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基层民主调查问卷

2022-11-02

第一篇:党内基层民主调查问卷

基层民主建设调查问卷

——关于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选举方面您好!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本次调查,同时希望您能如实地反映身边存在的一些问题。谢谢您的支持!

每题请选择一个选项(有多项选择说明除外),请您在括号内填上认为合适的选项。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的年龄?

20-30()30-40() 40-50()50-60()

3.您从事的职业类型? 农业()工业(诸如打工)() 村干部()其他4.您认为当前中国基层民主哪一种做得最好?

村民自治()党内基层民主()乡镇民主()社区自治()

5.您参加过村委选举吗?

有() 没有()

6.您认为现在的人比较积极参加选举还是以前呢?

现在()以前()

5。在农村基层村委选举问题上,下列哪项您基本认同?

( )村委会选举搞好了,下一步就该搞乡镇长选举

()老百姓只关心村委会选举,不关心乡长、县长怎么选

()选举支部书记是党内的事,不是党员无权参与

()群众选举的村干部比上级任命的村干部更努力发展经济

()乡镇长不搞真正的民主选举,村委会选举搞得再好也没用

6.农村选举时选民重视哪些条件?

能带头致富并带领大家致富“

办事公道

敢代表村民说话”(50.1%),

人品好,不贪污”(29.6%)

、“是自己家族的人或亲戚”(26.9%)、

“同自己要好”(11.9%)、“

是否是党员”(4.8%)、“

敢抵制上面下来的土政策”(2.5%)

、“无所谓,谁当都一样”(2.5%)。

影响农村民主选举的主要因素,问卷设立5个选项,限选两项。按统计数字多少排名占前两位的分别是:“宗族势力的影响”(76.9%)、“群众的民主意识不强,热情不高”(62.1%)。往下依次是:有钱人的操弄(28.2%)、上级组织和政府的干预(17.6%)、黑社会势力的介入

(2.4%)。认为是其他原因的占1.9%。

目前乡镇长是否应该由群众直接投票选举? 7.5%的人认为“应该”。68.5%的人认为“应该,但条件还不成熟”。22.7%的人认为“不应该”。

县长是否也应该让群众直接投票选举?4.5%的人认为“应该”。51.4%的人认为“应该,但条件还不成熟”。42.4%的人认为“不应该”,认为不应该直接投票选举县长的比例大大超过直接投票选举乡镇长的比例。

群众直接选举乡长、县长条件不成熟主要原因是什么?认为“群众的民主政治素质不够高”的占91%。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的占37.1%。认为“直接选举会影响稳定”的占29.1%。认为“决策者政治民主意识不强”的占16.6%。认为是其他原因的占4.6%。

当前应如何健全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23.7%的人认为“应改革和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23.6%的人认为“应改革和完善差额选举制度”。17.6%的人认为“应实行党内竞选制度”。

9.7%的人认为“应改进党代表产生制度”。值得深思的是,竟有25.3%的答卷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篇:城市社区基层民主建设调查问卷结果

大部分人认为民主时进行直接选举,由居民自己投票选出中意的人选,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被人认为所有决定都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做出,也有极少数人认为对于公共事务每个公民都有监督权与质询权。

居民民主意识情况:有接近2/3的人认为居委会民主意识一般,接近1/3的人认为居委会民主意识好,有极少人也认为其意识非常好。

有一半多一点的人认为社区居民主重要,因为基层民主是居民实现自治、直接参与民主的方式与途径,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社区居民主重要,因为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社区居民对社区民主事物的参与一般,但他们会关心社区建设的一些重要决定;也有少数人认为目前社区居民对社区民主事物的参与很积极,对于社区事务都会热烈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有极个别人对此较不积极,一般都是居委会直接做决定。

第三篇: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思考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落实党员主体地位为出发点,以程序性、保障性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以广大党员干部最为关注且有一定实践基础的工作为切入点,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一、完善推选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民主推荐和民主选举是党员的重要权利。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选举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改进候选人推荐提名方式。不事先拟定酝酿推荐候选人建议名单,而是采取党员群众直接酝酿提名、多轮投票筛选的办法进行,切实将大多数党员群众的意愿作为推荐候选人的基础,差额确定初步候选人。二是规范考察选举方式。公开考察过程,扩大参与考察范围,完善候选人介绍办法,扩大差额的比例和范围,让候选人充分竞争、党员充分选择,使选出的代表或干部真正体现民意,防止产生利用民主程序实施不民主的意图、形式上民主实质上并不民主的问题。三是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并适度放宽候选人推荐提名条件。目前仍存在根据内定人选规定候选人提名条件、把提名人圈定在很小的范围内的情况。这实际上限制了党员的选举权。

二、改进决策方式,提高党员群众参与度

科学的决策离不开群众的智慧。党内重大事务的决策,必须按照有关程序扩大参与范围,体现广大党员群众的意志,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为此,要建立以下三项制度:一是建立党内重大事项征求意见制度。基层党组织要确定重大事项的范围,列出重大事项清单。决策重大事项,要加大党员的直接参与的力度,事先通过邀请党员参加座谈会、讨论会、意见征询会等形式,畅通党员表达意见的渠道,组织党员对事项的可行性、解决的办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进行思考、讨论,使民主讨论的合理意见成为决策时应考虑和吸纳的重要内容。二是推行讨论决定党内重大问题票决制。基层党组织选举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出席上级党的代表会议代表、党员发展和预备党员转正、党员表彰和处分、集体收益管理使用等重大问题,应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票决。党组织研究决定党内重大问题和重要干部任免,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投票表决,防止“私下授意、背后通气”的行为。三是探索推行党员代表常任制和任期制。要实现党代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和党员的广泛参与,必须完善县、乡党代会代表选举制、代表年会制,明确党代表的会议审议权、决策权、选举权、提案权和闭会期间的督查权、视察权,定期听取和审议党委工作报告、提案办理工作报告以及提交的其他重大事项,共同讨论和决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并作出决议。同时,建立党委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建立健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和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反映意见的便捷通道,构建党代表特别是基层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平台。

三、推进党务公开,提高党内工作透明度

党务公开是推进党内民主的一大抓手。20*年以来,我市适应广大党员的要求,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公开力度,在民主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转正三个环节全部进行公示,切实提高了发展党员的质量。但从党务公开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有的单位党务公开避重就轻,有的只公开过程不公开结果,有的公开不够及时到位。下一步,应该就党员群众关心的重要事项加大公开力度,进一步丰富和规范公开形式,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深、更多的了解和参与。一是开放“三会”。召开市委全委会、乡镇党委会、村党支部会前,对有关议题进行公告,本着自愿的原则,按一定程序吸收对有关议题感兴趣的基层党员(代表)参加。二是透明“三过程”。透明财政预算、项目实施、城镇改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透明干部推荐、考察、选举、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职务任免等重大人事变动的操作过程,透明重点工程招投标、重大问题处理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三是搭建“三载体”。建立党员会议通报情况制度,定期通报党内重要情况;建立党务公开栏,及时张榜公布党员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在党建网站建立交流互动平台,随时反映党建工作动态,听取党员群众意见,让党内各项工作的运行始终置于阳光之下。

四、着眼良性互动,提高与经济社会的关联度

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决不能仅就党内抓党内,而应当紧密联系党外基层民主的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首先,在推进政治民主方面,要更加注重党内外民主的互动共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前村民自治的先行探索和经验,通过制度设计,变党外民主的压力为推进党内基层民主的动力;一方面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为人民民主的探索把握好方向,提供环境保证,使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相互交融、良性互动。其次,在推进经济民主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当前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的情况下,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通过党支部领办行业协会、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兴办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专业市场等形式,启发带动群众对农村经济的民主化管理,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三,在推进党外民主方面,要更加注重发展基层社会自治和群众自我管理。应按照党建共抓、资源共享、事务共管、文明共建、稳定共保的思路,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并以村干部和党员为骨干,建立群众自治组织,从农村规划、婚丧嫁娶,到邻里关系、柴米油盐,都有章可循,有人管理,有效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注重民主评价,提高党员群众满意度

一要健全基层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让党员群众知情。对于乡镇、部门党委,应实行党委书记年终向党员(代表)述职制度,述职内容包括党组织开展工作情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同时,对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每季度向党员群众公示一次,接受群众监督。对村党组织,实行目标承诺制度,每年初根据党员群众意见确定年内重点办好的实事,明确责任人员,在党员群众大会和村务公开栏公开承诺,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在党员大会上通报一次,使党员群众及时了解党组织的工作状况。二要健全党组织履行职责情况民主评议制度,让党员群众说话。对乡镇、部门党委书记履行职责情况,每年组织党员代表评议一次。对党组织履行承诺和开展工作情况,结合年终班子考核,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进行评议。三要抓好民主评议结果的利用,让党员群众意愿落到实处。评议结束后,上级党组织要将评议结果反馈给下级党组织,提出整改要求。同时,要把民主评议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干部任免和评定奖励工资的重要依据。

第四篇:如何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如何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这是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是使党内民主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

推进党内民主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是因为党内民主从本质上讲,就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离开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和切实保障,党内民主就无从谈起;推进党内民主要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是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使“基础”和“主体”活跃起来,我们的党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一、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来,当代中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我们党在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文革后,鉴于“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我们党早在《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就明确提出“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并在十二大《党章》中恢复了对党员的义务与权利的规定。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报告,分别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要“制定保障党员权利的具体条例”,“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支持和保护党员依据党章规定的权利发表意见”。党的十六大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上升到体制机制层面,提出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的十七大为“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这些不断升华的明确要求与制度法规,为保障和实现党员民主权利,进一步明确了抓手,拓宽了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6月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1994年1月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使基层党内选举工作逐步向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在候选人的推荐、提名、酝酿上,坚持走群众路线,民主推荐、民主协商,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二是候选人考察过程公开。三是在充分竞争基础上,实行差额选举。从具体情况看,农村实行“两票制”、“两推一选”、“三推两考一选”等方式,确保党的书记既得到党员的支持,也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民意基础。此外,部分省市进行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由乡镇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乡镇党委书记)的试点,也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欢迎。

2003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制定与实施,既是党内监督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保证广大党员参与基层党内民主监督的重大举措。在近年来的实践中,许多地方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内情况反映制度和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重大决策公开和多层次咨询论证制度等。此外,党组织注重发挥党代表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党代表评议党委政府工作,列席党委会、列席民主生活会,参与当地重大事项决策等方式与途径;推行以“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三联”制度。在基层组织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监督渠道,使党内民主监督得到较好的落实。

二、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规律的高度,总结30年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做法与经验,对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一,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分层次、稳妥有序地推进。民主本身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基层党员和群众对党内民主的认识不同,对民主的诉求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要注意因经

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所导致的民主诉求的差异,也要注意不同基层党员群体、基层干部群体对民主内容要求方面的差异。要从试点开始渐进式推开,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总结边推进,避免片面追求民主的“轰动效应”和“一刀切”。

第二,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协调共进方针。一是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党内外群众对党内基层民主的要求相适应。任何超前或滞后,都是与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要求相违背的。二是要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总要求相协调。不能借口实现党的领导而否定民主的作用,也不能以人民民主取代党内民主,党内基层民主必须在党内法规制度的框架内推进。三是要注意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与基层党建各项任务的总体筹划,整体推进,避免纯粹完成任务的“单打一”。

第三,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坚持重点突破原则。选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突破重点,可以达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效果。“从近几年的实践和效果看,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必须首先从改革和完善基层党内选举入手,真正让党员群众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当家人’。”“落实党员对党的组织负责人的选举权,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选举权是一个综合的民主权利,既体现对重要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又体现了充分参与决策的权利,同时还体现了有效监督和制约党的领导干部的权利。”

第四,党内基层民主必须与基层人民民主互动发展,带动和促进基层人民民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既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也是今后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方向。因此,党内基层民主要健康发展,必须实现与基层人民民主的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防止党内基层民主滞后于社会基层民主和类似“全体村民选村委会主任,少数党员选党支部书记”的现象。同时还要注意基层党组织主导民主进程与党员群体参与度不够的问题,防止单纯由党组织甚至党组织领导人个人主导基层民主,党员群体被动参与。

三、如何进一步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实现党内基层民主,是一个长期目标,在推进中总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如理论支撑不足;部分党员主体意识不强,民主的动力来源不足;一些制度法规滞后需适时调整;如何控制和降低基层民主成本等。我们不能苛求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做法与经验,给我们提供破解这些问题的所有答案。但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分析,正是这些做法与经验,奠定了当前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它提供给我们的思考,主要有:

第一,坚持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同步,注意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从全党的角度分析,这是防止由于理论准备不足而导致党内基层民主步入误区风险的重要条件。从基层党建分析,这是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形成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强大动力的必要准备,也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思考如何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解决在实际运作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的必要前提。因此,必须立足于当前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生动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研究党内基层民主理论问题。一是对党内基层民主的内涵作出较为系统明确的界定,解决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什么”,以及目标、任务、原则、路径等基础性理论问题。二是科学设计党内基层民主的运行程序,即解决好贯彻执行党内基层民主的具体规则、重要环节和基本程序。三是深化对几个关系的理论研究。从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深化对党内民主与一般民主的关系、党内基层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党内基层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党内基层民主与服务党员以至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关系,党内基层民主与党内和谐的关系等问题的理论研究,澄清思想理论上的模糊认识。

第二,创新党内基层协商民主形式,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直接选举。一方面,推进党内基层民主,要不断创新党内基层协商民主形式,通过各种形式使党员参与民主管理,使决策过程成为党员共同参与、民主协商的过程,从而激发和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说协商民主是一种过渡,那么直接选举则是一种更能体现民主本质与目标的、更为公开更为彻底的民主。在实践中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直选试点就取

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党内基层民主将随着“公推直选”试点范围的扩大,最终的轨迹必然通向直接选举。

第三,在注重原则性规定的同时,更加重视规范程序和控制成本。在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做出一些原则性、制度性规定是十分必要的。但从党内基层民主实践暴露出的问题分析,目前党内基层民主并不是没有原则性、制度性的规定,而是在运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民主形式掩盖下的个人专断”,一些素质不高的人总能通过各种变通来应付过于笼统的制度规定。因此,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从程序的角度去规范,要通过具体的、刚性的制度和程序,使党内基层民主得到真正落实。具体说,一是要确立程序民主的科学理念和原则。二是要着手建立党内基层民主的程序规范。既要注意程序的科学性,又要防止其过于繁琐不适宜操作以及随意性操作所带来成本过高等问题。三是严格按程序办事,凡违反程序的任何做法,都应予以纠正。

第四,坚持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通过创新激发党内民主的活力。推进党内基层民主不能否定传统,也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以往的经验,而是要力图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功实践正是走的这样一条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据此,我们认为,今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科学路径,同样要坚持继承基础上的改革和创新,重点是进行党内基层民主的制度创新。要在增强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预见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和鼓励地方和基层的探索实践,注意把成熟的创新实践制度化,进一步激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创新活力。(刘永顺)

第五篇: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明确了“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形式”的要求,为此,根据市区有关文件要求,曹家渡社区综合党委在今年换届选举及新成立的党组织中全面实行公推直选,要求其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党支部领导班子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创新党内民主长效机制”的总体工作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分步骤、重程序、求实效地做好此项工作。经过一个

时期的努力,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公推直选”是指在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推荐候选人,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和委员会成员。今年,曹家渡社区综合党委共有8个支部需换届选举,共有党员82名。成立总支1家——上海东方投资监理有限公司党支部,共有党员32名。其中上海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党支部及上海东方投资监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为直选书记、副书记及委员。在全部9个“两新”企业党组织中,已完成公推直选的4家,组织实施过程中的5家。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突出重点,确保选举的有效推进

1、组织一次动员大会。在实行公推直选的党组织中党员大会进行动员,邀请全体党外群众列席,由支部书记作动员,明确选举工作的意义,了解选举工作的要求、做法和时间节点。积极发动全体党员和党外群众参与支部的换届选举,使公推直选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程序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实行“公推直选”,目的在于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和党的群众基础,增强执政意识、强化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拓宽党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渠道,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高广大群众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公认度,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做好二个民主推荐。采取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公开推荐基层党组织的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候选人,社区综合党委根据“公推直选”的职位要求、条件和有关程序,对公开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在此基础上,做好二次推荐:(1)民主推荐,产生候选人初步人选:各“两新”组织党支部以一定的形式,向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发出新一届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推荐表(自荐表)》,对通过资格审查的人选进行民主推荐,在满足班子结构的前提下,根据党员和群众民主推荐得票总数的多少,按40%左右的差额比例确定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委员、副书记、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列为考察对象。(2)组织考察,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按照20%的差额比例,通过在此的民意调查、民主测评,根据对初步人选的考察结果,由各“两新”组织党支部的上届委员会研究拟定候选人预备人选,报社区综合党委审批。社区综合党委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对经过充分酝酿的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德、能、勤、绩、廉方面的综合考察。

3、实行三方评议支部。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同步推进对上届党支部的民主评议工作。通过《群众民主评议表》及《党员民主评议表》广泛听取党员对党支部领导班子的3年工作成效的整体评价;听取群众对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实效的整体评价;听取企业业主对党支部在企业中战斗堡垒作用的整体评价。对支部3年中的得失成败以及换届后的努力方向、希望建议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新一届支部领导班子的重要工作内容。

4、把握选举四个关键。四个关键为:(1)三个报告:党员大会当天,上届支部需向与会党员作党支部工作报告及党费收交使用管理情况报告,并提请党员审议。向有选举权的党员发出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选举表》,并当场进行计票,公布选举结果。(2)1个承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在投票选举前,向全体党员作任职责任承诺,并接受和回答党员的提问。

(二)注重基础,提高选举的民主参与

1、精心做好选举的筹备工作。各“两新”企业党组织根据曹家渡社区综合党委下发《关于开展“两新”组织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选举工作方案,成立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同时向社区综合党委提交选举工作的请示,征得批准。

2、明确候选人的任职条件。为确保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选入新一届的支部领导班子,保证选举产生的班子的战斗力,对于被选举人,除了党章规定的条件外,根据“两新”企业的实际情况,社区综合党委又提出了相应的标准:(1)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对党组织工作积极热心;(2)有一定威信或影响力,能切实开展党组织各项工作;(3)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

3、提升换届选举的民主内涵。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严格按照党章及有关规定,结合“两新”企业党组织的实际特点,提高党员对公推直选工作的知晓率,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建议,切实体现党员主体地位。在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候选人预备

上一篇:电气设备安装技术协议下一篇:党内组织生活相关制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