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兴趣课教案

2022-09-01

教案环节内容/特点身体表演与空间互动+理论讲解将“空间尺度、限定与围合方式、光线、材料、建造、场地、结构”等知识点的认知与训练综合地介入教学。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小学美术兴趣课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小学美术兴趣课教案

小学美术兴趣班教案2

课题

夜景(记忆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家乡的夜景。

2.从描绘家乡夜景中,培养学生绘画技能和技巧,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3.画画家乡的夜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媒体使用

欣赏课件 简单的步骤图

蜡笔、水彩笔、铅笔、橡皮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夜景的特点,能用画笔来描绘夜间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夜景的不同感受,选择合适的颜色来表现不同的感情。

教学过程(公开课实验稿) 一 组织教学

猜谜激趣:(略)(打一自然景观)

过渡:星星在天上朝你眨着眼呢?这样的夜景怎么样? 二 新课教学 夜景欣赏图片

1、谈话导入

2、提出要求:这些夜景图片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欣赏图片(课件)

西湖平湖秋月 香港兰桂坊 德国国会大厦

美国阿拉斯加 美国阿拉丁 中国北方 讨论启发:夜景中的内容和它所体现的情绪以及感觉(热闹、 宁静、动人、雄壮、奇丽……

欣赏作品

欣赏图画(课件) 《星夜》 凡高 修 改

《夜间的咖啡屋》 凡高 学生作品2幅

思考:哪些是大师的作品?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色的? 讨论启发: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色的。 欣赏学生作品(课本) 欣赏临安衣锦小学学生作品。

观察讨论: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画的(蜡笔水彩)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任务:向游客贵宾推荐家乡的夜景 送出礼物:照片设计

出示步骤:草稿(铅笔)——轮廓线(蜡笔)——夜色(水彩) (采用的方式可机动)

四、作业展评

说说你画的这个地方的是什么特点。(内容、画法、感觉等) 教后录:

第二篇:美术拓展型兴趣课教案

巧用旧报纸 学生状况分析 :

现在城市生活的初中学生物质生活条件大多比较的富裕,随手浪费的现象也很常见,各种课外的阅读报纸,家庭的报刊量较大,经过观察初一学生对于废旧的报纸的处理,有的随手丢弃,有的能注意收集最后回收到废品收购站,也有个别同学用报纸包书,卷成纸筒进行游戏。但能观察报纸材料的特点,有效利用报纸,进行小创造的同学较少。同时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艺术表现经验,对纸制材料的制作方法也做过不少尝试。绘画、拼贴、剪、折等都是美术课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这也为引导学生 “变废为宝”利用旧报纸进行小创作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报纸材质的特点、感悟材料的美感。能利用材料的特点,和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小创作。

过程与方法: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导入活动,欣赏(神奇的报纸服装)作品,分析报纸材质特点,结合材质特点,引发创作思考,进行巧用旧报纸的创作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创作中激发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体验一种环保、再利用的生活方式,并感受自己动手创作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感悟材料的美感。利用旧报纸特点进行小创作,潜移默化中体现环保意识。

难点:如何利用旧报纸的特点进行小创作。 教学准备: 教具:相关图片。

学具:学生收集的各种废旧报纸,绘画工具,制作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今天下午我们就要进行每周一次的大扫除了,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大扫除中往往会有灰尘弄脏我们的头发。那该怎么办?有什么实用的解决办法吗?

1 学生各抒己见

那么我们现在就用废旧报纸为自己在大扫除中准备一顶帽子 学生开始活动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用各种方法为自己做一顶防尘帽,大小要合适。 帽子做好了,各式各样,请同学们戴上感受一下。 教师再次提出要求:试着想想办法让你的帽子更漂亮 学生再次开始活动:

有的往上涂颜色,有的在帽子上添加其他装饰物,有的改变帽子的原有的造型, 美丽的帽子做好了(再一次的进行展示) 出示课题: 《巧用旧报纸》

说明:导入活动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注意平时不起眼的废旧报纸,从试着做一顶实用的防尘帽子,到思考帽子造型色彩的美观性,逐步引导到美术活动中去。

二、感悟报纸材料的独特美感

教师 : 报纸制作的帽子有什么特点吗?

帽子的颜色有什么特点吗?

你们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的? 引导学生总结报纸材质的特点

色彩特点:报纸的色彩既有黑白单色的,也有大篇幅的彩版。

制作特点:材质薄,柔软便于制作,剪、折、撕、贴、卷等方法都可以。 总结:利用这些特点,巧妙设计利用报纸,这样平凡普通的材料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出示作品欣赏(神奇的报纸服装)

请同学欣赏并请学生挑选一组自己最喜欢的服装,分析设计师是如何巧妙利用报纸材质的特点。

例如:

图一中的服装,设计师收集有蓝色色彩的彩版报纸,巧妙利用报纸的色彩,用折的方法体现了裙子的特点,创作出非常时尚靓丽的服装。

2 图二中设计师选择黑白的单色报纸,巧妙运用黑色体现了一种怀旧的风情。 图三中小女孩的衣服选择报纸头版那一抹靓丽的红色,显得活泼可爱。 说明:引导学生对(神奇的报纸服装)的欣赏,关注生活中平凡普通的报纸材料,作品中出其不意的惊喜令人耳目一新。使学生感受“化腐朽为神奇”力量是来源与在生活中寻找美的能力。并能发现和感悟材料的美,从而转化为创作美。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结合材质特点,引发创作思考

1、板书回顾报纸材质的特点

色彩特点:报纸的色彩既有黑白单色的,也有大篇幅的彩版。

制作特点:材质薄,柔软便于制作,剪、折、撕、贴、卷等方法都可以。

2、教师提问:还可以利用报纸的特点创作哪些形式的作品呢? 学生讨论:

例:用贴的方法可以怎样设计呢?可以贴在哪儿呢?怎样贴呢?你喜欢用怎样的色彩贴呢?贴好报纸的作品还能往上填颜色吗? 通过提问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思考。

可以整张报纸贴、撕碎贴、剪碎贴、用黑白色贴、彩色报纸贴等。

说明:根据报纸材质特点,引发创作思考。报纸材质的特点多种多样,如何结合特点进行创作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列举了报纸材质可以贴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对创作进行初步的思考。

3、结合材质特点你还有什么设想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从中点拨。

四、布臵练习要求,学生创作练习

练习要求:利用废报纸制作一个你喜欢的玩具或装饰品。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例如:服装的设计),并为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鼓励学生之间交换所需材料)

五、作业评价 1、成果展示,

3 2、学生自评互评,分析作品成功之处,评选最有创意的作品,最受喜爱的作品, 3、教师点评,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索尝试。

说明:尽量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要善于在画面中寻找闪光点,培养学生发现美、评价美的能力。

课堂总结: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每一个细小的部分,发现美好的事物,一双慧眼、一双巧手、多一份琢磨、多一份创造,“化腐朽为神奇”改造自己周围的环境,在创作中体会动手的乐趣。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尽这份小小的力量,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那么我们美丽的森林将更充满活力,我们的地球村也将会充满着希望。

六、布臵课后拓展练习

(1)除了收集报纸,回收再利用,还有什么纸张可以收集的。

(2)设计一条呼吁大家有效利用纸张、不浪费资源的标语。用美术字的方式书写,布臵校园宣传环保意识。 (3)思考:你能为保护森林做点什么?

说明:此环节是对这堂课内容的拓展,环保的意识不因为这堂课的结束而结束。在课外的创作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体验一种环保、再利用的生活方式。“能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无论是回收废旧物品还是旧物巧利用,或是参于到环保意识的宣传中,都是希望 “回收既是资源”这种意识渗透到生活中去。环保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种观念,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课题:拼贴人物 隐性渗透:

情感与审美:通过表现生活中的人物提高审美意识 想象与创意:想象人物的表情,创作有个性的人 教学准备学具:色纸、广告纸、花布等,剪刀、胶水 教具:示范作业,各种综合材料 作业内容:用各种材料拼贴一幅人物画 知识要素:色块之间的搭配 技能要求:色块的拼贴组合

4 教学重点:人物五官、发型的表现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

要注意的问题:注意人物的比例和细节表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表现生活环境中的人物,体验形式美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五官和动态来表现人物的神态与心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相互欣赏作品,评论作品的成功和失败

二、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能用各种材料简单拼贴出人物形象 深化层面:能注意到五官、发型、姿态等各种细节 探究层面:注意人物大致比例,采用水粉与拼贴相结合

三、教学环节与指导要点

(一)引入与交流:

1.教师出示范画,让学生说说各种制作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展示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制作兴趣。 3.小组讨论,交流制作方法。

(二)分析与感受:

1.教师归纳学生意见,分析作品美在何处?分析头发面部与五官如何表现。 2.让学生感受拼贴与绘画的不同之处。

(三)创作与辅导:

1.学生制作: ①选择材料; ②画草图; ③选择表现方法;

④运用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

2.尝试探索应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拼贴画面。

(四)欣赏与评论:

1.展示作业,分析存在的问题。

5 2.自评作品,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3.交流、欣赏、互评。 4.教师总评。

四、讨论与探究

学生对拼贴画已有一些基础。巧妙拼贴产生的意外效果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极大的成功感,但制作拼贴画较复杂,因此它也锻炼了学生的耐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操作技能(提示)

1)鼓励学生用主观色彩表现感受,不要求必须写实,可以对形、色进行大胆夸张。

2)注意脸、衣服和背景大色彩的对比关系,特别是脸的色彩倾向。 3)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塑造形象。

4)仔细回忆要表现人物的特征,并想象一下最渴望表现的五官、发型、姿态与装扮。对细小部位可用水笔画出。 5)巧妙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人物形态。

6)完善作业,鼓励学生结合水粉添加环境,达到画面完整。

(三)教学渗透

1.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关心身边的人,增加友谊,提高合作能力。 3.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材料美。 课题:摇摆不倒翁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会摇玩具的特点。

2、培养学生造型设计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

2、培养学生折、剪、贴、画等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

敢想敢说,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的意识。

2、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6 教学重点:学会合理巧用乒乓球,制作会摇摆的玩具。 教学难点:了解不倒翁会摇的特点和造型设计。

教学准备:学生:彩色卡纸、乒乓球、剪刀、双面胶、即时贴。

教师:不倒翁玩具、纸制不倒翁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欣赏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玩玩具,(出示)你们还记得一年级时我们学习制作的摇摆玩具吗?(生答:略)那么,会摇的玩具是靠什么方法使它能够摇动起来的呢?(生答:略)不错,会摇的玩具是利用底部的圆形使它能够摇起来。多有趣呀。(师演示玩具----小猪)。

2、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玩具,(出示)知道这是什么玩具?对,它叫不倒翁。(师实物演示不倒翁玩具)它与会摇的小猪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答:略),对了,他们都会摇,而且底部都是圆形。

3、对于不倒翁,你了解吗? 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或玩过不倒翁玩具?(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见所玩会摇玩具的种类和特征。)(生回答)

4、师介绍:不倒翁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玩具,它从唐朝开始盛行,一直流传至今,那时的不倒翁造型大多都是这样的。(课件欣赏)现在,他的造型丰富了许多,也更可爱了。

3、【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老师这里有两个不倒翁玩具,(出示),我请两个同学上来动一动,玩一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找一找,不倒翁的特点是什么?【特点】出示,(生答,略)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不倒翁摇而不倒是因为除了它的【底部呈圆弧形】,还因为它的身体是【下重上轻】,所以它才会摇而不倒。

4、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来动动脑筋,共同探究,用桌上的材料,使一个半乒乓球【摇摆】(出示课题)起来。

学生分组探究尝试。请小组代表说说探究结果。(用泥做重心固定) 老师总结:乒乓球会摇起来,是因为我们在它的里面加了彩泥,底部加重,所以,他会摇而不倒(演示)。同学们的本领真大,通过你们的试验,这两个乒乓球已经具备了不倒翁的外形条件。

二、欣赏、体验

1、要使它成为一件可爱的玩具还必须进行装饰,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一看,说一说:书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方法美化装饰的?(生回答)老师总结:【剪、折、贴、画等】。

2、你打算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造型呢?又准备用什么方法把它变成一个更有趣的形象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说想法、作法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设计、装饰

1、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交流时,都发表了自己一些好的想法,大家都有了装饰不倒翁的好创意,老师也产生了一些想法,现在请同学们来看看,老师是怎样利用材料,设计出可爱形象的。【演示】怎样?好玩吗?你们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想法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构思巧妙利用材料,进行设计装饰,使它成为可爱的摇摆【不倒翁】(课题完整)。

2、作业要求:【运用折、剪、贴、画】(出示)等方法,选用不同的材料, 进行装饰。

3、学生设计,教师适时指导(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引导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玩具取名。评一评、看一看,我的玩具做的【会摇、有趣】、【造型新奇】、【巧妙利用材料】。

四、展示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比赛。【玩具展台】请已经做好的同学,把桌子整理一下,我们进行2分钟的参观活动。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说说你最成功的地方。你觉得这些玩具哪一个外形最有趣?为什么?

3、如果让你再做一次,你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进行制作?

4、师及时鼓励有点滴进步的每个学生,同时提出要求,促进发展。师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制作第二个。

五、小结

这节课,大家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利用平时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学习制作出了一件件有趣的玩具。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充分

8 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的积极地思考,将我们所学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创造出更多更新的作品来,下课。 让纸条变成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板材组合的形式美和线条的剪、刻、贴技巧。 过程与方法:用立起来的纸条贴画,做成装饰品美化生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纸条贴画的特点和形式美感,并乐于用作品装饰和美化生活。发现他人作品中新颖的设计和独特的技法。 教学准备学具:铅画纸、纸条、彩色纸条、剪刀、白胶等 教具:纸条贴画作品图片等

教学重点:把纸条立起来粘贴成简单、美观的装饰画 教学难点:画面的线、形组合简单、富有装饰感

要注意的问题:纸条粘贴得不牢,有歪斜,影响画面效果。画面线条疏密安排不当,没有装饰意味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用立起来的纸条贴出一幅简单美观的装饰画 拓展层面:作品线条的花纹装饰有一定的疏密变化 探究层面:能创造出多种纸条的变化方式进行综合设计 教学过程:

(一)体验与讨论:

1.出示纸条,请学生尝试对纸条进行怎样的加工,会有哪些变化。 2.分小组或班级形式开展交流活动。 3.教师小结:

纸条可长可短,可粗可细,可以卷曲、弯折,可以塑造出多种造型效果。 4.揭示课题。

(二)欣赏与启发:

1.欣赏用立起来的纸条粘贴而成的装饰画作品。 2.交流感受。

9 3.发现制作步骤,讨论相关要求。

①裁出粗细一致的纸条。②设计装饰画草图。③粘贴固定纸条

4.小结:装饰画面简洁,线条有疏密变化。纸条粘贴牢固,作品整洁挺括。

(三)想象与实践:

1.创意制作。

①画面简洁美观,有装饰性。

②线条组合有疏密变化,点线面多种组合相结合。 ③纸条粘贴牢固,弯折效果好。

④创意表现纸条的多种变化,并综合运用在装饰画面中。 ⑤色彩搭配和谐。 2.可合作进行作业。

(四)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

2.介绍如何用这幅作品美化生活。 3.互评,教师评议。 ①画面图案的装饰感如何? ②点线面及疏密关系的组合设计。 ③线条粘贴的美观性。 ④纸条变化的创意性。 ⑤美化生活的好点子。

(五)评价内容参考

1.图案设计是否具有装饰感。 2.线条的排列组合是否有疏密变化。 3.能否创意纸条的表现方法。 4.作品的新意,整洁与挺括。

10

纸的立体造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发现生活中简洁、美观的立体造型 过程与方法:用纸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立体造型的丰富变化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用折的方法,把纸设计制作成立体造型 拓展层面:用折、刻的方法,制作几个纸立体造型 探究层面:综合运用折、刻、卷等技法,制作出纸立体造型 教学环节与指导要点:

(一)欣赏与感受:

1.请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立体造型的相关图片。

2.分小组或班级形式进行图片的交流,介绍自己搜集的立体造型。 3.教师出示立体造型图片,请学生欣赏并谈感受。 4.教师小结:

立体造型美观、简洁,具有立体感强、变化丰富、视觉效果好的特点。

(二)启发与尝试:

1.请学生尝试:把平面的纸张制作出立体效果。 2.讨论、交流不同的制作方法。

3.小结;折是最基本的制作方法,还可以进行刻、剪、卷等,都可以让平面的纸张呈现出立体效果。

4.设计草图并交流,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5.小结:设计的时候,线条不宜复杂,要注意线条的疏密、曲直组合和变化。

(三)想象与实践:

1.在尝试作业的时候,有没有具体的困难? 2.讨论、交流,解决折痕不够清晰、流畅的问题。

11 3.创意制作立体造型。 ①设计草图。

②用刀片轻划需折制的线条。 ③用刀片刻划需刻的线条、部位。 ④折制,最后完成纸张的立体效果。

(四)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介绍自己所用的方法。 2.互评,教师评议。

①线条组合如何,是否简洁又有变化? ②运用了哪些技法,是否有创新? ③线条折知是否清晰,立体感是否强? 3.立体造型还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

1)导入方法:从欣赏生活中的立体造型入手,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欣赏纸立体造型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如何让平面的纸张有立体效果的设问,调动学生思维;尝试作业来引发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2)在尝试作业的过程中能引出许多问题:制作的技法、线形的组合要求、折痕的光挺、立体感的体现等等。让学生在体验、发现、讨论、交流中主动地参与学习。

3)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单纯地制作几个纸立体造型,也可以让学生在制作时思考作品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去。 2.操作技能

1)线形的组合设计要符合立体造型简洁的特点,不在多,而是要有一定的疏密变化,巧妙组合,凸显立体感。

2)直线的折制比较容易,但是曲线往往难以折得光滑、清晰。可以借助刀片先在折线上轻轻地划出印痕,再折。力气大小要把握好,不能划破纸张。同时要注意,设计曲线时,弯曲的角度大一些,也方便折制。

3)单个的立体造型在排列的时候也有丰富的变化:可一个方向整齐排列,也可以有规律地变化组合。组成的墙面就不会千篇一律。 4)作业时,提醒学生注意工具的合理使用,安全操作。

(四)评价内容参考 1)评价宗旨与基本要求:

①纸立体造型的设计制作是否简洁、美观,立体感强。 ②能否综合运用多种技能进行制作。 ③折制得是否光挺、整洁。 2)评价内容和方法:

①自评、互评教师评议相结合。 ②评议要求:

③作品的制作方法是否有新意? ④是否达到纸工作业的基本要求? 3)发现与讨论:

①怎样组合,能使

二、三个几何体的构成既有联系、又呈现出丰富变化的整体美感。

②经过组合,模型的形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13

纸的巧组合

课题名称:纸条巧组合 教学类别:版画 课时建议:约1~2课时

教学准备学具:收集各种材料、剪刀、糨糊等 教具:各种综合材料、剪刀、胶水、油墨、滚筒等 作业内容:综合版画制作 知识要素:肌理的搭配与组合 技能要求:制版与拓印技巧

教学重点:巧妙的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教学难点:掌握熟练的制作和印制过程

要注意的问题:粘贴要牢固,否则无法印制。注意画面的节奏感,合理运用构图原理

一、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发现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感受其肌理效果 创意与表现:通过不同的材料和丰富的想象,组合画面 欣赏与评议:发现他人作品中的巧妙之处

二、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挖掘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拓展层面:发挥想象,巧妙运用材料,使造型富有创意 探究层面:印制出独特的富有美感的作品

三、教学环节与指导要点

(一)欣赏与感受:

1.出示次序打乱的版画制作步骤图。 2.请学生讨论并整理有序。

14 3.教师小结版画制作步骤。

4.欣赏各种版画,讨论它们的制作材料。 5.出示课题。

(二)体验与讨论:

1.出示不同材料,感受他们的不同肌理,激发起制作的愿望。 2.小组讨论想象,进行巧妙的构思。确立制作内容。 3.讨论、了解制作步骤以及相关要求。 ①设计草图 ②选择材料

③粘贴组合,固定在底版上 ④印制完成

(三)想象与实践:

1.创意制作 材料与构思巧妙结合 块面线条组合有节奏变化 印制清晰美观

2.可进行小组合作作业

3.“印版”可以再做修改反复印制

(四)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

2.交流独特的设计思路 3.互评、教师评议

是否产生了各种有趣的肌理效果? 巧妙的构思使其成为了一幅独特的版画。 印制清晰,画面效果美观。

综合版画的重点在对材料的巧妙组合上,可以是较为抽象的具有形式美感的作品,也可以是较为巧妙的具象构思作品。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着力于一方面来进行。

4)教学展示时,可以发现巧妙运用的散光点。通过对比可以感受到画面整体布局的协调性和构图原理的合理运用。 2.操作技能

15 1)构思在本课中显得由为重要,因此操作之前小组的讨论要落到实处,扑捉到每个同学脑中的闪光点。

2)先将实物摆放到适合的位臵,如果不理想可以进行修改调整。调整满意后可以进行粘贴固定,要使它有足够的牢固度。

3)印制时,教师可以提供单独的场所,避免和制作时的材料混在一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教学渗透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眼、手、脑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运用头脑将其美化。

(五)评价内容参考

1)是否产生了各种有趣的肌理效果? 2)巧妙的构思使其成为了一幅独特的版画。 3)印制清晰,画面效果美观。

废旧方盒DIY——建筑模型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方立体”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最基本的几何形体,掌握“方立体”的形体和空间特点。

过程与方法:用“方立体”的构建手法和折、剪、粘、刻等手法制作建造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通过建筑模型设计和竞赛,提高学生探索立体空间的兴趣和审美水平。通过对方立体的再创造——在建筑模型的设计过程中,赞美改革开放的伟大,体会上海发展的迅速。

教学重点:在理解方盒制作原理的基础上,对方立体再创造。用旧包装盒或图画纸为材料,设计制作建筑模型。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提高学生探索立体空间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用演示软件,学生准备方盒,剪刀,图画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 用提问方式让学生回答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

17 的举办,到那时将有许多表示性的建筑诞生。我们是建设未来的主人,为了上海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参与设计上海辉煌的未来。 2. 引出课题:方立体的再创造——建筑模型设计。

3. 多媒体图片欣赏。(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的召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的举办,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象征,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引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通过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和竞赛,提高学生探索立体空间的兴趣。)

4. 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个体的模型设计,再组合聚集一个“XXX小区”、“XXX公寓”、“XXX别墅”。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

5. 建筑模型制作要求:对方立体的再创造(建筑模型设计造型要新颖、别致、有创造性)。可以利用旧包装盒,也可以用一至两张16K铅画纸为材料制作模型,先设计建筑模型的整体造型。

(详看下图几个方立体的变化造型,请学生说出下列模型与立方体有什么不同,还可以让学生设计更多的造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

(造型设计好后,不能粘合,剪好内外阳台,再进行粘合。这一点非常重要。) 6. 学生优秀作品选:(把学生制作好的建筑模型,组合在一起,如何排列,提高学生探索立体空间的能力。并取一个“XXX小区”、“XXX公寓”、“XXX别墅”。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 7. 师生交流小结。

8. 本堂课中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教学评价:

本堂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中的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生的创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1、能设计制作建筑模型的整体造型。

2、能设计制作新颖、别致、有创造性造型的建筑模型。

3、能设计制作造型有创意且细部制作精良的建筑模型。

我们可以因人而宜,分层对待,关键看想法,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

软陶小鸡仔的制作 塑个可爱小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有关浅浮雕的知识,能运用已学过的泥工基本技能,尝试用浅浮雕的方法来捏塑自己喜爱的动物造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浅浮雕的特点。在了解相关动物基本造型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浅浮雕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欣赏浅浮雕作品,感受其独特的形式美。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对浅浮雕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泥工浮雕的制作方法。 (2)、难点:表现动物的造型特征。 〃作业要求:

21 (1)、基础层面: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泥工技能,用浅浮雕的形式制作出一个动物形象。

(2)、拓展层面:主动发现浅浮雕作品的特征,表现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3)、探究层面:能夸张、概括地表现出动物的形象,特征鲜明。 〃教学过程与分析:

揭题:教 师 活 动:

1、 观察、比较(欣赏:同一个动物的泥塑作品。一件用浅浮雕来表现,一件用圆雕来表现。)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地方。

2、简单介绍浅浮雕。

3、揭示课题

用浅浮雕的方法来塑个可爱小动物

学 生 活 动:学生欣赏,发现两种不同的泥塑表现形式。简单了解什么是浅浮雕。

教 学 分 析: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浅浮雕,并能感受其独特的形式美。 比较与发现: 教师提问:

1、我们可以用以前学习过的哪些泥塑方法来表现这种浅浮雕?

2、方法的简单演示:

方法①:搓圆或条-压扁-组合成形-添加完成。 方法②:压成一整块泥片-刻形-添加成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演示方法,边演示边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3、成形演示

让学生看一个外轮廓,猜猜它会是什么动物。

教师演示:根据同一个外形,进行添加后,可以变成不同的动物。

学生:参与教师活动并知道做浅浮雕的方法。学生欣赏并发现每个动物都有不同特征,要抓住它们的特征进行表现。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对制作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识。

通过这个环节,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明白要抓住动物的特征来表现。

22 创意与制作:教师:

1、欣赏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它们的不同特征。 (我们也可以对动物进行夸张、变形。)

2、和自己的小伙伴说说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做小动物,它的特征是什么。

3、出示作业要求

4、请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5、及时展示、表扬和鼓励优秀学生作品。

学生:学生欣赏观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认识某一个动物的特征。 学生尝试用浅浮雕的表现方法来制作一个小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比较,让学生更清晰地发现动物的不同特征。

有针对性的说一说,加强了学生对动物基本特征的认识,更有利于学生的创作。 展示评价:教师:

1、教师设立几个奖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评出每个组员可以得到哪一个奖项。

2、教师点评。

3、教师小结。 学生:学生自评,说说为什么给他这个奖。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让每个学生都分享到了各自成功的喜悦。 制作步骤:

1、根据自已所喜欢的颜色选择陶泥,注意色彩搭配,如下图,黄色的用来做鸡仔的身体,红色用来做羽毛,橙色用来做鸡仔的爪子和嘴,白色做眼睛。

2、将黄色的陶泥搓成两个圆球,用来做鸡仔的身体和头部,比例大致1:2。

3、再将红色的陶泥压成片,并用工具刀刻出星状的图案,大小能盖住大球的一半。剩下的泥片再刻出一个小三角形,用来鸡仔的鸡冠。

4、将星状的泥片覆盖住黄色的大球,随意调整它的尖角,并稍微压紧。

23

5、将橙色的泥搓成泥条,并用工具刀切成十小段。每五小段做成一个爪子,其中四小段做成贴地的部分,一小段做成小腿,如下图所示。差点忘了,还要做个小尖嘴。

6、现在来做鸡仔的尾巴,用红色的陶泥捏成同样形状,依次大小的泥条,注意底部稍微捏平一点,以便能容易的结合在一起。如下图:

7、将鸡仔的头部、尾巴、爪子还有尖嘴都和鸡仔的身子结合在一起。注意位臵要合理。另外再用黄色陶泥做两个翅膀,贴在身体的两侧。

8、用白色的陶泥捏两个小圆球,并用黄色的泥片将球体覆盖一半,然后在适当的位臵用尖的工具扎两个小眼当做眼珠。最后把一对眼睛贴在鸡仔的头部,贴的时候可以稍微用力将眼睛底压平一些,以便粘得更牢固。

9、最后贴上鸡仔的红色冠子,这就算是大公告成了,原来是一只小公鸡啊!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一下,感觉还不错吧。有兴趣的快快来试一下,相信你也可以做出可爱的小动物。

24

彩泥圣诞树

会用以学的制作软陶的技能,制作一颗能为我们带来好运和愉快的圣诞树。 第一步 和制作所有的东东一样,取一些软陶,放在手心里搓软,搓成一个球状备用。

第二步 将刚才搓好的软陶分出一大一小两部分,小的搓成圆柱形,大的搓成长条。

第三步 将两个部分按图的样子盘绕成一颗卡通树的样子。

第四步 取一些玫红色软陶,搓成长条,盘绕在圣诞树上做为彩带。

25

第五步 取一些白色的软陶和黄色的软陶,搓成一颗颗圆珠的形状,用手指轻轻按捏在圣诞树上,做成彩灯。

第六步 取一些白色的软陶和黄色的软陶,搓成一颗颗圆珠的形状,用手指轻轻按捏在圣诞树上,做成彩灯。

第七步 取一些黄色的软陶,先搓成圆形,再用手指按捏成如图所示的方形,我们用它来做一个小礼盒。

第八步 取一些红色的软陶搓成长条形如图所示围着礼盒绕一下,用手指轻轻压扁成礼盒上的包装带。

26

第九步 取一些红色的软陶搓成长条形如图所示,用来做礼盒上的装饰物。

第十步 将刚才做好的红色长条两端卷起。

第十一步 用手指轻轻按在礼盒上。

第十二步 用手指轻轻按在礼盒上。

第十三步 取一些黄色的软陶搓成两个长条,分别对折,做成半个蝴蝶结的形状。

第十四步 用上述方法用软陶做一个长方形的蓝色礼盒,搓一根黄色长条来做礼盒的包装带,并将上一步做好的蝴蝶结轻轻按捏在礼盒上。

27

第十五步 将圣诞树和两个礼物放进烤箱,130度左右烤15分钟左右。

可以用一颗星星的串球用胶水粘在圣诞树的顶端,瞧!好可爱的圣诞节!

28

第三篇: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我的家(记忆画)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家》的图片。 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的录像片断,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上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牵牛花(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折纸、剪贴、贴画等方法制作出具有浮雕效果的“牵牛花”。

2、通过折、贴、剪、画的综合训练,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

3、培养创新精神。

a) 重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和动脑能力。 b) 难点:粘贴、添画中如何使作品更美。 课前准备

1、 手工袋、胶水

2、 范作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范作,引发兴趣,以小故事引入。揭题。

(二) 步骤

1、折花 先折花,可按学生的能力来进行,先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发的复印书本的材料,能看懂几个步骤,然后说一说折的步骤,先怎么折,后怎么折。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一起折,并注意难的步骤,要仔细讲解。

2、折叶片

根据图形,折出叶片。 (三) 布局

启发学生回忆平时所看到的一架架的牵牛花,生长情况:有的一串串从下向上缠绕,有的一丝丝曲折由上往下倒挂,互相缠绕,千百朵小喇叭在绿荫中欢乐的吹奏„„

(四) 粘贴

先剪出牵牛花的缠绕物,可剪一条纸带代替将所剪成的“藤”缠绕在上面。

1、粘花朵及花蕾。

2、粘叶片。 (五) 添画

使花、叶与藤相连接。 (六) 学生作业 教师辅导。

画画自己的手

教学目标:

1、通过仔细地观察,用写生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左手的一个动态造型。(了解)

2、从描绘手的结构与不同动态造型中,提高写真造型能力,进一步理解手对于人的气质与神态的关系与重要作用,使所描绘的手传情达意。(练习)

3、培养学生树立努力锻炼自己双手,让双手更灵巧,长大为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与财富的思想。(接受) 重点:

研究手的特征,了解手的结构,通过仔细的观察,能用写生的方法描绘自己的手,提高写生造型能力。

难点:

从描绘自己手的过程中,能较真实地描绘出手的结构与形象,从所描绘不同的手的动势中表现出自己的神态和气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画家描绘手的作品。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手表现下列动作:握、抓、推、举、挡、托。

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手表现下列词义:胜利、欢迎、拒绝、友好、称赞、抗议、反对。

4、小结:手能表现出劳动中的各种动作,手的各种姿势也同时能表达人的情绪。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细心地描绘,就可以画出能传情达意的手的造型,提高自己的绘画本领。

5、小练习:

(1)印画:伸开五指放在画纸上,用铅笔将手的形状印画在纸面上。画时握笔要直,笔紧贴指与掌的边缘,准确地画出手印。挪开手后,看一看自己的手形,然后画出指甲、皮肤皱纹及手背的静脉。

(2)观察讨论:

手背与手心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手背的指长还是手心的指长?为什么? 手掌的面积从手心与手背看哪个面积大? 说出最长、最粗、最短的手指。

手指有几个关节?四指的运动方向与拇指的运动方向有不同在什么地方?

(3)归纳:描绘手的造型,事先对手的结构进行仔细地研究,就会把自己的手画得更真实。

6、示范画手步骤: (1)画出手的大的动势; (2)分出手掌、拇指、四指; (3)逐次分开四指。

(4)强调:关节处线条硬;手指背线条直;指肚线条稍圆;皱纹宜简洁。

7、学生练习:

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先造好型,然后按上面提示的方法画。并能看出画的是什么动作或表达的感情。

8、巡视指导。

9、总结:

“画人难画手”不仅由于手的结构复杂,而且在于手的变化多。手能反映人的气质、神态。因此,画手就要研究手的动势与人的气质、神态、情绪之间的关系,观察人物一定情绪中手的特征,并着意描绘出手的结构与形象,这样才能较准确的描绘出人的气质神态。同学们可以多欣赏大师们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表现手法。 奇妙的指纹画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2、学会用指纹经过加工、组合、拼摆成有趣的图形,并掌握技法。

教学重点:利用指纹的原形,组合添加成有趣的图形,掌握技法、技巧。

教学难点:设计图形以及物象整体效果的处理。

教具及学具:水粉色、水彩笔、画纸、洗手盆、擦手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老师和孩子们一齐玩拍手

2、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齐做了拍手,用到了我们灵活的小手,平时我们还用了手做过很多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你们仔细看看,故事里画面和平时我们看的画有什么不同,它和我们的小手又有什么联系(课件演示故事画面,教师给大家讲故事)

《拇指姑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个子特别小,只有拇指那么大,大家都管她叫拇指姑娘。可是拇指姑娘没有小伙伴,因为周围孩子都比她大个,大家都不愿意陪她玩。于是,小姑娘离开了家,要找寻和自己一样的小伙伴。她来到池塘边,池塘里开满了美丽的荷花。风吹过来,一片美丽的花瓣飘落下来,拇指姑娘跑过去,美丽的花瓣正好可以当她的小船。拇指姑娘用小手当浆,划到了湖中间。池塘里的小青蛙,呱呱地叫着。拇指姑娘对小青蛙说:“你好,小青蛙,你见过和我一样大小的孩子吗?”小青蛙回答:“对不起,我没见过,你到池塘的那边去,问问小鱼吧,也许她见过。”拇指姑娘又用小手往前划去。她看到了小鱼,对小鱼说:“小鱼你好~你见过和我一样大小的孩子吗?”小鱼说,对不起,我没见过,那看那,有一群上课的小朋友,你去问问他们,也许他们见过呢。

拇指姑娘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好~你们真幸福,有那么小伙伴和你们一快儿学习,一快儿游戏,我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你们能帮我找到我的小伙伴吗?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可怜的拇指姑娘找到她的小伙伴吗?

让我们先来来仔细看看拇指姑娘的模样,这样我们才能帮她找到和她一样孩子---同学们观察出拇指姑娘是用手指按出颜色后,再用笔添画成小人的样子

课件出示课题:神奇的指纹添画

二、新课教学:

1、教师用不同的手指沾颜色,然后在纸上按指纹,请小朋友注意观察:不同的手指按出来的指纹有什么区别(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

请小朋友自己用手试试看怎么印指纹

2、小朋友们,拇指姑娘的小伙伴都很调皮,喜欢到处玩耍,老师已经找到了一个,你们看看他躲在什么地方?

(在绘制好的小草的下边,事先按好指纹,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如何把这个指纹添画成拇指姑娘的小伙伴)

3、小朋友们,你们看,拇指姑娘又去了好几个地方,你们能帮她在这些地方找到她的小伙伴吗?(教师准备不同底板,画有天空、水底、花朵、草地等)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帮助拇指姑娘找到她的小伙伴。

三、小结

先由学生评价(每个人有一颗小红心,可以贴在自己最喜欢的那组作品旁边) 再由老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用有趣的指纹添画,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更加复杂的指纹添画,由很多指纹组成(课件展示复杂的指纹添画)

回家后,你们还可以试试这些,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想象力最丰富。

奇异的树(想象画)(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习想象画的绘画形式,进行涂色练习。

2、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想象画的绘画形式,进行涂色练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放大范图若干张。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本课以“奇异的树”为题,就是要求大家别出心裁,不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树的造型形态的束缚,运用想象力去创造一棵生活中未必有的,独特的心中之树。

读画:自然界中的树品种繁多,但它们都具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由树干和树冠组成的。树的主干比较粗,而且都是上细下祖,从主干中分出的枝干就比较细,而且越分越细,成为枝条。枝条上长叶子,许许多多的叶子就构成了树冠。知道了这个规律,画树就不难了。

奇异的树应该具有与自然界中的树类似的树干和树冠,否则它就不是一棵“树”,而是其他别的什么了。但奇异的树还应该与自然界中的树有所不同,这就是它的奇异之处了。例如《水果树》,一棵树中竟长出不同的水果来,有香蕉、糯子、石榴、菠萝、苹果、梨等,很奇特,也十分有趣。教材中还选用了数张学生作品,每张都有自己的奇异之处。《五彩树》中画了一棵能长出五颜六色,不同形状树叶的奇异的树。《基因树》一幅更是神奇,用转基因工程培育出来的树,有着各种各样的功能,它除生长各种不同的水果外,还可以长玩具,放音乐,甚至长出长辫子,就像一个小女孩似的,穿上花裙子,跳着长绳玩呢。

二、作画步骤: (1)先画出树的基本形。

(2)添画出树上的东西,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

(3)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看看谁的画最新奇,谁画得最漂亮。

三、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本课作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四、进行小结。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指出不足之处。

手形的联想(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知手形变化与组合,进而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联想,探究装饰与组合的美感。

2、从不同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进行装饰组合。

3、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

三、教学难点:把自己联想到的手形画下来,并进行装饰。

四、教学准备:师——手形的变化图样,作品,实物投影仪。 生——绘画材料(蜡笔、水彩笔、彩色卡纸)。

五、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一棵小树五个杈 不长树叶不开花 会写会算真聪明 团结合作本领大

1、师:手有什么本领?(写字、画画、做游戏、劳动„„)

2、游戏揭题

①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做一个手形,并变化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像什么?想到了什么?还能变成什么?(猫、狐狸、小鸟等) ②四人小组互相做,互相说一说自己做的手形像什么? ③全体同学到室外太阳下做手影游戏。

3、欣赏佳作,开拓思路

师:怎样才能把这些手形留下来呢?(画)欣赏优秀作品 思考:a、这里有手吗?手形变成了什么? b、谁还能将手变成什么? c、你还能想到其它什么方法?

4、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

5、作业展评

①学生将自己的画贴在展示板上。 ②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③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到海底去》(想象画)(2课时)

课型:想象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进行色彩训练。

2、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与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海底世界的造型及色彩。

教学难点:幻想创作美丽的海底世界。

教具:海底世界范图、照片若干。

学具:彩色即时贴纸、胶水、水彩笔、蜡笔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海底是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中国古代就有海底水晶宫、四海龙王、虾兵蟹将的传说,外国也有海底美人鱼等童话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就是人们对海底世界的想象,寄托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美好愿望。如今,科学家发明了许多科学仪器和设备,人类可潜人万米深的海底进行科学考察工作,从而揭示了许多海底世界的奥秘。揭示课题(板书):“到海底去”

2、读画:欣赏课文中照片及学生作品。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到海底去》的资料图片。

问:同学们喜欢大海吗?喜欢海底世界吗?答:(略)

问:同学们之所以会喜欢它们,它们一定有许多美的地方,你能不能谈一谈照片和作品各有什么特点?答:(略)

小结:鱼儿是海底世界的主人,它们都有艳丽的色彩。照片除了鱼儿外,还有数不清的、色彩斑斓的水草、珊瑚、贝壳„„在表现手法上,有彩色水笔,有蜡笔水彩,有水粉等。

欣赏教师课外收集来的海底世界范图、照片若干幅。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色彩绚丽的海底动物和深浅各色海水交相辉映,构成美丽的海底世界。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海底动物的形状和海水的颜色,让学生认识冷色。引导学生认识海底是个巨大的宝库,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以及利用这些资源的价值和环保的意义。海底生物种类繁多,形状大小不一,真是千姿百态,可爱之极,那么,它们有些什么形状?答:(略)

小结:条形、圆形、椭圆形、棱形、三角形、扇形等。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问:同学们,你们看海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答:(略)

小结:一会儿蓝色,一会儿是绿色,一会儿是紫色,但海水是以蓝色为主色调。海洋越深,色调越深;海洋越浅,色调越浅。

小结:水下生物不下万种,蕴藏的矿藏比陆地上多得多。我国已能开采海底石油和天然气,随着科技的发展,海底其他矿藏资源为人类造福的日子已是指日可待了。但是,当前陆地上人类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流人大海,已造成海洋,特别是近海的严重污染,造成大量海洋生物减少和死亡,所以,治理污染,保护大海,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三、课堂练习与作业:

1、以“色”为主,学画海底动物。

教师问:同学们喜欢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吗?答:喜欢。 教师:因为鱼儿是海底世界的主人,我们要画海底世界,首先要学会画鱼,同学们说对不对?答:对!

A、讲解画“鱼”方法,教师示范:(1)画出鱼儿基本形;(2)描绘特征,如头、尾、嘴、鳍等;(3)添加鱼儿身上的花纹;(4)添加颜色。

B、学生可模仿教师画“鱼”,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画好“鱼”之后,再画一种自己喜欢的海底动物。此时,教师要对学生说,等会还要把画得最好的“鱼”和海底动物粘贴在黑板上的大幅海底世界想象画上。

C、教师巡视指导。

2:激发想象,构思作画。

A、师生用剪贴的方法在一张大幅蓝色图画纸上创作一幅有故事情节的海底世界想象画。程序用投影仪投放在黑板左边的屏幕上,程序如下:Θ将大幅蓝色图画纸粘在黑板上;②师生共同构思海底世界想象图;O学生剪贴鱼类;①学生剪贴海底动物类;⑤师生共同剪贴海底植物类;③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可能剪贴的内容(如潜水艇、潜水员、机器人、海洋勘探船、海底摄影等。)留有表达情感和创意的空间,让同学们自由发挥。

B、让学生欣赏课文中海底世界想象图和教师课前搜集的学生创作的海底世界想象图(此时,用胶布粘在黑板右边),指导学生体会这些作品好在哪里,哪些可供借鉴、模仿。

美丽的花园

教学目标:通过用刀刮画的手法设计美丽的花园,引导儿童学会观察事物,发挥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的画面组织能力

教学重点:花的形态及组合

教学难点:学生想象力的拓展及画面构图的设计 课 型:绘画创作课 教学流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出示一份请柬,读出请柬的内容,告诉同学们,这是银河座使者,邀请你们为他们的计美丽的花园。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分析花的构成及其特征

1、学生发言,描述花的结构形态,教师出示实物,得出结论

2、分析花叶的形状及特点

(1)学生讨论叶子的形状,屏幕显示天使咪咪的家,据说他喜欢收藏花的叶子,引发同学们的兴趣

(2)欣赏咪咪的“天使花叶标本”,师生分析叶子的特点

3、分析花瓣的特征及组合

(1)学生猜猜,咪咪的花园里有什么样子的花 (2)屏幕显示花园,带学生赏花,教师引导学 生说出花的大小,外形特征,花瓣的区别 4、启发学生创新,想象特异花卉

如由花想到蝴蝶,可画蝴蝶花;因外星球的花园设计,想到宇宙花园等 (二)教师演示并讲解制作步骤

为了让画面更新颖,给外星使者以惊喜,我们用刀来代替笔,设计花园。

1、想一想

主题

花的聚散、大小、高矮

2、涂一涂

以蜡笔或油画棒随意涂在纸上,单色或多色均可

3、刮一刮

以刀尖刮线、刀刃刮面的手法,刮画形象

4、分一分

把主要花卉分出,加以提炼刻画

5、添一添

对不满意的局部,再重新添色,重新刮画

三、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同学们“我是小小设计家”美丽的花园设计比赛就要开始了,设计要注意:

1、想象力丰富

画面新颖

2、主要花卉要鲜明

3、画面的构图合理

即花的高矮、聚散要有美感,合理地运用了线与面

四、评讲作业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创造美,让我们的世界变的更加美好!

四季的色彩(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认识书中四位画家,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并写出短文。

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年有四季,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你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2、打开书第2页,你最喜欢那幅图片,你能猜出它是一年中的哪个季节吗?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欣赏。仔细观察并思考,说说多媒体展示的作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总结。同:每幅作品都有树,都是风景画。

异:表现的是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画法不同,用色不同,视觉效果不同,画家国籍不同„„、

3、分组活动。

(1)要求:选择你们组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3)问题:①这是什么季节?画面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②从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③作品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形式(风格,如油画)?画面采用了什么笔触?

4、学生反馈,教师指导补充。

《早春之路》是一幅写实性、装饰性较强的日本画。画面主要使用了绿色和蓝色。嫩绿色的草地,把蜿蜒的小路送向了画面的深处,那一抹新绿还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将春的天空点缀得含情脉脉。

《夏》画家使用了深浅不同的绿色,运用了细碎而完整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夏的生机勃勃,夏的明亮苍翠。透过夏日灿烂的阳光,白桦林以其丰富、深厚的绿色,展现了夏天的生命力,更显示了画家的激情。

《金秋》画面主要使用了黄色、橙色和红色,画面用色浓重。这是我国画家林风眠将中国画的写意情怀与西洋画的浓重色彩进行了大胆结合。在苍山的衬托下,亮丽、耀眼的黄色和橙色,将金秋的风韵渲染于纸上。水中的倒影给画面带来几分恬静,使画面热烈的颜色与幽深的意境完美地统一。

《冬猎》这是一幅冬日经典作品。主要用了棕色、土黄、绿色。画面深远的透视效果把我们的眼界带进了无边的冰雪世界。冬天里,似乎万物进入了休眠,天与地静静地孕育着春的力量。而画中人物则是静谧中动的分子。打猎归来的人们带着他们的猎犬,带着几分疲惫,进入画面左下角。顺着他们的路线抬眼望去。我们看到了在湖面上忙碌的人们,虽是渺小的身影但一样可以体会到冬日里人们忙碌的气氛。

第四篇: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小 鸟 的 家(2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环保意识,增进爱鸟、护鸟的情感。

2、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以及鸟巢的构造。

3、想象鸟类的生活,围绕主题构思画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观看图像资料并讨论

提问:鸟类是怎样筑巢的?采集什么原料?有什么功能?怎样筑巢?鸟巢是做什么用的?它是什么形状的?

2、作画提示

⑴首先设计一至两棵大树。剪出粗壮的树干,上面再剪些树枝,中间放置搭建的鸟巢。

⑵想象小鸟在鸟巢里的生活。正在孵化的鸟蛋;幼鸟在等待食物;小鸟在一起玩耍;鸟妈妈正在喂食幼鸟„„

⑶最后,将树林周围的环境再添加完整。

⑷鼓励儿童大胆选用颜色表现,不要局限用固有色表现。 ⑸注意画面内容、形式的完整性。

3、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椅子上的盆花(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认识和表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2、通过色彩对比,表现物体与背景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在椅子上放了一盆花,花将椅背遮挡了一部分,两者谁在前面?

2、提问:当座位比写生物低时,我们只能看到椅子和花盆的哪些部位?

3、考虑花盆与椅子的关系,可以着手从盆花开始画,将椅背作为花盆的背景。

4、将椅子和盆花作为一体来画,因此不能将花盆画得过大。

5、涂色时要考虑色的对比关系。先涂盆花的颜色,其他色以陪衬主体色好看来设计。

6、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厅(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记忆进行绘画表现的能力。

2、学习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说说与家人去过哪家餐厅,那里的环境是怎样布置的?(桌椅是怎样摆放的,全家人如何围坐在餐桌周围。餐厅里还有哪些陈设?海鲜馆是什么样?自助餐是什么样?快餐馆是什么样?火锅城是什么样?咖啡厅是什么样?屋顶和墙壁是什么样?大门是什么样?)

2、可以考虑从围坐的餐桌入手画。餐桌的样式,爸爸坐在哪?妈妈坐在哪?把就餐人的座位和人先画出来。

3、也可以从餐桌起手画,画满餐桌上的食品,然后 添添画吃饭时人的各种情节。如举杯祝贺,为对方夹菜„

4、添画周围环境。根据画面空白处添画合适的内容,如酒楼、电视机、服务台、服务员等。

5、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海底生活(2课时)

教学目的:

1、扩大知识画,了解海洋动物的有关知识。

2、联系个人生活经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创设情境,表现一定情节,并构成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哪些动物生活在海洋里?(鲸鱼、鲨鱼、海鳗、带鱼、黄鱼、海豚、海象等)

2、提问:海洋里的动物如果生病了,需要怎样救(动手术、打针、输液、吃药等)

3、提问:怎样表现医院的环境、设备?(可以画护车、红十字、手术台、输液吊瓶等)

4、首先考虑表现什么内容。如,为动物做手术,还是躺在病床上。将主要表现的内容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上。

5、围绕主要内容添加其他动物。动物要有大小变化。

6、添画必要的环境、设备,突出医院的特点。

7、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画爸爸、妈妈(2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关心和热爱家长的情感,养成爱他人的品格。

2、通过色彩的对比运用,认识色彩表现方法。

3、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说说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的形象特征,以及他们的性格爱好。(如发型、脸型、五官、服饰、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爱好等。)

2、提问:说说父亲或母亲肤色特点,以及他们的头发、胡子、衣服等方面的色彩感觉。(回忆父、母亲的皮肤类型,头发的色彩倾向,以及常穿的衣服的总印象。)

3、选择彩色纸,或在图画纸上平涂底色,干后使用。

4、选择与底纸产生对比的颜色勾画轮廓。

5、根据底纸的色彩选择适当的颜色在脸部着色,然后勾画五官和头发。

6、衣服的色彩要与背景色搭配,使画面既协调又美观。

7、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唱卡拉OK(2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2、表达出对生活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你和小朋友在舞台上演出过吗?你在麦克风前唱过歌吗?谈一谈你唱歌时的心情?你能表演一下你在舞台上唱歌的情形吗?

2、提问:描述一下麦克风什么样?舞台上有灯光吗?什么颜色的?照在人身上、脸上什么样?

3、提问:正面唱歌的人是什么样?侧面唱歌的人什么样?

4、表现正面、侧面唱歌的人。

5、人物要充满画面、成组人要用遮挡关系表现。

6、想象舞台的五颜六色的灯光,表现出舞台的灯光效果。

7、表现出唱歌时投入的表情和愉快心情。

8、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探寻大海的秘密(2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好奇心,引导儿童热爱科学研究工作。

2、依据间接知识进行视觉想象。

3、围绕主题构成画面,并能用色彩较完整地表现主题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表现海洋探险需要表现哪些方面内容?(要画大海,要有科学考察船,船上有科学家和海员,海下有进行科学考察的人,海水里生活着各种鱼类、海底植物等。)

2、提问:怎样安排画面才能使主题突出?

3、首先可以考虑水平面在画面中的位置,然后将船画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上。

4、添画人物情节。

5、根据彩色底纸设计画面色彩。

6、添画细节,并调整画面色彩。

7、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车(2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并构成画面的能力。

2、培养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景色,并用色彩表现出来。

3、表现生活中经历过的有意境的画面。

4、表现出儿童快乐的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会骑车吗?能演示怎么骑车吗?跟小朋友一起骑车去过哪里?观察自行车的结构,说说你的自行车的颜色。

2、提问:跟小朋友比赛过骑车吗?说一说骑快了头发会怎么样?说一说你骑车时的心情。怎样用色彩画出快乐心情?

3、表现与小朋友一起骑车的经历,抓住骑车的动态。怎样表现骑车的速度?画出自己漂亮的自行车,并表现骑车的环境。

5、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画 面 具(2课时)

教学目的:

1、欣赏面具艺术。

2、学习水粉用具的使用。

3、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

1、提问:面具的造型有什么特点?通过图片欣赏,说一说有什么形状的面具?观察面具的四周都有什么装饰?你喜欢面具吗?你能设计面具吗?你要设计什么形状的面具?如果给你的面具上色你想涂什么颜色?

2、可以画记忆中的面具,也可以自己设计不同形状的面具2~4个。

3、面具造型要夸张,有趣味。

4、可以用线把面具连起来。

5、涂色要大胆夸张,色彩要饱和。

6、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花(2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色彩的美感,提高画色彩的兴趣和信心。

2、鼓励儿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3、学会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对比关系。 教学过程:

1、提问:这组静物中有哪些物体?说说这些物体的形状、花纹、色彩。花的形状是怎样的?花与叶子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花和罐子是主体,罐子的形状中间部分大一些,两头略小一些,罐口为圆形,有厚度。罐子上有一些几何形图案,花的形状很好看,有层次,颜色略有不同。叶子较大较长,花和叶很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有前后,互相穿插,主要的几朵花很突出。)

2、起稿:用较深的颜色勾画轮廓,使主体物尽量充满画面,然后再画一些陪衬的物体。可以根据画面需要,移动位置构图,达到突出主体、均衡美观的效果。

3、分析和感受色彩。

4、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切开的果实(2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精细观察的能力,了解和熟悉果实的内部结构,欣赏它的优美图形,激发创作兴趣。

2、培养敏锐的色彩感受能力,学习用色彩造型表现细节。 教学过程:

1、提问:切开的水果,内部与外部的形有什么不同?

2、设计构图,组织画面。在组织画面时,让儿童依据自己的感觉安排画面,表现出组合的美感。

3、感受和表现色彩。(先分析果实的图形和色彩,用色彩直接描绘出图形,找出色彩的主要倾向,再分析它的色彩变化。重复画相同的果实,着色时,也要有一些变化,使画面色彩更丰富。把果实的内外部色彩大体涂好后,添加一些细节,使果实的图形更精彩、更生动。)

4、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城 市 风 景(2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关心和热爱周围生活的情感,欣赏城市建筑风情。

2、发现和选择认为美的景物,并用色彩表现。

3、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美的感受。 教学过程:

1、提问:面对眼前的景物,我们如何取景?(首先要确定主景物,如一幢建筑,一件雕塑,或一座公园的大门。将主景物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上。)

2、提问:怎样安排画面的主次关系?(明确主景物不仅要安排在画面中心位置,而且一般占用画面空间也比较大。画面中的近景和远景一般都作为主景的陪衬。在画面上要注意不喧宾夺主。)

3、用色线直接勾画轮廓。可以从主景物起手画。

4、画面色彩布局要考虑天空、建筑、地面三方面的色彩关系。

5、如果使用彩色纸,应考虑画面的哪一部分利用底纸颜色。

6、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做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业讲评。

13 脸谱设计(2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民间传统艺术,了解脸谱艺术的创作规律。

2、造型目的:提高装饰设计能力,创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学习运用黑白关系塑造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1、欣赏脸谱艺术。 讨论:

A、见过什么样的脸谱?脸谱是做什么用的? B、说说看图中脸谱的感受。表现了什么人物。

2、造型游戏。

3、设计脸谱。请考虑设计一个山寨头领的形象表现威武、凶猛„„

4、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

1、本课适于小学中、高年级儿童使用。

2、鼓励创造新形象,避免模仿旧的形象。绘制不要求规则、合理。)

第二课时

1、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讲评。

14 画少数民族(2课时)

教学目的

1、深入生活,了解苗族人的生活习俗和形象特征。

2、新鲜的形象会引发浓厚的绘画兴趣,表现出更生动的生活感受。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1、介绍苗族的特征。

2、启发造型:怎样把人物画生动?选择能表现人物特征的角度,决定画半身还是全身。观察人物服装和人物特征,如缠绕在头上的包头、宽大的衣服和好看的花边以及人物形象、动态的感觉。用线勾画轮廓,在细致画好看的装饰。

3、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

1、鼓励儿童表现自己的新鲜感受,力求生动。

2、用不同标准评定不同年龄儿童的作业。)

第二课时

1、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讲评。

15 画人的一部分(2课时)

教学目的

1、集中注意力画人的一部分,便于深入观察和表现局部的特征。

2、造型目的:较深入具体的观察和描绘手和脚的动态及特征以及用线表现衣纹的能力。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1、启发观察:人的性别、形象特征体现在人体的各个部分,因此,人的每个局部也都有动态和表情。如我们只看手和脚便可区分男女性别,再如观察手和脚也能感到人的情绪和动态。所以画人的局部时重点是画人的手和脚。此外,人身上的衣纹变化很多,不能都画,一般外轮廓线比较平整,经常弯曲的部位皱纹多,如腋部、修子内侧、腰部、腿部等,画衣纹时要想好画那些部分使用线要密些,那些部分要稀些,衣服有些部位的线太简单时还可以把上面的装饰和缝纫线画上。

2、造型要求。本课完成两种作业:由下巴到手,由腿到脚。

3、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要点

1、尽量避免概念的画,结合对象具体引导观察。

2、对不同年龄儿童提不同要求,幼儿画局部可以用象征符号表示,重点要求线的疏密排列:儿童写生力求写实,要求生动、具体。)

第二课时

1、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讲评。

16 画出人的动态(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和人物体态特征。

2、造型目的:捕捉人物体态特征及动态神情。学画全身人物。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1、人体分那些部分?(头、躯干、四肢)那些部位可以转动?大家做做看。(颈部、腰部、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

2、启发造型。人有高矮、胖瘦的区别,人的外形给人的感觉各不相同。人体的不同动态,各关节的活动的程度也有变化。因此,画全身的人首先要注意观察,表现这些特征。

3、当人坐着时,腰自然弯曲,大腿感觉缩短了,手放的不同位置时两肩产生不同高低变化。起手画时可以从头部开始,根据字的大小决定头该画多大。

4、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要点

1、本课重点要求表现人物动态特征,不需要讲比例和要求画对人的比例。

2、儿童表现动态时出现夸张的形象是正常现象,应对表现动态生动的作品给予肯定。)

第二课时

1、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讲评。

17 到处旅行的蜗牛(2课时)

教学目的

1、观察和了解蜗牛的构造、特征和生活习性。

2、造型目的:曲线造型。练习用曲线、螺旋线表现蜗牛以及它爬行时的各种姿态。也可以运用各种线和形排列对蜗牛进行装饰。

3、锻炼手腕的灵活性以及握笔画线的技巧。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1、观察。用实物和图片了解和观察蜗牛的形象特征、生活习性。 讨论:蜗牛的特征是什么?身体由那些部分组成?

2、想象。

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蜗牛,想象它们在什么地方旅行?在草地上,在树上,还是在墙壁上?它们朝什么方向爬去?

3、造型。从里向外转画螺旋形的外壳。向左或向右旋转画壳。头从不同方向出来,蜗牛就向不同方向爬去。用各种线和几何形排列起来组成花纹,可把蜗牛装饰的更好看。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要点

1、鼓励有创意的造型表现,尽量避免模式化。

2、打开思路,启发儿童想象力,设定各种环境,帮助儿童创造生动有趣的画面。)

第二课时

1、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讲评。

18 想象中的人物(2课时)

教学目的

1、提高画人物画的兴趣,培养人物变化表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造型目的:学习人物变化的基本方法,培养儿童艺术造型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1、启发。 讨论:

A、说说人体有哪些特征?

人体的结构是对称的,有头部、躯干部和四肢。

B、再说说人有哪些区别。有男女性别区别,有年龄差别,还有性格爱好和相貌以及国籍、民族的区别。

2、启发造型。

A、省略法。

B、添加法。

C、夸张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要点

1、不要求与真实人物一模一样。只要求创造一个想象中的全身人物形象。

2、注意线的疏密排列形成的黑白对比关系。)

第二课时

1、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讲评。

19、从 葫 芦 到 玩 具(2课时)

教学对象:5— 11岁。 教学目的:

1、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

2、学习水粉画的厚画法、调色法及装饰手法 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1、展示一个干葫芦,和儿童一起触摸它,研究形状特征,猜猜里面是什么?引出 课题,根据葫芦展开想像,设计一件新的玩具娃娃。

2、直接用水粉颜料(选用某一颜色,加入大量水分,不需调和)起稿通过观察画出一个很大的葫芦外形,几个甚至一群也可以,注意前后配置。有大有、有男有女,成为一组各具风格的新玩具。 外形画好后 决定哪一部分是头部。哪一部分是身体,然后添加眼、耳。口、鼻。也可以加上角、羽毛、翼、手、脚。再加上衣物、帽、饰物等,甚至可以将各种器官重新组合,成为一个奇异独特的新玩具、强调要有个性,鼓励创造,反对抄袭。

3、装饰性色彩画法。先色后线祛——如在衣饰上分成多个部分(或骨格。.在调色盘调色彩(避兔过早使用太多粉色、白。可试混合两三种颜色,会产生新色彩来,但混色过多会产生根混浊的效果人每一部分配入不同色彩,待干透或大半干时,以较小画笔混调出另一色,水分较少(厚画法),如原色彩明度高,要调一个明度低的色彩,以直线或曲线、粗线或细线,圆点或方点、大点或小点,作为装饰性花纹,甚至在花纹里再画上不同色彩的线或点,把新玩具装饰得更美。有些玩具某部分是皮毛造的,可以先平涂色,干透后,用极细的画笔,以间隔式短线画出皮毛效果,简单有效。

4、背景处理。可以选用对比色手法,大幅涂上,主角与背景关系要分明。如果背景空间较多 ,可以添加小玩具。背景也可加入草地、阶砖、地毯等。色彩配置与主角宜选用对比手法。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要点

创作新玩具意在激发儿童思考能力,色彩处理是技巧性问题,每个儿童经验有差异 色彩配置方法、调混手法、水分控制、对比手段等,要通过耐心讲解工具运用及最简单的色彩理论,进行引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讲评。 教学随笔

课题新鲜有趣,课堂气氛乐融融,在笑语声中每个人都投入到玩具设计师的角色中,无论这玩具在其他人(特别是成年人)眼中是否是完美,一件具有创造性、独特性的玩具,比市面上任何一件玩具更具艺术欣赏价值。

20、当 一 名 服 装 设 计 师(2课时)

教学准备:水粉画具、签名笔、图画纸、新颖时装图集。

教学自的:投入设计师角色,鼓励创新。享受现代服饰带来的美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孩子想像自己是一名时装设计师,设计十年后的流行时装、抛开现代的服饰标准模式,准备大量前卫的时装图集。与孩子分析它的特征 夸张的部分、线条的走向、添加的饰物等。

2 、要求展示新服饰的是一位黑人女模特儿,皮肤黝黑,面部最白的部分只有眼白和牙齿。其目的是让少儿尝试绘画人物时,抛弃使用一般形式化的肤色——肉色。提供时装表演图片,尤其注意观察黑人特儿。如果画面大,试着绘画黑人和白人两个模特儿,更有趣味。

3、先用签名笔。以线描形式画两三幅草图,选择其一(也可以直接用水粉起稿。用水粉色在调色盘上调出黑人皮肤色,红、紫。咖啡色适量互调(小秘诀:不要调入白色、粉色、黑色)。先大胆绘出整个头部,暂不绘五官,待色彩于透后。再添加眼睛、鼻子、嘴巴,用白色画上眼白、牙齿,黑人特征可现。服饰依据草图放大,用水粉色直接绘出,色彩自由配置、注意适当调混,待干后再添加衣服上的毛线、纽扣、小珠点、花边、图案等饰物。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要点:

鼓励创造、大胆夸张、无范画、无标准答案,每个孩子设计的款式各具特色,本课题就算成功。)

第二课时

1、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作品讲评。 教学随笔:

让孩子投入角色。绘画过程才有意义。有些男孩子会拒绝设计女性服饰,可以列举现今世界很多著名男性时装设计师成功的故事,男孩子会慢慢抛开成见。

21、猫 儿 要 回 家

教学对象:5—12岁。

材料:水粉颜料及工具,吹塑纸及压印工具,剪刀、胶水,4开画纸、灰卡纸。 教学目的:

1、 学习运用多种材料,让同一画面出现两种肌理效果,品尝成功乐趣。

2、通过尝试多个手艺工序,训练少儿处事能力、细密思维和组织能力。 教学要点:

多种工具材料的综合运用,为本课成功的关键。 教学过程及方法: l 、将吹塑纸剪裁成10 X 13厘米,用圆珠笔用力刻画出一只猫,在猫身上加上短线条,表现出毛茸茸的效果,然后沿线外3毫米剪出猫的外形来,小心地揉皱它;贴在灰卡纸上,然后两剪裁一张约 10 X 13厘米的白纸;衬托在灰卡纸下。

2、 调好水粉颜料,水分要适中,画笔在废报纸上来回扫数次,减少画笔水分,然后在吹塑纸上薄薄地涂上颜色(单色比较容易把握),印出特殊肌理效果。皮毛会显现白色线条,很有趣。最后剪出来,依个人安排贴在4开画纸任何位置,可以重复印出多只猫,贴在适当位置。

3、再取一张吹塑纸,画山小屋,加添门、窗、砖墙等,依上述方法,可以单色或多色施印,完成后剪出来,依个人设计贴在画纸上。

4、画面上其它空间,利用水粉颜料依个人设想添加背景。注意与猫和屋的关系,一般以对比色手法处理,如果猫的色彩明度较低,相邻部分以明度高的色彩为好。调和色彩时注意纯度、明度、色相等关系。

教学随笔:

多种材料组合,儿童会感到新鲜有趣。让印、贴、绘画在同一画面上出现,学生多会专心完成。他们会感受到每一程序未完成,就没法进入下一程序,这种多材料的课题比单一材料更适合对绘画兴趣不高、或专注力差的少儿。

22、猫、树、屋、窗的组合

教学对象:5-12岁。

材料:油粉彩或水粉、4开画纸。

教学目的:

将毫不相干,无内在联系的事物,通过想像与创造,有意识地组合起来,形成新的视觉形象,借以培养少儿想像力。

教学过程及方法

以少儿熟悉的形象:猫、树、屋、窗为视觉元素。可以选择某元素主角放大夸张,在适当位置套入另一元素既无定规,也无范画。鼓励少儿加以任何可能或非可能、现实或非现实性的组合:如猫头屋身、猫身有窗、树里有屋、屋里有猫„„。

色彩处理:

选用油粉或水粉 。由于画面组合十分复杂,一方面调和色彩时要注意冷暖色的偏向性,不要调得肮脏灰暗(小秘诀:避免过早过多使用粉色灰色、白色),另一方面多使用近似色手法处理同一系列物体。相邻景物要多使用对比手法(包括.色相对比、冷暖对比、明暗对比。彩度对比),才能变化有序。

教学要点:

鼓励创新,反对抄袭、临摹。在色彩运用中学习多种对比方法。 教学随笔:

切忌出一个空泛、抽象的题目 让少儿漫无目的地空想 ,教育目的难以达到。美术老师应为少儿提供各种视觉元素材料。用引导、 诱发、鼓励的态,激发少儿大胆想像。

23、毛 茸 茸 的 动 物

教学对象:11—16岁

材料:5色油性粉彩、4开或2开画纸,动物图片。 教学目的:

l 、学习表现毛茸茸 的动物。

2、掌握间隔混色法。 教学过程及方法:

1、选定某动物,收集画刊或图片,有条件的到动物园或市场看看。这里 我们选猫和树熊,因为它们身上毛茸茸的,形象也很可爱 。先简单画出它的外型, 老师可以简述其特征、生活习惯。再观察花纹和皮毛的色彩 ,留意深浅变化及皮毛生长方向。

2、间隔式混色法。即用:3-4种颜料以短线间隔形式并列排多次,至紧密为止。例如一只咖啡色花纹的猫,深色处可用深蓝、深紫、 深红等以间隔形式下笔,再以咖啡色、士黄色加上作统一调子。浅色部分则以秘色间隔形式下笔, 再以某一粉色统一主调,注意深色纹与浅色纹之间要融合,达到毛茸茸的效果;又例如树熊,它的皮毛色彩更复杂,灰蓝色调为主。可先用监、绿、紫色间隔下笔,在用灰色间隔加上,产生一种逼近自然皮毛的效果。

3、树立学习的信心, 只要多花点时间,一定能画出一幅漂亮的动物画。

4、避免使用黑色。黑色油粉彩与其他油粉彩相调会很脏,不宜使用;深色花纹部分不宜用太多粉色。

教学要点:

短笔触、间隔下笔形式 为本题目重点鼓励学生大胆下笔笔.坚毅认真.耐心细致。

教学随笔: 油粉彩间隔式混色法,或称中间混色法.是一种快捷轻松、容易把握的色彩画方法.明度和彩度可保持高强度 远距离观看色彩效果奇美。

24、墙 外 的 世 界

教学对象:7-12岁。

材料:50色油性粉彩,4开画纸。 教学目的:

1、联想墙外的空间世界,训练想像力。

2、学习城墙的画法、相邻色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及方法:

1、引导学生去观察或想像站在一围墙外或内(备有围墙或城墙的图片更好),先观察墙砖的排列方向及方式.再观察城墙的色彩、每块砖之间色彩相似而有变化.有的深些,有的明亮些。

2、画城墙,可用深色或浅色线条画出外墙的轮廓和砖块,注意墙上线条可以加粗些、颜色随意(不要用黑色)、砖墙一般以咖啡色或灰蓝色为主调。每块砖色彩相似又各不相同以深纯色系如蓝、紫、红色等调入,比例可以变化,然后以咖啡、橙、土黄色或灰色统一色调,砖块间线条如在上色过程中被覆盖了,需再添加。

3、框内景色可以自由想像,可以是现实世界或非现实世界 ,例如可以一个窗是水底世界,一个是太空景,或一个是窗外景,一个是室内景。各个窗框可以单独一景,也可以有联系。

4、 围墙前后可以添加人物、动物、昆虫,可以夸张变形,环境背景自由配置。 教学要点:

1、重点讲授相邻色处理方法、 控制主体色调的方法。

2、墙外世界尽量让学生自由想像,不设标准、模式、要求。 教学随笔:

色彩训练结台想像画题材,鼓励大胆创新,发挥形象思维能力, 在自由愉快的游戏中学习色彩运用之法。

25、青 蛙 的 诞 生

教具准备:油画棒、图画纸、青蛙图集、课件 教学目的:

1、观察大自然中生命的诞生,演变过程。

2、学会色彩的运用,注意主体与背景关系。

教学过程:

l、 到溪间或水池边,与小朋友一起观察青蛙的生活圈, 从卵子、蝌蚪到青蛙,或者一起观看图集。

2、一只青蛙从圆圆的卵子开始。卵子有一层薄膜保护,出世下久开始分裂为

二、

四、

八、六十四片、卵黄形成了,开始变成长形, 生出尾巴,外薄膜脱落.先长出后腿,后长出前腿 ,身体渐长大尾巴渐退化,成青蛙。

3、现实世界中蝌蚪很微小, 少儿在作画过程中要大胆、夸张。先画卵子 ,外加薄膜,部分卵子画成椭圆形,部分画上后腿,再加两只长大的青蛙,背景添加水草、石头和水纹等。

4 、色彩处理:卵子以多个深纯色系互混成重色(接近黑色效果,避免使用黑色)外膜用先绿后粉色互混法,青蛙用深绿色加蓝或青色等,后再添加斑纹斑点,注意背景水草虽然也是绿色,为避免与青蛙雷同,利用冷暖对比法,水草可偏向黄色或蓝色,石头以咖啡色系为主,水底背景以短水纹曲线粉色互混法处理。

教学要点:

重点观察大自然,将青蛙一生演变过程用画笔记录下来,把每只蝌蚪拟人化,将自己、亲人带人蝌蚪群中更加有趣。

本课题是启发少儿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好题材,课堂内可让小朋友互相讨论。

26、神 奇 的 孔 雀

教学材料:油画棒、水粉色、12开画纸、孔雀图集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孔雀的特征,掌握孔雀最美的姿态,创作一幅新造型、新色彩、有个性的孔雀图画。

教学过程: l、 准备孔雀图集,一起观察孔雀特征。从头部、眼睛、头冠到身体、尾巴 ,仔细观察它羽毛的生长规律及色彩变化。孔雀颈部羽毛较细,身体羽毛较大,腹部羽毛较长,尾部的较细羽毛对生,末端长着亮晶晶的“大眼睛”。

2 、引导学生创作一只更美的孔雀。既保持孔雀的特点,又适当地进行形和色彩的夸张,强调个人独特风格及创新性,无需临摹。

3、油画棒处理方法:直接以油画律依次画出头冠、眼睛、颈部、身体羽毛等。羽毛色彩可以依据个人喜爱设计,鼓励多使用混色方法,但不要混得太多,否则色彩会变得混浊。尾部采用间隔式混色,每组尾巴羽毛色彩与色调各不相同.

水粉色处理方法:以水粉笔直接起稿,完成后可依据个人喜好设计色彩。在调色板上调好色彩,适当将纯色调节为复色,起稿线保留与否都可以。身体色彩可以某一色调或某一明度为主,尾部羽毛可用间隔混色法处理,每根羽毛色彩可以稍为不同,产生微妙变化。

4 、背景也可自由设计。适当添加一些景物,如树、栏杆、远山等。 教学要点:要求每个小朋友的作品各具特点,反对单一形式画面。色彩处理方面在近似、相异、重点中寻求平衡。想像、创新是本课关键,形态上大胆夸张,色彩上大胆设计。

27、神 奇 的 三 角 形 教学对象:4-10岁

教学材料:水粉颜料、8开画纸、课件 教学目的:

1、从随意造型到有逻辑思维造型. 锻炼思考能力、组织能力。

2、学习色彩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1 、直接用水粉颜 料(多加水)在 画纸的任意位置 画一个小三角形,延长三边直线到画纸边缘,然后 随意切割多块不规则形状的大块 面,逐步有意识 地切割成大小不

一、方向不同的三角形。

2 、色彩分区处 、理法:向上的三 角形可利用深色(明度较低),不含白色、粉色的 纯色系的颜色间相互调配成一种 新色彩涂上画纸。要求每个三角形色彩不同.鼓励大胆调配(小秘决调配2-3种颜色,调配过多色彩会变得混浊);向下的三角形集中用浅色(明度较高)调配,也可以加人少量粉色、白色,每个三角形色彩不同。向上和向下三角形色彩成为对比关系。当初起稿的线在涂色时可同时覆盖掉。

3、 装饰方法:待颜料干透后,添加直线、曲线、点进行装饰。明度较低的深色三角形用明度较高的浅颜色进行添加(小秘诀:颜色浓些,少加水),明度较高的浅色三角形运用明度较低的深颜色进行添加。

教学要点:

1、 随意切割进入有意识的色彩安排,正是训练少儿创造力、内在潜能的发挥的有效方法。

2 、色彩分区处理及添加装饰点、线的训练,要简易有趣,将对日后创作装饰画帮助很大。

28、神奇的交通工具

教学对象:5-10岁。

材料:油粉彩、4开或8开画纸。 教学目的:

从简单的形体,联想创造新型的交通工具,激发想像力、创造力。 教学过程及方法:

1、先画出基本形,然后展开想像,通过对基本形进行添加、构造、配置,可加入多种交通工具元素,综合设计一款未来新时空的交通工具,可以具有穿梭水、陆、空的功能;内部可配置驾驶员、电脑零件、各式工作间„„、背景可自由配置一个新奇的环境。

2、直接用油粉彩起稿 ,然后以线描方式描绘、注意色彩要混调成为复色,但温混调次数不要过多, 以免变混浊。注意色彩冷暧关系,利用对比法(明暗、彩度、冷暖、色相)表现主次前后。另外注意白色、粉色勿使用过量。

教学要点:

不设标准范画,也无需标准答案。但运用色彩时要注意“色彩”语言能否交待清形象。同时利用“色彩”手段,增添画面的美感。本课题也可以以线条表现。

教学随笔:

想像力是驱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如何培养少儿想像力?要结合少儿的能力,提供最简单的元素,诱发奇思妙想,鼓励大胆创造,以赞赏代替责备。教师和家长对待一件少儿美术作品,必需先找出它的优点 ,爱护它的优点,善意提出缺点和改进方法。

29、一根羽毛的联想 教学对象 :4—10岁

教学材料:50克油粉彩、4开画纸、羽毛若干 教学目的:

培养创造能力。只提供一个视觉元素,让孩子发挥联想,延续画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1 、送每人一根羽毛,观察羽毛的构造、色彩,与孩子们讨论羽毛的来源、用途和故事情节。例如一群鸟儿在天空飞过,掉了数根羽毛下来;非洲部落酋长头上插满了羽毛装饰;少女戴的用羽毛做的发夹、耳环、项链„„用羽毛做—件玩具、一件装饰品„„从一根羽毛引发奇思异想,为羽毛创造—个新环境。

2、色彩处理:着重介绍羽毛的画法,先画出羽毛的中轴线,微微弯曲,每根羽毛以某色调为主,从中学会色调的控制。以红色羽毛为例,以多种红色或相似色(如红、橙、紫、咖啡色),以间隔形式下笔,主要控制在红色调范围内。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可多介绍一种钉头鼠尾的形式下笔,会产生不同效果。鼓励孩子按个人构思在画面安书一根或多根羽毛组成的基本形,然后进行装饰。其他背景及添置的物体自由设计,色彩也按画面随意调配。

3、孩子依据自己的意愿将羽毛粘贴在适当位置。 教学重点:

对年岁小的孩子,可适当缩小设计范围。例如设计一顶帽子、一个发夹等等. 教学随笔:

本课题需要较多时间,处理羽毛的色彩。对于锻炼孩子的耐性是一个好机会。

30、小 鸡 诞 生 教具准备: 油画棒、4开画纸、鸡蛋孵化过程图集、课件。 教学目的:

1、 认识鸡孵化过程,了解生命的诞生。 2 、大胆想像小鸡在鸡蛋里的情况。 教学过程:

1、有条件到农场、或买些鸡蛋,还可以准备图集,与学生一起观察小鸡孵化的过程:母鸡以体温孵化鸡蛋,不久有些鸡蛋壳开始破裂,出现嘴巴、小腿、身体„„一只毛茸茸的小鸡诞生了。

2 、引导学生联想小鸡未残破鸡亮时,在蛋里究竟干什么?大胆设想,发挥广阔的想像力,小鸡可能是睡觉、可能是练习跑步、可能是与另一只小鸡聊天„„

3 、直接以油画棒画出多只鸡蛋,有前有后。设计鸡蛋内小鸡的不同动态;同时可以画有些小鸡已急不可待冲破蛋壳。背景可画母鸡继续孵蛋,鸡爸爸焦急地看着小鸡出世,再画干草堆、鸡屋„„

4 、鸡蛋和小鸡身体色彩可自由配置,但要注意调匀。以对比色为好,例如小鸡调成暖色调,鸡蛋可以冷色调配置,但对比力度强弱不明确规定,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和感觉能力。背景干草堆用各种颜色的线条来表现,整体色调与鸡蛋颜色形成对比。母鸡也可以画出装饰花纹。

教学要点:

扩展孩子的想像力、色彩自由搭配和形象夸张能力。每幅孩子作品各具个性,最为可贵。

教学随笔:

生命诞生的情景,想像得要优美、愉悦,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可贵,学会尊重生命。

第五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素描专业理论基础知识(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素描的实际用途:向学生传授学习素描可以培养自己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知识,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2、了解素描专业基础知识

3、学会用美术语言描述素描课程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素描专业基础知识。了解素描的审美原则。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演示“灯光照射下的球体”让学生观察,观察黑白灰三个面的变化。通过观察证实,在没有灯光直接照射的情况下,三个面的明暗变化是不大的。通过演示,教师小结:球体体的明暗变化是由于位置方向不同,受光程度不同所决定的。

1、素描定义:

素描就是单色画。一般采用铅笔等工具,是各种造型艺术对造型能力训练的基础课程。也是一件成熟创作的前期写生或小稿。当然,素描也可以成为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

2、素描艺术简史 ·早期素描

人类开始懂得绘画是从素描开始的。根据考古的发现,现在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是法国西南部比勒高省多尔多涅附近称为接斯柯的岩洞壁画和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山的洞窟壁画。前者距今约两万年,是旧石器时代的绘画遗迹;后者约在1万年以前,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绘制的。原始人用最简易的材料描绘他们在狩猎活动中的主要猎获物。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野牛尤为精彩,其中一只低头挺角准备向前冲击的野牛,像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充满向外的运动感。这是用烧鹿脂的灯烟画成的,然后用朱红色的矿物颜料粉末上色。这些古代壁画基本上是用单一颜色进行描绘,所以,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素描画。 ·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壁画

古埃及壁画以线造型为主,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而古希腊的壁画虽然仍以线的造型观念为主,但已向立体的表现演变。

·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文化艺术,但没有很突出的创造。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重视对自然的研究,自然科学的进步和新发现,促使许多绘画大师们认真地对待描绘的对象。他们解剖尸体,了解人的解剖结构,画了不少分析图和人物习作,产生了艺用解剖学。在研究空间处理上创造了透视学。

3、素描艺术的审美原理

素描决不是照相术,应该说所有素描形象都应该是艺术的再创造,而不是实物的翻版。素描造型要求把对象的认识提高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考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视觉刺激的节奏、节律感、形的力式因素,通过你的手段而明确起来,强化起来。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4、素描的工具、材料

包括笔、纸、橡皮、削笔刀、图钉、擦布、画板、画荚等。

笔:包括铅笔、炭笔、铁笔、粉笔、毛笔、圆珠笔和钢笔等。工具的不同关系着素描的艺术效果,也能影响画家的情绪和技巧.铅笔: 铅笔是最简单而方便的工具,初学者素描常从铅笔开始。国产中华牌铅笔的质量信誉较好。型号有6H(硬)、5H、4H、3H、2H、H、HB、B、2B、3B、4B、5B、6B(软)和速写铅笔(8B)。炭笔:又分为炭笔、木炭条和炭精条等。钢笔:包括美工笔、书写钢笔等。

纸:有洁白、厚薄、质地、纹理之分。常用的有素描纸、铅画纸、卡纸等 橡皮:分为绘画用可塑橡皮和硬方形橡皮。可塑橡皮进口的质量较好;硬橡皮以质地柔软的较好。

画板:以光滑无缝平整为好,有大小型号多种。 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的所学知识点。布置下节课内容

临摹组合素描静物(3课时)

教学目标:

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造型基础训练之一。他的作用及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整套的针对物体的观察与结构剖析塑造能力。掌握艺术的自然规律,重要的是培养自身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组合静物的训练培养学生对物体间的对比、构图,形体间组合表达的塑造能力。 教学过程:

学习素描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单个静物的塑造是培养初学者对每件物体的结构、明暗、空间、体积、质感、色素、透视关系等的理解与观察表现能力。而组合静物的训练特点是强调物体间的对比、构图,形体间组合表达的塑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平时的经验,更深入地去观察解决复杂的形体结构塑造关系。

一、 临摹组合静物应分三个步骤进行:(约每个步骤1课时)

①构图的特点把握,在画一组素描静物时,不要孤立地去观察每个物体,要从整体的观察去理解物体间局部的对比,如质感对比、量感对比、空间形态对比等,无论是结构素描画法还是明暗对比画法都应围绕一个中心去刻画、深入,这就是造型塑造要求的准确性。初学者在构图上要多临摹一些优秀作品,了解构图的规律与审美特征。

②逐渐深入阶段,在画一组静物时,当各个形体的构图表现完成后,首先应抓住大的明暗对比关系与物体间的空间关系。要有虚实对比、空间对比、质感对比等塑造关系,从明暗交界线入手铺出大的明暗块面关系,注意物体间的空间表达虚实关系。画背景时,用整体的观察和体验去营造画面的素描效果。

③深入刻画与调整阶段,当画完成一组静物时,在对各物体的局部刻画是训练初学者能否把握好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关键所在。很多初学者在这方面缺乏这些能力,容易在深入时产生“脏”、“乱”、“花”等素描表现中的弊病。 在画组合素描静物时,与单个素描静物所不同的是讲究构图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初学者在更深层次上的知识突破,表现单个静物时,可以孤立地观察某个对象,观察方法也较单纯,相对容易把握好单个物体塑造能力。在表现组合素描静物时,要从整体的布局去观察、理解对象,难度较大,要注意物体间的空间对比,形态对比,质感对比等关系的掌握程度。 表现技法上要掌握合理布局,虚实有度、对比强烈、塑造准确等造型要点。

二、学生作画,完成一幅静物素描的临摹。 规格:8开纸 数量:1张 学时:3学时

作业要求:构图严谨、造型准确,能充分地表达物体的结构、空间、形态以及掌握形体的比例、姿势与动态。画面整体,刻画深入。

静物结构素描写生(3课时)

教学目的:

结构分析素描的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认知形式及其结构分析的观念,通过对物象结构的分析来深入对于空间的自我感受(诸如对形体观察与感受的程度,力量在空间的运动作用,直觉的空间判断,心智的推理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素描对于艺术创造的这些隐性作用,使学生从某一确定的描写过程中感受到内在结构的生命世界。 教学过程:

(一)课题阐释(目的、要求、时间安排)

结构是形的内在本质构造。特定的结构决定了特定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变化或其被使用的方式。物体外貌可变,而结构不能变。只有抓住结构,才能坚实有力地表现对象,否则就将歪曲形象。因此结构不是感性的、直觉的,而是知解的、悟性的,并与视觉概念紧密相关的。

所谓结构,它包括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自然中客观存在的结构,如生物结构、植物结构、人的结构;二是指画面结构,是对形状、明暗、色彩做纯粹主观的安排。这里将着重介绍前一种结构。

在对物象全方位的审视中,我们努力超越物象的表象而达到对其内在结构的理解,通过结构的启示进一步产生设计的构想。想象力与创造力正是寓于这种自然对象内部结构与其外在形态的深刻体验和自觉认识之中的。“自然是伟大的设计家”,造型的设计往往蕴涵着艺术家对于自然的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对于形体结构的富于创意的理解。

结构分析训练要使学生努力排除明暗色调、材质肌理等非结构的影响,要能够理性地推理和表现出画家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符合逻辑的、符合透视规律的、合乎物理性的内在结构,能够充分考虑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组合、分离关系等。要直接用虚实不同的线,将物体的比例、轮廓、结构转折等本质因素,不加更多修饰的描绘出来。还要让学生研究线的表现力和结构因素在画面的张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感觉能力及理性的推理能力。

(二)搜集资料

1、搜集骨架型结构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图片)

2、搜集积量型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图片) 从所搜集的资料图片当中,体会骨架型结构和积量型结构的不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学会利用这两类结构对物象进行分析。

(三)体验练习

1、从所搜集的若干骨架型资料图片中,以速写形式勾勒其骨架造型。

2、从所搜集的若干积量型资料图片中,以速写形式勾画其积量造型。

3、以自然物象为模特,利用综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图形式分析其结构造型。

4、以人造物象为模特,利用综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图形式分析其结构造型。

(四)课题作业:多个人造器具或复杂几何形体组合的结构分析 规格:8开纸 数量:1张 学时:3学时

作业要求:构图严谨、造型准确,能充分地表达物体的结构、空间、形态以及掌握形体的比例、姿势与动态。画面整体,刻画深入。

(五)作业展示

(六)交流讨论

讨论题目:

1、“形”与“体”的感知及其联系。

2、形如何向体转化?

3、动物、人、植物、器物等结构中的骨架与积量的转换。

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3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的临摹意义。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透视规律、作画步骤。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 (1)基本透视原理

1.什么是透视:由于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份之间所处空间位置远近不同引起的近大远小的变化现象。

2. 透视的分类:大致可分为一点透视(西画中运用多,就是从一个角度去观察对象)和散点透视(中国画中运用多就是把从多个角度观察到的形象有机地组合到一幅画中)下面我们着重就一点透视来进行学习。

3.一点透视大致又分两类: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这里我们就用方体为例来进行学习! a: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的要求及结果方体的正面(前面)与观者平行此时方体的棱有三种方向:水平线铅垂线消失线(距离有远近变化的点的连线)它们各四条符合近大远小的变化规律 b: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的要求及结果

方体上没有任何一个面与观者平行,有一条棱离观者最近此时方体的棱有三种方向:铅垂线一组消失线两组(距离有远近变化的点的连线)它们各四条符合近大远小的变化规律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

1、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 (透视法则)

2、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3、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透视原理

(2)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1、形与体---形既物体的平面形状,体既物体的体积。

2、形体与体面---体面既物体外表的面向。体面的方向、性质、大小、衔接、连接。三个以上的体面汇聚交接成尖角,凸起为“高点”或骨点,凹下去的为“低点”或“伏点”。

3、线与面 相生相依的关系。

4、结构与形体 结构是形体的内在本质,形体是结构的外部呈现。

5、光影调子 (3)光线问题

如果无法掌握好光线,就很难把握好空间感。因为空间感,立体感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为光线决定的。

在素描中,光源基本分成两种:一种是从窗户射进来的散射的自然光,另一种是灯光。

要注意的是:除了不同的光源会对物体造成不同影响之外,物体受光的不同角度,也是造成物体不同明暗变化的一个因素。当物体正面受光时,我们称之为“顺光”;当物体背面受光时,我们称之“逆光”;当物体侧面受光时,我们称之为“侧光”。顺光比较容易表现,逆光难度较大。最常用的光线是难易适中的、不同方向的侧光。

首先,我们来假定一个光源,然后给它一定的角度。接着,我们可以拟定顺光面、逆光面、侧光面和影子的大致区域。在素描中物体的三维特性是通过控制明暗的逐渐变化来实现的。明暗也就成了展现立体的另外一个手段。由于光的反射和折射,以及在不同介质上表现出来的不同性质,所以产生了明暗的不同。光源直接照射(也可以说是反光充足)的部分我们称为亮部,光源照射不到的地方(无光或者反光少)我们称为暗部,当然,事物不止两个极端,中间部分我们称为中间调。

光线问题 (4)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光与明度的关系:

1、物体靠近光源近,亮的更亮,暗的更暗,对比强烈:反之光源越远,亮面越弱,暗面也越灰。亮、灰、暗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素描三大面)

2、物体离画者越近,明暗对比越强,越远明暗对比越弱,其实就是近实远虚。物体离画者越近,明暗对比越强,越远明暗对比越弱,其实就是近实远虚。 素描写生中的五调子:

1、受光面(亮面):是物体受光线90度直射的地方,这部分受光最大,调子淡,亮部的受光焦点叫“ 高光”,一般只有光滑的物体才能出现。

2、中间色(灰面):是物体受光侧射的部分,是明暗交界线的过渡地带,色阶接近,层次丰富。

3、明暗交界线:由于它受到环境光的影响,但又受不到主要光源的照射,因此对比强烈,给人的感觉调子最深!

4、反光部:暗部由于受周围物体的反射作用,会产生反光。反光作为暗部的一部分,一般要比亮部最深的中间颜色要深。

5、投影:就是物体本身影子的部分。它作为一个大的色块出现,也算五调子之一。投影的边沿近处清楚,渐远的模糊!

为了更加明确地理解明暗调子,根据光源和物体的体面形成的角度,我们以1--6的调子变化说明明暗调子在物体上所呈现的形式 1:直接受光面(高光) 2:光源侧射部分(中间色) 3:背景(亮面偏暗,暗面偏亮) 4:暗面部分 5:反光部分

6:明暗交界线和投影部分 (5)写生中的角度选择及画面构图

角度选择和构图是一幅优秀作品的关键和灵魂,你所选择的角度一定是最能说明物象特征的。你所设计的构图也是最能体现绘画艺术魅力的,所以,你必须要多思考、多学习,掌握构图的原则,构图的方法,基本型所带给画面的美感。 (6)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1、形与体---形既物体的平面形状,体既物体的体积。

2、形体与体面---体面既物体外表的面向。体面的方向、性质、大小、衔接、连接。三个以上的体面汇聚交接成尖角,凸起为“高点”或骨点,凹下去的为“低点”或“伏点”。

3、线与面 相生相依的关系。

4、结构与形体 结构是形体的内在本质,形体是结构的外部呈现。

5、光影调子

二、错误纠正及改正方法

1、整体起稿,整体铺调子,忌局部绘画

2、画面大的黑白灰要很明确,忌讳灰、腻、脏 正确写生的方法步骤:

1、起稿:画面中物象摆放合理并富于美感。轮廓准确,内外关照。

2、塑造形体:应在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中把握调整大的形体关系。

3、边缘线根据物体的前后关系与形体转折关系,结合背景色调的处理,表现得虚实相映,强弱有致,表现物体的空间效果。

4、深入刻画与整体调整:局部的深入刻画可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整体调整是保持画面即有丰富的层次变化又不零碎,虚实强弱有序。

三、作业设置及要求

内容:组合几何体明暗练习(球体、立方体、圆柱、圆锥、六棱柱) 格式:8开纸 作画时间:3课时一张画

要求:

1、 注重三大面,五大调子

2、 注重黑白灰

3、 整体绘画,对比的深入

作业检查:

1、构图是否均衡并留有一定余地

2、是否准确地表现了物体的比例动态、结构体积和色调空间

3、检查对象是否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画面上是否既有大的效果又有丰富的细部 。

四、教学反思

静物素描写生(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观察实物,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2、通过对第一阶段素描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实践加以理解,掌握。

3、学会静物写生——单个陶器或瓷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旧的素描知识,并应用于素描静物写生中 难点:石膏像写生到静物写生的衔接过渡 教学过程:

1、观察静物与石膏的区别。静物的固有色丰富多样,比石膏更难把握。

2、静物素描基本作画步骤

观察——构图——起大形——比例关系——体面结构分析——铺大调子——细部刻画——整体调整

(一)观察思考:这是许多同学都忽略的一个步骤。在落笔之前,首先要想好将怎样画这幅画,用什么手法?重点表现什么?目的是什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多长时间等等。

(二)构图:包括选择角度,画那一部分,横竖比例及大小怎样安排等。+介绍画面静物与衬布的关系。

(三)起大形:在画纸上用简练的线条勾出静物(罐子)的形象。

(四)定大的比例关系、分析体面结构、铺大调子:分出受光和背光,表现出大致的体感。

(五)深入刻画:是塑造形体最主要的部分。按照预想尽可能的把物体表现出来。

(六)整体调整:这是收尾工作,用整体的眼光和最初时的新鲜感,全面地审视画面,做全面调整。从表现手法上分,可以分为光影(全因素)素描、结构(分析)素描。光影(全因素)素描:用明暗调子来表达被画物体,比较接近客观事实,可表现的内容较丰富。结构(分析)素描:主要采用线来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偶尔使用简单的调子来表现体积及空间。

3、写生静物——单个陶器或瓷器静物

①观察范作,说说茶壶的作画步骤。(同学讨论、并发言) ②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写生静物基本步骤,学生观察提问

③学生作业:按照作画步骤,完成一张单个陶瓷器静物的素描作品。

④讲评学生作品: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放在一起,互相评价。然后教师统一讲评。

4、课堂作业:画一张不同形状的陶器或瓷器素描作品

风景速写临摹(3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风景速写练习,达到既学习表现技法又提高审美能力两个目的。 教学重、难点: 安排视线的位置和主要形象的轮廓。集中反映主要形象,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画面上改变它们的位置,使构图更加理想,主要形象更加突出。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同一个风景,而用两种不同手法表现的速写作品(如单线勾勒和调子速写),请学生谈一谈对这两个作品的不同心理感受,从而导出这节课的内容。

二、 基础知识点:

1、分类:

风景速写按题材来分:自然风景速写、乡村速写、建筑速写、城市速写等 风景速写按工具材料来分:有铅笔速写、钢笔速写、炭笔速写、毛笔速写等 风景速写按表现形式来分:有粗细线速写、带明暗调子速写、均匀线速写等

2、 取景与构图

确定所画对象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感受,选择自己最想画的那部分景色。一定要克服不注意观察、缺乏感受、坐下就画、见什么画什么的盲目性,应该通过风景速写练习,达到既学习表现技法又提高审美能力两个目的。角度确定后,要确定视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视平线在画面的中间是平视构图,在画面的上方是俯视构图,在画面的下方是仰视构图。构图形象不同,画面的效果和气氛也不相同。

安排视线的位置和主要形象的轮廓。为了集中反映主要形象,可以把某些次要形象省去不画,或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画面上改变它们的位置,使构图更加理想,主要形象更加突出。

取景分三层:远景、中景、近景。

3、 速写语言 速写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是抒发感情的一种途径,是收集整理创作资料的一种手段,同时它也和素描一样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

学会利用速写语言绘画是风景写生中最为实质性的一个环节。速写是具体技法的表现,不同的技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效果。如同样是线,有的轻松、有的凝重、有的流畅、有的滞涩、有的纤细、有的厚实,有的柔、有的刚、有的缓、有的急等等。因此,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技法去表现。

⑴ 观察自然景观中相互对立的关系:形意、主次、虚实、动静、疏密、大小、长短、轻重、曲直、前后、高低等。画风景速写,也就是要运用不同的技法将这些对立的关系统一起来。

⑵ 空间的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国画中的散点透视。 ⑶ 形体的疏密虚实关系

利用“点、线、面”的疏密排列,表现不同的风景。如同样是线,有的轻松、有的凝重、有的流畅、有的滞涩、有的纤细、有的厚实,有的柔、有的刚、有的缓、有的急等等。

点:圆点、三角形的点、不规则的点等 线:直线、折线、曲线、虚线等 面:画面的留白等

4、 感悟自然的美

风景速写并非摄影一般纯客观地描摹对象,学生在表现自然世界的同时必然要渗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在实际写生中对自然景物的概括与提炼,对素材的取舍与添加等就源于此。这种感受一半源于眼观,一半则得自心悟。风景速写虽是表现自然景观,但同样要强调表现意境及情趣。这就需要同学们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除了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刻的领悟性,要善于理解和发现其有意趣的生活内容及自然景观中的意境与情趣。比如在一个乡间的小村中的建筑与城市中高楼大厦对比,同学们你该选取什么样的绘画语言去表现呢?你该选取什么样材质的绘画材料呢?而这些,有的需要同学用心去捕捉,有的则需要在表现中着意铺设。一幅优美的风景速写画,所表现的应是情景交融的意象。

三、 临摹练习

选取一些风格不同速写作品,供学生临摹练习,在临摹中体会画家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学习其表现方式。如吴冠中等。 规格:8开纸1张 临摹时间:3课时

四、 再创作

可以选取一张速写作品,尝试采用另一中表现方式绘画。开拓学生创作思维。

附课外练习:外出写生 地点选取:

一般在春秋季节带领学生到北京周边远郊区县进行写生训练,北方的秋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大自然的色彩丰富而美丽。在半小时内带领学生进行选景练习。如两间歪歪斜斜的房舍,四周一排参差不齐的篱笆,房后的杂树以及远方的深山。在实践中教会学生要进行提炼和概括,这就是风景写生中的主次问题;一丛不起眼的野菊花,在周围经过概括背景的陪衬下,也是我们表现的对象;一孔不规则的石桥;一条弯弯的山路等等。 复习基础知识:

在学生选景开始动手写生前,要复习一下课堂中讲过的有关知识,如构图、透视、速写表现的美术语言等等。一边学生在写生时能够注意要点。 总结、修改:

写生当天完毕,要趁热打铁,对学生今天写生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讲解,然后针对个人问题个别辅导,学生要自己修改整理画面,对第二天的风景写生做好准备。

上一篇:小学贫困生帮扶方案下一篇:学校慢性病防控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