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管理工作总结

2022-08-05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管理工作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传染病管理工作总结

传染病管理工作总结

在市卫生局大力支持,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为重心,以保障人民安全及身体健康为出发点,真抓实干,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积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为达到有效控制传染病在我镇的流行,在全体传染病防控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2011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人员培训 为提高我院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我院定期对医护人员及乡村医生举行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知识学习培训,以提高传染病业务素质,增强报病意识,提高我镇传染病防控工作质量,在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减少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次数发生。

二、加强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根据上级疫情预报,结合我镇传染病预防控制实际,继续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强化对基层、高发人群及单位工作指导,充分发挥传染病监测和网络直报系统作用,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敏感性、及时性。传染病报告率达95%以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80/10万以内。为防止非典、禽流感、霍乱等发生和流行,针对性地抓好疫情监测报告,防保科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做到一旦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强化了疫情报告的时效性,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一旦发生疫情迅速扑灭,防止蔓延。

三、传染病发病与疫情报告情况

2010年我镇全年共报告传染病330例,无甲类病例,其中乙类47例,分别为肝炎12例,梅毒9例,肺结核26例,丙类传染病283例,分别是:流行性腮腺炎3例,风疹4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8例,手足口病196例,水痘5例,其他26例,准确完整率均达95%以上,保证大小疫情基本一致。村级卫生所基本能按要求上报各种疫情。无迟报漏报现象。

四、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同时,应当看到我镇传染病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有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1、是目前的病毒性肝炎、性病、肺结核、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等发病率还较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是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及技术力量整体水平不高,应对突发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

待进一步提高,

3、是传染病防治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执法手段相对落后,执法力度须进一步加大。

五、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意见

1、进一步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进一步加强全民的防治意识,努力做到学法、知法、守法。要组织形式多样的防治传染病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和帮助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重点做好对病毒行肝炎、肺结核、人感高致病性禽流感、性病等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努力实现“无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工作目标。提高传染病防治能力。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围绕传染病防治工作和提高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切实解决好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关键和疑难问题,对现有的医护人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系统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救治水平,以推动传染病防治工作扎实有效的顺利开展,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医院传染病管理总结

我院在卫生局的领导下,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我院传染病管理制度。制定了一些列措施并落实到位以更好地加强我院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我院里的暴发流行,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成立了各种传染病诊治小组。制定了各类传染病防治预案。健全了传染病防治制度。使全院传染病预防控制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二、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一年来,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疫情网络直报制度。加强了疫情网络设备的管理,完善了工作制度,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基本做到专室专人专机专用,为及时上传疫情信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传染病发现与登记,提高报告意识

1、建立了感染科门诊,设立了感染科门诊日志、感染科门诊传染病专用登记本,感染科门诊医生遵守 “首诊负责制”,对所有就诊

的传染病人均能在第一时间作出科学诊断、处理,及时填卡上报,疫情管理员按时网报告。

2、每天下午去相关科室查看门诊日志,查:门诊日志登记是否齐全、规范。对传染病者是否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每月底(1)开展传染病漏报自查发现有漏报及时补报。(2)分析疫情动态,做好防范措施。以防传染病在我院暴发和流行

3、1-11月份共网络报告乙、丙类传染病541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乙类229例、丙类传染病312例,网络报告率为100%,报告及时率100%,报告卡填写正确率100%,无漏报和迟报。死亡病例62例,无漏报和迟报。HIV监测8454例,其中个案咨询121例,4月—11月梅毒监测6119例。今年报告乙类传染病病种比去年新增加三种(一种是淋病、一种是梅毒、HIV感染者)。

四、开展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5—10月份设立了肠道病专科、儿科肠道专科门诊,主要是 开展以霍乱为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肠道传染病的专用登记本。在开设肠道门诊之前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了有关知识培训。培训中要求对腹泻者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的原则。我院肠道门诊在重点防控阶段共登记报告腹泻病41例,没有发现有重症病例。

五、接受督查、指导,规范管理工作

今年传染病管理曾接受市、县疾控督查四次。最重要的、最荣辛的是11月29日代表安徽省接受卫生部疾控局督查,督查结果令人非常满意,但也存着门诊登记不规范的地方,(现住址:没有按要求登记村民组及门牌号)及时进行整改。使我院今后传染病管理工作更加趋向正规化、制度化。

六、加强宣传

根据不同季节传染病特点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形式进行宣传。全年共出宣传期刊七期。

七、加强学习、完善自我

(一)、外出学习

今年4月份参加了市疾控组织的有关性病方面知识培训,11月份参加了市疾控组织的专项艾滋病控制专业项目的培训。

(二)自学

传染病管理人员自身要加强对传染病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理念来丰富自已,以便更好地用法律、法规来指导工作。

在全院各部门及各科室支持与配合下,尽管在今年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且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但在对传染病防治管理中仍存有一些簿弱环节 有待在明年工作中再接再励做好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效率,为大众健康服务。

第三篇:2016传染病管理工作总结

2016年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总结及评价

我中心在区疾控的指导下,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本单位传染病管理各项制度。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传染病疫情上报管理工作,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现将2016年的工作简要的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严格监督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传染病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职能,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使全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及疫情上报工作日趋规范。

二、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一年来,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严格执法单位各项管理制度,认真收集整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疫情网络直报,没有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现象,疫情网络直报正确率为100%,做到专室专人专机专用,为及时上报疫情信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传染病发现与登记,提高报告意识

1、门诊各科室的医生严格遵守 “首诊负责制”,对所有就诊的传染病人均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诊断,对来院进行传染病筛查的病人认真做好门诊日志填写工作,发现传染病及时填卡上报,疫情管理员按时完成网络报告。

2、开展质量控制并做好记录,疫情管理人员每日核对检验科的传染病阳性报告登记本,不定期去相关科室查看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本,查:各项是否填写齐全、字迹是否清晰、有无漏登现象。对传染病人是否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1 每日核对网卡纸卡,每月底开展传染病漏报自查,每季度进行疫情动态分析,在区疾控的带领下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防传染病在我区的暴发和流行。

全年网络直报***例传染病,手足口病***例、猩红热***例、水痘***例、流行性腮腺炎***例、细菌性痢疾**例、梅毒***例、乙肝**例。

四、做好传染病知识培训工作

年初制定了传染病知识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开展传染病和性病知识和疫情信息上报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传染病管理意识。

1、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集中培训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求》和《性传播疾病基本知识》,共2学时,避免出现填写内容出现错误,使人人皆知正确填报传染病卡的重要性。

2、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不同季节传染病特点开展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采取了分散分类的形式对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共五次,累计4学时。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各类传染病的正确认识,从而端正服务态度,杜绝歧视传染病患者。

3、年终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后考试,成绩合格。均在80分以上。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九日

第四篇: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令第41号《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按厦卫医(2006)241号“厦门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收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仙岳医院预检分诊点,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分诊、排查工作,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控制传染病疫情蔓延。

1、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同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读物。

2、预检分诊点接诊人员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预检。

3、预检分诊点负责对发热病人、腹泻病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各种慢性肝炎病人进行预检分诊、排查。如发热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腹泻病人分诊至肠道门诊就诊。初步排除传染病后,分诊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4、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按不明原因肺炎预警病例报告、诊断、处理工作流程执行。

5、疑似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禽流感病人、炭疽等传染病应由市相关专家组会诊确定。

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医源性感染管理工作部门或设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岗位责任。

2、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有关医源性感染方面的问题。

3、制订医源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4、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的监测管理。

5、对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病例,组织流行病学分析及讨论,提出控制措施,防范医源性感染的暴发、流行,并及时上报。

6、加强全员的医源性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能力。

7、根据预防医源性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机构的建筑设计、科室布局进行功能划分,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医院传染病转诊制度

1、门诊、临床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严格执行归口管理,将病人转到定点医院传染病科,不得截留病人。

2、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当发现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例、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肺炎等,经本院→市传染病专家会诊确诊后,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转送病人到定点医院传染病科。

3、发现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人,按本院结核病归口管理转诊工作程序执行。

4、在转诊中认真做好三级安全防护工作,终未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严防扩散。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制度

1、为防止传染病在医院感染或医源性感染,遵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按传染病管理办法执行。

2、各诊室、病房、化验室以及各技能科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终未消毒制度。

3、严格执行操作常规,尤其是实验室操作规程,防止病原体在实验室传播或扩散。

4、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无害化管理,禁止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并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工作。

5、认真落实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6、不认真执行医院有关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制度,造成传染病传播、扩散或医院感染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和医院规定,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惩罚。

传染病消毒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更好地控制疫情,消毒是切断传染病途径的重要措施,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1、认真学习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门诊或急诊室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应立即就地隔离、消毒。

3、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须经过消毒或净化后再排入下水道。

4、工作人员进病房或门诊前,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口罩,接触病员后应立即洗手。

5、传染病员离开或死亡后,室内床单应一律更换并进行终末消毒。

6、传染病员所住房间,应按时进行消毒,用过的家具、器具、被单,碗筷等用具须经过严格消毒再用。

传染病疫情监测制度

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制度,通过定期定点的系统监测,及时获取相关的传染病信息,掌握传染病的动态,为制订防治对策,配合相关防疫部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每月负责收集各门诊病人的发热情况,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掌握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情况。

2、通过对吸毒人员、收容所、公共场所及相关住院病人进行HIV的常规抗体监测。

3、门诊医务人员对公共场所、娱乐场所等门诊病人做好性病血清学抗体监测工作。

4、通过肠道门诊等渠道掌握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上报区疾控中心;作好霍乱的疫情监测及防治工作准备。

5、通过监测住院病人的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情况,指导病区做好相应隔离措施。

传染病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生有义务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1、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和出院登记的填写工作,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求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写到行政自然村,不得有缺项、漏项。

2、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须在两小时内报告,乙类及丙类传染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

3、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以最快的速度报告预防保健与院感科。

4、预防保健与院感科每月对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进行二次检查核对。

5、医院疫情管理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按要求时限网上直报。

6、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瞒报、缓报、漏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传染病隔离制度

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控制疫情,减少死亡,特制定本制度。

1、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

2、凡在门诊或急诊室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送入隔离室就地隔离,然后将患者送入传染病医院,并认真做好病员排泄物、分泌物、衣物、用具和其它污染物品的消毒处理。

3、传染病流行期间,设立临时检疫岗,对每一就诊病员,必须经过初步检查后,才能挂号,可疑者进行隔离处理。

4、隔离病员要加强管理,符合隔离要求的要加以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和疫情扩大蔓延。

疫情管理制度

凡是医务人员均具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义务,都是法定责任报告人。为做好此项工作,规定如下;

(一)、医务人员在诊病过程中发现有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准确、完整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立即报送预防保健科,并做好门诊日志或住院登记本的记录,具体工作如下:

1、霍乱、鼠疫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碳疽、脊髓灰质炎按甲类传染病报告管理。

2、发现霍乱或疑似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应在做好报告的同时留取标本送检,并做好病人的隔离抢救工作。

3、15岁以下儿童疑似或确诊为急性驰缓性麻痹(AFP)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并在患者麻痹出现的14天内采集两份大便标本(两份标本间隔24-28小时)送上级部门检测。

4、发现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人,按乙类传染病报告,并填写转诊三联单,嘱咐病人到市疾控结核病防治所确诊治疗。

5、门诊处方不开结核病药。肺外结核需治疗者应在处方上注明疾病名称,并规范用药。

6、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及时报告预防保健科,并由专家组进一步诊断。

7、死亡病例应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报告预防保健科,在7天内网上直报。

8、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时间外报告总值班)。

9、根据情况做好订正报告。

(二)、预防保健科在收到科室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后,必须认真查对、核实、登记,并在规定的时限内网络直报,报告卡需保留三年。

(三)、预防保健科收到甲类传染病报告或成批疫源性疾病等,应深入科室了解病情,掌握动态,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做好相应处理。

(四)、对于新上岗医生或实习医生,在进入临床前要对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及疫情报告程序进行培训。

(五)、化验登记的管理:检验科对传染病病人的标本监测,必须有登记,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监测日期、项目及检查结果,资料需保留三年以备检查。

(六)、预防保健科疫情自查与奖励的管理: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及化验登记的质控管理,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每月至少二次)检查、反馈提出改进措施;考核中发现不符合规定或漏报,按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进行处罚。

门诊健康教育制度

1、健康教育的形式:定期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资料。

2、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内容。

3、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大众化。

4、咨询台为患者提供科普知识、公共卫生知识及健康教育资料,方便患者查询、咨询。

第五篇: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一、为加强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有专人负责疫情管理工作,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学校发现传染病必须于2小时内上报中心校。

三、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医疗保健、疫情管理人员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四、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对请假、缺课的学生要询问原因,注意追踪,确保对传染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五、加强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开设健康教育课、设立宣传栏、举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六、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教室、宿舍要经常通风,设置防蚊灭蝇设施。学生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制度

为加强我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和流行,依据上级有关规定,按照“科学排查、科学统计、及时上报”的原则,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建立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二、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

三、严格疫情监测报告:

1、晨检制度: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2、因病缺课学生的登记制度,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3、当班主任、课任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疫情报告人。

四、报告方式:

1、传染病疫情报告渠道:班主任或兼职校医→学校疫情报告人→校长→子午中心校。

2、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班主任及时向疫情报告人汇报,疫情报告人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及上报等工作。

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一、宣传教育

1、学校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必需保质保量,上足课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知识。

3、学校卫生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相关情况对学生加强流行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4、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购零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教育。

二、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1、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随时掌握当地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流行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2、学校要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配合卫生部门搞好预防疫苗注射工作。

3、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生活用品。保持教室通风透气。配合区卫生保健机构,每学年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体格检查工作。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开展晨午检制度,及时报告检查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对校外人员进校要严格监视控制,防止流行病传入校园。

5、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打扫,特别是卫生死角。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教师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6、坚持卫生工作报告制度,学校一旦发生流行病、传染病等事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坚持逐级负责、逐级报告制度,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晨午检制度

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预防学校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每班班主任教师负责每天早晨及中午对本班在校学生进行晨检及午检。

2.晨、午检时应认真、细心,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在校学生的健康情况;对未到学校的学生要及时了解缺勤的原因。

3.每日晨、午检情况要做好记录,特别对异常情况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4.对晨、午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出现发烧、头疼、咳嗽以及不能确定的症状和现象,要及时、详细地报告学校卫生室;督促有关学生及时就医;在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出现相关疑似症状时应根据卫生室要求立即采取隔离及消毒等措施。

5.班主任教师对患病学生在治疗期间的情况要做好跟踪记录。

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制度

学生因病缺勤登记既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的常规工作,又是体现对学生的全面关爱,维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各类传染病疫情的重要举措,特制订本制度。

一、各班班主任和卫生员认真按照学校晨检工作的要求及时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晨检, 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对晨检中学生发现学生有疑似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应及时登记在晨检每日报告本上并及时汇总给卫生员。

二、学生因病缺课,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 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作好具体记录,并对学生的病况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以便随时掌握,问清就诊医院和就诊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并于次日晨检时一并将追踪到的情况汇总至卫生员处。

三、学生因患传染病而隔离治疗的,班主任及卫生员要对其各方面予以关心。卫生员对学生因病缺课的要对其作好病因、缺勤,及治疗情况认真登记备案,凡学生患各类传染病的,其复课要严格把关,必须查验医生开具的病愈复课证明,手续完备符合复课条件的,方能允许其复课,并记录其复课时间。

学校健康管理制度

1、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并把检查情况及时用书面形式告知家长。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各项预防接种工作。

2、学校卫生室和各班应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根据季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3、广泛开展形式灵活的健康教育,加强常见病、传染病、性病及艾滋病的预防与了解。

4、加强学生食品卫生的管理,教育学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掌握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平衡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5、科学制定作息时间,充分利用大脑的活动特点,注意用脑卫生,合理安排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6、学校和各班要切实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工作,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活动,使学校环境整洁美观,学生人人讲卫生。

7、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两操,每个科任老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坐、立、读、写的姿势及眼保健操的穴位。

8、建立预防疾病应急制度。发现学生有病及时让学生到医院就医,若发现重大疾病或传染病应在十分钟内上报学校主要领导。卫生室根据病人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病人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9、每周对学校周边商店等提供的食品、生活用品等进行检查。 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证补漏种制度

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是确保全体新生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措施。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就读于我校每年的七年级新生。

二、学生入学所查验的接种证中必须接种疫苗包括:百白破疫苗、卡介苗、脊灰糖丸、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七种。每年七年级新生凭《预防接种证》报名入学,其他地区到我校就读的新生也必须提供当地的《预防接种证》,才能办理新生入学手续。

三、查验接种证工作程序

1、学生在办理新生报名手续时,其监护人必须出示《预防接种证》。

2、查对学生各疫苗免疫剂次和我省的标准免疫程序,判断学生是否完成全部规定剂次的疫苗接种,并将有关信息登记,并收存新生《预防接种证》学校保存,并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进行计算机录入登记。

3、对无《预防接种证》和漏种的学生,将其接种信息进行登记,并告知家长到当地承担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机构办理《预防接种证》或到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补种。补种要严格按照疫苗的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项。

4、在每年开学之际,将《预防接种证》检验工作情况上报子午卫生院,争取卫生部门的指导,从源头上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传染病病愈返校复课医学证明查验制度

1、凡在校学生患有传染病一经病确诊,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立即将学生送至相关医院,并将诊断证明复印件及时交学校留档,不得继续在校上课。

2、学生病愈且隔离期满时,必须由相关医院开具复课证明。学生持此复课证明到学校,由校领导复查后,出具回班复课证明,方可进班复课。

3、有传染病患者的班级应按照传染病法相关规定,应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相应的医学观察,并做好检疫期相关记录。

上一篇:除四害工作计划企业下一篇: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