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2023-05-16

第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读后感

读后感: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是龙应台1985年问世的《野火集》中的首篇文章。

龙应台20多年前写的这篇文章,描述的是当时的台岛情况,何尝不也是如今大陆的现实?!为了那个GDP,那个“硬道理”,极少数人豪夺大多数人的财富,外资殖民式掠夺中国的财富,外向型血汗工厂林立,战略资源被过度开发,甚至竭泽而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们的生存空间不断毒化,自然灾害频发;假冒的婴儿奶粉、毒奶粉,以及食品不安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和生活等压力使得普通百姓如牛负重,整日忧心忡忡;腐败、两极分化、经济危机、毒赌黄、抢劫、犯罪 ……

相比之下,显然如今大陆的现实情况远比昔日的台岛更糟!

然而,相当多的国人对此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或以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以为人微言轻,没有资格去管;或屈服于强势,忍气吞声,默默承受 ……

殊不知,正因为这种漠视,这种隐忍,在客观上纵容了这些现象的存在和发展!

殊不知,天下事关天下人,天下人管天下事。中国的事,关系着每个中国人。涉及百姓的事,百姓都有发言权。更何况那些弊端已经为害广大民众,为害你、我、他,危害着我们的国家及子孙未来!

在这个网络时代,人们高兴的看到,随着网络博客的兴起和发展,非主流的声音不断响起,“草根”有了表达自己愿望及心声的机会和途径。网友们关心国事天下事,在网上“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评说国事,针砭时弊,进言献策;揭露和批驳无良学者编造的邪说谬论,伸张正义,开创网络反腐先河;维护真理,宣传和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弘扬正气,再现历史真实;表达民心民意,反映社会弱势诉求,等等。正是由于“草根”们的不懈努力,“草根言论”不仅受到民众欢迎,而且得到各级政府乃至中央领导的重视,已经成为决策层了解民情、科学决策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与此同时,网络也涌现出了一批“草根”写手,他们的时评文章经常见诸各大网站、论坛的首页,常常引起社会广泛而又强烈的关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事实说明,即使是普通百姓,若能位卑不忘国优,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做到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写作,并能充分运用网络所提供的言论机会,正确使用自己的话语权,来表达自己和民众的心声。

“草根”人微,未必言轻!

亿万民众的声音必会惊天动地!亿万民众的行动必会改天换地!

第二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读后感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是因为“忍”性所致?而“能忍”的性格何以铸就?是迫于环境的压力?那又是谁缔造了当今充斥着权钱交易,贫富两极分化,人民总体素质低下的社会环境?我想此时世人缺失的是热血沸腾后的冷静思考。

 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未免过于久远,不容我们细细追溯。但时间终不能洗刷尽辉煌的过往。我们必须承认,过去的华夏,也曾有过百家争鸣的局势,也曾涌现出一批敢想敢说敢为的豪杰志士,也曾从盛唐发出照亮世界的光芒„„但这些为何只是流星一闪而过?是历代皇帝的专政磨平了中国人胸中的棱角,还是日益增长的GDP指数蒙蔽了明亮的双眼?我认为,原因不乏教育上的失误。

如今的教育,虽在硬件设施上提前奔入小康,但却引人在其软件方面长叹自怜。

敢问读者,当校园传出琅琅书声时,有几名学生真正领略过荷塘月色的唯美动人,又有几名学生切身感受过钱塘江的慑人心魄?没有接触过自然,又何以谈保护自然?连稻、麦都分不清,又何以在田间“听取蛙声一片”?

让我们从小学课堂看起:老师要求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讲话之前必须先举手,稍一犯错,必定罚站、留堂、抄课文!小小年纪就对发表观点产生了畏惧之心,又怎能在世人面前侃侃而谈?

初中校园更是令人汗颜。在中考的压力下,一切活动都要为升学率让路,连探望孤老都成了只在“学雷锋日”进行的特殊仪式,我们又怎么去乞求社会上处处体现“仁、义”精神呢?

再走进高中。时代的奋青大多从这里诞生,又在这里泯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最有发表观点的欲望,却又最受各方面的压制。老师、家长、舆论,以及不可忽视的高考。终究,他们只能在纸上流露满腔激情,在博客里甩出大把大把对社会的不满。过后,学生还是那个学生,高考还是那个高考,社会也还是那个社会。他们中的大部分永远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剩下的那一小部分,在做出行动却得不到关注后,也渐渐认识到“自己不足以撼动地球”这一事实,便也让最初的“壮志”不了了之。

有幸的是,在平庸的年代也曾出现过韩寒这样的人物,他的种种观点也一度掀起社会的热议。他愤愤地指责中国“穿着棉衣洗澡”的教育模式,又冷冷得嘲讽“万事不离钱”的社会风气,给了郁闷已久的学子一线突破现实的幻想。然后呢?然后他也在社会压力下,不得不为了金钱写些上不了台面的小说,拍些所谓的后现代的黑白照,在F1赛场上宣泄寥寥无几的怨气。最终为了金钱,对出版社笑脸相迎。也是为了金钱和生存,收敛了棱角,向娱乐界进军。哎,唯一的幸运也演变成显示中愈加黑暗的疼痛。

如今想来,我们早已习惯于在题海中打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也早已适应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生存守则。还有谁为了抽象的“正义”而牺牲自我利益呢?

有志之士大多飞向大样彼岸,寻求梦想中的和谐社会。留在国土的恐也只能踏着现代化的步伐起头并进了。想来学校不正是教给我们这样的道理:改变社会就要先适应社会,适应社会就必须不能生气!

第三篇:教养笔记:爱“生气”的乐乐

乐乐,一个瘦瘦的小男孩,我刚来到小二班的时候,认识的第一个孩子就是乐乐,他的性格就和他的名字一样,在幼儿园的每一天他都是开开心心的,见到任何一个老师,不管认识与否,只要你叫他的名字,他立刻就会送给你一个甜甜的微笑,园里所有的老师都说他是特别可爱的孩子,特别是他那胖胖的、圆园的小脸蛋,一笑起来鼓鼓的,真是可爱极了!

可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我发现爱笑的乐乐变得突然爱生气起来,总是会看见他小嘴噘着,一幅很生气的样子。有一次,班里刚换了新的影碟机,孩子们都特别好奇,乐乐也是,每次休息的时候他们总是禁不住看一看、摸一摸,这也难怪,班里添置了一个新的东西,孩子们好奇也是难免的,于是,我们就组织了一次活动认识影碟机,专门让孩子们来到影碟机面前为孩子们讲了影碟机的用途。在活动中,出于对孩子们的安全考虑,我特别提醒孩子们,如果没有大人在的时候一定不要摸影碟机,因为上面有电,小朋友们还小,会电到小朋友的。讲到这里,我看见乐乐的小眼睛一眨一眨的,似乎想起了什么,大声说道:“对,我妈妈就说过,大人不在的时候不能自己摸影碟机,有电,会电着小朋友的。”坐在旁边的聪聪也说道:“乱摸就不是好孩子,妈妈会生气的。”姗姗也好像想起了什么,说道:“对。”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似乎都明白了什么。后来我发现,休息时,很少有孩子再去摸影碟机。但是有一次,我看见乐乐很生气的从洗手间走出来,噘着小嘴,也不理其它小朋友,看到一向爱笑的乐乐这么生气,我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乐乐,你怎么了,为什么生气呢?”乐乐气呼呼的说:“张老师,聪聪不听话,摸影碟机,他不是好孩子!”然后就很生气的做到小椅子上,小嘴巴一直噘了好久。

后来还有一次,轩轩大便,我给他送纸,当时洗手间有乐乐和明明,我开玩笑的逗轩轩说:“小轩轩的大便真臭呀!”我话音刚落,就立即听到乐乐叫了起来:“张老师,你说脏话!你说‘臭’,你说脏话!”然后就看见像个小大人一样,又很生气的噘着小嘴走了。乐乐的小嘴又噘了好久。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是不时地看见乐乐的小嘴噘着,比如有的小朋友没有排队出门,有的小朋友乱扔玩具等,小朋友们都叫他“爱生气”的乐乐!每次看到乐乐噘起的小嘴,我的心里都特别着急,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乐乐为什么总是爱生气呢?怎么样才能让乐乐重新展现他甜甜的笑容?

通过思考和分析,我了解到,孩子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在幼儿时期已经有了基本的道德观念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的初步概念,这时幼儿周围人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幼儿道德观念的形成。如果在幼儿时期,没有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或者忽略幼儿的道德品质的培养,都会影响到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在幼儿的道德教育中,除了关注幼儿认知、技能技巧的培养,还应特别关注到幼儿的情感和态度,特别是良好的行为道德品质的养成。只有教师给幼儿正确的道德行为示范,为幼儿提供道德榜样,道德教育才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幼儿才能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质。另外,在幼儿道德教育中,身教甚于言传,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道德认知完全来自于家长、教师、社会的道德示范,我们应该把握幼儿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道德示范,以身作则,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像乐乐一样,永远开心,快乐的成长。

牧屿中心幼儿园

张翼

2009年10月

第四篇:中国人,你为什么喜欢龙

●闵良臣

只要从华夏的历史来看,龙只是我们民族的一个标志而不能说成是图腾。

从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中,就发现有蚌壳堆塑的龙这种东西,据说此乃迄今发现最早的龙形,故号称“中华第一龙”。仰韶文化至今,历朝历代,龙子龙孙不绝,可以说,中国人一直没有离开龙,没有离开对龙的崇拜。难怪有人认为:“龙,这个深为中国人民所喜爱的神物,已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并说“一曲《龙的传人》,唱出了古老祖国和龙之间休戚与共的关联”。

可到底有多少“中国人民”喜爱这神物,我不知道,因为这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反正我这个“中国人民”就不喜欢这个张牙舞爪的东西,也没听说身边有几人真的如何喜爱。

龙是个什么东西?曾从一家报纸“编者的话”中看到说:“对于这个问题,从古至今经过无数文入学者的研究、考证,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结论:这种能腾云驾雾的神奇形象,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它是由多种动物图腾综合起来的虚拟物。”可见,世上没有龙这个东西,中国的十二生肖中也只有龙是虚拟物。

自然,尽管子虚乌有,倘“中国人民”真真喜爱这东西倒也罢了。我们不总是说“各国人民都有自由选择”什么什么的权利吗?伺题是据我所知,龙这个虚拟物.从古至今,喜爱它的并非“中国人民”,而是“中国人民”的皇上。与其说“它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传统标志”,不如说它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专制的标志,是中国帝王的标志;与其说它是“一种美好的象征”,不如说它是一种威严、残暴的象征,是一种冷酷无情的象征。“龙颜大怒”,便要杀人。更有甚者,明朝有个皇帝,杀人后还破天荒下了一道圣旨:“拉出去喂狗。钦此”——这是怎样一种“美好的象征”?就连那家报纸《编者的话》中也承认这龙“在封建社会中被视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帝王的化身”。

也就是说,龙即帝王,帝王即龙,真龙天子是也。既如此,“中国人民”怎么会喜爱呢?如果说他们喜爱龙,也即等于说他们喜爱皇上。可自从我们有皇帝的历史以来,只能证明“中国人民”对一个个皇帝只是敬畏,而并不喜爱,至多也只是喜欢皇帝那龙椅而已:一些农民起义领袖,甚至一些山大王也都敢喊出“皇帝轮流坐,来年到俺家”这种“杀无赦”甚至要“诛九族”的话。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后,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竞遭到举国上下的一致唾骂就很能说明问题。正如有人所说:“辛亥革命不仅赶走了满族的皇帝,而且同样也反对任何人任何形式的皇帝。”(《再造中国中国百年大走势》第225页,大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可见“中国人民”并不喜爱龙这个原本就不是个东西的东西。

此外,有关龙的文章,做了几千年,应该说早已做滥了。可不知有些人到底出于什么心态,偏要东拉西扯,总结出龙有这好那好,偏要说这不是玩艺的玩艺有什么团结精神、凝聚精神、开拓精神、奋进精神云云。

“龙”有什么精神?在我的理解里,龙是张牙舞爪,龙是阴森恐怖,龙是浮夸,龙是虚假,龙是专制,龙是残暴,总之,龙没给我一点好印象。而那些所谓喜欢龙,说龙有这好那好的人,又何尝不是叶公呢?

今天有人起劲地大谈“龙的精神”,当然不过是借喻。可我总觉得,一个人有什么“情结”,是他的自由,他爱有什么情结,只要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别人没有权利干涉。但如果非要把自己的“情结”去强加于受众,这就成了“误导”。

而对于误导,无论如何,“中国人民”都是有权利加以拒绝的。

其实,既然认定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祖宗”有所了解才是。可当你翻开大小辞书,很遗憾,没见到哪本辞书的注释中把龙说成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辞书上对“龙”是这样注释的:“①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②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如:龙颜;凤子龙孙。”(见新版《辞海》第2004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至于龙的起源,有人认为,最初的龙形不过是抽象的旋卷状的云纹;还有人认为龙的原型来自春天的自然景观——蛰雷闪电的勾曲之状、蠢动的冬虫、勾曲萌生的草木、三月始现的雨后彩虹等等。再深一点的研究,说中国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鹿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至今约有8000年的历史。并说“喜水、好飞、通天、善变、征瑞、兆祸、示威,是龙的基本神性”。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后,龙的身上又增加了象征帝王皇权的神性。

这后一点,我们在十余年前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里更是可以清楚地看到,“龙的形象频频出现:旗子上有,王侯服饰上有,龙椅、龙床、龙柱、龙帐、龙冠、龙袍、龙车等,把南京天王殿装饰成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龙官”。而那些“君主帝王们看中了龙的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示威等神性,纷纷以龙自比,所谓‘龙行龙态’、‘真龙天子’云。这样的比附到明清两朝时可谓登峰造极,仅北京一座太和殿,就雕龙、绘龙、藏龙1.2万多条。如此众多的龙,象征和体现着专制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和不可一世的威严。”

既然“有这样的龙文化背景,张牙舞爪的帝王大黄龙,盘盘绕绕在太平天国首领们的心目中,就不奇怪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起义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曾斥龙为‘妖’。而在称王、封王后,尤其是打下南京后,领袖们对龙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弯,变成赞龙颂龙了。同时,开始大量地用龙。”太平军在“占领南京后,又对诸王朝服做了具体规定:天王九龙,东王八龙,北王七龙,翼王六龙,燕王、豫王皆五龙。还大修金龙殿,梁栋栏阶皆刻龙绘龙……”

这就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我们的历史仿佛注定就是要这样走过来,有什么办法呢?由此可见,如果真要说龙和图腾有关的话,龙也只是那些想做帝王者的图腾。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为了让那些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们相信自己身份的高贵,不就编造出他是“龙种”吗?

翻开中国历史,在整个封建专制社会,大大小小的皇帝都自以为是“龙种”,百姓也从来没有在这些“真龙天子”面前抻直过腰。甚至一听说“真龙天子”驾到,哪一个不是战战兢兢,匍匐于地?

第五篇:幼儿园教师教养笔记:爱“生气”的乐乐

幼儿园教师教养笔记:爱“生气”的乐乐

乐乐,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我刚来到小二班的时候,认识的第一个孩子就是乐乐,他的性格就和他的名字一样,在幼儿园的每一天他都是开开心心的,见到任何一个老师,不管认识与否,只要你叫他的名字,他立刻就会送给你一个甜甜的微笑,园里所有的老师都说他是特别可爱的孩子,特别是他那胖胖的、圆园的小脸蛋,一笑起来鼓鼓的,真是可爱极了!

可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我发现爱笑的乐乐变得突然爱生气起来,总是会看见他小嘴噘着,一幅很生气的样子。有一次,班里刚换了全自动洗衣机,孩子们都特别好奇,乐乐也是,每次去洗手间的时候他们总是禁不住看一看、摸一摸,这也难怪,班里添置了一个新的东西,孩子们好奇也是难免的,于是,我们就组织了一次活动认识洗衣机,专门让孩子们来到洗衣机面前为孩子们讲了洗衣机的用途。在活动中,出于对孩子们的安全考虑,我特别提醒孩子们,如果没有大人在的时候一定不要摸洗衣机,因为上面有电,小朋友们还小,会电到小朋友的。讲到这里,我看见乐乐的小眼睛一眨一眨的,似乎想起了什么,大声说道:“对,我妈妈就说过,大人不在的时候不能自己摸洗衣机,有电,会电着小朋友的。”坐在旁边的聪聪也说道:“乱摸就不是好孩子,妈妈会生气的。”姗姗也好像想起了什么,说道:“对,妈妈说大人洗衣服的时候小孩才能帮忙。”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似乎都明白了什么。后来我发现,去洗手间时,很少有孩子再去摸洗衣机。但是有一次,我看见乐乐很生气的从洗手间走出来,噘着小嘴,也不理其它小朋友,看到一向爱笑的乐乐这么生气,我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乐乐,你怎么了,为什么生气呢?”乐乐气呼呼的说:“陶老师,聪聪不听话,摸洗衣机,他不是好孩子!”然后就很生气的做到小椅子上,小嘴巴一直噘了好久。

后来还有一次,轩轩大便,我给他送纸,当时洗手间有乐乐和明明,我开玩笑的逗轩轩说:“小轩轩的大便真臭呀!”我话音刚落,就立即听到乐乐叫了起来:“陶老师,你说脏话!你说‘臭’,你说脏话!”然后就看见像个小大人一样,又很生气的噘着小嘴走了。乐乐的小嘴又噘了好久。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是不时地看见乐乐的小嘴噘着,比如有的小朋友没有排队出门,有的小朋友乱扔玩具等,小朋友们都叫他“爱生气”的乐乐!每次看到乐乐噘起的小嘴,我的心里都特别着急,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乐乐为什么总是爱生气呢?怎么样才能让乐乐重新展现他甜甜的笑容?

通过思考和分析,我了解到,孩子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在幼儿时期已经有了基本的道德观念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的初步概念,这时幼儿周围人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幼儿道德观念的形成。如果在幼儿时期,没有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或者忽略幼儿的道德品质的培养,都会影响到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在幼儿的道德教育中,除了关注幼儿认知、技能技巧的培养,还应特别关注到幼儿的情感和态度,特别是良好的行为道德品质的养成。只有教师给幼儿正确的道德行为示范,为幼儿提供道德榜样,道德教育才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幼儿才能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质。另外,在幼儿道德教育中,身教甚于言传,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道德认知完全来自于家长、教师、社会的道德示范,我们应该把握幼儿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道德示范,以身作则,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像乐乐一样,永远开心,快乐的成长。

上一篇:中国名人对友谊的看法下一篇:中国石化生产变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