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防护措施已报

2022-07-18

第一篇:外电防护措施已报

外电防护方案

1 编制依据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1.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石家庄市石获北路以北,西三环以东。供电局变压器(高压端10KV)位于施工场区西侧围墙内且在1#楼塔吊作业半径范围内,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4.1.4和4.1.6条及《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5.2.5条规定,为防止塔吊坠物,保证高压线及变压器的安全,现要求搭设高压线及变压器防护棚。

3 搭设方案确定

3.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高压线防护棚从南到北搭设约20m,搭设宽度5m左右,搭设高度12m左右。(此数据可根据现场实际尺寸调节)。

3.2采用杉杆搭设防护棚。

3.3防护棚架体要求距高压线最小安全距离1700mm。

3.4防护架搭设参数:立杆间距1500mm,横杆间距1800mm,最上层小横杆间距1500mm,架体四周设连续剪刀撑,以确保架体稳定性。

3.5高压线防护搭设:防护架搭设在施工现场围墙内,立杆埋地深不小于500mm。 3.6防护棚采用双层脚手板,上下间距为600mm。 4 施工准备

4.1为了保证防护施工中的安全和保证过往行人的安全,必须对该道路划出警戒线,设立警戒标志,设专人把守,劝告行人车辆绕行。

4.2供电局正式供电时间为3月25日,防护棚搭设要赶在送电之前施工完毕。

4.5施工材料要求 4.5.1杉杆

杉杆小头直径不小于80mm;不允许有漏节、边材腐朽、心材腐朽、虫眼、弯曲、开裂等现象。用于作立杆的杉杆不得短于6000mm,以减少立杆接头。

本工程外电防护棚用6m杉杆100根,4m杉杆50根。 4.5.2防护板

选用不小于50mm厚的木板,长2000~6000mm 、宽200~270mm;木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中Ⅱ级材质的规定。两端使用8#镀锌铁丝箍两道。禁止使用有扭纹、腐朽、破裂和横透疖等不符合的木板。

本工程外电防护架用250块。 4.5.3安全网

大孔安全网用作立网,其规格为3m×6m。安全网使用有国家认证的生产厂家供货,安全网必须是阻燃的,要求做完防火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不合格者不得进场。 本工程外电防护棚用安全网40片。

4.5.4辅助材料有8号镀锌钢丝(25kg)、竹夹板、大眼网等,及时进场。

4.6人员要求

4.6.1成立防护棚搭拆管理小组。

4.6.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年满18岁,两眼视力均不低于1.0,无色盲、无听觉障碍,无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眩晕和突发性昏厥等疾病,无防碍登高架设作业的其它疾病和生理缺陷。

4.6.3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熟悉本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禁酒后作业和作业中玩笑嬉闹。

4.6.4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在无可靠防护的2m以上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使用工具要放在工具套内。

4.6.5操作工必须经过培训教育,考试、体检合格后,持证上岗。任何人不得安排未经培训的无证人员上岗作业。

4.6.6拆架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应提前进行体检,合格后方能上架操作。

4.6.7搭、拆过程中由技术人员马雷、专职安全及管理人员贾春山负责,按方案监督实施。

5 防护架搭设措施

5.1防护架从南向北,根据现场实际量得尺寸。架体整体长度约20m,宽度5m,架体搭设高度约12m。具体搭设见附图。

5.2立杆竖立要纵成线,横正方,杆身垂直,接头错开;立杆尽量用长杆,减少接头。现场内立杆应先挖杆坑,深度不小于500mm,遇有土质松软,应设扫地杆。立杆时必须2~3人配合操作。 5.3大横杆绑在立杆里侧,要求平直;搭设第一步纵向水平杆时,必须检查立杆是否立正。大横杆两杆接头置于立杆处,并使小头压在大头上;搭接长度不小于1.5m;绑扎不少于3道。接头位置要上下里外错开,即同一步架里外两根大横杆的接头,不宜在同一跨间内,上下相邻的两根大横杆的接头也应错开一根立杆。大横杆长度不宜小于3跨。搭设纵向水平杆时,必须2~3人配合操作,由中间1人接杆、放平,由大头至小头顺序绑扎。

5.4在侧立面整个长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不小于四倍立杆纵距,且不小于6000m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在45°~60°之间。与大横杆可靠连接,采用斜十字扣或顺扣的方法,使架体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剪刀撑杆子不得蹩绑,应贴在立杆上,剪刀撑下桩杆应选用粗壮较大杉槁,由下方人员找好角度再由上方人员依次绑扎。剪刀撑上桩(封顶)椽子应大头朝上,顶着立杆绑在纵向水平杆上。

5.5防护架材料选用两端为大小头的木杉杆,杉杆梢端直径不小于80mm,杆长约为6m,用4股8号镀锌钢丝十字扣绑扎。

5.6为保证防护棚上的落物二次弹跳到路上,伤及行人和损害其他物体,外排立杆防护高出棚顶1800mm。

5.7防护棚上500mm高处必须拉一道水平兜网,缓冲坠物的二次弹跳。

5.8内排立杆上部从上往下5500mm高范围,竖向间隔2000mm用竹夹板作500mm高红白漆警示标志牌,并安装夜间警示红灯,用以提示塔吊司机,当塔臂转到危险醒目标志范围边时,塔吊小车提前向回收,避开高压线防护棚。

5.12注意事项

1)衫杆搭设要求做到横平竖直,错开接头位置。

2)杆件搭接:木杆接长采用顺扣绑扎法,接头长度不少于1.5m,绑扣不少于4个,两端及中间各一个,扣的间距不大于0.75m。接长处必须防止弯折和松动,以免影响脚手架的整体稳定,并避免使局部受力状态恶化。

3)在架子搭设施工前,对进场的杉杆进行挑选,杉杆梢端直径不小于80mm,选择平直、粗细均匀、光滑没有开裂迹象的。

4)根据规范要求,架体必须与高压线保证大于1700mm的距离。 6 安全管理措施

6.1施工前向供电局提出申请停电,确保拉闸断电后方能施工,以防止伤人事故发生。

6.2施工中派专人看守,同时设置安全区域,挂设安全警示标志,劝告行人车辆绕行。

6.3防护架搭拆过程中要求各施工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指导施工。施工前需逐级进行详细认真的安全技术交底,组织全体参与施工的人员学习,增强安全意识。交底有接受人签字。

6.4防护架搭设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脚手架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拆除架子时按与搭设相反的顺序进行,不允许先行拆除拉杆。

6.5搭拆防护架传递材料时上下应相互协调,不得随意向下抛掷任何物件。 6.6高空作业时,操作人员均要戴安全帽、穿防滑鞋,系安全带。 6.7施工过程中,应指派一个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担任指挥,负责搭拆工作的全部安全作业。

6.8每天作业前,应在施工作业面周围设警戒线,绑搭架体上部杆件时,下面不准站人,并应派专人看护,防止闲杂人员闯入。

6.9搭拆防护架时间避开大风、大雨、大雪天气,选择风和日丽有利于施工的天气。遇有恶劣气候(如风力5级以上,高温、雨雪气候等)影响安全施工时应停止高处作业。

6.10搭设杉杆时注意杆件的设置、连接、支撑、斜杆要按要求搭设。

6.11大横杆应绑在立杆里面,绑第一步大横杆时,必须检查立杆是否立正。绑大横杆时,必须2~3人配合操作,由中间一人接杆,放平,按顺序绑扎。

6.12应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安全部、技术部汇报,严禁随意拆卸防护架。

6.13所有的架子,经过大风、大雨后,要进行检查,发现松扣和崩扣或架子倾斜等现象,要及时维修。

6.14在架子上操作应精力集中,禁止打闹和玩笑,休息时应下架子。

6.15严禁酒后作业。

6.16搭拆防护架中途不得换人,如更换人员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6.17严禁在夜间进行架子搭拆工作。

6.18向塔吊司机及信号工做专项安全交底,塔吊吊运物体时,当塔臂转到警示标志范围边时,塔吊小车提前向回收,避开高压线。

6.19施工中存在问题的地方,请及时与项目部安全部、技术部联系,以便及时纠正。

7 架子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7.1高压线防护架子搭设好后,由安全部门、工程部门、技术部门一起联合对架子进行验收,并由安全部门做好验收记录。

7.2在架子使用过程中,要求安全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项目总工,及时制定解决处理措施,工程部门及时加固和整改。

7.3在雨期施工阶段,每次下雨过后,安全部、工程部必须对架子进行专门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4在安全技术交底时,应提示工人严禁随意拆卸架体杆件,一经发现,必将严惩。

第二篇:施工现场外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防护

4.1

外电线路防护

4.1.1

在建工程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

4.1.2

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周边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符合表4.1.2规定。

表4.1.2

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周边与架空线路的

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

<1

1~10

35~110

220

330~500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

4.0

6.0

8.0

10

15

注: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不宜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

4.1.3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4.1.3规定。

表4.1.3

旆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

<1

1~10

35

最小垂直距离(m)

6.0

7.0

7.0

4.1.4

起重机严禁越过无防护设施的外电架空线路作业。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吊装时,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在最大偏斜时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4.1.4规定。

表4.1.4

起重机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

电压(kv)

安全距离(m)

<1

10

35

110

2m

+330

500

沿垂直方向

1.5

3.0

4.0

5.0

6.0

7.0

8.5

沿水平方向

1.5

2.0

3.5

4.0

6.0

7.0

8.5

4.1.5

施工规场开挖沟槽边缘与外电埋地电缆沟槽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m。

4.1.6

当达不到本规范第4.1.2~4.1.4条中的规定时,必须采取绝缘隔离防护措施,并应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

架设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采用线路暂时停电或其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人员监护。

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4.1.6所列数值。

防护设施应坚固、稳定,且对外电线路的隔离防护应达到

IP30级。

表4.1.6

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

≤10

35

110

220

330

500

最小安全距离(m)

1.7

2.0

2.5

4.0

5.0

6.0

4.1.7

当本规范第4.1.6条规定的防护措施无法实现时,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路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未采取上述措施的严禁施工。

4.1.8

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开挖沟槽时,必须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外电架空线路电杆倾斜、悬倒。

4.2

电气设备防护

4.2.1

电气设备现场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污源和腐蚀介质,否则应予清除或做防护处置,其防护等级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

4.2.2

电气设备设置场所应能避免物体打击和机械损伤,否则应做防护处置。

第三篇:护理人员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六)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七)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2、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三)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一)护理人员如不慎被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或刺破皮肤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

1、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2、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

3、污染眼部黏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

4、用0.5%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二)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当暴露源为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时,参考以下建议进行访视:

1、乙肝病毒(HB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2、丙肝病毒(HC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丙肝病毒(HCV)抗体,丙肝病毒(HCV)阳性者需要检测丙肝病毒(HCV)-RNA证实。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肝病毒(HCV)混合暴露者,延长访视至暴露后12个月。

(四)以上暴露也可根据感染科专家建议,制定个体访视计划和暴露后免疫防护方案。

四、艾滋病(AIDS)防护管理

1、加强护理人员有关预防知识的学习,掌握有效防护措施。

2、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护理和治疗工作时必须戴手套。接触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器具或物体表面时也必须戴手套。接触每一个患者后要更换手套。

3、脱手套后必须立即洗手,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

4、医务人员的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应先采取措施保护破损伤口,再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可能出现血液或体液飞溅的操作时要带口罩、眼罩或面罩,避免口、鼻、眼粘膜接触污染的血液体液。当可能有大面积飞溅时,还应穿具有防渗功能的隔离衣。

6、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禁止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

7、使用后的空针、针头、输液器等单独存放在密闭、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外套黄色垃圾袋。

8、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禁止用手接触使用过的针头等锐器。

9、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血渍,须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将血渍全部覆盖,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进行清洁处理,不能直接用抹布或拖把擦拭。

10、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化验标本应放在带盖试管内,再放入密闭容器内送化验室,防止标本在运送过程中溅洒。标本运送遵循有关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11、在运送阳性标本途中应携带消毒剂,以备意外。

12、如果不慎被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应按照医疗锐器伤处理措施进行紧急处理。

13、请感染科专家对伤口进行评估、处理及预防用药。

五、化疗防护工作规范 (一)总体要求

1、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2、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理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二)化疗药液的配置及临床应用

1、配置化疗药须穿隔离衣,戴双层手套、口罩。

2、掰安瓿时用纱布包裹防止药液外溅,融粉剂时,溶酶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注入药瓶中的负压不宜过高,以免拔针时药液外溅。

3、使用较大注射器抽取药液,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溅。

4、操作时应确保空针及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

5、不要将抽吸化疗药空针内的空气直接排到空气中。

6、在配制化疗药、输入化疗药物时,如药液接触皮肤或溅到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为患者更换输液时戴手套。

7、化疗药物应专人、专柜保管。药瓶有损坏时应及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三)废弃物处理

1、废弃化疗安瓿、小瓶。用完后立即放入带盖密闭的桶内,并及时处理。

2、安瓿中如有剩余药液不可直接丢弃,应放入密闭容器后丢弃。

3、配制化疗药物后的垃圾应按有毒垃圾处理装入黄色垃圾袋,盛垃圾容器要加盖并及时处理,防止化疗药物蒸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四)环境保护

1、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次数。

2、对洒在桌面或地面的药液,应及时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水冲洗。工作台面、治疗车,盘等用后及时用清水擦拭,防止残留药物挥发到空气中。

3、加强宣教

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要置于带盖容器中,如有遗洒应及时清理,并用清水反复擦洗。

4、处理化疗患者的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口罩、手套。

六、护士医疗保健服务相关规定

1、护士享有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医院无条件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卫生防护措施。

2、医院在防范护士职业健康危害的同时,还为护士提供医疗保健措施,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的程度。如:在易感染传染病的工作岗位或者传染病高发期,给予必要的免疫接种或者采取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措施。

3、医院对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按照法律、法规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补助。

4、医院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每季度进行一次个人剂量监测,每年体检一次。

5、护士工作中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6、职业病患者享有的权利

(1)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2)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患者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3)职业病患者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有权向医院提出赔偿要求;

(4)职业病的确立应按照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执行。

7、建立、健全各类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确保一旦发生职业危害,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用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程度。

第四篇:煤矿职业病防护计划及防护措施

编制:龙贵煤矿

时间;2010年3月

为了搞好本矿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本公司的经济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制定本单位职业病防治计划和防护措施。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

组织人员:聂建勋、金树奎、徐风海、崔同洁、王满昌、刘芳

组织人员分工:

徐风海负责编制职业病防范措施、职业病防治计划和防护措施。

崔同洁负责员工档案的管理,组织员工学习、培训、体检。

王满昌负责落实各种制度,对各个车间职业病防范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防治措施

现场操作人员触及职业危害因素的工种包括:井上电焊、机电噪声。井下采、掘、锚、喷。针对上述工种特制定如下防护措施:

1、电焊:工作过程会中会有大量的粉尘和锰,应配带防护镜及防毒面具,预防尘肺病及锰中毒。

2、机电噪声:

3、矿井综合防尘

﹙1﹚建立矿井综合防尘措施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矿井综合防尘的规定,为消除粉尘危害,防止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防尘措施。

三、成立防尘组织机构

组长:聂建勋副 组 长:金树奎成员:王满昌、武占义、徐风海、崔同洁、王满昌、刘芳具体措施:

1、通风队负责编制专门防尘安全技术措施,按标准要求设置好防尘设施。采煤、机电、掘进等各部门都要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对粉尘防治工作负责。重点是:各部门必须管好、用好其管辖区内的防尘设施。

2、①井下各地点的防尘、防爆设施的设置、挪移、维修等工作由通风队负责。各地点防尘设施的使用由其责任区队组负责,并附有看护责任。②当各地点的防尘设施(如:供水管路及三通、闸阀、连接过道的软管等)需要更换或出现故障及其他原因致使防尘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负责使用的作业人员必须及时通知矿调度室或通风队。③当供水水压、流量不稳定或水压、流量不符合要求时,由通风队负责调整水压和流量。④井下各采掘、喷浆、巷修和其它作业地点供水防尘管路及其附属的闸阀、三通的延接和安设由通风队负责。⑤井下所有地点的防尘设施由通风队防尘工定期进行巡回检查维护,采掘地点每圆班不少于一次,行人较少的巷道每星期不少于两次。⑥粉尘防治责任区的划分(冲刷巷道的具体使用)各采面(即进风侧20米和回风侧120米范围内)和各掘进工作面从局扇住里的煤尘清洗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定期进行洗(扫)尘,由各采掘队队长负责,生产矿井将煤尘管理和洗尘安全措施编入作业规程中,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减少和降低产尘量。

采煤工作面:

1、回风巷超前支护20m至工作面,前顺槽至工作面范围的防治粉尘工作由采煤队负责(主要是正确使用转载机处的喷雾和巷道积尘的清(扫)洗)。

2、前顺槽至溜煤

眼或煤仓的煤尘防治工作由回采队负责。

3、回风巷超前支护以外 范围粉尘防治工作由通风队负责。

4、距工作面20m范围的巷道,凡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及时冲洗或清扫一次,并清除堆积浮煤。掘进工作面

1、掘进工作面在其工程未交接前的掘进过程中,其掘进巷道内的粉尘防治工作由掘进队负责(包括施工期间占用的其它巷道范围均作为防尘范围),但不包括隔爆水棚设置、挪移、加水、维护)。

2、距工作面20m范围内的巷道,每班应冲洗一次;20m以外的巷道每天或每周清扫一次,并清除堆积浮煤。其它地点:主要运输斜井、各甩车场以及入风石门的除尘、洗尘工作按各自工作范围由井口机电队负责。

四、按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对第上述的工作人员,由本公司职业病管理机构人员定期统一组织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本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做到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及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公司组织的每一次职业健康检查,由公司职业病管理机构人员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监护档案,记录每一个阶段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详细情况,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已有患病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严重的脱离工作岗位,进行全面治疗。

五、建立健全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由职业病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建立,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区分健康损害责任和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工作经历,记录劳动者既往工作过的用人单位的起始时间和用人单位名称和从事的工种、岗位;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变动情况;接触工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强度或浓度;历次职业性健康检查的结果。

六、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培训对象:矿内所有员工

培训内容:

1:职业病的概念

2:职业病的危害

3:职业病的防范

培训目的:让员工在享受工作乐趣的同时,了解工作环境中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加以防范,更有力的保护自身的健康及安全。

七、资金运作

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职业病防治措施的落实,各部门将积极配合公司职业病防护计划,公司在年初计划实施初期,将把职业病防护计划所需资金全部落实, 以确保计划的实施。

第五篇:专项防护措施

丹江鄂豫防洪治理近期工程(湖北段)

第五标段

(合同编号:DJEY/FHZL/SG2017-05)

施工单位:湖北浩川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编 制 人:编制日期:二零一七年九月

专项防护措施

专项防护措施

1.1 地上、地下设施和周边建筑物的临时保护

1.1.1 地上及周边建筑物的临时保护

(1) 在即有建筑物附近施工时,不得大量抽取地下水,防止因地下水下降使周围建筑物下沉,造成建筑物的开裂。

(2) 地上电缆、电线和电杆等要做好警示标志,在工程时行吊装作业时由专人指挥,以免发生事故。

(3) 地上设备和环保绿化等进行必要的围栏保护,并进行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及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

(4) 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已完工作的保护工作,定期对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文明施工的、已完工作保护意识进行教育,提高职工的保护意识。

(5) 凡在成品或半成品区域施工或装卸运输,要设专人管理,防止被撞或被刮,对可能污染的混凝土进行遮盖,经常进行成品保护检查,发现被撞、损坏、污染的成品及半成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 在施工其间要对周围建筑物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如有施工破坏,立即进行维修。

(7) 对施工附近的建筑物设置观测桩,当周围建筑物地基有下沉、位移趋势时,及时采取措施,免造成建筑的破坏。 1.1.2 地下设施的临时保护

详细阅读掌握设计、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设施图纸资料,在施工前收集相关资料,对影响施工和受施工影响的设施,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1) 在技术上引起重视。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制定施工组织技术方案时,充分考虑保护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保证地下设施的安全。

(2) 在施工过程中引起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掌握的地下设施的资料,委派专人负责地下设施的监护和保护工作。

1) 基坑或土方施工前,向业主及有关部门索要有关资料,尽可能多的了解地下设施的管线分布情况,以便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2) 在敷设有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施工时采取措施,防止破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施工时尽量避开或移走,无法避免的施工时安排专人监控,禁止施工机械直接碰触,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固或防护。

3) 土方开挖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变形和沉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业主单位协商采取保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4) 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告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好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

1.2 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震动防护措施

1.2.1 环境空气保护

(1) 选用低尘工艺,施工期间,各类除尘设备与生产设备同时运行,并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2) 选用低尘工艺,钻孔要安装除尘装置。

(3) 混凝土系统配置除尘装置,定期检查除尘装置的运行情况,及时更换和修理无法运行的除尘设备。

(4) 尽量避免将易产尘物料储存或堆放在敏感点附近。

(5) 不得任意安装和使用对空气可能产生污染的锅炉、炉具等,以及使用易产生烟尘或其它空气污染物的燃料。

(6) 不得在工地焚烧残物或其它废料。

(7) 经常清扫施工场地和道路,保持场地和所有道路的清洁,并在非雨日每天定时对多尘工地和路面洒水,以避免施工场地及机动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扬尘。道路无雨日每天至少洒水四次,施工现场无雨日每天至少洒水两次。

(8) 散装水泥、粉煤灰等应由封闭系统从罐车卸载到水泥储存罐,所有出口应配有袋式过滤器。

(9) 用以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物料的敞蓬运输车,其车厢两侧及尾部均应配备挡板,可能产生粉尘物料的堆放高度不得高于挡板,并用干净的雨布加以遮盖。 1.2.2 噪声污染控制

(1) 施工期间按有关规范和周边声环境功能要求,对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加以控制,确保场界噪声和周边敏感点声环境达标。禁止任何持续的高强噪声的操作。

(2) 施工期间,在施工场地与其敏感受体以及在周边地区之间合理安装声障设施,以有效阻隔噪声传播。

(3) 施工期间,将动力机械设备合理分布在施工场地,尽量避免在敏感受体附近同时布置或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

(4) 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达到减少运行噪声的目的。各种动力机械设备暂时不用时应停机。

(5) 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低噪声设备和工艺,降低源强。开挖钻机、空压机、混凝

土生产系统等高噪声机械需安装降噪设备。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

(6) 加强道路的养护和车辆的维护保养,设置禁鸣标志牌,降低噪声源,严禁在施工场界内使用气喇叭。

(7) 注意施工人员的合理作息,增强身体对环境污染的抵抗力。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操作培训,减少突发事故和突发噪声的发生。对高噪声区作业人员采取配带耳塞或耳罩等可靠的个人降噪防护措施。 1.2.3 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要求

(1) 在施工办公、生活营地配备垃圾桶,生活垃圾分开收集或分拣,无机垃圾送指定的弃渣场按规定填埋,有机垃圾送指定的垃圾填埋场按规定填埋或送指定的垃圾焚烧炉焚烧。垃圾每日清理,保持办公生活区环境清洁。

(2) 机械修理及汽修等的生产垃圾中的金属类废品,能回收的尽量回收利用处理,剩余生产垃圾统一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进行处理。

按本合同的有关规定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做好施工弃渣(土)的处理,严格按指定的渣场弃渣,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不得任意堆放弃渣,严禁向河道乱弃渣,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

1.2.4 弃渣处理

(1) 工程开挖出渣必须严格按施工设计指定的渣场集中堆放,不得沿途、沿河及沿沟随意倾倒。在渣场周边修建临时排水沟引排周边汇水。

(2) 弃渣堆放过程中,按施工设计的稳定边坡堆放,倾倒过程中,注意对挡渣墙的保护,避免弃渣翻出挡渣墙。

(3) 运渣过程中散落在路面的渣土及时清理。 1.2.5 施工场地

(1) 施工场地平整结合建设开挖进行,在建筑物基础开挖时的弃土弃石就近填入低洼处,按30cm左右一层采用机械碾压压实。余下的渣土运至指定的渣场堆放,不得随意弃置。

(2) 自觉保护施工场地周围的草木和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水库、塘、沟、渠、拦渣坝等),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避免或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3) 根据施工特点,对施工场地(包括永久、临时场地)事先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1.3 供电与电气设备安全措施

(1)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结合工地供、用电实际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报送监理人审批。

(2) 根据本合同工程施工供、用电实际制定相应的用电安全规程及岗位责任制。对电工和电气设备运行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用电安全的基本知识和触电急救知识。

(3) 电工作业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实行持证上岗。

(4) 电工作业人员在进行电工作业时,按规定使用经定期检查或试验合格的电工用个体防护用品,并有专人负责监护。

(5) 任何电气装置都不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电气线路保证具有足够的绝缘强度、机械强度和导电能力并定期检查,禁止使用绝缘老化或失去绝缘性能的电气线路。

(6) 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的周围保证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电气装置附近保证不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禁止在架空线上放置或悬挂物品。

(7) 施工现场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采用标准的配电箱,装设在干燥通风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移动使用的配电箱(板)采用完整的、带保护线的多股铜芯橡皮护套软电缆或护套软线作电源线,同时装设漏电保护器。潮湿场所内不使用可移动的插座。

(8) 插头与插座按规定正确接线,插座的保护接地极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单独与保护线可靠连接。严禁在插头(座)内将保护接地极与工作中性线连接在一起。在使用移动式的I类设备时,事先确认其金属外壳或构架已可靠接地,使用带保护接地极的插座,同时装设漏电保护器,禁止使用无保护线插头插座。

(9) 露天使用的用电设备、配电装置采取防雨、防雪、防雾和防尘的措施。 (10) 电气装置在使用中的维护由具有相应资格的电工作业人员按规定进行。经维修后的电气装置在重新使用前,确认其符合规定的要求。当电气装置拆除时,对其电源连接部位作妥善处理,保证不留有任何可能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

(11) 易燃、易爆材料仓库和施工工厂、仓库设置在直击雷保护范围内,其建筑物或设备上严禁装设避雷针,应用独立避雷针保护时采取防止感应雷和防静电的措施。

严谨私自接电源、乱拉乱接和超负荷用电,定期组织对电气设备及用电线路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

上一篇:我爱我家寝室征文下一篇:五彩池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