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

2023-06-14

第一篇:我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

改革开放30年征文

教育改革,勾画南昌腾飞蓝图

南昌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既是经济大发展的三十年,又是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三十年,更加是人民思想大解放的三十年。南昌人不断解放思想,在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今天,也对教育的需求也必然提高,人民满意的,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改革就势在必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全面素质的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南昌城市教育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新时期,教育的人文性在进一步加强,着力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各个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增强了南昌教育的软实力。

作为一名80后的教师,我们享受了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硕果,可以这样说我们是长在春风里,面对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也有发言权,但是作为一位教师,和十几年前的学生,我想我对教育的改变更加有发言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学校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初期,南昌的教育事业还在起步阶段,学校的入学率还不是很高,由于孩子的上一代人大部分是文盲,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还是认为就在学校,老师管好就可以了,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引导还是不够,所以在那个纯真的年代,孩子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素质教育搞的风风火火,大部分的孩子接受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让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孩子知识面各加宽了,孩子的综合素质也上去了,当然南昌人民的综合素质也上去了。

21实际教育事业成型,现在南昌的教育走集团化,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更加人性化,教师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这样师资力量上去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收益最大的当然是我们的孩子,当然最最最打的还是我们的民族。

改革开放学校与家庭关系的转变

上世纪80年代家家有这样一个个小情节:孩子背着书包回家,想说什么有不敢说,总是在那有口难言的样子,最后在早上上学的时候说出一句这样的话:“妈妈,学校要叫钱,老师说今天是最后一天了,不交不行。”家长总是说:“学校怎么又收钱,没有。”孩子低着头走了,眼睛里擎着泪水,委屈的会了学校。孩子到了学校,老师就问没带钱的站起来,这个时候孩子总是红着脸站起来,老师就说:“怎么又是你没交啊,总是拖拖拉拉的。”这个时候孩子的头更加低了。多少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那个年代的孩子是多么爱读书啊,因为没书读流了多少眼泪。

这个情节总是出现在80年代的家里,不知道是学校的问他还是家庭穷的问题,孩子的学费放多少孩子因为这个而少了多少童年的欢乐。家里穷?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够?

归结到底还是国家穷啊,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富裕了,人民的生活好了,我们在来看这样一个情节:怎么还不起来啊,要去上奥数班了,等下还有英语作文。孩子说:“妈妈,今天我可以不去不,我想去吃肯德基,想去游乐场。”国家富裕了,可是现在的孩子不愿意读书了,以前是孩子跪在父母面前求他们让自己上学,因为喜欢读书。而现在那,可以说用爸爸妈妈求孩子去上学那是一点不夸张。

我想国家富强了,对孩子的教育更加不能放松,这是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可是那些艰苦年代的作风还是不能丢的。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与学生地位的转变

在以前,教师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围绕老师来转的,但是在全国推行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前的那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全部要从学生中来又要倒学生中去,不在是以前的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好无知觉的尴尬课堂了,现在的课堂是自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不是说以前的老师不关爱学生,现在的社会复杂了,学生也就复杂了,我们教师还是不能止步不前,所以改革势在必行,经过全国的教育改革,学生和老师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改革开放三十年,江西依然是一片红土地,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红土地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改革势必推动江西的教育发展,势必推动江西的经济发展,

因为教育和经济是密不可分的。

历经三十年的沧桑巨变,教育正为这个美丽的城市不停的注入新的活力,身为教育一线的我们,正为我的英雄花园城市-------南昌,为南昌迎来新一轮有好又快发展,正孜孜努力着。

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廖平

第二篇:改革开放30年征文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身边的点点滴滴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程,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无限惊喜。

700年代的年货市场由于年货少,家长们看见鱼肉之类的就蜂拥去抢购,而孩子看不见家长就哭着找妈妈。如今的年货市场品种繁多,市民带着孩子悠闲的逛着,挑选着。70年代我们小孩子可以玩的游戏、活动也就那几样,不象如今的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游戏、体育活动,让我们看了羡慕不已。

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反映的是我们居民生活“跨越贫困进入温饱,跨越温饱进入小康”的两大变迁。以前我们家天天都省吃检用的还吃不饱,现在不但吃饱,而且吃得好。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我们的衣着消费在发生变化。以前,衣服能穿就可以,一件衣服要我姐妹轮流着穿,姐姐们穿小了才能传给我。可不像现在,自己漂亮的衣服就有一大箱。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家的住房也不断更新。记得我六七岁的时候家里还是不的到十平米的房子,而到了现在,早已住进了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

改革开放时期,我家耐用消费品也不断升级,从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老四件”,到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影碟机“新六件”,再到抽油烟机、热水器、空调、电脑等商品,档次越来越高。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电视太熟悉不过了,已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谁家没有一台两台的?或许还是“液晶”、“等离子”。但是以前,电视可是件“稀罕物”,像“神”一样,让人顶礼膜拜。我清楚地记得,小时邻居家买了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被放在一个高高的柜子上,柜子上还加着一把锁。不到7点,条

凳上就坐满了大人和孩子。我经常是晚饭顾不上吃,早早地赶到她家,为的是能占个好位置,免得被人挡住,看不见电视。回家的路上,我还经常沉浸在电视节目中。尽管那时的节目内容十分有限,但是印象很深。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科技改变生活的30年。听老爸说手拿者砖头般的“大哥大”,腰别bp机,是他们那年代的时髦派头。如今,“大哥大”已为小巧而轻盈的手机取代,并为普通人广泛使用。而我自己也从初中开始就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小手机了。小时候,录音机成为家用电器进入千家万户,是除电视机外,我接触音乐的唯一来源。90年代后,随着音像放映电器市场的快速发展,除了各类录音机外,录像机以及vcd、dvd等播放设备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walkman、cd机、mp

3、mp4等高科技数码产品如狂风巨浪般席卷而来,录音机最终被淹没在这股“狂风巨浪”中。而电脑这个以前可以说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也逐渐走进寻常人家,走进了我们的身边,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一切,显示出了改革开放对科技信息的巨大影响,它是引领着生活趋于方便快捷的神奇力量。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潮流势不可挡,成就非凡。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30年成为建国以来居民收入增长形势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是我们中国的辉煌30年!!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年征文

改革开放30年故事

同口镇南青小学三年级学生:胡浩东

今天,我家里买来了新的微波炉和电炒锅,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说:“看来,做饭是越来越轻松了喽!”

晚上,我家的厨房里可热闹开了。不信,你听,老土炉、微波炉、煤炉、煤气炉它们在议论纷纷地谈话呢!

首先是煤气炉发言。它鼻子哧哧地冒着气,嗡声嗡气地说着:“这主人家真是喜新厌旧,我到这家只有五六年时间就不要我啦。想起来,这五六年,哪天早上,小主人要去上学,早餐不是我做的?特别是冬天,老主人身体不好,要不是我,小主人每天都得饿肚子呢!老主人每次都夸我:“这煤气灶真够快的,三下五除二就做好饭喽!’可是现在……”。

煤气灶还在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大煤炉听不下去了:“老兄,别叹气,你还好,有了新的电器炉,你说不定在停电时,能用得上一两回。我可惨了,主人家有你们煤炉、电炉,肯定不再买煤球了。我这身体,用不了两年,就会散架的。呜——呜——”大煤炉想着说着,忍不住哭出声来了。

老柴灶有气无力地说:“孩儿们,都别埋怨了,想起老主人年轻时,每天上山砍柴,人一多,山上的柴都砍光了。有时就割草晒干了来烧,老主人还不是一个劲儿地夸我:“我家的灶真省柴”。就这样我工作了几十年。后来,改革开放了,她的儿女长大了,也能挣钱了,就烧上

了煤了,我呀,就退休了。老主人对我有感情,舍不得挖了我,做了新房后,还照着我的老样子做了一个新柴灶,每逢过年过节,也烧上一两回,我也知足了。

微波炉听着,感慨地说:“是呀,是呀,我们这些灶,都是为主人服务的。生活一年好一年,灶也发生着变化。我今后一定要向老一辈学习,好好为主人服务。也许,过不了几年,我们几个电家伙也会退休的。”

老柴灶接着说:“你说的对,这几年,新农村变化太大了,人民无论从吃、穿、住、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许几年后,农村有了新的饭馆,主人家再也不用自己做饭了,你们真的要退休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它们说得太累了,才迷迷糊糊地入睡了!

第四篇: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征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振臂高呼党英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在这30年中,白河县双河乡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这个只有几千人口的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

村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过去农民知道啥?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农民干什么?实现农业产业化!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他们实验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黄姜、烤烟的兴起,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了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和农民增收。

过去农民住的啥?三间茅房一张床。如今农民住楼房,敢和城镇比靓丽!十年浩劫片面追求“反资防修、一大二公”,忽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城镇居民改革开放前极少动工建新房,农村农民大多住在泥地、泥墙、泥瓦搭稻草棚的古老房宅里,人口多面积窄生活十分不便,如哪户人家有一台老式收录机或黑白电视机必然会引起众人围观看热闹。现在,国家采取让民惠民利民的房改政策,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农村两层、多层钢筋水泥建造的漂亮洋房遍地开花,彻底实现了当年毛主席憧憬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社会主义小康目标,彩电、冰箱、洗衣机、影碟机、电脑、空调等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必备品。

过去农民吃的啥?一日三餐“瓜菜代”。如今农民讲养生,生活水平大提高。老人讲在那“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时时讲”的年代,讲得食品匮乏饥肠漉漉,本来就没钱,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米油盐酱醋肉鱼,粮票、油票、糖票、菜票等成为大家眼中金贵紧俏的香饽饽。改革开放了,“田土包到户”,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再加上科技含量高的良种、化肥、农药、除草剂被广泛使用,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实行补贴扶持政策,农民种粮不但免缴皇粮国税,而且还有良种补贴、养猪补贴、免疫补贴、学杂生活费补贴……,促进了食品类的快速发展。如今百姓谷仓是谷豆齐全,尽人所需。人民群众的饮食质量和档次也越来越高越精,餐馆、茶吧渐成大众化趋势。

衣着的变化也十分明显。30年前,衣着打扮无论男女老幼,凭“布票”到国营集体商店排队购买布料后再到染坊染色晾干缝制衣服,服饰几乎呈清一色的蓝、灰、白,做工粗糙款式简单,鞋子大多是清一色的青布鞋和解放牌胶鞋。改革开放了,求美尚美爱美的原始本性得以浑然天成的自然流露,穿着打扮日渐丰富多彩,蝙蝠衫、连衣裙不再是“洪水猛兽”,西装领带、夹克衫不视为“小资”情调。头饰、围巾、金银首饰、化妆护肤、美容健身成为时尚潮流。就是过去18岁无人问津的乡妹子,如今也越来越时髦,越来越俊俏了。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家乡面貌变化最大、经济发展最快的30年,同时也家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30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家乡人已从那缺衣少食的短缺经济时代逐步走向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如今走在乡村的农家路上,当年肩挑背杠的农村人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载着人搭着货的摩托车或小卡车从脚下的水泥上擦肩而过,阵阵歌声从各个贴着瓷砖的的农家小院传入耳中。那一座座崭新的农家院落,不时可以听见电话铃声响起。如今的农民不但不用上税,而且还吃上了“皇粮”。“农村低保”,“农村医保”,“农村养老院”这一切,都主要由国家财政来买单。农民不但不上农业税,还能通过“低保”吃上财政,也能通过看病的发票间接地到财政那儿去报销,如今正在兴建的农村养老院,让农民感觉到了“养儿防老”还不如靠政府养老来得可靠和实惠。所有这一切,是远至几千年,近到几年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近些年来,我多次亲历了家乡父老带着纯朴的感情振臂高呼党英明的场景,着实让我在感动不已的同时,深受教育和启迪。(市政府办公室:孙传志)

第五篇:水电厂改革开放30年征文

1969年3月29日,新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以上的大型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在甘肃省永靖县境内的母亲河上投产发电,从此为中国的水电历史增添了辉煌一页。

电站建设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设备制造安

装都是靠自力更生完成的,在我国工业还刚刚起步的时候,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不仅是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晶,也堪是我国水电建设史上之最,铸就了我国治理黄河的一座历史丰碑,因而闻名遐迩,震惊中外!

电站自投运以后,由于受当时国内水电机组制造安装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加之黄河泥沙影响,机组过水设备磨蚀相当严重,各种缺陷和大小事故频发,机组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很不稳定,电站安全运行频受威胁。针对先天不足的设备状况和严峻的安全形势,刘家峡水电厂广大职工以对国家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和设备改造,攻克诸多技术难关,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老化和泥沙磨损又日趋严重,严重影响着电站的安全运行。

改革开放以后,富于创新和敢于挑战的刘电职工感到,不能让这座新中国为之骄傲的水电站毁在自己手里。继续管理好电站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于是他们果断做出决定:改造旧机组,刻不容缓;增加新容量,别无选择!从1986年开始,他们历经十几年,逐一对五台机组进行全面增容改造。1994年4月,2号机组完成全部增容改造工程。之后,一鼓作气,连续对另4台机组进行全面"手术"。尤其是1996年到2002年短短的6年间,刘电以平均一年半一台的速度,完成了所有机组的改造。特别是作为整个改造工程重头戏的5号机组,从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等主要部件到各类配套设备,全部采用当今世界先进设备和技术。他们先后和俄罗斯、加拿大、法国、瑞士、奥地利、挪威、美国等著名公司和国内一些专业厂家合作,用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工艺改造出了一流的工程,使5号机组单机容量由26万千瓦增容至32万千瓦。最终,5台机机组出力由当初的116万千瓦增长到135万千瓦,净增容量19万千瓦,相当于又建了一座中型水电站。技术改造不仅使发电机组的出力大幅度增加,而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抗磨蚀能力大幅度提高。在2005年的大发电期间,改造后的设备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10月26日,全厂发电出力达135万千瓦,10月29日日发电2913万千瓦时,10月份月发电量7.9亿千瓦时,这三项均创发电以来最高纪录。大发电期间135万千瓦的满负荷运行,机组各部分运行工况良好,充分验证了刘电通过设备技术改造所取得的成果。改造前危机四伏的安全形势也得到根本改善。在最后一台机组改造后的2001年2月,刘电人翻开了崭新的安全生产记录。直至今天,轰鸣的机组转动了2600多个日日夜夜,没有出现任何人员和设备事故。

机组增容改造完成后,随着甘肃电网的发展,出现了在机组满发电情况下电量不能完全送出的问题,使电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损失。2006年,他们又开始了一次系统改造,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建成了甘肃省首座330千伏GIS开关站,彻底解决了近年来电力送出受限问题,打通了电力外送的大通道,电站的综合控制水平和设备自动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此同时,刘家峡水电厂紧跟知识经济时代步伐和科技进步潮流,不仅在主设备改造上运用高科技,而且在各个方面大力推行和倡导科技创新。1993年,一号机引进美国Modicom公司监控设备投入运行,电厂开始对机组实施微机监控,近年来又加大计算机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主变在线监测等科技新成果应用力度;厂(MIS)管理信息系统建成投入运行。2001年,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水库测量管理系统在该厂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2002年,全厂办公自动化系统(OA)正式投入运行,"无纸化"办公开始运转。"大型发电机定子槽电位降低技术"、"水轮发电机转子绝缘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为机组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刘家峡水电厂依靠科技进步武装自己的过程中,创造了许许多多让人骄傲的成绩:史无前例地创造出异重流排沙新技术。1994年11月,我国首台"大型混流式水轮机转轮修行磨削机"在该厂研制成功。2000年11月底,首创国内大坝深水闸门封堵第一例。2003年,在国内水电站中首家引进修复转轮的"机器人"。2007年8月,"双回线过载判据稳控切机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整体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截至2008年10月底,刘家峡水电厂已累计发电1734.68亿千瓦时,按不变价计算,创工业总产值123.43亿元,相当于刘家峡水电站投资的20倍,为西北地区的国民经济长足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果说30多年前刘家峡水电站的建成创造了企业的辉煌,那么今天的刘家峡水电厂已经并正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续写企业发展的新的辉煌篇章。

上一篇:汽车4s店保养预约话术下一篇:庆祝第31个教师节讲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