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培训学习心得

2022-07-17

第一篇:特教培训学习心得

特教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沈阳市教委组织的特教培训学习。 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

我虚心、诚恳地接受着培训,态度之端正、学习之专注,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校园。培训期间,每个人都是那样的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适时地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的气氛十分浓厚。

二、听报告,感受深

张宁生教授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呈现在我的面前。他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数十年来的研究观点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更让我深深感觉到特教研究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

三、读书学习无止境

听张教授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的口才,叹服他的自信,叹服他的敏锐,叹服他的渊博。如此才气从何而来?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朝朝如此,暮暮如此,年年岁岁,日复一日,永不停息,永无止境。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了他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也许穷我一生也未必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和教授,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他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我们来说,每位教师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作为一线的特教老师,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又身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研究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

为期两天的培训结束了,但我知道有一样东西悄悄地产生了,那就是我们的梦想!就让她从这里起飞吧,也许她飞得还不够平稳,可就像所有的翅膀一样,没有风雨的历练,怎会变得越来越强壮有力呢?

“国培计划”——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2013年8月29日到9月7日,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有幸参加了由在河南省郑州师范学院举办的“国培计划(2013)”——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思路,使我能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去思看待特殊教育事业。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全国几大高校的专家们的讲座,以及来自兄弟学校的特教事业的领军人的精彩授课,使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拓宽了视野,也促进了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师德修养的提升,更让我充分的领略到专家们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通过培训这个窗口,我感受到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受到大家为特殊教育事业付出的艰苦努力,也感受到特教事业的累累硕果。巨大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不论是在听报告的过程中,还是在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中,亦或是在会后的自我反思中„„我每时每刻都有着不同的收获。

通过学习,我加深了自己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解。通过培训,越来越感到自己学习的不足,更加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北师大的肖非教授精彩的讲解,让我对特殊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特殊教育中还有那么多我不了解的东西,让我明白我的观念要及时更新了,要不我就要落伍了。肖教授对读书的阐述,强烈的撞击着我的心灵,想想自己,这几年我是一直看专业书籍,可是只是一些零七八碎的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以后一定要系统的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再如华东师大的于素红教授对个别化教育的讲解,让我对个训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在我的思想中,个别化教育就是“吃偏食”,原来在国外这条路以经走这么远了,让我看到了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可是一个上午的学习只能让我对个别化教育有个初步的认识,希望国家以后多给我们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周省红老带来的一个个精彩的康复课程案例,大到教育理论小到一个简单的教具出示,都是那么的精彩绝纶„„专家们的谆谆教诲,不胜枚举。每一个讲座都有它的精彩之处,每一个讲让我座也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听过了,就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么,我相信,我们永远不能真正成长起来。我要把学到的东西留下痕迹,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我的课堂上,让我的学习培训真正有所收获。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除了学到了有关各类残疾儿童的教育知识,更有一个强烈的念头不断升腾,徘徊,时时撞击着我的心扉——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反思自己的教学思维观;反思自己的学生观„„不反思就不会有进步。我要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把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点点滴滴的想法和感悟记录下来,常常去反思和总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多写些教后感、教学随笔,学习体会以及经验总结论文等,让自己在不断的自我剖析和教学反思中逐步走向成熟,真正成长起来。

短短的十天培训,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的收获。感谢“国培计划”这个平台,让我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东部的特教先锋们的差距。希望国家以后多给我们创造这样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使我们不再因坐井观天而固步自封。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在我特教人一定会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谱写出中国特教事业美好的明天。

“国培计划”2012——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学习心得体会 在乐山师院最后这三天的学习,更好地丰富了我的特教理论知识,其中指导作用最大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王雁教授的《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职能转变》的讲座。

为了提高本人教育科研水平,完善本地区的特殊教育研究,本人最近对我州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完成了硕士论文《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办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据调查,2011年黔南州特殊学生在校生数1339人,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335人,占25%,随班就读1004人,占75%。普通小学随班就读864人,占86%,在初中随班就读140人,占14%。到初中后随班就读学生数大幅减少,高中没有随班就读学生。随班就读的学生虽然占到特殊学生的三分之二,但支持保障机制不健全,学生难以得到特殊的支持,在课程内容、学习环境、评价方式上没有专门有针对性的设计,特殊学生随班就读仅仅是跟随普通学生在一个教室“随班就混”而已,学校无力为他们配备更多的资源。这充分说明在我州随班就读工作有很大的指导和研究空间。

聆听了王雁教授的讲座,以及查阅了许多专家关于“融合教育”的部分文献资料,结合我州实际,我认为,今后要在本州建立特教资源中心,发挥骨干教师在融合教育中的协调者作用,利用学校的地区优势,指导本州的随班就读工作。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实现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与普通儿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于无法到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可采取送教服务的形式,要在我州健全和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为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零拒绝”做出努力。

平时我们在教学中会用到很多心理学知识,但缺乏理论指导和总结提高,容易走弯路,当方法运用不当时不仅会事倍功半,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章永老师的《特殊儿童行为改变原理及运用》讲座从心理学的维度,让我们学到了儿童行为矫正的有效方法,为今后更好地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提供了理论支持。张莉老师的《聋校课堂管理策略及有效性评价》的讲座也很精彩。张老师是一个有着二十多年特教经验的老师,她的讲座内容基于特校一线课堂,为我们呈现了大量生动丰富的实例和具体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方法。尤为难得的是见到了张老师带来的学校老师为学生写的“成长日记”和个别学生的“补习记载”,这给我很大的启发,这些看似平时教育和管理中的小事,只要有心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是学生的成长史,也是特教老师的成熟史。特殊教育本来就是一个长期工程,只要有信心和恒心坚持,必然能见成效。

短短十天的培训一瞬即逝,然而这培训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今后我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聋教育的理论和聋教育发展的趋势,总结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和校本研修的指导能力,将本次培训学到的知识和本地区的特殊教育发展相结合,结合发挥自己的“火种”作用,促进本地区聋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简介

很荣幸能参加由特教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活动。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学员的教学展示,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眸这一学期的培训心得,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专家讲座,精彩纷呈

我有幸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得到了前卫的理论熏陶。教授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讲座的内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世界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

校长先总结了聋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学校的语言教育是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最好形式。但事实看来聋生语言的掌握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学校相对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对聋生语言的培养目标要求过低,或陷入空谈;放松对高年级聋生的口语训练;书面语训练与生活脱节;教学方式更强调对语言知识的识记,不利于发展聋生独立迁移、类化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接下分析了聋校语文课堂的却失,一是要求模糊,缺失目标。二是单调枯燥,缺失情感。三是机械训练,缺失积累。最后推荐了五个给我们语文教学有启示的例子培训心得。

第一位老师举三反一,“语文的学习首先必须‘举三’才行,然后才能‘反一’”。“举三”就是大量阅读、大量积累,这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反一”就是学生自己的读写能力。没有举三,难有反一。这是学习语言、形成言语能力的根本规律。听障学生的语言学习,我们就更应该确立“举三反一”的理念:不仅在“举一”上指导到位,更应该在“反三”上大有作为:将语文教材当作例子精读精悟,并以教材为港湾,将学生引入到课外阅读的浩瀚大海中去,教给学生在那里搏击风浪的本领,见识知识天地的美丽开阔,领略精神天地的无限风光,以达到举三反

一、自求博取的目的。雅各布•布洛诺夫斯基在《科学与人的价值》中说的那样:一个孩子读书就如同化工厂从海水里提取镁,几十亿加仑的海水在这个大化工厂进出着、被处理着。从每一加仑海水里并不能提炼到多少镁,但是从数量庞大的海水里,情形就不一样了„„

第二位遵 循 规 律,他认为现在的教材基本上是有一篇篇白话文组成,教一篇白话文,一般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提一两个关键问题理解课文,接着可背诵文中精彩的成语、句子或片段即可,没有必要在内容上挖过来挖过去。这样一来,大块的时间就可以节省下来,为校本教材的学习赢得时间、赢得教学的主动权。聋生虽有听力障碍,但他们还是遵循着一般儿童的智力发展规律。聋校语文教学的第一块“大石块”应该是——语言信息的大量而高效地输入。第二块“大石块”应该是——在储备一定量的语言信息后引导孩子步入阶梯式的阅读教程,可以尝试从“儿歌、童谣、绘本赏读”起步,然后慢慢进入美文美诗、寓言小品、蒙学故事的阅读、理解和积累阶段;第三块“石块”应该是——大量短小精悍的优秀儿童或少年文学作品。课内,以教材文本为例子,吸纳并积累语言信息;课外,以海量阅读为载体,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中沉潜往复,在读写熏陶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位是老师,厚积薄发, 其

一、“读书,写作,对话,思考。这就是语文。”其

二、“我爱读,带学生读;我爱写,带学生写;我爱思考,带学生思考。老师台上口若悬河,灿若莲花,学生下面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这就是语文!”其

三、“语文教学,教师能做的和最该做的,乃是激发、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品位。”,

梳理与小结:•举 千 反 一的聋校语文教学•遵 循 规 律的聋校语文教学

•厚 积 薄 发的聋校语文教学•融 会 贯 通的聋校语文教学•价 值 引 领的聋校语文教学

二、教学研讨,共同成长

培训活动中,我们欣赏了溧水特殊教育学校两节语文课——《将相和》和《哥哥傻吗》,两位教师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聋教育语文课堂,使我们从中感悟很多。同时,我们团队中的三位学员教师的实践课也非常精彩,通过集体讨论、备课、制作课件,使我们对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低、中、高年级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的胆量、睿智、钻研精神,给了我无穷的榜样力量。培训活动中的每一次研讨、每一次交流都是那么真诚、朴实,大家在一起讨论教学中的困惑,交流教学中的体验,仿佛是彼此心与心的交流,更是大家用情感谱写的一曲值得回味的篇章。

第二篇:小学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

2017年12月11日至13日,石家庄市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培训班在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隆重举行,来自石家庄各县市区的近200位教师参加了培训。其中既有特教学校的教师,也有普通学校的教师。3天的时间,我们听取了5位专家的6场精彩报告,让每一个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的刘殿波处长在会上做了《特殊教育发展的点滴思考与实践》的精彩报告,分析了目前我省特殊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向大家重点介绍了绘本在特殊教育中的积极推进作用。在刘处长的讲座中,他讲述的几个绘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猜猜我有多爱你》和《母鸡萝丝去散步》。本来很简单的几句话,配上精彩的插图,再加上刘处长绘声绘色的演绎,我们就像看到了一部微电影。已经是不惑之年的我都被深深吸引,更遑论我们可爱的特殊宝宝了。我觉得绘本不仅适用于特殊教育,对于我们普通学校的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通过绘本教给学生知识,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还可以由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来自宝岛台湾的吴永怡教授和参会教师分享了台湾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一些做法,主要讲述了台湾现在实施融合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应对。在学习中我知道了以前的特殊教育强调的是弱势能力补救教学,而现在则转型为优势能力培养。通过发现并强化学生的优势,让其可以自力更生,更好的融入社会。作为普教小学的老师,我们对待班里的特殊学生,比如一些有多动症和自闭症倾向的学生也要仔细观察,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强化,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来自正定特教学校的常莉旭校长,在报告《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的实施》中,通过自己学校的一些具体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正定特教学校是如何开展独具本校特色的教育工作。他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学起来,把学校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常校长的演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随班就读与特殊教育教育的融合中,他们已经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和制度保障。比如她所介绍的正定随班就读工作流程:首先由县教育局、县妇幼保健院、县残联和特教学校联手组建审核工作小组,然后由家长出具残疾证、医院诊断证明,填写申请报告,再由工作小组进行审核认定,审核通过的学生方可取得随班就读学籍。这些经验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作为普通小学的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接纳随班就读学生,创设好的班级环境,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别內在差异,与专业人士合作,发现学生的优势能力。

通过此次培训,我第一次接触到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学习了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对特殊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认识到特教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会以此为契机,在学校更多去关注那些有问题倾向的儿童,试着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去尝试。

第三篇:特教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6年1月5日参加了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听取了四位老师的学习汇报,自觉获益匪浅,感触颇深,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此次培训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深刻的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我们必须做到:

首先,要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孩子接受能力慢就对他们失去信心,就对自己的工作有所懈怠。我们应该在工作中从自己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努力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从改变学生的命运出发,把教学的需要,把学生放在首位。以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工作业绩,为特殊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这些残疾学生,是我们从事特教工作的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这些残疾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残疾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第三,要努力学习,及时充电。“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是如果这桶水没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补充,那么你将没有勇气给学生一碗水。因此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是一桶水,而要成为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流水,真是如此,教师应该终身学习,永葆思想常新。

第四:从事特教工作,就要做好吃苦奉献的准备。我知道我呵护的是一群残弱的雏鸟,它们经受不了风雨的侵袭。有人说:选择了特教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烦琐和劳碌;选择了特教事业,就意味着远离了鲜花和掌声。事实确是如此。不少朋友问我:你喜欢现在的工作吗?我微笑不语。因为从我走上特教讲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要为特教事业付出更多、奉献更多、牺牲更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句格言注定了特教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因为它是教书育人,它又是美好的。哪怕是一朵残缺的花,也要献出全部芬芳;哪怕是一颗受伤的树,也要献出一片绿荫……我们付出的虽然很多,但是值得,我们为社会减轻负担的同时,也从中感悟到了别人无法体会的幸福。“先当保姆,再做教师”,特教教师和普教教师不一样,我们的担子更重,因为我们不仅仅是教师,我们还是父母,我们不仅要教学生数数认字,我们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孩子是家长的希望,而我们是点燃他们希望的种子,我们感到光荣,感到自豪。“情寄特教,爱心无限”,我们用课本为孩子们插上理想的双翼,用粉笔勾画出春天的万紫千红。

我骄傲,我是一名特教教师!

本溪市特殊教育学校

屈淑晶 2016年1月5日

第四篇:关于提高特教津贴标准的建议——特殊教育学校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关于提高特教津贴标准的建议

——特殊教育学校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在4月5日上午李天顺老师讲到国家相关特教政策与形势时,所有的学员对特教教师津贴的讨论与呼声是最热烈的。我是全程负责我校特教工作的副校长,对这件事的看法深有感触,现以学习心得的方式就特教津贴的标准提出如下的建议。

一、案由

正如教育部特殊教育办公室李天顺处长所说的,党和政府对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目前是“非常高度”。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用了整整一章(第十章)的篇幅专门对特殊教育提出要求与发展规划。新一届中央领导也高度重视,2014年3月,总书记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贺信中讲到:“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2014年1月,国务院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办好特殊教育,对于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增加残疾人家族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带着深厚的感情,履职尽责,特教特办,认真实施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让残疾孩子与其他所有人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是,国务院办公厅在2014年1月转发了7部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中指出:“完善并落实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等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负责教育工作的副总理刘延东同志于2014年1月亲自主持了全国的特殊

1 教育电视现场会议,随后,2014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开展广东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培训需求专题调研的通知》,此时,广州市由于在2013年下半年在13所中职学校开办了轻度智障学生中职教育启能班而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职学校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培训,专门邀请了台湾的专家到场进行了前后近一个学期的培训。各级政府部门对特殊教育的关注与重视可想而知。但是,从事这项教育事业的教师却有说不出的“心酸事”,就是他们的特教津贴,已经十一年没变动了。

二、原因分析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现状也不一样,国家对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特教津贴不可能从国家层面设定一个定数,只能从相关政策的文字表达上要求各地政府要合理设计特教津贴,激励一线教师积极投入工作,开创特教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比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章第三十条提出“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所以,特教津贴只能作为地方政府的责任予以投入,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设计一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动态比例或定额。我查阅了广州市所有关于特殊教育工作的可公开文件,只查到《关于大力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穗府办【2003】30号)有一段对特殊教育的特教津贴是这样要求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落实教师的编制和待遇。各级政府要按有关规定落实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点、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教师编制及特殊教育津贴。从2002年2月起,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儿童福利机构教职工的特教津贴按省颁新标准发放,额度为教师基本工资的30%。从事工读教育的教职工,在岗期间除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外,可增发工作补贴;从事特殊教育满15年并在特殊教育岗位退休的教师,

2 退休时特教津贴列入工资基数。10个班以上的特殊教育学校,可增加编制配备2名特殊教育巡回辅导教师,协助指导本地区随班就读工作;连续三年随班就读学生数在20人以上的普通学校,可增加编制配备1名特殊教育资源教师。专职从事特殊儿童辅导工作的资源教师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上面这段描述的关键点一是“特教津贴按省颁新标准发放,额度为教师基本工资的30%”;二是“在岗期间除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外,可增发工作补贴”。第一个待遇是基本工资的30%,折算成定额就是年青教师(15年教龄以下)约200元/月起,年老教师(25年教龄以上,而且还必须是高级教师)约600元/月;第二个待遇“可增发工作补贴”,从目前广州市实施绩效工资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来讲,可以说是一张“空白支票”,因为如果学校要实施这个“增发工作补贴”,则要从其他非从事特教事业的教师身上让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撑这项补贴的发放,如果不是这样,那只能靠政府额外拨款,但各区政府目前并没有这个专项预算。

特教事业的发展与质量的提升关键是要靠教师,而且是一线教师。这些教师面对的是残疾孩子,是绝大多数心理有缺陷的残疾孩子,从教育角度分析,这些孩子甚至比正常孩子的“后进生”还要难教,还要难管,不仅安全风险更大,安全风险责任也更大,而且还没计较花在这些孩子身上的巨大工作量。比如说一个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学生(尤其是自闭症等类型的智障学生),一线教师除了要有很大的爱心与耐心去教他知识与技能外,还要经常陪他一起吃午饭,甚至还要陪他一起上洗手间,耐心的、反反复复地教他这些基本的生存与生活技能。这些孩子毕业后,他们绝大多数人不可能象正常学生一样在参加社会工作后通过自身努力与机遇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回校看望自己的恩师,令老师感动终身,骄傲一辈子,这也是教师的尊严与幸福,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这也是教师所谓的社会地位。但是,从事特教

3 事业教师有可能获得如此之尊严与地位吗?幸不幸福就关键看特教教师的心态与思想了。所以,加大投入,尽快提高特教津贴刻不容缓。

另外,2003年颁布的特教津贴标准到现在已经过去10年了。如果10年前这个标准还有一定吸引力的话,那10年来,由于市场的物价翻了多少倍,大家心知肚明,这个标准已经失去了“民心”与“动力”。从事特教事业的教师们现在不仅生理上感觉累了,而且心理上也感觉更累了,改革与创新的动力又该从何谈起呢?

三、建议与对策

提高特教津贴的标准可以从穗府办【2003】30号文入手,建议如下:

(一)将“教师基本工资的30%”直接改为“教师基本工资的80%”,删除后面的“在岗期间除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外,可增发工作补贴”。

(二)将“教师基本工资的30%”保持不变,但政府每年额外为从事特教教育的学校(或其他单位)专项拨付特教津贴资金,可以按各单位现有的绩效工资方案,把特教教师的工作量按基本工作量(课时量)的三倍核算予以补贴。

(三)删除“额度为教师基本工资的30%”和“在岗期间除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外,可增发工作补贴”,直接改为“额度为教师绩效工资基础性部分额度的50%发放”。

以上三条建议,可以任选一条作为参考而修订。当然,若政府有更好的修订规划,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合理、科学、公平、公正的提幅,我相信从事特教事业的教师们肯定会从心底上加大努力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特教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4

第五篇: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管理的思考——北师大广州特教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1)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管理的思考

——北师大广州特教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1)

特殊教育培智类学校的课程管理是培智学校面临的一大课题。在上世纪80、90年代,培智学校面对的基本上是单纯的“弱智”,采取的方式就是轻度的进行教育;中度的进行训练;重度的实施监护。而进入21世纪初叶,培智学校面对的除智障的,还有脑瘫、自闭和因先天基因造成智力障碍的,乃至多重性障碍。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的规划组织等等如何进行?

今天,听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许家成教授主讲的《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管理——以个别化课程管理为例》的讲座,明确了培智学校的课程管理的关键问题。

一、明确学校课程管理的内涵

1、课程管理首先要确定课程取向,课程的取向是内化的、专业化的。课程的取向决定整个课程的管理过程。

2、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校长管理的站位从“外在”的行政管理走向“内在”的专业化管理。

3、课程管理的内容包括:课程管理理论与管理结构;课程实施管理,包含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监控、课程

评价等;课程管理角色及其责任;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

二、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走向个别化教育(IEP)

面对严重、多重障碍的学生个体差异越大,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出现“趋同”,采用更为“一致”的课程与教学形态,即个别化教育(课程与教学)

基于个别化教育(IEP)的课程管理由“四个部分+六个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课程理念——育人为本

特殊教育课程理念相对与传统的课程理念,从“教书育人”到“育人为本”。“教育育人”是以课程为主,在课程实施中育人;而相对于“育人为本”则是以育人为主,课程是为育人服务,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从能力发展是以学生的发展来开展课程;从功能环境是以生活为核心,教会学生怎么去生活;从教育权利是以学生是否接受公正、质量与支持的教育。

第二环节:课程开发——课程组织+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的课程目前国家即将出台的有包含3个领域、18个次领域、98个项目、642个教学目标的广域课程。

第三环节:课程运作——IEP+班级计划

“IEP+班级计划”是从课程走向教学的桥梁,而这个桥梁能否顺利通行要注意5个关键点:

关键点1:学生如何学会673个教学目标,个别化的思维方式认为有些目标在生长发育中自然会的,或者通过不同的多种学习方式渠道来完成(例如社区化教学可以通过社区和家庭来完成部分的教学目标),其实只有部分目标是需要教学来完成的,所以需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就让他进入IEP。

关键点2:如何拟定IEP?

首先,进行教育诊断,对儿童进行诊断,找出目标; 然后,从课程标准中选取教学目标。目标选取可遵循3个原则:A、最近发展区的目标,0分暂时放下,4分不选,3分优先作目标;B、需求原则下的目标,那个问题是最需要解决的,作为最先完成的目标之一;C、先备知识原则。

最后要注意IEP的关键要适合特定儿童的教育需求,数量不宜过多,考虑在20个左右。

关键点3:把握IEP几个重要关系,即:学生、课程、IEP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教育的诊断要把握匹配课程与学生的教育需求。先制定IEP,得到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目

标,再根据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关键点4:如何形成班级教学计划?将多个儿童的IEP中的教学目标梳理后,整合到教学计划中,形成4—8个单元。汇集、梳理所有的教学目标,制定出集体教学计划,再分解成不同的教学单元。

关键点5:如何决定教学形式?教学的形式有单元+分科、单元+主题、单元+综合。而教学形式关键取决于学生。学生程度较好:分科教学7+5;学生程度差:主题教学(综合)。

第四环节:课程运作——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的应遵循3个步骤:

第一步:配置教学目标:A、按分科配置目标的则将目标分配进7+5。B、按主题配置目标的则将目标分配进主题中,然后将主题分成若干课题,配入若干教学目标。

第二步:展开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教学活动目标,采用主题词(关键词组)的方式表述。在每个目标下可以设置5个左右的关键词组。A、与学生需求与要求相关的目标;B、与学生生活经验关联的目标;C、与学生生活环境关联的目标;D、在不同主题或学科中展开教学活动目标。

第三步: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的四个角度:A、教学主题与目标;B、教

学策略与资源;C、辅助治疗技术(如物理、作业、语言、心理等治疗);D、改变环境与支持(自然支持)。

教学设计的多种形式:集体教学(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学科补救教学、康复训练)。

第五环节:课程运作——教学活动实施

1、改变从“教”到“学”观念。

2、教学活动策略运用:动机策略运用、注意策略运用、认知活动运用、记忆策略运用

3、学与教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社区互动

第六环节:课程评估——教学成效评价+课程评价

1、课程评估观念:从水平评估到纵向评估(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2、处理好测评与基线、评估与成果线的关系。

3、以活动评估(活动前测评,活动后评估)和阶段评估(IEP目标前测和后测的比较)为主要评估形式。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过几十年的运作,以教书育人为理念的学科教学,以分科组织的固定教材,备课、教学、评价均有一个相对的固定的模式,百变不离其中。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才是育人之本,才是人性化的教育。

上一篇:土建测量员考试题下一篇:推荐优秀教师评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