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有关的议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与书有关的议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当下的文化生态趋于复杂化,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传统文人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为现代工业文明所替代,书法从而走下了精英文化的神坛,融入到了当代艺术的体系之中。当代书法由于展示方式的改变和现代评审机制的确立,其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风格的多元化,二是各种风格呈阶段性流行。对流行书风的褒贬也不一。

第一篇:与书有关的议论文

与书为伴 行走在新教育的路上

南通市如东县古坝小学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乡村小学,古小的教师和学生们在传承学校厚重的文化积淀的同时,也传承了学校优秀的学习习惯——读书。学校校长室和教导处积极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努力构建理想课堂,营造幸福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扎实开展书香校园行动

1.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为了给学生播下爱阅读的种子,学校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读书材料丰富,学生不仅阅读县教育局阅读考级文件上要求的古今诗词、中外名著、李吉林的补充阅读读本,还广泛阅读各类书报。阅读途径多样,学生可以在图书室借阅,可以阅读家长自购的报纸杂志,也可以阅读教师整理推荐的名篇佳作。每周一中午,全校学生集中阅读,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摘录好词佳句,写好读书笔记。开展家庭读书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让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将家庭阅读的图片、视频上传班级QQ群,营造家庭共读、班级共读的氛围,相互激励,家长和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营造良好读书氛围。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等平台发动学生读书。各班级利用黑板报、教室墙面,设立好书推荐、读书之星、书迷风采、快乐阅读、佳作欣赏等栏目,展示学生的阅读历程、读书心得、读后感等。在教室周围的墙上张贴读书名言、班主任阅读寄语等等,润物细无声,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一走进学校、一走进教室就如置身于书的海洋中,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

3.开展活动有效引领。学校结合主题性大单元情境教育系列活动,在低年级举办故事会、演情景剧等活动,中年级举行妙笔生花写习作、课本剧表演、诗配画、仿写、续写等活动,高年级学生写研究报告、写读后感、诵读与欣赏,教师上美文赏析课等。鼓励学生将写好的文章投稿至校刊《朝花文学》,让每月一期的《朝花文学》成为全校学生展示才华和个性的芳草地。

4.教师汲取知识营养。学校规定全体教师每人每年至少阅读3本书。必读书为《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选读书为《儿童教育诗——李吉林和她的情境教育》《守望新教育》,学校统一配备书籍给各位教师,利用寒暑假布置重点阅读。学校青年教师读书组的成员积极撰写读后感,并在学期初进行汇报交流和演讲。教师除了阅读县教育局要求的教育论著外,还主动订阅教育教学类杂志。青年教师高乐、顾淑云、曹倩文、张红、张宏慧、张明明等自選经典诗文,自行诵读并录制音频文件,投稿到县教师发展中心的读书栏目,多篇作品被选用并发表。

二、构筑“真学”理想课堂

阅读是各门学科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学校为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活动,打造高效的真学课堂。一年中,学校承办共同体研究活动两次,多名教师上市县级研究课,在情境教学、品德与科学学科教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使每名教师上好一堂教研课,学校分出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教研组,教研组内教师互相评课、评分,并形成教研课活动简报。

三、积极参加各项竞赛

在如东县书信大赛中,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多位教师获得指导教师奖,几十名学生获得县级一、二、三等奖。在县其他多项征文比赛中,多名学生获得二、三等奖。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参加省、市、县等班主任论文、教师成长论文、蓝天杯教学设计比赛。更有教师的论文发表在省市级杂志上。

践行新教育,“与书为伴”是古小人坚定的抉择。古小师生在读书的心路历程中付出了许多努力,也收获了些许感动。

作者:徐海林

第二篇:文化生态与书风之流变

[摘 要]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当下的文化生态趋于复杂化,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传统文人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为现代工业文明所替代,书法从而走下了精英文化的神坛,融入到了当代艺术的体系之中。当代书法由于展示方式的改变和现代评审机制的确立,其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风格的多元化,二是各种风格呈阶段性流行。对流行书风的褒贬也不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就具有一定意义,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流行书风;艺术观念;碑;帖

[文献标识码]A

作者:郑为人

第三篇: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请问《决定》出台有什么背景?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吹响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号角。今年6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重点推进的3个方面改革: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二是完善税收制度,三是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应先行推进,并在今明两年取得决定性进展,为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工作任务奠定基础。国务院发布的《决定》,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2.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新修订的预算法内容在国务院通过的《决定》中是怎样体现的?

答:新修订的预算法内容在国务院发布的《决定》中都有体现。《决定》对预算法修订的内容做出了更为细化的规定,提出了明确的改革要求,主要包括:一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积极推进预算公开;二是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三是加强财政收入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五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六是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七是规范理财行为,严肃财经纪律。

3.当前社会各界对预算公开的期望很高,请问下一步预算公开方面会有哪些打算?

答: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财政部高度重视预算公开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扎实推进预算公开,取得了积极成果:一是中央财政预算公开步伐明显加快。从2009年首次公开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一般公共预算4张表格以来,2014年,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中央财政预算11张表格全部公开,内容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此外还公开了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相关文字说明;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预算首次公开到具体项目。二是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从2010年75个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了部门预算以来,2014年99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100个中央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预算。三是地方财政预算公开工作稳步推进。从2010年18个省(区、市)财政公开了本地区一般公共预算以来,2014年31个省(区、市)全部公开了本地区一般公共预算和本级部门预算等。近年来预算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公开范围不够广、内容不够细、进展不够均衡等问题,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社会公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下一步,将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和《决定》要求,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一是要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按项目按地区公开。积极推进财政政策公开。二是要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三是要细化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按经济分类公开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四是要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对预决算公开过程中社会关切的问题,要规范整改、完善制度。

4.完善转移支付方面准备采取哪些措施?

答: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和《决定》要求,下一步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一是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逐步将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60%以上;明显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中央出台增支政策形成的地方财力缺口,原则上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调节。二是要大力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在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转移支付,属地方事务的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对竞争性领域的专项转移支付逐一进行甄别排查,凡属“小、散、乱”以及效用不明显的要坚决取消,其余需要保留的也要予以压缩或实行零增长,并改进分配方式,减少行政性分配,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对目标接近、资金投入方向类同、资金管理方式相近的专项转移支付予以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设立,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和资金规模,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三是加快修订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对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立、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绩效评价、信息公开等作出规定。研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明确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的基础上,认真清理现行配套政策,对属于中央承担支出责任的事项,一律不得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对属于中央和地方分担支出责任的事项,由中央和地方按各自应分担数额安排资金。四是各地要对本级安排的专项资金进行清理、整合、规范,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一些媒体认为,目前财政专户种类和数量多,且游离于国库不易监管,请问财政部在清理规范财政专户方面有何措施?

答:财政专户是财政部门为履行财政管理职能,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管理核算特定财政资金的银行结算账户。财政专户有利于弥补国库单一账户操作技术上的不足,与财政部门开设在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开设在商业银行的零余额账户,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专户主要是用来满足社会保险基金核算管理、一些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管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乡级财政资金存放、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赠款资金管理、外币资金核算管理等需要。目前国库暂时还不能完全替代财政专户。从国际上看,各国财政部门为了更好地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也都设立了大量的功能性财政专户,比如,美国联邦政府在商业银行开设了13000多个税收与贷款账户。

2011年以来,财政部连续3年组织开展清理整顿地方财政专户工作,累计撤并地方财政专户7.4万多个,撤户率达32.4%。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今后各地一律不得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除财政部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予以保留的专户外,其余专户在2年内逐步取消。

6.《决定》出台后还需要做好哪些配套工作?

答:《决定》明确提出了下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为了切实将决定中的改革事项落到实处,需要做好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和培训工作。目前,各项配套改革任务进展顺利,正在按照预定的计划稳步推进,有些已经出台。

比如,《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已经制发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的通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以及《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共性指标体系框架》。此外,我部正在抓紧研究起草有关制度办法,包括中期财政规划、规范各类税收优惠政策、推进预算公开、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不同预算之间的资金统筹力度、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健全预算标准体系、规范国库和财政专户资金管理、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以及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管理等。

(本刊编辑部根据财政部网站内容整理)

上一篇:形式与政策小论文下一篇:创业创新领导力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