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悟人生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阅读感悟人生范文

《阅读,感悟人生之美》

作家蒋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美”是一种感觉,不一定要有钱才买得到。农夫眼中的良田美景、渔民在渔港看到的夕阳、或是风吹拂过溪水的水声,都可以带来心灵的报偿。正如康德说的:“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

生活中的美其实无处不在,然而现实的烦扰与喧嚣总不能让我们驻足欣赏。此时,书籍将带领我们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在《美的起源》中,蒋勋拿一朵花来阐释美的过程:从一粒种子开始,就是花自我实现的开始,经历了孕育、破土而出的萌芽、生长等过程,最终花开了,这是世人真正注意到它们的时刻,人们感慨于它们的美丽和娇艳,而对于花来说,前面已经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这是生命中极致绽放的时刻。最终花谢了,对于谢了这个字眼,蒋勋的解释是,活过了一生,有很多感谢在里面,它完成了自己。实际上,花的生命没有结束,花生命的终结是果实延续的开始,而果实的结束又是种子的开始……如此循环往复,得到永生。

其实人的生命也是这样,在这样的循环和延续中,我们可以从花里面看到我们自己的生命状态。为花感叹感动之余,便是对自我人生的感悟,美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

因此,人生离不开阅读,阅读是生命的光合作用。因为阅读,生命才春意盎然。当我们在阅读中对人生有一定的感悟和思考后,便会对今后的人生有憧憬和规划。阅读,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你可以随李白纵酒放歌,也可以像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你可以感受或清丽,或脱俗,或哲思的文字带来的美丽,醉心于文学的广袤深邃,有哲人指点人生,助你规划人生。 然而,我们的学习生活忙碌又紧张,人心浮躁,各种诱惑纷至沓来,我们投注给阅读的目光似乎越来越少。阅读的脆弱,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尴尬与悲哀。英国作家罗素说过:“美好的人生是以知识为引导,因爱而唤起的。”的确,读书让我们获得了知识,了解了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给我们的人生以实际的引导,读书获得的生活体验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从而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生活便更加充实,精神便有了依托。在喧嚣的世界里,固守一份宁静,这种宁静不是与世隔绝,而是一种执着、一种心境,就让阅读一直陪伴着我们。

如今,正值高考迎考的关键时期,阅读分析能力是我们有待进一步提高的能力之一。坚持阅读,有助于我们能够较快、较准地把握文章中心内容;有助于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等细微之处挖掘出作者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同时,更提升了对语言、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因而,使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语文阅读。 最后,希望每一名莘中学子都能怀揣理想、与书同行,感悟人生之美。

第二篇:阅读经典,感悟人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阅读经典,感悟人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为每一本好书都透露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他们有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超然脱俗的思想境界。所以,当我们读到这些文字时,或许会茅塞顿开,或许会醍醐灌顶,或许会恍然大悟······而经典则是书中的精品,更是人类智慧、文化的精华。阅读经典可以使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获得一份宁静,让我们在阅读中净化心灵,感悟人生。

经典的书籍有很多,而高中时读过的一本《平凡的世界》使我感触颇多。最近闲暇时间,又找出这本书,重温经典。

《平凡的世界》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凡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磨难与奋斗、世事变更的戏剧。

书中刻画了很多个性鲜明的活生生的人物,以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的人生奋斗之路为中心,同时还写了兰香、金波、金秀等农村青年,他们虽然身处偏僻的农村,但对外面的城镇仍充满了渴望,这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更主要的是精神方面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拼命挣扎,与生活做斗争,在挣扎、斗争的过程中,他们难免会与当时的社会及他人产生矛盾,但他们未屈服。

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这个平凡人,但作者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不平凡。平凡是因为他也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而不凡是因为他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和更深刻的认识。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首先要自强自主,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这种对生活的见地,对生活在富裕年代,甚至温室里的学生来说,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当然,作者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追求和奋斗,亘古不变。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不正是说明了这一道理吗?在当代社会,作为青年的一代,我们需要有信念,有信仰,有目标,并且要有这种永不休止的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一个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我们懂得:尽管有时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前进的途中会布满荆棘,可只要我们能够不屈不挠、不休止的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书本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典更是如此。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领悟到经典的重要性,不断地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因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本质的共同记忆,皆蕴含于中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之中。相信传承经典的中华民族,能够更加稳固地屹立于世界之中!

第三篇:关于阅读感悟的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有创意的阅读”。阅读过程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如果说理解性阅读是给生命提供养料的话,那么阅读的感悟则是对生命高度的提升。悟,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理解、评价、读写结合的拓展、思想认识的同构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产生新认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该巧辟蹊径,指导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质量,领略生命之巅的秀丽风光。那么,我们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悟”读策略呢?

一、入题时引导悟

阅读课入题时,教师应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以大观小、由小窥大,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进而掌握“文章”精髓,领略“文章”的美妙。

1.设疑入手。在阅读教学导入时应教会学生质疑,在质疑中不断拓宽思维。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质疑:谁草船借箭?他为什么要借箭?怎么借?结果又怎样?学生通过看、听、读、思、议,学得积极主动,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提出不同见解,展开激烈讨论,思维异常活跃。这样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悟,可以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如教学《咏柳》这首诗时,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面对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由柳树联想到春天来了,人们趁着这美好的春光乘着马车到郊外尽情地游玩„„在教学中不断激活学生的想象,无疑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2.情景入手。就是在开课时“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营造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千方百计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我就运用录像或多媒体电脑展现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迷人风光,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启发他们想象威尼斯人和小艇的密切联系。学生的思路激活了,他们说工人们乘着小艇去上班,邮递员划着小艇穿街走巷去送信送报„„这样的“情景导入”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3.质疑课题。所谓质疑课题,就是让学生从研读课题入手进行悟,从题目中知其内蕴、窥其文义,得其意趣。如我在教《田忌赛马》这课时,让学生读题后质疑:田忌跟谁赛马?是怎样赛马的?结果怎样?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读课文,学生从阅读实践中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有的说,田忌做事没有信心;有的说,齐威王第二场失败的原因在于骄傲自大、轻敌;有的说,孙膑是个观察仔细、分析认真、胸有成竹、肯帮助弱者的人„„这一悟的阅读理解过程,学生不仅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揣摩,体察他们的境遇,还读出许多个性化的感悟,探究的活力充盈着整个课堂。

二、导读时点拨悟

导读时点拨悟,就是要抓住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对话”,在教学中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知识源”,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师生相互质疑,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探究,促进学生思维,不断产生共鸣,从而发展学生智力,教会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由小处悟到大处。所谓由小处悟到大处,就是指导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使教材成为“读进”和“悟出”的桥梁。比如《大瀑布的葬礼》一文用对比的手法具体地描述了巴拉那河上塞特凯思达大瀑布的景象,关于瀑布的描写是全文的重点。为突破这一重点,我创设一个旅游情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小处悟到大处,进行研读感悟,体验大瀑布:

(1)假设20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个旅游团又来参观塞特凯思达大瀑布,会看到什么景象?如果你是旅游团的一员,你会向导游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导游,你会面对游客作出怎样的解释? (2)假设20年后的今天,如果在我们这个旅游团里,就有“巴西总统”,此时此刻,你这个“巴西总统”会有何感慨?你将会发表什么样演讲?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样的设计,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潇洒地走一回”。就能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生就从小处探究到大处,学生的多角度求答,海阔天空,拓开了学生的思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2.由正面悟到反面。所谓从正面悟到反面,就是启发学生用逆向思维来感悟课文的空白之处意思,以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悟的巧妙,有的能够刺激学生对课文信息重组的兴趣;有的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有的能够引导学生作多向的推理;有的能够挑起不同意见的争辩;有的能够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发现„„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在指导学生理解“纹丝不动”词语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悟邱少云“纹丝不动”中所蕴含的“动”来:同学们,邱少云此时此刻,身体是纹丝不动的,请您想一想,邱少云的什么在动呢?学生思考片刻,很快说出邱少云的牙在动,眼在动,手在动,脑在动„„我又进一步引导:请您说一说邱少云是怎样动的?这一悟的环节,引导学生由正面悟到反面,由纹丝不动悟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动。这样的悟,让学生从邱少云的“动”中创造性地理解他的“纹丝不动”,从有字读出无字,从而读出无字的书来。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然后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这样悟的教学片断,充满了感性,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象、情感,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完善人格,关注生命方式,得到和谐的发展。

3.由静态悟到动态。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感受出其真、其妙、其美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悟,并不仅仅是静态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文字中求形象,在有静态中求动态,珍惜每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发现。如在教学《赤壁之战》一课,讲到黄盖火攻曹营这一计策的巧妙周密时,我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创设情境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让学生扮演黄盖,我扮演黄盖的部下,在火攻曹营的路上,“部下”有意地向“黄盖”请教一些“问题”。由于学生是黄盖这一重要角色,自然不愿被“部下”问住,便相互补充,争相回答问题,从而完全弄懂了这个计策的周密之处。这样的悟,由静态悟到动态,创造了和谐、民主、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活跃、敏于发现,创新的见解、独到的思绪也就在悟的探究活动中潺潺而出了。

4.由点悟到面。语感点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是文中最能表情达意的词、句、段。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引导学生展开悟,就是要紧紧抓住语感点。如人教版8册教材第3课《鸬鹚》中的“悠然”一词,它可以牵挂起全篇内容。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的基础上,我从这一点出发引导学生去悟:您你能从课文中的那些地方看到渔人的悠然?学生读读想想:看上文,风景如画,渔人如在画中,因而悠然;看下文,鸬鹚本领高强,渔人成竹在胸,因此悠然;看末尾,渔人日日丰收而归,生活无虑,当然悠然。它可以提示文章基调,捕鱼前是静而悠然。捕鱼中是忙而悠然: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动作有序、有效;人鸟配合默契,相处和谐。捕鱼后更是恬而悠然。景悠然,人悠然,鸟悠然,渲染出一幅江南水乡悠然生活的小画卷。再如在教捕鱼一段时,抓住“一抹”这个重点词语进行不同层次的悟读。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出“一抹”这个词的意思,学生经过细读,不难回答:“擦、敲、打、碰„„”然后比较哪一个动词最合适。接着,我追问,为什么要用“一抹”?“抹出”了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一步研读课文,然后划出有关的词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最后以小组形式汇报。有的说:这一抹,抹出了湖面的不平静;有的说,抹出了一只只鸬鹚下水捕鱼;有的说,抹出了渔人不断地挤,鸬鹚不断地跳下水;也有的说,抹出了渔人丰收的喜悦„„这样的读中感悟,情景交融。精彩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思想的火花他们自己点燃。抓住一点,带动全篇,真正做到了读中感悟,情景交融。

5.由现在悟到过去。“读中感悟”是师生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过程,这其中既包含学生读中感悟的主体活动,也包含教师读中指、引、诱、辅,领其悟的主导活动。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火花一点也不贫乏。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教学《给颜黎民的信》第一节,我这样设问:是什么事使鲁迅放了心?先前他为什么不放心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下文,并认真理解:那时白色恐怖严重,国民党反动派千方百计禁止进步书籍的出版和传阅,但鲁迅还是冒着风险给颜黎民寄书,并且一直为之担心,这足以说明他始终把青年放在心上,并对他们的成长十分关怀。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由现在悟到过去:想一想,颜黎民以前为什么会给鲁迅先生写信?信上说了什么?你能以颜黎民的口气写一封信吗?这样的悟,由现在悟到过去,有标度、有力度,达到了理解语言,引发思维的目的。 6.由远处悟到近处。语文课本有些历史题材课文的内容,离我们的生活现实比较遥远,在导读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由远处悟到近处,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一个特级教师在教学中就设计了“如果你在战斗现场„„你的心情怎样”这一个悟的环节:

师: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段文字,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战斗现场,亲眼目睹战友邱少云在烈火中活活忍受煎熬,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的心如刀绞一般。

师:请细细体味这一“绞”字,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痛

生:刀刺进胸膛,再来回搅和几下的那种戳心的、无法忍受的痛。 师:有刀吗?文中指什么像刀绞一般“绞”我的心?

生:眼睁睁地看着与自己生死与共的战友活活地被火烧而不能救他,这种心情如刀绞一般“绞”我的心。

生:看到战友烈火烧身,想象到他一定痛苦得如“刀绞一般”,所以我的心里也如“刀绞一般”。

生:我既无法忍受战友被大火活活折磨着,又担心战斗会受影响,这矛盾的心情如刀绞一般折磨着我。

生: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我好想哭,我的心碎了,这样的战友不能死„„

师:是的,这样伟大的战友不能死,他怎会离我们而去?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来练习读这一小节,读出感情来。

在这个悟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先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反复诵读课文,然后从“绞”字入手感悟,由过去悟到现在,由远处悟到近处,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联系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绞”作了感性化的理解后,又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内容,逐步感受“我的心像刀绞一般”,体味这生离死别、刻骨铭心的人间真情。最后学生的感情已完全沉浸于课文之中了。所以,当教师要求学生读出感情的时候,有的学生流下了眼泪,这是真情的流露。

7.由有限悟到无限。鲜活的思维是悟的核心。所谓由有限悟到无限,就是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自觉地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操作中,教师在引导悟时,注重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求异求新。如上《林海》一课,在直接进入课题时我问学生:本文我们到底学“林”还是学“海”?大部分的学生一时没了主意,可少数学生马上意会到了因为大兴安岭的林很多,像海一样,故称林海,因而,今天要学的应该是“林”。至此,我又紧追着问:日常我们还把什么比作海?“云海、人海、花海、草海、麦海、歌声的海洋、笑声的海洋、欢乐的海洋。”这样的悟,创新思维的种子一下子发散,由有限悟到无限,既训练了语言文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8.由实处悟到虚处。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若能在阅读教学中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还能获得很好的锻炼机会。如在教《神笔马良》这课时,笔者提出研读专题:马良用神笔帮助穷人做了哪些好事?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它画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学生在实际练习中这样写道: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会画出许许多多双明亮的眼睛,送给盲童,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出各种各样的书,献给希望工程,让希望工程把这些书捐给失学儿童,让他们重新感到读书的快乐;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描绘美丽的地球姥姥,让她的脸不再那么脏,那么黑了,让她穿上公主般的衣服,让和蔼可亲的地球姥姥回到她年轻时候的美丽。我仿佛看到地球姥姥笑了,笑得多么甜呀!„„这一句句、一段段血肉丰满的语言跃然纸上,令人爱不释手。引导学生由实处悟到虚处,就是注重实践,超越自我。这样的感悟虽然是让学生写下来,但学生必须在研读文本、感悟内涵的基础上加以探究,发挥想象。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时,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悟感、想象、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9.由空白处悟到生活处。有些课文,留下一定的艺术空白,这就为创造“悟”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艺术空白,引导学生驰骋想象,创造“悟”的广阔空间。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已有知识水平和可接受能力,鼓励学生展开大胆而又合理的想象,予以补充。《小英雄雨来》记叙了这样的情境:雨来被鬼子拉走后,人们听到几声枪响,以为雨来再也回不来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却从水中冒了出来。雨来是怎么脱险的?课文只作了简单的交待: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游到远处去了。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张开悟的翅膀:鬼子为什么会“不防备”?是怎样“不防备”的?雨来跳水后是怎样躲过敌人射击的?他又是怎样避开敌人搜索的?引导学生把这些情节、细节设想出来,写一个精彩片段。小学生有描述了雨来的心理活动,有的再现了当时的场景。这样的悟,既可使雨来机智勇敢的形象更为丰满,又能有效地活跃思维,提高创造想象的能力。

三、结尾时升华悟。

阅读课的结尾,教师的教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升华感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升华悟的过程中学到方法,找出规律。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创新性的培养。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1.升华情感创新悟。如教完《詹天佑》课文最后一节时,我设计了请学生“从课文里找依据,给‘京张铁路’重新起名字”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有人说这是中国第一条铁路,故起名为“中国第一路”;有的说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达到了当时国际一流水平,故起名为“创新路”;有人为纪念后天佑,故起名“天佑路”;有人因这条路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故起名“争气路”;有人说京张铁路修筑之成功,是因为詹天佑爱国,故起名“爱国路”;有人根据这是中国人设计修筑的第一条铁路的事实,起名为“中国路”;有人说这条铁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故起名“智慧路”;各种各样,不一而足。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引导想象发散悟。想象发散“感悟”的目的在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感悟”的特点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不是死板的,而是灵活的;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问题作为发散点,在文章的领域里去探索更大的空间,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使教材成为“读进”和“悟出”的桥梁。例如在教学《凡卡》的结尾之处,寄出出“没贴邮票的信”之后,把无尽的思索和回味留给了读者,我在此引导同学探究“感悟”:凡卡后来的生活可能会怎样呢?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多方求答,结论更是多姿多彩:有的说她疯了,住进了疯人院;有人说继续在店里当学徒,遭受更加悲惨的生活;有的说爷爷把凡卡带回到乡下,又送给了另一家学徒店;有的说凡卡而被迫离店出走„„

3.联系全文总结悟。一个特级教师上《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文章学到结尾一段,学生突然提问:既然课题是“威尼斯的小艇”,结尾为什么要写威尼斯的夜景?王老师因势利导:让我们自由地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原因。通过读感悟,很快学生便明白了“威尼斯离不开小艇,正是这小艇才组成了威尼斯这神奇迷人的夜景”。老师接着又要求学生用上“因为──所以──”或“只有──才──”说说理由,学生说得兴趣盎然。无疑,这样的教学引导,是真正在帮助、指导学生自己克服矛盾,获得知识和能力,而老师娴熟的教育机智,也充分展示了教师的灵活引导给语文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4.一言心得抒情悟。就是在文章的结尾或课堂的结尾选择恰当的触发点,激发学生从各个角度求答的创造性热情,通过联想、补充、借意发挥,以求掌握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如在《丰碑》一文的教学结尾处,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给军需处长写一条碑文,来赞美他的高尚品质。学生们跃跃欲试,写的多姿多彩:“舍己为人红军魂,精神丰碑育后人”;“全心全意为人民,军需处长永远活在我的心”;“立此丰碑留军魂,处长精神泣鬼神”„„这样的“感悟”,就把教学引入了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学生的“感悟”对话,各种各样,不一而足。这一教学环节,使教学再次推向了高潮,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四篇:感悟新年感悟人生

又过一年,又长一岁,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看法和感悟,回首望来路,有荆棘坎坷,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过去的成为云烟,未来还很遥远,审时度势,需要重新梳理人生思路。因为思路决定出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个人事业规划: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事,手勤、眼勤、腿勤,多听少说,谦虚谨慎,不卑不亢,不蔓不枝,不温不火,与人为善,热情有度,保持深度、高度、气度,不抱怨、不计较、不牢骚,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对事业和仕途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得鱼固可喜,无鱼亦欣然。

为人处世:积极处世,不断进取;淡泊名利,注重学问;保证睡眠充足;心胸开阔,平等待人;饮酒适量,趋利避害。义不逃责,事不避难;素位而行,随适而安;勿戚戚于功名,勿孜孜于娱乐。对人讲诚信,言必行,行必果,不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脑中虑少,自然纹少。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注意健康养生,多喝水从内部排毒,多洗澡从外部排毒,少饮酒,少抽烟。

亲情与友情:礼尚往来,收放有度,绝不自吹自擂、自作多情、自找苦吃、自取其辱。深刻体会“杯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的道理,对什么都没必要太较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体裁

1 衣,看米下锅,要知道自己的斤两,对外交往策略采取:不主动、不打听、不虚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交往是讲究成本的,要把有限的金钱用在刀刃上,要养家糊口。要孝顺照顾好双方老人,重要的亲戚要经常走动;善待自己的孩子,尽量不去打骂他们,要严慈相济、恩威并重,对孩子要旗帜鲜明,不能溺爱,更不能过度的娇惯、纵容,要让孩子懂得文明礼貌,有正确的是非观,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优秀的生活习惯;疼爱自己的另一半,风雨同舟,甘苦与共,另一半才是一生中相伴最久的人,凡事多交流、多沟通、多体谅、多关心、多理解;关心自己的家人,一奶同胞,血浓于水,俗话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个从一个家里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亲情,不要忽略他们,关键时候就可以看出力量的伟大。顾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既然不能扫天下,首先要先把自己的屋子打扫干净,努力各扫门前雪。

一年365个日子感觉在瞬间就这样过去了。回首遥望过去的365天,有付出,有收获,有伤痛,有快乐,有迷茫,有醒悟.......当我们跨进2012年的时候,我们应该满怀激情,笑脸迎接充满希望的每一天.很多时候,静静的想一想,时光流逝,不容我们去等待,不管我们是否有对明天和未来有所准备,新的一天新的一年都会依次向我走来,我们无法预料,其间不管有多少机遇,多少挑战,也不管生活是绚丽多彩,还是平淡如水,我们都要把握每一天的美好时光,好好努力,好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寸

2 光阴,尽情的展示自我,充分的享受生活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新年是“乐”的,辞旧迎新,一段崭新的美好的时光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新年又是那么“快”,岁月如缤纷的落英无声地飘洒,轻盈而庄严。计划中的许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做,时光就浩浩荡荡地迎来了新的轮回。新年无疑是快乐的,生命的年轮由四季的轮换镌刻,人生的段落由岁月的交替组成。昔日的一切,无论是沮丧是荣耀,是成功是失败,都已成为人生的一段经历。一段美好的时光,又向我们绽放灿烂的光彩。新年是人生中一个意味深长的驿站,它让我们在辞旧迎新的欢愉中,去感觉时光的魅力,然后,它又浩浩荡荡地裹挟着我们向前迈进。岁月的成长让我们明白时间的珍贵,光阴的短暂.我们没有时间去浪费光阴,所以请珍惜!

过去的无数个365天已随时光流逝,未来的无数个365天正等待我去拥抱.我们应该学会乐观的生活,用欣赏的目光,看朝霞,看落日,用微笑看成功,看失败,为生命的成长欢呼,把昨日的荣辱得失锁进记忆,把今日的真诚追求加入收藏.新的365天就要来临,让我们好好的用平淡之心去善待人生中的喜怒哀乐,用活力之心去感受生活中的五彩缤纷,用智慧之心去倾听岁月中的成长,总之用微笑去好好的迎接每一个日出日落的来临吧.......

岁月之路无法重来,这就注定了我们的人生感觉的偶然性和不可再现。因此,我们对于每个元旦的感受也同样不可重现,这

3 个标记在人生路上的意义自然也就并非仅仅沦为时间的分割点了。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如是写道:“在生的正中央,一切事物都以死为中心,不停地旋转着”。这并非悲观的厌世情绪,而是对于生存宿命的清醒认识: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同样,一切开始都以结束为中心不停地嬗变。进入元旦,我们就注定走向岁末。“在世体感”和“在世负担”是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中反复使用的个体词语。刘小枫之所以这样强调“在世”,是与他所述的“天堂”对应的,人与“天堂”是通过一根细线联系的,人要进入“天堂”必须通过这根细线,而这根细线就是受苦。因此,我们对元旦的感受就是我们的“在世体感”和“在世负担”,而不管这种感受是欢欣、喜悦还是焦虑、落寞。既然我们无法回避元旦的自然来临,那么,我们不是负着元旦如履薄冰就是随着元旦欢呼雀跃、忘乎所以。时光荏苒,光阴如梭。伴随着元旦的钟声,历史的车轮驶入新的一年。

撕下最后一页日历,翻过最后一页月历,合上最后一页年历,生命的历程中,就又少了一年的路程,而生命的里程中,又增加了一年的厚重...

人生因了这一叠叠旧的日历愈为厚重;人生,更因了这一页页撕去的日子而更为精彩。古人面对生命的更迭,曾发出了“时光只解催人老”的感叹。为了将逝去的岁月保存,聪明智慧的先贤们,选择了历法。国家有国家的“历”,个人有个人的“历”。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洋公历始,据考证,仅中国历史上

4 就产生过102部历法。但种种历法归根结底,不外乎都是用来“记日”,翻开中外历法,公历也好,农历也罢,每一部历法,都是坚实历史的承载,都是一部洋洋洒洒的生命的纪录,是可以回头审视与思考的一串串脚印。

人生是漫长的。悠悠岁月,日复一日地演绎着天荒地老;人生又是短暂的。过隙之间,灰飞烟灭,转眼便是百年。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司马迁曾经用他的如橼巨笔为人类记录下栩栩如生的往事。然而他又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很显然,这位古人未能够正确诠释人生的真谛。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月共代序”,“历”的每一次循环,就像是在生命的账户里取款,取一次少一段长度,多一层厚度,但每一次都是唯一的。可以说每一个今天,都是在为下一个昨天填写着内容与色彩。今天的你我,或喜或悲,或兴或愁,或声名赫赫,或平凡一生,都会被日历一页页记下。笑着,是一天;哭着,是一天;美着,是一天;丑着,依然是一天。这个中滋味、个中颜色,全然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叹息中,这一天也会过去,像没有一丝涟漪的水面,没有精彩,甚至还会有些苦涩;热闹中,这一天也会过去,却是在生命的画板上,会留下一些斑斓的色彩,一些精美的回忆,一些能让人们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反复咀嚼的甜蜜和温馨...

既然,我们的人生“历历”在目,既然,这种强制性的“取款”我们无法选择。那么,何妨微笑着迎接这一年一度的“取款”

5 之日,好好计划,好好庆祝,然后用心去“消费”这每一次的唯一。

有一种心情,叫喜怒哀乐;有一种味道,叫酸甜苦辣咸;有一种智慧,叫深谋远虑;有一种缘份,叫天长地久;有一个群体,叫烟火人间,人生百态;有一种心境,叫顺其自然。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想想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的就是好心情。所有大事、小事、难事、易事、乐事、苦事,都是一件事,事情总有因有果,人与事、事与人,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岁月在悠悠然然的钟声里消失,一切将幻化成空气中的那份宁静、淡然,所以,人应该顺其自然,知足常乐。

风雨坎坷人生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所有的事情都来的很自然,有失败就会有成功,有完美就会有遗憾,且让一切顺其自然,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面对生活,面对人生记忆里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鲜的事和物。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要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就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就要更加努力。

累了把心靠岸,错了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享受生活,伤了才明白坚强;从中感悟顺其自然的心境,岂不是更美!

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炙热的午后,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所以不如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把握每一个瞬间,试着去做,去面对每一个昨天、今天和明天。人生中的成败得失,全凭把握,纵使历经所有的艰辛苦难,始终要保持一种心境顺其自然。

新年新气象,新的一年新的起点,好好加油吧!希望的一年,丰收的一年,喜悦的一年正等待我去迎接!相信明天会更好!

第五篇:感悟人生,感悟历史

——读《毛泽东传》后感

很久没有看人物传记了,也许是因为时间的关系,虽然我是一个喜欢读闲书的人,但自从进了大学之后,便再也没有安下心好好看一本书了。而这次,乘着国庆8天长假,翻出来了早就买了的《毛泽东传》,再次回顾伟大主席的一生。

毛主席是湖南韶山人。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面积210平方公里,相传舜帝南巡至此,赏心悦目,遂奏韶乐,引凤来仪,因而得名。韶山是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新中国建立以来,这里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与重视,在党的领导下,韶山经过韶山人民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已由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变为工农业迅速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水平普遍提高,纪念景点众多、服务设施完备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毛泽东,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而言是再熟悉不过了!他创建了新中国;他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剥削得苦难历史„„毛泽东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当时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败落。毛泽东虽然出生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下,但是他从小开始就酷爱读书,整天背着一本《水浒传》。当毛泽东到了11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逼着他耕地、抬粪便,可是毛泽东不甘罢休,在干完所有活之后便躲在墙角里继续看书!毛泽东的父亲就曾经大骂他是“懒而无用”。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的农民眼中,田地是最重要的。不过,我也感觉到那时的毛泽东是一个极为叛逆的少年。生长在一个农民的家庭,不爱田地,却对知识那么渴望。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不断阅读,对其文化知识的积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民间有句话叫做“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中国的古语,毛泽东都没有听。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当年老毛同志要是没有读水浒和三国,那么,他就不可能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活动中有那么卓越的表现,那么,中国就不是今天这么强大的中国了。也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幸福的生活了。后来,毛泽东自己私下攒钱最后离开家到外面去闯荡。正是他的独自出外闯荡,让他看到了人们的苦难生活,于是他想改变人们的生活,想拯救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读着读着,我不由地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感动,少年的毛泽东便关注着国家的兴亡!读完毛泽东传,给我留下最深刻映像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吧!

就此书而论“毛泽东有着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注定他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感悟最深的还是毛主席前半生为理想、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前进的途中,他探究、

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人的预言,使中国以更快的速度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摆脱了苦难的生活,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几起几落,无论多么的艰难,可是他,都不曾退出这支救国救民的队伍。在延安,他与蓝苹的结合,中央委员会讨论是反对的。但他决意已定,就威胁中央委员会说要回到老家当农民。就拿此事来说,说明主席是一位立场坚定的,信念始终的伟大人物。

毛主席曾把崇山峻岭看作战斗序列的一部分。山,引发他的灵感。山,容易使人产生众多的联想。我曾游览过很多的山川河流,例如黄山、华山、娥眉山、泰山、黄河、长江、洞庭湖、黄河长江乌江的源头等等,此时我联想毛主席是稳稳的泰山;毛主席又是棱角分明、热烈火爆、毫无遮拦、毫无顾忌宣泄个性的明快性格般的华山。踏遍华山,最切肤的感受是奇、险、危、悬。正如毛主席的人生。看着天外飞来的巨石,不禁想起毛主席坚如磐石的意志,力拔群山的个性。因为清醒,所以超越自我,造福众生。在他的晚年,退却着、摸棱两可着。安静使人富有,也许毛主席的后半生,与城市交融太久,这样,便与安静产生了人为的距离,看不到安静滑过的轨迹。于是,害怕孤独,害怕忘却,矛盾着,痛苦着,一个似乎有迹可寻又无法琢磨的统治者,就像他与周总理的关系,雾里看花,终将是猜测而已。

我读《毛泽东传》,想到山的精神,想到安静的心绪。于是,我想,在烦躁时,应该去看山去看水,而不是在无人的地方高喊。正看侧看左看右看大山,我要攀于顶峰站在高岗,最近距离地感受大山河流带来的有着生机与乐趣的安静。享受安静,才不会大步地退却。而毛主席以前,都是依山傍水生活着,超越着自我。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的老校区有一块块墙体剥落的印记,上面有毛主席的这首诗。当时我们一边跳着山羊,一边念着这首诗。当时我还有过这样的念头:毛主席为什么写苍蝇呢?他要关心的事情很多的啊!读过传记,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记得小时候常去的书店里曾有一本《毛泽东诗词选》,我曾在无数个周末翻过读过。在黄色的叶面下是一行行黑色的铅字,最熟悉的还是这些诗词《为女民兵题照》、《答友人》、《咏梅》„„儿时的记忆最珍贵,也许,让小孩在小的时候多积累多背诵,真是有点道理。

我记得书上还提到毛泽东给他儿子写信,他在信中曾经提到:唯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你们年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只有科学是真学问。这时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忠告,也是一个伟人对天下所有年轻人的忠告。只有科学是真学问。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追求完善自我,当然他晚年也有错误的时候,但是他脑袋中的科学还是帮助他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我们这些年轻人总是知道的少,想说的却很多。政治理论知道的不多,却总想对当今的

政治好好的评论一番。没有科学知识垫底,我们说的都是不成熟,不客观的。只有科学是真学问。

我还记得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回来后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当时,老毛同志是对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件事说的。但是,这句话可以用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不可能一直都走平平坦坦的路,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永远都会有困难在我们的面前,困难不会因为我们不希望他们出现而消失不见。而仅仅只有接受困难的观念还是永远不够的,老毛说孩子们,你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随时做好准备,不是你想着我要准备我要准备你就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老毛说话是很有逻辑的。他告诉自己的儿子说小兔崽子们,你们要多向自然科学学习,不要天天谈什么政治,没有知识,你们什么都干不成,不要以为你爹我能用政治上的权力帮你们解决问题。即使我想,人民也是不会允许的。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像毛泽东这么会思考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都是金玉良言呀!我们要把这些学过来。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你才能好好的准备迎接困难。以前没有好好念书的孩子们,你们现在就要努力了。不然就来不及了。这也是我要对自己说的话。

看老毛同志的传记,在这过程中我后悔了非常多次。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的不足太多了,要想有所成就,这一生,我都得好好的完善自我。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阅读感悟人生范文】相关文章:

阅读人生的感悟范文06-19

感悟人生主题阅读07-02

阅读经典感悟人生07-23

感悟人生范文05-16

人生感悟范文05-17

感悟人生2范文05-18

感悟人生篇范文05-19

人生的感悟范文05-21

感悟名师人生范文05-26

感悟人生作文范文05-26

上一篇:用电安全研究范文下一篇:烟草工作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