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子到自我意识——研究马克思博士论文

2022-09-10

一、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理论

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序言中, 他提到“哲学的存在即必然性的对抗左右的宗教和神学, 因为宗教存在对人类的主体自我意识的否定和压制。”由此可见, 马克思开门见山的提出了他理论中反对宗教的坚决性原因和对人类的主体性地位和自我意识的高度评判 (1) , 即对人类的自我意识观点的肯定和确立。

(一) 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的对比

首先马克思在文章中对于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做出的对比区分, 很有倾向性的赞扬了伊壁鸠鲁的观点。马克思在序言中就提出了“伊壁鸠鲁的观点永远都是在对自由和价值观导向哲学呼唤——完全的、绝对的屈服于宗教才是对真正神性的曲解。” (2) 这不仅仅意味着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于两位哲学家的自然哲学理论观点中取舍后的感情倾向, 即将人的自我意识赋予高于宗教和权威的地位。其次马克思非常严肃地对一些前人关于伊壁鸠鲁哲学观点的误解进行了辩护, 在阐述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二者之间的区别时, 不仅仅强调了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原创性, 并且非常细致的对二者进行了区分。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小结, 即马克思在论文中阐述的自然哲学不仅仅包含了社会中的对于外在客观世界的研究, 而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于人类的自我意识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即人类的意识形态领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存在中人类客观实践的正视和肯定。

(二) 伊壁鸠鲁的原子世界

马克思围绕伊壁鸠鲁的原子运动理论, 对于自我意识理论进行了阐释。首先马克思阐释了, 在原子的直线运动中, “当原子们处于线性的运动过程, 那么它们必然是以动态的形式存在于一个普遍性的大环境之中。” (3) 由此来表述原子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属性相对于直线型运动的对立。伊壁鸠鲁的原子世界理论中提及的偏斜运动, 在肯定了原子有“抽象概念”和“灵魂”的同时, 被马克思借用于论证自我意识的自由性。“由于原子的个体性是被严格规定了的, 从而所有的其他原子运动之和中体现的就是完全的共性服从。 (4) 所以马克思借用原子在其“偏斜运动”来阐释犹如原子偏斜的个体性与原有运动整体性之间的关系中推导而来的:“人类个体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确立了自己的个体性与他人的独立性, 于是在此基础上才使平等成为了可能。” (5) 虽然仍在很大层度上不同于近代的自然法则的平等理论, 但还是在关于人类可以获取客观的自我意识来对平等观点以及它的普遍性原则做出了保障。

二、自我意识理论的提出

在通过对于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中的原子偏斜理论和原子世界类比的探讨和假设,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更加深入的对他的自我意识哲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利用在其引言和附录中的初步思想更在后文做出了逐步的立论。

(一) 自我意识理论对宗教的否定

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理论在政治生活领域中象征着人类的自我意识与自由和平等关系的构架, 他提出了正因为原子的排斥行为所导致的偏斜运动, 也暗示了人类社会中公正关系与自我意识理论。…不仅如此, 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的思想观点与体系构成都赋予了深刻的含义, 首先在观点和倾向性鲜明的基础上论证了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的区别, 另一方面却在自己论文的序言和附录中都加入了对于宗教和神学的否定批判, 将哲学、尤其是自我意识的哲学提升到了高于前者的地位。“所有的科学性的哲学观点都在有力的证明了宗教和神学主体地位的荒谬。” (6) …。在此基础上不仅用自我意识的哲学抨击了宗教的实质, 更是非常坚决地否定了一切的宗教带来的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压抑, 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哲学的“统治性”地位, 认为哲学与启蒙和理性才是可以引发解放和进步的唯一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向, 最终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二) 自我意识理论对自然哲学的发展

美国的著名学者维塞尔曾说马克思的“征服”是带有极强的“强迫”色彩的, 而“普罗米修斯精神”强迫性的使整个世界成为人类主体活动领域, 并认为“人类主体要达到对于生产生活和文化的创造以及生死的对抗, 就必须积极投身于实践。” (7) 同理, 马克思之所以赋予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高度的肯定, 并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哲人”, 正是因为从他的自然哲学理论观点中提取处的自我意识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提示了人们可以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包括自由和平等、社会正义等一系列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向对于客观社会存在的潜在转变力量的掌握, 来达到最终追求人类社会的解放和幸福, 也足可见在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理论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确实是被借鉴并引用于关于最终类似于“解放全人类”的首先维护社会正义的宏伟蓝图之中。

三、自我意识理论的意义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提到, 认为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理论中所体现的体系, 正是通过以原子作为意象来指代具有个别特殊性的人类的意识形态领域的自我意识。那么由此产生出的, 由于原子可以在所谓的直线运动失去了特殊性和独立性, 于是马克思就用这一象征来解释人类社会中的自由和正义等等一系列独立性的个体行为是有可能同时走向消极结局;但与此截然不同的是, 由于原子的偏斜运动发生的一系列过程, 也同样象征着人类可以通过自我意识领域的重建和改变从而达到对启蒙理论的接受、对宗教压抑的觉醒以及更深层次上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结构的优化。正如“原子的个体与其整体的其他全部原子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 …并且由于原子本身是直接地被规定的…, …所以就是剩余全部的众多原子。” (9) 由此马克思在原子和人类主体地位之间的类比之下, 进一步阐释了自我意识理论的重大意义。首先就是根植于当时社会背景之下的, 从启蒙主义兴起之后的社会历史来看, 大部分人们正在处于一种强烈的意识觉醒之中, 即对于对宗教压抑和束缚人性的质疑和反抗, 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于人来自我意识的彻底觉醒, 乃至于最终影响了马克思的思想中对于其提出的市民社会思想理论观点的初步形成。因为伊壁鸠鲁曾说过:“原子通过打破直线而偏斜运动, 人作为主体具有的独立性也必然需要冲击现有的社会束缚而存在, 即欲望的力量和纯粹自然的力量, 排斥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其次我认为, 马克思除了将人类的个体性类比为原子的抽象独立性, 他还更清晰地认识到, 不仅如此, 在此基础上的人类个体之间, 更加处于一种自利而相斥的生存状态, 在众多人类的自我意识个体交互碰撞的人类客观社会存在中, 阶层和思想领域矛盾和斗争、冲突是具有客观性的一种存在。学者沃格林也曾说道认为在当时的特定时代必然要产生巨大的变革乃至“分崩离析”无论是在哲学理论层面还是社会性质与社会存在的领域, 都将产生巨大的转变。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阐述的关于他对初步形成市民社会思想探讨中, 自我意识理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四、结论

综上所述, 马克思首先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自我意识哲学理论;在经过对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对于两位哲学家的自然哲学理论和其分别的生活和创作方式对比探讨之中, 通过马克思的选择倾向, 进一步来通过其对原子运动理论中象征人类个体性理论的观点的对比, 从而达到对自我意识理论的意义的论述, 包括对于人类个体性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以及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综合意义, 并由此达到马克思在其思想中的最终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光明未来的强烈希望。

摘要: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中密切的围绕着其“自我意识”哲学理论的核心, 在对两位哲学家的思想和理论进行对比的同时, 在充分肯定古希腊的哲学家伊壁鸠鲁优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观点的同时, 并象征性的用原子世界的理论来类比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概况, 从而讴歌了人来自由和平等的观点;不仅如此, 通过马克思对自我意识哲学理论和其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的进一步探讨, 初步展现了马克思对于其萌芽市民社会思想的发端情况。虽然仍存在缺点和不足, 但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提出的自我意识哲学理论, 仍然给全世界的学术领域做出了巨打的启发和贡献。

关键词:马克思,博士论文,伊壁鸠鲁,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 维塞尔.马克思与浪漫派的反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5] 沃格林.没有约束的现代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论我国劳动争议时效制度下一篇:新时期基层广播电视采编人员素质提升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