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和自动化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气和自动化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以稳定的趋势持续增长,随着各种技术的飞速进步,引发了电力需求量的扩大。电力系统为了保障满足用户的需求不断提高着技术能力,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巨大的能源消耗,也威胁着生态环境,这一问题不容忽视。在这种背景下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逐渐得到人们的使用。

第一篇:电气和自动化论文

浅谈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建设和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经历着技术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各大企业也不断致力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追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这样,各大企业在优胜劣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也就得到不断的创新。本文将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建设与发展中制约因素进行着重分析,提出合理化策略,旨在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和我国工业化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业化社会的构建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社会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我国工业化社会构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满足各种智能系统的安装等相关需求,还可以满足自动化生产线的建设,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但不仅能够促进工业化社会的构建,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现状

由于国家间实现了全球化的交流,因此,对于信息时代也成为了一种国际交流对象,这就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国际带来了全球影响。目前国内出现了不同标准的厂子,因此就在相同的部件标准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该现象就导致材料的浪费、零件之间的互换形成了障碍,最终使得成本大大的提升,影响着国际化之间的交流。然而对于国际化的技术进行探讨时发现:国内的技术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还有着一定的差距,这就为促进我国技术的学习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尽可能的缩小之间的差距,改变电气工程技术的现状,加大对各个领域的使用范围,为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作出贡献。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由于客观因素影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想要使这种技术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些不利因素。

1. 企业实际需求不同,导致成本增加

目前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没有针对性,只是一项综合的技术,企业在使用时需要相关人员根据现有的技术成果,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无形中增加了成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开发平台系统是多样的,这就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具体设计、实施、和调试、开机、运行及维护过程中,无形中延长相关软件的实际开发时间,增加了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最终使工程的总成本增加,没有达到企业成本控制最优化的目标,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效率低、使用方法复杂

在实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过程中,建议一个高效快捷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体系是否成功的关键。当代社会是一个讲求效率的社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运行效率,适应这个快节奏发展的社会的步伐。另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设计要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设计,要力争做到操作方法简便易懂,更容易让人接受,有些技术可能需要复杂的操作,但企业不需要或者没有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即使设计出来,也是失败的。一个成功高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离不开网络结构,受不同企业发展需求及技术因素等影响,各商业企业中网络构架也不尽相同,因此,网络结构的多样化,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品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使用过程中数据的传输问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商业用途中,数据传输是非常重要的,既要求数据传输的准确,更要求信息传输的安全,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数据传输方面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在不同企业等商家制造的硬件和软件等产品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受开放商程序接口不同的影响,给数据之间的传输和通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而增加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通信的困难,无形中提升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综合运营成本。另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安全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商业安全是商业运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策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以下几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的建设策略:

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要数字化

目前,各个系统工程要想得到长足发展,都与数字化相聯系。所以,数字化是今后各大工程系统发展的趋势。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数字化可以使信息整体作为目标,将信息整体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逐渐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数字化。这样,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会查到信息数据。

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要创新使用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大量的创新使用可以使电气自动化的成本降低,材料得到节省。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使用可以使电气设备的智能化飞速发展起来,这样可以使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有个长远的发展。并且,这个系统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更加突显其目的性,创新性,实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跨越式的发展。

3、加强电气自动化企业之间的协作

各个企业最好一起建立厂区,车间,生产。一同学习,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各个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各个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能力需求确定学校和培训的方案,培养出不同的需求的人才。各个企业不能总用一种培训方式,要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时间段确定电气自动化的人才培训方案。各个岗位群体进行科学研究,总结这些岗位培训的经验和技术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重点研究实践能力,对学习内容进行优化处理,让学员更好的参加社会实践。

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1、生活中的电气自动化

由于电气自动化在应用中的范围比较广,具体的表现是:在交通方面有电气化的电路,例如轻轨、地铁、磁悬浮列车等,绝大多数的列车都是电气化远程控制的;在工业、石油、化工、电力生产等各个领域都由电气自动化来进行操作的,能够从生产、加工、维护、包装、传送等通过半自动化控制进行;在民用方面:使用最多的是报警器、保暖设施、供电系统、银行系统控制等;在通讯信息方面:手机、网络都于电气工程息息相关。从中可以分析到:在日常生活中,电气化自动化应用的十分广泛。

2、电气自动化的上升空间

由于发电容量在社会中的需求不断的上升,因此对于用电需求的年增长率一般不超过2%,然而电力发展是趋于饱和的状态。因此在我国电气化工程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空间,其年增长量在10%左右,因此这些现状对于充实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上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是实现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也是工业化社会构建源源不竭的动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科技领域日新月异的今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定会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系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社会构建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王君鹏.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控制方式的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0.

[2] 王晓辉.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J].电气工程,2009.

作者:覃盛欢

第二篇: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研究和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以稳定的趋势持续增长,随着各种技术的飞速进步,引发了电力需求量的扩大。电力系统为了保障满足用户的需求不断提高着技术能力,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巨大的能源消耗,也威胁着生态环境,这一问题不容忽视。在这种背景下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逐渐得到人们的使用。本文分析了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的优势并针对节能技术怎样能发挥出最优的效果提出了对策。

关键字:电力需求 自动化 节能技术

引言

我国的电力系统跟随着时代脚步逐渐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然而技术发展不能忽视对能源的节约,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避免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损失,节能设计技术正在被公众认同和采用,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人们对节能设计技术的重视,相信这一技术将会在我国今后的电气自动化方面占据重要的位置,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变成一个新的发展形式。企业在以电气自动化为基础的条件下正确的采用节能设计能够大量的降低投资成本,这样一来也就使企业的利润得到了扩大。此外还能够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在针对如何做好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工作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探索,在国家提倡绿色生产的前提下,更加鼓励了企业对节能技术的研究,拥有了先进的节能技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范围内,都能在日后的经济发展中掌握主导权。世界当前的发展形势提醒我们要迅速着手投入到对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的研究中去,坚持从能源的节约方面立足,首先使先进的节能技术被工作人员所掌握,然后再将节能技术深入到实践工作当中,在生产生活中尽量减少电气自动化所带来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小环境污染,创造一个洁净、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相平衡,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简单阐述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常被简称为电气自动化,作为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存在于电气信息范畴中,其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在社会多种行业中都得到了运用。电子自动化是一个无论在工作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无法脱离的要素,关系生产生活的顺利运行。目前这一学科已经作为一项高端的技术性产业在多种领域被应用和发展,并且发展速度迅速,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初步成熟的阶段,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而运用相应的先进技术手段的方式被叫做节能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被认为是依据对能源的使用状况,并对能源消耗性现状类型进行专业的分析,从而来发现出现能源浪费的部分,找到能够进行节约的空间,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综合分析来研究合理的降低能源浪费的途径,从而最终做到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达成节约能源的效果。

二、如何提高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

1、关于变压器的节能设计

作为电力自动化过程当中的主要部分,变压器在整个电气工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肩负着对电流及电压的转换的关键任务。变压器在发挥重要的同时也对电能消耗量巨大,考虑到这个因素,我们应该重视对变压器的节能设计,是否能够对变压器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尤为重要。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对变压器节能设计的改良。

(1)选用变压器时注重对节能方式的考虑。目前由于人们对于节能的广泛关注,有许多生产厂家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推出了许多从节能角度出发进行结构设计的变压器。这些类型的变压器除了保留了传统变压器拥有的优势之外,还增添了节能的新功能。这种节能变压器在投入生产后,经过长期的实践运行后我们可以看到其明显的节能效果。因此在对变压器进行选择时应该优先考虑具有节能性能的类型。变压器长期在高于正常的温度的条件下运行能够对变压器本身造成损害,也自然会使变压器对电能的消耗量扩大。所以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要注意让变压器进行适当的休养,避免变压器长期持续工作。

(2)对变压器的配电柜和配电线路制作材料的选择不容忽视。变压器的配电柜采用合理的材料制作能够有效的使变压器对电量的消耗得到减小。最好采用铜质配电柜和配电线路。

(3)变压器的数量和容量选择要适当。企业应该依据生产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对电量、功率的需求来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如果选用的容量较小的变压器,长期使用会让变压器收到损害,让变压器的寿命缩短。选取的变压器容量过大也有其危害,变压器由于容量过大长期处于轻载的非正常运行状态,无疑会对电能造成巨大的浪费。考虑到上述多种因素,在对变压器容量进行选择时应该让变压器有一定数值的余量,余量的确定根据电气的具体用途来计算。在变压器数量的选择方面,如果使用了超过两台的设备最好能够让两台或多台机器运行时通过并联的方式。这种并联方式能够使整个系统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功率因素得到加大,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2、照明系统应采用的节能设计

照明系统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电气系统当中,因此要想全面做好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当然要充分重视对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选择一种合理的照明方式不但有利于使用人群的身体健康,还能后很大程度的满足节约能源的要求。另外,将节能设计应用到照明设施当中能使受益人群接受潜移默化的节能教育,引发人类对于节约能源的关注。

采用高效光源就是将节能设计应用到照明设施当中的一项具体措施,高光源的照明范围广、强度大、亮度高,使用年限比较长,具有节约能源的优点。除此之外,我们应该鼓励将自然光充分利用,自然光不仅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处,还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对电能的消耗。合理的设置照明设施的开关也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措施,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的照明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结合自然光分布的不同情况,将控制开关适量的增加,避免多个照明设施共同使用的情况发生,从而达到对能源的节约。

3、通过减小导线电阻达到节能目的

电能通过导线得到传递和运输,在导线运输电能的过程当中,由于导线自身电阻的作用,会使功率收到一定程度的消耗。如果要使在电能运输过程中的电能消耗得到减小,可以通过减小导线电阻的方式达到目的。我们可以从一些决定电阻数值的部分来使电阻得到降低,主要是通过下列列举的几点方式:(1)在对导线进行选择时选取电阻较小的材质。(2)适当对导线的长度进行减小。主要是通过在设置导线的时候尽量使用直线排布,这样能够使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在电线上造成的消耗得到有效的减少。(3)选择导线时尽量选择适当的较大横截面积的导线,能够有效的减小导线的电阻。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小电能的消耗,从而实现节能设计的目标。

结语:

我国的能源状况现阶段正处于匮乏的状态,已经不能充分的长期顺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对电能的需求。结合我国在电力能源的基本情况,节能技术作为一个重大举措已经被视为目前国家乃至全国亟待推广的焦点。我们不能只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增长,还要重视在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能源危机。在大量使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同时希望人们能够将节能设计技术应用进来,也希望设计人员能够在现有的并不完善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敢于创新,设计出更多更加全面并且具有可行性的节能设计方案。我国目前的嫌弃自动化节能技术还并不成熟,相信通过社会的关注和工作人员的研究,我国今后在节能技术的发展方面将会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最大限度的节约电力能源。

参考文献:

[1] 鲍继志.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06)

[2] 黄轩. 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J]. 科技传播. 2012(01)

[3] 于士国. 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分析[J]. 硅谷. 2011(15)

作者:张勇 陈传龙

第三篇: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具体模式和功能配置

摘要:文章通过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各种不同功能,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集中模式、相对分散模式、分层分布分散模式等主要结构模式,及在各种类型模式化方案实施前提上的阐述,探讨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未来的具体发展模式及构成形式和结构,在选择相应电气系统的过程中应遵循的相应原则和应注意的各类问题,以此促进电力系统向科学、高效方向发展。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设置;集中模式;相对分散模式

文献标识码:A

变电站是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的场所。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是开关和变压器。按规模大小不同,称为变电所、配电室等。近年来,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改造在我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高科技的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对提高电网整体运行方面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以往电力系统工作效率较低的缺点。刘连永(2011)指出,一般来说,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具体改造和实施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改造方式:

(1)主张站内监控以远动(RTU)为数据采集和控制的基础,相应的设备以电网调度自动化为基础,保护相对独立;(2)主张站内监控以保护(微机保护)为数据采集和控制的基础,将保护与控制、测量结合在一起。从我国目前的电力系统和电力部门的各个方面来看,第一种方法由于其在科研方式、运营维护和设计规划等方面适合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所以其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改造中有着较大优势。但未来的发展、电力科技的要求以及店里工作的简化来看,后者又有其自身的巨大优越性,所以从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来看,此实施方法正在成为一种整体发展趋势和共识。

一、变电站电气结构自动化系统所使用的主要模式

在早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是以集中为主要模式,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逐步提高的过程,变电站电气结构自动化系统一般采取相对分散和分层分布分散为主,在具体的模式设计和实际的电力工程的建设当中都获得了极大规模的利用。这三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使用时间上有前后之分,但是他们并不是一种相互替换和更新换代的关系,由于地区之间系统的差异和变电站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在变电站电气结构模式的选择问题上,应该充分根据各种电气系统的具体特征和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选配相应的电气结构,比如分层分布分散模式适用于新建变电站。而且,随着新的电力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电力标准和电力应用的种种需求,更会出现与电力系统相适应的新的电气化系统结构模式,以此更好地促进变电站电气结构自动化的发展。

(一)集中模式

集中模式指的是设置特设的控制室,安排相应的保护、监控和通信等自动化模块,将其进行合理的布置和集中的调控,虽然各个模块被集中放置在一个控制室当中,但是各个模块在物理属性上基本没有甚至毫无联系。将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集中式放置,需要利用不同档次的计算机系统,有效扩展其外围接口的电路,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开关量和数字量等信息,并将其进行综合形式地计算与处理,分别完成微机控制、微机保护和一些自动控制等功能。这种系统结构模式具有紧凑、体积小等具体有点,可通过将各种电气化设备集中在一起的方法,有效减少变电站设备的占地面积,并能够减少造价成本,十分适用于对35kV等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变电站进行控制和运行,但其运行的可靠性较差,组态不够灵活。许多早期的电气化系统主要采用这种结构模式,而且由于其自身的优点,目前仍有许多变电站使用这种模式进行运行。

(二)相对分散模式

90年代后期,相对分散模式在我国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和推广。它指的是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按变电站内的电压等级或一次设备布置区域,将变电站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并在小区内部建设相应的设备小室,将用于保护、监控等功能的各项设备安装于设备小室中,但是用于总控制功能的主站通信控制器、直流、录波等控制设备仍采取集中的手段,将其安装在特定的总控制室当中,总控制室和个小气的控制室当中通过工业总线网络互联。

(三)分部分散模式

分层分布分散模式是一种全监控的模式,指的是参照和利用中低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模式,除主变、母线和高压线路的保护测控、中央信号、通信仍采用集中组屏外,出线、电容器的保护、监控等设备完全按设备间隔安装于就地的设备小室或直接安装在一次设备上,各模块之间采用标准局域总线和通信规约互联。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集中组屏的方式安装这些模块。全分散式结构有效地简化了变电站二次设备之间的互连线,节省了大量连接电缆,从而减少了成本的投入,并且具有可靠性高、组态灵活、维修简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所以随着变电站电力系统水平的提高,这种模式现在被广泛地运用到变电站系统当中,尤其是在最近的变电站电气化系统中发展势头十分迅速。

二、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发展,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获得了有效提升,所以需要在变电站建设时进行变电站功能的选择,首先要保证所选系统功能能够十分有效地满足变电站的各项基本需求,并且根据其自身的成本等方面的具体条件,要求变电站电气化系统能够相对先进,以防由于变电站系统功能的欠缺而影响变电站功能的具体发挥,甚至系统出现较快过时的现象,所以,根据变电站运行的具体情况,将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应具备的具体功能进行相应的概括和总结。

(一)计算机保护功能

计算机保护功能能够对变电站内部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相应的保护,包括变压器保护、线路保护、母线保护等安全自动保护装置。在进行保护的过程当中,要进行相应的故障记录;并对多套定值进行存储;显示其自身地修改定值并和所用的监控系统进行有效通信。在进行保护的过程当中,根据总监控系统的命令,发送相应故障信息和工作步骤,并根据设备故障进行相应的诊断和处理,接受控制系统的选择或修改以往定值,进行时间校对等功能。而且,在进行通信的过程当中,需要采用标准规约更好地促进保护和控制功能地实现。

(二)进行数据采集并及时有效进行处理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有效采集变电站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的功能,所进行处理的数据包括变电站的状态数据、模拟数据和脉冲数据等数据形式。状态量包括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变压器分接头信号及变电站一次设备告警信号、事故跳闸总信号、预告信号等。现在这些信号的获取方式一般是采用光电隔离方式将其输入到系统当中,当然也可以通过通信方式获取。常规变电站采集的典型模拟量包括各段母

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和有功、无功功率值,馈线电流,电压和有功、无功功率值等模拟值。

(三)对事件和故障录播测距进行相应地记录

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具有相应的记录功能,包含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播测距记录。一般来说,事件记录应包含保护动作序列记录、开关跳合记录等记录内容。而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一般利用两种手段实现其功能,第一种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它能够有效实现和监控系统进行通信的功能。另一种是分散型配置,利用微机保护装置作为记录及测距计算的工具,并将数字化的波型及测距所得到的结果传送到监控系统当中,利用监控系统所具有的存储和分析的功能进行事件和故障的分析存储。

(四)进行相应地自动化控制和操作工作

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和相应的操作人员利用后台屏幕对各项变电器设备(如断路器、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进行有效的远程操作,但在实际的变电站工作当中,为了防止变电站人员所使用的系统出现故障后无法进行操控的现象,在变电站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当中,仍然应保留人工直接跳合闸手段以防止故障事故的发生,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营。

(五)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并把数据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对装置本身实时自检功能,方便维护与维修,可对其各部分采用查询标准输入检测等方法实时检查,能快速发现装置内部的故障及缺陷,并给出提示,指出故障位置。

(六)有效记录和处理数据

对于变电站工作历史数据的存储是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变电站的上级调度中心,变电管理和保护所要求的数据,所记录和处理的数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断路器进行动作的次数;断路器在解决故障时截断容量和进行跳闸操作的次数及其总共的累计数量;输电线路的有功、无功,变压器的有功、无功、母线电压定时记录的最大和最小值及其所用时间;独立负荷有功、无功,天的高峰值及其时间;控制操作及修改整定值的记录。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处理和记录数据的功能即可在变电站完全实现,也可在远动操作中心或调度中心实现此功能。

(七)自动化系统的诊断功能

一般来说,自动化系统内部的各个插件具有自诊断功能,并能够将自诊断信息按照时间与后台或控制中心在进行通信之后将各种自诊断信息送往后台或者上级控制中心。在信息的传递上,其自身的传递数量远远超过了以前,并且具有同调度中心对准时间,统一时钟设置的功能和进行当地运行维护功能。

三、进行设备类型选择时的基本原则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工作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通过变电站具体工作的实践证明,在自动化设备的选型上,需要在功能上、科技含量上、价格和维护等方面进行注意,便会在具体的变电站工作当中取得更大成效。

伴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增多,无论是新建、扩建或技改工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选型都应该严格执行国电公司下发的有关选型规定,力求做到选型规范化。在具体的设备选择上,要充分考察其运行的可靠性,首先保证模块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发展,并保障设备的基本功能够完备,操作更加简单,并使具体的信息在传送过程中保证信息能够正确分裂,而且在具体的技术选用上,需采用当前的主流技术,并更好地做好技术和设备的可靠性、先进性等性能的和谐统一,另外,各电力公司所拥有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型号数量不宜过多,

各电压等级的自动化系统一般不超过三种,否则在具体的变电站工作当中,运行人员很难对其进行具体的维护和掌握。随着微处理器和通信设备技术的高速发展,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随着结构体系不断完善,其选型工作越来越重要,并且随着全分布式自动化系统的出现,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选型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有效地促进了变电站自动化工作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针对我国电力系统目前的运行现状,变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功能、设计思想、系统选型等方面的设计过程也不一定相同,对于同样的工程,不同的设计人员,由于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可能设计方法会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内容是相同的。具体设计实施效果需要时间的检验,也取决于选型设备的性能。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发展走过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这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以及变电站内部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变电站的运行当中采用具有先进技术而且能够可靠运行、性价比相对较高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必将为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全面高速安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戴军明.论变电站检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东科技,

2009,(6).

[2]梁宁波.浅析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U].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5).

[3]http://baike.baidu.com/view/406127.htm.

[4]刘连永.试论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系统设计[J].科技传播,

2011,(2).

[5]任海涛,康成华,雷兆江,刘永清.关于实施输变电设备状

态检修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4).

[6]关华深.浅谈如何提高变电站设备巡视质量[J]科技信

息(学术研究),2008,(22)

[7]王少军,王玉强,陈晨,范杨.浅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的发展[J]新西部(下半月),2009,(2).

[8]刘阳,刘俊勇,张建明.传统变电站检修向数字化变电站

状态检修转变[J]四川电力技术,2009,(S1).

[9]周国庆,邱子平,李赛丹,温佶强.数字化变电站的实现及

检修模式探讨[J]浙江电力,2008,(6).

责任编辑 赵秀娟

作者:支文庆

上一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下一篇:土木工程前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