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路起步篇第四课

2022-10-16

第一篇:成功之路起步篇第四课

二年音乐第四课:美丽家园第四课

第四课:美丽家园

教学目标

1.能用快和慢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加入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2.以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能模仿教科书插图动作,边唱边表演,并背唱歌曲。

3.懂得“童声、男声、女声”的含义,能准确听辨出不同人声的音色,并随歌曲《吉祥三宝》中出现的童声进行模唱

4、能用双响筒表现《我是人民小骑兵》马蹄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力度变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伴奏。 教学重点: 1.能用快和慢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加入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2.以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能模仿教科书插图动作,边唱边表演,并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 : 3.能用双响筒表现《我是人民小骑兵》马蹄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力度变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

录音机

教学方法:听唱法、谈话法、引导法、模唱法、游戏法。

计划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安排:

一、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感受蒙古风情。

1、导入:

师:今天马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想)我先不告诉大家,一会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坐汽车火车,也不乘飞机,那让我们一起骑上马儿出发吧!(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带领学生做起码的动作。)

2、观赏课件,了解蒙古风情。

师:我们到站了,请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课件展示: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你看到这里有什么? 生:蓝天、白云、蒙古包。。。。。

师:说得好,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你知道蒙古族吗?谁来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自由说。

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他们喜欢骑马射箭,能歌善舞。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为主,他们的服饰也很有特色,(课件展示:蒙族服饰)男女都穿宽大长袖的袍子系腰带,长筒靴,平时以红、黄色布缠头,女子盛装时戴漂亮的头饰。 生:欣赏课件画面。

师:更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非常热闹,我们看看他们都干些什么?(课件展示:摔跤、骑马、射箭三幅图片。)你想参加吗? 生:想。

3、创编,声音创编同时进行。

师:谁想来为大家表演摔跤、骑马、射箭的动作呢? 生:试着表演创编的动作。 师:谁能为这些动作配上声音呢?

生:创编声音并上台表演。(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摔跤:嘿—嘿—,骑马: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射箭:嗖0嗖0)

4、游戏:找朋友

师:这些动作下面有几种节奏,这些节奏应该和那个动作交朋友呢?(出示动作名称、节奏与象声词的课件,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节奏。)

5、课件三幅画面,师选择不同画面,请学生作出相应的表演。(表演是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新授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欣赏歌表演,再次感受歌曲。

师: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热闹又动人,这里的人民热情善良又勇敢,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一起祝福他们好吗?(好)我们就为他们献上一首好听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

生:欣赏歌曲,观赏老师的舞蹈。

2、熟悉歌词。

师:请大家看看歌词中有没有生字和不懂得地方?(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3、用身体为歌曲伴奏,再次熟悉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还想再听吗? 生:想

师:不过这次老师是有要求的,请你们用自己的身体为歌曲伴奏,比如:拍手、跺脚、拍肩等都可以,请欣赏!(播放歌曲) 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身体来搬走。

4、跟钢琴直接唱歌词,教师伴奏。

师:在唱的时候,你认为那一句最难唱呢?(引导学生自己找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 生:第三句。(八度音程大跳和附点)

师:谁来当小老师,帮他唱好这一句?(指名两名学生上台教唱,老师在一边点拨)

5、师生对唱一遍。(教师伴奏)

6、直接跟钢琴完整的唱歌词,教师伴奏,穿插歌曲的处理。

师:刚才大家唱得不错,请说说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唱呢?是唱得强一些还是 弱一些?生:讨论问题后按自己的方法表现歌曲。 (教师伴奏,学生唱)

7、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创编动作,最后放歌曲完整的表演唱。

师:大家已经会唱歌词了,想不想和老师一样给他配上好看的舞蹈动作? 生:想。

8、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生:乐器。(自选乐器并试着演奏。)

最后师生一起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放歌曲录音)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获呢?(学会了唱歌、舞蹈,为歌曲伴奏)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老师很想记住你们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请大家再次为我和台下的老师们表演唱这首《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安排: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编创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

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

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 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 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 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六)分组活动

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三、总结

教学反思:在本堂课我继续用蒙古族的舞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整个故事的情节展开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第三课时

教学安排: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著名的布达拉宫,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你们知道那是哪里了吗?(多媒体出示西藏风光和一段西藏舞蹈)。

2、师导言:西藏的人民能歌善舞又非常热情好客。我们今天就去西藏的一个城市日喀则看看,你们想去吗?(想)。可是我们刚才看到西藏人个个都会跳舞呀,要是她们要我们也来一个,怎么办呀。现在我们就来学一点,去了不要出丑呀。巩固藏族舞动作。

3、导言:学好了这些动作,就可以出发了,老师还给大家请了一位小导游,(课件出示)小‘卓玛’,请她带我们去她家乡看看。 老师和全班和小朋友都坐汽车去,好吗。 学习节奏并创编:课件出示节奏 XX X XXX 嘟嘟嘟嘟嘟嘟(用小动物的叫声感受) 你的家在哪里? 就在日喀则呀

再让学生以自己的家乡创编更多的歌词,(就在杏林花园。)即巩固了节奏的,老师边问边做一个舞蹈动作,学生跟着律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练习了藏族舞蹈动作。教师按节奏提问,学生按节奏创编。

师:日喀则这个名字有点奇怪,因为日喀则是一句西藏语,就是美丽的庄园的意思,大家看是不是很美呀?(课件出示日喀则风光和日喀则市区新貌)师旁白。

二、寓教于乐:

1、师:日喀则到了,西藏人民唱着歌跳着舞欢迎我们的到来呢。(课件出示)。原来这里正在过望果节。小卓玛和姐妹们也穿着漂亮的服装在狂欢呢。我们也赶紧学唱一首歌去凑凑热闹吧。

2、初听:感受歌曲是几拍子。用动作表示。

3、复听:用一个简单的藏族舞动作律动。师示范。

4、和老师接龙唱。唱时站立,不唱时坐下。

5、开火车唱,请一个小组当火车头。

6、导言:小朋友真棒,火车开得真不错。可是小卓玛要听你一个人唱,你敢唱吗?(敢!)边唱边打拍子。完整演唱

7、加入打节奏:

师:我们用拍手和拍肩来伴奏。先用弹舌音来模仿。模仿对了就请你用拍肩来为歌曲伴奏,好吗?生弹舌,师唱。再请一组来唱。师:请同学看清楚老师如何用拍肩伴奏。正确的小朋友请你接着打下去为歌曲加入新的伴奏。

8、学跳两个西藏舞蹈的动作。

9、学藏语:师边献哈达边用藏语说“扎西德勒”,引起学生注意。并学习几句藏语。(你好吗?则让几?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10、音乐游戏:献哈达。

一组学生上来表演,全体同学唱歌。结束时把“哈达”献给唱得最好的同学。

三、创造表现,民族团结教育:

师:我们去西藏日喀则旅游一趟,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到了什么呢?生讨论回答(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他们的服饰特点,还有他们舞步。西藏小朋友很可爱,我要请他们来我家玩。)

师:西藏的小朋友这么热情,这么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如果他们来我们这里玩,我们会怎样做?出示多媒体,师:看他们坐得多端正,因为老师要带他们到我们的小学来玩了,

看他们多高兴呀。让我们的小朋友先来唱唱我们的学校吧。

教学反思:利用一些藏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于藏族和藏族的音乐文化有想进一步了解的想法,献哈达的环节也让学生很有兴趣。

第4课时

教学安排:

一、表演《吉祥三宝》

一、导入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同学们,这是唱的哪里的风景呢?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查找蒙古族的生活环境、民俗民风和音乐等文化,你们找到了吗?请你们把自己查找到的知识与大家分享吧。

a) 生活环

b) 服饰

c) 那达慕(舞蹈、摔交) d) 乐器 e) 音乐

从刚才我们了解的知识中,你觉得蒙古族的音乐与他们的生活和其他文化有什么联系吗?(舞蹈、马头琴、长调) 播放《吉祥三宝》

二、介绍相关文化

1、这首歌曲的名字是《吉祥三宝》。上次在网络上说特别喜欢《吉祥三宝》的同学,你们收集了有关《吉祥三宝》的资料了吗?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手段:展示从网络上搜索到的资料,在电脑上边演示边讲解

2、教师系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化。

三、听赏

1、听内容好听的歌,我们要再听,边听边想,歌曲中有几个人对话?第一段是谁问谁答?第二段是谁问谁答?第三段呢?仔细听。 (读第一段歌词)师读爸爸用低沉的音色生读孩子

师小结:爸爸告诉孩子: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彼此为对方让位,原来他们这三个宝贝是吉祥的一家。吉祥的一家需要彼此理解、彼此支持。 那第二段是谁问谁答呢? (读第二段歌词)男生问女生答 妈妈告诉孩子什么呢? 师:

第三段还是孩子问,回答的谁?(爸爸妈妈一起)

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在心里读,并想一想,“我们三个”为什么也是吉祥三宝?(因为我们家人也象天上三宝和植物三宝一样关爱着彼此、达到和谐)

2、听音色

说得好,歌曲中有一个地方特别能听出这种和谐,你们听,哪个是爸爸的声音,哪个是妈妈的,哪个是孩子的?

出示这个乐句的乐谱,学生根据听到的、感受到的选择。之后学唱每个声部曲谱、歌词各一次,合一次。

四、表现

1、跟唱熟悉歌词一遍

2、纠正学生演唱时出现的词曲错位现象。

3、自由组合选角色模仿带表情地演唱

4、分角色表演唱 选出几位同学当孩子男生唱爸爸女生唱妈妈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合作来演唱《吉祥三宝》,愿每一个家庭都和谐、吉祥、温馨、幸福!可别忘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哦。

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四课 列夫

第四课 列夫 .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赞美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了他人生的不幸。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章的一节。

二、托尔斯泰简介:

展示媒体资源中的PPT课件,向学生简单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并了解他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

三、作者简介:

同样是利用媒体资源中的PPT课件,展示作者茨威格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作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正音。学生交流、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zī) 长髯(rán)鬈(quán)发黝(yǒu黑滞(zhì)留

愚钝(dùn)禁锢(ɡù) 轩(xuān)昂犀(xī)利 侏儒(rú) 酒肆(sì) 尴尬(Gānɡà)锃(zânɡ)亮甲胄(zhòu)粲(càn)然 盎(ànɡ)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1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2.播放媒体资源中课文朗读的部分,学生听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②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③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听读课文时,要在书上圈点勾画,听读课文后,先自己思考, 然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明确:

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6~9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② 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而充分表达出来。这里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③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3.研读与赏析。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②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说说其作用。(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①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面部轮廓:“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面容表情:“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没有一点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穿戴方面:“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总之,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②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③托尔斯泰长相粗鄙,他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 4.教师小结:

课文的前四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这一段也是过渡段。

2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解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

二、研读与赏析: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文朗读的第二部分,学生听读并思考: ① 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② 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③ 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全班讨论明确:

①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②“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眼睛里透出丰富的感情;“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③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同点是前者多用抑笔,后者高度赞美,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

三、教师小结: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请同学们课下一定多读读这位文学泰斗的作品,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作者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出如此的评价。

学习本文,我们如同与两位大师对话交流,请你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最好将精彩的语段背下来。有些句子含义深刻,你是否都理解了,如果有疑问请提出来。

四、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句子,可全班讨论解决,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教师可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揣摩品味。)

①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恰当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手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②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③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3

五、拓展延伸: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自主探究之后,全班讨论明确:(答案不求统一,但言之要成理,思想要正确) 不矛盾。“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六、布置作业:

1.有计划地阅读代表托尔斯泰艺术高峰的三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泰斗的风采。

2.完成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以及练习三。

3.查阅有关资料,试写一篇小论文,论题: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第三篇:第四课 雨中乐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流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雨”的音乐形象为线索,通过“听雨——戏雨——看雨——踩雨”四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听雨”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中雷、雨点的音乐形象,“戏雨”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畅感,“看雨”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描绘的形象,“踩雨”环节让学生在玩中熟悉音乐的节奏、旋律,以便刚好的学唱歌曲《踩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电子琴、磁带、奖品、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唱《春雨蒙蒙》

导入: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雨也似乎是禁不住绿色的呼唤,“沙-沙- 沙”的飘了下来,小草们把双手举得老高,迎接他的洗礼。(听《春雨蒙蒙》)

2、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2)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 (4)介绍作品 (5)欣赏录象带

3、说雨中趣事

你愿意告诉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吗?

二、戏雨——音乐游戏

1、导入

下雨了,一把小阳伞撑了起来,红、黄、蓝„„哪一把和“小红是好朋友呢,大家帮忙来找一找。

2、音乐游戏《找邻居》

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旋律流畅感,同时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看雨

1、导入

动画出示:雨“啪啪啪”的敲在小路上 你能用一个动词形容雨落下的动作吗? “敲”更能体现夏雨的活泼和节奏感 雨落下来像什么?

2、讨论 出现歌词

这些词怎么读才能表现夏雨呢?

生从情绪、速度、力度、声音上分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3、朗读

请你们试着读一读,看哪种读法更能表现下雨的精灵和“我”欢快的心情

二、踩雨——学唱歌曲

1、导入

有了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去踩雨吧

2、随音乐自由的踩雨

3、自由的评价 看谁踩得好

4、用“X O X O |X X X O |”节奏型,随乐踩雨

5、学唱旋律

(1)启发学生用雨落下时的声音摸唱旋律 (2)唱曲谱

(3)从情感、速度、力度、声音上说说,这首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学唱歌词

请同学们唱一唱,想想唱谱时的要求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春、夏、秋、冬有着各自不同的雨,你们还知道哪些歌曲是赞美四季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唱一唱。

第四篇:第四课《金色花》

第四课

《金色花》教案

一、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

(二)整体感知

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 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教师朗读课文

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

3、聊一聊

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 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 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 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 B集体讨论。

4、内容归纳

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归纳: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

我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

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母子之间并不愉快的声音,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段对话。

(三)能力训练

1、朗读练习

A出示两组母子间的对话,请同学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读。 •

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

不知道,别问我. •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我不告诉你,妈妈.

B集体配乐朗读全文

2、写作训练

本首散文诗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的,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学习。 A出示例句:

(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

我要散发花香沁入妈妈的心脾; 我要投落影子躲进妈妈的掌心; 我要迎风飘摇和妈妈争个高低„„

那么你还希望自己是什么?做什么?)

B请以假如我是——开头仿照例句写一首短诗。 C佳作交流

(四)拓展想像

老师扮演一个疲惫不堪的刚下班回家的妈妈,请五个同学演孩子,为妈妈说写什么,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推荐泰戈尔的三首诗。《孩童之道》《开始》《纸船》结合阅读提示,完成思考与练习。

2、今晚回家做一件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荷叶·母亲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3、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4、拓展阅读,学习“寄情于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读诗,品诗,学写法 学习难点:初学“寄情于物”的写法 学习方法:读,品,赏,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配乐)

故事导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我国西部的青海,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在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人们日常的饮用、洗漱、包括喂牲口都得依赖这珍贵的三斤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它渴呀。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到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必经的公路上。终于运水的军车的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闯入公路,运水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如何呵斥驱赶老牛就是不肯挪动半步。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人和牛就这么耗着,车堵得越来越长,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有性急的开始试图点火驱赶。可是老牛还是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高高地扬起皮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鲜血渗了出来,染红了皮鞭。可是老牛还是没有挪动。老牛凄厉的惨叫声和着沙漠里阴冷的酷风,显得十分悲壮。

在场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了,一旁运水的小战士说:“还是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收一次处分”于是,他拿出盆儿,到车上取了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老牛面前。出人意料的是老牛并没有喝这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面对夕阳,仰天长啸似乎在呼唤着什么。突然,从不远的沙漠处跑过来一头小牛,在老牛慈爱的眼光下,小牛喝完了盆儿里的水。老牛伸出舌头舔了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伸出舌头舔了舔老牛的眼睛,人们分明看到了这对母子眼中流出的泪水。

在一片静寂无语中,没等主人吆喝,老牛带着小牛离开了公路。

泪水再一次顺着人们的脸颊留了下来,同学们,动物间尚且有如此感人的母爱,更何况人类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荷叶间,去感受那如荷叶般清香的母爱吧!、

二、走近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冰心生长在一个优裕而温暖的家庭里,她选择了“思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因此,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就成了冰心作品的主旋律。

三、认真地读

1、教师配乐朗读

2、学生合乐朗读

了解散文诗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交流)

①、文章的

2、3两段交代八九年前的往事的作用是( D )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恋。 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仅仅围绕主题选材,所选材料应为表现主题服务。 ②、这篇散文诗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作者由这个画面联想到了什么?因此荷叶就是___,荷花就是___。作者想要借此抒发什么样的感情?

四、细细地品

体会作者的情感,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1、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2、全文的文眼是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揭示全文的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常是议论抒情性的文字。

3、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母亲。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歌颂的?荷叶。

4、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寄情或寄情于物)

五、拓展阅读

(一) 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情感寄托在具体形象上的文章或诗歌还有和很多,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冰心的《纸船》,再次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思念母亲)

2、作者借助( 纸船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这样些有什么好处?(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面,可以委婉地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六、拓展阅读

(二) 那片竹

“爸爸,春天又到了!窗外那片竹,那样挺拔,那样秀颀,那样生机盎然。六年来,黄昏走来又走去,可我只能看到那片竹·····

爸爸,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春天!初春时还飘着零落的雪花,当冻土还未化尽时,您带回来了几株瘦竹,叶尖微微泛黄,蔫蔫的,虽无生气,却有壮实的根。您种下了绿的希望,给我留下了窗外那片竹。就在当年暮春,你匆匆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爸爸,那片竹顽强地活下来了,活得很旺盛,我整个的思念都系在了那片竹上,在那里,可以拾起您遗落的脚印,可以掬起您爽朗的笑声。

夏天裹着燥热姗姗走来,昏黄的夕照中,我倚窗凝望那疲惫的竹,连日暴晒,叶面上蒙着厚厚的灰尘,叶片向下搭拉着,竹干微微倾斜,竹林似乎疏朗了许多,显得那样疲惫不堪。爸爸,这神情多像您!为了养育我们,您在暑天里四处奔走,收酒瓶,收破烂。归来时您是满身的灰尘,满身的汗,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辛劳和艰难。就这样,您还忙着为那片竹浇水!每当此时,我心中总涌动着阵阵酸楚。我觉得您很可怜,也恨自己无能。我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使您幸福。而今,我连这唯一的心愿也未曾兑现,您就走了,永远地走了!窗外的那片竹啊,只有你知道我的哀思有多深!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篇短文看似写竹实则写父亲。

2、作者借竹表达了什么样感情?(对父亲的一片哀思)

3、以上诗歌和短文的写法叫什么?(寄情于物或托物抒情) 教师总结:

寄情于物是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上,这样,情感就有了个载体,可以使文章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要能负载人的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同学们有没有勇气尝试一下?

八、吐露心声

1、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畅谈感受:

妈妈,我想对你说

九、阅读推荐: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解冰心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同时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妙处。

十、小试牛刀:

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词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十

一、小结(配乐)

爱是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真的情感,父母对于子女之爱更是无私、无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父母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去爱孩子已经成为父母的习惯,他们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他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他们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会过去。

最后,让我们为天下所有的父母亲祈祷,愿他们幸福安康!

第五篇:第四课教案

第四课 鲨 鱼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 运用边读、边思考、边记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 围绕话题“父爱”,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知识目标:

1、 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2个词语。

2、 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 (1) 天气突然变了,变得闷热起来。 (2) 他们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 (3) 炮手一动也不动。

3、 通过词语和课文学习,提高汉子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

1、 学会理解父爱,爱父亲,珍惜亲情。

2、 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字、词、句的掌握。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课时:7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文的学习

4、鲨 鱼

课时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加深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3、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理解父爱,爱父亲,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2、学会理解父爱,爱父亲,珍惜亲情。 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鲨鱼图片导入,让学生感受鲨鱼的可怕。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读顺。

2、解决不认识的汉字。

三、深学课文

四、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课时作业) (1)傍晚时,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2)水兵们是怎样游泳的?那两个孩子呢? (3)炮手是怎样鼓励他的孩子游泳的? (4)人们发现鲨鱼后,表现如何让? (5)发现鲨鱼后,水兵们做了什么? (借机进行情感教育。)

3、就课文内容你还可以对你的同学提哪些问题? (学生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完整。)

四、分段学习课文

第一段(1-2):因为天热,大家跳进海里游泳。 第二段(3-5):孩子们在海里比谁游得快。

第一段(6-17):鲨鱼突然出现,炮手果断地就下了孩子们。

五、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齐读,个别读课文,教师进行情感朗读指导。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4、鲨 鱼 第一段(1-2):因为天热,大家跳进海里游泳。 第二段(3-5):孩子们在海里比谁游得快。

第一段(6-17):鲨鱼突然出现,炮手果断地就下了孩子们。

第二课时 词语句型学习

课时目标:

1、 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2、 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型 教学重点:句型的运用 教学难点:词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语。

1、看拼音查词典学习下列词语。 游泳[yóu yǒng] 1. (动)人或动物在水里游动。

2. (名)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人在水里用各种不同的姿势划水前进。 造句:大伙儿在游泳比赛前欣赏了跳水表演。 爆发[bào fā] 1. (动)火山内部岩浆冲破地壳;向外迸出。

2. (动)通过外部冲突发生质变;如用革命手段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

3. (动)(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造句:火山一早突然爆发了。

甲板[jiǎ bǎn] 船舶上分隔上下各层的板,一般指船面的一层。 造句:他感觉到脚下甲板的摇动。 锚[miáo] 铁制的停船设备;一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钩爪;另一端用铁链连在船上;抛到水底或岩边;用来稳定船舶 。

造句:绳子与锚链缠在一起。

鲨鱼[shā yú] 鲨鱼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四亿年,它们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

造句:他们被一条吃人的鲨鱼所害。 魔王[mó wáng] 1. (名)佛教用语;指专做破坏活动的恶鬼。 2. (名)比喻非常凶暴的恶人。

造句:魔王很狡猾而且他所指引的路并不存在。

桨[jiǎng] 划船用具;木制;上半圆柱形;下半扁平而略宽。 造句:我一声令下,大家就一起用桨把船撑离河岸。

炮[pào] 1. 重型武器的一类,有迫击炮、高射炮、火箭炮等:~兵。~弹。

舰长[jiàn zhǎng] :舰长指挥这艘船。

造句:舰长统率舰上的全体官兵。

引火线 :引火线是指用于点火、传火、控制时间的烟火药制品。 烟花爆竹用的引火线有纸引、安全引、棉纱引、碳精引、无 烟引等。

造句:引火线已经烧到尽头,就要爆炸了,快躲远点。

小艇[xiǎo tǐng] :1.小型轻快的帆艇。2.小型快速汽艇。 造句:你有一艘完全属于自己的小艇,真是个幸运的孩子。 干燥[gān zào] 1. (形)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的木头。(作定语) 2. (形)枯燥;没有趣味。

造句:沙漠地区气候很干燥。 四肢[sì zhī]指动物的四条腿或人的两腿两臂,四肢的血液循环。

造句:他用力摩擦四肢让血液循环开来。

闷热[mēn rè] 气温高,气压低,使人感到燥热气闷﹑不畅快;风小、空气不流畅、气温高的天气。

造句:太闷热了,看来要变天。

泄气[xiè qì] 自气球或轮胎中排出空气或其他气体。 造句:到这儿来的路上,不幸我的车胎泄气了。

含糊[hán hu] 1. (形)基本义:不明确;不清晰。他的话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作谓语)

2. (形)不认真;马虎。这事一点儿也不能~。(作谓语) 3. (形)示弱(多用于否定)。要比就比;我绝不~ 。(作谓语)注意:“不含糊”常用做赞美的话;是“有能耐”或“行”的意思。如:他那手活儿可真不含糊。

尖叫[jiānjiào]突然发出尖锐刺耳的叫声,表示恐惧。

她看见老鼠时突然尖叫起来。 造句: 他突然发出一声尖叫。

扯开[chě kāi] 拉:扯住不放。牵扯别人;撕破:把信扯开。 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地谈:扯谎。扯闲篇。无原则地争论、纠缠、推诿:扯皮。

造句:他扯开大步,去找小福子。 起先[qǐ xiān] 最初,开始。 造句: “起先我还没发现咱们停下来了。” 愈[yù] 1. (形)(病)好:痊~。 2. (形)较好;胜过:彼~于此。 造句:他愈讲愈起劲。

二、学习句型(课时作业)

(1)天气突然变了,变得闷热起来。 例如:她变得越来越漂亮了。 (2)他们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 例如:他们在比谁的字写得漂亮 (3)炮手一动也不动。

例如:他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尔。

(让学生自己说)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用所学词语说话

2、熟读词语

四、板书设计:

4、鲨鱼 句型

(1)天气突然变了,变得闷热起来。 例如:她变得越来越漂亮了。 (2)他们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 例如:他们在比谁的字写得漂亮 (3)炮手一动也不动。

例如:他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尔。

第三课时 用听说读写方式学习课文

课时目标:

1. 完成课后听力训练。 2. 会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听力训练

1、 完成教科书上课后听力练习。

听录音,选择正确的答案。

二、 说话训练

1、 复述课文(课时作业)

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

2、 讲故事比赛。

(1)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2)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故事。 (3) 师生一同点评。

三、 写话练习。

1、 写一写当鲨鱼来侵袭时,炮手是怎么做的。

2、 师巡视指导,学生边想边写。

3、 全班交流,请同学读一读所写内容。

4、 点评,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练地复述课文。

五、板书设计

4、鲨鱼 讲故事比赛。

第四课时 课文二的阅读理解

课文二 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补白想象描述等,锤炼潜心读书的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多层次回环朗读,感悟文章的表达,体察洪水来袭的可怕,老汉的沉稳果敢,舍己救人的力量。感受情感的冲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板题,质疑,

1、板题质疑:桥,让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或许会说:桥是连接河两岸的建筑,有铁桥、木桥等)

2、读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二、以“桥”为切入口,一读文本,初步积淀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交流,可以初步说说文中依据,随机层层点拨:

窄窄的木桥

不结实的木桥

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3、再读课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是沉重的,郑重的)

引导: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 生死桥

逃命桥

生命桥

救命桥

希望桥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1、交流。(课时作业)

2、(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朗读写人们反应的句子。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送进句子中去。 读好“你拥我挤 疯了似的 跌跌撞撞”

4. 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5。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6。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10.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当我们明白老汉原来是小伙子的父亲,小伙子原来是他的儿子的时候,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令人感动的一幕,相信你又会有新的感受。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入文章中,一起深情地朗读14——23自然段,我们就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引读。

2.想象老汉会喊些什么呢?出示。是啊,眼见自己骨肉被洪水吞噬,试问世间那个父母会不痛心疾首?

3.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如果再给老汉一次选择,老汉还会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吗?如果他有机会跟儿子解释,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此时此刻,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父爱如山)

4、这样的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儿子一起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其实就在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胸部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让儿子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和儿子一走了之,但是——,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啊!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

然而,这样的老汉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但凶猛的洪水吞不没的又是什么呢?

5、老汉离我们远去了,面对着残破不堪的木桥,你最想说的又是什么呢?。

五、三读课题,总结全文。

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全文。投影出示读句子: 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准备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课文二 桥

窄窄的木桥

不结实的木桥

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生死桥

逃命桥

生命桥

救命桥

希望桥

第五课时 用听说方式学习课文二

课时目标:

1、完成听力训练。

2、会复述和表演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教师把课文内容改编成听力短文,读给学生听。

2、听后做练习,回答问题。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课时作业) 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

2、进行朗读比赛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练完整地复述课文。

五、板书设计

课文二 桥

第六课时 学习生字词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并会组词。

2、理解并会运用本课词语。 教学重点:生字学习。 教学难点:词语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生字学习

1、展示本课生字。

2、分析字形结构。

3、指导书写。(课时作业) (教师指导学生要按笔画笔顺规范写生字)

二、学习本课词语。

1、展示本课词语。

2、逐个理解词语。

3、词语运用,用所学词语造句。

4、读词语。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字词练习。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

课文二 桥

第七课时 口语交际活动

课时目标:

1、 完成课后交际活动。

2、 结合本课话题能够顺利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积极参与交际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真实交际。

1、学生完全脱离教科书进行表达。

2、老师给出情景让学生进行表达。(学生要在已学课文和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话题,联系真实情景进行表达。)

二、口语交际。

1、完成教科书上课后练习中的“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积极讨论表达。

情景:说一说你父亲是怎样疼爱你的。 (学生进行讨论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准确。)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预习新课

四、板书设计

4、鲨鱼 课文二 桥

教学反思:

上一篇:参观革命基地活动方案下一篇:城管执法标兵事迹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