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压力容器爆破事故

2022-11-17

第一篇:防止压力容器爆破事故

防止锅炉四管爆破管理制度

防止锅炉四管泄露管理制度

1.总则

1.1.为了防止锅炉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和省煤器(以下简称锅炉“四管”)爆漏,减少锅炉非计划停运,提高锅炉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特制定本规定。

1.2.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全面科学的掌握锅炉“四管”状况、分析“四管”爆漏的原因、总结“四管”爆漏的规律,根据检查、检验及受热面寿命评估情况,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并实施改造方案。

1.3.建立健全责任制,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消除先天性、后发性缺陷,提高运行、检修和管理水平,降低和减少锅炉“四管”爆漏的次数。 2.基础管理

2.1.成立防止“四管”爆漏领导小组,并针对本单位具体情况制订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

2.2.建立三级检查验收制度

2.2.1.一级(班组):做到人人有责任区,从宏观检查到无损探伤,从尺寸测量到金属检验,做到全过程、全方位检查,焊口、管子裂纹和微观变化的检验监督由金属监督专工检验把关。

2.2.2.二级(检修公司):组织制定对班组考核管理办法,并确定专责人,严格进行工作监督检查验收,以确保每一步工作质量。

2.2.3.三级(机动组):负责制定“四管”爆漏防治办法和各项工艺措施,并依据考核办法,严格管理,确保责任、措施的落实,包括对金属实验室的监督和考核。

2.3.各单位应按炉号、受热面名称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受热面每次爆漏的部位、产生的原因、抢修的方案、防范的措施等。

2.4.提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对出现较多过热、磨损、应力裂纹等爆漏的问题应进行技术攻关。

2.5.检修公司及发电区域应进行一锅炉四管防磨防爆工作总结以及下年大修机组的防止锅炉四管爆漏技改项目和措施于每年12月底前以书面形式报机动组。

3.检修管理

3.1.受热面的检修严格遵照<<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838-200

3、<<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和<<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438-2000等规定,进行制定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3.2.根据锅炉实际情况,建立四管大修、中修、小修标准,明确检查部位、尺寸规格、缺陷种类、更换标准。 3.3.利用停炉机会,组织对锅炉各受热面(包括联箱及其附件)进行全面检查,查清缺陷和设备隐患,合理地进行检修治理,消除侥幸心理,特别控制住重点部位,全面提高受热面防磨防爆质量,做到心中有数。

3.4.各种受热面管检修时检查位置、内容和质量要求 3.4.1水冷壁检查

1) 密相区水冷壁管外观检查

a.管壁被冲刷磨损程度,应无高温腐蚀、变形、鼓包等缺陷,必要时进行测厚并做好记录; b.定点监测管壁厚度及胀粗情况,在磨损严重区域做好记录保留。 2)稀相区水冷壁管外观检查 a.应无偏磨、沟磨及管壁磨损情况;

b.定点监测管壁厚度,严密监测四角及防磨梁上部区域磨损情况。 3.4.2省煤器检查

1)检查管排平整度及其间距,不存在烟气走廊及杂物,并着重检查该处管排、弯头的磨损情况,必要时测量壁厚;

2)检查护板(阻流板)、防磨瓦等防磨装置应无脱落、歪斜或磨损; 3)支吊架、管卡等固定装置应无烧坏、脱落; 4)重点检查吹灰器周围磨损情况。 3.4.3.过热器和再热器检查

1)检查过热器管变形情况,外壁腐蚀情况、管壁被冲刷磨损程度,必要时测量壁厚;对带鳍片过热器检查鳍片与管子的焊缝应无开裂、严重咬边、漏焊、假焊等情况,重点对组装的片间连接等部件的焊缝作100%外观检查;过热器管穿墙部分碰磨情况。

2)检查屏式过热器管排间距均匀,高温腐蚀、变形、鼓包、裂纹等缺陷,重点检查下部弯头、上部管高温腐蚀、变形、胀粗、鼓包等情况,必要时进行测厚; 3)检查过热器管穿墙部分碰磨情况;

4).胀粗测量,有明显膨胀时,割管作金相分析; 5)管外表面氧化皮厚度和晶界氧化裂纹深度测定。

6)查过热器管排间距均匀,不存在烟气走廊,重点检查管子上部管、烟气走廊附近管子、及下弯头应无磨损、腐蚀、氧化、变形、鼓包、裂纹等缺陷。必要时测量壁厚; 7)查过热器管穿墙部分碰磨情况; 8)检查过热器防磨板、阻流板接触良好,有无磨损、变形、移位、脱焊等现象。

9)检查低温再热器管子无磨损、高温腐蚀、变形、鼓包、胀粗、裂纹等缺陷,并抽测壁厚;再热器排应平整,间距应均匀,无明显烟气走廊;

10)检查低温再热器迎流面及其下弯头无磨损、高温腐蚀、变形、鼓包、裂纹等缺陷情况,下弯头定点抽测壁厚;

11)检查屏式再热器管无磨损、高温腐蚀、变形、鼓包、胀粗、裂纹等缺陷,并抽测壁厚。 3.4.4.省煤器检修,尤其是临检中,必须要求在处理完漏泄点后,完成以下工作:

1)拉弯的管排要整排后放回原位置,有间隔铁要将间隔铁恢复。严防因出现的烟气走廊或出排造成局部磨损。

2)省煤器检修后,应该彻底清除其杂物,严防造成烟气偏斜或局部涡流磨损。 4.运行管理

4.1.提高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运行人员上岗应经技术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2.锅炉启动、停炉和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运行规程的规定操作,严格控制升温、升压速度,非特殊情况下,尽量不采用紧急冷却法冷却锅炉。

4.3.在运行中应尽可能保持给水流量和温度的稳定,避免给水流量骤变。

4.4.保持汽包的正常水位,汽包水位计应定期对照及检查,保证指示正确,防止汽包缺水引起受热面管过热。

4.5.正确使用减温器,在运行中减温水量要稳定,避免忽大忽小,在启动初期尽量少用减温水。 4.6.锅炉运行中,灭火保护装置应按规定投入,不得随意解除,以防止锅炉严重缺水造成设备损坏。 4.7.锅炉启动、停炉和运行过程中,应对锅炉膨胀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异常,需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并予以处理。

4.8.运行中,值班人员应做好事故予想,严格监视主、再热蒸汽温度及各管壁的温度变化情况,实事求是的记录并累计超温时间,同时要认真分析超温原因并制定在运行中解决超温问题的技术措施,避免四管超温的事故发生 。

4.9.锅炉各部参数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燃烧调整,合理控制风量,避免风量过大或缺氧燃烧,以尽量减少热力偏差,防止受热面超温。

4.10. 燃煤质量低劣是造成“四管”磨损导致爆漏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应加强燃料管理,保证燃用煤的质量符合《锅炉运行规程》的要求。

4.11.每次吹灰后,运行人员应对吹灰器进行检查,防止出现漏汽、漏水现象而造成受热面爆漏。4.12.做好安全门定期校验工作,在水压试验和运行中严禁超压。发生超压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降压,并做好记录,超压后应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4.13.加强汽、水品质监督,严格执行《火力发电厂汽水化学监督导则》的规定。按照锅炉给水、蒸汽等品质指标,做好定期、连续排污和炉内加药工作。不合格水质不入炉,不合格蒸汽不并机,防止受热面管内壁结垢或腐蚀。

4.14.长期停、备用的锅炉设备,必须按《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腐蚀原则》进行防腐保护,制定相应的各项防腐措施。

5.受热面管更换管理 5.1.焊接与材质管理

5.1.1.锅炉钢管应符合国家和部颁标准,进口锅炉钢管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各项元素成分、性能指标满足规定要求。

5.1.2.锅炉钢管和焊条入厂必须具有材料质量保证书、合格证,符合国家及有关行业标准,并做好验收记录,对于质保书数据不全的焊条,不允许使用。

5.1.3.各类管子在入厂时应做宏观检查和100%涡流无损检验,发现裂纹、重皮、划痕严重以及检验不合格的管子不得入厂。

5.1.4.建立严格的入库、保管和领用制度,对于不同规格、钢号、标准的管子应分类堆放,并要求对于大批量、不同厂家的管子也应分别堆放。

5.1.5.凡合金钢管在使用前必须采用100%光谱分析,验证其钢号,并做出标志。锅炉钢管采用代用钢材须经厂金属技术监督专责同意,厂总工程师批准,并做记录存档。 5.2.受热面管制造

5.2.1.需外委制造管排时,要报上级部门同意。并对厂家提出技术要求和派出专人到厂家监造。

5.2.2.厂内制作管排,应由生产厂长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制造和焊接工艺评定。 5.2.3.注意检查表面有无裂纹、折叠、龟裂、压扁、砂眼和分层等缺陷。外表面缺陷深度超过管子规定厚度10%以上,或咬边深度大于0.5mm时,应采取处理措施。

5.2.4.对受热面管子的外径和壁厚测量,应使用游标卡尺等工具,随机抽查。对于装配好的管排,壁厚测量应不少于组装件根数的5%,且每根至少测量两个截面,每个截面至少测两点,测量结果应符合图纸要求。

5.2.5.受热面管子的弯管按10%进行抽查,其拉伸面实测壁厚不得小于计算壁厚,压缩面不应有明显的皱褶,以及不圆度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5.2.6.对制造厂焊口质量抽查应按DL/T5047规定进行。

5.2.7.用于受热面的合金钢管及其手工焊焊缝,均应进行100%的光谱和硬度抽查分析。 5.3.各受热面管 当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更换

5.3.1.合金钢管外径蠕变变形大于2.5%,碳素钢管外径蠕变变形大于3.5%。

5.3.2.高温过热器管和再热器管外表面氧化皮厚度超过0.6mm,且晶界氧化裂纹深度超过3-5个晶粒。

5.3.3.管子外表面有重皮和宏观裂纹。

5.3.4.微观检查发现蠕变裂纹或蠕变空洞>=3级。 5.4.5.腐蚀点深度大于壁厚的30%。

5.3.6.12Cr2MoWVTiB(钢研102)钢管σb<540MPa、δ5≤18%,以及碳化物明显聚集长大。 5.3.7.管壁减薄到小于强度计算壁厚,或减薄量大于壁厚的30%。

5.3.8.常温机械性能低,运行一个小修间隔后的残余计算壁厚已不能满足强度计算要求。

5.4.受热面管的安装

5.4.1.锅炉受热面的焊接,必须由具有焊接合格证书的焊工来完成。焊工应每两年重新进行一次考核,连续工作的焊工,其质量一直稳定(透视一次合格率在75%以下焊工进行练习,且达到90%以上,再进行工程焊接)。

5.4.2.对于锅炉钢管的手工焊对接焊缝,尽可能用100%氩弧焊或氩弧打底。

5.4.3.锅炉受热面管子的焊口应进行100%无损检验,并作好记录,谁焊接、谁检验都要做到有据可查,责任清晰。

5.4.4.锅炉受热面管子的焊口在无损检验前应制定防止透照时接头部位形成“死区”的技术措施。

5.4.5.临检处理“四管”漏泄时没有采用无损检验的焊口,应利用大小修机会重新补检,或者更换该焊口管段。

6.考核办法 6.1运行人员

6.1.1吹灰器未退回或烧损的

1)发现吹灰器漏泄或未退回的,扣责任者100元。 2)吹灰器未退回被烧损的扣责任者500元。 3)因吹灰器漏泄,引发承压部件漏泄造成强迫停炉的,责任者按月度考核细则进行考核。 6.1.2灭火保护装置无故不投或随意切除的 1)发现一次扣责任者200元。 2)造成后果按月度考核细则考核。

6.1.3不按规定进行放水、排污的,每发现一次扣100元;

6.2.管理人员及检修公司考核按照《提高机组运转率劳动竞赛实施细则》执行。

第二篇:爆破事故应急措施

发生事故后,爆破单位领导人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以最快速度查明事故具体情况,启动应急组织机构,各小组同步开展工作。

一、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组织机构在爆破前成立,由爆破领导人或指定专人负责,下设几个专业组:

1、技术组。由主要设计人员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组成。负责查明事故具体情况,已造成的危害和事故扩大的可能性,提出事故处理方案和安全保证措施,协同工程组抢险救灾、处理拒爆药包。

2、工程组。由施工人员组成,并配备必要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工具、消防灭火用具。负责抢险救灾、灭火排险,恢复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正常生活秩序。

3、医疗组。由医护人员组成,并配备救护车,必需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工具,负责抢救伤员。

4、警戒组。由警卫人员组成,配备必要的通讯器材。负责事故现场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5、通讯组。由电话通讯人员组成,配以必要的通讯器材。负责沟通信息,及时取得上级指示和帮助,迅速排除险情,恢复正常。

二、应急的原则和方法

1、封闭事故现象。以往发生事故后人们往往到现场围观,导致现场混乱,极易造成二次事故。因此,对于爆破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必须迅速封闭现象,报告主管单位和公安部门,有关单位领导应迅速及时赶到现场,有效组织人员实施应急处理。

2、以人为本,先抢救伤员,再灭火抢险,力争将人员伤亡及物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3、沉着应付,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切忌慌乱失措,草率处理,再酿新的事故。

4、抢险人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和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慌乱中深入危区,自陷于难。

第三篇:爆破事故的预防

在煤矿各类事故中,由于爆破引发的直接的或间接事故占煤矿事故的25%左右。爆破事故主要包括早爆、瞎炮、残爆、爆燃等。

一、早爆的预防

在运送爆破材料、制作引药、装药连线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爆炸事故称为早爆。早爆事故是突然发生的,这时人员未撤离,危害极大。

在爆破施工中,杂散电流、静电感应、雷电、射频电等均可能引起电雷管早爆,在井下危害最大的是杂散电流及静电。

1.杂散电流的防治

杂散电流是指来自爆破电源以外的电流,它可能使电爆网络发生早爆,因此在井下爆破作业中,要经常监测杂散电流,当超过30mA时,必须采取可靠防治措施。

1) 杂散电流的来源

杂散电流主要来源于架线电机车的电气牵引网路漏电、动力或照明交流电路漏电、化学电、大地自然电流及电磁波的感应电流等。

2) 杂散电流的防治

① 加强杂散电流的检测工作,尽量减少杂散电流的来源,特别要注意防止架线电机牵引网路的漏电,可在铁轨接头处焊接铜导线以减少接头电阻;采用绝缘道碴或疏干巷道来增加巷道底板与铁轨之间的电阻等。加强井下机电设备的电缆的维护和检修工作,正确安装和经常检查接地装置。

② 确保电爆网路的质量,爆破导线不得有裸露接头,防止操作导线的绝缘包皮,雷管脚线及放炮母线在接入起爆电源前,均应扭接短路,防止杂散电流流入。 ③ 在爆区采取局部或全部停电的方法可使杂散电流迅速下降,必要时可将爆区一定范围内的铁轨、风水管等金属导体拆除,在装药连线过程中,避免启动和关闭电器。 ④ 及时清除撤落的硝铵炸药和巷道积水,以防止化学电。 ⑤ 尽量采用抗杂散电流电雷管。 2.静电的防治

静电是指绝缘物质上携带的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不同的物体接触摩擦时在物质间发生电子转移面形成的带电现象。静电表现为高电压、低电流,静电电位往往高达几千伏特甚至上万伏特。

当高电位的带电体与零电位器或低电位物体接触形成不大的间隙时,就会发生静电放电火花,有可能引起爆区发生早爆事故。如果在瓦斯煤尘爆炸危险地点产生高压放电火花,还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预防静电的主要方法是尽量减少静电的产生和将已产生的静电电荷导入大地,以及研制抗静电雷管等。具体如下:

1) 在压气装药系统中采用半导体输药管。半导体输药管在低压时,导电性差,随着电压升高其导出性也相应提高,因而静电不易集聚。 2) 对装药工艺系统采取防静电措施,装药器和输药管都必须接地以防止静电集聚;操作人员应穿半导体胶靴,始终手持装药管,以便随时将身上的电荷导走;深孔装药完毕,再在孔口处装电雷管,以免在意志薄弱过程中引起的电雷管早爆;在意志薄弱期间,雷管的脚线应短路但不接地,以防止杂散电流和静电。 3) 采用抗静电雷管

4) 预防机械产生静电影响,对爆区附近的一切机械运转设备,除要有良好的接地外,雷管和电爆网路要尽量远离,必要时,在连接电爆网路到起爆前,可暂停机械运转。 5) 消除人体静电的产生,在要求高的爆破作业中,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服装和鞋袜。井下工作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

6) 采用喷雾洒水提高井下空气相对湿度,应采用湿式打眼,严禁干式打眼。 除了以上几种原因引起早爆外,还因注意:

1) 防止机器热能、冲击摩擦、挤压等引起的早爆事故。 2) 严格执行爆破材料的运输、贮存和使用制度。

3) 由于发爆器使用时间长,按钮或开头的接触片失去弹性,致使按钮虽断开,接触片仍处于接触状态。在发爆器充电过程中就有可能引起早爆事故或因充电电压不足引起拒爆,因此,应经常检查发爆器性能及内部结构,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为防止此类早爆引起人员伤亡,要等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后方能开始充电起爆,并加强警戒,严禁先充电 后发警戒信号,式边充电边撤人,严禁用发爆器代替导通表进行电爆网路或电雷管的导通检查。

二、拒爆的预防与处理 通电后,雷管和药卷都不爆炸或雷管炸而药卷不爆炸的炮眼称为拒爆,拒爆不但影响爆破效果,而且给施工带来潜在威胁,处理拒爆不当也会酿成事故。

1.拒爆的原因

根据大量拒爆事故的调查分析,产生拒爆的原因主要有雷管、起爆电源、爆破网路、引药、炸药等几个方面。

2.拒爆的预防措施

1) 禁止使用不合格的爆破器材,不同类型、不同厂家、不同批量的雷管不得混用,爆破材料在使用前,须严格检查其质量和性能。

2) 连线后检查整个线路,查看有无连错或漏连,接头要悬空,并进行爆破网路的计算和起爆前的检测,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应小于10% 。

3) 经常检查发爆器和爆破母线,并对发爆器的起爆能力进行验算。

4) 装药前应认真清除孔内的岩(煤)粉,装药时要用炮棍轻推药卷和引药,防止捣实药卷使密度过大或捣坏雷管脚线。

5) 在有水和潮湿炮孔装药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或选用抗水炸药。 6) 对硝铵类炸药要采取措施防止间隙效应的发生。 3.拒爆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拒爆,应立即警戒,并在班组长直接领导下进行处理,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如当班处理不完,爆破工必须的在现场向下一班交代清楚,并标出记号。处理拒爆时,不允许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其他工作。

处理拒爆的方法如下:

1) 因连线不良、错连、漏连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连线爆破,介重新连线爆破前,要检查工作面的顶板、支架和瓦斯情况,确认安全并确保起爆线路完好时,方可重新起爆。 2) 因其它原因造成的拒爆,则应在距至少0.3m处重新打一个和拒爆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爆破。重新打眼时,应先弄清楚拒爆眼的角度、深度,切不可距该眼太近,以免发生事故。

3) 处理拒爆时,严禁用镐刨;严禁从拒爆的炮眼中取出引药,或从引药中拉出雷管; 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或用压风去吹炸药,也不准将炮眼残底(无论有无残药)继续加深,严防发生意外爆炸。 4) 对拒爆的炮眼进行爆破后,应详细检查并收集未爆炸的爆破材料,下班时交回爆破材料库。

三、残爆、爆燃、和缓爆的预防 1.残爆和爆燃

残爆是批炮眼里的炸药引爆后,发爆轰中断而残留一部分不爆药卷的现象。爆燃是炮眼里的药卷未能正常起爆,没有形成爆轰反应不完全,都可能产生灼热的固体颗粒和生成大量有毒气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须引起充分重视。

造成残爆和爆燃的原因有:

1) 违反规定采用了盖药和垫药的装药结构,由于盖药和垫药牌引药传爆方向的反面,多数不易爆轰,易形成不稳定爆炸而衰减为爆燃或息爆,垫药一般留在眼底,盖药被抛入煤、岩堆中,或在燃烧中散落在煤、岩堆上,有可能引燃瓦斯、煤尘。

2) 装药前炮眼中煤、岩粉未清除干净,在装药过程中药卷间积有煤、岩粉隔层,使药卷不能密接,导致传爆中断或衰减成爆燃。

3) 在较深炮眼中,药卷和眼壁间存在间隙,由于间隙效应造成部分药卷拒爆或爆燃。 4) 装药时药卷被捣实,密度增大、传爆稳定性降低,造成爆燃或拒爆。 5) 炸药质量差,或在潮湿的水炮眼内未采用防水措施或抗水炸药,使炸药起爆敏感度下降; 或者雷管起爆能力不足,使药卷不能达到稳定爆轰,造成熄爆和爆燃。 残爆和爆燃的预防措施:首先应严格检查炸药雷管的质量,不合格的药卷和雷管不能使用,并按规定制作引药,装药前认真清除炮眼中的煤(岩)粉;其次装药时轻送炸药,不要猛力捣实药卷了,严禁采用盖药和垫药,并采取措施防止间隙效应发生。

2.缓爆

在爆破网路通电以后,炮眼内雷管按时爆炸后,炸药未能立即发生爆炸,但引起了炸药的热分解或爆燃,继而转为爆炸;或者雷管起爆量不正常,其传导和点燃时间过长,导致药卷非正常延期爆炸,这种现象称为缓爆。

发生缓爆的原因主要有:

1) 起爆能不足、炸药雷管变质、药卷密度过大或过小,炸药的热分解或爆燃形成的热量和压力在密闭的炮眼内逐渐积聚,使其转化为爆炸。此外,雷管的电引火装置和起爆药的质量不合格,也会引起缓爆。

2) 炮眼内药卷缓爆时间可达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或更长,往往发生在爆破工爆破后返回工作面检查时,因而最容易造成伤亡事故。所以,爆破后,不要过早地进入工作面进行检查和处理。

3) 预防缓爆的主要措施有:选用合格的炸药和雷管,装药密度应处于最佳密度之间,意志薄弱时防止 用力过猛捣实炸药;保证足够的起爆能,使炸药达到稳定爆轰;电雷管使用前严格检查其起爆能力和引火装置,确保电雷管的延期时间准确。

四、放空炮的防治 当炮眼中炸药爆炸后,形成的爆炸作用难以克服岩石的抵抗作用,爆炸气体沿炮眼喷出,只在眼壁和眼口处造成局部破坏,而不能按预期效果破碎岩(煤)体,这种现象称为放空炮。放空炮不公不能破碎岩(煤)体,达不到爆破的目的,而且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的产物还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严重威胁矿井安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产生放空炮的原因主要有:爆破参数设计不合理或未按设计要求施工,造成炮眼密度过大或过小、装药量不足的等;炮眼封泥长度不够或封泥材料和质量不合要求;炸药雷管质量差、起爆能不足、传爆不稳定、爆炸威力小孩 起爆顺序不合理或雷管段别装错,造成后爆眼先爆,抵抗过大现象。

预防空炮的措施主要有:合理确定爆破参数,正确布置炮眼和确定起爆顺序;严格检查炸药雷管质量,不合格吕严禁使用;保证炮眼封泥长度和充填质量;采用合格的炮泥材料;严格按照爆破说明书和规程要求操作。

爆破后发现放空炮炮眼,必须的先检查其深度、角度,并在距其0.3m以上的地方重新打眼装药爆破。在有瓦斯工作面,须将放空炮的炮眼用黄泥封住,心防止炮眼里积存瓦斯,严禁在放空炮的炮眼中再装药爆破,严禁存放空炮的炮眼中重新夺得打眼 。

五、爆破崩倒支架和崩坏输送机的防治 1.爆破崩倒支架

爆破崩倒支架是引起工作面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利于顶板管理,而且易崩坏支架、使支架达不到要求的支撑力而失效、增加生产成本、危及工作面生产安全。此类事故虽严重性大的不多,但经常发生、累计起来危害很大,须引起重视。

爆破崩倒支架的原因主要有:支架架设不符合质量、规格要求,支架没打上劲、背得不实、棚顶空等,爆破前未经检查和加固处理;爆破参数选择不当,炮眼浅、装药量大,眼口朝向支架;爆破后有大块崩出,或抛出距离远、抛掷力大;支架紧靠煤壁、放炮前未松帮,炮道宽度不够等。

为防止爆破崩倒支架,应加强支架架设质量,爆破前进行检查,对南通市不合格的支架应进行加固,并松帮,保证支架与煤壁间留有一定宽度和炮道;合理选择爆破参数布置炮眼,严格按照爆破图表要求操作,并根据岩(煤)层条件、顶板情况及时调整炮眼布置和意志薄弱量;采用微差爆破技术,减少抛掷距离、改变抛掷方向,可大大减少爆破崩倒支架事故。

在回采工作面,如发现爆破崩倒支架现象,应先检查顶板,后被补支柱,并划紧背实,否则禁止进行其他工作。在掘进工作面,爆破后应由外向里检查支架与顶板,及时将崩歪和崩倒的支架重新打好,并要求插实背紧,钉好拉条。崩倒支架的地方发生局部冒顶时,应及时采用措施。

2.爆破崩坏输送机

爆破崩坏输送机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生产。产生此类事故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刮板输送机布置较高,衬垫不平稳,没有支撑和掩盖,溜槽间连接不紧;二是炮眼布置位置低,底眼俯角大,装药量多。

为预爆破崩坏输送机必须交刮板输送机摆平、摆直、摆稳、尽量降低溜槽高度,节与节之间连接要紧,并预先支撑和背实;合理布置炮眼,炮眼位置、角度要适宜,装药量不能过大,并采用合理的起爆顺序,先爆腰、顶眼、后爆底眼,减小向输送机溜槽方向的抛掷边。

六、炮烟熏人的预防

炮烟就是爆破后产生的烟尘,它既包括炸药爆炸后产生的有毒气体,又包含爆炸时产生的煤(岩)粉尘,当炮烟浓度较大或人长时间受到炮烟中的一氧化碳、氧化氮、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毒害时,往往会发生炮烟熏人事故。

1.造成炮烟浓度过大的原因

所用炸药质量低劣,变质严重,炮眼封泥不符合要求,炸药爆炸反应不完全,有毒气体生成量大;一次起爆炸药量过多,超过了工作面通风能力而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将炮烟排出或者通风管理不善,工作面风量不足,炮烟不能及时排出,而作业人员提前进入工作面;掘进巷道过长,炮烟长时间游浮在巷道中,在局部通风机通风巷道,如因管理不善出现循环覍,或因通风距离长、阻力大、巷道中风流缓慢而不能及时排除炮烟;作业人员在回风道中距爆破地点较近、炮烟浓度大,如未能及时撤离,则易发生炮烟中毒。

2.炮烟熏人的预防措施

炸药爆炸产生的有毒气体,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还会对瓦斯爆炸起催爆作用。因此必须防止炮烟浓度超限,常用的预防措施有:

1) 选用质量合格的矿井许可炸药,并优先用有毒气体生成量少的的含水炸药;且要保证炮眼封泥长度和质量。

2) 一次爆破的炸药量要与通风能力相适应,每爆炸1kg炸药需要的风量不能小于25m/min。 33) 加强通风管理、减少漏风和通风阻力,局部通风机位置要符合规定、防止形成循环风,采掘工作面应避免串联通风。

4) 爆破前后,在爆破地点20m范围内要充分洒水、以便吸收、溶解部分有毒气体和粉尘,采掘工作面要实施综合防尘。

5) 爆破后要有足够的通风时间,炮烟被新鲜风流冲淡吹散后,作业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在通过炮烟区时,要用湿毛巾堵塞住口鼻、迅速通过。

6) 爆破工作面排烟的回风巷道,应有足够的断面,不应长期堆积坑土、煤、矸等等障碍物,在距爆破地点一定距离的回风巷道中,最好持绳、立牌作为警戒,防止有人进入浓炮烟区。

第四篇:爆破安全事故措施及预案

一、事故发生应急处理:保护人的生命、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报告:

1、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2、伤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

3、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安监部门,劳动部门及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三、事故调查:

1、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的安监部门、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安监部门、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安监部门、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五篇:防止烫伤事故措施

1.电工、电(气)焊人员均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技能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除灰(焦)人员、热力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符合上岗要求。

2.除焦作业人员必须穿好防烫伤的隔热工作服、工作鞋,戴好防烫伤手套、防护面罩和必须的安全工具。

3.电(气)焊作业人员必须穿好焊工工作服、焊工防护鞋,戴好工作帽、焊工手套,其中电焊须戴好焊工面罩,气焊须戴好防护眼镜。

4.化学作业人员[配置化学溶液,装卸酸(碱)等]必须穿好耐酸(碱)服,戴好橡肢耐酸(碱)手套、防护眼镜(面罩)以及戴好防毒口罩。

5.捞渣机周边应装设固定的防护栏杆,挂“当心烫伤”警示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外置床事故排渣口周围必须设置固定围栏。循环流化床排渣门须使用先进、可远方操作的电动锤型阀,取消简易的插板门。

6.电(气)焊作业面应铺设防火隔离毯,作业区下方设置警戒线并设专人看护,作业现场照明充足。

7.发电厂锅炉运行时,工作需要打开的门孔应及时关闭。不得在锅炉人孔门、炉膛连接的膨胀节处长时间逗留。

8.观察炉膛燃烧情况时,必须站在看火孔的侧面;同时佩戴防护眼镜或用有色玻璃遮盖眼睛。

9.除焦时,原则应停炉进行。确需不停炉除焦(渣)时,应设置警戒区域,挂上安全警示牌,设专人监护。循环流化床除焦时,必须指定专门的现场指挥人员,开工前必须制订好除焦方案,并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确保除焦人员安全。除焦人员严禁站在楼梯、管子或栏杆等上面。

上一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结下一篇:防止气道异物教学设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