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

2022-09-20

第一篇: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

2003-----2004第二学期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A)

一、 填空

1、意向

2、马斯洛

3、姿态

4、价值观

5、坚持型

6、对生产的关心,对人的关心

7、情境

8、目标效价

9、管理

二、 单项选择

1、B

2、D

3、B

4、C

5、C

6、D

7、D

8、D

9、C

10、C

11、B

12、C

13、

C

14、B

15、A

三、 多项选择

1、ABC

2、ACD

3、BCDE

4、ABCD

5、ACDE

6、ABCDE

7、ABE

8、ABCE 9ABCD

10、ABDE

四、 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2、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是约定俗成、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程序正式规定的.

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为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4、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

五、 简答

1、 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存在一个大家都一致赞成的共同的愿望

(2)人们能够抛弃原有的思考方式,以及解决问题或执行工作的标准规程

(3)组织成员把组织的过程活动功能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整体的一部分

(4)人们能够打破横向和纵向的界限,公开地进行交流,而无须顾虑会受到批评和惩罚

(5)为了一起工作以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人们能牺牲个人和部门的利益而服从组织的整体目标

2、 使用权利的政治策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建立联盟,建立联盟意味着花时间同其他管理者说话,说服他们支持你的观点.(2)扩充网络,其方法是同已有网络外的管理者建立联系;使不同意见者改变观点,再作选择.

(3)控制决策前提,控制决策前提是指限制决策界限.一个手段是选择和控制提供给其他管理者的信息.

(4)加强法定权和专长权.管理者在具有公认的法定权和专长权的领域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

(5)明确表述倾向,含蓄使用权力.

3、 领导者培育优良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

(1)借助于规章制度反复强化。规章制度是组织内部法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外加的强制性。它是组织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并强化组织的群体价值观。对于模范遵守制度的人进行奖励,是正强化。对违反人进行惩罚是负强化。

(2)借助于良好风气实现定势化。组织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发挥无形作用,对

于违背组织目标的不良风气应予以纠正,逐步消除这种有害的心理定势。

(3)借助于英雄人物实现人格化。

(4)借助于群体活动实现共识化。

(5)借助于仪式、器物实现情境化。

4、 组织变革的起因。

(1)组织变革的原因主要在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成员状况的变化。外部环境变化包括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冲击、竞争条件的变化、世界政治环境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具体制度结构的变化。

(2)组织内部的变革主要包括决策失灵、沟通阻塞、机能失效。

(3)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期望、个人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如果与组织目标、组织结构、权力系统不相适应时,也必须对组织作相应的变革。

六、 论述

1、 主要观点: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由科曼首先提出,后由赫西和布兰查德

发展的一种流传较广的领导行为的情景理论。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不仅考虑领导的风格,而且考虑到其下属的“成熟度”。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了与弗德勒相同的分类,既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但不同的是,他们又进一步考虑了这两者分别为高或低的情况,得出了四种特定的领导行为:命令(高工作——低关系)、说服(高工作——高关系)、参与(低工作——高关系)、授权(低工作——低关系)

赫西和布兰查德又引入了下属的成熟度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人们有意愿和能力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程度。他们将下属的成熟度划分为四个等级:R1人们不能也不愿意负责去干某事。R2人们不能但愿意承担必要的工作任务。 R3人们能够但不愿意听从领导的指示。R4人们既能胜任也愿意完成对他们要求的任务。

结论:

低工作行为 (单向沟通)高

成熟度

2、 主要论点:

(一)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 非正式组织构成了一个有效的总体体系

2、 非正式组织能够减轻管理工作的负担

3、 非正式组织能够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稳定运行的工作团体

4、 非正式组织具有为管理人员拾遗补缺、取长补短的作用

5、 非正式组织能够起到“安全阀”的作用

6、 非正式组织还具有对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使管理人员在计划与行动方面更加

谨慎。

(二) 、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1、 正式组织维护团体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功能,使非正式组织具有一种使团体过分维护现有生活方式和在变革面前采取僵化态度的倾向。

2、 随着非正式组织提供社会满意功能而来的角色冲突问题。

3、 正式组织沟通功能往往造成谣言的流传。

4、 正式组织的社会控制功能,是促使雇员服从组织的重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力常常干预组织成员的行为。

(三) 、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正确态度

1、 接受并理解非正式组织。

2、 采取行动时要注意引导非正式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3、 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发生分歧时,要适当考虑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利益。

4、 注重培育合作的非正式组织,但不应当使其居支配地位。

5、 正确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组织规范。

6、重视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2003-----2004第二学期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B)

一、填空

1、情感 2霍桑

3、姿态

4、价值观

5、合作型

6、对生产的关心,对人的关心

7、情境

8、期望值

9、管理

二、单项选择

1、D

2、C

3、C

4、D

5、C

6、B

7、C

8、A

9、D

10、B

11、C

12、D

13、C

14、B

15、A

三、多项选择

1、ABCDE

2、ABCD

3、ABC

4、ACD

5、BCDE

6、ABCD

7、ABE

8、ABCE

9、ABCD

10、ABDE

四、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2、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是约定俗成、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程序正式规定的.

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为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4、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

五、简答

1、 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非正式组织的权利来自于组织内成员的授予,而非上级的授予,其权利的实施不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

(2)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常常是一种情感上的,无法明确化的东西,非正式组织是以情感为纽带,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是一种自发的、无形的组织形式.(3)非正式组织具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他对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巨大.

(4)非正式组织的结构一般比较松散,人员不固定,容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5)非正式组织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对成员的约束力更大.

2、 冒险转移的原因有:

(1)责任分摊的假设

(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

(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

(4)效用改变的假设

(5)“文化放大”假设

3、 领导者培育优良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

(1)借助于规章制度反复强化。规章制度是组织内部法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外加的强制性。它是组织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并强化组织的群体价值观。对于模范遵守制度的人进行奖励,是正强化。对违反人进行惩罚是负强化。

(2)借助于良好风气实现定势化。组织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发挥无形作用,对于违背组织目标的不良风气应予以纠正,逐步消除这种有害的心理定势。

(3)借助于英雄人物实现人格化。

(4)借助于群体活动实现共识化。

(5)借助于仪式、器物实现情境化。

4、 组织变革的起因。

(1)组织变革的原因主要在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成员状况的变化。外部环境变化包括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冲击、竞争条件的变化、世界政治环境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具体制度结构的变化。

(2)组织内部的变革主要包括决策失灵、沟通阻塞、机能失效。

(3)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期望、个人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如果与组织目标、组织结构、权力系统不相适应时,也必须对组织作相应的变革。

六、论述

1、主要观点:

(一)群体决策的优点

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4、增加合法性。

(二)群体决策的缺点

1、浪费时间。

2、从众压力。

3、少数人控制

4、责任不清。

2、主要观点

(一)、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内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粘合力”。没有内聚力,一群人不能被称作为一个群体。

(二)、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有:

(1) 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群体成员拥有相似的态度与目标,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2) 外部的威胁。这种群体成员不得不团结一致与外界抗争。若竞争不适度也可能导致内聚力下降。

(3) 群体规模。一般讲小群体成员有更多彼此交流的机会,因而比大群体内聚力高。况且群体越大,成员的态度和价值观差异也增大,异质也增多。

(4) 奖酬体制。以群体为单位的奖酬制度使成员们意识到他们的命运连在一起,因此增加合作精神。

(5) 班组的组合。一般讲,以人际吸引、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 基础的班组比随机组成的班组有更高的工作满意感。

(6) 与外界的隔离。这种群体成员容易产生同命运感以及共同抵御外界威胁的需要。

(7) 群体的绩效。群体的成功使群体产生优越感,彼此增进好感,更易团结一致实现群体目标。

(8)领导作风。民主气氛下,可增强凝聚力。

(三)凝聚力的作用

(1)、满意感(2)、沟通(3)、生产率(4)、群体意识

第二篇: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C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D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C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C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B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A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B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D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C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D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C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13.领导在决策时,强调整体优化,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出发,努力协调好总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体现了领导决策时坚持的( D ) A.可行性原则 B.对比择优原则 C.信息健全原则 D.系统分析原则

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 B )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6.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 B ) A. E高×V高=M高 B. E高×V低=M高 C. E低×V高=M低 D. E低×V低=M低 17.提出需要层次不仅表现出"满足-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挫折-倒退"趋势的激励理论是( D ) A.期望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ERG理论 18.以下不属于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D ) A.巴纳德 B.西蒙 C.钱德勒 D.韦伯 19.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传统的表现形式是( B ) A.物质象征 B.文字和标识 C.仪式 D.语言 20.中国科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研制的CPM领导行为评价法的C因素是指领导者的( A ) A.个人品德 B.工作绩效 C.决策能力 D.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21.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 ABCDE ) A.安全需要 B.地位需要 C.情感需要 D.权力需要 E.实现目标的需要 2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 ACD ) A.群体的竞争程度较低 B.群体成员的共同性较少

C.群体凝聚力较高 D.群体目标较明确一致 E.群体规模较小

23.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要通过实现各种领导功能来完成基本任务。这些功能主要有( ABCDE ) A.创新功能 B.激励功能 C.组织功能 D.沟通协调功能 E.服务功能 24.领导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它们是( ABC ) A.资源控制权 B.奖惩权 C.专长权 D.职位权 E.个人权

25.群体讨论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决策中,主要的群体决策技术有( ABCE ) A.命名小组法 B.头脑风暴法 C.电子会议法 D.平均化法 E.德尔斐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判断改错题

26.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 27.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规模。( ) 28.海尔的OEC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期望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 ) 29.领导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 30.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静态综合体。( ) 31.圆式沟通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沟通网络形式。( ) 3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是最主要的保健因素。( ) 33.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做协同效应。( ) 34.工作态度是个体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 35.组织变革内容决定着组织变革活动的性质和规模,是选择组织变革策略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 26.√ 27.× 把"群体的规模"改为"群体的绩效规范"。 28.√ 29.× 领导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30.× 把"静态"改为"动态"。 31.× 把"非正式沟通网络形式"改为"正式沟通网络形式"。

32.× 把"保健因素"改为"激励因素"。33.× 把"协同效应"改为"群体促进效应(或作用)"或"群体助长效应(或作用)"。 34.√ 35.√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 B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C )。 A.能力低下 B.一般能力 C.天才 D、才能

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B )。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

4.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 B )。

A、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升化的行为反应 C.反向的行为反应 D.放弃的行为反应 5.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 A )。

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 B.高凝聚力低生产率 C.低凝聚力高生产率 D.低凝聚力低生产率 6.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 A )。

A、强制 B、开诚合作 C、妥协 D.回避 7.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 B )提出的。

A、勒温 B.坦南鲍母和施密特 C、利克特 D.豪斯和沙特尔 8.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A )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成员人数 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A ) A、人际关系 B.协作愿望 C.共同目标 D、信息沟通 10.下面哪一项不是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主要变革措施?( D) A、工作再设计 B、目标管理 C.建立社会技术系统 D、建立规章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ABC E )。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集体 E.环境 12.一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变动,一般是向( ABC )。

A纵向变动 B.横向变动 C.核心变动 D.水平变动 E.外围变动 13.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BD ) A、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B.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C.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D.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E.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4.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 ABCDE )。

A.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B.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 C.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D.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 E.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三、判断改错题

16.血液占优势的属于粘液质气质。 错,改为:血液占优势的属于多血质气质。 17.期望理论认为,目标的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错

改为:目标的效价越高,激励力量不一定越大,它还取决于期望值的大小。

18.麦克利兰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要注意发现、培训有成就需要的人。对

19.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情况提出来的,都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对

20.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高。 错 改为:只有群体规模适中,工作绩效才高。 21.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先天遗传的,是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错

改为: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实践中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 22.组织机构是否设置合理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对

23.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对 名词解释 :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 的行为规律, 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 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 目标的上门科学。

2、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 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

3、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点。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它在人 、 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气质是个人与神经 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4、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总评价和总看 法。

5、工作团队:是由少数为达到共同目标,具有互补技能和整套工作指标及方法,并共 同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人群集合。

6、.组织文化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7、组织变革: 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最初仅是在一般意义上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 进行变革和修正,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组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在已发展到对全部组织进 行有计划、系统的、长远的变革和开发,并形成了一整套开发和变革的战略、措施和方法, 成为组织 行为学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基本动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

8、态度:是指个人对他人、事物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 简答

1、工作满意度是指什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是什么关系?

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高低。一般来说,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 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因此积极的工作 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但消极的工作态度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如想获得较高的报酬等,从而也可以提高工作绩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后据研究表明,因为人的复杂性和需要的多面性,两者之间并没有一致的关系。

2、什么是内聚力?影响内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群体内聚力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因素有: (1)群体的领导方式 (2)外部的影响 (3)群体规模 (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 (5)班组的组合 (6)与外界的隔离 (7)群体的绩效 (8)其他因素,如信息交流的方式,群体成员的个性特征,兴趣和思想水平等都会影响群体的内聚力。

3、组织变革的压力有哪些?

(1)技术进步对组织的压力 (2)知识爆炸对组织的压力 (3)产品迅速老化对组织的压力 (4)价值观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5)新法令、新政策对组织的压力(6)劳动力素质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 (7)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组织的压力;(8)新的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出现对组织的压力。

4、高效团队有哪些特征

(1)目标明晰,永不放弃(2)相互尊重,相互信任(3)人尽其才,系统整合(4)有效沟通,善于解决冲突。 (5)合适的领导(6)完善反馈机制,健全管理控制系统(7)了解人生,正确激励(8)内部与外部的支持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论述题

1、试述如何提高激励的有效性?

答:只有掌握有效激励的原则,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达到激励的最佳效果。 (一)激励的手段和方法 根据积极性的运动规律,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基本途径是,激发和满足正当、合理的需 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创造一个良好的富有激励性的环境。对此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 现。实践中常用的手段和方法有:

1、目标激励。

2、工作激励。

3、持股激励。

4、荣誉激励。

5、榜样激励。

6、组织文化激励。

7、危机激励。 在工商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中, 有着多种多样的激励方式, 管理者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以达到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二)有效激励应遵循的原则 运用各种激励理论来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是各级领导者的重要职责, 也是实现组织 目标的必要前提。为使激励取得效果,在激励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按需激励原则。

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

3、奖惩相结合原则。

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

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原则

2、谈谈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答:领导的有效性是由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下属的成熟度三个因素决定的。随着下属成熟 度程度由低到高,形成了领导的生命周期:

1、 “高工作、低关系”——独裁型领导风格,命令型,决策权基本集中在最高领导者。 适用于:规模较小、下属素质较差的企业。

2、 “高工作、高关系”——民主型领导风格,说服型,除了少数重大问题由领导者做出 决策外,一般的决策均由下属做出的一种领导类型。适用于:规模较大、部门较多、下属的 素质较高的企业。

3、 “低工作、高关系”——参与型领导风格,其主要特点是大多数决策是在同下属协商 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把人际关系的协调放到首位。适用于:员工凝聚力较强、素质较高的 企业。

4、 “低工作、低关系”--放任型领导风格——决策权基本授予下属,领导者主要负责 指导、协调、激励职能的一种领导类型。适用于:学校、高科技、需要创造性工作的部门、 下属素质较高的单位。 根据下属成熟度的不同阶段,应采用的领导类型有: 命令型、说服型、 参与型、 授权型。 案例分析 案例一

魏亮老师为何想不通 魏亮是高山大学的经济系讲师,负责工商管理的教学工作。去年他是全校的先进教师。他热爱教学。仔细研究教法,但在研究与著述方面业迹平平,没有多大起色。今年系里来了批年轻的硕士、博士生,改变了教师队伍的结构。这些人的特点是学历高、基础好、知识新且广,但并不象魏老师那样认真仔细地教学。他们中最有名的是孙强,刚满32岁,博土毕业,来校不足三月,就在有关专业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来有人传说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将调整先进教师的标准,要十分重视研究成果和著述。对这种说法魏老师并不相信,只认为“老师主要是教好书”。可在今年年底评比时,孙强被评为先进教师,并获奖金1000元;而魏亮却没被评上,至今他还想不通呢。

问题:

1、魏亮为何想不通?他应怎样对待奖金与荣誉?请用公平理论来分析

2.高山大学的经济系主任怎样才能做好魏亮的思想工作?请用认知不协调理论来分析。

答案:

1、通过案例可以看出,一方面魏亮老师的对先进教师认知观念,没有随学校对评先进教师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他也产生了不公平感觉。从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来看,如果一个人的劳动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与另一个人的劳动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相等,那他就会感到公平,显然魏亮认为自己认真仔细地教学;劳动投入大,就应该评上亢进教师,结果却未被评上;而孙强只是会写文章,并没有像他那样认真仔细地教学,劳动投人不大,却评上了先进教师。他觉得二人的劳动投入与所得回报之间的比值是不等的,所以他感到不公平。

2、高山大学的经济系主任要想做好魏亮的思想工作,协调魏亮的认知,使之达到平衡状态,同时使他感到公平。根据菲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系主任需要帮助魏亮重新认识先进教师的评选标准;或是帮助魏亮在继续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多发表论文;或是下评选先进时广泛征求大家意见,提高评选标准,如既要看其教学工作的好坏,也要看科研成果的水平与数量。 案例二

白泰铭在读大学时成绩不突出,老师和同学都以为他今后无多大作用。他读完日语专业后便被一家中日合资公司招为推销员。他很满意这份工作,因为工资高,还是固定的,不用担心未受过专门训练的自己比不过别人。若拿佣金,比人少得太多就会丢面子。上班头两年,小白对工作兢兢业业。随着他的业务和他与客户们的关系越来越熟悉,他的销售额也渐渐上来了。到去年他就己经是推销员中的佼佼者。尽管今年他的定额比去年提高了25%,但到十月中旬他就完成了全年的任务。不过他觉得自己的心情并不舒畅,令他最烦恼的事,莫过于公司不告诉大家干得好坏,没个反应。可偏又听说别的合资公司都搞竞赛和有奖活动,有的老板还亲自请最佳推销员到大酒店吃一顿饭,并向公司内所有单位通报竞赛结果。以前并不关心排名的小白,如今却重视起来了。他觉得公司对推销员实行固定工资制是不公平的,一家合资企业怎么也搞大锅饭?应该按劳付酬。在日本老板拒绝了他的建议后,小白就辞职去另一家化妆用品公司了。

问题:

1、小白为何不同意公司现有的付酬制度?试用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来解释。

答:亚当斯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能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 会比较或历史比较, 看其相对值。 即一个人的贡献与报酬的比率等于另一个人的贡献与报酬 比率时,就感到公平,否则就觉得不公平。对现有的固定工资制,小白觉得自己的贡献越来 越多,而报酬并未增加,这样在其贡献报酬率的历史资料上出现了不相等,致使小白产生不 公平感,因此他不同意公司现有的付酬制度。

2、小白能否算一位高成就激励者?试用麦克利兰的标准来说明。

答:麦克利兰认为一名高成就激励者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能够为解决问题担当起个人的 责任;第二,善于在工作进程中调整取得成就的目标,使他能在切实可以达到的目标的工作 中,不断获取成就需要的满足;第三,对于那些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来说,他希望及时了解 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成绩以及上级的评价。 据此可以判断小白算一个高成就动机者, 因为他能 承担起自己的推销工作,而且做得十分出色,并在工作中不断满足其高成就需要。但由于得 不到上级更好的评价和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 所以他决定不在这家公司干了, 而去寻找能满 足其高成就需要的工作。

第三篇:组织行为学模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2年03课程考试

《组织行为学》模拟题(补)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种理论认为“高一级的需要受挫之后,人会转向较低级的需要”( D)

A.需要层次理论B.双因素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D.ERG理论

2.管理的本质是(D)

A.控制物质资源B.控制货币资金

C.控制工人D.影响员工

3.态度研究中的平衡理论是由心理学家(A )提出来的

A.海德B.阿希

C.费斯廷格D.斯金纳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A)提出来的

A.马斯洛B.赫茨伯格

C.斯金纳D.亚当斯

5.群体决策技术中,下面哪一个利用专家力量进行决策( B)

A.头脑风暴法B.德尔非法

C.辩证决策法D.名义群体技术

6.“一见钟情”是知觉偏差中的哪种偏差( C)

A.晕轮效应B.刻板效应

C.首因效应D.放大效应

7.斯布兰格将性格划分为理性型、政治性、审美型、社会型、宗教型和经济型,这

是按哪一标准划分的( D)

A. 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B. 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C. 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D. 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

8.沟通过程中的噪音可以是物理性质的,也可以是( D)

A. 社会性质的B. 环境性质的

C. 精神性质的D. 心理因素

9.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论基础建筑于心理学上的( D)

A. 兴奋状态B. 父母自我状态

C. 成人自然状态D. 自我状态

10.对群体绩效起积极作用的角色是任务角色和(C )

A. 自我中心角色B. 社会角色

C. 维护角色D. 协调角色

11.减少冲突的策略除了设置超级目标运用托马斯的处理冲突的二维模式外,还可( D)

A. 采用强制手段B. 采用妥协手段

第1页(共6页)

C. 采用竞争手段D. 采用行政手段

12.美国学者弗伦奇和雷文认为,权力就其来源可分为强制性权力、奖励性权力、法定权力、

崇拜性权力、专家性权力、还有( B)

A. 资历性权力B. 代表性权力

C. 传统性权力D. 合法性权力

13.麦格雷戈将传统的管理方法称为(D )

A. PM理论B. Z理论

C. 情势理论D. X理论

14.在领导方格模式中,(9.1)型领导又称(C )

A. 贫乏型领导B. 俱乐部型领导

C. 任务第一型领导 D. 中间型领导

1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有效的领导行为除了应该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以外,还应

该考虑被领导者的(C )

A. 素质B. 业务水平C. 成熟程度D. 培训提高

16.领导者在做决策时,必须有一个( B)

A. 健全的领导班子 B. 健全的决策程序

C. 健全的设想D. 健全的信息沟通网络

17.在激励理论的分类中,期望理论属于(C )

A. 需要型激励理论 B. 状态型激励理论

C. 过程型激励理论 D. 动态型激励理论

18.目标理论指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的(B )

A. 期望B. 成就需要C. 动机D. 急切心情

19.强化理论中有不同类型的强化,其中,当某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

行为方式,以期减少或消除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这种强化称为(C )

A. 消退B. 负强化C. 处罚D. 消极强化

20.挫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中,属于客观原因之一的是(C )

A. 个人目标定得太高B. 个人价值观念和态度的矛盾

C. 个人因亲人伤亡带来的痛苦D. 个人体质太差不能胜任工作

21.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 C )。

A.3—30人B.30—1000人

C.1000—45000人D.45000人以上

22.根据产品、地理位置或顾客设计的结构形式是什么结构?( B )

A.职能结构B.分部结构

C.矩阵结构D.网络结构

23.一个成就动机很强的人往往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非常投入,这反应了态度的哪一项功能( C )

A.适应B.自我防御

C.价值观表达D.认知

24.以过分关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是以下哪一种:( A )

A.自恋型人格B.分裂型人格

C.强迫型人格D.依赖型人格

25.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格:( D )

A.艺术型的人B.传统型的人

C.现实型的人D.社会型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

1.精神分析疗法的主要技术有(ABC)

A.自由联想B.梦的分析C.解释

D.行为疗法E.催眠疗法

2.人际冲突的解决方法由( ABCDE)

A.竞争B.回避C.妥协

D.合作E.折衷

3.根据冲突的影响可以将冲突分为(AE)

A.建设性冲突B.目标冲突C.认知冲突

D.感情冲突E.破坏性冲突

4.组织行为学的内容体系与结构除了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方法外,还研究( ABCD)

A. 个体心理与行为B. 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C.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

D. 组织行为与管理E. 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5.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的行为特征。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其基本特征除了神经过程的强度外,还有(BC )

A. 神经过程的稳定性B. 神经过程的均衡性 C.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D. 神经过程的动态性E. 神经过程的开放性

6.信息沟通的障碍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ACE)

A. 发讯者的问题B. 信息编码不准确C. 受讯者的问题

D. 信息译码不准确E. 沟通通道的问题

7.心理学家修兹认为人际关系的需求包括(BCE )

A. 参与需求B. 包容需求C. 控制需求

D. 超越需求E. 感情需求

8.以媒介划分,信息沟通可以分为(ABE )

A. 书面沟通B. 口头沟通C. 垂直沟通

D. 平行沟通E. 非语言沟通

9.塔克曼认为,群体发展要经过以下阶段( ABDE)

A. 形成阶段B. 风暴阶段C. 解冻阶段

D. 正常化阶段E. 发挥作为阶段

6.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以精神分析划分性格,主要将人的性格分为(AB)

A.内向型性格B.外向型性格C.独立性性格

D.顺从型性格E.意志型性格

7.组织承诺主要包括哪三种成分?(ABC)

A.情感承诺B.连续承诺C.规范承诺

D.职业承诺E.上司承诺

8.态度测量的方法主要有(ABCD)

A.量表法B.访谈法C.行为观察法

D.生理反应法E.投射法

9.测量组织有效性的方法主要有( ABCDE)

A.目标法B.系统资源法C.利益相关法

D.竞争价值观法E.内部过程法

三.名词解释

1. 组织(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2. 组织承诺(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组织的归属、认同、忠诚和投入的程度)

3. 工作团队:(工作团队是有数名知识与技术互补、彼此承诺协作完成某一共同目标的员工组织成的特殊群体)

4.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这种组织中,优先考虑个体发展,陈旧的以及错误的思维方式将得到积极的确认和纠正,组织的目标和远景能被所有成员所理解和支持)

四.简答题

1. 社会知觉可以分为以下知觉:

(1) 对人知觉。这是指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

(2) 人际知觉。这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以各种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

(3) 角色知觉。这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人们通过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和业务活动,不断产生对他人的各种角色知觉,并借助于思维活动,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形成角色意识。

(4) 因果关系知觉。这是指在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知觉中对其因果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有足够的某种社会知觉,另一方面借助于思维的作用,分析出知觉之间的因果关系。

2.简述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征。

共同的愿景、持续不断的学习进程、扁平化的能动式组织结构、自我管理、开放式的学习文化、领导者的新角色、强化知识管理。

3. 简述LPC理论的内容

LPC理论是由费德勒川立的,该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应依赖于领导者的人格特征与情景控制的匹配,本质上是领导理论中的权变理论;费德勒将领导者的人格分为任务激励和关系激励;并且开发出一种最难公式(LPC)的量表来测量任务激励和关系激励;如果LPC得分高,该领导为关系激励,否则为任务激励;一旦任务完成,低LPC领导者会更加关注关系,而一旦良好关系建立,高LPC领导者会把注意力放在任务完成上

4. 一个人的压力体验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

(1) 知觉。人的知觉不同,所体验到的压力也不同。

(2) 经历。一个人经历的压力的多少往往影响其对压力的体验。过去的成败经历都会影响其对当前压力的体验。

(3) 压力和工作绩效。合适的压力水平会导致工作绩效的优化。太大或太小的压力均可能导致低的工作绩效。

(4)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的人在场,有助于增强个人信心,有效地处理压力,反之,降低对付压力的能力。

5.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外部环境:群体是组织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组织状况制约着群体的行位与绩效。

(2)群体目标:目标不仅能够引导个体的行为,也是群体行为的推动力量

(3)任务的性质: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依赖性是影响群体绩效的重要变量。

(4)群体规模:一般认为,5-7人的群体执行任务最有效

(5)群体构成:异质群体,即成员在年龄.性别.种族.人格.能力.民族.经验.教育水平等方面各不相同的群体虽然需要一段时间相互适应,但一旦学会一起共事,则具有很高的潜在绩效。同质群体,即成员在各个方面比较类似的群体,尽管彼此容易相容,但假如缺乏完成任务相应的技能与经验,绩效也可能不高。

(6)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他人的影响下心理.行为以及绩效的变化。

五. 论述题

1. 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内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粘合力”。没有内聚力,一群人不能被称作为一个群体。

2.试论述如何有效地管理变革?

答(1)激励变革,克服组织成员对变革的抵制,创造乐于改革的气氛

(2)创造一个基于组织意识形态的共同远景

(3)要求改革者为变革需求政治支持

(4)管理好组织从当前状态向预期状态转化为变革过程

(5)为变革提供持久的动力以确保变革能够进行到底

3. 联系所在单位工作群体的实际,谈谈提高内聚力的体会。

4.为了提高你的谈判效果,你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答:

如果你已经评估了自己的目标,思考过对方的目标与兴趣,并提出了一种谈判战略,你就可以真正开始谈判了。下面几项建议仅供参考。

1)一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始谈判。 研究表明让步倾向于得到回报并最终达成协议。

2)针对问题,不针对个人。 着眼于谈判问题本身,而不针对对手的个人特点。

3)不要太在意最初的报价。把最初的报价仅仅看作是谈判是出发点。

4)重视赢-赢解决方式。 零总和的观念则意味着失去了双方都要获益的谈判机会。

5.如何改善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答: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在一个群体中,人与人之间总会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然而其密切程度却各不一样。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完善人际关系。

从管理体制和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主要的方法有:

(1)改善组织结构,健全民主体制。

(2)建立有力的领导集体。

(3)提高管理者素质。

(4)加强沟通,增强组织内聚力。

从个人方面来讲,改善人际关系的措施有: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加强个人修养尤其是培养良好的性格。

(3)加强自我意识。

6.论述组织行为研究方法种类。

答:

组织行为研究方法有四种:

1.案例研究。根据某一个体、群体、组织的第一手或第二手资料来分析行为特征的方法。

2.现场调查。运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在有代表性的若干样本中搜集数据的过程。

3.实验室实验。指在实验室里严格控制无关因素,精确操作自变量,然后观察因变量变化的方法。

4.现场实验。现场实验是指在真实的组织中,通过操作自变量即观察因变量变化的方法。

7.论述古典组织理论的基本特点。

答:

古典组织理论比较偏重于对组织静态的研究,即从经济-技术的角度来观察组织。他们的组织观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组织是一个分工的系统;

2.组织是一个层级节制的系统;

3.组织是一个权责分配的系统;

4.组织是一套法令和规章的体系;

5.组织是有目标的系统。

从以上的组织观念出发,他们所追求的便是:

(1)组织结构的体系化;

(2)组织工作的计划化;

(3)组织运行的规范化;

(4)组织管理的效率化。

第四篇:2016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 试题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是 A.Bf(S·P) B.Bf(P·M)

C.Bf(S·E)

D.Bf(P·E) 2.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A.四个步骤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

3.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

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A.创造性需要

B.创造性动机 C.创造性思维

D.创造性能力

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设计 D.事业生涯选择 6.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

A.事业生涯全面管理 B.事业生涯动态管理

C.事业生涯自我管理 D.事业生涯组织管理

7.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群体

D.任务群体 8.小道消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

A.流言式

B.偶然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

9.最早对群体助长现象进行研究的是

A.舒兹

B.勒温 C.特里普利特 D.麦迪

10.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莫里诺

B.霍曼斯 C.韦伯

D.阿西

11.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失调的指标是群体的

A.合作程度 B.竞争程度 C.工作绩效 D.凝聚力

12.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工作绩效 B.工作计划 C.德才兼备 D.工作目标

13.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B.被领导者的特点

C.领导的情景

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14.现代社会中,始终约束领导决策活动过程的因素是

A.社会需要

B.法律责任 C.组织资源

D.创新能力

15.动机是一种主观状态,其表现出的方式是

A.行为

B.目标

C.需要

D.行为倾向性

16.决定组织运行与发展方向与水平的是

A.外部环境 B.公共政策 C.领导者

D.技术与工艺

17.在组织行为学中,把权力、成就、情谊等这类动机称为

A.原始动机 B.习得动机 C.一般动机 D.生理性动机 18.按照双因素理论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A.工作内容 B.工作环境 C.工资待遇 D.职务保障 19.职业生活质量的理论基础是 A.过程型激励理论

B.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C.内容型激励理论 D.强化型激励理论

20.在现代组织结构的形式中,事业部制也被称为 A.斯隆模型

B.直线职能制 C.立体组织制 D.职能制

21.下列不属于现代组织结构形式的是 A.事业部制

B.立体组织制 C.矩阵制

D.职能制

22.组织成长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A.卡斯特 B.勒温 C.罗西 D。格雷纳

23.斯坎伦计划(The Scanlon Plan)实际上是一项 A.组织结构方面改革计划 B.技术方面的改革计划 C.人事方面的改革计划 D.环境方面的改革计划

24.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 A.组织理念 B.组织伦理 C.组织规范 D.组织文化

25.组织非常重视资历、年龄和经验,要求其成员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忠诚感,这类组织文化是

A.学院型

B.俱乐部型 C.棒球队型 D.堡垒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薛恩认为典型的“职业锚”有

A.技术职业锚

B. 管理能力职业锚

C.创造性职业锚 D.安全感职业锚 E. 自治独立职业锚 27.影响人际吸引的交往因素有 A.邻近

B. 互惠

C.相似 D.个性 E容貌

28.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有

A.设立规则与程序

B.设置联络员角色 C.任命吹毛求疵

D.组建特别工作组 E.成立工作团队

29.领导决策科学化有

A.决策体制科学化

B.决策思想科学化

C.决策信息科学化 D.决策方法科学化

E.决策程序科学化 30.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有

A.目标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效率功能 D.凝聚功能

E.创新功能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巧分) 31.性格

32.事业生涯的设计 33.正式群体 34.优势动机 35.组织体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的主要表现。 37.简述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 38.影响从众行为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39.简述民主型领导作风的特点。

40.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联系实际谈谈控制方位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4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消除组织变革的阻力。

第五篇: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

A.心理学

C.组织学

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

A.三层结构

C.五层结构 B.四层结构 D.六层结构 B.哲学 D.行为科学

3.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是

A.抉择分析

C.因素分析

4.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

A.世界观

C.价值观 B.人生观 D.态度 B.回归分析 D.相关分析

5.神经过程的特性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心理活动的

A.行为上

C.动力上

6.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A.X理论 B.Y理论 B.特征上 D.速度上

C.Z理论

7.用于测定创造性潜能的具体方法是 A.TAT C.SPS

8.事业生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 A.意识 C.行为

D.超Y理论

B.RAT D.SPSS

B.价值观 D.知识

9.一个工作群体所能做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资源条件 C.社会环境

B.工作环境 D.组织环境

1O.从个体的角度看,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境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 A.规定 C.依赖

B.看法 D.期望

11.从事保密程度要求很高的活动,最适宜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A.轮式 C.链式

B.Y式 D.全方位式

1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 A.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13.最早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学者是 A.霍曼斯 C.莫里诺

14.最能影响人际吸引的交住因素是 A.容貌 C.互动

B.相似 D.智慧 B.韦伯 D.阿西 B.群体促进作用 D.从众效应

15.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的还是功能失调的指标是 A.人际关系 C.工作绩效

B.凝聚力 D.工作目标

16.成功的群体间工作绩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竞争 C.人际关系

B.冲突 D.协作

17.莱克特的研究认为,高工作绩效的领导要把管理的中心转向 A.员工 C.环境

B.工作 D.决策

18.决策体制是指组织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它涉及的关系有 A.二种 C.四种

B.三种 D.五种

19.人们的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在目标未达成之前,行为不会终止,这体现了人类行 为的 A.因果性 C.持久性

B.目的性 D.自发性

20.人们为了追求目标的达成,不但常改变其手段,而且因学习或训练而变换手法,这表 明了人们的行为具有 A.可变性 C.目的性

21.按照双因素理论,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工作内容 C.工作上的成就感

22.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 A.亚当斯 C.弗鲁姆

B.麦克里兰 D.马斯洛 B.工作环境 D.工作富有挑战性 B.持久性 D.自发性

23.在现代组织结构的形式中,部门执行制指的是 A.事业部制 C.虚拟结构制

B.模拟分权结构 D.超事业部制

24.组织成长阶段理论指出,最适合于组织合作发展阶段的组织结构是 A.职能型结构 C.矩阵结构

B.地区性事业部型结构 D.超事业部型结构

2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 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称为组织的 A.强文化 C.主文化

B.弱文化 D.亚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O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态度的主要特性有 A.社会性 C.协调性

B.针对性 D.两极性

E.间接性

27.一般来说,个人加入一个群体的最常见的原因有 A.安全需要 C.自尊需要 E.权力需要

28.影响从众行为的个人因素有 A.智力因素 C.自信心 E.个性特点

29.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 A.包容 C.成长 E.关系

3O.根据动机的由来不同,可以把动机划分为 A.原始动机 C.习得动机 E.精神动机

B.一般动机 D.物质动机 B.控制 D.感情 B.人际关系 D.气氛 B.合作需要 D.成长需要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组织 32.弹性组织结构 33.角色 34.领导威信 35.激励机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O分) 36.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37.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哪些作用?

38.根据权变理论,影响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39.在哪些情况下运用折衷策略处理冲突最合适? 40.简述组织文化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联系实际谈谈群体规范对群体行为的作用。

42.联系实际谈谈公平理论对我国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意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相关文章:

组织行为学自考试题09-20

组织行为学模拟试卷五04-15

组织行为学考点04-19

组织行为学本科04-23

组织行为学范文05-23

组织行为学传记特征04-08

上一篇:争做新时代最美少年下一篇:会计学个人简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