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2023-02-08

第一篇: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办公楼管理制度 征询意见稿 (1)

东营市人防应急指挥中心

管理规定(暂行)

东营市人防应急指挥中心是东营市人防办、东营市城市资产有限公司、东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集中办公的场所。为保障办公楼的正常运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体现工作人员优秀的素质与精神风貌,维护办公区域的正常秩序,实现优质、高效、规范和安全的工作管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仪容仪表规定

1、楼内办公人员应保持仪表整洁,不准穿拖鞋、背心、短裤等衣冠不整的服饰上班,不准在办公楼内大声喧哗,不得在办公楼进行与公务无关的活动。

2、楼内办公人员应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热情和蔼,礼貌待人,公正处事。

3、不准在公共通道、楼梯间、走廊、墙面、柱子等地方随意张贴通知、海报、广告等标识物。不准在墙面、柱子等地方乱画、乱刻。

二、人员与物品进出管理

1、进出办公楼的工作人员必须佩带工作证,进入办公楼时,应自觉接受检验。如人证不符,保安人员有权收回证件。若未佩带工作证,需由本单位办公室主任下楼带领。

2、办公楼内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证件,由市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制定规范要求,使用单位负责制发。

3、办公楼内因维修安装等临时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办理临时出入证,出入证由城发物业办公室统一制作。

4、人员工作证、临时出入证,车辆蓝牙卡及门禁卡不得擅自涂改、转借他人使用,发现涂改、转借者,一经查实,除收回证件及门卡外,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外单位人员进入大楼联系公务,须向门卫出示有效证件,并填写来客登记单,经与到访单位确认后,方可入内。进入大楼人员,应接受门卫对携带物品的检查。

6、认真执行24小时安保值班规定,未经各单位办公室同意,任何人不得在大楼留宿。节假日期间各单位值班人员应服从大楼综合协调小组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

7、严禁衣冠不整者进入办公区;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办公区推销产品、收购废旧物品。大楼内各单位可回收废旧物料,定期由备案单位进行统一收购。

8、进入办公区的物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检疫标准和安全防范要求,并自觉接受大楼门卫登记检查。否则,门卫值班人员有权阻止。

9、车辆蓝牙卡、门禁卡、人员工作证、临时出入证应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应及时向使用单位办公室挂失,由管理单位

2 有偿补发。

三、车辆管理

1、车辆进入办公区,应按指定位置停放。办公楼内禁止一切车辆(含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进入。私家车统一停放在地上停车厂停车位处,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停放在非机动车统一指定停放处。

2、车辆进入办公区内应主动减速行驶,禁止鸣笛。禁止在场内乱丢垃圾、杂物、使用明火,保持好地上、地下停车场的清洁卫生。

3、进入停车场的司机,按指定的车位停放,严禁随意乱停。车辆停好后,必须锁好车门,车内贵重物品须随身带走,防止丢失。

4、上级部门来访公务车辆,经人防办公室同意后,可停放地下机动车位。

5、严禁占用消防通道,排污、排风设备。严禁在车库入口和通道上停放车辆,确保停车场道路畅通;办公楼大楼正门坡道、平台禁止停放任何车辆。

四、安全保卫管理

1、办公楼内单位及全体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各项管理规定,自觉维护办公区和办公楼的工作秩 3 序,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保安人员开展工作。

2、严格实行凭证出入和来客登记制度。全体工作人员工作时间要自觉佩带工作证,不佩戴、不出示证件者,保安人员有权询问和检查。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将亲戚、朋友带入办公楼。确需进入的由各单位办公室作出安排,保安人员不得擅自放入。

3、 由城发物业公司对办公大楼内的消防、电梯等各种设备实施统一管理。定期对电梯维保单位、消防维保单位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因设备检修需要,各使用单位要予以配合,确保各种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4、办公楼实行封闭式管理,非工作时间如有参观、公务活动的,活动承办部门(或承办人)应事先向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由办公室通知物业,承办部门(或承办人)在活动期间负责配合门卫搞好办公楼的安全工作。

5、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办公区内工作人员应熟悉、了解大楼安全通道,消防器材及火警按钮等具体位置和基本性能,一旦发生险情能迅速报警、扑救、控制。要自觉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和引导,快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对办公区内重要部位实行治安、消防动态监控并24小时进行实时录像。

7、楼内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妥善保管财产、物品和文件;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消防安全管理

1、消防安全制度

(1)入驻办公楼的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消防法》,增强防火意识,掌握消防知识,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2)不准在办公区私拉乱接电线,不准使用电炉、电饭煲等大功率电热器具。一经发现除没收物品外,给予500—1000元罚款。

(3)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进入办公区。如施工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设立相应警示标志,定人、定点、定措施,严格管理。

(4)临时动用明火(含焊接、切割),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严禁在楼内焚烧文件、纸张等物品。

(5)会议室、文印室、档案室等重点场所禁止烟火,并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时清理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人员离开时应切断电源。

2、消防、安保设施的使用管理

(1)烟感报警器、自动喷淋头属敏感装置,不得烟熏、火烤、

5 碰撞。

(2)送风口、排烟口和防火卷帘门,应保持正常状态,不得随意操作。

(3)手动报警按钮为火灾确认报警装置,非紧急状态不得打碎玻璃。

(4)楼道、车库配置的灭火器不得擅自移位、开封使用。 (5)不得随意操作消防用水管网的各类阀件;平时不得使用消防水,以保持管网压力。

(6)不得触摸监控摄像机、防盗报警器,以保证监控效果。如发现楼内工作人员有违反规定造成设备损破或影响大楼设备运行的,根据录像回放确认后,处以100—500元罚款。 (7)应急灯须保持正常状态,不得挪作它用。

六、用电、制冷、取暖及设备管理

1、任何单位和部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在办公室乱拉乱接电源线,以防超载负荷,发生安全问题。

2、办公楼高低压配电室、机械设备主控室、空调风机操作室、安全及消防监控室等专门设备室设定提示标识,并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进入设备室;不准随意触摸、按动安全消防报警开关和按钮,以免引起设备联动,出现喷淋等现象。

3、所有楼层强电间、弱点间统一由物业进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配电间办公和休息,不准作为仓库使用,不准放置易燃、易爆物品,以防设备、线路损坏,引起电线短路,造成火灾、设备损坏、通讯中断、触电和其他事故。

4、全体工作人员要树立安全与节能意识,离开办公室时做到“四关、四不走”,即关窗、关灯、关空调、关门;重要文件、印鉴不入柜不走,抽屉不锁好不走,不切断电器电源不走,门窗不关闭不走。如发现中央空调等其他设备损坏,应及时通知物业派人维修。

5、夏季制冷主机开闭时间为8:30—17:00时,其他时间及节假日不开放,室内温度设定不得低于25度。

七、电梯管理规定

1、电梯内禁止吸烟,大家共同保持良好卫生环境。

2、乘梯人员请勿倚靠电梯,随意按电梯开关按钮。开启电梯要轻按键,严禁反复用力敲打。

3、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提倡

2、3楼工作人员尽量不乘电梯,通过楼梯步行下楼,以提高电梯使用效率。

4、乘坐电梯被困时,请通过电梯对讲与电梯管理员取得联系,耐心等待救援,切勿强行扒开电梯门,以免发生危险。

5、严禁用客梯搬运货物、垃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如特殊需要,经物业同意后,在专人监督下方可使用指定电梯。

八、监控室管理

1、监控室是重要安全保密场所,无关人员严禁入内。监控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外泄任何监控信息。

2、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监控室参观或索取监控资料。

3、监控室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发现异常情况,要跟踪监控并及时汇报。

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监控设备,不得拆卸、改装仪器设备。

5、监控室内禁止听广播音乐、下棋、打牌等,禁止用监控设备玩游戏。

6、认真填写值班日记,履行交接班手续。

九、办公区环境管理

1、全体职工要牢固树立创建文明洁净办公楼的意识,讲究卫生,美化环境,爱护公物;不准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因值(加)班等特殊需要在办公室用餐的职工,要自觉维护办公室卫生。

2、各办公室要坚持每天打扫卫生,做到窗明几净,办公桌、文件柜等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垃圾要做到袋装化,定点堆放,及时清理;任何人不得在走廊内乱堆乱放物品,否则将作为废品收集处理;禁止向窗外抛扔杂物,影响楼内外环境卫生。

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办公区内乱搭建、乱堆放、乱张贴、乱设标志牌和导向牌等,保持走道和公共部位清洁卫生,保持室内干净整洁。

4、不准在楼道、会议室、楼道及标明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

十、卫生管理

1、区域和责任划分:(1)各单位办公室、档案室、库房等室内卫生由各单位负责保洁,垃圾装袋后放于卫生间指定位置。(2)公共区域内的不锈钢护栏、不锈钢烟灰盅、窗户、卫生间、洗手间、电梯、大厅、门厅等由物业公司保洁人员负责保洁。

2、 卫生标准:(1)地面的保洁必须用挤水后的干净拖把擦拭,做到地面光亮、洁净,无烟头、无纸屑、无污渍、无痰迹。(2)墙角、天花板无积尘、蜘蛛网。(3)楼梯、通道、平台等公共地方无堆放杂物。(4)各办公室门及门框要用干抹布进行保洁,严禁湿布擦抹和乱写乱贴。(5)卫生间保证无异味、无蚊蝇、无蜘蛛网和卫生死角。(6)公共垃圾做到日产日清。(7)电梯内外、护栏、烟灰盅做到洁净、光亮、无污渍、无手印;窗户玻璃洁净透明。 十

一、会议室(接待室)使用管理

1、各单位会议室(接待室)的管理服务,由使用单位办公室统一负责。

2、因工作需要使用一楼大会议室,使用单位应在会议前24小时,临时会议在开始前4小时进行申请预定,由人防办公 9 室统一协调安排。如遇会议之间发生冲突,坚持局部服从整体、重要紧急优先的原则协商解决。

3、各单位使用会议室时,均需填写统一印制的“会议室使用申请表”,明确会议名称、参加会议人数、使用时间及其它要求等。会议结束后由使用单位有关负责人和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共同签字,以确保会议室各种设施的安全完好。

4、会议室原则上不对外使用。

5、所有公共会议室均为“无烟室”,禁止在会议室内吸烟。 十

二、绿化管理

1、 保证绿化带内无垃圾、无杂草、无虫害。

2、 根据气候干旱情况及时灌水。

3、 绿化带修剪整齐,整个过程干净文明。

4、 按规范对花草树木定期进行培土、施肥、除杂草和病虫 害、修枝、剪叶、补苗、淋水,对大棵的灌木给予造型,丰富绿化内容。

十三、安防人员巡查管理

1、 白天巡查时间为8:00、10:00、14:00、16:00四次。

2、 夜间巡查时间为21:00、5:30两次。

3、 自21层至下逐层检查,巡检到位,并在每层电子巡 查设备上打点。

4、巡查外围时应注意门、锁是否完好,设施有无破坏现象。巡查过程中做到眼看、耳听、鼻子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重大问题和隐患应及时向人防办汇报。 十

四、物业维修管理

1、物业负责大楼公共部位及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修工作。公共部位及设施设备出现故障需进行维修时,由物业向办公楼综合协调领导小组汇报,并提报维修方案及资金申请,经领导小组同意后组织实施。应急维修,报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实施。以上产生的维修费用由各单位按使用建筑面积进行分摊后支付物业。

2、各单位自用公共部位及设施设备出现故障需维修时,由物业通知使用单位,维修费用由使用单位支付物业公司。

3、各单位室内设施的维修,由使用单位通知物业进行有偿维修,费用按季度结算。

4、大楼内的消防监控系统及电梯、空调机组、供水设备、配设备等大型公用设备,质保期内由设备安装单位进行维修质保。质保期后由物业保养,保养维护费用由各单位按使用建筑面积进行分摊后支付物业。

5、物业每天巡检,处理问题,发现隐患和险情及时处理并 汇报。

11 十

五、大楼装修管理

1、各单位进行二次装修前,向人防办提报装修申请,经书面同意后,到物业公司办理装修手续,交纳装修押金。由物业发放开工许可证后,方可开工装修。

2、装修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服从大楼物业管理,遵守大楼各项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报批方案进行施工。

3、装修材料、建筑垃圾不得堆放在装修区域以外,特别是电梯口或者其他公共区域,(建筑垃圾必须“袋装化”集中放于施工区域内,清运时间为周一—周五19:30—22:30,周六为14:30—22:30,周日为9:30—22:30)。

4、 装修时间为8:00—18:00。其他单位正常上班时间严禁进行噪音、异味、粉尘等影响他人工作的施工,否则物业有权采取有效措施停止违法规定的装修行为。

5、装修材料运输必须使用指定电梯,不得运输超长超宽超重材料;运送货物时不得使用硬质的运货手推车,如有违反立即停止使用电梯。

6、装修施工单位之施工人员不得赤足,不得穿背心、拖鞋。亦不得在非工作区域内逗留,不得随地吐痰。不得大声喧哗,不得使用任何放声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等。绝对禁止赌博、饮酒等。

7、装修期间施工单位损坏、破坏公共设施设备的,应照价

12 赔偿。 装修垃圾不按规定及时进行清运,物业将委托其他单位代为清运,并对责任单位进行双倍处罚。

8、装修完工经验收合格,一个月后到物业办理装修押金退款手续。

十六、灯光使用管理

1、夜间景观照明射灯夏季19:00到22:00(冬季18:00到20:00),路灯19:00到4:00(冬季17:50到5:00)重要节日由人防办统一安排。

2、楼内除

一、二楼大堂指定灯光开起外,其它灯光一律关闭。

3、大楼亮化开启时间由人防办公室根据需要确定,开启时提前半天通知物业。

4、严禁晴天、白天开灯。 十

七、其它规定

1、每月定期组织召开办公大楼综合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就大楼管理工作及完善事项进行研究确定

2、重要节日或重大活动前,各单位要定期对各个安全环节进行自查,对查出的隐患要立即整改。

3、大楼内各单位招聘临时工(包括施工队伍)时,本着“先审后用”的原则,确保政治上可靠。使用前要及时办理出入证件,用工单位负责监督,若发生问题,由用工单位负责。

4、非值班人员未经批准不准在办公楼内留宿,留宿人员晚上10点前必须熄灯,否则作停电处理;严禁将无关人员带入办公楼,不准带老人、家属和小孩进入办公楼参观、玩耍。

5、未经批准不得在办公楼内搞文艺娱乐活动。

6、本管理制度修改与完善,需经人防大楼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协商后进行补充完善,印发后全体办公人员共同遵守,

第二篇: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几个主要

问题的总结(防空)

城市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是城市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城市危机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化道路的发展,该系统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事件等频频发生。如何高效的利用有限资源,建设适合本城市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变得非常迫切,这对提高政府的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为市民提供快捷的紧急救援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新更合理的安全支撑,体现政府新的职能的重要手段。

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是城市公共安全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代表政府实施协调、指挥、调度的重要机构和场所,是反映一个城市应急和危机管理水平及城市综合信息化应用的标志,也是城市危机管理的重要支撑设施。随着我市《杭州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即将出台,我市应急体系中需要解决的应急目标逐渐明朗,用什么样技术和手段解决变得十分紧迫,建设怎样的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是否能正常发挥,关系到该中心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建设怎么样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国内外没有固定的模式,虽然国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多年,也是各不相同,加上国内各地区经济和发展不平衡及地域特点不同,也没有统一的建设模式,这需要我们充分考虑本市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好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对建设杭州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政府管理体系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技术体系关系的协调

从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来看,所建的系统平台将统一各应急反应业务,提高了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但也带来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体制冲突,这还包含着各个部门自身长期工作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挥方法和习惯之间的协调,怎样体现良好协调关系的指挥平台是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首先要

精心考虑的问题。另外,我国的政府体系多数是树形的垂直构架,其行政特征是对上负责,而快速反应机制的城市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以事件为中心的扁平结构,要求其对事件直接负责,这种结构和管理的不一致是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和运行也需要协调的问题。

2、系统的智能化建设

目前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设多数是基于特定灾种,将不同类型的应急指挥系统或信息系统按照一定的预案要求,进行的需求组合和系统集成。更多的是体现“面向过去和已知”这个概念,应急事件虽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可预见性是城市应急的个性特征,怎样建设即“面向过去和已知”又能面向不确定的“未知”,既能贯彻预案又能适应一些从未出现过的综合性、边缘性应急事件,使建设的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具有“脑子”作用,能为决策人员提供一个便利的、交互式的操作平台,迅速、动态地识别事件,构造针对特定应急事件地信息处理和调度系统,真正体现建设的意义所在,这是衡量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先进型和长期性的重要指标。

3、城市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建设专业化、智能化的城市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必须建立一套适应指挥的应用标准和应用支撑标准体系,虽然各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相当的成果,但存在着各自建设带来的问题,缺乏相对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这对建设综合性和基础性的指挥中心带来内联问题,同时这标准还应包括对应急事件的描述机制、数据单元描述、技术接口描述等,使建设的城市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只有一种“共同语言”,怎样确定适合我市应急指挥救援系统范围内的规范标准,这对建设具有生命力的指挥中心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有着重要意义。

4、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各指挥中心的网络构架

目前的指挥构架有决策型、管理型和协调型等数种,体现不同的指挥特征和效果,不同的指挥结构形成不同的指挥网络,城市已有不少部门针对一些特定类型的事件建有各自的指挥中心,虽现有的部分中心内部建设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和先进性,但系统对外部的延伸仍缺乏手段。构架一个合理的全市范畴的城市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使在重大事件面前,信息获取与协调指挥的效率与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保证良好的匹配,通过技术的手段清晰的体现各中心之间的职责关系,这将关系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网络构架的合理性,也将关系到对应急救援事件的快速协调和处理能力,避免形成“指挥孤岛”制约救援中心的正常发挥。

第三篇:市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暨政府110项目建设初步框架

###市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暨

政府110项目建设初步框架

对影响公共安全重大事件的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暨政府110,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保障社会稳定、满足公众安全需求、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

###市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暨政府110建设,是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和通信技术,最大限度地整合管理和服务资源,逐步建立起统

一、高效、反应敏捷、安全可靠的整体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以提高政府部门应对各种紧急事件、突发性事件和灾害事件的防范控制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指挥调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并通过共享指挥平台和基础信息,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公共安全保障,为市民生活提供便捷及时的综合服务。

一、项目名称

×××市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暨政府110

二、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市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暨政府110是集“三台合一”智能接处警指挥调度、城市报警与监控、电子警察、GPS全球卫星定位、350兆无线通信集群、警务信息综合平台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平安××”城市综合防控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子

1 系统:

1、“三台合一”智能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 (1)智能接处警系统; (2)辅助决策系统; (3)GIS地理信息系统

2、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

(1)城市治安监控系统:重点单位、要害部位、重点路口、公共复杂场所的监控(由电信全球眼平台承载)。

(2)城市防盗匪报警系统。

3、电子警察系统

(1)交通路口的电子警察:30个路口 (2)重要路段的超速监视摄像:10个监视点 (3)重点交通地段的实时视频:20个路段

4、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1)中心系统设备 (2)车载设备 (3)PDA设备

5、350兆无线通信集群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6、警务信息综合平台:由省公安厅负责建设,市公安局提供数据接口

三、各子系统简述

1、“三台合一”智能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

2 “110”、“119”、“122”“三台合一”智能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是整个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的后台管理系统和集成系统,其核心部分是以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图像传送、计算机实时信息处理、图像处理等先进技术,配合高性能的处警车辆等组成。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与设计方法,具有集成度高、结构合理、实用性强、使用方便等显著特点。各功能模块(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功能互补、相辅相成、协调一致地完成处警、指挥调度过程。具有“主叫号码显示”、“用户资料和报警地点地理信息实时显示”、“接处警同步录音”、“多方通话”、“自动接受用户自动报警及处警”、“有线、无线智能调度”、“计算机辅助决策指挥”、“GPS定位信息实时显示”和“调度GPS终端”等功能。系统的各种信息可通过大屏幕系统、LED文字显示系统等显示,同时还可与监控系统相结合,实现文字、图像、地图等综合信息反映,形成一个快速反应、准确指挥、方便调度的指挥调度中心系统。

2、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

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是整个公共安全应争处置指挥中心系统的前端和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利用摄像机实时采集城区街道或重点场所的交通和市容状况的图像信息,并通过光纤网络或无线网络传输到指挥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是了解城市交通状况和治安状况的窗口,它为后台管理系统提供分析处理的原始数据,是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城市管理决策的重要原始依据,是增强执政执法准确性和

3 可信度的有效途径。

3、电子警察系统

通过监视摄像机对机动车辆的违章行为进行记录,作为处罚的依据,促使交通秩序变好,养活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包括路口的电子警察、重要路段的超速监视摄像、重点交通地段的实时视频图像等。

4、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集GPS、移动通讯技术、数据通信、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技术、GIS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可对车辆等移动目标的提拱实时定位、数据传输、遇险报警及截车追踪等多项功能,为用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高效、快捷的移动数据传输方式。GPS利用卫得定位技术,实现对移动目标的实时定位跟踪,指挥中心能利用接收设备接收其位置和状态信息并在电子地力上显示信息,定时刷新。同时,指挥中心可以向移动终端(PDA)发送控制高度指令,辅助指挥中心进行调度和管理。移动终端(PDA)可通过数据传输功能,查询相关信息。

四、建设目标

×××市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构建在基础信息交换平台之上,综合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软件、数据库等技术和产品,综合分析城市公共安全,并充分利用公安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将自动语音查询、人工服务、信息资料处理紧密结合起来,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实现实时监控、统一接处警、

4 分类/分级处警、指挥调度、计算机辅助决策、指挥应争联动等功能。 建成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信息互联: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与警务信息综合平台通过信息交换实现互联互通。

2、安全交换: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与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实现安全的信息交换。

3、资源共享: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与警务信息综合平台的数据资源充分相互利用。

4、指挥互动:指挥中心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协作主要以公共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为主要手段,其它部门也能通过该系统指导指挥中心工作。

5、主叫号户主身份确认:公共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所接收的所有报警电话,通过本系统能够解决报警主叫户主身份确认,有效防范随意或恶意拨打应急电话。

6、电话落地功能:公共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所接的所有移动报警电话,通过本系统均能解决电话落地问题,能够自动显示移动报警电话的入户辖区,对外地移动电话进行定位。

7、具有法律效力的取证输出功能:对刑事、行政诉讼等需要的相关证据如报警录音、报警资料、图片等,有专门的取证界面可制作取证资料。

8、数据恢复和数据灾难性救护功能;当网络不正常时,采取本

5 地临时数据库的办法记录报警情况,待系统恢复后自动将本地信息根据时间先后添加到数据库服务器中。

9、警情统计分析和查询功能:能够按任意时间段、辖区、案别等进行自动统计分析,并提供查询服务。

10、兼容和升级:能够与省、县区公安机关的信息系统兼容,系统具有高芳的可拓展性,能够保证随着计算机IT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步升级。

五、建设技术规范

1、《县、市公安机关“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技术规范》

2、U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3、GA/T7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安全行业标准》

4、GA089-1996《公安指挥中心报警台》

5、GA176-1998《公安移动通讯网警用自动级规范》

6、GB50198-94《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适用于线路敷设

7、FG013-95国内NO。7信令网信令转接点(STP)设备技术规范

8、ITU-TQ.752NO。7信令网的监视和测量

9、ITU-TE.425对公共信道NO。7信令系统的国际网络管理指南

10、ITU-TE.505公共信道令网的性能测量

11、GB6879-86 2048JSA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

12、ITU-TG.823以2048JSAit/s系列等级为基础的数字网拌动和漂移的控

13、ITU-TG.703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

6

14、ITU-TG773传输系统管理用Q接口的协议组

15、CCITF建议Q.771(1993)NO.7信令系统事务处理能力的功能描述

16、CCITF建议Q.772(1993)NO.7信令系统事务处理能力信息单元的定义

17、CCITF建议Q.773(1993)NO.7信令系统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的格式和编码

18、CCITF建议Q.774(1993)NO.7信令系统事务处理能力的程序

19、CCITF建议Q.775(1993)NO.7信令系统应用事务处理能力的准则

20、CCITF建议X。200(07/9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基本模型

21、CCITF建议X.208(1998)抽象句法表记法-(ASN.1)的规范

22、CCITF建议X.209(1088)抽象句法表记-(SAN.1)的基本编码规则的规范

23、CCITF建议X.210(11/93)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用于OSI服务定义的规约

24、GB/J115-1987《工业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5、GB/T17694-1999《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术语》

26、GBJ232-90/92《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

27、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28、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9、GBJ232-82《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0、CECS72。9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31、GB14505-93《系统接地地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32、其它相关标准

(二)技术要求

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系统,采用具有2-3年内不落后的、性能稳定的交换机及其它硬件设备,符合我国公安指挥特点的,满足治安、消防、交通管理等业务需要的,成熟稳定的本地网“三台合一”系统应用软件,按《规范》要求并参照德国、美国标准实现城市公共安全通信指挥系统的功能。以提高指挥中心快速反应能力和指挥自动化为核心,实现“三台合一”的接警、处警、决策、指挥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网络化、综合化、可视化。

系统运用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自动语音处理技术、GIS技术、网络通术技术,使系统技术处理高起点。系统不仅满足公安工作日常业务处理的需要,而且满足对得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及社会其它服务的要求。

系统具有数字接警、智能化自动排队、一级接警、二级处警、三方通话、接警监听、插话、班长监听、插话、四方通话、自动呼出、主叫号码提取、错号拦截、遇忙双向提示、多席位并行工作、分区接警、自动录音等功能。主要技术要求包括:

1、无单点故障系统设计

由于系统的特殊性,要确保整个系统在设计上、理论上无单点故障的可能。要求:

(1)核心部分:高度交换平台采用国际名牌系统的呼叫中心平台,公用部件全为双套热备份。

(2)网络部分:为防网络中断,采用坐席计算机与调度交换机直连的坐席CTI接口设计;单个计算机可独立工作,自动向服务器恢复数据。

(3)与外界接口:采用规范的接口和故障保护机制,即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与处界接口(或其它子系统)故障自动检测、隔离、断开等,确保本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4)系统的备用性:指挥调度系统出现严重故障,可自动切换。 (5)指挥中心的备份性:应急与非应急系统的互为备份设计。

2、提供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因特网、手机、网络电话等多种通讯方式接入

语音、文本等多种表达方式自由运行及切换;全天候24小时服务;无讼以何种方式接入系统,都可以用统一的方式进行后台处理,全面满足公众的报警、求助需要,有效扩大公安热线系统的服务范围。

3、与GIS地理信息系统、交通监视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无线集群系统等业务系统高度集成,与公安内部网连网通信

与GIS地理信息系统、交通监视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9 无线集群系统等业务系统高度集成,与公安内部网连网通信,实现将第一手用户资料在公民与公安各相关职能部门间沟通,实现业务处理流程化和闭环化。

4、高度集成的软件界面

接处警软件在一个界面上实现电话会议、来电信息显示、信息录入、图像处理、GIS/GPS、电话接入、话路转移、自动拨号、三方通话、群呼、组呼、指挥调度、录音和直播、监听等。

5、与电子地图完美结合

可以通过来电显示、GPS、CAS、PDA等外部设备及报警设备精确的找到主叫所在的位置,从而为指挥人员提供直观而快速的操作和决策手段。

6、强大的辅助决策功能和开放式的接口 可能调入预案文档、进行编辑数据库等

7、系统稳定、代码成熟可靠、应用实例多

核心设备和软件必须采用在市场投入运行一年以上,用户反映良好,且近两年内在全国地级市公安机关有三个以上成功案例。

(三)维护要求

能够提供长期的、专业的、高质量的维护保养与服务。

第四篇:关于加快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随着人防建设由单一的防空袭向防空防灾相结合转变,作为人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快建设步伐,以适应现代战争和抢险救灾的需要。如何加快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虽然各地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愿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与同行商榷。

当前人防指挥信息化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理论引导不足,建设思路不清晰。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五次全国人防会议后,利用人防建设成果为抢险救灾服务,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已列入各级人防部门的议事日程。但如何发展,怎么建设,认识上如何定位,行动上如何统一,达到哪些要求和目标,思路仍然不够清晰。

二是培养机制不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由于过去的培训办法和训练内容已与当前的实际需要不完全相适应,而新的人才培养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防部门自行培训,一没有专门机构,二缺乏师资力量,三没有制式教材、器材,再加上人员老化,新生力量不足,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加大了人才培养难度,因此,指挥信息化技术人才不足已成为各地人防的普遍现象。

三是装备器材标准型号不统一,不利于管理和能力生成。各地人防部门白行购置的装备器材虽然比较先进,但地理位置不同,思想观念不同,经济实力不同,时间先后不同,所购装备、设备的型号、种类有很大差异,这种情况既不利于统一管理、统一培训,也不利于联网工作,实施跨区域救援,客观上制约了指挥信息化保障能力的提升。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确立指挥信息化建设的新理念。

理论是思想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快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一是强化科学发展理念。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在充分谋划建、用、训、管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分阶段、有重点推进,力求应急、应战两不误,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二是强化使命意识,确立“双应一体”发展理念。战时组织防空袭斗争,平时为抢险救灾服务,这是党和国家赋予人防部门的职能任务,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设,也要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要确保战时防空袭斗争的需要,其次也要充分考虑抢险救灾的需要,要谋求以平时应急救援行动锻炼战时保障能力,用应战标准检验平时应急能力,实现平时与战时共用,应急与应战互补,防空与救灾双赢。三是强化能力牵引,确定以我为主优化组合的理念。要以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多种突发灾害事故为牵引,以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设成果为支撑,以优化组合社会信息化建设成果为辅助,在提升自我保障能力的同时,充分调动地方电信部门,形成综合信息保障网络,与公安、地震、交通、水利和消防等有关部门联通联动,形成多种手段,多种渠道综合保障的指挥信息化保障体系。四是强化军地同责,确立联建、联训、联战、共赢的理念。军地双重领导,军民协手共建是国务院、中央军委对人

防工作的基本要求,人防部门要主动与当地军事机关、驻守部队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在人力、物力、技术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取得他们的支持,逐步建立实联、实训、实演和实战的运行机制。

培养指挥信息化建设的新人才。随着人防工作区域的不断扩大,一些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人防组织机构已经辐射到了乡、镇、街道,各级人防部门指挥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一要建立长效培训机制,理顺培训关系。首先,国家人防部门要依托军事院校培养指挥信息化建设人才,要在相关院校建立人防(民防)班,必要时应建立人防(民防)系,加大对人防指挥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其次,发挥部队的优势,请他们代培代训,培养指挥信息化保障队伍的骨干成员。第三,省级人防部门要建立人防培训基地,与省军区建立联培联训制度,要尽可能地使在岗人员都得到培训,成为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合格人才。第四,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抓好在岗培训,提升在岗人员的实战能力。二要科学制定培养规划,落实培训责任。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各级人防部门都应当本着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急用先训的原则,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建设规划。要做到层层有建设规划,层层有实施方案,层层有责任目标,层层有考核措施。三要统一调控培训内容,规范教材器材。国家人防部门应当加大对人才培养的调控力度,要组织专家学者和有一定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依据新形势下防空救灾的特点和不同层面人才培养的需求,充分借鉴围内外、军内外的经验,分门别类编写人才培训教材,如院校使用的全面人才培训教材,军区、省级集训队使用的中短期培训教材,在岗下部职工的应用技术培训教材等。同时规范训练器材,尽可能统一标准。

规范指挥信息化建设的装备。鉴于各地人防部门装备器材的混乱情况,应当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查摸底。国家人防部门要组织得力人员,组成专门的人防指挥信息化保障装备器材调研组,对省、地、县三级现有装备器材的产地、类别、型号、数量、质量、分布、使用时间、运行情况和实战保障状况等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建立完整齐备的人防指挥信息化装备器材数据厍。二是评估论证。要组织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对各类装备器材进行充分的评估论证,本着实际、实惠、适用、灵敏、可靠和优化组合的原则,写出可行性报告,提供给国家人防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以及人防部门,便于他们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三是逐步规范。国家人防部门应统一配发或统购制式无线通信装备器材,建立覆盖全国的无线信息指挥网络,达到军地能联闱、点面能互通、急时能插入的全方位保障体系。省级人防部门应与当地军事机关、武警部队、空军雷达网站和_F属人防部门互联互通、平战共用。各地、县级人防部门应重点抓好地下指挥所、地上抢险救灾指挥平台、移动通信网、卫星传输网和字情灾情警报网的建设。

要健全指挥信息化建设的新制度。人防信息化建设,事关国家安全,涉及党、政、军、民,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有相关法律法规、工作制度作保障。要充分利用国家人防部门正在组织修订、完善人民防空法的有利时机,将人防信息化建设纳入其中,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军事机关、各级人防部门等有关部门的责任、义务及经费来源、训练演练、协同动作和保障机制等,使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议有法可依。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管理机制,用制度管理,靠机制约束,确保人防信息化建设常态化、长期化和规范化运行。

第五篇:应急指挥中心解说词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应急指挥中心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来到省法院应急指挥中心参观指导! 应急指挥中心是根据省法院党组关于加强机关安全保卫建设的有关要求,按照“科技强警、统一指挥、快速响应,信息共享”的原则而建成的,具体实现了以下功能:

一、机关内外部可视化管理功能:

(这是我们XXX,XXX,XXX和XXX门口的图像)

指挥中心通过监控大屏幕,利用遍布在机关大楼内外部的近200个高清网络摄像头实现对省法院机关大楼内部各楼层,外部楼院各处,地下车库以及枪械库,财务室、档案室等重要部位实施24小时可视化管理,专用的视频服务器硬盘容量可以提供30天内所有摄像头录像,随时可以查看、提取,该可视化管理系统的使用提高了机关大楼内外部安全管理正规化水平,确保了省法院机关安全稳定。

二、多警联动调度功能:

指挥中心通过和省公安厅110指挥中心、消防支队辖区中队指挥中心之间专线调度,在发生应急突发情况时,省公安厅110指挥中心和辖区消防中队指挥中心会根据现场情况,优先处理,第一时间调派辖区派出所、交巡警、火警出警,实现多警联动。

三、警车GPS卫星定位系统功能:

院内所有警用车辆都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此系统

1的使用实现了警用车辆的动态调度管理,并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对任务警车实现卫星导航,为警车执行任务时及时、准确的提供了路线保障,同时完全杜绝了各种违规使用警车行为。

以上就是省法院应急指挥中心的基本情况简介,在我们的工作中如还有存在的问题,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积极整改。我的解说完毕,为了指挥中心的规范运行,我们制作了指挥中心工作规范展示板,请各位领导自行参观,谢谢。

上一篇:如何创设优质高效课堂下一篇:如果有来生的悲伤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