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电站效益分析

2022-10-21

第一篇:抽水蓄能电站效益分析

浙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

浙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意见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规定,2017年12月15日,浙江仙居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以下简称仙居公司)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工程监测单位(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环评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监理单位(杭州环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验收调查单位(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特邀专家召开了浙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仙居电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会,并成立了验收工作组(成员名单附后),会前验收工作组成员对本项目的环保设施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工作组听取了仙居公司环保执行情况的汇报、环境监理单位监理情况的汇报、验收调查单位验收调查情况的汇报及其他单位补充情况的汇报,经认真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仙居电站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永安溪上游。2006年7月,仙居公司委托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浙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2006年11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关于浙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06〕560号)文对该环评报告书出具了审查意见。批复建设规模为:电站总装机容量1500兆瓦,

安装4台375兆瓦的发电机组,年均发电量25.13亿千瓦时,年均抽水电量32.63亿千瓦时。电站枢纽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等组成。上水库位于梧桐村永安溪支流茶园坑支沟,上库主、副坝均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主坝坝高86.7米,坝顶长度255米;副坝坝高59.7米,坝顶长度222.0米。上水库正常蓄水位675米,相应库容1238万立方米。下水库利用已建的下岸水库,坝址位于曹店村下游约680米处。项目实际新建项目与批复基本一致。项目于2011年1月正式开工,目前已投产发电,各环保设施运行正常。

二、工程变更情况

本项目和环评相比主要变更情况如下:

(一)引水系统由钢筋混凝土衬砌变更为采用钢板衬砌方案。引水系统衬砌型式变更后,过流洞径减小,引水系统水头损失增加,机组运行水头变幅变大。

(二)考虑电站机组单机容量较大、水头变幅较大、引水系统衬砌型式变更后导致机组运行水头变幅进一步加大等情况,工程对机组运行水头范围和参数水平进行了调整。水位特征参数调整后水轮机工况工作水头420.16m~492.08m,水泵工况扬程438.28m~503.15m,额定水头从437m提高到447m,水泵水轮机吸出高度从-65m降低为-71m。

(三)由于引水隧洞衬砌型式变更后,为减小水泵水轮机运行水头变幅,有必要相应调整水库运行死水位,以适应大型蓄能机组国产化的要求,有利于水泵水轮机的水力设计和参数

匹配。上水库死水位由633.0m抬高至641.0m,死库容增加,备用库容将减少157万m3,备用时间由2h减少为1h。由于上水库调节库容减小,下水库抽水蓄能专用库容可由1066万m3调整为909万m3。

(四)环评阶段,上下库连接公路K6+700~K8+210段线路为盘绕陡峭山体半挖半填道路,公路K6+700桩号路面高程EL493.973m,公路K8+210桩号路面高程EL569.655m,路线长度约1.5km。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工程将该段线路K6+700~K7+680及K7+860~K8+210段路基施工变更为隧洞开挖,总长1330m,两段之间采用明线连接。

(五)环评阶段,下库进水口围堰轴线长271.0m,堰高41.3m,总填筑量约62万m3,防渗墙面积约4506m2。为降低围堰填筑难度,对围堰轴线进行了优化调整,缩短了围堰长度,围堰轴线长241m,总填筑量约35万m3,防渗墙面积1890m2;根据围堰轴线调整,下库进、出水口前池长度由45m缩短至20m,泄放洞进口轴线向下库进水口移近30m,并结合地形将泄放洞进洞点向山体内缩进10m。

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坝、厂房等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布置均未发生变化,与环评阶段工程设计内容一致,主要变化为施工布置和引水系统衬砌型式及机组特征参数的优化,对照《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这些变更均不属于重大变动。

三、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一)水环境

工程在上库导流洞封堵结构中布设了生态放水管,泄水管为直径159×4.5mm不锈钢无缝钢管,另设置不锈钢阀控制放水流量,生态放流管进水口高程为581m,出水口高程为578m,且根据主坝坝后量水堰测量数据显示,主坝渗流量长期大于10L/s,这样能保证下泄流量大于0.01m3/s。下水库大坝171.0m高程已设有一根放水管,管径1.2m,水平布置,常年不间断向下游放水,通过蝶阀控制出水量,下泄流量大于1.00m3/s,满足河道生态用水需求。

施工期对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采用二级沉淀池进行处理,处理后回用于砂石加工系统;对混凝土拌合系统废水采用简易沉淀池进行处理,中和沉淀后上清液回用于混凝土拌合系统或场内洒水降尘;对含油废水采用小型隔油池处理,出水回用于机械维修或场地道路洒水降尘;对洞室废水采用沉淀池进行处理,在各洞口附近设置废水沉淀池,并根据实际需要投加絮凝剂,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和道路洒水降尘;施工单位营地均采用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绿化灌溉,化粪池定期进行清掏。

业主营地生活污水采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后存储于收集池,回用于周边菜地浇灌。上库永久管理处污水经收集后进入化粪池处理,经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定期运至下游业主营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内做进一步处理后回用,化粪池定期进行清掏。开关站及电站厂房内生活污水

均经化粪池和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含油废水通过油水分离器处理,分离后废油回收,厂房内生活污水与处理后的含油污水一起暂存于厂房内污水池,定期运至下游业主营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内做进一步处理后,一起回用于绿化或道路浇洒。

(二)陆生生态

工程共布置上库坝后、下库、上下库连接公路1#和2#弃渣场,渣场均做到了先挡后弃,工程产生的弃渣均按照要求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工程设置了上库表土堆场,主要收集上库施工区和库盆内表土,表土堆存场采取了临时植物措施进行防护。工程对上下库工程区、公路两侧、施工生产生活区、渣场等采取了植被恢复措施。主坝、副坝周边均进行了网格梁的草本植物绿化,植物物种主要选用草皮、金边黄杨、红叶石楠等。上下库连接公路植被恢复主要是在路侧开种植槽栽植枫香、杜英、红花继木、女贞、杜鹃、鸡爪槭等树种,并播撒草种。上库坝后弃渣场已栽植桃树、播撒灌草籽进行植被恢复。下库弃渣场主要种植果树、播撒灌草籽进行植被恢复。选择的绿化物种主要是本地物种与园林栽培物种。公路1#、2#弃渣场已栽植乌桕、木荷、播撒马棘等草籽进行植被恢复。业主营地绿化灌丛乔木错落布置,植被覆盖率较高,恢复状况较好。临时施工用地及仓库已进行清理平整复垦。工程植被恢复过程中选择的物种主要是本地物种与园林栽培物种,栽种后存活性较强且不会产生入侵性而干扰当地原生物种生长。

(三)水生生态

仙居公司委托华东院开展人工产卵场(鱼巢)的专项设计,委托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支流双港滩和干流金坑产卵场区域开展人工产卵场(鱼巢)的建设,并对鱼巢效果进行了监测。2017年7月,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下岸水库库区人工鱼巢建设及监测效果评估报告》,鱼巢采用了稻草、芒草和遮阳网3种材料,根据监测结果,共获得鲤、鲫、翘嘴鲌、鲴鱼鱼卵总数量达19124950粒,其中双港滩着卵量12370530粒,金坑6754420粒。鱼类主要产卵高峰期位于5月初至6月中旬,总出苗率为43.32%,按照鱼苗成活率5%估算,增殖鱼苗414246尾。

(四)环境空气和声环境

施工期工程采用了低尘爆破技术,严格控制单孔装药量以减少粉尘产生;凿裂、钻孔开挖均采用了湿式作业;定期对产生扬尘浓度高的施工作业面进行了洒水降尘;砂石料加工采用湿法破碎、湿法筛分的低尘工艺;混凝土拌和系统采用封闭式拌和楼并配置袋式除尘器;配备了洒水车定期对路面进行洒水降尘,成立了公路养护专业队伍;水泥和粉煤灰采用储罐运输,运输和装卸全过程封闭。

施工过程中选用了低噪声的设备、工艺和车型,降低噪声源强;定期进行了设备和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限制车辆超载,减少运行噪声;合理安排施工、爆破时间,施工爆破采用了先进的低噪声爆破技术,夜间22:00~次日7:

00禁止爆破;加强了对受影响居民点附近公路路面维护,并设置禁鸣限速标志。

(五)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业主营地、施工营地和施工生活区均设置了垃圾收集桶、垃圾箱等垃圾收集装置,配备了专职环卫人员,制定环卫制度,每天定时清扫、清运垃圾,并委托仙居县环卫服务公司定期实施垃圾清运工作。试运行期业主营地与施工期一致。含油废水处理后产生的废油等含油废物在厂内暂存后交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收集处置。

(六)环境管理

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了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在工程筹备期、准备期和主体工程施工期根据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优化设计、补充和完善。建设单位明确了环境保护工作职能管理部门、人员,并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和工程实施情况对工程的环保投资进行了调整。仙居公司委托华东院开展了重要环保设施的专项设计工作,将环保措施纳入了招标、施工承包合同中,委托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和杭州环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监理工作,委托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了水质、大气、噪声和生态环境监测,委托杭州华辰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

四、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

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了野外用火和爆破的相关报批制度;严禁施工人员私自野外用火;严格控制易燃易爆器材的使用;制定了严格的的爆破规程,爆破时采取了有效隔离措施;未出现废水外排现象;电站环境管理部门针对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废水处理系统、含油废水、洞室废水以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定期进行了检修和维护,所有废污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严格按照运输车辆的载质量执行运输任务,严禁超限、超载;加强了对进厂公路、场内公路以及施工桥梁的养护工作,使路面尽量平坦,并保证桥梁的坚固;施工高峰期派专人在施工桥梁处指挥交通,避免因车流量过大而引发的各类事故。

运行期通过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能有效避免电站漏油等意外事故污染下岸水库水体;仙居公司编制了《浙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防汛、防台应急预案》、《浙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蓄水阶段事故应急预案》、《浙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多项风险应急预案,确保高效、快速地处置环境污染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五、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和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业主营地、地下厂房、开关站污水处理设施出口各项污染物浓度均能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城市绿化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上库管理站未正式投入使用,污水

处理设施进口无废水,因此未进行采样。

仙居电站工程竣工后调查区的林地、草地、耕地面积均有所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增加。现场调查发现工程的自然恢复状况较好,同时采取了人工栽植园林绿化苗木进行植被恢复。因此工程建设对评价区生物量影响较小。通过双港滩和金坑人工产卵场(鱼巢)的建设,工程建设运行对鱼类重要生境的影响较小。与建设前相比,项目区域林地、草地、耕地的面积均有所减少,水域、建设用地有所增加,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不大,占评价区总面积的比例变化不大,仍然是以林地为主,区域环境质量主要受森林生态系统控制。工程建设运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

业主营地、湖头村和下水库管理站的PM

10、SO

2、NO2和TSP日均浓度均满足验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工程运行期不产生大气污染物,根据监测结果,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业主营地、湖头村和下水库管理站噪声监测值均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说明电站运行期间对附近声环境基本无影响。

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实现固废无害化处置,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六、验收监测结果

业主营地、地下厂房、开关站、上库管理用房配套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地下厂房配备了油污水处理设施,监测结果显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良好。

验收监测结果显示上库库尾上游500m、上库库中、上库主坝下游茶园坑支沟口处、下库进出水口围堰外侧、下库坝下500m排水洞上游100m处和永安溪茶园坑支沟汇口以下500m处共6个断面中,除总氮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外,其余水质监测因子监测结果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下库坝址以上1000m断面除总氮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外,其余水质监测因子监测结果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整体水质较好。验收调查地表水水质监测总氮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地表水总氮浓度较高,上游来水水质的总氮本底值较高。总体来说,工程在采取相应的水质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运行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从验收监测结果来看,业主营地、湖头村和下水库管理站的PM

10、二氧化氮、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相关限值。工程运行期间对附近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从验收监测结果来看,业主营地、湖头村和下水库管理站的噪声监测值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限值要求。工程运行期间对声环境基本无影响。

七、验收结论

仙居电站在建设和运行以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落实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较好的落实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对区域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没有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验收工作组认为该项目基本符合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条件,同意通过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八、验收存在的问题

上、下库渣场植物恢复措施(乔灌木种植工作)正在开展。

九、后续要求

(一)加强地下厂房清污分流和污水处理设施以及业主营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运行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

(二)尽快完善上、下库渣场植物恢复工作。

(三)验收完成后,适时开展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

第二篇: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实习报告

第一章 实习经过 ................................................................................................ 2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3

一、工程概况 ....................................................................................................................................... 3

二、出露地层 ....................................................................................................................................... 3 2.2.1沉积岩 .................................................................................................................................. 3 2.2.2火成岩 .................................................................................................................................. 5 2.2.3侵入岩及岩脉 ...................................................................................................................... 6

三、地质构造 ....................................................................................................................................... 6 第三章 实习内容 ................................................................................................ 7

一、野外踏勘 ....................................................................................................................................... 7

二、平硐和探槽编录 ........................................................................................................................... 8 3.2.1一号平硐CAD图及描述: ................................................................................................ 8 3.2.2二号平硐CAD图及描述: .............................................................................................. 13

三、岩芯编录及钻孔柱状图 ............................................................................................................. 17 第四章 实习心得 .............................................................................................. 18

第一章 实习经过

2011年3月25日上午,伴随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我们来到了此次生产实习的基地:位于句容抽水蓄能电站东南方向的芦塘工区,这个基地距离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步行只需半小时以内。放下包裹大家纷纷整理东西熟悉环境,第一天就在紧张忙碌中渡过了。

第二天一早,老师请了句容抽水蓄能电站的陈总给我们讲解电站的基本概况,地层出露的条件,地质构造和一些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等情况。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下午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老师先带我们简单熟悉了基地周围出露的一些地层条件和地质现象,让我们对这个地区先有个大概的认识,熟悉野外踏勘的过程及记录的要求。

随后的六天主要是地质踏勘的环节。白天我们背上地质包,翻山越岭观察该地区出露的地层,根据之前记录的一些地层资料对其岩性进行判断,并在地形图上定点。晚上回到基地,大家拿出白天打到的标本,对其进行编号分类,并且更加仔细的观察不同岩石的特点,弥补白天踏勘时间有限不能好好观察的缺陷。如果遇到不能判断的岩性或对一些地质条件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老师们会很耐心很详尽的回答我们的问题,有一些不能确定的问题师生会共同讨论。

踏勘之后我们参观了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正在施工的二号平硐以及平硐附近的探槽,接下来的安排就是平硐和探槽的编录。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平硐和探槽编录的要点,并让我们观察平硐洞壁洞顶的地质情况。随后对一些地质情况做了讲解,让我们了解到平硐和探槽编录的描述要点。之后的三到四天,就是平硐编录的环节。我们编录了一号和二号平硐以及八号探槽,并且把平硐和探槽编录图通过AutoCAD绘制到计算机里。

在进行野外踏勘和洞室编录的过程中,如果天气不好,我们便会在基地后面的岩芯库前编录岩芯,并把编录好的岩芯通过勘查E生成钻孔柱状图,同时我们还把在一条剖面线上的钻孔绘制成剖面图,让我们对这些钻孔有个更直观的了解。

4月10日下午,满载着收获我们踏上了回校的归途。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抽水蓄能电站由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建设规模为6台单机容量为22.5万千瓦的发电电动机组,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总投资约70亿元。该电站是国家电网重点工程,建成后在为镇江市及周边地区输送廉价电力的同时,还将形成新的旅游景观,提供千余工作岗位。 电站拟建地址位于句容市边城镇境内,地处华东电网负荷中心,上水库位于仑山主峰西南侧沟中,下水库位于仑山水库库尾,地理位置优越。 句容蓄能电站运行后,将具有近双倍容量功能,能有效增强电网用电峰谷的调控能力,缓解苏南供电紧缺的矛盾。此外,电站建址紧邻仑山水库,上、下游水库建成后将形成人工湖等新景观,电站拟6年内建成运行,项目自身及衍生的建筑等行业就业岗位预计将超过千人。

二、出露地层

2.2.1沉积岩

(一)震旦系

上统,灯影组(Z2dn):该地层出露于测区的中部,为浅灰——深灰色细晶白云岩,碎屑白云岩,葡萄状白云岩,夹燧石条带及结核,叠层石、藻类化石及刀砍状溶沟。厚度约为150m,主要分布于上水库仑山的北西侧山脊。

(二)寒武系

1. 幕府山组(∈1m2):该地层分布于测区中部,为含磷白云岩,硅质岩,顶部为黑色鳞状岩,含磷硅质岩。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度约40m,含三叶虫、软舌螺等化石,工程区分布于上水库仑山的北西侧山脊。

2. 炮台山组(∈1p):该地层也分布于测区中部,为硅质、灰质、泥质白云岩,无燧石及化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39m,工程区的上水库北西侧山脊有分布。 3. 观音台组(∈2—3gn):出露于测区的中部及西南侧区域,为硅质白云岩、硅质条带白云岩、含燧石白云岩、含叠层藻化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623m,工程区主要分布于上水库及仑山部位。。

(三)奥陶系

1. 仑山组(O1l):为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70~100m,含腕足类化石。

2. 红花园组(O1h):为细晶灰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32~205m,含腹足类、腕足类化石。分布于工程区的东南侧。

3. 大湾组、牯牛潭组(O1d+g):为砂质白云岩、似瘤状含生物碎屑白云岩、泥质灰岩、生物碎屑微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并层厚>36m,呈条带分布于工程区的东南侧。

4. 大田坝组、宝塔组(O2d+b):为含龟裂纹灰岩,似瘤状灰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并层厚15~20m,含三叶虫等化石。工程区的东南侧内有少量分布。

5. 汤头组、五峰组(O3t+w):为粉砂质泥岩、硅质岩、泥岩、灰岩夹含瘤状结合泥灰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并层厚26~28m。

(四)志留系

1. 高家边组(S1g):主要分布于测区的中部及北部,西部也有少量分布,下部为灰、灰黑色夹灰黄色粉砂质页岩、页岩;中部为黄绿、灰黄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上部为黄绿、灰黄绿、橄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泥质粉砂岩。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工程区主要分布于上水库的东西两侧山坡坡脚。

2. 坟头组(S2f):下段(S2f1):灰黄、灰黄绿色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上段(S2f2):黄绿色粉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含鱼等化石。

3. 茅山组(S3m):为粉细砂岩、粉砂质页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度为0~26m,含瓣鳃类化石碎片。呈条带状出露于高骊山西北侧。

(五)泥盆系

五通组(D3w):下段(D3w1)为灰黄、灰白色厚层粗粒石英砂岩、石英砂砾岩,上段(D3w2)主要为灰黄、灰白、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含鱼类及植物化石。

(六)石炭系

1. 金陵组(C1j):灰岩、页岩。

2. 高骊山组(C1g):粉砂岩、石英砂岩。 3. 老虎洞组(C1l):白云岩、含燧石团块、角砾。

4 4. 黄龙组(C2h):浅肉红色细晶及隐晶质灰岩、粗晶灰岩,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94m,富含蜓类化石。

5. 船山组(C3c):纯灰岩,含葛万藻、麦粒蜓化石。

(七)二叠系

1. 栖霞组(P1q):含燧石结核灰岩、臭灰岩、泥质灰岩、页岩、泥灰岩、硅质白云岩 2. 孤峰组(P1g):硅质页岩、泥质硅质岩、含泥质灰岩夹泥岩页岩 3. 堰桥组(P1y):砂质页岩、泥岩、粉砂岩 4. 龙潭组(P3l):粉细砂岩,硅质、炭质、泥质页岩

(八)三叠系

1. 下青龙组下段(T1x1):灰岩、钙质泥岩与页岩互层,页岩为紫红色,薄层 2. 下青龙组上段(T1x2):灰岩、含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 3. 上青龙组(T1s):含角砾状灰岩、灰岩夹泥质灰岩

4. 周冲村组(T2z):上部为灰色薄层至中层泥晶灰岩、少量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泥晶灰岩。下部为灰色、灰黄色厚层高溶角砾岩,灰色,薄至中层粉晶灰岩。泥晶含泥灰岩夹粉(泥)晶砂砾屑灰岩及粉(泥)晶砂屑白云岩

(九)侏罗系

1. 象山群下段(J1—2Xn1):石英砾岩、粉砂岩 2. 象山群中段(J1—2Xn2):石英砂岩、粉砂岩 3. 象山群上段(J1—2Xn3):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

(十)白垩系

1. 杨冲组(K1y):砂砾岩、钙质粉细砂岩、含砾钙质粉细砂岩、含砾枣状灰岩 2. 上党组(K1s):安山岩、石英安山岩、英安质集块砾岩

(十一)第四系

1. 上更新统(Q3):粘土、粉砂质粘土 2. 全新统(Q4):粉砂质粘土、粗砂、碎石

2.2.2火成岩

上党组石英安山岩(το53S):小范围分布于测区的南侧,以浅紫灰色、暗紫色为主,风化后呈灰白色,常见有块状构造,呈斑状结构。

5

2.2.3侵入岩及岩脉

主要分布于测区的中部及西北部,以燕山晚期侵入岩体为主,其岩性以闪长玢岩(δμ53(1))、石英闪长斑岩(δοπ53(2))、石英脉等出露较广。工程区范围内出露的主要为闪长玢岩(δμ53(1)),多以岩脉、岩基的形式产出。

闪长玢岩(δμ53(1)):灰黄、灰绿色,斑状结构,基质主要由斜长石组成,另有少量暗色矿物,矿物蚀变强烈,严重碳酸盐化、绢云母化,边缘有溶蚀现象。工程区内主要分布于上水库西库岸,南库岸,呈脉状产出;下水库库底、左岸山脊一带大范围出露,工程区内出露的岩体大部分蚀变强烈。

三、地质构造

该地区位于宁镇弧形构造带,地质条件复杂,测区内有较多断裂。根据资料及此次实习调查的结果,主要有以下断裂:

1. 徐—金逆掩断裂带:总体呈北西突出、近东西向展布的弧形,倾南,倾角平缓,长达60 公里以上,其东段断裂边缘的下盘岩层倒转,工程区位于该逆掩断裂带的东端南侧,距上水库约1.0km。

2. 青龙山~北山水库断裂东段:走向北东东向,倾向南东,倾角60°,该断层揭露较好,延伸2~3公里,出露于工程区北侧。

3. 金条山入字型构造带:呈北东向弧形展布,主要由五条断层组成,其中有四条延伸至工程区,各断层走向由N10~20°E转为N30~50°E,呈向西突出的弧形,均倾向南东、倾角60~70°。

4. 姊妹桥~韦岗断裂:近EW~N80°W方向延伸,倾向北,倾角60~70°。姊妹桥经高家边东至韦岗以东,长5公里左右,宽100~200m,断裂带东宽西窄,至句容林场南侧消失。工程区表现为两条平行的断裂。

5. 仙人洞断裂东段:走向为北东东,倾向南东,倾角65°左右,延伸4km以上,工程区位于该断裂带的东端,表现为大量的粗晶至巨晶方解石伴生。为奥陶系牯牛潭组地层(O1d+g)逆掩于红花园组地层之上(O1h)。

第三章 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分为三个部分:野外探勘和填图,平硐、探槽编录以及岩芯编录。

一、野外踏勘

野外踏勘总共进行了约7天,每天从工区出发沿着在地形图上确定好的线路行进。 路线一:芦塘工区(住处)→大哨泉; 路线二:芦塘工区→仑山南坡→仑山山顶; 路线三:芦塘工区→观音台东仙人洞泉→打靶场泉;

路线四:芦塘工区→姊妹桥→二号平硐洞口→东大洼采石场→林场采石场→仑山山顶→仑山290.8米高程处→一号平硐;

路线五:芦塘工区→上沟采石场→九品采石场→狐狸洞采石场→下水库沿坝轴线→长安采石场;

路线六:芦塘工区→姚林口采石场→沿采石公路一路观察→交通采石场→芦塘工区; 路线七:芦塘工区→下库沿坝轴线→长安采石场→上孟村→芦塘工区

经过以上范围内的野外踏勘,我们对整个测区内的地质环境、地质条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能较好的区别岩性特征、断层性质,以及在图上定点。

二、平硐和探槽编录

3.2.1一号平硐CAD图及描述:

1、 裂隙:形态曲折,窄的张开,无填充,中等延续

2、方解石脉:NW壁,宽约1cm,延续性较好,形态较平直

3、裂隙:非原生,微张开,延续性差

4、节理:N10°E,NW∠65°,表面风化为红粉土,节理间距为20-40cm

5、裂隙:N70ºE,SE∠67°,泥质充填物、土黄色、含植物根系、夹碎石、稍硬塑, 宽0.5m,单层厚4-5cm

6、裂隙:N35°W,SW∠42°,稍软塑,有水滴渗出,6-11m处宽度2-3㎝,11m处变宽,约10㎝

7、节理:N60°W,NE∠48°延伸较好,平直粗糙

8、溶洞:洞高2.4m,补充描述

9、溶洞:80*60cm,洞高沿前进方向变化,15.2m处高2.4m,16.4m处高1.7m,灰黄色泥质充填物,干燥坚硬,无水渗出

10、裂隙:较闭合,补充描述

11、裂隙:产状不明,线状延伸,顺层有锈红色渲染,19.4m处,有黑色燧石条带,宽3-5cm,沿前进方向有零星燧石团块、条带

12、节理:间隔10cm,延伸差,平直粗糙

13、裂隙:N70°W,SW∠52°,裂隙宽约60cm,泥质充填,灰白土黄色,坚硬

,21m处见一深约3m的溶洞,N30°W方向溶蚀,∠

55°,无水渗出,21.3m处发现裂隙,宽约2cm,土黄色泥质充填

14、软弱夹层:单层厚度变化大,薄处2-3cm厚处10cm,多从洞顶向洞壁延伸的裂隙,裂隙密集,裂隙间距10-20cm,有泥质充填物,NW洞壁有裂隙,表面有铁质渲染,泥质充填,20-21.5m处有两弧形燧石条带,宽约8cm,延伸较远,到裂隙而止

15、方解石脉:宽约5mm,向上延伸到层面,向下延伸到洞壁底

16、方解石脉:宽约5mm,形态曲折

17、方解石脉:宽约5mm,延伸较远,形态较平直

18、泥质白云岩:呈条带状,宽25cm,泥质充填,受挤压严重较破碎,产状不清

19、裂隙:N17°E,NW∠40°,延伸较远,裂隙较闭合

20、方解石脉:有两条方解石脉,呈枣核状展现,中间间隔约8cm,单宽1cm

21、方解石脉:NE∠54°宽约2cm,延伸至洞底,方解石呈土黄色,分叉较多

22、裂隙:宽约30cm,裂隙延伸向里2m以上,向岩壁内部呈楔形,充填物较少,NE壁岩体颜色较WE壁深,顶 10 部岩体破碎,多掉块

23、方解石脉:NW壁上宽下细,(宽度),呈黄褐色,方解石结晶完整,晶体较大,充填少量泥质物,较坚硬

24、裂隙:中等延续,波状镜面,洞顶多分叉,窄的张开,含方解石脉,夹泥质充填,宽约2-8mm,干燥

25、节理组:N35°E,NW∠70°,表面风化为红粉土,平直粗糙,延伸性好,紧密的,节理间距10cm

26、裂隙密集带:波状镜面,紧闭的,延续性差

27、节理:N15°W,NE∠44°,粗糙,中等延续,节理间距15-20cm,向前,与泥质白云岩带隔一条宽50cm的岩脉,单层厚2-10cm,夹有燧石团块,径约4cm,风化面呈灰黄,红褐色

28、裂隙:有拐角,中等延续

29、泥质白云岩条带:土黄、深灰色,N82°E,SE∠55°,宽约10-30cm,条带间铁质渲染,延续性好,表面风化为泥质物,,夹方解石条带,宽1-2cm,中间夹有两条灰黄色泥质夹层,厚约5cm,质软燥,风化面锈红色,染手 30、方解石脉:宽约5mm,波状,延续性差

31、泥质白云岩条带:NW壁上有一段灰白色岩体,揉皱,宽约4cm,深灰色,风化面呈红褐色,砂糖状方解石结晶,44.1mSE壁有燧石条带,宽5-10mm

32、方解石脉:宽约8mm,中等延续,形态曲折

33、软弱夹层:N64°E,SE∠58°,下粗上细,下宽13cm,上约8cm,灰黄、紫红色,干燥,平直镜面,SE壁下侧多红褐色小凸起

34、软弱夹层:宽10-15cm,灰黄、紫红色,湿润,有溶蚀现象

35、裂隙:微张开,方解石脉填充,波状镜面,延伸性差

36、方解石脉:宽2mm,位于SE壁,延续性差

37、节理:N,E,∠70°,平直粗糙的,延续性较差,紧密的,间距5-15cm

38、裂隙:微张开,方解石脉填充,平直,有拐角,中等延续

39、方解石脉:宽2mm,位于SE壁,垂直层面发育,至层面处顺层发育 40、裂隙:中等延续

41、软弱夹层:宽5cm,土黄、红褐色,平直镜面

42、溶洞:潮湿,1滴/1.5min,灰黄色泥质充填物,极软,牛角状洞穴,含碎石,径约8mm,位于NW侧

43、泥质白云岩:单层厚3-5cm,风化呈红粉土,发育有方解石

44、方解石脉:宽1cm,波状粗糙,延续性极差,SE壁垂直洞的延伸方向

45、软弱夹层:灰绿、土黄色,干燥,较坚硬,厚约12cm,挤压破碎

46、节理:N5°W,SW∠67°,溶蚀现象,宽20cm,泥质充填,灰黄、灰白色,干燥,较坚硬

47、节理:与软夹相切割,延续性差,紧闭,平直

48、方解石脉:宽2-5mm,平直粗糙,延续性差,垂直层面方向

49、方解石脉:宽5mm,平直粗糙,延续差 50、裂隙:闭合,延续性差,NW壁,平直

51、裂隙:紧闭,延续性差,NW壁,波状

52、侵入体:浅灰色,风化呈红褐色,染手,出露面为三角形状,层面与旁边裂隙面平行

53、方解石脉:宽5mm,平直粗糙,延续差

54、裂隙:NW壁填充方解石脉,宽3mm,顶部紧闭,SE壁填充红粉土,微张开,中等延续性,平直光滑

55、裂隙:延续性差,平直,紧闭

56、揉皱:核部较破碎,多薄层,厚3-5cm,向洞壁顶方向变缓,有燧石结核

57、裂隙:紧闭,延续较差,波状粗糙

58、节理:N35°W,NE∠44°,间距2-5cm,延伸差

59、节理:N3°E,NW∠56°,间距10-40cm,延伸差

60、掉块:NW壁缺掉块,形成三角形洞,岩体破碎,块体大小直径20-40cm,厚3-10cm,硐角有泥质堆积物,含碎石块

11 6

1、方解石脉:三条较宽的方解石脉呈叶子状展开,延续性较差,有红褐色泥质填充,结晶好 6

2、方解石脉:宽1cm,延续性差,平直

63、节理:N5°E,SE∠63°,间距4-40cm,波状粗糙,延续性差 6

4、方解石脉:宽2mm,延续差,波状 6

5、裂隙:紧闭的,延伸差,顶部岩体较破碎

66、软弱夹层:顺洞向延伸,包含方解石脉,泥质夹层,红褐色 6

7、节理:N22°E,NW∠65°,间距3-10cm,波状粗糙,中等延续 6

8、方解石脉:宽5mm,延续性差,平直

69、节理:N40°E,SE∠30°,间距10-40cm,陡砍状,两组节理形成掉块多 70、节理:N75°W,SW∠0°,间距1-3cm,延伸差 7

1、节理:N25°W,SW∠45°,间距10cm,延伸差 7

2、节理组:N10°W,NE∠85°,间距10-20cm,延伸差 7

3、层间方解石脉:宽8mm,延续较好,平直

74、层间方解石脉:宽7mm,延续性较好,平直镜面,夹有红色泥质充填 7

5、方解石脉:宽1cm,延续差,平直 7

6、燧石条带:出现在SE壁上

77、方解石脉:宽1cm,延续性差,平直 7

8、方解石脉:宽5mm,延伸差,波状

79、方解石脉:宽6mm,延续性较好,平直粗糙,灰黄色

80、节理:N70°W,NE∠89°,间距10-15cm,延伸较差斜向发育,方解石脉 8

1、节理:N,E, ∠50°,延续性差,波状,粗糙 8

2、方解石脉:宽4mm,延续差,平直 8

3、方解石脉:宽2mm,中等延续,平直粗糙

节理玫瑰花图:

12 3.2.2二号平硐CAD图及描述:

1、断层:断层宽度30cm,影响带45cm,N85ºW,NE,∠82º,灰黄,充填粘土、方解石,顶拱未充填,潮湿,影响带方解石发育,延伸方向多与断层方向直交,到断层中断。

断层产状:N45ºW,局部有木支护,洞顶逐渐闭合,在南东壁又张开,微溶蚀,断层泥充填,渗水,有一条近水平的燧石条带在断层前,宽约30cm。根据两边裂隙的错动

判断为逆断层。

2、裂隙:产出于SW壁,平直粗糙,延续性差,紧闭。

3、方解石脉:宽3-5cm,位于南西壁,垂直于地面方向,到洞壁顶折向与洞向相同,中等延续。

4、裂隙:N85ºW,NE,∠82º,中等宽度-很宽,充填方解石脉,阶坎光滑的,中等延续,两条方解石脉近平行,潮湿。

5、节理①:近洞向走向,平直镜面的,N55ºE,NW,∠75º,延续性差,中等间距,紧密的。

节理②:N20ºE,NW,∠85º,延续性很差,平直光滑,紧密的。

6、裂隙:微张开,泥质填充,平直光滑,潮湿,延伸到断层终止。

7、裂隙:窄的张开,泥质填充,平直粗糙的,延伸性差。

8、裂隙:微张开,方解石脉填充,倾向NE,延续性差,平直粗糙到断层终止。

9、裂隙:闭合,干燥,平直光滑的,延伸性差,到断层终止。

10、方解石脉:宽1-1.5cm,多分叉,波状粗糙,中等延续。

11、裂隙:微张开,平直粗糙,延续性差。

12、节理:近直立,倾向SE30º,波状光滑,中等延续。

13、节理:间距约18cm,倾向SE10º,平直光滑,延续性差。

14、断层:有支护,夹泥层,N80ºW,近直立,SE壁点北岩体较完整,点南节理较发育,宽50cm,方解石脉发育多顺断层方向,湿润,灰黄,红粘土。为正断层。

15、裂隙:微张开,方解石脉填充,波状光滑,延伸性差。

16、裂隙:紧密,阶坎光滑,延续性差。

17、裂隙:窄的张开,泥质充填,平直光滑,中等延续。

18、裂隙:反S型,宽1cm,泥夹碎石,波状光滑,滴水,一滴每分钟,表面弱溶蚀,灰黄红褐色。

19、裂隙:张开,上方方解石脉填充,下部泥质波状光滑,周围发育很多纵横交错的方解石脉,延续中等。 20、方解石脉:棒球棍状,延前进方向变细,5-15mm,延续性差。

21、节理(一号断层证据):微张开,被断层错开,平直光滑,中等延续。

22、方解石脉:宽0.5-1cm,延伸到洞顶,平直粗糙,延续性差。

23、方解石脉:成×形状,宽8mm,延续性差,阶坎光滑。

24、节理:N,E,∠68º,间距10-50cm,紧密,中等延续,平直光滑。

25、裂隙:夹泥,中间成土黄色,泥化部分厚1.5-3cm,方解石脉厚2-10cm,波状粗糙,延续性差。

26、节理:N20ºE,NW,∠55º,微张开,夹泥,洞向延伸,延续性好,表面风化为红褐土黄色。

27、裂隙:宽张开,方解石脉填充,约8mm,波状粗糙,延续性好。

28、节理①:倾向NE30º,∠75º,间隔2-10cm,延续性差,平直光滑,紧密。

节理②:NE80º,∠60º,间隔10-40cm,延续性差,阶坎粗糙。

29、方解石脉:宽1-1.5cm,中等延续,平直,粗糙。

30、节理:紧密,间距约1M,N5ºW,NE,∠73º,平直光滑,延续性中等。

31、节理:N85ºW,NE,∠65º,间距30-100cm,平直粗糙,延续差。

32、方解石脉:宽1-3cm延续性差,波状光滑。

33、裂隙:方解石脉填充,宽0.5cm,波状粗糙,中等延续。

34、节理:N20ºE,SE,∠85º,间隔15-20cm,平直光滑,延续差,紧密。

35、裂隙:下部宽1-5cm,泥夹碎石,深灰,灰黄色,阶坎光滑,中等延续,干燥,上部宽10cm,充填方解石脉,夹泥坚硬。N70ºE,SE,∠51º。

36、裂隙:张开,泥夹碎石,波状光滑,少量方解石脉填充。

37、裂隙:紧密,泥质填充,洞向延伸,中等延续,平直光滑。

38、燧石条带:3-5cm,洞顶处,长约40cm。

39、方解石脉:1-8mm,延伸性较好,平直光滑。 40、裂隙

14

41、节理:N10 ºE,NW,∠88 º,紧密,延续差,平直粗糙。

节理玫瑰花图:

3.2.3探槽CAD图及描述

1、18m处节理:倾向NE85º,∠53º,间距约30cm,中等延续,平直光滑。

2、21m处节理:倾向NE80º,∠32º,间距5 cm,平直光滑,闭合。

3、24m处节理:NE60º,∠52º,表面有揉皱现象,波状光滑,间隔10-20 cm,挤压造成揉皱。

4、节理:倾向NE70º,∠30º,呈×状交叉,延续差,紧密。

5、25.4m节理:NE65º,∠56º,呈×状交叉,平直。

6、×型节理:①倾向NE70 º,∠67 º,延续差,紧密,平直。 ②倾向N,直立,延续中等。

7、裂隙:倾向NE10 º,∠65 º,很宽,泥质填充,平直光滑。

8、节理:倾向NE60 º,∠41 º,紧密,平直光滑,延续差。层面,N50 ºE,SE,∠64 º。

9、地质分界线:点S,炮台山,点北,幕府山。

10、节理:倾向NE80 º,∠63 º,间隔10-20 cm,延续差。

11、节理:N30 ºW,SW,∠50 º,间隔10-20 cm,中等延续,平直光滑。

12、裂隙:N75 ºW,NE,∠58 º,张开,泥质填充,延续性好,平直光滑。

13、裂隙:倾向260 º,∠65 º。

14、裂隙:倾向260 º,∠60 º,宽约3 cm。

15、节理:倾向260 º,∠60 º,闭合。

16、节理:倾向235 º,∠53 º,有泥充填,延伸较好,×型节理。

17、地层分界点:N60 ºE,SE,∠47 º,在38m处,点南观音台,点北炮台山。

18、燧石条带:有弯曲揉皱现象,4条,条带宽度1-5 cm,间距10-20 cm,在坡坎上方,坡脚约55 º。

19、节理:300 º,∠55 º,比较发育,每组发育较短,在岩层表面呈陡坎现象。

16 20、节理:295 º,∠50 º,张开,有粘土填充,延伸较长,节理间距约15 cm。

21、节理:倾向75 º,∠64 º,张开,有泥土充填,延伸较长。

22、揉皱:有泥质充填,间距10-15 cm,岩层表面粗糙。

23、裂隙:有4条充填的2条未充填的,充填物为泥质物,间距10-15 cm,裂隙宽度2-5 cm。

24、节理:245 º,∠45 º,延伸较短,有四条,间距10 cm,张开无填充。

25、节理:倾向35 º,∠60 º,岩层表面粗糙,有3条,泥土充填,间距15-20 cm,宽度2-4 cm,延伸较短。

三、岩芯编录及钻孔柱状图

岩芯编录主要完成了ZK89~ZK9

4、ZK

110、ZK145的岩芯编录。首先是通过ZK

110、ZK145的编录学习了钻孔编录的基本方法,ZK89~ZK94为下水库坝轴线的勘探钻孔,通过钻孔的编录,及资料的整理又进一步对下水库坝址的地质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以下为钻孔柱状图: 见附录

第四章 实习心得

此次实习收获很多,使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归结为以下几点:

1)首先就是大家团结协作的精神。无论在爬山还是平硐的编录,或是钻孔岩芯的编录都要大家团结才完成。在爬山时,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确保每一同学的安全。在岩芯及平硐编录时,小组内部同心协力高质高效的完成了编录的任务。我认为此次实习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使同学之间更加的了解熟悉。

2)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本次实习的一个重要收获,几次踏勘基和一号平硐的编录本上都是没有路的,完全是爬山,自己找路。有的地段的坡角大于40°,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但大家都努力克服,圆满的完成了此次的实习任务。这些磨练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使我们早一步认识到现实,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了心理准备。

3)首先是野外踏勘的基本方法,从最基本的罗盘的使用,到比较复杂的地质现象的推测,观察记录。同时也学到了踏勘时的思考问题的思路,开始先是认真观察地质现象,发现问题,最后总结记录。然后是平硐及探槽的编录,主要学会了编录的主要的方法。最后也是最重要是岩芯编录,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岩芯编录的方法,知道走进生产单位应该怎样去做,以何种态度去完成钻孔岩芯的任务。此次实习学到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以后走经生产单位时的工作技能,这也是此次实习的根本目的。

4)此次实习同样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就是实习的时间太短,学到的技能并未完全的融会贯通,有些同学也并未完全掌握各种方法,例如原想在测区内进行填图实习,可是时间来不及加上测区内的地质情况过于复杂,虽然在地址图上定出了许多的地质点,但还不能完成填图任务;又如,风化分带,洞室围岩的分类都未学会。其次就是测区的地质情况太过复杂,有多的现象并未的到正确的解释,还存在着很多的疑惑。这也是地质学的复杂与魅力所在。

其实通过短短十几天的实习想把测区内的地质情况弄懂是不可能的,我们主要要完成的就是各种技能方法的锻炼,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主要要求和目的。通过这些天的锻炼我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些方法,我想这也是本次实习最大的收获。

第三篇:赤峰抽水蓄能电站 前期工作合作协议

甲方: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

乙方: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签订日期:2011年月

签订地点:

- 1 -

赤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合作协议

为了满足华北电网特别是蒙东电网调峰、安全经济运行和供电可靠性的需要,促进蒙东地区风电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推进赤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前期工作,经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和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乙方)双方协商,决定共同合作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项目进展,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

一、项目背景

赤峰I抽水蓄能电站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芝瑞镇,下水库坝址位于百岔河上。电站距赤峰市直线距离约110km,本阶段初拟电站装机容量1200MW,额定水头337m,设计年发电量20.08亿kWh,抽水电量26.77亿kWh。电站交通方便,施工条件较好,初拟建设总工期72个月。工程静态总投资52.67亿元,单位千瓦静态投资4389.51元。

2011年7月28日至30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会同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在海拉尔主持召开了内蒙古自治区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报告审查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报告(蒙东地区)》中提出:“赤峰I站址装机规模较大,对外交通比较方便,站址在环境上不存在制约因素,工程建设条件较好,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在本地区相对较优,建议尽早安排开展赤峰I站址的前期工作,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若2020年建成,可较好地满足蒙东电网调峰及风电外送需要”。会议审查意见中明确指出“为

满足内蒙古电力系统及蒙东电网调峰及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以及配合蒙东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外送的需要,至2020 年水平,内蒙古东部地区新增抽水蓄能电站3400MW左右是必要的,同意赤峰I站点为推荐站点,并适时启动兴安盟和呼伦贝尔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

根据内蒙古东部地区规划选点的审查意见,赤峰I抽水蓄能电站为蒙东地区近期首先开发的站址,并计划2020年前建成投产。按此推算,赤峰I抽水蓄能电站应在2015年前具备开工条件。考虑到本项目预可研和可研两个阶段的勘测设计工作周期需要四年左右的时间(包括预可研结束后的”路条”申请过程和可研结束后项目核准过程所需时间),只有尽快开展项目预可阶段工作,才能满足2015年开工建设的需要。由于蒙东地区其它项目的预可研阶段的工作基本结束,蒙西地区有关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也较快,为了使本项目在内蒙尤其是蒙东地区的项目向上申报过程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更需要加快开展本项目的前期勘测设计工作。

二、主要合作内容

鉴于赤峰I抽水蓄能电站勘察设计时间紧、任务重,在目前尚无明确投资主体介入的情况下,乙方准备垫资开展赤峰I抽水蓄能电站的预可研阶段勘测设计工作。由于乙方近期资金比较紧张,制约了项目前期外业勘探工作的进度,不利于项目的快速推进。基于上述情况,为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甲方愿筹措本项目前期勘探工作经费500万元,暂借乙方使用,待乙方资金情况得到缓解后返还甲方。

乙方按照《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5206-

2005)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水利、水电、电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勘察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6﹞1352号)中所规定的工作内容和深度开展赤峰I抽水蓄能电站的前期工作,完成本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三、工作经费说明

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水利、水电、电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勘察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6﹞1352号),以及规划阶段项目的估算费用,经计算本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全部勘察设计费用约为4170万元,其中开展现场勘察工作所需费用约为2000万元。甲方负责筹措经费500万元借给乙方,用于缓解乙方今年及明年上半年外业工作经费紧张的压力。其余不足部分由乙方自行筹措。

甲方筹措经费500万元(伍佰万圆整)在协议签字生效后30日内借付给乙方(最迟不超过2011年12月31日),乙方开具相关收款证明,待费用返还甲方后,乙方收回收款证明。

乙方视资金情况,在2012年度返还甲方借款500万元(伍佰万圆整),最迟不超过2012年12月31日返还。

四、双方约定

为确保赤峰I抽水蓄能电站的顺利开发,甲方应负责解决临时用地和林木砍伐问题,协助解决劳动力雇佣、火工材料采购、设计资料

收集以及现场勘察设计人员办公、住宿、交通、通讯等方面的问题,保障工程现场施工不受社会、环境、林业等外部条件制约,并考虑减免乙方在勘察设计过程中的相关费用,同时负责落实与本项目相关的地方优惠政策。

为做好抽水蓄能项目必要性论证工作,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做好本地区风电资源情况、开发情况和投产情况等的调查工作。

甲方应积极协调外部各方(政府、投资方、电网等)关系,为加快本项目的进度创造有利条件。

乙方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勘测设计工作,保证达到《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5206-2005)的工作深度,并保证项目设计进度和质量。

乙方在加快本项目预可阶段工作的同时,当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对部分现场勘察工作适当加深工作深度,为后期加快工作进度奠定基础。

乙方应积极配合甲方做好外部关系协调工作,并对协调工作提前策划和及时提出建议。

甲、乙双方同意: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合作过程中,还应积极研究共同推进地区风电资源开发工作;在同等条件下,甲方应优先提供乙方的开发权;乙方应积极筹措资金或引进投资方对所取得的资源加快开发。具体事宜另签协议解决。

在本协议执行过程中,其它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甲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盖章)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盖章) 乙方代表(签字):

日期:年

日月

第四篇:关于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库区清理的心得

清远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清远市清新县境内的秦皇河上游,工程以调峰填谷为主,总装机容量为1280MW,工程等别为Ⅰ等,工程规模为大(1)型。电站最大净水头502.59m,主要枢纽工程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洞室群及场内公路等建筑物组成。

由于蓄能水库的运行特点是上、下水库自身水体进行交换发电,水库具有以下特点:

(1)水库集雨面积小,河流长度短,汇流时间快,因此河流沉积和净化作用

远不如常规水库。水库的污染物、漂浮物和水库库岸的不稳定将直接影响电站进、

出水口和机组运行。

(2)水库进出水体交换当水库蓄到设计水位时,天然径流扣除水库水损外,基本按照天然数量和时序穿越水库下泄。上、下水库自身水体交换频繁。由于穿越水库径流小,加上水库具有相当水深,内循环水库流速较小,因此水库自净能力有限。

(3)水库集雨面积小,初期蓄水时间长。初期蓄水水库将是一个水体逐渐积累的死水,其水质的好坏,将取决于库底清理程度。

因此,水库水质是电站正常运行的关键。为了保证水库,在作库底清理时必须彻底清理干净,并达到以下要求:

(1)认真、严格搞好水库库底的卫生清理,严防污染水库水质。所有污染物(包括人畜粪便、墓穴)要清理后运出库外。

(2)库区内的建(构)筑物均应拆除、推平,并运出库外。

(3)所有林(果)木应齐地面砍伐,绿色植物都要必须铲除并运弃;对表层腐殖土最好也相应铲除一定厚度并运弃。

(4)严格清理漂浮物。除库底清理时尽可能把易漂浮物质清出库外,在发电前应再进行一次清理。

(5)工程弃渣和弃土不能随意堆放,必须严格堆放水库死水位以下或运出库外。

1、卫生清理

卫生清理是针对对库区内的污染源及污染物按卫生防疫要求进行清理。在清理前,业主应组织邀请地方环保和卫生防疫部门召开专家会,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意见进行清理。

经实地调查,现状只存在常规污染源,分别为厕所、牲畜栏、坟墓、卫生、农药、化肥等。

(1) 厕所、牛猪栏、集肥池等应将粪便清理后加以暴晒,晒干后运至渣场挖坑深埋以防污染;周围及底部的泥土按0.3m的厚度进行清理,污染土经清理后运至库外的渣场。彻底清掏后的坑穴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按1kg/m2撒布,用净土或开挖弃渣填平、压实。

(2) 坟墓

1) 金塔:对已迁金塔的放置地,要清理表土(深30cm)后,按1kg/坑撒布漂白粉消毒。

2) 坟墓:对已迁墓穴,必须把墓穴及周边的污染土挖出(坑边往外挖0.3m、向下挖深0.5m)运至渣场,并按2kg/穴撒布漂白粉,消毒后回填新土压实。

(3) 其它

对具有严重污染源的卫生站、防疫站和堆放农药、化肥等有毒的场所和仓库,按环境卫生部门的指导意见进行清理和处理。

2、建(构)筑物清理

建(构)建筑物的清理是针对清理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和易漂浮物,以及大体积建筑物和构筑物残留物。

对清理范围内的所有房屋及附属建筑物应全部进行拆除,墙壁要推倒摊平,破旧木料及其它杂物一律运至渣场。但这项清理必须在卫生清理以后进行,同时施工单位的修配车间、车队、油库等的油污物(包括油渍物)亦同样必须先行清理并运至渣场。水库水位消落区内的水井、地窖等地下建筑物按填塞或用封堵方法处理。

对于公共桥梁、输电线、电话线、广播线等杆、架、塔、水利工程等专项设施的地面建筑物及一切附属设施都必须进行拆除,特别是输电线、电话线、广播线等杆、架、塔等应该由专项主管部门进行拆除。拆除后的设备和旧材料应走。

对于上述清理后剩下的易漂浮物,凡能集中烧毁的都应该集中焚烧。无法或不便于烧毁的则一律清理出库外,焚烧后的残灰或渣按可至渣场掩埋或就地取净土掩埋。

至于施工单位在清理范围内的临时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污物、垃圾、油污等,由各施工单位负责按上述清理的要求进行清理。

3林木及草地清理

林木即草地清理是针对清理范围内的各种果木、各类林木、零星树木、草地及其残余的易漂浮物。经实地调查,清理范围内主要是灌木林、竹林和草地。

林木、竹林等应该齐地面砍伐,砍后的树干集中运出库外,残余的枝桠、树叶等就地集中统一焚烧,焚烧后将灰渣运至渣场挖坑深埋并加净土覆盖。

林木清理后最好对表层腐殖土按一定厚度进行清除。在广州抽水蓄能电站进行清库蓄水时曾经作过腐殖土对水库水质影响的实验,腐殖土泡在水中会增加水中N、P含量,造成水质发臭浑浊。但是,清理表层腐殖土会对库周地表扰动较大,造成水土流失较大。特别是蓄能水库这种每日水位消落幅度较大的,容易对库岸边坡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腐殖土的清理应按照实际情况执行。如对腐殖土进行清除,清除后的土方运至渣场后,要由水土保持专业进行保护绿化处理。

对于清理范围内的草地或其它绿色作物都必须予以铲除,并经集中焚烧后将灰渣在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上挖坑深埋并加净土覆盖。

4 库底弃渣、弃土处理

工程弃渣和弃土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指定地点堆放于水库死水位以下。对现有位于库区内的堆渣料应推运至库内低洼的农田和居民点,并进行压实处理。

5 库底清理的实施

5.1.交通、堆放、焚烧、清理及运输

(1)交通道路

以现有的上下库连接公路公路为运输干道,以便将砍伐的木材、竹、果树及其它应清理运出库外的物资集中于就近的路旁待运。

(2)林木堆放及焚烧

在支道与干道接头处及干道旁规划林木堆放点,以便林业部门收购后由车运出库外。

竹木枝、叶、草及其它杂物,原则上因地制宜就地集中焚烧。焚烧前必须通知工程指挥部,并向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才可以焚烧。焚烧时要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焚烧点与林区或建筑物距离一般不得少于20m,并应选择在风速小于二级的大气,同时还要有专业队伍监视。

5.2 水库清理程序

(1)房屋及建筑物的清理:卫生清理→消毒→建筑物拆除→焚烧→外运坑埋。

(2)林草清理:砍伐→堆放→焚烧→运出坑埋。为避免对新生林草的重复清理,林草清理一般安排在水库蓄水前进行。

(3)蓄水后漂浮物的清理

6 组织机构

由项目法人组织成立水库库底清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和统筹管理清库工作。

为便于开展工作,邀请地方环保和卫生防疫部门专家负责技术性指导;并下设:卫生防疫、林(果)木、专项设施三个专业小组。由项目法人、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派人组成,负责日常具体的清理实施指导和监督工作。

7 验收

库底清理的验收是枢纽工程整体验收的一部分,必须按照设计的清理技术要求,经过水库库底清理专业小组初验和领导小组复验认为合格后方能下闸蓄水。

(1)单项和专业验收

卫生、林(果)木、专项设施清理专业小组于清理过程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督,并在清理工作完成后,逐项(如卫生专业的厕所、猪牛栏、坟墓、卫生防疫等)按分项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初步达标验收。

(2)蓄水前验收

项目法人组织地方环保和卫生防疫部门、设计单位、监理、施工单位按清理要求的内容逐项进行全面验收。

第五篇: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与规划布局

郝荣国

抽水蓄能电站如何布局和规划是一个需要全面和动态研究的问题,其在电网中的合理比重,主要取决于电网负荷水平、负荷特性、电源组成以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

日本是目前抽水蓄能电站发展最快、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其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规模始终根据电网总体经济最优确定,占装机总容量的比例也一直保持在10%左右。日本学者曾用规划论方法分析,认为抽水蓄能机组在电网中的比例在8%~14%比较合理。

国内有专家学者认为,从我国目前的电源构成和布局看,抽水蓄能电站的比重达到5%基本符合我国国情。

根据对我国部分电网2020年及2030年电源优化配置分析,在我国以火电为主的电网,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规模应在电力总装机的6%~10%之间,而水电比重较大的电网,其合理规模应在4%~7%之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对供电质量要求的提高,经济发达国家抽水蓄能电站已从主要作为能量存储的工具(调峰填谷)逐步发展成为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灵活的动态管理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侧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及核电的发展,电源侧的调控更加复杂,因此,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所占比重的要求会更高。

影响蓄能电站区域规划布局的因素

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配置的比例及站址选择的位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电源结构 我国能源资源布局不均衡,全国电网以火电为主,但不同区域电源构成有较大差异,西南水电较丰富,“三北”地区风能资源较好,东南沿海一带核电配置较多。由于能源资源分布与电力需求市场呈逆向分布,电力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不甚发达的西部地区,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而能源短缺的东部地区,这样的现实决定了未来我国电力发展必须坚持“一特四大”的发展战略,即:积极发展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电网,促进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建设。大型核电、水电、太阳能和风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将带来电网调峰和电网运行调控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区域电源结构的不同,配置不同比例的抽水蓄能电站。

二、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各省(区)电网所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由此影响到负荷特性也有较大的差别。从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抽水蓄能电站布局分析,蓄能电站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华北、华东、东北等以火电为主、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电力负荷和峰谷差增加迅速,用电高峰时段,在短时间内负荷增加的幅度大,增加速率快,完全依靠火电机组适应这种负荷变化难度较大,也不经济。因此,在这些地区需要建设一定比例的蓄能电站。

三、电网安全 随着特高压电网建设和全国联网工程的推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将进一步加大,抽水蓄能电站已不只是在局部电网发挥作用,而是在区域电网及跨区互联电网中发挥互补性整体作用。

电网规模越大,保证电网稳定和安全运行就愈重要,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损失也越大。比如2003年美国、英国、瑞典、丹麦和意大利五个经济发达国家相继出现的大面积停电事故,这些事故说明,除要求加强电网建设即统一调度外,都强调要保证电网有足够的快速启动的备用容量。抽水蓄能电站的快速反应和调频、调相,尤其是黑启动等功能,可以对电网的稳定和安全运行起重要作用。

四、国家智能电网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上半年提出了建设智能电网的计划。智能电网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是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通过其建设来实现提高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实现电力远距离和大规模输送,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智能电网的建设目标要求电网本身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适应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这样就需要在电网中配置一定数量能够快速响应的调节和事故备用电源,以应对电源侧(核电、太阳能和风电、水电等)和用电侧(用户的随机用电需求)的不稳定性对电网造成的冲击。

抽水蓄能站址选择的影响因素

影响抽水蓄能电站站址选择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水头、地形地质、环境和水库淹没等方面。

一、距离负荷中心的距离 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的工作任务为削峰填谷、调频、调相等,因此蓄能电站一般多分布在负荷中心或电源中心附近。根据对国内近90座抽水蓄能电站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抽水蓄能电站站址距离负荷中心或电源中心67.9%不超过100k m,近93%不超过200k m,超过200k m的不到7%。从调度、潮流和送出工程等方面来考虑,抽水蓄能电站站址距负荷中心或者电源中心一般不宜超过200km。

二、距高比 距高比是指蓄能电站上、下水库水平距离与垂直高度的比值,该比值可大致说明抽水蓄能电站引水建筑物的相对长度。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距高比集中分布在2~7之间,占总数的70%。一般来说,距高比越小,电站引水系统长度和投资越小,对电站指标较有利,但是距高比值和电站投资之间关系不是很敏感,如果距高比值太小往往也会对电站布置产生不利影响。

三、水头段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利用水头主要集中在300m~600m之间,占总数的62.9%。一般来说利用水头越高,相同出力所需的流量就越小,所需上、下水库库容就小,从土建工程量来看,水头越高越有利,但对投资影响不明显。

但若水头过高,给机组制造带来一定困难。从目前的蓄能机组制造技术来看,单级蓄能机组水头在700m以下,在制造技术上基本上没有问题。

四、主体工程投资 通过对我国已经建成的11座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的统计资料分析,可以得出如下规律:

上水库的选择对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性影响最大,要优先选择不需要全库盆防渗的上水库。要选择地形条件有利于形成库盆、而不是主要靠筑坝围成上水库。

下水库的选择对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性有相当影响,应选择含沙量低,不需要筑拦沙坝的下水库;利用已建水库作下水库时要重视综合利用水库在水量分配(包括经济补偿)及水库调度上的协调。水道系统的选择,关键是看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否允许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对于补水较困难的地区,围岩的渗漏性会影响高压管道衬砌型式的选择。

厂房条件只要地质条件满足基本要求,选址时不必过多考虑。但对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特别是构造比较多的地下厂房,有可能会对电站投资产生一定影响。

机电设备投资对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性影响不大,但选址时泥沙对水泵水轮机磨蚀的影响,以及上、下水库水位变幅对机组稳定性的影响等因素仍应重视。

五、环境影响 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头较高,上、下水库库容较小,输水系统和厂房一般布置在地下,因此,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常规水电站要小。蓄能电站在施工过程中会对环境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采取相关工程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蓄能电站建成后,通过对渣场等的治理,一般还可以提升当地的环境质量。如十三陵、天荒坪、广蓄、泰安等抽水蓄能电站的上、下水库均以成为旅游景点,有的渣场已经改建为公园。

由于抽水蓄能电站的位置大多靠近负荷中心和大城市,因此,在选点时应高度关注其与周围环境等敏感区域的协调问题,应尽量避开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

六、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征地与移民和常规水电比相对较少,根据对我国已建和在建的11座抽水蓄能电站的资料统计,电站平均征用耕地0.91亩/M W,移民0.68人/M W,此两项指标均比较小,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相对易于解决。

我国蓄能电站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

通过近30年来建成的一批抽水蓄能电站的实践,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在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技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上、下水库全库盆防渗是抽水蓄能电站区别于常规水电站,最有特色的水工建筑物之一。上、下水库型式我国已经成功实践了多种方案,包括全库防渗、局部防渗。全库防渗又包括钢筋混凝土全库防渗,沥青混凝土全库防渗,钢筋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组合防渗,钢筋混凝土和土工膜组合防渗等多种型式。有些防渗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大型地下洞室的建设上,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宽21m的大型地下厂房采用喷锚支护,其支护参数在国内外同类工程中是比较先进的。天荒坪蓄能电站地下厂房也是采用喷锚支护,并根据岩石和地质构造条件局部使用了预应力锚索,厂房支护设计和施工也是很成功的。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利用预应力锚索,解决了在水平底层中开挖大跨度地下厂房的先例。琅琊山成功建成了以III类围岩为主并有大规模I V~V石变岩带的地下厂房。工程实践证明,我国在建设大型地下厂房方面已经有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在岩壁吊车梁设计方面,广蓄电站厂房400吨天车和天荒坪电站厂房500吨天车均采用岩壁吊车梁,利用岩壁锚杆支撑,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岩壁吊车梁,取代传统的柱式支承吊车梁,既减少厂房宽度,节约投资,又缩短了工期。我国已完全掌握了岩壁吊车梁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

在高压引水洞的衬砌方面,已经成功的实践了钢板衬砌和钢筋混凝土衬砌方案,解决了大型钢岔管的现场制安和混凝土岔管的施工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工程实践,我们既有在零下40多度的寒冷地区的建成的工程,也有在高温地区建成的工程;既有在水量充沛地区建成的工程,也有在缺水地区建成的工程;利用水头段从一百多米到七百米。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国今后抽水蓄能电站的布局选点和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论与建议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适当增加蓄能电站的规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侧对电网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大容量火电机组和核电机组的投产,太阳能和风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并网,电源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对电网的冲击会越来越大;随着跨区域大规模长距离高等级电力输送规划的逐步实施,电网的安全保障问题会越来越突出;智能电网建设的目标又要求电网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灵活性、适应性和经济性。抽水蓄能电站的特性注定其将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电网中配置合适比例的抽水蓄能电站是非常必要的。

二、国内设计施工技术水平能够保证蓄能电站的建设发展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以往大规模常规水电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近十几年来又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有了较高起点。近30年来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实践表明,我国在蓄能电站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技术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这为我们大规模开展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于抽水蓄能电站的争议在于如何对其建设和运营

抽水蓄能电站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历时近百年还在蓬勃发展,这本身就说明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在电网中有不可替代的技术经济作用,这一点毋庸质疑。现在国内对抽水蓄能电站还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不在于其本身的作用,而在于如何建设和运营管理它。这说明我们在整个大系统中如何使用它,如何发挥它的技术和经济作用等方面研究还不够,相关政策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经济利益的协调方面还有分歧。因此建议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体制、运行管理模式和电价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四、建议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建议探讨建设“风电+蓄能”、“核电+蓄能”、“火电+蓄能”联合电厂的可行性,以实现能量储存、降低煤耗、节能减排等综合效益。

建议研究“电网控股,非电源方参股”的建设体制。

建议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事故备用、调频、调相、黑启动和储能作用等辅助服务的经济补偿机制,研究出台抽水蓄能承担调峰容量及其辅助服务的交易机制,以共同承担电力系统辅助服务责任。

上一篇:城市燃气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初三思想品德期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