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设代总结报告

2024-04-17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设代总结报告(精选3篇)

篇1: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设代总结报告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设代总结报告 主要工程进展情况简述

截止2007年1月底,各个工作面主要完成情况统计如下:(1)库区改线公路

南寺大桥左引桥、右引桥、桥墩和右桥台均已施工完毕,左桥台和桥面铺装还未开始施工;桥面板已完成5跨(共6跨)的吊装。本次设代期间除桥面板部分吊装和右桥台还有零星施工外,该项目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南蒿亭大桥左桥台、右桥台和桥墩均已施工完毕,左引桥、右引桥和桥面铺装还未开始施工,预应力混凝土梁完成5跨(共10跨)的吊装,预制场目前还剩余共36片预应力混凝土梁(已明确其中两片已作废)。本次设代期间该桥主要完成了预制场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浇筑、张拉、灌浆和封锚等作业,未进行预制梁的吊装。

进入冬季后,以上两座桥已基本停止施工。(2)8号公路

除所有路灯未架设外,8号公路第一合同段路面、路肩、护栏、以及路灯基础已施工至桩号K1+630左右,桩号K1+630~K1+900左右正在进行施工准备;8号公路第二合同段所有项目和5号公路尾工项目已基本施工完毕。本次设代期间主要完成了8号公路和5号公路路肩、路灯基础、以及钢护栏的施工。

(3)上水库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工程

目前,该标主要完成了上水库沥青混凝土库底整平胶结层、加厚层、排水层、隔水带、防渗层和封闭层的施工;以及库坡桩号K0+240.2000~K0+493.468段(上水库进/出水口)各层的施工,该段工作面已移交给上水库开挖及填筑工程标(ZHW/C11标)。库坡除上水库进/出水口(桩号K0+240.2~K0+493.5段)施工完成和入库公路(桩号K1+799.021~K2+170.424段)未施工外,其他部位的整平胶结层均已施工完毕,排水层也仅剩18个条带。

本次设代期间主要进行或完成了库底防渗层和封闭层,以及库坡整平层、排水层、隔水层和防渗层的施工。目前,受气温的影响,本标已停止施工,预计今年3月底气温回升后继续开始施工。

(4)上水库开挖与填筑工程

上水库入库施工道路于2006年12月6日至16日拆除完成,现正进行坡面碾压和修整工作。

(5)机电设备安装及厂房混凝土工程施工标

1号与2号机组段、3号与4号机组段基本上是俩俩并驾齐驱,前者已完成母线层混凝土浇筑,正在进行发电机层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同时也完成了底环、泄流环、和蜗壳/座环等的安装,其中2号机还完成了球阀的吊装;后者已完成蜗壳/座环安装和蜗壳打压试验,目前正进行蜗壳周边混凝土施工。

由于主变室土建工作还未完成,目前,1号和2号主变停放于主变运输洞,主变室的交通利用主变施工支洞。

(5)地下系统及拦排沙工程施工标

地下系统土建工作基本进入尾声,目前主要是下水库进/出水口混凝土施工和引水发电系统钢管安装工作。

引水发电系统中1号引水压力钢管竖井段施工完毕(至高程739.41m),下平段施工至岔管连接处,上平段目前正进行施工准备;2号引水压力钢管竖井段未开始施工,下平段也施工至岔管连接处,上平段完成定位节安装;1#~4#支管钢管预存完毕,现正进行钢管的调整、焊接和混凝土回填工作;1号和2号岔管目前均未就位。

尾水隧洞钢管安装除主洞与支洞交界处外,基本全部就位,正进行少量焊接工作,但由于各洞钢管均有鼓包现象,施工单位目前正研究处理措施,施工进度较缓慢。

下水库进/出水口启闭机框架结构浇筑至与出线场平台齐平,目前已停止施工。2 设代主要任务

本次设代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1)库区改线公路中的南蒿亭大桥和南寺大桥设计配合; 2)8号公路第一合同段尾工项目设计配合; 3)8号公路第二合同段和5号公路设计配合; 4)主体工程项目施工方法的学习;

5)临建工程运行资料和主体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6)其他。设代小结

本次设代期间,正处于上水库沥青混凝土面板、引水系统压力管道、水泵水轮机组和尾水管道的施工阶段,多个主体工程同时进行,施工场面十分壮观,学习机会也较多。

首先是对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主要包括沥青混凝土防渗结构形式、施工工艺、施工强度、施工设备和人员投入等情况。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沥青混凝土面板库坡防渗面积约20×104m2,库底防渗面积约13.7×104m2,总防渗面积约33.7×104m2。防渗体系主要包括整平胶结层、排水层、防渗层和封闭层,其中还穿插有加厚层和隔水条带等。各层开始施工前需要开展场外试验和场内生产性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摊铺。同时,在其施工中还注意到,沥青混凝土摊铺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工人对机器的操作熟练程度、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天气状况。例如,斜坡整平胶结层初期日摊铺仅完成一个条带约304 m2/日,在工人对设备操作熟练后日摊铺可达2700 m2/日;而沥青混凝土施工期前期(2006年7月),曾出现在30个日历天中,正常全天施工天数只有8天的情况,这也造成了前期施工进度滞后的一个主要原因,也说明气候条件是影响施工工期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对张河湾电站水泵水轮机的安装程序有了一定认识,其主要是锥管段的安装。一般水泵水轮机安装过程中,是在尾水肘管段施工完毕后,首先安装锥管,并浇筑锥管周边混凝土,之后进行蜗壳和座环的吊装与打磨工作,但是张河湾电站的锥管段是在蜗壳/座环吊装、调整、打磨和周边混凝土施工完毕,以及机坑里程安装后,再吊装锥管,并安装泄流环和底环;而且在混凝土浇筑至发电机层后,才开始浇筑锥管周边混凝土(Ⅲ期混凝土),因此,锥管段的安装也不控制水泵水轮机机组安装工期。据了解,这主要是为了释放蜗壳/座环的变形,与设计厂家的设计理念有一定的关系。

压力管道施工主要是对其施工强度的一个了解。从统计的情况来看,钢管竖井段的施工速度大于水平段,而水平段又大于斜井段,这主要与钢管的定位难度有关。如张河湾竖井钢管安装一个循环约10天左右,一个循环完成3大节(约18m),高峰可实现一个循环完成4大节。而水平段安装速度相对较缓,平均10天可完成2大节左右。

对于张河湾电站来说,相对其他工程项目,尾水隧洞钢管安装其实是比较常规的施工项目,但是,在钢管混凝土回填之后,钢管却出现了局部鼓包现象。经过各方讨论和研究,基本上一致认为是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施工程序而造成的(承包商采用由下游至上游的施工程序)。虽然这种现场不希望发生,但同时这也证明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除了对本工程的几点认识以外,对这次设代工作还有几点感受和体会。第一,是要加强和参建各方的沟通。设代主要是处理一些比较零碎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处理的不恰当,可能会增加各方的隔阂,甚至影响公司形象,因此,在对方提出要求或建议时,应认真的思考,合理要求要虚心接受,不合理的要尽心的解释,将各种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二,对各方提出的问题需要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在设代过程中,不论是业主,还是监理和承包商有时会提出一些要求和建议,我们应快速做出反应。如自己能够处理,需尽快予以回复;如不能处理,则应尽快和设计部相关人员联系,避免因设计原因造成工程返工和窝工现象;同时,在对待各种问题时,设代人员也应具备一定的判断和决策能力。第三,设代时要多看、多问、多思考。设代期间,应对整个工程实施情况做一个适时跟踪,形成经常到现场巡视的习惯;同时,在巡视中,应将实施情况与设计方案、设计思路进行对比与分析,对于不同点应请教同事和现场有关专家。第四,应理解各项文函的作用,并在其中应明确修改、补充或者完善的理由,以便于后期的查阅。这些文函主要包括设计修改通知、工作联系单、设计备忘录等。第五,设代期间必须清楚各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避免让人牵着鼻子走。第六,在平时的生活中,还需要加强体育锻炼。由于在公司工作强度都相对比较大,大部分人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设代期间,时间相对充裕的条件下,应加强身体素质的提高。

总之,我认为设代工作细节决定成败。设代工作主要还是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做好这些工作,必须首先注重各种细节,他不仅能使你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还能让你接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设计经验。

篇2: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设代总结报告

上水库位于甘陶河左岸的老爷庙山顶, 通过挖填筑坝围库形成。下水库是利用已建的张河湾水库拦河坝加高续建而成。引水系统采用一管二机的布置方式, 尾水系统采用一管一机的布置方式。地下厂房系统由主副厂房、主变及开关室、附属洞室和地面出线场等组成。

1 引水竖井及施工竖井布置

1.1 引水竖井布置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竖井共2条, 开挖断面均为直径7.6 m的圆形, 竖井井深303.4 m, 竖井上下口与转弯半径20 m的上弯段和转弯半径18 m的下弯段相接。引水竖井采用钢板衬砌, 衬砌后直径为6.4 m。

1.2 引水竖井地质条件

引水竖井围岩以Ⅲ类围岩为主, 少部分Ⅱ类围岩, 局部 (J5、J6挤压破碎带) 为Ⅳ类围岩。引水竖井穿过多组岩层, 以竖井中下部的不整合面 (高程514~520 m) 为界, 其上部为中元古界长城系沉积岩层, 其下部以下蒿亭组变质安山岩为主, 少量安山质火山砾岩。引水竖井岩性见表1。

1.3 施工竖井布置

引水系统上平段覆盖岩体较薄, 61~63 m, 设计充分利用此有利的地形条件, 布置2条施工竖井, 将引水竖井延伸直接通至地面, 并在井口露天平台安装龙门式起重机, 作为竖井钢管吊装、混凝土运输的作业工具。施工竖井特性见表2。

1.4 施工竖井布置的设计特点

经分析, 施工竖井的布置设计具有经济性好、实用性强的优点:

(1) 结合枢纽布置特点, 并充分利用工程自身天然优越的地形条件, 竖井直上直下, 施工通道顺畅, 作业方便快捷。

(2) 钻爆作业后通风时间短, 通风效果好, 作业环境好, 施工速度快。

(3) 临建工程量少, 投资省。

2 引水竖井开挖施工技术

2.1 开挖方案选择

引水竖井深度303.4 m, 加上施工竖井井深高达365.3 m, 施工单位采用中煤集团研制的ZFY2.0/400型反井钻机钻设导井、人工扩挖的施工方式。水道系统岩性大部为变质安山岩, 饱和抗压强度120~290 MPa, 岩石质地坚硬, 同时国产反井钻机当时还没有类似工程业绩, 为提高引水竖井施工的可靠性, 业主提出PD1探洞进行局部扩挖作为施工通道, 将引水竖井分成上下两段进行施工。500.0 m高程以上部分导井选用ZFY2.0/400的反井钻机进行施工, 500.0 m高程以下部分的导井采用人工手风钻自上而下进行施工。1#竖井实际施工时反井钻机偏斜率控制良好, 施工顺利。建设各方均有意向在2#竖井导井施工时进行全井一次钻成 (高程801.3~436 m) 的尝试, 由于钻机生产研制单位事先没有准备相应井长的钻杆, 继续生产钻杆会导致工期延后, 2#竖井施工仍分为上下两段, 反井钻机成孔深度为299 m (高程801.3~502.3 m) 。

2.2 竖井开挖施工方法

竖井开挖施工程序为:反井钻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反井钻机自上而下钻设导孔→反井钻机自下而上反导井提拉→人工自下而上一次扩挖→人工自上而下竖井二次扩挖及支护。

(1) 反井钻机基础施工。反井钻机基础采用C15混凝土, 浇筑前预埋反井钻机螺栓。基础混凝土强度满足安装要求后进行反井钻机安装。

(2) 导孔钻设。沿竖井中心线自上而下钻设直径为270 mm的导孔, 在钻设导孔时如遇裂隙、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条件或断层, 采用膨润土泥浆进行护壁。控制导孔偏斜度是反井钻机施工的技术关键环节, 采取的措施是:钻机安装牢固、定位准确;根据地质条件选用螺旋、直条等多种镶齿稳定钻杆和硬岩导孔钻头;挑选熟练工人,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钻压、钻速和转速, 及时发现和处理钻进中的问题。

(3) 反导井提拉。竖井导孔形成后, 在中部施工支洞部位换扩孔钻头, 自下而上扩挖为直径1.4m的导井, 挖至反井钻机混凝土基础时结束。

(4) 竖井一次扩挖。反井钻机钻设导井形成后, 采取钻爆法对竖井分2次扩挖。为防止崩落石渣堵塞导井, 第1次扩挖自下而上, 导井直径由1.4 m扩大到3.4 m。施工时以龙门式起重机作为牵引起吊系统, 采用简易提升吊笼运输材料、工具、人员, 并在岩壁固定后作为作业平台。扩挖采用YT28手风钻人工钻设水平径向孔, 井外起爆。

(5) 竖井二次扩挖。竖井二次扩挖采用自上而下全断面扩挖至设计断面, 光面爆破, 采取YT28手风钻人工钻设垂直孔, 毫秒微差起爆。

2.3 竖井开挖施工工期

2004年8月6日反井钻机开始导孔钻进, 至11月25日完成1#引水竖井反井提拉钻进施工, 至2005年7月30日完成2#竖井反井提拉钻进施工, 至此反井钻机导井工程完工。至2006年7月张河湾引水竖井开挖全部完工, 施工进度满足了总工期要求。1#、2#引水竖井开挖工期见表3、4。

2.4 竖井开挖施工特点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反井钻机施工竖井有以下特点:

(1) 施工安全, 作业环境好。导井开挖利用机械施工, 导井钻设后井壁平整, 避免扩挖施工中的岩壁掉块现象, 施工安全和作业环境得到改善。

(2) 施工精度控制好。经测量, 1#竖井导孔偏差为0.5%, 2#竖井导孔偏差为0.2%, 均满足设计精度的要求, 施工质量控制良好。

3 结语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竖井充分结合了地形条件和枢纽布置特点, 施工通道布置合理、灵活, 为竖井方便、快捷施工提供了保障和前提。

篇3: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设代总结报告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测鱼镇附近的甘陶河干流上。距石家庄市区直线距离为53 km,公路里程77 km,距井陉县城公路里程45 km。电站总装机容量1 000 MW,装机4台,单机容量250 MW。电站建成后接入冀南电网,在系统中担负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电站枢纽主要由上水库、水道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及地面出线场、下水库拦河坝和拦排沙工程等组成,工程等级为一等。

上水库位于下水库左岸的老爷庙山顶,采用开挖筑坝围库而成。上水库工程主要包括堆石坝、库盆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排水系统、库岸基础处理。上水库坝顶高程812 m,库顶轴线长2 846.088 m,坝顶宽8.0~10.0 m,上游坝坡1∶1.75,下游坝坡1∶1.5,最大坝高(坝轴线处)57 m。上水库正常蓄水位为810 m,死水位为779 m,工作水深31 m,总库容789.0万m3,调节库容717.5万m3。上水库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全库盆防渗,总面积34.5万m2。

2 斜坡垫层料的设计要求

斜坡填筑的碎石垫层料来源于青垴山料场爆破开采的新鲜灰岩料经人工破碎而成。设计要求垫层料最大粒径80 mm,粒径小于5 mm的含量为20%~35%,粒径小于0.1 mm的含量应小于5%,曲率系数为1~3,不均匀系数宜大于15,垫层料的超径颗粒不应大于3%。填料级配见图1。

3 斜坡垫层料施工难重点

由于水库坝坡为1∶1.75,坡度较大,需要在填筑、碾压过程中重点保证垫层料颗粒均匀性,同时确保填筑层的密实度和变形模量,避免不均匀沉降导致沥青面板开裂。

4 斜坡垫层料的铺筑

4.1 坡面修整

根据合同文件技术条款要求,库盆岩石边坡不允许欠挖,最大超挖应小于30 cm,因此在铺料前进行了岩石边坡的超欠挖处理。对超挖深度超过30 cm的,采用C15素混凝土进行补坡,并使其与周围岩体平顺相接。当超挖深度在20 cm左右时,应对之先摊铺一层垫层料并碾压合格。

4.2 测量放样

在整个需要碾压的坡面布设10 m×10 m的高程方格网为人工整坡提供依据。

4.3 来料控制

铺筑所需的碎石垫层料主要采用汽车从料堆运输至填筑部位,由于在装料运输装料过程中,出现部分粗细骨料分离现象,因此当来料运输至填筑部位时,均采用装载机进行拌和均匀并集中堆放,同时检测来料颗粒级配,确保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如来料级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及时更换。

4.4 铺料

施工过程中摊铺进料主要采用反铲及铺料小车进行铺筑。具体的施工方法是:对于上、下部位在反铲能够铺筑的高度利用反铲进行铺筑,并根据测量控制线采用反铲及人工找平,确保填筑层厚及坡面;对于反铲难于铺筑的部位利用卷扬机拉动铺料小车进行铺料,铺料小车出料口部位设计成八字口,卸料时能够均匀扩散,并在小车底盘中部加工一个较低的挡板,以使其能够及时整平所布的垫层料,同时防止粗细出现分离。

4.5 人工整坡

根据前期斜坡现场碾压试验沉降量成果,坡面法线方向碾压沉降量为6~8 cm,依据测量成果,控制法线方向预留沉降量8 cm挂线人工整坡。整坡时将坡面集中的砾石清除干净。

4.6 二次放样复测

对人工整过的坡面进行复测检查,对预留量、平整度达不到要求的部位重新修整,直至满足平整度±3 cm,预留量6~8 cm为准。

5 岩坡垫层料的碾压

5.1 碾压机具

碾压机具采用中铁第二十工程局工程机械厂生产的YZT10D型多功能振动压路机。有效碾重98 kN,振动频率为24~29 Hz,激振力为280 kN,总压实力为378 kN。斜坡碾压采用卷扬设备通过钢丝绳进行牵引,其工作速度为1~2 km/h。

5.2 洒水

在每次碾压前应采用人工拉动橡胶管均匀向坡面垫层料洒水,洒水量为填筑方量的6.0%(体积比),洒水湿润后及时碾压。对不能及时碾压的,在碾压前二次重新洒水,以保持碾压时坡面垫层料充分湿润。

5.3 碾压

碾压时在坝顶用一台30 t的 CAT769自卸汽车配重10 t共40 t作为移动式地锚(其上固定2个定滑轮),牵引设备采用JG3E6731单筒高速卷扬机配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4道滑子牵引振动碾在坡面上、下行走进行碾压(碾压速度控制在1~1.2 km/h)。为避免振碾时坡面局部产生鼓包与高低不平现象,碾压时采用在整个坡面上静碾1~2遍固坡后,再采用上振下不振法进行碾压 8~10遍,碾压方式采用错位方法,当碾压遍数达到规定的遍数后,调整碾压机具的位置,使碾迹重叠10~15 cm。

6 斜坡垫层料质量检测

6.1 颗粒级配检测试验

由于斜坡垫层料铺筑施工过程中,粗、细骨料易于分离,从而影响碾压后的密度、变形模量及渗透性能,为了印证现场施工摊铺工艺的有效性,确保斜坡垫层料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斜坡垫层料施工过程中应对垫层料颗粒级配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摊铺前试验检测:由于摊铺前垫层料经过加工、堆放、装载及转运等施工工艺,为了确保填筑材料在施工转运过程中级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摊铺前应对垫层料取样进行级配检测,从而确保施工铺筑前颗粒级配的合理性,现场试验取样分别在料堆的不同部位取样3组,试验检测成果见表1,颗粒级配曲线见图2。

摊铺后试验检测:由于斜坡垫层料在摊铺过程中粗、细料易产生分离现象,为了确保摊铺后的颗粒级配的均匀及合理性。因此在铺筑、整平工作完成后分别对摊铺后斜坡垫层料的上、中、下取样进行级配检测,从而检测摊铺后的级配及摊铺施工工艺,试验检测成果见表2。

碾压后试验检测:碾压后颗粒级配试验检测其目的是检测在上振下不振的碾压方式下颗粒级配的排列方式及碾压后颗粒的破碎情况,从而为后续颗粒级配的调整提供依据,碾压后的颗粒级配检测也是沿斜坡分上、中、下3种不同部位取样进行,颗粒级配试验检测成果见表3。

从摊铺前后及碾压后的颗粒级配试验成果来看:

1)铺料前后及碾压后级配基本吻合,而且基本均在设计包络线范围内(介于设计级配曲线的平均线与上包线之间),垫层料的摊铺较为均匀,没有出现严重的分离现象。

2)摊铺前的含泥量略大于摊铺后的含泥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摊铺后对斜坡垫层料进行洒水,在洒水过程中使得部分小于0.075 mm含量的颗粒流失,从而使得摊铺后小于0.075 mm含量少于摊铺前,因此该试验成果也表明,通过岩坡洒水可以部分改善垫层料中小于0.075 mm含量。

3)从摊铺后及碾压后颗粒级配试验成果对比情况来看,碾压前后颗粒级配变化差异不大,颗粒破碎情况不是很明显,仅小于0.075 mm含量因部分颗粒在碾压过程中细化,从而有所增大。

4)摊铺后及碾压后颗粒级配无明显的差异,试验成果表明,该斜坡垫层料摊铺施工工艺是可以满足设计颗粒级配要求的。

6.2 密度试验检测

密度试验主要检测岩坡垫层料碾压后的密实情况及碾压后的效果,斜坡垫层料密度试验采用灌砂法进行,在斜坡面上水平挖除检测部位上部的垫层料,对检测部位进行整平处理后开始采用灌砂法检测。施工前期我们对斜坡垫层料碾压后干密度共取样20组,检测样品合格率为95%,检测结果统计见表4.

从试验检测成果来看,斜坡碾压采用在整个坡面上静碾1~2遍固坡后,再采用上振下不振法进行碾压 8~10遍,碾压方式采用错位方法,当碾压遍数达到规定的遍数后,其压实后的密度满足设计要求。

6.3 现场变形模量试验检测

现场原位变形模量试验是在保持碎石垫层料碾压后的天然状态下模拟建筑物的荷载条件进行,并通过一定面积的承压板向基础施加垂直荷载,从而观察研究碎石垫层料变形和强度规律的一种试验方法。现场原位变形模量试验采用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法, 刚性承压板直径不小于40 cm,每级荷载增量不大于100 kPa,试验层面与承压板面为水平接触,试验最大压力值为1.0 MPa,变形模量设计要求不小于60 MPa。

现场原位变形模量试验加荷按等量分级施加,每级荷载增量取设计压力的1/10。即每级荷载增量为0.1 MPa,自加荷开始,按10 min、10 min、10 min、15 min、15 min,以后每隔30~60 min观测一次,直至1 h的沉降量不大于0.1 mm为止,然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试验结束后,对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将千斤顶、传力柱、承载板等的重量均进行相应的沉降修正,考虑到张河湾上水库的实际水头不超过50 m,对荷载板下的应力在0.5 MPa和1.0 MPa时的变形模量进行了计算,垫层料的泊松比按0.25取值。试验检测成果如表5所示。

从试验现场原位变形模量试验成果来看,如压实密度满足设计控制指标2.20 g/cm3,其变形模量值也可满足设计要求。变形模量值的大小随压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7 结 论

通过以张河湾工程为例,全面解析抽水蓄能电站斜坡碾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通过对抽水蓄能电站斜坡碾压施工及质量控制的研究,从中获得以下结论,这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的施工工艺方法及质量控制手段。

a.本工程垫层料填筑采用上述运输、摊铺及碾压施工工艺,经检验施工前和施工后的填料颗粒级配、碾压后的密度和变形模量结果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表明采用的施工工艺是可行的。

b.垫层填料的颗粒级配均匀性是保证填筑层质量的关键,采用的施工工艺关键点就是控制住了填料的颗粒级配均匀性,避免了填料粗细颗粒的分离。

摘要: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为沥青砼面板堆石坝,该水库利用下水库老爷庙山顶开挖筑坝围库而成,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全库盆防渗。该水库坝坡为1∶1.75,沿坡铺筑60cm的级配碎石垫层料,并碾压密实后喷涂乳化沥青保护垫层料区坡面。该文结合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沥青面板堆石坝斜坡碾压施工,对斜坡级配垫层料施工铺筑及碾压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探讨,以便总结经验。

关键词:上水库斜坡,垫层料,级配,斜坡碾压,变形模量,泊松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DL/T 5016—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S].DL/T 5129—2001.

上一篇:蔚蓝的初三作文600字下一篇:竞聘公司团委书记发言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