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文明村典型材料

2022-08-04

第一篇:村级文明村典型材料

村级联村联户典型材料

抓双联行动 促和谐发展

——道口村双联行动抓点示范的主要做法

道口村位于县城以南8公里处,是一个纯回民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368户1848人,其中贫困户174户770人。村党支部辖4个党小组,党员36名。全村有耕地面积10857亩,其中梯田6000亩。省道207线纵贯全村,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45元。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县乡4个帮扶单位17名联系干部通过多次深入村组调研,进村入户摸底,立足村情,科学谋划,协助村两委制定了“双联行动示范、项目建设带动、草畜产业强乡、劳务经济富民”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在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示范引领全乡双联行动扎实有序推进。

一、领导重视,抓基础

为了确保 “双联”行动组织有序,市县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协调各联系单位,在道口村也成立了由上联系领导任组长的帮扶领导小组。靠实责任,确定一名党委委员专门负责和各联系单位协调对接,准确把握各帮联单位帮联意向,及时带领各帮联单位了解村情民意,制定发展规划,驻村蹲点抓对象确定、宣传发动、调查研究和规划引领等前期工作,为双联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抓对象确定。根据新的贫困人口划分标准,对全村贫困农户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摸底调查,按照“三有三选

三不选”和“两评两审两公示”的办法确定了19户贫困户,真正做到了程序规范,群众公认,对象准确。 二是抓宣传发动。活动开展以来,共召开各类专题会议8场次,悬挂横幅6条,刷写宣传标语18条,制作宣传牌面2个,发放宣传资料200多份。通过宣传发动,使“双联”行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三是抓调查研究。通过深入村组,深入农户调研,填写困难农户登记表、民意调查表,对全村、贫困户的人口数量、经济收入、产业结构及发展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建立健全了信息台账,撰写调研报告5篇,做到情况明、底子清,全面掌握了基础信息。四是抓规划引领。主动对接联扶单位,把握联扶意向,结合全村实际,从培育支柱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制定出了道口村三年发展规划和联系户发展计划,使村、户发展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脱贫有路子。

二、强化措施,抓重点

一是抓草畜产业。以全县草畜产业标准年为契机,把草畜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朝阳产业”来抓,加大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和地膜玉米的种植力度,走“种草、种料、养畜”的路子。双联行动开展以来,联系投资10万元,在北摆组新种千亩苜蓿示范片1处,全村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到5500多亩,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4000多亩。利用饲草料资源充足的优势,培育饲草加工企业1家,组织推广青贮氨化和饲草料开发实用技术培训2次,提高了饲草

料的转化增值效益,为草畜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全村牛饲养量达2000多头,羊饲养量达2600多只,预计养殖业收入人均可达1200多元。二是抓项目带动。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单位联村的主要抓手,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共实施了2个项目,完成投资80万元。1.协调妇联和金融部门扩大妇女小额信贷资金发放范围和额度,完成投资65万元,新发展5头以上基础母牛养殖户50户,在川口组建成肉牛养殖示范组一处。2.新修南摆组翻水桥1座,完成投资15万元,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3.列入全乡项目库项目6项,预算投资405万元。极大的改善全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为脱贫致富提供基础保障。三是抓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双联工作的核心。按照 “进村抓产业,入户帮增收” 的要求,依托道口村村内的四家私营企业和距离县城近的优势,在劳务输转上下功夫,一方面协调联系群众在家门口打短工,做到不误农时;另一方面注重两后生技能培训,举办富裕劳动力培训班,变依赖“输血”为自身“造血”,达到主动发展、创业致富的目的,努力增加农民增收。今年,全村共输转富余劳动力近600人次,户均1.5人次,创劳务收入600万元。四是抓基层组织。结合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重点在强基固本上做文章。市上帮扶领导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张得珍先后多次深入道口村点评创先争优活动,指导村支部开展“五个一”联村活动,即:建好一个支部班子、抓好一支党员队伍、理清一条发展思路、开辟一条增收门路、解

决一批突出问题。积极引导党员在双联行动中转变作风,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进双联行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五是抓民族宗教。“保稳定、促和谐”是民族乡是最大的政治。各级帮扶干部都非常重视民族宗教工作,经常利用民族宗教节日,进行走访慰问,沟通思想、了解情况,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努力将各类突发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坊,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全村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驻村蹲点,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起,调处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三、健全制度,抓长效

一是抓长期联扶制。通过总结经验,明确“联村联户”的主体、对象范围、联系内容、教育培训、权利、义务、任务、目标、工作纪律、考核办法、责任追究等内容,结合实际,建立“部门联村、干部联户”的长效机制,做到长期坚持,务求实效。二是抓帮扶公示制。为增强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针对性和成效性,在村委会设立双联管理墙,详细记载每个干部进村入户联系帮扶情况,公开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以及干部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确保双联行动落到实处。

通过建立健全制度,落实帮扶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双联”行动取得实效,力争在2017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今后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与联系单位的对接,积极争取项目,增强发展实力。二是重点解决解决群众在春秋播种、夏收等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传递各类致富信息,帮助联系农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三是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组织党员群众和联系帮扶农户开展实用技术、务工技能、设施农业等知识的培训教育,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四是认真总结典型,积极报送信息。

第二篇: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老区新绿焕生机

——歙县杞梓里镇英坑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纪实

歙县杞梓里镇英坑村,是革命老区,2008年3月村级规模区划调整,农合村并入英坑村,辖7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763户,总人口2562人。设一个党总支, 5个党支部,有党员107名。全村耕地面积377.2亩,林地四万余亩。主要经济收入以竹木.山核桃、贡菊花为主,建有5000亩的山核桃基地,4500亩的贡菊花种植基地和村集体2000亩竹木基地.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近10年来走上了大兴林业,合理调整种植业,不放过农林特加工业等多业并举之路,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新农村气象。截至2011年5月底,村拥有集体山林资产300万元,集体积累资金11万元、固定资产58万元。其中:201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7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373元。实践证明,英坑村的发展路子是正确的,集体和村民共同致富了、家乡的面貌改变了.

1、加强班子建设,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坚强的村级班子和一个好的领路人。为此,镇党委十分重视村级组织班子建设,把配齐配强村级班子放在一个突出的位臵上.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任命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和集体经济发展意识的老书记任党总支书记,完善了班子结构,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二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着力提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针对村干部的素质现状,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在村干部当中开展市场经济、股份合作、农村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以及农村适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配强村级班子和素质能力的培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因地制宜,开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 大力发展林业 营造“绿色银行”

近十几年来,英坑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始终把调整种植结构和盘活林业资产作为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发展思路.实行了责任制,完善了各种制度。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把适合种植山核桃的荒山地承包给农户发展经济果木林,做到农户和集体收入”双赢“。把适合竹木生长的林地,按照自定的“死封、严管、多栽、少砍、优育”的十字方针,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战略。对所有的幼林全部实行封山养护,严禁放牧和砍伐幼树,划定区域解决村民烧柴问题;每年采取割底柴、扩树穴、去劣存优、护笋养竹等作业方法,对集体竹木林进行养护,奋战了十几年,目前该村集体竹木养护成林,已经开始产生经济效益,每年仅靠轮流间伐树木一项,集体经济收入平均不少于8万元。放眼望去,松杉挺立,翠竹翻波,连绵不断,真可谓建起了“绿色银行” 。

延伸产业链条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规划公益林。按照国家政策,该村将部分中幼林20000亩,规划成为公益林,此举既不耽误树木生长,所有权还不变,而且每年还能得到公益林补助款,每年仅上级公益林补助款一项村集体就收入2万元,2011年起增加到5万多元。二是发展竹木加工业。依托村林木资源,该村建立了竹材加工厂,镇企业建立了国隆木业有限公司,不仅就地解决了竹木销售,而且增加了当 2

地就业和财政收入。三是发展山核桃加工业。有许国、山野、农果园三家企业入户镇村。除上述之外,该村合理发展畜牧业,引导农民栽培灵芝和养植黄牛、山羊等,调整种养业结构。同时抓住副业收入,由于林业资源的兴盛使这里山野资源逐渐丰富起来,农民从春到秋都可以从山上挖野菜、捡蘑菇、刨药材、采檫籽。

3、规范民主管理,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管理出效益,该村一方面注重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重视抓好村级民主管理。2010年,结合全县上下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村两委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有了更高的认识,对村级重大事项都通过“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来规范操作。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研究“三资”清理办法,并召集各村民小组长具体对村组所有的资源、资产及资金全部摸底,逐项逐件登记核查,并建立台帐,确保集体财产不流失。同时成立村级财务监督委员会,并通过民主表决将“三资”全权委托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代理,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将家底交给全体村民,使村民更加了解集体财产的来源去向,进一步完善“4+2”工作法流程,确保村级公共权力阳光规范化运行,给群众一个明白,让群众放心;给干部一个清白,让干部安心。

有了村级集体经济,受益最多的还是村民。几年来,该村两委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另一方面自筹资金,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万元,硬化1.5公里通自然村的道路,极大地方便百姓出行。投资12万元,修建了通往山核桃基地2公里的机耕路,减少了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投资9万元实施了路灯亮化工程,美化了环境。投资 6万元,兴建拦水坝,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投资10万元,兴建焚烧炉和垃圾池,聘请保洁员天天清扫,改变了以往村中垃圾

乱丢乱倒现象,村中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观。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投资近万元,组建90余人的腰鼓队,每逢节假日,喜庆的腰鼓敲得人心欢畅,喜笑颜开。

1、拥有一个好班子。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英坑村村级集体经济雄厚,靠的是有一个年富力强,善于开拓,艰苦创业,有很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支部班子,尤其是党总支部书记黄加喜是一个思路清晰,懂经营,会管理,肯办事的“领头雁”,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一班人团结统一,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致力于发展集体事业,壮大集体经济。

2、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山区发展集体经济没有城区附近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能依托现有的山场、田地资源,做足做活山文章,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行田种粮,地种花,陵种茶,埂种树,走出一条比较切合实际的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来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路子。

3、不断投资积累集体资金。把村级集体积累和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的资金,重点投向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所必须的农业综合开发上,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公益事业上。几年来共投资了73万元,兴建2.5公里的机耕路,建成了卫生洁净的自来水,村中道路进行硬化,装上了路灯,兴建拦水坝3座等。通过利用集体经济兴办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公益事业,大大增强了群众的集体观念,提高了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识,从而自觉地为集体公益事业投工投劳,为村集体经济提供积累,使村集体经济象滚雪球式不断发展壮大。

1、建好“绿色银行”,增加集体积累。管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合理间伐,适地栽种,因地制宜,积极营造山核桃、油茶等经济林,并确定专人看护、管理,使其发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造血功能。

2、拓宽渠道,增加集体经济。依托现有的5000亩山核桃基地、4500亩的贡菊基地,由村两委牵头,建立山核桃、贡菊花专业合

作社,不断规范合作社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力争实现“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群众”的目标要求。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实现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组织化、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走出了一条支部领导、协会组织、公司运作、农户生产、效益共享,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3、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机制。继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

第三篇:村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材料

第一,基本情况。

位于红柳沟镇东北13公里的红柳沟镇沙场村,全村土地总面积.万亩,耕地.万亩(其中水田6600亩)。整个村庄共有3个自然村,共有户人,其中贫困户户人,名党员。由于地处沙窝腹地,沙场村常年风沙危害大,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基础薄弱,是一种典型的雨养农业,多年来依靠传统种植方式,种植方式粗放,经济发展滞后,已于20年被列为贫困村。扶贫攻坚战打响后,该村在党支部书记魏于章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支部领导,群众参与,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谱写了脱贫致富之路的光辉篇章。

第二,主要业绩。

抓住精准扶贫开发的发展机遇,加快村内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领全村党员和干部群众大力发展塑料拱棚种植,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通过科学种植,每一个拱棚一年实现两收,单棚年纯利一万多元。截至2019年底,该村拱棚种植面积达1112亩,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几年前的不到2元猛增到1万多元。在产业强力支持下,贫困人口中只有2人实现了稳定脱贫。扩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推动“三变”改革。现在,沙场村已经被全县列为“三改”试点村。为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党支部通过实地考察,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又在本村平整了500亩葡萄种植用地,目前已经种植成功300多亩,后期经济效益逐渐显现,使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发展。

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一是认真抓好党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每年不少于4次的党员培训班,同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努力提高全体党员和干部的综合素质;2.加强学习培训。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第一要务,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有针对性地学习十多次,重点学习了乡村振兴战略所蕴含的发展机遇。全村党员干部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四个意识”明显增强;3、加快推进村级阵地建设。村里的阵地多年来都是由原来的校址改造而来,如果遇上阴雨天气,外面下着大雨,里面下着小雨,早就成了危房,村里的“两委”办公条件极差,老百姓有什么事都只能在露天环境中办。后经村党支部多方争取资金,于20年底建成五个新的楼板房,办公、幸福院、爱心超市、农家书屋等设施齐备。四是建立全村两委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了彻底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村党支部组织带领全村群众修路、兴水、保水,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村容村貌。

1、积极招商引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年,流转土地300亩,引进陕西秦宝牧业有限公司,5万头养猪场,20年租金5万元,并每年将养猪场粪肥无偿提供给全村农户使用,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2、全村还利用村民“一事一议”工程,拓宽村容村貌,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2、全村因盛夏季节农业生产用电紧张,群众抢电,3、安全饮水,新建水厂一座,铺设主管5800米,入户管道6300米,解决全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4、由于全村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电紧张,群众抢电,全村通过多方努力,实现了高压线路的改造,共投入资金90多万元,在全村建立了幸福院一处,用小钱办大事,有效解决了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

第四,以加强民主管理为手段,推进依法治村。把依法治村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坚持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严格控制、严格审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把村民的各项经济活动都纳入民主管理的范围。与此同时,加强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村,坚持会前谈话、会中走访、会中宣传,把依法治村渗透到每个家庭,有效地维护了全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五,文化建设稳步推进。村内的文化广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随着村级阵地的建成和使用,目前已经硬化,后期的配套设施也将逐步完善。农民书屋、爱心超市也已开始运作。同时,村支部还组织党员每年开展一次好媳妇、好公婆的评选活动。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邻里和谐稳定。

在未来的发展中,沙场村党支部将紧扣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小康、振兴农村经济、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带领群众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第四篇:计划生育村级管理典型经验材料

计划生育村级管理典型经验材料

围绕“星级管理”实现“三个转变”努力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向更高层次登攀

我们村现有146户,580口人,已婚育龄妇女115人,278亩耕地,人均纯收入4290元,截止目前,已经连续没有违法生育。今年县里对农村计生工作实行星级化管理后,全村上下抓紧抓好计生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人人体现出争星晋级当排头、加快发展创一流的良好风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真正成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总结今年以来的变化,主要有“三个增强”、“三个转变”。

一是村两委的压力感明显增强,实现了由“被动抓”向“主动抓”的转变。以往,我们村两委对计生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多、支持有限,上级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工作缺乏主动性,更多地是依靠计生专职主任一个人抓,靠村民自觉。实行星级管理后,我们的观念变了,普遍有了危机感和压力感。我们一班人经过讨论后认为,虽然我们村是五星级,但还有更多的五星级在跟我们赛跑,如不加快行动,就有落伍危险。特别是由于星级管理是动态的,稍有不慎,出现违法生育等问题,还有被降级甚至撤消星级的可能,真要到了那一步,我们不仅无法向组织交代,也愧对乡亲父老。基于这个认识,我们迅速召开了由村组干部、协会会员和育龄群众参加的座谈会,对照上级有关星级村创建标准,制定了自己的方案,成立了由我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将创建任务按阵地建设、档案管理、随访服务、宣传教育、流动人口、政策落实等分别落实到人。特别

是我,作为第一责任人,凡是计生方面有重大活动,我都亲自参加;凡是计生方面的重大决策,我都亲自参与;凡是计生工作遇到的困难,我都想方设法予以解决。原来,村人口学校、服务室、协会之家等基础设施简陋,空间狭小,我们筹集资金38万元,建设了这座拥有房屋21间、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人口文化大院,此外又投资15万元建设了幼儿园和老年活动中心,有效解决了幼儿入托难、老人娱乐难的问题。

二是计生专职主任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实现了由“重管理、轻服务”向“柔性管理、人性服务”的转变。由于星级管理直接和计生专职主任的利益挂钩,星级补助绝大部分用于奖励计生专职主任,计生专职主任的责任感、事业心和进取心明显增强、群众观念、服务观念越来越深。今年,她除了经常邀请街道计生人员到村里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运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文艺节目等面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外,还创

造性地提出了“十登门十到人”的服务思路,做到婚前登门,晚婚晚育教育到人;新婚登门,生育政策落实到人;孕期登门,优生优育指导到人;产后登门,保健服务到人;避孕节育登门,知情选择服务到人;术后登门,随访服务到人;科技致富登门,致富知识培训到人;优惠政策落实登门,激励措施到人;流动人口管理登门,管理服务措施到人。谁家有困难,她都跑前跑后,想方设法帮着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就反映到我们村两委进行解决,得到全村男女老少的普遍好评,愿意跟她说心里话的多了,背地里发牢骚的没了;说她好话、对她支持的多了,说她坏话、故意抵触的没了。

三是全体村民的荣誉感明显增强,实现了由“孤军奋战”向“全民共建”的转变。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星级村创建说到底是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全体村民的参与和支持。反过头来,村民们对星级管理的做

法也很认可,我从县里领奖回来那天,村里的男女老少敲锣打鼓,列队迎接,场面十分热烈,都觉着俺们村是五星级,人前脸后很光彩。我们趁热打铁,配合街道,将星级村创建目的、晋升标准、降星规定等有关内容向村民进行详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并将星级村创建和“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同时,我们还出台了自己的奖励优惠政策:对独生子女家庭每月发放10元保健费;对主动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的夫妇一次性奖励1000元;对独女户和双女户家庭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每月发放50元生活补助金;对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升学,按本科、大专、高中,分别给予元、1000元和5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本村已婚育龄妇女,邀请街道计生站技术人员每年进行两次妇科病检查。同时,对计生困难户采取重点帮扶措施,及时为他们送去慰问品、慰问金

和致富技术信息,目前6个困难户已全部脱贫,有的生活已达小康水平。通过上述激励措施,全体村民实行计划生育、参与星级创建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星级村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推动了我村计生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促进了村风、民风的进一步好转。今后,我们将以这次领导视察为动力,进一步抓好计生工作,以超常发展、跨越前进、时时刻刻不落伍、继续当好排头兵的实际行动,让党更放心,让群众更满意。

第五篇:冯家坪乡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典型材料

开拓创新 周密部署 为全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

坚强的政治后盾

------冯家坪乡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典型材料

冯家坪乡有16个村级党支部,党员361名,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冯家坪乡党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明纪律,严格程序,扎实做好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两推一选”各个环节工作,在10月底前顺利完成了全乡16个村的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落实

县动员会后,冯家坪乡立即召开党委会议研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王振明为组长的村“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并成立了3个由党政班子成员等精干力量组成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负责各村换届选举具体指导工作。在制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同时详细制定了《严肃换届纪律工作方案》,对换届选举程序、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工作以提示单形式书面下发到各村,具体指导到每一个环节。

二、深入宣传教育,严明工作纪律

为了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环境,通过召开会议形式、利用广播、公示栏、刷写标语等形式就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程序纪律进行了广泛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召开会议6次、办专栏3期、刷写

1 标语横幅17条、印发宣传资料1000份、召开换届纪律警示教育活动17场次。同时组织开展了以“严肃换届纪律、保证风清气正”为主题的承诺活动,分别以乡党委、村党支部、换届工作人员、参选人员、村民代表和广大党员等六个层次就换届纪律进行承诺,并在换届纪律公开承诺宣传栏内进行公示,做到严明换届纪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充分发扬民主,规范操作步骤

在“两推一选”过程中,乡党委要求各村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党员和群众意志。在“两推”过程中,全乡共有289名党员参加了推荐,占到应到会党员总数的80.1%,有783名群众代表参加了投票,占到总数的93.2%;各村参加选举的党员人数326名,占到应到会党员总数的90.3%。乡党委在每次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和大会选举工作工作开展之前,有针对性指导组成员严格进行业务培训,要求各指导组逐村开展工作,并统一印发了会议议程、选票、计票单、报告单、提示单等材料,由指导组对到会人数、会场纪律、会议程序严格把关,确保工作步骤规范有序,程序合法有效。

通过这次村党组织顺利换届,全乡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人数减少4人,班子职数得到精简;有9名年轻后备干部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占18.7%,班子结构得到改善;每村实现一名高中学历班子成员,全乡共计16人,占33.3%,干部素质整体提高;有5名女性通过换届选举顺利进入村党组织班子。

上一篇:创建文明城市发言稿下一篇:参加组织行为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