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之家管理办法

2022-06-27

第一篇:党员之家管理办法

党员发展与党员管理

了解发展程序 树立党的意识 遵守党的纪律

(一)、党员发展 党员发展的五个阶段

入党申请人 入党积极分子 党员发展对象 预备党员 正式党员

一、入党申请人应了解的基本知识

• 申请入党的条件

党章第一章第一条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 党员的条件

党章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 入党自愿原则

发展党员必须坚持入党自愿的原则和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每个要求入党的人必须由个人自愿提出入党申请。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是为了向党组织郑重表明自己的政治选择,使党组织了解自己的信念和要求,便于党组织对自己进行教育、考察和培养。

二、入党积极分子

三、党员发展对象

党员发展对象的确定要经过培养人推荐、团组织推荐(推优)、群众座谈、函调政审、支部讨论确定、(总支审查)、党委审批。 必备条件

• 经过党组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 基本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 • 基本具备党员条件。

具体条件

(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行为,未受过任何处分,在重要时刻能起到应有作用。

(2)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考察期内原则上无补考、重修现象;累计重修学分不得超过8学分;

三、

四、五年级原则上要通过国家英语四级(专科生、艺术类和体育类学生要求过国家英语三级)或学校组织的学位英语考试。

(3)所在寝室同学关系和谐,积极向上,考察期内在星级寝室评比活动中,原则上要求在四星级以上(含四星)。 • 进行短期培训。一般五至七天。

履行入党手续

在培训合格后,对各方面条件已具备党员条件的履行以下入党手续:

1、党支部对拟发展的同志进行公示;

2、个人填写入党志愿书;

3、两名正式党员作为介绍人填写意见;

4、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讨论(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5、对支部大会同意发展的同志,由上级党组织找本人谈话;

6、基层党委讨论批准。

四、预备党员

•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

• 目的在于对预备党员作进一步的教育和考察。

• 能否转正,要以是否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为准。

• 预备期的算法:党章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 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 入党宣誓。

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组织对自己的教育和考察,争取按期转正。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

第二:努力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密切联系群众,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起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 • 对预备期内有错误的预备党员的处理:

1、批评教育,帮助改正错误

2、延长预备期

(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一年。延长预备期不是一种党纪处分,只有延长一次。)

3、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党章规定: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党支部应当对他进行教育,要求他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他退党。

预备党员与正式党员权利义务的异同

• 共产党员的八项义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是一样的。

• 共产党员八项权利,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有七项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正式党员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预备党员没有。 • 交纳党费。从上级党组织批准为预备党员那个月开始交纳党费。但党费从支部大会通过之日算起。

五、正式党员

• 预备期满后应主动向所在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未提出申请的,支部大会不能讨论其转正问题。 • 转正申请书内容:

1、简要情况。主要写自己何时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何时预备期满,并提出按期转正的请求。

2、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主要包括在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进步和提高,对照党员标准还有哪些缺点和不足。

3、今后努力的方向。根据党组织的要求,针对存在的缺点,提出自己转为正式党员的决心和打算。 • 转正要办的手续:

本人提出书面转正申请;

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

支委会审查

支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其能否按期转正的决议

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 支部大会讨论预备党员转正时,本人必须参加,不能缺席。

(二)党员管理

党员管理的九项制度

现行的党员管理制度主要有:

1、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个组织的制度

2、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3、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制度

4、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5、党籍管理制度

6、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制度

7、党员交纳党费制度

8、出国出境党员管理制度

9、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一、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个组织

党章规定:“一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

1、把党员编入党的一个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职责。

(不能把没有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党员编入下属的任何党组织。)

2、把党员编入党的一个组织,是共产党员行使党员权利的基本前提。

3、要求党组织把自己编入党的一个组织是党员享有的基本权利,流动党员应当注意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党员行使党员权利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党员必须在党的一个组织中参加组织生活,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般地,党支部每月应召开党的组织生活会1-2次。

在新的历史时期,改进党的组织生活的形式,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情况,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需要。

三、党员定期汇报思想和工作的制度

党员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制度是党员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监督的一种方式,是党组织了解党员思想和工作情况的主要途径,是党员积极为党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方式,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 有两种汇报方式:

一是定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会,在会上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

二是用各种方式向党组织单独汇报,主要汇报思想和工作上的问题、意见、建议和要求,以及个人的重大事项等,使党组织了解自己的情况,以便提供帮助。

四、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是党中央1988年12月为加强党的建设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现在已成为党内的一项经常性的制度。

民主评议党员就是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通过对党员的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和党内外群众评议、党组织考核等程序,对每一个党员作出客观的评价,评定格次。表彰激励先进、整顿鞭策后进,处臵不合格党员,达到纯洁组织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目的。

• 一般地,民主评议党员过程中对党员评议的格次分别为:优秀党员、合格党员、基本合格党员、不合格党员。对基本合格党员一般进行帮助教育,限期改正。对不合格党员一般进行劝退、除名等组织处理。

• 关于处臵不合格党员的方式

处臵不合格党员,要采取“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

1、限期改正:对于愿意改正并有决心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不合格党员,采取限期改正的方式(一般为一年) ,继续帮助教育,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改正错误,提高觉悟,达到合格党员的条件。到期仍不改正的应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

2、劝退:即劝告不合格党员退党。 采用劝退方式处臵不合格党员以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历史的分析,确实没有转变的可能性时,再采用劝退方式。作劝退处臵时一定要在本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3、予以除名:只有在劝而不退时,再采用除名方式处臵不合格党员。除名时可在本人不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4、本人要求退党的,应予以批准。

以上几种处臵不合格党员的方式,都必须经党支部党员大会讨论,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由基层党委批准。

五、党籍管理制度

党籍即党员资格。党籍是党员的政治生命,每一个党员都应十分珍惜。党籍管理就是对党员进党和出党的管理。

• 党员有下列情况之一就是出党,就失去了党籍:

(1)被开除出党。

(2)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3)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被评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劝而不退被直接除名。

(4)自动退党。

(5)自行脱党。

(6)在党员登记工作中被党组织认定为“不予登记”。

(7)因出国定居被基层党组织停止党籍。

流动党员在外流动过程中,比较容易失去党组织对自己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在自己要求不严格时,行为易出格,容易失去党籍。

六、党员转移组织关系制度

党员组织关系即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的隶属关系。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既是党组织的经常性工作,又是衡量党员个人组织观念强弱的重要内容。组织关系介绍信是正式组织关系,党员证明信和流动党员活动证是临时组织关系。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性质:

1、是确定党员的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唯一凭证。党员必须在指定的党组织内参加党的活动并为党工作。

2、正式组织关系和党员的权利息息相关。

3、和人事关系、行政关系无关。一般情况下,组织关系应与人事关系、行政关系一致。但也可以与人事关系不一致,分离开进行管理,如流动党员和学生党员、毕业生党员。

4、和党员档案材料存放的场所无关。党员档案只是入党过程的记录,不能作为党员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凭证。

5、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需要党员本人亲自办理、亲自携带、亲自前往指定的党组织报到,接上组织关系。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党员的属地管理原则

党员属地管理原则是指党的基层组织的党员组织关系归口由县级以上地方党委管理的原则。

党员在全国范围内跨省、跨县转移组织关系时,必须通过原基层组织所在的县级以上地方党委组织部门接转后,才算是离开原地方党委。所以,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的最终去向由地方党委指定和落实。

调出学校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接转的一般流程: 去省外的:

1、去国有企事业单位、外资、私企就业的: 院党委→校党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所去省的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所去工作单位党组织。(去外资、私企的则由当地党委安排在人才机构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2、去省外高校的:院党委→校党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所去省委的教育工委(高校工委)组织部→所去高校党委组织部

3、去中央直属单位或垂直管理单位的:院党委→校党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授权接收党员组织关系的垂直管理单位党委组织部门→所去工作单位。

4、转回父母单位或家庭居住地:院党委→校党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全国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 所去街道、社区、乡镇或单位。 • 去省内的:

1、去省内国有企事业单位、外资、私企就业的:院党委→校党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江西省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所去工作单位党组织。(去外资、私企的则由当地党委安排在人才机构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2、去南昌地区高校的:院党委→校党委组织部→所去高校党委组织部

3、去各地市高校的:院党委→校党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高校所在地市委组织部→所去高校党委组织部

4、去民办高校的:院党委→校党委组织部→江西省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委组织部→所去民办高校党委组织部

5、去省直机关工委下属各厅局下属单位的:院党委→校党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组织部→所去厅局机关党委→所去单位党组织。

6、转回父母单位或家庭居住地:院党委→校党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全省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 所去街道、社区、乡镇或单位。

中央组织部2004年1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

高校毕业生党员,已经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也可以随同档案转移到县级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原则上不能挂在学校。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离校时未到党组织办理转移组织关系手续,且此后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

2、已开具了介绍信,但不到或逾期到介绍信指定的党委组织部接转组织关系。

3、已开具了介绍信,但离校后丢失组织关系介绍信,不能及时向党组织报告并申请补办。

4、已开具了介绍信,但离校后工作单位变更,不及时向组织报告,退回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而是任意拖延,待用到时才要求党组织补开组织关系介绍信。

以上情况将直接导致自动脱党。

七、党员交纳党费制度

党费是党员按照党章规定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资助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党员交纳党费,不仅是党员应尽的义务,更重要的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具体表现。

党员应自觉、主动、按时交纳党费。

党员交纳党费时,应让党支部经手人在自己的《党费证》上登记、签字或盖章。

党费缴纳标准:中央规定,凡有工资收入的党员,以其工资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收入为基数,按统一规定的比例交纳党费。每月工资收入(税后)在3000元以下(含3000元)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3000元以上至5000元(含5000元)者,交纳1%;5000元以上至1 0000元(含1 0000元)者,交纳1.5%;10000元以上者,交纳2%。 学生党员、依靠抚恤或救济生活的党员、领取障金的党员,每月交纳党费0.2元。交纳党费确有困难的党员,经党支部研究,报上一级党委批准后,可以少交或免交党费。

八、出国出境党员管理制度

一、《中央组织部关于共产党员因私出国或去港澳地区的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中共中央组织部、外交部党委、教育部党组、人事部党组关于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恢复组织生活工作的意见 》

九、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党章修正案第三十一条第三款增写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内容。这是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应了流动党员不断增多的新情况。

流动党员,是指离开本单位或居住地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正当职业,无固定地点或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外地或者外单位流入未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

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组通字[1994]1号 1994年1月4日):

1、党员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且有固定地点的,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往所去单位;

2、时间在3-6个月的,应持《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由所去单位党组织安排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3、党员短期外出3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长但地点不固定的,通过适当方式与原党组织保持联系;3人以上集体外出时应组建临时党支部;

4、县级以上人事劳动部门建立的人才机构经授权可以接收党员组织关系进行管理;

5、党员擅自离职,不辞而别,党组织应进行批评教育,坚持不改的,可区分不同情况作出必要的处理,涉及党籍的,要慎重对待。 • 1994年12月19日,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试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通知》 (中组发[1994]8号)

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设计了全国通用的〈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样本,规定了签发后使用期限为3年。同时规定:

1、〈流动党员活动证〉适于短期外出6个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

2、〈流动党员活动证〉是流动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凭证,党员可持证在全国范围内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流动党员活动证 流动党员活动证内芯 流动党员活动证内芯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2006]21号)

1、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2、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度交纳。

3、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4、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之间、个人意愿与工作需要之间、个人自由与组织纪律之间的关系,模范遵守党员管理制度,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都是一个现实的考验。

祝各位老师、同学们

工作顺利、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第二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流动党员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公司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形成系统、科学、有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断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使命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流动党员分为流入党员和流出党员两部分。流出党员是指经常离开公司各单位,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公司各级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例如,外出单独执行任务的党员、因学习、实习、借调等原因长期在外的党员、合资合作公司中我方党员。流入党员指党员长期离开原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到公司各单位进行工作的党员。例如,甲方(各销售公司)劳务输出人员中的党员、社聘人员中的党员、短期在公司学习考察的党员、合资合作公司中的对方单位党员等。公司各成品油配送单位、国外项目部等组织中的党员不属流动党员。

第三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章流动党员的管理

第四条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都应担负起管理流动党员的职责。坚持条块结合,实行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配合共同管理的方式。

第五条根据流动党员的就业形式和居住状况,合理确定党员的管理方式。就业比较稳定、工作单位建立党组织的由单位党组织管理;工作单位未建立党组织而有行业协会的,可由行业协会党组织或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统一管理;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劳动力流动服务机构的,可由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劳动力流动服务机构党组织管理;就业单位不够稳定但居住地比较固定的,可由居住地党组织管理。

第六条公司党委组织部设立“运输公司党员服务中心”,负责跨区域流动党员的临时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制度,由各单位党组织负责审核盖章,党支部负责发放,党支部将外出党员的姓名、所在支部、发证时间、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等情况登记造册逐级上报。各基层党支部每年须对《流动党员活动证》查验1次。基层党支部对流入公司的流动党员持有的《流动党员活动证》的相关内容要认真填写,并将流入党员登记造册逐级上报。各基层党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把流入公司的流动党员编入一个党支部(或党小组),或协助流入党员加入当地社区、行业协会等党组织。

第七条公司各基层党组织要掌握流出党员去向,保持与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联系,采取有效办法加强教育管理。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三)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四)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五)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第八条 公司各基层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负有主要责任,要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把流动党员纳入本单位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中。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二)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三)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四)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五)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第九条 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三)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四)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第三章组织关系

第十条党员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外出时间6个月及以内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外出地点、时间不确定的,一般应当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为实现组织关系和人事关系的统一,公司将把甲方移交党员按流动(流入)党员进行管理,不转移正式组织关系。

第十一条凡党员所去单位已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党组织;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所在的乡镇、街道党组织,或党员所居住的村、社区党组织。以上单位或地方接收确有困难的,也可以转移到行业主管部门或有关服务机构党组织。

第十二条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流向比较集中的,原所在党组织应当与其所去单位或地方党组织做好衔接工作,帮助党员及时落实组织关系。党员流向不确定的,一般先将其组织关系转移到其居住地所在的乡镇或街道党组织。内部退养人员一般不接转党组织关系,因各种原因确实需要的,可以开具党员证明信或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第十三条对根据国家政策有关规定,已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其所居住社区具备接收条件的应当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党员居住的社区党支部;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在外长期定居的,应将其组织关系转移至现居住地党组织;对异地居住、受聘到新的单位工作或外出务工经商的,应当根据时间长短及工作单位等具体情况转移组织关系。

第十四条对于待安置的复转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中的党员,由军转办、安置办、人才交流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党组织教育管理;6个月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将其组织关系转移至本人、父母或配偶所居住社区党支部或市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教育管理。

第四章强化基础工作

第十五条各基层党支部要建立《外出党员登记簿》和《外来党员登记簿》等台帐,记录流动党员详细情况。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录入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六条建立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定期报送制度,基层各单位党组织要定期向公司党委组织部报送报表,每月5日前上报月报,6月15日和次年12月10日前上报半年报,上报半年报时的同时报流动(流入和流出)党员花名册。

第十七条建立公司范围内党内基本信息管理网络,逐步延伸到每个基层党组织,实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的信息化管理。

第十八条大力发展流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党建网站或网页、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手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

第十九条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和党员证明信外出的流动党员,在流出地参加党内选举,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流动党员享有流入地党员的其他同等权利。

第二十条未办理正式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的流动党员,原则上回原单位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流动党员确因特殊原因不能回原单位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的,可交回本人自评材料进行评议。

第二十一条各党组织要通过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听取流动党员思想、工作情况汇报以及向所去地方、单位党组织了解情况等方式,掌握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严格执行评议标准,按规定评定等次。

第二十二条每年年初,流动党员应向流入地党组织如实申报上一年度的实际收入,流入地党组织根据党员收入情况,按照中组部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确定交纳党费的基数,核定交纳党费数额,按月或季度收取党员党费并在《流动党员活动证》如实记载。

第五章 其他流动党员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加强塔里木油田探区范围内的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探区范围内的流动党员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组织关系在公司各单位党组织,但工作岗位在外点一线执行任务的党员;

(二)工作流动性大,一年之内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外点工作的党员;

(三)既无固定场所也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且没有固定的党组织可以挂靠的党员。

第二十四条 共同工作且工作地点相对固定的党员,正式党员人数超过3人(含3人)的要建立临时党支部、党小组(或联合党支部、党小组);对正式党员人数不够3人的,原支部要及时报上级党组织,上级党组织根据其工作所在地党组织设置情况,为其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支部(或联系甲方的党组织)负责对其进行日常的教育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对没有任何党组织可以挂靠的党员,由原单位党组织进行管理,支部要建立定期联系制度,通过网络、通讯等手段,及时了解党员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向党员传达会议精神,并提出要求。

第二十六条 探区范围内的党员不转移组织关系,党费仍然缴纳到原党组织,挂靠到甲方党组织的可以开具党员证明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按流出党员管理,党费也要交到对方。

第二十七条因执行特殊任务(抢险、救灾、涉外运输等工作),党员集体外出,时间在1个月以上,属同一基层党委(党总支)的3名以上正式党员,应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属不同基层党委(党总支)的,上一级党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隶属有关基层党委(党总支)。

第六章组织领导

第二十八条 各基层党委(党总支)要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考核党委(党总支)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成员工作实绩的内容。逐级建立责任制,明确相应职责。

第二十九条 公司党委组织部要加强对流动党员工作的具体指导和协调。各单位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公司各级党组织要对进入公司的甲方移交人员、社聘人员或其他人员中政治面貌是“共产党员”的身份进行核实,确定其是否是共产党员,对没有流出地党组织党员证明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人员党员身份不予承认。

第三十条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凡有流出党员的党支部,应确定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作为他们的联络员,每人联系1至3名流动党员。联络员负责与流动党员进行联络与沟通,协助党组织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他们外出表现并如实向党组织报告。

第三十一条建立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流动党员流动期间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遵纪守法,特别是发挥党员作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制定操作性强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于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彰。

第三十二条建立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制度。党员外出期间,党组织要定期、不定期地走访其家属,必要时可派人员去看望流动党员本人,了解情况,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第三十三条对在转出和接收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等工作中推诿扯皮的党组织和党员,上级党组织要及时指正,对拒不纠正的,以及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违反党的纪律和规定的,对主要责任者要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第三十四条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或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第三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水码头村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根据《党章》及有关党员管理工作的要求,并结合本支部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农村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和居住地变化等原因,连续6个月以上不能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农村党员。

二、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原则。

三、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一)对党员的外出原因、时间、地点、联系方式、外出前的党费交纳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对党员进行外出前教育,并按规定登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对正式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且地点相对集中的,应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三)负责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每月到流动党员家中做一次家访,每年春节期间召开一次流动党员座谈会,对流动党员中的优秀分子进行表彰奖励,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四)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详细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与原所在党支部保持联系或不交党费的,按党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四、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一)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确认身份后及时接收并编入支部,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二)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认真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四)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一)外出前必须向所在党支部说明事由,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期间应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半年向原所在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每年至少为家乡办一件好事、实事。接到原所在党支部要求参加换届选举、民主评议等重要活动的通知后,原则上应按时返回参加。因特殊情况不能返回的,应及时向原所在党支部说明原因,并履行请假手续。正式党员应在其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按月向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三)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报告。

(四)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六、《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上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地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

第四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定远县流动党员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流动党员是指离开本乡镇、本单位党组织时间超过3个月不足6个月,或者连续离开时间虽然超过6个月但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变化频繁的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正当职业的党员。

第三条 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二)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三)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第二章

流动党员管理职责

第四条 县委组织部负责对全县流动党员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考核评比,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总结完善推广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

第五条 各乡镇、各单位负责对本辖区流动党员党组织及其党员的具体管理,要依托县计生以及公安系统相关数据,准确掌握本乡镇、本单位流动党员的流出地点、时间、从业内容以及党组织开展活动情况并进行管理。

第六条 同一乡镇或单位集体外出、从业地点相对固定的流动党员,采取“集出集管”的方式,党员流出地党组织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成立流动党组织或党小组,指派专人负责,随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第七条 流动党员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和党员证明信管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县委组织部领取,由各基层党(工)委统一组织发放给流动党员。各基层党(工)委每年至少查验一次党员的《流动党员活动证》,使用满三年的,应及时换发新证。党员证明信由各基层党(工)委出具证明,到县委组织部开具,党员证明信应注明有效期,超出有效期将不再证明其党员身份。

第八条 流动党员要按章依规办理组织关系的转移。

外出前,应主动向所在党组织提出书面报告或口头向党组织书记报告。按规定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党员证明信。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所在党组织查验。

到达流入地后,应及时到工作单位党组织、单位所在地党组织或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并将报到情况主动通过电话等形式向正式关系所在党组织反馈。

在流动期间,组织关系发生新变化的,要同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报告。

第九条 党员外出期间要按照规定的比例和标准按月向流入地党组织缴纳党费,对不按规定交纳党费的党员,要及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对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纳党费的,要与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联系,由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按自行脱党处理。

流入地党组织要如实填写该党员在流入地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

第十条 按照“双向联系、双边鉴定”的要求,认真做好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预备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期间,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都要确定专人负责联系。预备期满,应向流出地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流出地党组织在书面征求流入地党组织考察意见的基础上,按规定程序办理转正手续。

第三章

流动党员的教育

第十一条

抓好外出前教育。流动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党组织报告。党组织应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要求流动党员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合法经营,文明经商。

第十二条

抓好外出期间教育。对外出流动党员集中,且场所较为固定的,如已成立流动党组织的,由流动党组织负责定期开展党组织生活,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交流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等,增强党性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如没有成立流动党组织的,由流出地基层党组织通过定期邮寄党课教材或者编发党建手机报等形式,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资料,并督促他们自学。

第十三条

抓好返乡期间集中教育。每年利用春节等重大节假日返乡之机,对流动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可以通过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通报党组织有关情况,并向他们布臵工作,提出要求。外出党员回来探亲、办事时,党支部要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听取汇报,传达党内有关文件、政策等。

第四章

党员发展及民主评议

第十四条 各基层党(工)委要认真做好在外出务工经商、非公企业员工等优秀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将其纳入本地、本单位党员发展规划。要严格按照“四四二二”党员发展新机制,认真受理流动人员提交的入党申请,并落实专人进行培养教育,条件成熟的由流入地党组织做好发展工作。

第十五条 各基层党(工)委要对流动党员定期开展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情况要及时通报,对表现突出的党员予以表彰;对民主评议不合格或拒不参加评议的党员,由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按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臵。

第五章

流动党员作用的发挥

第十六条

流动党员外出期间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认真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学习、劳动、工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率先垂范,做一名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先进分子。

第十七条 流动党员可以采取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定期主动地向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流动党员要树立“勤劳致富、为家乡争光”的思想,积极为家乡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提供信息。有条件的,要联系1-2户贫困户,帮助脱贫致富。

第十八条

各级党组织要在流动党员中积极组织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和党员志愿者服务等主题党建活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十九条

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为流动党员搞好服务。要设立流动党员服务专用电话,安排专人,认真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咨询、法律维权、帮扶救助和协调等服务。

第六章

流动党员的权利保障

第二十条

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规定,切实保障流动党员应享有的权利。

第二十一条

要切实保障流动党员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流动党员原则上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的党内选举。

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在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进行选举时,应提前通知外出党员参加,如外出党员因特殊情况无法到会的,经本人确认,并经党员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同意,可不计算为应到会人数,也可通过规定程序办理代理投票手续,委托他人代为投票。

流动党员人数较多的党组织,在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或上级党组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时,要注意按照规定要求和程序在流动党员中产生代表。

第二十二条

各级党组织要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党组织定期走访制度、流动党员谈话制度、流动党员联系帮扶制度等。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基层党(工)委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其他工作制度,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暂行)适用于我县外出的流动党员。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由中共定远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

第五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一、党员离开本地区,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地点固定的应出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移组织关系;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短期外出的应出具党员证明信。

二、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党支部报告,说明外出的理由、时间、地点等。党员外出回来后,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工作、学习的情况,党支部对外出党员过好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应提出明确要求。

三、对外出流动党员,由党支部对其流出时间、去向、从事职业、联系方式等进行登记,建立健全档案;指定专人定期与其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流动党员的学习、工作情况;及时把党课教材、学习材料寄送到党员手中,并适时通报党组织重大活动情况。

长期外出但流入地点不固定、组织关系仍留在企业的流动党员,应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活动。至少每半年1次以电话、书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

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度交纳。

四、在非公企业中工作6个月以上的外来党员,应及时把党员组织关系转到企业。在企业从事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的党员,应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党员证明信参加企业党组织活动。

上一篇:当一天妈妈的感受下一篇:电影宣传策划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