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第二框课时教案

2022-11-03

教案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课堂活动内容、步骤设计的蓝图,是最重要的教学文件,也是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改进的重要材料。教案就如同编剧写的剧本、建筑用的图纸,不仅有备忘的作用,而且是重要的资料积累。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三课第二框课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第三课第二框课时教案

七年级下-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安春晖 青春有格 教学设计

青春有格

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在田字格里写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二、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难点: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四位学生上讲台,在黑板的田字格里分别写“青、春、有、格”。 问题1:小学写字时,经常会用到田字格写字本,在田字格里写字有哪些便利?

问题2:“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的“格”,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分组讨论:理解“行己有耻”,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试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看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而老师没在。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有得唠叨我” 活动:出谋划策“我该怎么办?”

教师讲述:“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同时“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探究与分享

(教材30页)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安春晖 青春有格 教学设计

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A同学: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相信呢。 B同学:我也当过志愿者,我去了还几次呢?

C同学:虽然我没做过,不过小勇能做到,我也可以试一试。 D同学:小勇真棒!换成我,不一定能做到。 问题1:如何看待小勇的行为? 教师提示: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榜眼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问题2: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教师提示:1.行善在于是心,在于是行动。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三)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知道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四、教学反思

1.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这节课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 3.学生课堂上讨论不激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说出自己的理解。对于国学知识知道太少,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第二篇: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吉安三中:段飞泉,时间:2011.4.15)

一、课标分析

本框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它在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共有三目构成: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什么是文化传播,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第二目说明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成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第三目又是在第

一、二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到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为世界文化发展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而使学生油然而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步。我们要自觉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二、学生分析

文化传播就在身边,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到。但是由于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较弱,很难将获得文化传播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认知水平。因此,在施教中教师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让学生发现、感悟与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提炼上升到理论层次,并践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的过程及作用。

理解:现代传媒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分析通过所学内容,分析传媒的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

能例举史实说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必要性;通过合作探究,观看不同图片、不同视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大众传媒及其特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2、教学难点: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五、教学方法:

探究分析法:教师引导,层层剖析,淡化结论,注重参与,强调过程。

实例引导法:用具有本土特色的事例,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事例来论证。

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解决教材中的疑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六、授课时间:一节课(45分钟)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对话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你们当中有人到过井冈山? 学生甲:到过两次 学生乙:到过一次

教师:那就请你们两位同学来各用一分半钟简要说说井冈山历史,风景名胜或风土人情,好让我们没到过的同学增长见识,行吗?

学生甲:“革命摇篮”——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西南部,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井冈山有许多风景名胜,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井冈山也因此被誉为“共和国的奠基石”。

学生乙:井冈山有许多历史风景名胜地。如:黄洋界红军哨口、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军部旧址、红四军军械处旧址等 教师点拨:讲得很好。说明你们对井冈山有不少了解。通过你们的发言使我们获得了很多有关井冈山的信息,增长了不少见识。其实我们这种交流就是一种文化传播的现象,同时说明文化交流就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这一框题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教师:前面通过学生介绍井冈山有关信息,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传播。那什么是文化传播呢? 学生回答:略(请一两个学生回答,学生可看书回答)

教师点拨: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有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过渡:那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呢?

2、文化传播的途径 (多媒体展示图片):

探究问题:(1)观看这图片,你知道图片所指的是吉安市哪条街?这条街的主要功能定位是什么?请你简单给大家作个介绍。

(2)通过对这街了解,你可从中获取哪些相关信息的文化?

学生1:这是吉安有名的文山步行街。文山步行街全长500米,宽25米,是一条集购物、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气息很浓的商业步行街。 学生2:文山步行街有很多超市。如万家福超市、国光超市等,此外还有很多服装店、鞋店店„„ 学生3:文山步行街有很多好吃的,如好口福里面的八宝粥、肯德基

学生4:在文山步行街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汇聚于此的服装、电子产品、食品、香水等

教师点评:大家讲的很多,也讲得很好,佩服!从刚才大家讲的我们给它定位就是什么呢?学生5:步行街以经营商品买卖为主的地方,因此该街就是一条商业街。

教师:正确。文山步行街就是商业气息很浓的商业街。因而这条街的功能定位以商业为主,故也可称商业街、通过对商业街了解,我们知道这街的商业活动、商业贸易非常活跃。通过这条街的商业贸易活动,我们了解到来自全国乃至世界不同地方的文化:如服装文化、小吃文化、风土人情等。请问这些文化传播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的? 学生6:商业活动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

教师:归纳的非常到位。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那同学们学过历史,能否举出一个有关通过商业贸易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例子来。 学生:四海闻名的丝绸之路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通过这条有名的路,使中国的瓷器、丝织品传到欧洲、非洲;通过这条商业贸易之路,使西方的音乐、葡萄等传入中国。因此商业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教师:不错。历史知识学得不错。归纳: (1)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过渡:除此途径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促进文化传播?请同学看下面两幅图片(多媒体展示)

(三峡移民工程) 中国90年代的民工潮

合作探究:三峡移民,90年代的民工潮对促进中国文化的交流传播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组代表:山峡移民对中国文化交流意义很大。三峡工程的修建,需要大量移民迁移、安置。当迁移而来需安置的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时,移民与当地居民可以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交流,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二组代表:90年代的民工潮,是中国城镇一体化进程中的产物。历经风雨的“打工仔”、“打工妹”从外地打工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更加关注信息社会的动态,更加注重科技文化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少生优育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文明的跃迁。

教师归纳点拨:从这两组同学代表发言说明同学们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查阅了资料并思考,学习态度好,答得也出色。三峡移民与民工潮对于文化交流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从中得出一个结论:人口迁徙对文化交流产生重要影响。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想想看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并说说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请几个同学来说说) 学生1:永嘉之乱时期,北方地区连年战乱造成这期间造成大量汉人南迁,同时也使北方的汉文化和南方的少数民族融合。 学生2:安史之乱时期,北方的连年征战,北方为各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汉人不堪忍受,又纷纷南逃,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人口大迁徙.这次人口大迁徙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区的中 3

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学生3:靖康之难时,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被迫举族迁移,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各地人民,大批王族、官员、士民涌向南方,是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大迁徙。

学生4:这几次人口迁徙历史就是一部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冲突史,就是一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替史,历史上每当中原出现一个相对统一强大的政权,北方异族必然也会出现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权来与之抗衡。总体上来说,基本上都是以北方异族的胜利告终,但是,因为他们在文化上处于弱势,所以每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最终也会被强大的汉文明融化,并被逐一汉化,最终完成民族大融合。

教师总结:这几位同学讲得很到位。其实历史上每次人口大迁徙对各民族文化交流、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起了不可估量作用。所以说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重要途径。 过渡:文化交流传播还有其他途径吗?

教师:请同学看下面材料(多媒体展示)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法国仍然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目的地。赴法留学的中国学生日增。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有1.07万名中国学生到法国留学。截止到现在,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有30 000名左右。

问题探究:(1)中国学生到法国学习,其实就是到国外受教育。通过受教育,能学到学到些什么?(具体谈谈)

学生1:到法国学习,可以学到法文,了解异国风情。 学生2:可以学到法国先进技术,思维方式。 教师:还有吗?

学生:也可学到法国的巴黎的舞蹈,了解法国的历史等

教师:很好。因此到外国去接受教育,也可以达到文化的交流,因此,这种文化交流传播的方式是什么? 学生:受教育

教师归纳总结:教育不仅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教育是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教师;除了上述三种途径外,还有文化传播途径吗?

学生:亲朋聚会、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教师:不错。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过渡:文化传播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家每天都在体验着,参与着。那么,我们一般通过哪些具体的手段(工具)传递信息、情感呢?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师:请看多媒体展示:

(1) 中秋话祝福:你是怎么样表达中秋祝福的,祝福手段是什么? 学生:一声问候,一张贺卡

学生:一条短信,一个电话,一封电邮

教师归纳: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1.传媒的含义: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教师:古人传播信息或文化又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的? 学生:口语、文字

学生:烽火狼烟、鸿雁传书等

教师:回答很好。还有晨钟暮鼓、驿寄梅花也是古代传播信息或文化的重要手段。那现代传播文化的手段又是什么呢?

学生:印刷、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教师:这些手段开始向大众传播信息的传媒称作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含义:以印刷媒体为标志向大众传播信息文化的传播手段称为大众传媒 教师:从同学们讲的我们知道: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3、大众传媒的标志及方式

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方式: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

教师:同学们能否比较一下现代传媒同古代传媒比较,现代传媒有什么优势或优点? 学生:能够最大突破时空的局限,具有强大功能 教师:回答不错。请看下面画面(多媒体展示)

合作探究:我们学校里有不少同学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现象。

请说说有哪些办法可以在青少年中传播环保意识?(提示:借助一定的媒介实施一定的做法或传递环保意识的方式和媒介) 学生讨论发言: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口语)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文字) (3)销售绿色产品并在上面标注倡导环保的图文(商品) (4)在电视上播出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电视) (5)开设关于环保的综合网站或论坛(网络)

(6)在报刊中开辟环保专栏(印刷、报刊)

„„

教师点评:大家回答到位,非常了不起。

(过渡)中国是世界文明四大发祥地之一。我们的祖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祖先辛勤劳作的结果,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不断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为我国文化的辉煌创造条件。因此,我们要使中国文化再创辉煌,必须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教师:文化交流有什么作用?

1、文化交流的作用

合作探究:(多媒体播放视频)2010年 “中法文化年”活动 教师:中国与法国开展文化年活动有什么作用

学生1: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学生2: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很好,那我们中学生能为传播中华文化做些什么呢?

学生: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学生: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

教师:回答不错。下面我们听一曲歌曲再次感受一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学习课程内容的结束。

欣赏视频:《中华文化传播的美丽使者----邓丽君》

(四)本框知识框架

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传媒的含义

——大众传媒含义

——大众传媒的标志及方式

3、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文化交流的作用 ——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五)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强调的是(

) A.知识的重要作用 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C.文化交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

2.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还聘请华文教育的志愿者负责汉语的教学。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益处在于(

)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③有利于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④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创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而现在,网络传播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一次空前革命。这说明(

)

A.各种文化传播方式各有其特点 B.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C.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消失 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这表明(

) A.文化产品贸易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传B.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C.只有文化产品贸易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播D.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我们的使命 非选择题

1.利用网络你可以用以往难以想象的速度查阅到你希望得到的资料;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你可以和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或陌生人进行交流、抒发情感、娱乐游戏„„

你能说明“网络传播”具有哪些特点吗?

(六)、教学反思

1、《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的教学尽量立足学生实际,坚持 “三贴近”原则,使课堂教学气氛浓烈,教学效果不错。

2、教学方法上,重视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教师的引导探究教学融合为一体,既要注重教师在教学中有效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落实合作的方式、探究的过程,达到收获知识,内化为自我的目的。这符合新一轮课改提出高效教学的必然趋势。

3、在教学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 在教学中发现课堂时间太紧,有时感觉课上得很仓促,无完美感,有时甚至上不完课。  本节课的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在课余完成,尤其是有关历史的探究题,教师无法更多的把握学生课余的合作探究情况,因而课堂合作探究仅成为部分学生的合作探究,不能很好的落实全体学生的合作探究。

第三篇:千字文第三课第二讲教案

《千字文》第三课

第二讲教案 设计意图:

《千字文》成书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我国最早的蒙学教材,国学文化的精髓。也是少年宫经典诵读专业的必选教材之一。孩子们在朗读、背诵时体会祖先的智慧,领略祖国的灿烂文化,自然风貌;还可以用最简洁、最便捷的方法学习历史。

本次课告诉孩子们是谁发明了文字,谁是第一个制作服装的人,以及尧舜禅让的历史。 教学目标:

1、 学习古文中的动词“始”、“制”,副词“乃”。

2、 知道开始发明文字的是仓颉,制作服装的是嫘(léi)祖。了解尧舜禅让的历史。

3、 背诵原文。

教学重点:知道因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发明了文字和服装。 教学难点:了解“有虞陶唐”的含义。 教学内容:《千字文》第三课

第二讲

原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 交代授课内容。

二、 教师领读课文。

三、 讲解“始制文字”。

1、刚才老师领读的时候,我们看的是什么?我们现在学习,交流离不开文字。在远古的时候是没有文字的,那么,文字是怎么来的呢?

2、故事《仓颉造字》

传说,远古时有一个部落首领叫皇帝。他的手下有一个聪明的人叫仓颉。皇帝先派仓颉管理牲畜的数目和粮食的多少。仓颉很聪明,做事又尽心尽力,很快就熟悉并记住了所管理的牲畜和粮食的数量,从来不出差错。可慢慢地,牲畜、粮食的储藏在逐渐增加,数目不断变化,光靠脑袋已经记不住了。当时有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的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畜、粮食,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数目。但时间一长,这个办法也行不通了。因为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方便,而减少时把绳子上的结解开可就麻烦了。后来,仓颉又在绳子上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理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个方法一直用了好几年。

皇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就让他管理越来越多的事情。每次狩猎的分配、部落人口的增减,也全部叫仓颉管理。仓颉又犯难了,这么多事情再用添绳子、挂贝壳以经记不清了。怎样才能不出差错呢?

一天,仓颉同大家一起去打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看到几个人为走哪条路争得面红耳赤。一个坚持要往东,说东边有羚羊;一个要往北,说前边可以追到鹿群;一个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过去就打不到了。仓颉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是看到地下野兽留下的脚印才做出判断,争论不休的。

仓颉心中猛然一喜,心想:既然一个脚印能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几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理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跑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管理的事务。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这些符号起了名字,称为“字”。这些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依照太阳圆的模样画的;“月”字是依照月牙的形态画的;“爪”字是依照鸟兽的爪印画的„„仓颉就是这样观察、辛苦造字。他把创制的文字刻在岩洞的壁上,足足刻满了三个岩洞。借助于这些符号,仓颉果然把各种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 皇帝知道以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他创造的这种符号,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面推广开了。这些符号,就是今天中国汉字的雏形。

3、 解释动词。始:开始;

制:制造。

4、 解释“始制文字”并诵读诵读。

四、 讲解“乃服衣裳”

1、 刚才老师讲了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不知道怎样记住重要的事情,是谁发明了什么,才能让我们知道古时候的事情?(仓颉发明了文字)

2、 请同学们看看今天穿的什么衣服,为什么要穿衣服?

3、 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不但没有发明文字,也不会做衣服,那么,衣服是怎么来的呢?这事还得从皇帝的妻子嫘祖说起。

4、 故事《嫘祖养蚕》 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后。带领大家发展生产,种五谷,驯养动物,制造生产工具;可是天凉的时候百姓们都很冷,身上没有遮蔽的衣服,不能劳动,还很不雅观。就把做衣服的事,交给妻子嫘(léi)祖了。嫘祖经常带领妇女上山剥树皮,织麻网,她们还把男人们猎获的各种野兽的皮毛剥下来,进行加工。不长时间,各部落的大小首领都穿上了兽皮做的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可是兽皮很少,不能让所有的人都穿上衣服。嫘祖很着急,加上劳累过度病倒了。她不想吃饭,一天比一天消瘦。大家焦急万分,守护在嫘祖身边的几个女子,想了各种办法,做了好多嫘祖平时爱吃的东西。谁知嫘祖一看,总是摇摇头,一点也不想吃。

有一天,这几个女子悄悄商量,决定上山摘些野果回来给嫘祖吃。她们一早就进山,摘了许多果子,可是一尝,不是涩的,便是酸的,都不可口。直到天快黑了,突然在一片桑树林里发现满树结着白色的小果。她们以为找到了好果子,就忙着去摘,谁也没顾得尝一口。等各人把筐子摘满后,天已渐渐黑了。就匆匆忙忙下山了。回来后,她们尝了尝白色小果,没有什么味道;又用牙咬了咬,怎么也咬不烂。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果子。正在这时,造船的共鼓走了过来,发现几个女子站在那里发愣,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女子们便把她们为嫘祖上山摘回白色小果的事说了一遍。共鼓一听,哈哈一笑说:“你们这些憨女子,现在咱们有火有锅,咬不烂就用水煮嘛!”他这么一说,立刻提醒了几个女子,她们连忙把摘回的白色小果都倒进锅里,加上水用火煮起来。煮了好长时间,捞出一个用嘴一咬,还是咬不烂。正当大家急得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有一个女子随手拿起一根木棍,插进锅里乱搅,边搅边说:“看你烂不烂,看你熟不熟!”搅了一阵子,把木棒往出一拉,木棒上缠着很多像头发丝细的白线。这是怎么回事?女子们继续边搅边缠,不大功夫,煮在锅里的白色小果全部变成雪白的细丝线,看上去晶莹夺目,非常柔软。她们把这个稀奇事立即告诉嫘祖。嫘祖是个急性子,一听马上就要去看。这些女子为了不让她走动,便把缠在棒上的细线拿到她身边。嫘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她详细看了缠在木棒上的细丝线,又询问了白色小果是在哪里摘的。然后她高兴地对周围女子说:“这不是果子,不能吃,但却有大用处。你们为黄帝立下一大功。”

说也怪,嫘祖自从看了这白色丝线后,天天都想这件事,病情也一天比一天减轻,开始想吃东西了。不久,她的病就全好了。开始试着用这些白色丝线编织起来,试了几次,终于织成了一大块布。这下可好了,大家都会有衣服穿了!她不顾黄帝劝阻,亲自带领妇女上山,嫘祖在桑树林里观察了好几天,才弄清这种白色小果,是一种虫子口吐细丝绕织而成的,并不是树上的果子。她回来就把这件事报告黄帝,并要求黄帝下令保护桥国山上所有的桑树林。黄帝同意了。

从此,在嫘祖的倡导下,开始了养蚕织布,制作服装的历史。后世人为了纪念嫘祖这一功绩,就将她尊称为“先蚕娘娘”。

5、 学习 “乃”:现代汉语是“因此”、“于是”、“才”的意思。“乃服衣裳”的意思是“因此大家穿上了衣服”。

6、 诵读“乃服衣裳”。诵读“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五、 讲解“推位让国”。

1、刚才我们学习了谁制造了文字?谁派仓颉管理牲畜、粮食、人口?谁发明了养蚕织布?她是谁的妻子?

2、分别讲解字义。推:推举。

位:位子,这里指治理国家的帝王的权力。

让:给。

国:国家。把国家治理权交给贤能的人。

3、帝位的传递。从神农氏开始,帝位开始传给自己的儿子、兄弟。(如:炎帝神农氏传给儿子临魁;轩辕黄帝传给儿子少昊,少昊传给弟弟颛顼,颛顼传给少昊的孙子帝喾,帝喾传给儿子帝挚,帝挚传给弟弟唐尧。)当尧继位后,没有传给儿子二是传给了舜。这是怎么回事呢? 故事《尧舜让位》

传说轩辕皇帝以后,出了三个很有名的部落首领,他们是尧、舜、禹。尧是皇帝的后人,因为他曾经被封于陶地和唐地,所以又称陶唐氏。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于是,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要大家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推荐管水利的共工,尧摆摆手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他,我不放心。”最后,有人推荐住在虞地的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说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大家说:舜的生母死得早,他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经常打骂他,他的后母经常毒害他。但他从不记恨于心,还十分孝顺。遇到荒年,总是拿些粮食接济后母。每到一处,都会用德行感化那里的人,大家都愿意同他住在一起。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经过考察,认为舜的确是个品德高尚、很有才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舜老了以后,也效仿尧,把帝位传给了禹。

4、“推位让国”就是把国家治理权交给贤能的人。

5、诵读“推位让国”。

六、讲解“有虞陶唐”。

1、前面的故事里讲了尧原来住在陶地和唐地,所以叫他什么氏?(陶唐氏)他把帝位禅让给谁?(舜)舜原来住在虞地,大家叫他虞舜。所以“有虞陶唐”的意思是是有舜和尧。

2、“推位让国,有虞陶唐。”的意思是主动禅让帝位,把国家治理权交给贤能之人的那是唐尧和虞舜。

七、同教师一起复习本次课的内容。小结,下课。

第四篇:第三课第二节默写

1、国务院是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对外(代表国家开展活动),对内(统一领导地方各级行政机关)。

国务院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执行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通过的各项决议和决定),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和裁决权)。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颁布的各项决定和命令,地方各级政府都要(执行),国务院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享有(监督权),有权(撤销或者改变)地方各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2、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建设(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

建设(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一要(责任与权力)相统一;二要政府运作既要(规范)又要(搞笑)。

建设(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第一,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尽心竭力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妥、办好,把工作重点和政策支持的重点进一步向(社会事业发展)倾斜、向(公共设施建设)倾斜、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第二,要建立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建立公共决策的(社情,民意调查)制度,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第五篇:第五课第二框教案范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懂得尊重隐私的道德期盼;知道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明确保护。能判别侵害隐私权的主要表现;掌握简单的维护隐私权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过程体验: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应用自己所学习的相关法律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维权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感受和谐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依法维护隐私权既是本框的重点,也是本框的难点。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从道德上去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道德习惯很难,在生活中尊重他人隐私的道德行为比维护自己的隐私法律行为更难做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案例,引出议题

小花成绩一直很好,读六年级时,妈妈无意间看了小花的日记。后来妈妈就经常翻看小花的日记和通信往来,有时她的同学来家里玩,妈妈常常站在门外偷听她们的谈话,甚至向别人打听了解小花的情况。在一次家长会上,同桌的家长谈起孩子日记的事,小花的妈妈就将小花的日记内容讲给了同桌家长,后来小花知道了,去问妈妈为什么要看自己的日记?为什么将日记的内容讲出来?妈妈说:“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你好,再说,我是你妈妈,难道看你的日记还要你同意?”小花不知道怎样回答。

上初中后,小花的秘密更多了,也注意了保护,妈妈十分的担心。查不到日记,妈妈就追查她的电话、短信、聊天记录,有时还对小花外出进行盯梢、跟踪。可小花只把自己的许多秘密讲给她最好的朋友小利,她们无话不说,就是自己的秘密日记也给小利看,后来她俩发生了矛盾,小利就将小花日记中的内容告诉了班上的同学,小花感到十分难堪和气愤。妈妈和班主任老师后来都知道了。妈妈在小花上学后,对小花的寝室进行了搜查,班主任老师在同学们做课间操时,对小花的书包、课桌也进行了仔细的搜查。小花知道后,将这件事告诉了校长。校长指出了妈妈和班主任老师的不对的地方,对小利也进行了教育。

进入高中后,小花的成绩仍然名列前茅。由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小花对同班一名同样优秀的男同学小刚有了好感。可是,读高三时,学校在午间播放了一盘录象带,内容都是在校学生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其中小花和小刚牵手、搂抱的画面也被公之于学校所有同学面前。虽然画面作了处理,但同学们还是认出了她们。这事对她们的打击和伤害很大,差点引起跳楼自杀事件。后来,小花在律师的帮助下,以侵犯个人隐私权向法院递交了起诉书状告母校。

小花的事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多方关注,也给我们带来了关于隐私的一些讨论话题。 阅读教材,讨论案例,交流答案

(1)妈妈有权擅自翻阅小花的日记吗?请你为小花说服妈妈献计献策。 (2)你认为校长是怎样指出班主任和小花妈妈的错误的? (3)在尊重他人隐私方面,我们还存在着哪些陋习? (4)教材上52页上讲:“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道德的呼唤,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请问它呼唤的道德包括哪些内容?

(5) 小花学校出于管理目的用摄像头监视学生的行为是合法的吗? (6) 小花学校暴光小花和小刚拥抱等镜头是否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7) 上述三则材料中侵犯小花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当隐私权被侵害时她是怎么做的?

(8) 通过小花事件,你认为应该如何做好对隐私的自我保护? 对问题进行启发、引导、互动、帮助、点评 课堂作业:

一、请你对下列几种行为是否属于尊重他人隐私加以判断,选择三个问题简要说出你的看法。

1、在银行柜前设置一米黄线。

2、我们的习惯用语:你多大了?你多重?谈恋爱了吗?每月收入是多少?

3、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

4、因为有人曾将厂里的产品藏在厕所里,所以工厂在厕所安装监视器。

5、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视监听。

6、银行和超市安装监视器对银行和超市进行监视。

7、期中考试结束后,小明成绩列班级倒数第5名,年级倒数第33名,班主任把这一成绩排名进行了班级公布。希望他以后努力学习。

8、某学生在外行窃,被学校知道后,在大会上校长对他进行了公开批评。

二、做尊重他人隐私的文明中学生宣言:(看谁或小组写的多) 组织、引导学生对课堂作业的讨论,对学生作业答案进行相互评论 作业:

隐私权的疑惑

一对恋人到妇幼保健站做婚前检查。结果查出男方有暂时不能结婚的病症。医生建议其先治疗后再结婚,男方担心女友知道这一情况后会离开自己,认为这是个隐私,要求医生为其保密。但女方坚持要求医生告知她男方婚检的真实情况。究竟男方的隐私权重要还是女方的知情权重要?医院左右为难。最后在女方的坚持下,院方告知其事实真相,随后女方与男方分手,男方为此找到医院要求赔偿,院方大呼冤枉。如果你是本案主审法官,你怎样来审理此案?为什么?

[板书设计]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望

1、要树立隐私意识

2、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二)依法维护隐私权

1、侵害隐私的表现

2、法律保护的方式

上一篇: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好段下一篇: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