2003年综合水质类别为

Ⅱ类;陆浑水库综合水质类别均为Ⅱ类,2005年综合水质类别为Ⅰ类;水库富 营养化综合评价均为中营养状态。2001-2007年,小浪底水库水质逐年呈好转趋 势。2001-2004年库区水质虽然为Ⅲ类,但各污染因子的浓度值在逐渐降低,

2005 年水质明显好转,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小浪底水库主要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高 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综合污染指数也逐年下降。

2001-2007年,小浪底水库水质整体改善,并趋于稳定。

3.2.2地下水环境质量

2006年

18眼地下水井中有

7眼地下水井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综合水质 类别达到Ⅴ类的有

3眼井,达到Ⅳ类的有

4眼井,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硬度、硝

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部分井点出现氟化物、亚硝酸盐氮超标的现象;其余

11眼井均不超过Ⅲ类标准。

3.2.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

洛阳市城市生活饮用水全部取自地下水,城市供水总量

80%由涧东、涧西

两个水厂的洛南、张庄、李楼水源地供给。洛阳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级别均为 良好级,均达到了国家地下水三类水质标准的指标要求,达标率

100%,整体

水质级别为良好级,适宜作为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

3.3声环境质量现状 洛阳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在

2001-2007年期间有明显好转;道路交通噪声

2001-2005年之间平均等效声级呈下降趋势,2005-2007年三年持平;2001-2007 年功能区噪声有所改善,但仍存在部分区域夜间超标的问题,尤其是

4类功能区

5

出现夜间超标。

4 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现状年

SO2和

PM10的年均浓度、日均浓度超标程度强于规划年;规划年

NO2

的年均浓度、日均浓度超标程度强于现状年。

在现状年,三种大气污染物最大日均浓度超标区域主要出现在洛阳市区、偃 师、孟津、新安、宜阳、伊川、嵩县、汝阳等县市;年均浓度的超标区域主要出 现在新安、偃师、伊川、宜阳的城关镇、市区一带,整体上全市

PM10的污染较为 严重。

在规划年,三种大气污染物最大日均浓度超标区域主要出现在市区的涧西

区,新安的城关镇和铁门镇一带,偃师的城关镇和顾县镇一带,宜阳和伊川的城

关镇,一类区的周山森林公园、新安的郁山森林公园和青要山风景名胜区、宜阳

县的灵山寺、嵩县的陆浑风景区、洛阳市境内黄河湿地旅游区的东南部区域;年

均浓度的超标区域主要出现在新安的城关镇和市区的涧西区,对郁山森林公园和

周山森林公园有一定影响。

4.2水环境影响评价

2006年、2010年和

2020年洛阳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执行一级(A),

其它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执行一级(

B),可使洛河

COD浓度达标,满足

类水体要求;2010和 2020年,如果骏马化工企业减少工业污水排放量,或者进

入宜阳县城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回用率,则洛河预测河段

NH3-N浓度可达标,

满足Ⅲ类水体要求。

2006年伊河(栾川段)水质

COD、NH3-N超标严重,伊河(陆浑水库口~

偃师杨村)段两个监控断面的

NH3-N浓度均超标。2010年伊川县城污水处理厂

污水排放执行一级(

B),提高污水回用率,削减伊川电力公司废水排放量;

2020

年伊川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执行一级(A),提高污水回用率,削减伊川电

力公司废水排放量,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使

2010年和

2020年伊河水质达标,满足

相应水功能区划的要求。

6

2006年涧河大部分河段

COD水质超标,涧河上设的两个监测断面中,党湾 监测断面

COD浓度超标,瞿家屯监测断面达标,其中

NH3-N水质超标比较严重。

规划年新安县香江万基铝业公司和新安电力公司污水实现零排放,或进入新安县 城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执行一级(A),提高污水回用率,扩大污水处理厂规 模,则涧河水质可达标,满足相应水功能区划的要求。

2006年、2010年和

2020年北汝河沿岸的污水厂执行一级(B)排放标准, 北汝河水质可达标,满足Ⅲ类水体要求。

2006年伊洛河

NH3-N不能满足Ⅳ类水体要求。2010年和

2020年,由于上

游来水的改善及偃师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在伊洛河汇合口省控监控断面

NH3-N 浓度达标,水质可满足Ⅳ类水体要求。

4.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后,洛阳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第二产业的 快速发展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显著增加。预计

2010年、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 产生强度分别为

2.03吨/万元工业增加值、1.32吨/万元工业增加值,分别比

2005 年降低

15.8%和

45.2%;2010年、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达到

1999.68 万吨和

2587.24万吨,比

2005年分别增长

1.17倍和

1.29倍。为了满足洛阳市远

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洛阳市新规划了

11座垃圾填埋场,市区垃圾处

理厂布局基本合理,但盘龙冢垃圾填埋场位于大遗址保护区内,应考虑对古迹的 保护而采取措施,建议考虑封场搬迁。

4.4空间布局的环境影响分析

中心城区空间管理规划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对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效 益的统一有促进作用。

将洛阳市各城镇等级布局图与生态适宜性分区图叠加可知,规划提出的城镇

等级规模符合生态管理的要求,但对于各个城镇发展的方向,规划中应加以明确, 以最大限度减少土地利用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布局总体合理,局部地区对遗址保护产生压力;交通用地 部分占用生态敏感区。

7

4.4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总规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一圈、一环、一带、五基地”,对于城市生态环

境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产业组群式集聚发展,有利于污染物集中控制, 但会增大局部地区地表水环境压力。

农业结构调整对地表水体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第二产业比重的降低将减缓环 境污染的趋势;大幅度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将从整体上减轻环境压力。

4.5交通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交通规划能实现城市总体布局结构;推动洛阳市内外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 增长、就业和降低社会费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规划的一级公路

S2

34、G207穿越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S322穿越陆浑水库

饮用水源保护区。交通干线穿越两个保护区必然为该地区的水环境安全带来隐 患,因此在交通干线设计阶段就必须考虑建设收集和处理路面径流系统,在进行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要进行风险评价且以专题形式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预 警方案,严格杜绝事故性废水进入水库。

新增的洛栾高速南部穿越生态较敏感的水土保持区域;改扩建的

S320线将

穿越西苑和东汉陵墓南兆域遗址的保护,改扩建的

G310线将穿越邙山陵墓群和

汉魏古城的保护。建议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线路选址,或明确遗址文化保护对策。

规划轨道交通

2号线和

4号线穿越遗址保护区,2号线由西向东分别穿越周 陵、周王城和隋唐遗址;

4号线由北向南分别穿越邙山陵墓群、周王城和洛南里 坊区。建议进一步优化轨道交通

2号线和

4号线,或明确遗址文化保护对策。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实施后,车流量将在现有基础上有所增加,为了洛阳市整 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对环境噪声污染进行防治。

为避免地上轨道交通噪声的影响,地上轨道交通路线要尽量保持与主要人口 居住区、疗养区高级别墅区、医院学校等噪声敏感点保持一定的距离,具体依据 轨道交通的环评而定,对于无法避开的居民密集区路段,建议采用声屏障、安装 隔声窗等降噪措施,确保达到相应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并要求轨道交通沿线禁止 修建住宅或其它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

8

4.6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4.6.1水资源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近期水资源可满足发展需求,远期水资源供需平衡较为脆弱;规划对常规水 资源依赖过大,对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规划缺少对全市开展节水工作的 指导原则和目标要求;规划对供水安全性认识不足,供水结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 改善。

4.6.2能源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能源结构调整有利于缓解大气污染,但规划中缺乏全市能源发展总体战略; 规划期内煤炭需求可保障,但天然气安全供给水平较低;新建燃煤电厂将对局部 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6.3污水处理厂设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大部分能够满足处理要求,新安县污水处理厂规模分 别提高到

4万吨/天和

7万吨/天,才可能保证涧河水质满足要求。排污口和污水

处理厂布局基本合理。规划缺少对农村污水处理方式和标准的说明。建议洛阳市 各县域农村因地制宜地建设分散型、小型化、高效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力争 到

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40%。

4.6.4环卫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参照国内同类规格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规划的垃圾填埋场基本可以满足规 划期内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要求。垃圾填埋场布局基本合理,建议目前位于大遗址 保护区内的盘龙冢垃圾填埋场,限期封场、另行选址。

4.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从环保角度看,环卫设施规划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之间存在局部的不协 调,建议调整环卫设施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的部分规划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局部不协调,建议对郑洛第二高速、S320、G310线的改扩建工程、穿越遗址保 护区的轨道交通

4号线和

2号线等线路进一步优化,避免对遗址造成破坏。

9

5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5.1资源承载力分析

5.1.1土地资源承载力

2006年洛阳市人均生态占用土地面积为

1.8 ha,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

0.72

ha,出现人均生态赤字

1.08 ha。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洛阳市居民的消费水平

也将提高,生态足迹将会越来越大,在生态承载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生态赤字 将会不断增大。

5.1.2能源需求分析

随着洛阳市经济高速增长,未来能源需求总量将持续增长,引进天然气主要 用于居民生活和工业供热等环节,电力行业仍将以燃煤为主,煤炭需求比现状将 有较大提升。因此,维持洛阳市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期内所需能源是否 可以安全供给。河南省的能源供应能够保障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洛阳 市作为河南省第二大城市,工业发达,是河南省能源供应的重点城市,依靠河南 省能源工业的发展,能够支撑洛阳市发展的能源需求。

5.1.3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在规划节水目标及规划经济发展目标情况下,洛阳市

2020年如遇

95%保证

率年,则将出现水资源短缺,届时,洛阳市水资源指标难以满足规划要求。

5.1.4生态承载力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洛阳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将提高,生态足迹将会越来 越大,在生态承载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适宜的人口规模将下降;就目前的消费 水平,洛阳市最适宜的人口规模约为

718万人。

5.2环境容量分析

5.2.1水环境容量分析

2020年洛河剩余

COD环境容量为

4150吨,洛河需削减氨氮

90吨;伊河剩 余

COD环境容量为

132吨,伊河需削减氨氮

86吨;涧河需削减

COD587吨, 氨氮

198吨;北汝河剩余

COD环境容量为

742吨,氨氮剩余容量为

8吨;伊洛

10

河剩余

COD环境容量为

107吨,需削减氨氮

39吨。

5.2.2大气环境容量分析

SO

2、NO2和

PM10在市区、偃师、新安、伊川、宜阳、汝阳分配的大气环境

容量较多,在孟津、嵩县、栾川、洛宁县分配的大气环境容量较少。洛阳市的

SO2和

PM10的环境容量大于污染物的排放量,表明大气环境对

SO2和

PM10还有

一定的环境承载力。在偃师、市区、伊川、宜阳、新安,由于占了地形、污染源 排放特征的优势,SO2和

PM10剩余环境容量分配的较多。由于整个洛阳市的大 气环境对

NO2已经没有承载力了,全市均需削减

NO2的排放量。

6 规划的环境可行性与合理性综合论证

6.1规划的环境适宜性分析

洛阳城市总体规划突出了对土地、水资源、能源、环境资源等与城市承载力 有关的战略性要素的控制,重点抓住城市空间的总体结构、发展方向、重大基础 设施布局、遗址保护等关键要素,解决结构性问题;并在战略性要素的控制手段 上,从空间管制的角度提出管制要求。随着规划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效能将得 以充分发挥,影响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以采取措施改变和协调,污染物排放总 量逐年削减,环境质量将有较大改善。

6.2规划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1)大气环境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2010年、2020年通过采取增加脱硫脱氮设备、提高脱硫脱氮效率等措施, 环境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

315天,可以达到拟定的环境指标

310天(85%)的要求。

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限制大型电力和热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采用脱 硫措施、控制重点污染源等手段,将会大幅降低 SO2排放量,使洛阳市万元工业 增加值

SO2排放强度的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SO2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计 划指标内,满足国家环保模范城的要求,可以达到拟定的环境指标的要求。

(2)水环境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11

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的管理,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破坏水 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在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执行

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

标准》Ⅲ类标准,区内污染企业必须限期治理,做到达标排放,确保城市饮用水 安全,使规划年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

规划年主要针对洛河、伊河、涧河等五条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城镇污水 处理厂建设,提高中水回用率;调整和优化排污口布局;加大城市污水管网的收 纳范围,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确保达标排放,使规划年城市水环境功能 区水质达标率

100%,规划年全市域跨界断面出境水质达标率

100%,规划年地

表水国控、省控断面可以达到拟定的环境目标要求,重点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大 于

90%这些目标可达。

规划年建设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完善雨、污水管网,新建、扩建污水处理 厂,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可确保规划年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

90%,万元 工业增加值

COD排放强度、COD排放总量在规划年可以达标。

随着洛阳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和清洁生产标准,由高 耗水工业向相对水耗小、污染物排放少的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单位

GDP水耗将

会大大降低,可以达到万元

GDP水耗

20m3的拟定目标。

(3)生态环境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可满足

12平方米要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

45%,森

林面积要达到

6843.6平方公里的要求,受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

17.1%,

满足国家生态市的建设指标。要实现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99平方米的约束性

指标,建议规划适当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

采用在南部、西南部石质山地建设生态林及天然林保护区;在黄土丘陵生态 环境重点治理区进行退耕还林;在平原川涧建设农田防护林区这三个措施,能够 使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

45%的规划目标。

(4)固体废物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2020年洛阳市规划了一定规模的填埋场(中心城区规划

4座垃圾填埋场),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二期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生活垃圾

100%无害化处理率,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

100%的目标要求。

以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利用率为核心,加强回收体系建设,提高固体废物

12

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大宗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保障固体废 物处理处置安全、环保,规划年可以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95%的环保 目标。

(5)声环境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加强对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等常规噪声源的控制和管理,强化夜 间施工的建筑噪声源的管理力度;加强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化建设,规 划中的轨道交通路线要尽量与噪声敏感点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无法避开的居民 密集区路段,可采用声屏障、安装隔声窗等降噪措施,使规划年城市区域环境噪 声平均值小于55 dB(A),交通噪声平均值小于

67dB(A)的规划预定目标可达。

6.3节能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通过采取措施,使能源效率逐年提高,可达到规划的能耗水平,满足

2010 年和

2020年万元

GDP能耗

1.0和

0.7吨标煤的规划目标要求。2020年总量计划 按照在

2010年基础上削减

20%拟定,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限制大型电力

和热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采用脱硫措施、控制重点污染源等手段可以实现

COD 排放总量达标。

6.4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1)空间布局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格局是在尊重自然生态格局的基础上,保护南部,集中发 展中、北部地区,极化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城镇密集地区。此空间布局有利于发 挥洛阳现状基础设施条件和已经具备的产业优势,集约使用土地前提下的空间有 序拓展,满足发展的空间需求,有效地保护大遗址和生态环境,促进城市职能的 转变和升级。

(2)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市域构建“一圈、一环、一带、五基地”,中 心城区工业布局整体呈“一点一带”的布局形态,产业布局较合理,对于城市生 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 (3)综合交通系统布局合理性分析

综合交通系统布局总体基本合理,局部需要调整,如规划的一级公路

S2

34、

13

G207穿越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S322穿越陆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议进一 步调整和优化线路选址,或明确遗址文化保护对策。

(4)污水处理厂布局合理性分析

洛阳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数量较多,布局稍过分散,可能会带来占地面积

大、不利于管理等环境问题,分散的污水处理系统不能有效发挥出其应有的效能。 建议进一步研究污水集中布局方案、紧凑安排,在考虑地形条件的基础上适当集 中,并适当扩大规划年新安县污水处理厂规模。

(5)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合理性分析

市区内垃圾填埋场布局总体上较为合理,部分需要调整;如盘龙冢垃圾填埋 场位于大遗址保护区内,属于控制地区,不应继续使用,应考虑对古迹的保护而 采取措施,建议考虑封场搬迁;洛南垃圾填埋场距离龙门

5km左右,建议在具

体选址时,进行科学论证。

7 规划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与综合保障体系

7.1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地对策与建议

(1)控制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使人口规模与生态承载力相适宜,城市用 地规模与生态适宜性相协调。

(2)进行空间管制,保持规划中农田集中区控制对策文本和图件的一致性, 建议将农田集中区界定为限制建设弹性区域;调整林业用地中的部分有林地为禁 建区;针对矿产资源开采区,制定更为严格的生态保护以及生态补偿要求和措施。 (3)合理空间布局。明确各城镇发展方向,划定“中西部浅丘为主的产业 促进区”和“南部生态保护区”的面积和范围,制定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面源污染 控制措施以及对工业环境保护要求。核实“周王城、隋唐遗址、汉魏古城”和沿 洛河区域以及洛河与伊河之间居住用地发展的合理性。

(4)调整洛栾高速的选址或明确水土保持对策,优化中心城区轨道交通

2 号线、4号线和郑洛第二高速选址,调整

S320、G310线的改扩建工程或明确遗 址文化保护对策。

(5)洛阳市由北向南完整的生态廊道在陇海铁路与二广高速交叉点西南侧

14

被阻隔,建议调整规划中位于此处的商业金融用地为生态廊道。

7.2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水的对策与措施

挖掘本地水资源供应潜力,积极推进污水再生利用、提高污水回用率、雨洪 利用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研究建设地下水应急水源。

7.3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提升能源的环境效益 (1)增强能源的环境效益——能源清洁化; (2)确立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3)建设垃圾发电厂,实现废物资源化; (4)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强化节能增效,实现符合生态社会要求的能源使用效率; (6)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严格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的准入标准。

7.4生态保护政策

提高城市生态绿地的系统性,重点建设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 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建立和维护城市绿色生态廊道,保护野生生物栖息环境。

7.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依据环保审批中循环经济指标,将环境准入作为产 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杠杆,定位产业调整的方向。

8 结论与建议

8.1结论

(1)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新的城市性质和定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副中 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确定了城市发展总目标和区域地位与 区域协调、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环境与资源保护、历史名城保护等五个方

15

面的分目标,进一步深入细化形成了包含

37项指标的可量化分目标指标体系。

(2)城市规模

综合考虑生态承载力、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洛阳市

2020年总人口 应控制在

718万人,而规划人口达到

740万人,超出了环境承载力范围。

(3)城市布局结构

从总体上讲,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格局是在尊重自然生态格局的基础上,保护 南部,集中发展中、北部地区,极化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城镇密集地区。此空间 布局有利于发挥洛阳现状基础设施条件和已经具备的产业优势,集约使用土地前 提下的空间有序拓展,满足发展的空间需求,有效地保护大遗址和生态环境,促 进城市职能的转变和升级。

(4)空间管制

规划空间管制基本符合生态保护要求,局部区域与生态环境用地冲突。 (5)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低

规划近期(2010年)全市可供水资源量可满足洛阳城市发展的用水需求; 规划远期(

2020年),如遇枯水年、连续枯水年,全市水资源供给将有较大缺口。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高耗水型产业的发展规模,加大节水力度、挖掘节水潜力, 特别要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以保障全市供水安全性。

(6)能源结构得到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规划期内全市能源结构较“十五”有较大改善,

2020年全市万元

GDP能耗 达到

0.7吨标煤,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

(7)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趋于好转,NO2成为大气主要制约污染物

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全市大气环境质量趋于好 转,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8)主要河流水质有所好转,部分河流污染负荷将超出环境容量,氨氮为 水体主要污染物。

(9)中心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得以较好构建

洛阳城市绿地系统为“中心+放射+网络”的总格局,形成“遗址为心、绿

楔入城;绿带贯穿、绿廊连通;绿轴成网、绿点均布”的绿地布局结构特色,即 “两带一心、三园五楔、九线六廊”的绿地布局结构。通过生态绿地和生态廊道

16

的建设,较好地完成了中心城市的绿地生态系统安全格局的构建。

(10)污水处理设施

洛阳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数量较多,布局稍过分散,规模基本合理,但应 适当扩大新安县污水处理厂规模。

(11)环卫设施

市区内垃圾填埋场规模合理,布局总体上较为合理,但部分需要进行调整。

8.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1)综合交通规划

为避免交通干线穿越上述两个保护区对该地区的水环境安全带来隐患,在交 通干线设计阶段就必须考虑建设收集和处理路面径流系统,在进行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时必须要进行风险评价且以专题形式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预警方案,严格杜 绝事故性废水进入水库。轨道交通施工和交通噪声将会对地下文物造成影响。需 调整洛栾高速的选址或明确水土保持对策,优化中心城区轨道交通

2号线、4号 线,调整

S320、G310线的改扩建工程或明确遗址文化保护对策。

为减少对路线两侧敏感建筑物的影响,应采取在居民住宅密集区路段建设声 屏障或安装隔声窗等有效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确保达到相应声环境功能区 要求。为避免地上轨道交通噪声的影响,规划中的轨道交通路线要尽量与主要人 口居住区、疗养区高级别墅区、医院学校等噪声敏感点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无 法避开的居民密集区路段,可采用声屏障、安装隔声窗等降噪措施,确保达到相 应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2)能源规划

为确保实现国家、河南省污染物(

SO2)减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

逐步降低煤炭和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实现以煤、油为主的污染型能源 向以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优质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结构的转变,完善输气管 路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限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

(3)污水处理厂布局建议

建议进一步研究污水集中布局方案、紧凑安排,在考虑地形条件的基础上适 当集中,取消辛店污水处理厂、瀛洲路污水处理厂,原辛店污水处理厂规划管网 范围污水通过管网进入涧西污水处理厂处理,原瀛洲路和安乐污水处理厂管网范

17

围污水进入洛南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污水处理厂规模基本合理,但 应适当扩大新安县污水处理厂规模。

(4)环卫设施规划建议

建议盘龙冢垃圾填埋场考虑封场搬迁;洛南垃圾填埋场距离龙门

5km左右,

建议在具体选址时,进行科学论证。

(5)空间管制建议

建议将农田集中区界定为限制建设弹性区域,针对矿产资源开采区,制定更 为严格的生态保护以及生态补偿要求和措施,调整林业用地中的部分有林地为禁 建区。

(6)空间布局建议

划定“中西部浅丘为主的产业促进区”和“南部生态保护区”的面积和范围,

制定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以及对工业环境保护要求。核实“周王 城、隋唐遗址、汉魏古城”和沿洛河区域以及洛河与伊河之间居住用地发展的合 理性。洛阳市由北向南完整的生态廊道在陇海铁路与二广高速交叉点西南侧被阻 隔,建议调整规划中位于此处的商业金融用地为生态廊道。

(7)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内容过于简单,其中关于地表水功能区划的水质类别 划分和应执行的相应标准有误,请进一步核实。

8.3规划实施对策与建议

(1)健全环保综合决策与工业协调机制;

(2)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重点确保规划期内

SO2总量控制目标;

(3)严格环评准入,发挥环保部门在宏观经济决策中的调控作用; (4)环保先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健全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6)加强环境基础研究,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7)继续加大政府环保资金投入,完善环保市场与投融资机制;

(8)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18

上一篇:墨韵书香范文下一篇:年会贺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