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2022-08-07

第一篇: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初三道德与法制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石

知识目标

1.知道法治的作用及要求。

2.了解我国重视法治建设的标志。 3.知道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能提高对法治作用的认识水平。

2.热爱中国共产党,增强对党在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中国中作用的认识。

3.通过对建设法治中国的学习和认识,能从不同角度、领域为法治中国建设献计献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2.增强对我国法治建设和要求的认识,支持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 3.树立法治观念和意识,做一名尊法守法护法用法的中国人。

重点

1.法治的作用及要求。 2.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难点

1.法治的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2.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教师准备:

1.精心制作教材上相关情景幻灯片。 2.认真备课,设置上课提问。

学生准备:

1.预习新课中的探究问题。

2.准备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提问探讨。

一、图片导入,场景激趣

教师幻灯片展示两个词语:法治和人治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法治?什么是人治?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小结。 教师总结:法治与人治是根本相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与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没有法治。但要强调,国家依靠法治并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为再好的法律与制度都需要人来实现与执行。但是,不可以将“人的作用”与“人治”相等同,两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法治的面纱,学习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今天我们学习第一框《夯筑法治基石》。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选择法治道路

1.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4页“运用你的经验”,思考回答问题:

(1)认真观察这些图片,找一找: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2)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教师请学生回答后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交通警察、政府行政工作人员、工商质监管理人员、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等;(2)法治或者说是法律治理。

【过渡语】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呢?

教师总结:(1)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小的方面),法治的作用就是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从社会或国家的角度来讲(大的方面),法治的作用就是: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过渡语】既然法治对个人、对国家都有重大作用,该如何施行法治(用法律治理)呢?或者说法治的要求有哪些呢?

2.法治的要求

(1)实行良法之治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良法的判断标准”,或何谓“良法”?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判断标准:

①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②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③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知识拓展】修改宪法是时代之需、民心所向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重大举措,是依宪执政、依宪治国的重要成果。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是一部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好宪法。现行宪法诞生三十六年来,充分发挥了根本法的法律权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现行宪法实施以来,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作了四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特色和要求。

自2004年修改宪法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再次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使得宪法能够及时和有效地反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保持宪法自身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适应性。因此,此次修改宪法是时代之需。

在新时代对现行宪法进行第五次修改,也是民心所向。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既要适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要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现行宪法的每一次宪法修改都广泛听取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及时归纳和总结社会各界对宪法修正案提出的好的看法和建议,有效地汇聚了民意,使得宪法修改活动符合人民利益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的意愿,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此次宪法修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对宪法修改提出的各项意见和基础之上慎重决策的,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等共同意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充分的人民性。 (2)实行善治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地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知识拓展】公民享有参与权

所谓“参与权”,主要是指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这里的“各种途径和形式”,包括选举、投票、协商、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批评、建议、通过平面媒体和网络讨论国家政务等。参与权首先使公民感受到自己是国家主人、社会主人、本人所在共同体(本人所在的单位和所参与的社会组织)的主人,感受到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所在共同体、对他人的责任,从而积极与政府和单位、组织的管理者合作,推动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同时,公民对国家政务(如立法、决策、执法等)和社会事务的参与,有利于防止社会公共政策和公权力行为的偏差和失误,平衡和协调各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人们的利益冲突。

3.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教师总结: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事业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描绘法治蓝图

【过渡语】法治对个人、对国家都有重大作用,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我国非常重视法治建设。

1.重视法治建设表现:

(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教师展示幻灯片或请学生阅读教材48页、49页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

1997年 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 2002年

2007年 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012年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十八大提出“全国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

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建设法治中国要求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夯筑法治基石》,重点要掌握法治的作用和要求,以及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在中国法治建设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带领中国人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21世纪,她又带领中国人民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法治的作用实行良法之治

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要求实行善治夯筑法治基石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依法治国

重视法治建设表现描绘法治蓝图

建设法治中国要求

第二框 凝聚法治共识

知识目标

1.了解政府的作用、宗旨和工作原则。 2.理解法治政府的含义。

3.知道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明确依法行政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和对公民的要求。

4.知道厉行法治的具体要求。

5.知道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政府作用的学习和认识,能准确判断政府的作用或职责。 2.通过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和了解,能自觉监督政府是否依法行政。 3.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支持法治政府建设,支持政府依法行政。

2.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精神,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树立“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观念。

重点

1.政府的作用、宗旨和工作原则。 2.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3.如何厉行法治。

难点

1.对依法行政的理解及如何依法行政的认识。 2.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教师准备:

1.准备教学情景幻灯片。 2.精心备课。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

一、课前导入,场景激趣

在八年级下册我们学习了《国家行政机关》这一内容。行政机关指的就是政府部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部门打交道。遇到下列这些情况,应该找哪个政府部门?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初中生玲玲被父亲要求辍学打工。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教师请学生回答后,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应找的政府部门分别是交通警察、工商局、教育局、林业局、民政局。 除了这些部门外,政府还有哪些部门呢?政府这些部门主要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和学习的内容。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法治政府

【过渡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职权范围包括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方面。这些部门的作用或职责是什么呢?

1.政府的作用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第一段,请学生概括政府的作用有哪些?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政府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是管理;二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知识拓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有许多是统一设置、上下对口的,如发展和改革、教育、科技、民族事务、公安、行政监察、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水利、农业、审计、环境保护、工业和信息化等机构,有的没有要求上下统一,或是因地制宜设置,或分开设置。这些部门要么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要么对社会进行管理或治理。

2.政府的工作宗旨和原则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人民政府如何为人民服务? 教师总结: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工作原则。

3.建设法治政府

(1)什么是法治政府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 如何依法行政是一个学习重点。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把握:

从政府自身来讲,一是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二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从公民来讲,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教师总结: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知识拓展】理解依法行政

中国要建设全面的小康,就必须依法行政,同时依法行政也是当今社会解决基层建设问题特别是农村各类问题的关键。依法行政的目的是保护干部本身,更重要的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依法行政6点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

(二)厉行法治

【过渡语】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基本治国方略,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执法是关键。国家的法律法规都需要各级政府来监督实施或执行,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的决策与执法活动是否合法、是否适当,不仅关系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也关系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能否落实。因此,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如果能够紧紧抓住这个关键,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滥用,并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产生重大作用。从公民来讲,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教师提出问题: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就要厉行法治。如何厉行法治呢? 1.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知识拓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意义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全社会对法律至上地位的普遍认同和坚决支持,有利于形成忠实崇尚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坚定捍卫法律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社会成员养成自觉运用法律手段、通过法定程序解决矛盾的习惯和意识,有利于法律法规由规范的民主程序产生和制定出来,有利于执法和司法活动受到全社会严格的监督。因此,必须组织动员全体社会成员真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积极主动履行法治建设责任,坚定不移沿着法治道路前进,为法治建设提供充分思想条件和坚实群众基础,齐心协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2.对公民的要求

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因此,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文化环境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5.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教师总结: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行则将至,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三、课堂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和把握法治政府建设和厉行法治这两个知识点,深刻理解我们国家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这样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政府的作用

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法治政府含义建设法治政府要求

对公民的要求

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厉行法治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

文化环境

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凝聚法治共识

第二篇: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凝聚法治共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凝聚法治共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政府的作用;

2、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政府依法行政;

3、 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能力目标

1、 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把法治作为基本的行动标准;

2、 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

2、 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 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积极参与法治中国的建设活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人民始终是国家、民族的主体,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谁要为人民服务?新时代要求如何为人服务?

二、展示预习成果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政府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__人民__。政府的宗旨是__为人民__服务。 3.什么是法治政府?

4.建设法治政府,为什么必须依法行政?

5.如何推进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或者依法行政的要求有哪些?) ①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②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③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__行政权__。

7.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__科学立法__、严格执法、__公正司法__、__全民守法__。

8.怎样在全社会形成厉行法治的理念?

9.为什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三、新课讲授 第一目 法治政府

探究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分别找政府的哪个部门?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路灯管理所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教育局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林业局 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民政局

思考:如果这些部门不理你的要求,你该怎么办?

点拨:①向上一级部门进行投诉;②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向新闻媒体曝光等等。 知识归纳:

1、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需要我们厉行法治,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探究二:建设法治政府我献策

材料一: 2018年3月28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2017年行政审判白皮书暨行政审判保护产权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九起保护产权行政审判典型案例。2017年山东全省法院受理4.3万“民告官”案件,行政机关一审败诉1 973件,行政机关一审案件败诉率为13.1%。 材料二: 2014年天津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如图所示) 材料三: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备受瞩目,为了向人民上交答卷、汇聚各方发展共识,2018年1月期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听取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同时,在中国政府网上继续开放“我向总理说句话”,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山东省“行政机关一审案件败诉率为13.1%”的数据,给我们政府以及行政机关哪些启示? 点拨:①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政府必须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②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2)请你参与:当地的教育行政机关是什么?他们的“责任清单”的内容有哪些?请你列举2条你最关注的内容。并说说政府的“三张清单”公开有什么意义。

点拨:①教育局。②可根据当地教育局公布的权力清单列举。③有利于明确政府边界,激发社会创造活力;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3)作为中学生,你一定对教育改革感兴趣,请你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给总理说句话”。想一想,你的参与会有什么作用。

点拨:①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有利于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③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等。 知识归纳:

2、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第二目:厉行法治

探究三: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作为公民,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践行者。法治校园正在进行时……

(1)营造法治校园氛围,学校要悬挂宣传法治的标语,请你帮助精选2条。

点拨:①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②依法治校,法育未来;③学法让人生更美好,守法使社会更和谐。

(2)学校要开展法治教育讲座,各班要办黑板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请你就《义务教育法》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义务开办一个专栏。

点拨:围绕义务教育法的内容,强调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内容。

(3)学校建设法治校园邀请了在公安局工作的法治校长到学校作报告,他首先介绍了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在厉行法治上应尽的责任,你认为他会讲些什么? 点拨:围绕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的责任和义务展开。

(4)法治校园建设不仅需要法律,还需要道德。它们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点拨:①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②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5)校园欺凌现象屡屡出现,假如在法治校园建设活动之后,你遇到了校园欺凌事件,你会怎么办?

点拨:①及时向学校老师反映,寻求保护;②告诫欺凌者,其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③向公安机构报案,进行求助。

知识归纳:

4、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政府的作用、政府如何依法行政和厉行法治的内容。知道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增强了对政府的了解,对依法行政有了更多的理解;也知道了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对公民守法的认识更深刻了;明白了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也知道了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五、板书设计

六、课堂演练——完成同步学案练习

七、教学反思

第三篇:二年音乐第四课:美丽家园第四课

第四课:美丽家园

教学目标

1.能用快和慢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加入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2.以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能模仿教科书插图动作,边唱边表演,并背唱歌曲。

3.懂得“童声、男声、女声”的含义,能准确听辨出不同人声的音色,并随歌曲《吉祥三宝》中出现的童声进行模唱

4、能用双响筒表现《我是人民小骑兵》马蹄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力度变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伴奏。 教学重点: 1.能用快和慢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加入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2.以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能模仿教科书插图动作,边唱边表演,并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 : 3.能用双响筒表现《我是人民小骑兵》马蹄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力度变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

录音机

教学方法:听唱法、谈话法、引导法、模唱法、游戏法。

计划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安排:

一、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感受蒙古风情。

1、导入:

师:今天马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想)我先不告诉大家,一会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坐汽车火车,也不乘飞机,那让我们一起骑上马儿出发吧!(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带领学生做起码的动作。)

2、观赏课件,了解蒙古风情。

师:我们到站了,请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课件展示: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你看到这里有什么? 生:蓝天、白云、蒙古包。。。。。

师:说得好,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你知道蒙古族吗?谁来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自由说。

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他们喜欢骑马射箭,能歌善舞。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为主,他们的服饰也很有特色,(课件展示:蒙族服饰)男女都穿宽大长袖的袍子系腰带,长筒靴,平时以红、黄色布缠头,女子盛装时戴漂亮的头饰。 生:欣赏课件画面。

师:更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非常热闹,我们看看他们都干些什么?(课件展示:摔跤、骑马、射箭三幅图片。)你想参加吗? 生:想。

3、创编,声音创编同时进行。

师:谁想来为大家表演摔跤、骑马、射箭的动作呢? 生:试着表演创编的动作。 师:谁能为这些动作配上声音呢?

生:创编声音并上台表演。(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摔跤:嘿—嘿—,骑马: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射箭:嗖0嗖0)

4、游戏:找朋友

师:这些动作下面有几种节奏,这些节奏应该和那个动作交朋友呢?(出示动作名称、节奏与象声词的课件,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节奏。)

5、课件三幅画面,师选择不同画面,请学生作出相应的表演。(表演是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新授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欣赏歌表演,再次感受歌曲。

师: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热闹又动人,这里的人民热情善良又勇敢,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一起祝福他们好吗?(好)我们就为他们献上一首好听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

生:欣赏歌曲,观赏老师的舞蹈。

2、熟悉歌词。

师:请大家看看歌词中有没有生字和不懂得地方?(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3、用身体为歌曲伴奏,再次熟悉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还想再听吗? 生:想

师:不过这次老师是有要求的,请你们用自己的身体为歌曲伴奏,比如:拍手、跺脚、拍肩等都可以,请欣赏!(播放歌曲) 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身体来搬走。

4、跟钢琴直接唱歌词,教师伴奏。

师:在唱的时候,你认为那一句最难唱呢?(引导学生自己找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 生:第三句。(八度音程大跳和附点)

师:谁来当小老师,帮他唱好这一句?(指名两名学生上台教唱,老师在一边点拨)

5、师生对唱一遍。(教师伴奏)

6、直接跟钢琴完整的唱歌词,教师伴奏,穿插歌曲的处理。

师:刚才大家唱得不错,请说说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唱呢?是唱得强一些还是 弱一些?生:讨论问题后按自己的方法表现歌曲。 (教师伴奏,学生唱)

7、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创编动作,最后放歌曲完整的表演唱。

师:大家已经会唱歌词了,想不想和老师一样给他配上好看的舞蹈动作? 生:想。

8、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生:乐器。(自选乐器并试着演奏。)

最后师生一起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放歌曲录音)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获呢?(学会了唱歌、舞蹈,为歌曲伴奏)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老师很想记住你们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请大家再次为我和台下的老师们表演唱这首《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安排: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编创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

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

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 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 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 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六)分组活动

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三、总结

教学反思:在本堂课我继续用蒙古族的舞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整个故事的情节展开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第三课时

教学安排: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著名的布达拉宫,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你们知道那是哪里了吗?(多媒体出示西藏风光和一段西藏舞蹈)。

2、师导言:西藏的人民能歌善舞又非常热情好客。我们今天就去西藏的一个城市日喀则看看,你们想去吗?(想)。可是我们刚才看到西藏人个个都会跳舞呀,要是她们要我们也来一个,怎么办呀。现在我们就来学一点,去了不要出丑呀。巩固藏族舞动作。

3、导言:学好了这些动作,就可以出发了,老师还给大家请了一位小导游,(课件出示)小‘卓玛’,请她带我们去她家乡看看。 老师和全班和小朋友都坐汽车去,好吗。 学习节奏并创编:课件出示节奏 XX X XXX 嘟嘟嘟嘟嘟嘟(用小动物的叫声感受) 你的家在哪里? 就在日喀则呀

再让学生以自己的家乡创编更多的歌词,(就在杏林花园。)即巩固了节奏的,老师边问边做一个舞蹈动作,学生跟着律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练习了藏族舞蹈动作。教师按节奏提问,学生按节奏创编。

师:日喀则这个名字有点奇怪,因为日喀则是一句西藏语,就是美丽的庄园的意思,大家看是不是很美呀?(课件出示日喀则风光和日喀则市区新貌)师旁白。

二、寓教于乐:

1、师:日喀则到了,西藏人民唱着歌跳着舞欢迎我们的到来呢。(课件出示)。原来这里正在过望果节。小卓玛和姐妹们也穿着漂亮的服装在狂欢呢。我们也赶紧学唱一首歌去凑凑热闹吧。

2、初听:感受歌曲是几拍子。用动作表示。

3、复听:用一个简单的藏族舞动作律动。师示范。

4、和老师接龙唱。唱时站立,不唱时坐下。

5、开火车唱,请一个小组当火车头。

6、导言:小朋友真棒,火车开得真不错。可是小卓玛要听你一个人唱,你敢唱吗?(敢!)边唱边打拍子。完整演唱

7、加入打节奏:

师:我们用拍手和拍肩来伴奏。先用弹舌音来模仿。模仿对了就请你用拍肩来为歌曲伴奏,好吗?生弹舌,师唱。再请一组来唱。师:请同学看清楚老师如何用拍肩伴奏。正确的小朋友请你接着打下去为歌曲加入新的伴奏。

8、学跳两个西藏舞蹈的动作。

9、学藏语:师边献哈达边用藏语说“扎西德勒”,引起学生注意。并学习几句藏语。(你好吗?则让几?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10、音乐游戏:献哈达。

一组学生上来表演,全体同学唱歌。结束时把“哈达”献给唱得最好的同学。

三、创造表现,民族团结教育:

师:我们去西藏日喀则旅游一趟,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到了什么呢?生讨论回答(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他们的服饰特点,还有他们舞步。西藏小朋友很可爱,我要请他们来我家玩。)

师:西藏的小朋友这么热情,这么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如果他们来我们这里玩,我们会怎样做?出示多媒体,师:看他们坐得多端正,因为老师要带他们到我们的小学来玩了,

看他们多高兴呀。让我们的小朋友先来唱唱我们的学校吧。

教学反思:利用一些藏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于藏族和藏族的音乐文化有想进一步了解的想法,献哈达的环节也让学生很有兴趣。

第4课时

教学安排:

一、表演《吉祥三宝》

一、导入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同学们,这是唱的哪里的风景呢?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查找蒙古族的生活环境、民俗民风和音乐等文化,你们找到了吗?请你们把自己查找到的知识与大家分享吧。

a) 生活环

b) 服饰

c) 那达慕(舞蹈、摔交) d) 乐器 e) 音乐

从刚才我们了解的知识中,你觉得蒙古族的音乐与他们的生活和其他文化有什么联系吗?(舞蹈、马头琴、长调) 播放《吉祥三宝》

二、介绍相关文化

1、这首歌曲的名字是《吉祥三宝》。上次在网络上说特别喜欢《吉祥三宝》的同学,你们收集了有关《吉祥三宝》的资料了吗?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手段:展示从网络上搜索到的资料,在电脑上边演示边讲解

2、教师系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化。

三、听赏

1、听内容好听的歌,我们要再听,边听边想,歌曲中有几个人对话?第一段是谁问谁答?第二段是谁问谁答?第三段呢?仔细听。 (读第一段歌词)师读爸爸用低沉的音色生读孩子

师小结:爸爸告诉孩子: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彼此为对方让位,原来他们这三个宝贝是吉祥的一家。吉祥的一家需要彼此理解、彼此支持。 那第二段是谁问谁答呢? (读第二段歌词)男生问女生答 妈妈告诉孩子什么呢? 师:

第三段还是孩子问,回答的谁?(爸爸妈妈一起)

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在心里读,并想一想,“我们三个”为什么也是吉祥三宝?(因为我们家人也象天上三宝和植物三宝一样关爱着彼此、达到和谐)

2、听音色

说得好,歌曲中有一个地方特别能听出这种和谐,你们听,哪个是爸爸的声音,哪个是妈妈的,哪个是孩子的?

出示这个乐句的乐谱,学生根据听到的、感受到的选择。之后学唱每个声部曲谱、歌词各一次,合一次。

四、表现

1、跟唱熟悉歌词一遍

2、纠正学生演唱时出现的词曲错位现象。

3、自由组合选角色模仿带表情地演唱

4、分角色表演唱 选出几位同学当孩子男生唱爸爸女生唱妈妈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合作来演唱《吉祥三宝》,愿每一个家庭都和谐、吉祥、温馨、幸福!可别忘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哦。

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四课 雨中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能力目标: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

情感目标: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流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以“雨”的音乐形象为线索,通过“听雨——戏雨——看雨——踩雨”四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 “听雨”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中雷、点的音乐形象,“戏雨”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畅感,“看雨”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描绘的形象,“踩雨”环节让学生在玩中熟悉音乐的节奏、旋律,以便刚好的学唱歌曲《踩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 磁带 奖品 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2、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流畅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中雷、雨点的音乐形象,“戏雨”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畅感,“看雨”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描绘的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 奖品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听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 唱《春雨蒙蒙》导入: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雨也似乎是禁不住绿色的呼唤,“沙-沙-沙”的飘了下来,小草们把双手举得老高,迎接他的洗礼。听《春雨蒙蒙》

2、 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2)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 (4)介绍作品 (5)欣赏录象带

3、说雨中趣事你愿意告诉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吗?

二、 戏雨——音乐游戏

1、导入 下雨了,一把小阳伞撑了起来,红、黄、蓝„„哪一把和“小红是好朋友呢,大家帮忙来找一找

2、音乐游戏《找邻居》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旋律流畅感,同时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三、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收获了什么?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踩雨》 教学工具:钢琴 奖品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看雨

1、导入动画出示:雨“啪啪啪”的敲在小路上你能用一个动词形容雨落下的动作吗? “敲”更能体现夏雨的活泼和节奏感雨落下来像什么?

2、讨论出现歌词这些词怎么读才能表现夏雨呢?生从情绪、速度、力度、声音上分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3、朗读请你们试着读一读,看哪种读法更能表现下雨的精灵和“我”欢快的心情

二、 踩雨——学唱歌曲

1、 导入有了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去踩雨吧

2、随音乐自由的踩雨

3、自由的评价看谁踩得好

4、用“X O X O |X X X O |”节奏型,随乐踩雨

5、学唱旋律

(1) 启发学生用雨落下时的声音摸唱旋律 (2) 唱曲谱

(3) 从情感、速度、力度、声音上说说,这首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学唱歌词请同学们唱一唱,想想唱谱时的要求

三、 课堂小结

同学们,春、夏、秋、冬有着各自不同的雨,你们还知道哪些歌曲是赞美四季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唱一唱。 板书设计:

第四课 雨中乐

X O X O |X X X O |

第五篇:民兵第四课

践行《民兵誓词》争做合格民兵

一、《民兵誓词》是对民兵职责使命的高度概括

“我是中国民兵,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忠实履行国防义务,遵纪守法,服从命令,忠于职守,努力学习,刻苦训练,随时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参战,支援前线,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坚决完成任务,永不背叛祖国。”这是《民兵誓词》对民兵职责使命的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对人民的新要求。

(一)誓词体现了我国民兵的性质和宗旨。《民兵誓词》把“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摆在第一的位置,这就从根本上体现了我国民兵的性质和宗旨,是对民兵根本的政治要求。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武装组织,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这种属性是民兵的本质特征和政治灵魂,实质是坚持党对民兵的绝对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武装力量都从属于一定阶级及其政党,并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服务,从来没有超政党的武装力量,武装力量也没有单独的目标和宗旨。我们党中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她唯一宗旨。民兵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并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保卫人民的利益英勇奋战。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民兵。所以,无论环境和条件发生怎样的变化,党都应该坚持对民兵的绝对领导。这既是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需要,也是保持民兵人民武装性质和宗旨、保证民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民兵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是决定民兵性质和宗旨,自觉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否则,民兵就会失去人民武装的本质和政治归属,就无法承担与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任务。

(二)誓词明确了民兵平时和战时的主要职责。民兵不脱离生产,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实行劳武结合的原则,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双重职责。平时民兵应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应付突发事件,担负战备执勤,维护社会稳定,还要积极参加军政训练,努力学习政治、军事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战时民兵要听从祖国召唤,认真履行国防义务,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参军参战支前,担负配合部队作战单独遂行作战任务,维护战时秩序,保存战争潜力,坚决捍卫国家安全统一。这样,就可以做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既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又有利于国防建设,体现了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誓词规定民兵要“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忠实履行国防义务”,充分反映了民兵“兵民合一”的特点,明确了民兵平时和战时的主要职责任务,要求民兵既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又要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力量。

(三)誓词提出了做一名民兵的基本标准。民兵是武装人员,不同于普通群众,所以做一名合格民兵必须符合基本的标准。誓词规定:“遵纪守法,服从命令,忠于职守,努力学习,刻苦训练”。这些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民兵的特点,也确立了民兵的基本标准。一支军队如果没有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毛泽东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民兵是群众武装组织。一个合格的民兵应该具有牢固的法制观念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军人以服从命令、忠于职守为天职,民兵也要从点滴养成做起,听从指挥、恪尽职守。履行职责使命的基础是能力素质,离开学习和训练,提高能力素质无从谈起。当今是知识经济和知识军事时代,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民兵就无法胜任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双重任务。优良的军事素质来自于经常而严格的军事训练。俗话说:“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所以,做一名民兵应该爱军习武,不断强化兵的意识和兵的观念,刻苦训练,努力提高军事素质。

(四)誓词强调了对“兵”的特殊要求。民兵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一支重要力量。誓词规定:“随时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参战,支援前线,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坚决完成任务,永不背叛祖国”,鲜明地强调了对“兵”的特殊要求,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战斗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很强的军事色彩,突出了民兵必须履行职能,坚决完成任务的不可抗拒性。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浴血疆场,保卫国家,是我国民兵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兵更要培育和弘扬战斗精神,一旦国家需要,立即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为此,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和战备意识,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心,随时准备为捍卫国家利益英勇奋战。

二、重新颁布《民兵誓词》是加强民兵建设的重要措施

1953年总政治部颁布的《民兵誓词》,对促进民兵教育、增强民兵国防观念和战备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原来的誓词已不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民兵工作实际。新颁誓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针对民兵组织形式、思想观念以及职能和任务的新变化,对民兵的性质、职能和任务作了明确的规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很强的针对性,对激励民兵尽职尽责、加强民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誓词有利于强化民兵党管武装的政治意识。党的十六大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党管武装原则,确保党对民兵的绝对领导,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民兵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民兵组织只有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按党的政治主张、思想路线和组织原则来建设,才能永远保持正确的方向,始终保持人民武装的性质,真正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然而,有些民兵不了解我国民兵的性质、职能、任务等基本知识,头脑中党管武装的政治意识薄弱,极个别的甚至认为民兵是群众武装组织,党的领导可有可无,无关紧要。《民兵誓词》强调要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是贯彻党管武装原则的体现,它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民兵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广大民兵要牢固树立党管武装的政治意识,在坚持党对民兵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行动自觉。

(二)新颁誓词有利于强化民兵履行国防义务的责任意识。有国必有防,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国防法》和《兵役法》都明确规定,公民应当依法履行国防义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民兵既是国家公民又是国防后备力量的成员,担负着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职责使命。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参加民兵组织,带头履行国防义务,努力为加强国防建设作贡献。但是,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民兵国防观念、战备意识淡化,当民兵的荣誉感、责任感受到冲击。有的民兵“有心致富、无心精武”,对参加民兵组织和活动不情愿、不积极。民兵工作“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效果难落实”等问题比较突出。新颁誓词鲜明地指出,民兵要忠实履行国防义务,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不仅是一种法律义务,而且是民兵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所以,广大民兵要按照法律和誓词的要求,自觉接受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国防观念,切实履行国防义务,努力掌握军事技术,做好战备执勤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开展拥军优属,做到生产不忘战备、致富不忘保国。

(三)新颁誓词的利于强化民兵遂行作战任务的战斗意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只有充分认清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种威胁和挑战,才能克服和平麻麻痹思想,从根本上增强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牢固确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当前,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可天下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发展,战争危险依然存在;我国周边还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我国海洋权益等国家利益面临严峻的挑战;“台独”势力活动猖獗,加紧整军备战,企图以武拒统,台海局势随时可能突变、恶变。民兵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牢记根本职能,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居安思危,常备不懈,随时准备担负保卫国家安全统一的重任。新颁誓词特别强调民兵要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突出对“兵”的特殊要求,有利于清除“天下太平”、“无战可备”和“后备无用”的模糊认识,增强民兵遂行作战任务的战斗意识,确保一旦有事,能够从容应对,使民兵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强大力量。

三、民兵要自觉用《民兵誓词》规范言行

誓词是民兵对自身肩负的各项使命的承诺和保证,也是规范民兵言行的基本准则。广大民兵必须认真践行《民兵誓词》,增强职能意识,大力提高能力素质,争做合格民兵,忠实履行党和人民的神圣使命。

(一)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支柱。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广大民兵要视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争做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由于国际敌对势力“四化”、“分化”中国的既定战略以及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的兴风作浪,当前在我国安全问题上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非常尖锐。民兵要带头宣传和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揭露反动势力制造民族分裂的阴谋,坚决反对民族分裂,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要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决打击利用宗教干预政治,造谣惑众,鼓吹分裂,煽动闹事,扰乱社会治安的言行;要积极带动各族群众发展生产,回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逐步缩小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人民绝不允许“台独”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今年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体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最大诚意,也表明了反对分裂的坚定决心。对此,广大民兵一定要坚决拥护,坚决支持,并且要转化为实际行动,学习现代军事知识,积极参加军事训练,提高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随时准时粉碎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和挑衅,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积极参加军事训练,提高遂行任务能力。民兵既然是兵就要准备打仗。参加军事训练是民兵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战斗力和和培育战斗精神的主要途径。每一个民兵都应遵循“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原则,积极参加军事训练,确保军事过硬。在基础训练中要着重锻炼自己良好的体力、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大力锤炼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和战斗作风;在专业训练中要刻苦学习军事常识和高科技知识,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和技术,战术动作,确保平时能够完成战备执勤和各种应急任务,战时能够配合部队作战或独立遂行作战任务。

(三)带头参加经济建设,发挥生力军作用

参加经济建设是民兵重要职能。首先要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城市民兵要积极投身企业改革,深入开展“民兵号”“民兵班组”“民兵示范岗”活动,争当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和精选标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增长。农村民兵要带头宣传和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副食群众不断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老、少、边、穷地区民兵要采取整村帮扶、劳务输出、产业带动等形式,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其次要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带头和引导作用。带头学习民兵法制知识,为巩固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作贡献,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带头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宣扬科学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积极参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遵纪守法是对民兵的基本要求,维护社会稳定是民兵的法律责任和政治任务。因此,一名合格的民兵必须是遵纪守法的模范,维护社会稳定的卫士。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有关民兵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服从命令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要带头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执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中要严格依法办事,树立遵纪守法、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要积极完成各种战备执勤任务,搞好军警民联防,积极开展护村、护厂、护路、护矿等活动,加强对重要目标的守护;要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要执行各种应急机动任务,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还要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巩固军民团结,军政团结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