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观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音乐大观范文

吴大观学习心得-我们身边的吴大观

***同志,福建省团校副教授,长期从事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拥有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是我省共青团工作战线的知名专家学者。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见解深刻,语言泼辣,时常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自入伍至今,已开设专题讲座超过千场,现场听众数十万人次,曾两次被省人事厅表彰为“全省优秀干校教师”,

两次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优秀团校教师”,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作为一名基层的干校教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新时代的“吴大观”式光辉形象。

一、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作为一名干校教师,***同志始终带有强烈的学习危机意识,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特别注重与时俱进,他长期研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钻研《资本论》等马列主义著作,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他坚持原原本本地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研究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具有独到的深刻见解。2008年秋,我校参加福建省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他带病坚持学习相关文件和书籍,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度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用丰富的马列主义思想功底来概括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义,从社会发展和历史沿革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探究,丰富了我校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理论内涵,得到全体党员同志的一致肯定。他不仅紧跟时事政治的学习研究,还潜心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和思想精华,借鉴、汲取世界优秀文化和科学思想成果。他坚持每天凌晨4时30分起床,读书、写文章,几十年如一日,凡是与他共事的同志都把他作为激励自己学习的楷模。

二、忠诚履职,爱岗敬业

作为一名干校教师,***同志全身心投入干部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思想道德建设领域成就卓著。多年来在全省200多所大中院校、70多个厅局级单位、上百个县市、厂矿、军警单位作过1300多场专题讲座,直接听众38.6万人次,12家报刊曾发表过“***教学艺术”的探讨文章。他每年都在校内外举办一系列社会热点、难点和重点话题的讲座。他在各机关、院校、社会团体等讲座的日程安排往往要预约一个月,有时一天要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讲三场,而且场场爆满,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不论是风华正茂、喜欢指点江山的大学生,还是离退休干部;不论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工农群众,都对他的讲座采取接纳的态度,都能引起强烈共鸣。三十年的磨炼,使得他对国际风云的时代变幻和国内外动态,非常清醒有相当准确的预测性。省直各厅局、各大中院校都喜欢他的“时事讲座”。各单位都纷纷邀请他去作时事理论的辅导报告,去讲党章、讲政治、讲时事,浅显生动的话语让各界听众如醉如痴。

三、良师诤友,诲人不倦

作为一名干校教师,***同志在培养人才方面注重手把手地“传、帮、带”,把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新任教师,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光荣形象。我校历年招聘和引进的教师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老师取经如何上好团课,他每次总是认认真真、毫无保留去做“传经送宝”的工作,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我校青年教师进步很快,许多教师的青年思想教育课都得到基层团干部的肯定,这就象阵阵清新怡人的春风,在福建全省的青年中打响了团校的品牌,作为一名共青团系统内的专家学者,他在全团内都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他既能敏锐而准确地捕捉青年教师群体中各种敏感的热点问题,又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条分缕析,更注意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为依托,充分发挥他那极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演讲才能,把话说到青年教师的心坎上。听他的教学辅导后,年轻教师总有一股自信的激情洋溢在胸中。

四、师德高尚,乐于助人

作为一名干校教师,在全校教师的心目中,***同志师德高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讲究为人师表,富有人格魅力。长期的人生历练,造就他顽强拼搏、荣辱不惊、不卑不亢、平淡自然、知常不辱、知止不耻的人格魅力。他以独特的人生经历,丰厚学识,厚积薄发,成就了荣辱不惊,不亢不卑的一种很高尚的品格和坦然的人生态度。这些年他在社会上知名度很高,请他开讲座、做辅导报告的人很多,但他却坦荡谦逊。他是年轻人的知心朋友,经常有不少青年干部、青年教师登门向他请教,他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帮助大家,他从不打哼哈。正是他的坦率真诚,而备受广大青年的尊敬。

五、学以致用,推陈出新

作为一名干校教师,***同志在长期教学科研实践中,能从当代、当地青年的实际出发,深入细致地进行实地调研,掌握各地真情,反映各地实况,在科研上取得了

第二篇:学习吴大观

学习吴大观心得体会

丁丽君 2009.10.11

学习了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感触很深。先进人物能够用一生的时间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得到和同事的一致肯定,这与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交了十万元的特殊党费。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

一、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吴大观同志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和长处就是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学习,钻研技术和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我要学习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是与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分不开的。因为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吴大观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

二、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

吴大观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正是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他在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我觉得我们就要像他们一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要养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

吴大观同志他一生都保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通过艰辛,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时候,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他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得养成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要修炼他们那样不张扬,默默奉献的个人品质。一是要务实,就是要知实情、说实话、想实招、求实效。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为标准。二是要勤勉,就是要发扬“老黄牛”的精神,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兴夜寝,殚精竭虑。三是要吃苦,就是要经受住苦与累的考验,勇挑重担,敢于到艰苦岗位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工作,以累为荣,以苦为乐,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对照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想:我们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应该保持一种激情,永远做到对党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激情澎湃地干些事情。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撼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他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而他们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成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要以他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

通过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的内心感到强劲的震撼力量,也同时了解到吴大观同志一生致力于研究事业,培养了几代专业人才。其实,他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但是,他通过自己的一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体现了一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三篇:吴大观体会

学习吴大观心得

作为航空发动机专家,吴大观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他的先进事迹传遍了祖国的大街小巷,最令我感动的不仅仅是他把10万元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交给党,更多的是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主要谈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注重学习。他每天坚持读《中国航空报》、《人民日报》和《求是》杂志,这样可以随时了解最新的国家政策、更新知识,节假日里,他不虚度时光,总能平静地一字一句读书,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第二,艰苦朴素。他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家里用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旧家具,一件60年代的“常委”服穿了几十年,却连续46年每月多交党费,他最快乐的时刻就是收到党费收据。

第三,乐于奉献。从他的日记中,我了解到他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心系人民,一直坚持“人生的道路是舍与而不是索求”的做人原则,能够时刻检查、解剖自己是否有腐化、堕落的思想和行为。

以上三点是我在学习吴大观活动中感触最深的,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吴大观的高尚情操激励自己,敬业负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为易成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第四篇:房子大观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和世界各地有特色的建筑,感受中外建筑风格的不同特点。

2、了解不同环境、气候与建筑 关系。

3、运用绘画、制作等方式自主设计喜欢的房子。

活动准备:

1、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胶东海草房、窑洞、蒙古包、吊脚楼的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各种各样的房子》。

2、幼儿自己搜集的各种各样的房子的图片。

3、彩色笔、绘画纸人手一份(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1、回忆、交流“我见过的房子”,引发房子的话题。

提问:你家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你喜欢你现在的房子吗?为什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房子?

请幼儿结合自己带来的房子图片,介绍一下自己见过的房子。

2、出事天安门等中共古建筑的挂图或播放教师教学资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出事天安门图片,提问:你知道它浇什么名字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它吗?帮助幼儿理解中国古建筑“斗拱反翘”的特点。

(2)出事天坛、鼓楼等中国古建筑、悉尼歌剧院等国外著名建筑的挂图,感受外国建筑的风格特点。

3、欣赏比萨斜塔、圣彼得堡教堂、悉尼歌剧院等国外著名建筑的挂图,感受国外建筑的特点。

提问:这些建筑是什么样子的?它跟我们看到的中国建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觉得它们漂亮吗?

4、分别出示胶东海草房、蒙古包、窑洞、吊脚楼德国挂图,通过讨论了解不同环境、气候与建筑的关系。

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房子?猜猜看,在哪里会有这样的房子?它与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那里的人们要把房子建成这样?

5、教师搜集资料,帮助幼儿了解一些奇特的房子。如树上的房子、会走的房子、充气的房子等。

6、引导幼儿讨论、设计自己西黄的房子。

提问:如果请你来当设计师,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房子?

7、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设计的房子,如可以用绘画的方式画出来,可以利用纸盒等废旧物品制作房子,还可以利用积木等搭建房子。

活动延伸:

1、可以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翻阅幼儿学习资源,继续欣赏中外著名建筑。

2、可以请幼儿在美工区和建构区继续制作或搭建各种各样的房子。

第五篇:淄博古桥大观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34 更新时间:2003-11-17 15:06:00

“山东的路,广东的桥”,这是新时期的人们耳熟能详的赞语。其含义是鲁粤两省的路与桥建设得数量多速度快,并且质量好造型美,成为足以使同胞们竖大拇指的地方特色。

山东以路著称,并非不擅长造桥。事实上,从古代起,山东的桥梁建设历朝历代都有可圈可点的记录。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是山东桥梁建设的重要发展时期。据清乾隆年间《山东通志》记载,当时全省共有桥梁1035座,其中元代11座,清代开国到乾隆之前91座。其他900余座有少数建于宋金时期,绝大多数说不清修建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这些桥梁在全省还有100余座,大部分在鲁中地区,其中淄博市有31座,有许多桥梁直到今天仍然在发挥着作用。诸如乾隆年间初建、道光二十八年重修的会川桥,建于康熙五十三年、重修于道光三年的龙仙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咸丰三年重修的太古石桥,建于道光十年、民国二十四年整修加宽的永宁桥,建于明成化年间,在嘉靖、万历、康熙年间重修数次的幸福桥,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重修于清光绪九年的栖凤桥,建于明代、民国三年重修的鸣凤桥,建于明嘉靖年间、重修于康熙年间的萌水桥„„始建年代无考,在明万历四十四年、清康熙二十六年、乾隆三年、道光二十一年、二十四年重修或整修过的玉带桥,清嘉庆三年增修过的兴隆桥,清乾隆五十六年、道光十四年重修的清济桥,清嘉庆年间重建的利济桥等等,不胜枚举。

现在,淄博地区还保留着宋金时代的古桥。建于金泰和元年(公元1204年)的沣水桥是一座石台墩石拱桥,位于张店区沣水镇沣水村,是淄博市境内现存有据可查的建造时间最早的桥梁。它南北横跨当时的丰水(今猪龙河),四孔,跨径3.5米,宽4米,总长18米,足以排泄夏季由南部丘陵地区汇集而下的滚滚山洪。直到明清时代,沣水桥仍然处于繁忙的交通驿道上,为车马行人提供着交通便利。民国后公路兴起,交通要道变迁,车辆行旅减少。此后由于众多的原因,河水流量逐渐减少以至断流,沣水桥上部损坏严重,桥身大半已经埋于地下。

淄川区是淄博市古桥最多的区县之一。灵虹桥位于淄川城南首南门外,跨越般阳河。据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淄川县志》记载,成化十年(公元1526年)由淄川县丞崔志创建,嘉靖丙戌年(公元1537年)知县张文全重修。桥长86尺,高22尺,宽15尺,9孔。明清时期,淄川至博山的驿道由此桥通过,民国时张博公路建成后,行人逐渐稀少。1978年在桥上游倚桥石砌拦水坝,与桥连为一体,顺桥长50米,坝顶宽2.3米,高4.8米,利用桥孔设4个闸门。今天从上游看是拦水坝,从下游看是石墩台石拱桥,8孔跨径不一,桥上车辆行人络绎不绝。

六龙桥俗名西关大桥,位于淄川城西关大街东首的孝妇河上,它的前身是孝感桥,始建年代无考。地处由淄川县西去省府、南达博山、北去张店的三通路口上,当时即有“喉道”之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知县王时和(字念荩,魏县人,进士。万历四十五年升礼部主事,官至苏州知府)始建石桥。因为这一年秋天,淄川县一科中了6个举人,地方官宴请6人于桥上,遂名“六龙桥”。但工程未竣因故中断。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廷尉张至发、中丞韩浚义劝乡绅士庶捐资出力,接前次工程续建,历时三年完成,世人称之为“王公任始,张公成终”。桥长13丈9尺,宽2丈4尺,15孔 ,两侧设白石楯槛,两端立木坊,额曰“六龙桥”。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被大水冲毁,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重修,翌年将成时又毁于大水。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知县赵锡仁(江阴人,进士。在任3年,以疾卒于官,吊奠者无不失声痛悼)捐献俸禄组织修复,改为石板桥,至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又被冲跨。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知县李永年新上任即行倡修,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知县张为矱(直隶景州人,贡生)又捐款将修,但两次因故均未完工。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知县张鸣铎(直隶静海人,乾隆癸酉经魁,后升直隶州知州)用存钱并捐献俸禄50千,在大桥的西截建石桥六孔,东截没有全部修铺,往来行人已经很便利。道光年间(公元1831至1837年)由县署王廷柱主事建六龙桥21孔。道光十八年(公元1837年)、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又三次冲毁三次整修。年逾八旬的主事人徐永昌,曾经根据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提出了“桥系沙底,终有坍塌”的见解。这一座多灾多难的桥,又在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被大水冲毁。新中国建立后,1956年整修六龙桥,砖砌栏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栏杆。1981年,为适应交通量增长的需要,以钢筋混凝土板加宽桥面,两侧安装铸铁栏杆,整修成一座跨径不

一、“七大八小”的15孔石墩台石拱桥,长98米,宽9.6米,高5.6米,型式别具一格。六龙桥上游120米处是张博公路上的淄川大桥,下游500米处是济青公路上的淄城桥,再下游是张博铁路大桥。四座建于不同时代的大桥交映生辉,分外雄伟壮丽。

位于淄川区城南镇南苏村西南的苏相桥,因桥旁有苏相墓而得名,明清时期淄川县通向济南府的要道经过此桥。桥旁有石涧寒泉青蒲,夏日绿树浓荫,风光宜人,往来客商常常在桥畔歇脚,留连忘返。旧县志誉之淄川八大景之一。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为了阻止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我军民曾经拆毁苏相桥,后又修复。

鸳鸯桥曾名磁窑坞桥,架在淄川区磁村镇的鸳鸯谷上,总长78.4米。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淄川县志》有磁窑坞桥的记载。相传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鸳鸯桥竣工时,住在磁村客店的4名章丘籍串乡艺人到场庆贺,表演打花鼓。清代和民国时期,鸳鸯桥是连接王村至博山大道的重要桥梁。

永济桥位于博山区凤凰山东麓,东西方向横跨孝妇河,是连接城区沿河东路与西路的重要桥梁,俗名七孔桥,始建年代无考。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颜神镇志》有“永济桥在城南三里,跨孝水之上”的记载。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六月被洪水冲垮,二十一年重修。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大水暴涨,桥拦全毁,翌年冬季开始整修,三年后完工。光绪二十一年至民国十四年的30年间,永济桥石栏4次毁于山洪,又四次修复。先民们十分喜爱这一座与大自然抗争了数百年的古桥,亲切地称之为“长虹卧波”。桥西侧山麓建有台阁祠宇,名曰“红门”,也是博山城区的重要景观。桥原长46.69米,后因沿河马路整修,两端各有一孔埋于地下,现露出五孔,跨径5.5米,总长度33.35米,高5.6米,净宽5.9米,古色古香,雄伟壮观。如今桥的西端,正是原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入口处。

博山东关有座闻名遐迩的“后乐桥”,曾经叫做荆山桥,东西方向跨于范河之上。自东关去范公祠、因园和怡园,此桥是必经之地。《颜神镇志》上说,荆山桥从荆山西麓连接东关,桥上建有石槽,范水流经桥下。平时水流甚浅,到雨季洪水从东南山峪汇集而下,非此桥无法通行。沿着桥东端的山路,可以到达西河、源泉、太河、马鹿、朱崖等地,也是去府治青州的重要通道。后来因旁边有范公祠,遂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句中取义,改名后乐桥,并从平地引来范泉水,流经桥上石槽,缓缓进入城内。旧时桥下范河潺潺北流,人在桥的孔洞中穿过,形成“桥上流水、桥下行人”的奇特景观。这座单孔跨径5.4米的石拱桥,全长20.2米,净宽4.35米,高6.2米;桥面北侧凿槽为渠,宽0.35米,深0.2米。现在范泉干枯,桥上断流,桥下淤积严重,美景已不复现。游人行至后乐桥畔,仍然会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所感动。

兴隆桥位于周村丝市街西首和南下河街的连接处,横跨淦河。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长山县志》记载,此处曾经有一座狭窄的石桥,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增修后,取名为兴隆桥,并刻立《周村重建兴隆桥碑记》。1965年因城市建设需要,将淦河河床西移30米后,在新开河道上建起石台墩钢筋混凝土板桥,仍名兴隆桥,为沟通城区东西的商业网点,繁荣城乡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萌水桥横跨范阳河,位于周村区萌水村西北。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淄川县志》记载,此桥在明嘉靖年间由淄川人胡应命建立,后来由韩茂柯、胡宜春(胡应命之四世孙)重修。康熙丙寅年(公元1686年),韩冲倡议重修。明清时期由长山去淄川的驿道,民国期间由周村至博山的公路都经过此桥。1950年淄川县政府组织了对桥面石板的翻修,并由原21孔改建为15孔,跨径2.5米,桥长47.3米,下游每个墩帽处雕有石质龙头,颇具古建筑色彩。1971年庆淄公路改线东迁,在下游300米处兴建萌水大桥,萌水桥便为乡镇公路上的桥梁。

时源桥是临淄区的一座古桥,位于大武镇矮槐树村东首,因建于时水(乌河)发源处而得名。初建于明永乐年间,重修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此桥东邻牛山,西接金岭,南逢黄峰,北达马踏湖区,是山东半岛东西古大道的主要桥梁之一。清代诗人谢宾王《时水道中》诗云:

风前涛发带云流,桥外马嘶古木秋。

水曲尝邻如远腕,山佳倡喜是平头。

田夫望容凭垣立,野马狎围僦石休。

日暮陶家寻菊饮,出门不厌是清游。

时源桥为石台墩石拱桥,3孔,跨径3米,拱厚0.5米,桥长35.8米,净宽5.8米。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八路军为阻挡国民党军队进攻将桥炸毁,事后矮槐树村民众再次修复。

申桥位于临淄区路山乡东申、西申二村之间的乌河之上,长22米,宽4.1米,高1.8米,下部以石墩支撑,上铺条石作桥面,下分三隔四孔水道,构筑简单,桥面低矮,盛水期大水漫桥而过。相传申桥建于元代,重修于清咸丰二年三月,现存重修碑刻一方,碑高1.5米,宽0.7米,厚0.23米,由临淄知县邹崇孟撰文,段承烈书丹。

索镇大桥曾名玉带桥,位于桓台县索镇街里,东西方向横跨乌河,因桥映水面宛如玉带而得名。始建年代无考,旧时桥面叠石低凹,行走不便。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乡宦杨起震加高桥面使之畅通。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乡宦于觉世重修,乾隆三年(1738年)乡民募捐整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新城知县周凤喈、乐安知县协捐相继重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索镇绅商高、苗两大家族带头捐资,更换为花岗岩石桥面,两侧设立铁管栏杆。清代,新城通往临淄的大道即经过玉带桥。1964年,桓台县人民政府又进行改建,在原台墩基础上加高,拓宽桥面,安装路灯,更名为索镇大桥。桥长47米,高5.35米,净宽5米,7孔,跨径4.65米。玉带桥北侧的河中有一船形高埠,南北长87米,东西最宽处31米,面积2400平方米。古时乌河碧水长流,玉带桥下、高地四周水花飞溅,激起翡翠万千。天将下雨前,云气盘郁在高埠之上,若云似涛,因此得名“云涛古迹”。雨后河水暴涨,滔滔而下,有时略高出云涛地面,古迹却不会被淹没。站在桥上观望,云涛两侧巨浪滚滚,埠上景物笼罩在一片白蒙蒙的水雾之中,近在咫尺而时隐时现,世人引以为胜景。

张家桥也是架于乌河之上的一座桥梁,地处桓台县耿桥乡张桥村东首,清末民初时候,此地是由张店去博兴的重要通衢。原来是一座木桥,为使河道通航,中孔桥面可以斜拉升降,分别为桥上车马和桥下船只提供方便。汛期常被洪水冲毁,随后又修起,张店至博兴的大道因此时通时阻。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乡民陈茂文等人改建为石板桥 ,桥宽2.5米,11孔。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乡民张泗桥等人重建此桥,为九孔石拱桥,中孔为大孔,两端各四孔均为小孔。1963年桥西端两孔塌陷,张桥村组织群众修复,九孔,跨径不等,中孔3.3米,两端各四孔均为1.85米,桥长34.3米,高2.5米,净宽4.5米,两侧设铁管栏杆,现为乡镇公路使用。

衮龙桥位于高青县高城镇北门外。桥体为石质结构,单孔,券拱,系镶边纵联砌石。桥的两端与道路衔接处,有后人维修的痕迹。衮龙桥原为土筑,不知始建于哪朝哪代,到明代,高苑人王宁改为石质建筑。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曾经从这里路过,因御马失足而滚落桥上。民间习惯上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因用“滚”字有不敬之嫌,而把桥命名为“衮龙桥”。

河流形成障碍,桥梁构成沟通。河流是自然,桥却是文化。正因为桥梁有着把两端、两极、两岸连接起来的功能,古今中外的人们对桥梁赋予了诸多的象征意义,以桥为载体阐述“人生如渡”的道理。淄博地区的古桥梁建筑,是先民们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上一篇:小猪问路范文下一篇:援疆免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