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红楼梦导读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免费红楼梦导读范文

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导读

一、 内容梗概

《红楼梦》一书,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这是明线、主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条线索从第

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直到第九十

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反照的局面。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

从这条主线看,造成贾、林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具体地说,贾、林的爱情、婚姻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由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们决定,而贾母又以封建的家族利益为基点,她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 这条主

1 线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的礼教的叛逆精神。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四大家族盛况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二、作者生平

曹雪芹,名霑(zhān)(约1715~约1763),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生活在康熙末至乾隆中叶。祖籍辽宁省辽阳市,他的先世原是汉人,宋朝开国元勋曹彬是其远祖。大约在明末被编入满洲籍,身份是“包衣(家奴)”。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从他的曾祖父曹玺开始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达65年之久。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家成了实际上的皇帝的行宫)。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江宁织造”,既是一个官职,最初的官位也不是很高,俸禄也不是很多,发展到后来,名义上是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但实际上后来成为皇帝用来监管江南官员的一个监察机构。江宁织造在康熙时期,其“政治活动”是最核心的任务。监视江南官场,考察南方民情,沟通满汉民族感情,笼络南方汉族士大夫,及时给康熙奏报南方实际情况。换句话说,江宁织造就是康熙在江南的耳目。既有经济活动,还有政治活动。

在康熙朝,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当时有名

2 的藏书家,自己又能写诗填词谱曲,曹雪芹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这种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香山一带,还是有名的医生。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曹雪芹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享年四十岁。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昌谷即李贺)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红楼梦》中那么多的诗歌不都是曹雪芹的吗!)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今传《红楼梦》80回以后他已写完,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或只是修订者)所续。

3 学界普遍认为:他的续书虽然使故事有了一个完整的规模,人物大体上都有了一个结局,但因为他本人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都远不及曹雪芹,所以他续写的内容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按曹雪芹的构思,贾家最后是要破落到“好似一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而高鹗却写成宝玉“中乡魁”,贾家“沐皇恩”、“延世泽”。所以,高鹗的后四十回乃一大败笔。但两百年来这种120回的作法已成习俗,而且高鹗所写出的宝黛悲剧结局,也被广大读者所接受。所以,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的总称。这120回的本子,总字数达1075000字左右。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可以说它涵盖了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你可以从中看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国古代戏曲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国古代传统的伦理道德等等,可以说《红楼梦》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三、主题思想

曾经有人说过,“真正的文学家的政治洞察力超过政治家”,曹雪芹敏锐地感到时代风雨的来临,在自己丰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不朽的巨著——《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1、揭露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罪恶。《红楼梦》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2、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贵族叛逆者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礼教纲常,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给他们所规定的生活道路,要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尊重个性;封建家长们从自己的阶级利 4 益出发,竭力想巩固封建统治,他们凭借自己的权力,不惜对叛逆者采取无情的压制。作品中这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集中地表现在贾、林、薛三人的恋爱和婚姻问题上。斗争的结果,由于力量的悬殊,进步势力失败了,形成了爱情悲剧。但封建势力也没有得到胜利,在另一个意义上说也是失败了。

四、人物形象

1.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了造成他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等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

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家庭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

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藉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 5 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

2.林黛玉

林黛玉聪明美丽,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视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3.薛宝钗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作者一开始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这个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一方面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风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大去。”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王夫人说, 7 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这—段文字不但是写她讨好王夫人,而且还显示出这个封建主义的信奉者是怎样的冷酷无情。

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还表现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

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个形像,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像;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像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像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进行反复描写和刻画,以使其突出鲜明外,还围绕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展开其他方面的描写和刻画,使人物性格更加复杂和丰富。薛宝钗的形像也是这样塑造出来的。

五、《红楼梦》的写作特色

《红楼梦》骄人的成就和巨大的艺术价值还在于作品本身。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作品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可以容得下一部二十四史。也由于《红楼梦》内容含量的浩大,所以不同的人赋予给它不同的主题。有人说它是历史小说,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有人说它是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宝黛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人说它是政治小说,隐喻的是康熙朝政;也有人说它暗藏的是董小婉的故事;有人说这是作者的自叙传;有人说这是一部宣扬色空观念的小说;有人说这是煽动解脱或出世的作品。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所说:“单

8 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1、《红楼梦》的历史性、政治性。该书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和封建王朝政治斗争的历史。回顾当时的世代背景,无可置疑,康雍乾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鼎盛时代,也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然而世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文艺复兴、欧洲各国兴起了海洋探险、人文解放、科技发明的热潮。这些看似遥远和不相干的事情,后来变成摧毁强大中华帝国的重要因素。

自清兵入关以来,满清王朝内部始终充斥着复杂的权势斗争,王公贵族在政治斗争中失利,落到十分悲惨的地步,杀的杀、砍的砍、流亡的流亡、抄家的抄家。其中雍正朝八王内乱便是最著名的例证。贾府内部的争权夺利、王熙凤的弄权、贾府的衰败不正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吗?甄府、北静王府、曹府等谁不是这样的后果呢?这个过程曹雪芹看透了。一部二十四史是如此,清史又是如此,后来的历史也是如此吗?所以书中写了层出不尽的,影中有影的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2、《红楼梦》表现了作者对人的本性之源的爱的深刻理解和封建社会对人性摧残的血泪控诉。皇室社会,摧残的是人性。书中大量的篇章并不是写皇族的灭亡,而是对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被摧残者的泣诉,这就是对人类爱的本性的招魂。曹雪芹是用爱的哲学理念雕塑着他书中的主人公宝玉。

书中还有许多用曲折手法表现这一主题的地方,如万艳同杯(悲)酒、元迎探袭(原应叹息)、千红一窟(哭)、贾代化(带话)、贾宝玉(假宝玉)、秦钟(情种)、贾语村(假语村言)、甄仕隐(真事隐)等等都是暗点书中某些含义。更有诗、词、灯迷、酒令、骨牌等皆用隐语,对研究该书结构和主旨都有帮助。

3.《红楼梦》的结构

新颖而奇巧。曹雪芹脱出中国章回小说的窠臼,改变了说书人那种叙述格的体例,以散文化的描写为主,进行着生活全景的创造,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见长。曹雪芹的创作原则开辟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新境界。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用以假寓真为结构,全书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 9 “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 “生活世界”。

4.《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红楼梦》的森罗万象,也表现在它的人物塑造上,这是《红楼梦》的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色。它代表了《红楼梦》的最高艺术成就。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妃子、王爷、兵丁、老爷、太太、小姐、丫环、小厮、仆人、村女、村妪、伶人、尼姑、道士„„显示了纷繁丰富的封建社会的人生图景。塑造了一大批独具个性、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著名的人物有,反封建的叛逆青年贾宝玉,敢于反抗封建淫威、宁死不屈的婢女晴雯、鸳鸯,刚烈的尤三姐,也有藏愚守拙的美人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外慈内狠的王夫人、迂腐昏庸的贾政、道貌岸然的贾赦,还有贾母、探春、袭人、尤二姐、刘姥姥以及贾琏、焦大等等。这些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这众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决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

《红楼梦》塑造的人物还有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人们对这些人物的评价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际做出不同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取向。这在林黛玉和薛宝钗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病弱的林黛玉,貌若西子,多疑刻薄,清高孤傲,任情任性,弄得众人相背;康健的薛宝钗,冠艳群芳,知情达理,宽容随和,稳重和平,深得上下欢迎。林黛玉多情无邪,率真单纯,薛宝钗理智藏奸,胸有城府。这两个形象一经出世,便交替沉浮在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和社会形态的变幻中。作为个人来说,在失意时能深刻地理解林黛玉,而得意时又由衷地爱慕薛宝钗,一个社会,在专制压抑的时候,林黛玉备受推崇,而国泰民安的状态下,薛宝钗被大加褒扬。在文学的评论上,大家可以歌颂林黛玉,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借用王蒙的一句话:“如果你的女儿是林黛玉式的性格,她非倒霉不可;如果是薛宝钗式的性格,那她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红楼梦》还善于通过日常生活反复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从很多细节描写中,都可以看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例如:凤姐总是那么奸诈泼辣,黛玉总是那么伤感而又尖刻,宝钗则是表面上庄重平和而处处可见城府很深。这些不同的性格都是由于人物各自的不同出身、不同教养、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思想所造成的。因此,不同性格的人物,往往都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力量。

《红楼梦》还通过大事件、大场面,把人物安置在生活冲突的漩涡里,用人物自己的言行,鲜明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红楼梦》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达到了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

富有讽刺意味又具有生活哲理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第二篇:《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们称 《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红楼梦》成于清朝乾隆时期,最初是以手抄本面世的,现在我们所发现的最早的一个手抄本,是乾隆甲戌年(1754年)的,但只有不连续的十六回,后来又发现了若干的手抄本,如乾隆庚辰年(1761)的抄本,差不多有八十回,这些手抄本都把这本小说定名为《石头记》,并且有署名“脂砚斋”的许多批语。据考证,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曹雪芹,他大约生在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卒于1763或1764年,他的身世究竟如何,至今不能形成统一的看法,但他由于贫病交加、爱子夭折,而未能最终完成这部小说,是可以肯定的事实,现在传下来的前八十回,基本上是他的手笔。在他去世三十年后,有一种120回的《红楼梦》以木活字印刷面世,在1791年和1792年连印了两次,从此大为流行。但据专家们考证,这种流行本的后四十回是一个叫高鹗的官僚续作的,他的续书虽然使故事有了一个完整的规模,人物大体上都有了一个结局,但因为他本人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都远不及曹雪芹,所以他续写的内容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按曹雪芹的构思,贾家最后是要破落到“好似一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而高鹗却写成宝玉“中乡魁”,贾家“沐皇恩”、“延世泽”。所以,高鹗的后四十回乃一大败笔。但两百年来这种120回的作法已成习俗,而且高鹗所写出的宝黛悲剧结局,也被广大读者所接受。所以,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的总称。这120回的本子,总字数达1075000字左右。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读者应该慢慢去品味。

甄英莲 ~"真应怜"娇杏 ~"侥幸" 霍启 ~"祸起" 封肃 ~"风俗" 冯渊 ~"逢冤"王仁 ~"忘仁"姓贾名化字时飞号雨村湖州人~"假话实非语村胡诌"姓甄名费字士隐 ~"真废真事隐"

《红楼梦》内容的浩大,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主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所说: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

亦如王蒙所说:“它自成一个宇宙,一个世界,既丰富又复杂,既深邃又玄秘,既真实生动又意味无穷。”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问题1】请简述“还泪”说的由来。

【问题2】第三十六回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请说说“木石前盟”为何?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恳求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僧人便将一块大石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的“通灵宝玉”,送至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处。

其时,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行将枯萎,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修成个女形。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子感念他的恩德,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便是‘还泪’之说、“木石前盟”。

那石幻化成的“通灵宝玉”便由神瑛侍者携入红尘。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经曹雪芹披阅增删,因成此书。

姑苏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内有个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甄士隐。他可怜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元宵之夜,甄士隐之女英莲被拐走。不久葫芦庙失火,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投他岳丈家去。又遭岳父白眼。一日忽听了一个跛足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雨村中了进士,今已升了本府知府,来找甄士隐,甄士隐已不知去向。不久,因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被革职。后到前科探花林如海家,给他女儿黛玉当老师,只一载的光阴,黛玉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

一日,雨村在小旧观遇见旧识古董商冷子兴。二人边吃边聊,说到贾雨村同宗的贾家宁、荣两府许多事,冷子兴看来,宁、荣两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荣府贾政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就取名叫作宝玉。宝玉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冷子兴还告诉贾雨村,林公之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之胞妹贾敏,正是贾雨村日后进身的门路。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贾雨村借林如海的关系结识贾政,并谋补了应天府缺职。黛玉应外祖母之召,与贾雨村同行,来到荣国府。黛玉与外祖母相见,不免伤感。黛玉一一拜见大舅母、二舅母;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姊妹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称她“凤辣子”。众姊妹告诉她:“这是琏嫂子。”

【问题3】“宝黛初会”历来就是戏剧舞台上最精采的情节,请简要叙述事件经过。 黛玉一见宝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黛玉,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还因为黛玉“眉尖若蹙”送她一妙字“颦颦”;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黛玉道没有。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这让黛玉很不安,越觉得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1. 分辨以下的外貌描写指谁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迎春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探春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惜春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贾宝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拙;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薛宝钗)

2. 黛玉初进贾府时,虽特意去拜见贾赦、贾政,但都没见着,只见到两位舅母。(贾赦在家不见,贾政不在家)

3. 黛玉的丫鬟:雪雁(自己家里带来的),鹦哥即紫鹃(贾母给的)。 4. 花袭人原名珍珠,是宝玉的丫鬟,贾母给宝玉的。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问题4】“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葫芦案”是个什么案子,请简述其经过、结果。 贾雨村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原来是本地一个小乡宦冯渊,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买来作妾,所以三日后方过门。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与了薛家。那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死了。这薛公子打了冯公子,夺了丫头,他便没事人一般,只管带了家眷走他的路。

雨村听了大怒,正要发签拿人,被门子使眼色儿止住。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小沙弥,他还认出被拐卖的就是英莲,门子拿出一张本省‘护官符’给雨村,并讲述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雨村竟不念当年甄士隐赠银之恩,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薛蟠了了官司,夺得英莲,便随母亲薛姨妈、妹妹宝钗一同入京,在荣府东北角上梨香院住了。

1. 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

2. 薛姨妈带着薛蟠薛宝钗到京都后,是暂住在贾家的梨香院里。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贾府上下之心。这使黛玉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等赏花。宝玉倦怠欲睡中觉。就睡在秦可卿屋里。梦中来到太虚幻境,翻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看了 《红楼梦》原稿,聆听《红楼梦》曲。依警幻之命与可卿成婚。婚后二人携手游玩,宝玉受惊,失声喊叫:“可卿救我!”秦氏在外听见十分纳闷。 1. 2. 3. 4. 到宁国府中赏梅花时,宝玉在秦可卿的房中睡午觉,梦游幻境。 带贾宝玉游幻境的是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 贾宝玉是在薄命司里看见各人的判词的。 先看又副册(丫鬟):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 5. 再看副册: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 6. 最后看正册: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宝钗黛玉)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元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湘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梦黄梁。(迎春)

堪破三春景不常,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秀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可哀。(凤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巧姐)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秦可卿)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问题5】请说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情形。

京官之后王狗儿已沦落乡间务农,祖上曾与王家连了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府找王夫人求助。在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引荐下,刘姥姥终于见着凤姐儿。恰逢贾蓉来借玻璃炕屏,着实让刘姥姥领略了凤姐儿的威严和气派,以至连话都不会说。最终刘姥姥得了二十两银子满意而去。

《红楼梦》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1、林黛玉和薛宝钗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2、贾元春

画: 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3、贾探春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4、史湘云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5、妙玉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6、贾迎春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合起来是孙的繁体字)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7、贾惜春

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8、王熙凤

画: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9、贾巧姐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10、李纨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11、秦可卿

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第三篇:红楼梦导读(1)

《红楼梦》导读(第1—5回)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红楼梦》别名

2、女娲补天神话故事开篇的作用

3、什么是木石前盟(或问: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为什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第三回))

4、甄士隐在小说《红楼梦》中的作用。

5、贾雨村在小说《红楼梦》中的作用。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1、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2、贾府主要人物关系:(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攀附权要以求升进)复旧职

1、王熙凤的出场

2、宝黛初会

3、红楼梦中个人的住处及特点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1、什么是护官符,护官符中牵扯那几大家族?

2、葫芦僧怎么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1、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的经过

2、薄命司内的簿册以及判词对应的人物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内容提要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红楼梦》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2、女娲补天神话故事开篇的作用

(1)“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2)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才,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难以为世俗所改变。(3)为塑造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玉、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铺垫。

3、什么是木石前盟(或问: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为什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第三回))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女娲补天之时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因通了灵性,变为神瑛侍者。他以甘露浇灌一棵绛珠仙草,使其久延岁月。在顽石下世之时,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用一生眼泪还他。小说中的贾宝玉为石(神瑛侍者),林黛玉是木(绛珠仙草),“木石前盟”表示宝黛两人的前世姻缘。 正因为有这段前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暗含了宝玉、黛玉的前世姻缘,为塑造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玉、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铺垫。

4、甄士隐在小说《红楼梦》中的作用。

甄士隐是小说中第一个出场的重要人物,在小说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1)甄士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人物,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个名字的寓意:甄士隐就是“真事隐去”。

(2)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作者把《红楼梦》由盛至衰最后败落这一主题,首先从甄士隐的经历这个雏形故事中预演出来。

(3)甄士隐的遭遇(包括他游太虚幻境,遇一僧一道等情节)也影射了贾宝玉的遭遇,甄士隐的彻悟也预示着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未来相类似的结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

2 有还无”。世上的人把假的东西都当作真的了,把真的东西反而把它作为假的了。贾宝玉真正一个有思想有头脑,有才能的人,有思想的人,但是人家都说他是一个没有出息的;那个甄宝玉认为是有出息的,开始也跟贾宝玉也是一样一个脾气,但是到后来呢,甄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按照官方的道路去走,所以变成了真宝玉,所以真正没有才华的人,变成好样的,真正有本领的人变成是假的,不行的,就是真假混淆,这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讽刺。 (4)起到开头、收尾的作用,“好了歌”,“绛珠仙子”的故事都是由他开始的。 (5)香菱(甄英莲)、贾雨村都与甄士隐有密切的关系,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也是金陵十二钗副册及大观园中的重要人物;贾雨村曾受他的资助而得功名,后又与贾府扯上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甄士隐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5、贾雨村在小说《红楼梦》中的作用。

红楼梦中的一个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

(1)贾雨村的“缘起”作用。

贾雨村不仅带出薛宝钗,而且还带出林黛玉。第一回贾雨村高吟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对这两句话曾有多种理解,从表面看贾雨村希望企求发迹,实际上是告诉我们黛玉和宝钗就要出场。这两人本身跟贾雨村并无关系,无非说她们将由贾雨村带出,联语的上联带黛玉,下联带宝钗,接着第三回即写黛玉,第四回写宝钗。贾雨村作为缘起和象征,是告诉我们,作者将以假语村言来敷演所要叙的故事。 (2)贾雨村的表达作用。

在前四回中,作者不仅以大量篇幅写贾雨村带出三个主要人物,还通过贾雨村传达了写作此书的警示用意。

(3)贾雨村的警示作用。

贾府这样一个大族,当然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来依附,当官的以贾雨村为代表,平民以刘姥姥为代表,这二人都得到贾府的支助,都依靠贾府而改变了处境。而一旦被依靠的贾府出现危难时,当官的落井下石,忘恩负议,平民却挺身而出,救出了贾巧姐,为恩人留了余庆。作者通过贾雨村和刘姥姥的对比,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立场,也向世人作了警示。

(4)贾雨村,也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人物,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个名字的寓意:贾雨村就是“假语存”。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1、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3 略

2、贾府主要人物关系:(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宁府

贾演(宁国公,生了四子)→贾代化(生两子,长子贾敷早夭)→贾敬(好仙悟道)→贾珍(现任宁国 ∣→→→焦大(奴仆) ↓

公,妻子尤氏)→贾蓉(妻子秦可卿,后娶胡氏) (女儿)贾惜春(丫鬟入画)

荣府

贾源(荣国公)→贾代善(长子,娶史侯千金,即贾母) 丫鬟侍书

↙ ↓ ↘ ↑

贾赦(妻子刑氏)贾敏(丈夫林如海,女儿黛玉) 贾政(妻子王夫人,妾赵姨娘,生探春、贾环)

↙ ↘ ↙ ↓ ↘ 贾琏 贾迎春(丫鬟司棋) 贾珠(早夭) 贾元春 贾宝玉

↙ ↙ ↓ ↘

妻子王熙凤(丫鬟平儿),女儿巧姐 (妻子李纨,儿子贾兰)(元妃,丫鬟抱琴)(丫鬟袭人、晴雯等)

薛姨妈→儿子:薛蟠(妻子夏金桂,妾香菱)

↘女儿:薛宝钗(丫鬟金莺儿)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攀附权要以求升进)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1、王熙凤的出场 略

2、宝黛初会 略

3、红楼梦中个人的住处及特点

(1)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贾母住处。

(2)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贾赦、邢夫人住处。 (3)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

4 “荣禧堂”。——贾政、王夫人住处。

(4)(从王夫人正房)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贾琏、王熙凤住处。

(5)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还有)西子浣过的纱衾,红娘抱过的鸳枕。——秦可卿闺房。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1、什么是护官符,护官符中牵扯那几大家族? 略

2、葫芦僧怎么乱判葫芦案?

葫芦僧:(1)门子原本是葫芦庙的小沙弥。(2)葫芦是糊涂的意思,就是胡乱判案的意思。 略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1、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的经过 略

2、薄命司内的簿册以及判词对应的人物 略

第四篇:《红楼梦》导读作业

一、填空题

1.《红楼梦》原名《 》 ,又称《 》、《 》、《 》。该书以 、

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封建时代必然衰落的命运。

2.《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文其声”的是指 ,该人最善弄权术,贪婪,狠毒,泼辣。例如 、 、 、 等情节,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3.《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 、 和 。 4.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她善良风趣,却常被大家取笑戏弄,她就是 。

5.举出贾府中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的两名男子:

、 。 6.请写出“金陵十二钗”的名称: 、 、 、 、 、 、 、 、 、 、 、 。

7.《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

;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

,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

8.《红楼梦》中,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 。

9.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 、懦弱的 、精明的 、孤僻的 ,作者给她们如此取名,取“ ”之意。

10.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些女子的命运。①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②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 ③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④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⑤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 11.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 ,品的酒叫 ,听的歌曲名叫 。

12.《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 ,最有趣的情节是 ,最凄惨的情节是 。

13.贾宝玉佩戴的玉叫

,薛宝钗佩戴的是

,史湘云佩戴的是 。

14. 为秦可卿办丧事,协理宁国府的人是 。 黛玉向宝玉剖白心迹的爱情诗是 。

15. 在大观园,各人住的地方是不同的,如贾宝玉住的是_____,林黛玉住的是_____,薛宝钗住的是_____,李纨住的是稻香村,探春住的是秋爽斋,迎春住的是缀锦楼,惜春住的是蓼风轩,妙玉住的是栊翠庵。

1 16. 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叫 ,其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 )、蘅芜君( )、怡红公子( )、蕉下客( )、菱洲(迎春)、藕榭(惜春)等人。

二、判断题

1.《红楼梦》展现了贾府这一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描写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下的历史宿命。( )

2. 《红楼梦》第三回两首《西江月》以寓贬于褒的手法,充分概括了宝玉的性格特点。( )

3.《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描写分别是:宝玉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凤姐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 )

4.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温顺世故的袭人,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等。 ( )

5.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表达了对王维、杜甫、李白等唐人诗作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寓情感,不能以辞害意等,这是一种明达通脱的观点。( )

6.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写出了贾府上下的欢欣和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心中充满了喜悦。( )

7.《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

8.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

9.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没有正面描述晴雯的美丽,但是读者都知道晴雯的美丽出众,是因为曹雪芹用铺垫渲染的手法,让一些反感晴雯的人(如最恨晴雯的王善保家的、王夫人等人)从口中说出来,这就使得晴雯的美丽更加突兀。( )

10.《红楼梦》中别号"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无事。( )

11.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她还假意笼络尤三姐,最后借刀杀人。在这个人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她的谴责之意。( )

12. 《红楼梦》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托言“梦”“幻”世界,因此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

三、简答题

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并请简要说说这个传说的内容。

2、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说《红楼梦》第三回“摔玉”事件中反映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3、宝玉挨打有哪些直接的原因?真正的根源是什么?

4、请简要叙说《红楼梦》中探春理家时主要做了哪些开源节流的改革。

5、请简述抄检大观园的故事。

6、试分析《红楼梦》以“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开篇的作用。

7、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兴盛衰亡。根据你对刘姥姥 3 的了解,说说她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全书中的作用。

8、具体说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宝玉将娶宝钗和贾宝玉发现新娘是宝钗后各有什么样的反应。

9、“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者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10、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11、《红楼梦》前五回内容及与全书内容的关系。

12、“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中的“停机德”说的是《红楼梦》中哪个女子?其命运如何?请简要分析。

第五篇:红楼梦导读定稿

新课标“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一)

《红楼梦》导读

古浪三中语文组 王平春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红楼梦》打基础。

2.了解宝黛钗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三人的性格特征,认识宝黛二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反封建意义。

3.感受《红楼梦》中曲词的美,大致了解个别曲词的隐喻意义。 【教学重点】:

探究《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设想】

1.感受经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倡导探究风气,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

2.突破传统,从《红楼梦》部分曲词入手,分析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进而了解人物性格,为以后的探究阅读《红楼梦》开阔视野,开拓思维

3.教学中突出语文课本“例子”、“引子”和作用,注重整体把握。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不少同学看过电视剧《红楼梦》,但作为语言文学的读本,《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同学们也许感受不深,尤其我们高中同学由于学业压力,纵有读《红楼梦》的心思,但没有时间和精力;纵然读《红楼梦》,但又觉得读不下去。那么今天就借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的机会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二人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红楼梦》主要人物的命运隐在第五回的曲子和判词中。今天我们不妨从曲子判词着手,讨论一下宝黛二人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著名的作曲家王立平对《红楼梦》中的部分曲词进行了改编,谱以曲子,成为经典的《红楼梦》歌曲,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些歌曲,见识一下“红楼梦中人”吧。

显示一: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

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教师讲解:

在这支曲子中,我们可以将宝黛钗的爱情归结为两个故事:

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

金:薛宝钗的金锁。 玉:贾宝玉的通灵宝玉。

在封建社会看来,金玉相配是美好的姻缘。

木:黛玉是上界灵河岸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

石:贾宝玉是“无材可去补苍天”被弃在青埂峰下的顽石化身。

前盟:前世盟约。第一回说青埂峰顽石曾在赤霞宫当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这绛珠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念念不忘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所以宝黛二人有“前盟”之说。我们将要学习的《林黛玉进贾府》中也有暗示:“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新课标必修一P9);“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新课标必修一P10)。

本来这样一对前世有缘的有情人,可最终未能成为眷属。另一首曲子对此做了诠注:

播放歌曲《枉凝眉》并显示歌词: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 春流到夏!

教师讲解:一位是绝色佳人,满腹才情,一位是翩翩少年,英俊多情。二人都心底纯洁,聪慧善良,但结果是一个为他“哭泣”,一个为她“牵挂”。“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比喻对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悲剧提出了质问,最后以眼泪控诉。这支曲子深沉婉转,发人深思。

请同学们想一想,造成这种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引导看显示: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林黛玉和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教师讲解:

停机德: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正在织布,知道乐羊子回家的缘故后,拿起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绢割断。以此来比喻学业中断将前功尽弃,规劝乐羊子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后来就把劝勉丈夫求取功名,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安分随时,藏愚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

咏絮才:东晋女诗人谢道韫,谢奕之女,王凝之之妻,聪慧有才辩。曾在家遇雪,叔父谢安召集众子侄论文义,俄而雪骤,安问:“何所似也?”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为称赏。后世因称女子有文学才能为"咏絮才"。 “咏絮才”在这里喻指黛玉。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好在宝玉对她一往情深,处处宽慰她,哪怕是黛玉歪派给他的“错误”,他也承认。这样,他们的爱情就在一种奇特的、连续不断的矛盾痛苦中发展着。

宝钗和黛玉是一对相互对称的典型:一个胖、一个瘦;一个柔,一个刚;一个藏愚守拙,一个锋芒毕露。对这一对情敌,宝玉是如何对待的呢,宝玉的个性是什么呢?

显示课本中的《西江月》二词(新课标第一册P10):

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袴与膏梁: 莫效此儿形状。

思考:

(1).宝玉有怎样的表现?

(2).作者实质的态度是什么? (3).这样的性格黛玉喜欢吗? 归纳明确:

《西江月》句句是对宝玉的嘲讽否定,实际上是对宝玉的赞美褒扬,作者采用寓褒于贬,似贬实褒的手法。

这首词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的追求;只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

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经济道路。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钟情于当时禁止青年们读的《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新课标第一册P10),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的这种行为与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背道而驰,封建统治者为了他们的利益,希望他能走“仕途经济”之路。在这之中,宝钗无疑是最佳人选,而黛玉却不行。尽管宝玉爱慕黛玉,但悲剧无可避免的产生了。后来,在贾府上层的精心安排下,宝玉与宝钗成婚,而深爱着宝玉的黛玉却孤寂地死去。

播放歌曲《葬花吟》并显示歌词: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讲解:

这是《红楼梦》中最绝妙的篇章之一,是血泪的凝结,字字句句都与这个苦命的女子的命运与个性融合在一起,成为独步古今的“黛玉吟叹词”。

黛玉就在这百花凋谢的时节,借花喻已,来倾吐自己满怀的愁绪与莫可名状的悲愤。这浓厚的伤感主义色彩正是黛玉在封建大家庭特定的经历与性格的产物。

预习布置:

1.通读《林黛玉进贾府》全文,熟悉人物形象,了解相关情节。 2.从下题中选择一题,讨论,写80—100字的文段。 ①从黛玉眼中看贾府 ②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③黛玉眼中的王熙凤 ④黛玉眼中的贾宝玉

各组选出一名代表做发言人。如自己以林黛玉的身份介绍:我林黛玉,姑苏人氏。父亲林如海,„„母亲过世,外婆执意叫我到她那儿去,因而我到京城投靠外婆。到了外婆家,外婆家与别家不同„„见到王熙凤嫂子„„见到宝玉„„

4.背诵《西江月》二词;第10页宝玉眼中的黛玉神态:“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上一篇:民法学考试重点范文下一篇:励志短句中英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