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相关论文

2022-05-1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酒店管理相关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都受到各界的关注,盈余信息质量在资本市场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在对盈余管理概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盈余管理通常所表现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从代理成本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最后提出若干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第一篇:酒店管理相关论文

医院资金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单位和自行经营主体,其资金来源具有上级单位拨款和经营管理获得报酬的双重性质。深刻认识和掌握医院资金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有利于加强对医院资金的管理。本文首先阐述了加强医院资金管理的现实意义,然后分析了我国医院资金运动的特殊形式,最后根据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医院 资金安全 资金管理

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础服务站,其运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所以加强医院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社会非常关注的焦点。资金作为医院运作的血液,关系到整个医院的正常管理和运作。良好的资金管理不仅能够解决患者看病难、治病难的问题,还有利于医院的良性发展,对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医院如何加强资金管理以保证其长期良性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加强医院资金管理的现实意义

资金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在企业和事业单位运作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例外,医院也是如此。所以加强医院资金管理对于医院来讲也是非常关键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加强医院资金管理是对社会资金的有效利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都会接受不同金額的上级拨款。加强医院资金管理就是对医院资金以及社会资金的充分利用,是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其次,加强医院资金管理有利于医院自身的发展。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够使医院正常的运转,并且有充足的能力来应对外界的各种风险和特殊事件。比如:有些医院允许先治疗后交费,有些病人自身经济条件非常差,往往不能按时按量地交付医院的各种费用,给医院造成了額外的负担,如果这些资金不能正常收回的话,很可能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加强资金管理,医院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风险资金以应对这种特殊事件。

再次,加强医院资金管理间接改善了医患关系,并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良好的资金管理有利于医院确定合理的药费和手术费,减少了病患的顾虑。总体上讲,加强医院资金管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医院资金运作的独特形式

为了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以及解决“看病难,治病难”的民生问题,医院必须具有一定的资金水平,并且对这部分资金进行有效的经营使其成为流动的、有效的运动。只有正确把握医院资金运动的特点和形式才能及时发现医院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利用资金、管理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风险,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医院资金运动具有双重性质。医院的资金一部分是上级单位发放的具有补贴性质的预算资金,是由医院申报,上级单位根据申报医院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给予相应額度的拨款,与其他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相同的形式,即:在资金的领取、运用和结算上具有循环使用和周转的特点。然而医院的资金又不是全部来源于上级拨款,即医院还要有一部分经营资金,通常这部分经营资金的比例大于上级拨款的资金比例,这部分资金具有与一般工商企业资金运作相同的特点,即通过加工制造或者销售等行为加快资金的周转,资金在周转的同时增大了原有的价值。总体来讲,医院的资金主要分为上级医院拨款和医院自身经营两大类,这两类资金在获取渠道、使用以及经营效果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这是医院具有的独特的资金运作形式。掌握医院资金运作的规律和特征对于加强医院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起着基础作用。

其次,医院作为服务性质的医疗机构,具有和其他服务行业相同的资金运作特点。作为服务业,医院在运作的过程中由采购活动和服务活动两个活动连续循环构成。医院购买医疗设备,货币资金伴随着活动的发生转变成了固定资产,医疗设备在为病患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消耗本身的价值同时向患者收取一部分的服务费用,伴随着交易的发生固定资产转变成了资金形式,而且往往转变的资金不能弥补购买设备的资金金額。一般的服务企业其一切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获取利润,所以在消费者收取费用的时候会高于设备本身的消耗值。医院作为特殊的服务业,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决定了其运作属于亏本经营,收取的费用远远不能抵消设备的消耗值。

再次,医院在销售药物的过程中具有和一般工商企业相同的特征。医院的运作由采购药品和销售药品两个连续的活动构成。医院向制药厂购买药品,货币资金形式转变成了商品资金形态;医院把药卖给患者,伴随着这个活动的发生,商品资金形态又转变成了货币资金形态,但这和购买药品的最初金額发生了变化。这个活动中,医院为了实现更好的管理,维持一定的资金管理水平,在采购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资金实现了增值作用。

三、加强医院资金管理的建议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对单位一段时间内的各种资源的统一调度、分配,以充分发挥人力、物理和财力的有效性,达到资源合理利用,为单位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数据和参考。为做好全面预算医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首先,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观念和思想。全面预算与传统的预算在预算的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做好全面预算工作,应该认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传统的预算主要是指财务方面的预算,企业和单位在每季度或者年末会做下一季度或者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预算金額以企业历年的经营数据以及下一年度的发展规划为依据。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会计理论发展较为成熟理论,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方法和理论。医院做好全面预算是指通过对医务人员增减情况、医疗设备器械的购买和维护、药品采购和保存以及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情况等进行全面的预算。这样能够使医院在合理的计划范围内发展,使得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在流转的过程中保证合理的比例。

其次,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责任主体要下放到部门或者科室。医院的每个部门应该按照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情况,对本部门下一季度的资金做预算。预算金額不能只看科室主任,而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以及团队小组共同讨论得到方案。由于预算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资源使用的计划,与实践发展过程有一定的差距性,也就是说医院在运作过程中会出现预算资金不够或者查出实际使用的情况,只要差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预算工作应该得到肯定。如果预算与实际使用金額有较大的出入,部门就应该及时找出原因,如果是由于预算方法不当导致的预算金額偏小,就应该向上一级部门作出反应,用数据说明情况支撑论点;如果是医院部门内部非程序性事件的发生,部门内部人员就应该充分考虑事件的可实现性,对于投入产出比小的项目不予批准。预算调整也是经常会发生的情况,在调整的过程中医院应该根据真实情况和数据进行说明。

2、加强资金流入和流出的安全管理

资金作为医院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在收支方面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为了保证医院的每一项收入都能够流入医院账户,每一项支出都作为购买行为,医院有必要加强资金的统一管理。

首先,把好资金流入关。确保资金来源的准确性不仅是对全体工作人员工作的认可,也是资金管理的第一关。医院资金流入主要是通过挂号费、药费以及手术费获取的,是由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换得的,为了保证医院经营活动获得的资金能够全部流入医院财务系统,需要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而且还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严防资金流入自己口袋的不良现象的发生。比如:加强票据管理。财务部门应该制定人员专门负责票据的使用、保管、核销工作。医院信息化系统中会严格记录资金收入的每一笔账,比如:资金来源、金額、时间,同时医院在提供服务或者销售药品的过程中又有专门的窗口,收费人员凭借医生给患者开具的各种费用单据进行收费,并且盖章或者给留有专门的单据,表明资金来源,财务部门在登记资金来源与去向时,要严格保证票据金額和系统数据的一致性。

其次,把好资金流出关。医院的资金一般都用来购买医疗设备、药品以及医务人员的工资等。其中,最容易引起纠纷和资金漏洞的是购买医疗设备和药品。因为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采购价格存在很大的可调性,有些医院的采购部门管理不到位,使得采购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收取回扣的现象。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医务人员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使命,损害了国家的集体利益以及加重了患者的负担。所以医院在采购环节应该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且在与制药公司联系的时候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信息化手段,降低制药商收买医院人员的可能性。

3、加强审计工作

医院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审计部门对其资金使用并没有严格的审计力度。在医疗事业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医院应该认识到加强资金管理、搞好医疗服务的重要性。目前,医院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漏洞,有些医院没有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内部审计部门挂靠在财务部门下面,导致审计工作失去独立性,失去了监督和控制资金流动的有效性。医院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降低资金出现漏洞的风险系数,保证资金流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结语

医院作为非营利性组织机构以及独特的资金流入渠道,其运作的过程明显区别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由于资金来源的双重性质导致医院内部的资金管理制度出现了很多漏洞,诸如:医院资金流入私人口袋、采买药品和医疗设备的过程中收取回扣、专项资金使用不科学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院首先应该认识到加强医院资金管理对医院自身以及社会的重要意义,然后采取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流入流出管理以及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控制功能等手段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以及财务工作的可靠性,这样才能改善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徐伟锋:加强医院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2).

[2] 王志:对医院资金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7(30).

[3] 王炜:关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探讨[J].医学信息,2006(2).

[4] 张军:医院财务的风险管理[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6(2).

作者:李素贞

第二篇: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都受到各界的关注,盈余信息质量在资本市场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在对盈余管理概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盈余管理通常所表现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从代理成本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最后提出若干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盈余管理;行为特征;代理成本

文献标识码:A

1 盈余管理概念及行为特征

1.1 盈余管理概念

历史有关盈余管理的相关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人为的对会计盈余进行操控。这种观点并没有对这种操控行为是否逾越了会计准则进行界定。第二种观点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好的说明,虽然也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对盈余的操控行为,但是这种操控是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进行的,是合法的行为。经过长时间激励的讨论及研究,目前对盈余管理概念的认定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因此,盈余管理可以理解为:企业管理当局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1.2 盈余管理行为特征

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征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有关监管部门的相关条件,以达到融资的目的。大量研究表明,大多上市公司在企图进行融资之前,均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使净资产收益率刚好能够满足有关监管部门的最低要求或略超一点。很多实证研究也证明了盈余管理行为与上市公司配股融资等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盈余管理行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但是由于上市公司是对其相关数据进行操控后才打到相关要求的,亦即某些不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也融到了大量的资金,因此可以说盈余管理行为所引发的某些经济后果会对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治理结构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等等。治理结构从根本上影响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例如某些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其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便是企图占用公司资金,从而达到获取成本低廉资金的目的。再如,外部独立董事较少或者缺乏审计委员会这一内部监督机构的企业更容易实施盈余管理行为,因为缺少相应的监督。另外,董事会规模、董事勤勉程度甚至董事会成员中女性成员的比例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第四,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受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更大。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大股东控股比例越大,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股权集中度也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应当大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2 代理成本与盈余管理行为

上市公司代理成本与盈余管理行为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代理成本主要由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部分组成。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

2.1 逆向选择与盈余管理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所谓“劣币驱逐良币”,亦称“格雷欣法则”,即成色较差的、质量不佳的“劣币”进入市场后,大家都倾向于将成色好、质量优良的“良币”保存起来,最后导致市场上充斥的都是“劣币”。这种情况在经济市场中也十分常见,有些经理能够通过盈余管理行为使上市公司业绩看起来很漂亮,得到委托人的赞赏,而不进行盈余管理的经理因为没有漂亮的业绩从而被排斥,久而久之他们便也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企业也是一样,通过盈余管理将报表包装得十分华丽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融资机会,并且能够融到比实际需求多得多的资金,而本身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由于没有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使得其报表看起来没有那些经过盈余管理包装后的报表好看,因此得不到融资机会,长久以来,大家便都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来包装报表,使得报表信息里充满杂质。

2.2 道德风险与盈余管理行为

道德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经理不努力工作或是进行利己的风险投资,而委托者又无法进行完全监督所产生的。股东往往都对经理有一定的激励措施,而要获得奖励,就要达到某些必备的业绩条件,如果经理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公司达到规定的业绩,那么他们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调整相关数据,使其达到激励要求。另外经理的风险偏好也会影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通常情况下,经理若投资高风险项目,经理并不能分享项目成功产生的增量收益,然而如果失败,经理却面临着恶劣的职业声誉以及丧失职位等风险,因此,经理面对高风险性投资通常是望而却步的,比如推迟进入新市场、对新技术新产品持消极态度等。经理的这种风险规避行为会导致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加大,通过账面上的调控得到漂亮的业绩,而并不是真实的投资所带来的业绩。在另外某些特殊时期,例如在临近

退休时期,经理会变成风险偏好者,采取较为冒险的态度与会计政策,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获取大额的退休金。

3 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最根本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3.1 建立股东间相互制衡机制

在我国,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及历史背景,大股东往往与高级管理人员高度重合,或者说大股东往往能够控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人员,这样一来,便为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就更为恶劣,从而使得中小股东投资者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反而成为大股东的囊中之物。因此,应当采取措施遏制大股东与管理层合谋行为,鼓励上市公司引入多个控制主体,最终建立起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机制,最大程度上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3.2 完善上市公司监管

很多成本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虽然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的信息对称,但是尽可能的对上市公司行为进行监督,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例如增加董事会中外部独立董事的数量,当然也存在外部独立董事与内部董事同流合污的情况,因此应当在引入这一政策时就充分考虑到独立董事的薪酬激励方案,应当与内部董事区别开来,还要考虑到外部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使外部独立董事有一定的发言权、话语权。另外,还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如审计委员会等,赋予这一内部审计机构内部监督的职责与权利,从公司内部提高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效率。除了从公司内部着手之外,还应当重视外部审计的监督,加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并采取措施杜绝上市公司与其签约会计师事务所共同欺骗投资者的情况发生,从外部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内外监督双管齐下,以达到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上市公司报表信息质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目的。

总而言之,要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目标,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治理结构失衡等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给广大投资者一个较为干净的投资环境及值得信赖的报表信息,才能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兴强,王丽华.高层管理当局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1).

[2]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J].会计研究,2003,(1).

[3]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

作者:梁雯

第三篇: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的重要內容,目前盈余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大多采用实证方法对盈余管理进行计量、产生的原因和动机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学术界并未统一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研究造成了混乱。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盈余管理审计费用应计利润审计变更

宁亚平(2004)归纳了四种有关盈余管理的定义:第一种定义从管理层对盈余管理的目的或动机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自己谋取私利而实施的一种欺诈行为;第二种定义从报表上盈余信息的质量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使有关盈余的报告反映管理层期望的盈余水平而非企业真实业绩的表现,所有盈余管理活动都是欺诈行为;第三种定义方式是从管理层是否用个人的判断和观点介入财务报表的制作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在有限度或无约束地使用个人的一些判断和观点,对会计数据进行策略性的调整;第四种定义是从报表的制定是否遵守会计准则出发。这一定义解决了以往盈余管理定义的模糊性、片面性,这种定义上的澄清将对以后的盈余管理研究和会计信息的监管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盈余管理动机研究

国外将盈余管理的动机分为三类: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监管动机。Perry等的研究表明,管理当局下市收购前,有强烈的动机以最低的价格从市场回购股票,试图通过操纵应计项目来调低利润金额。管理当局也有高估盈余的行为,如在股票初始发行、配股增发和股票融资收购之前,公司会报告正的非预期应计利润{沈玉清、曾勇,2005)。国内也有大量文献涉及到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如陆建桥(1999)对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22家亏损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亏损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和处罚,在亏损及前后年份普遍存在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蒋义宏和魏刚发现上市公司存在为了达到配股资格线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即“10%现象”。另外,也有学者对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简称MBO)中高层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何问陶、倪金宏(2005)通过对截止至2003年底公认实施了MBO而又可获取资料的15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未发现有证据支持管理高层在MBO前一年采取减少报告盈余的行为。

本文认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无外乎是各种各样的利益驱动,或回购股票、或达到配股资格、或避免账面发生亏损而影响到自身的利益。监管者在制定有关的政策时,不应用单一指标来衡量一个企业的好坏,如配股线的制定,不能以单个财务指标作为标准,而应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用一系列或者一些综合的指标来衡量,纯粹的利润导向将导致企业管理当局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短期化和对盈余的人为操纵。

二、盈余管理手段研究

具体可以利用那些应计项目、会计方法进行盈余管理,普遍认为银行和保险业的贷款损失准备和风险财产投保人索赔准备是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应计项目,这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包括实际盈余管理和会计盈余管理,两者均无损公司价值,前者通过无损害公司价值的实际经营活动和交易来操纵盈余,如增加能盈利的新生产线;后者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的允许范围内灵活运用会计选择已达到影响盈余的目的或效果的行为和现象。按照这一观点,一切有利于当期盈余增加的不违规的行为均属于盈余管理,包括企业各种促销、或者提高生产能力的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盈余管理的范围,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也有学者认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手段(韩道琴、卢相君、沈向国,2006)。这种观点认为,目前“八项减值准备”是进行盈余管理的惯用手段,但财政部2006年制定的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将不止八项,而且资产的减值准备不准予转回,这是否能杜绝或者对管理者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起到遏制作用,还有待观察新会计准则在2007年实施后的实际效果。新准则中包含了更多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内容,与会计制度相比,其可操作性更弱。管理人员会不会利用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各种各样利益目的,这也将是新准则实施后会计盈余管理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的研究

(一)审计因素 审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国外主要通过审计独立性,以及审计质量影响因素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体现在非审计服务、审计任期和审计收费等影响审计独立性因素的实证分析。在非审计服务方面,Palmrose(1986)的研究认为,审计师对同一客户的非审计服务会损害审计独立,容允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Aurundnda(1999)则认为,向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能增加审计公司的信誉资本,为了避免由于客户盈余管理行为所导致的信誉损失,审计公司将提高独立性使盈余管理现象减少。

在审计任期方面,国外对审计任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无统一结论。国内刘俊(2005)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能增强审计独立性,但无统计证据支持。蔡春等(2005)通过对2002年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非双重审计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显著高于双重审计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非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所审计的公司可操纵应计利润,显著高于“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所审计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徐浩萍(2004)发现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别会计盈余管理的程度,这种鉴别的能力与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关。相对于操控经营性应计利润而言,注册会计师在对操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为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中表现了较高的审计质量。另外,审计质量还与盈余管理的方向有关,虽然注册会计师对以增加利润为目的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敏感,但是与对负向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相比,并没有体现出更高的审计质量。在审计收费方面,Franlkel(2002)探讨了非审计服务收费和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及市场对审计收费披露的反映研究发现非审计收费与预期盈余、操纵性应计有正向的联系,在非审计费用公布日,股票价值与非审计费用负相关。国内上市公司自2001年开始需要在年报中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在此之后出现了审计收费相关问题的研究。伍丽娜(2003)选取了2001年的282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处于“保牌”区间,是年度财务审计费用的显著影响因素。宋衍蘅、殷德全(2005)认为发生审计变更后,继任注册会计师对不同类型公司的审计收费确定标准是不一样的,对于盈余管理动机强烈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倾向于用公司的盈余管理幅度来衡量审计风险,并为此要求了较高的回报;对于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会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降低审计收费。

(二)公司的治理环境公司治理环境包括外部的法律、制度环境,也包括公司内部治理,国外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研究又有微

观层面的研究。La porta(1998)指出,由于保护投资者的法律在国家间有显著不同,因此各国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所差异;Ball等(2000)的研究认为,普通法国家的会计收益表现出更强的及时陸,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盈余管理行为较少,而成文法国家相对而言,公司减少会计收益波动的动机更盛行,会计信息质量较差。微观方面主要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审计委员会特征方面分析。Demsetz(1985)等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风险正相关;Wartirld等(1995)认为,管理人员参股比例增加可以降低代理成本,从而减少经理人员操纵盈利的可能性。Beasley(1996)发现。未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比发生舞弊的公司有更大比例的外部董事。国内,陈汉文(1999)是国内最早研究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黄谦(2006)以2002~2003年中沪市A股为研究样本,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关系成正相关,由于我国经理人持股比例偏低,经理人持股与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关系,经理人持股比例不是造成盈余管理的动机。孟焰、张秀梅(2006)对2001~2002年147家国关联交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是关联方从上市公司转移利益,股权集中度与关联方利益转移的关系较为复杂,资产规模越大,关联方利益转移的程度越高。

综上所述,国内对审计、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相结合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是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好坏的标签,在资本市场的广大投资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报告的质量进行投资决策,但目前注册会计师能否公正地揭示公司的盈余管理,或者多大程度上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以及影响注册会计师揭示盈余管理都有哪些因素,都将是研究的重点,如能解决好以上问题,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产生重大作用。同时我国的公司治理与国外相比,有着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不同类型的公司中,其治理方面的问题各不相同。常见的有“内部人控制”、董事会运作不规范、监事会虚设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找出公司治理中影响盈余管理的关键因素,这不仅对防范盈余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国家监管部门规则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研究

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关键是如何计量盈余管理,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文献大体上采用了总体应计模型、特定应计模型和频率分布方法。国外最常用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是应计利润分离法,根据应计利润的易操纵程度,可以将总应计利润区分为操纵性应计和非操纵性应计,并用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由于操纵性应计和非操纵性应计都是不可观测的,应计利润分离法要解决的是如何将操纵性应计利润从总应计利润中分离出来。在国外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常用的应计利润分离模型有标准Jones模型、修正Jones模型、Jones现金流量模型和AP模型(theAccountingProcessModel)。国内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多数采用的是标准Jones模型和修正Jones模型。如陈汉文(2003),蔡春(2005)直接使用修正的Jones模型;有些学者在修正的Jones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如陆建桥(1999)在修正的Jones模型基础上,在自变量中增加了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变量;陈武朝(2004)则在自变量中增加了无形资产,徐浩萍(2004)沿用了修正Jones模型的思想,认为现金销售收入的变动、长期资产水平及其增量是影响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和经营性应计利润的重要因素,为控制行业因素,将这些变量的行业平均值也一并作为自变量。虽然Jones模型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Jones模型在国内是否适用、效果怎样、如何改进等问题还悬而未决,其他几种应计利润法的分离模型又是否适用于国内证券市场以及哪种模型更优,目前尚没有研究。国内已有学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沈玉清、曾勇(2005)认为,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夏立军也认为应该对各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在国内的适应性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国外已有学者作了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的适应性研究:Deehow,Sloan和Sweeney(1995)的研究表明,标准Jones模型、修正Jones模型和行业模型这三个时间序列模型,在区分操纵性应计利润时差异明显,但鉴别盈余管理的效率不高,而修正的Jones模型出现在第二类错误的概率最小;Guay,K.thari和Watts(1996)改进了评估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方法,对标准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行业模型以及截面Jones模型进行了评估。作者根据股票价格与操纵性应计利润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之间的关系假设做出预测,然后对这些模型估计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进行了检验。Dechow,Sloan和Sweeney(1995)研究结果表明,这四个模型区分操纵性应计利润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能力是值得怀疑的。K.V.PeasnelL P.F.Pope和S,Young(2000)用截面回归的方法对标准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边际模型的适应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随机抽取的样本中,这三个模型都能很好地区分操纵性应计利润,而当现金流量处于极端时,边际模型的识别能力优于其它两个模型,当通过对利润进行人为调节来检测这三个模型的识别能力时,发现三个模型都能很好地区分;而标准Jones模型和修正Jones模型对收入和坏账调节利润的识别能力更强,相应地边际模型对非坏账费用的利润调节的识别能力更强。西班牙学者Jose J.Alcarria,Jaime和BelenGiu De Albomoz Vogwer(2004)用西班牙市场的数据用截面回归的方法对盈余管理模型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标准的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和the Kang and Sivaramakfishnan模型、边际模型和Jones现金流量模型以及AP模型在随机抽取的公司中都能很好地识别操控性应计利润,当通过对利润进行人为调节来检验这些模型的识别能力时,发现Jones现金流量模型和AP模型在三种利润调节的检验中识别能力最强。

综上所述,对盈余管理进行测量的各种模型都源于西方国家,在国内的研究中,或直接引用或进行拓展,修改后直接用于我国的资本市场的研究,使用前并未考虑这些模型是否适用于国内的上市公司。周铁(2006)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下,以营业利润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的差值计量来经营性应计利润会产生正向或负向的计量偏差;以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的差值来计量总应计利润会产生负向的计量偏差。在以截面数据为基础的研究中,如果研究样本组与按样本组的所得税支出和投资、融资活动的财务费支出存在显著的差异,则上述计量偏差可能会导致研究者在研究实践中得出错误的结论。他的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也为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开创了先河。如何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国情吸取精华为我所用,不仅是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这个领域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研究其他一切领域中的基本原则。

作者简介:吴瑞勤(1981-),女,湖南岳阳人,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助教

(编辑 聂慧丽)

作者:吴瑞勤

上一篇:关于选择的议论文下一篇:浅谈轻负高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