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穿越施工方案

2022-07-11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沁河穿越施工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沁河穿越施工方案

朝阳大道电力管道施工穿越国防通讯电缆沟施工保护方案

朝阳大道电力管道施工穿越

国防通讯电缆沟施工保护方案

朝阳大道右侧人行道电力管道施工在K1+200处与国防通讯电缆沟(进电信大楼)有两处垂直交叉,经与漳州长途线务局协商同意电力管道从电缆沟内穿过(具体施工方案见附图),为保护施工过程中光缆不被损坏,需要采用特定保护方案,具体方案:

1、由漳州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出具施工图,由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图纸进

行施工。

2、提前邀请光缆专业人员把电缆沟内的电缆降到电缆沟底,以防施工过程

中碰到电缆而损坏电缆,待施工完成后再恢复原位。

3、施工过程中在电缆沟1m的范围内尽量采用人工开挖、破除施工,若无法

采用人工的部位,机械操作必须派熟练的机械手在现场施工员的指挥下进行操作。

4、遵守业主、部队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有关施工人员的施工工序管理

工作,施工质量要经过监理、部队的检查。

5、加强安全施工的科学管理,建立安全施工责任制度,派素质高、经验丰

富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强化的安全教育。

6、邀请部队的相关负责人现场全过程监督。

7、光缆暴露期间派人24小时看守,防止用硬物碰砸光缆,加快施工进度,

缩短施工暴露时间。

8、由于国防光缆的重要性,必须严格遵守部队等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国防光缆关系民生,责任重大,保护光缆不光是部队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责任,因此,需要我们及时沟通,虚心接纳意见,精心准备、小心施工,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光缆安全。(后附施工图)

中建七局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漳浦县朝阳路、麦市街改造等建设项目项目经理部

2012年7月25日

第二篇:穿越施工安全责任保证书1

道路穿越工程施工安全责任保证书

XXXXX项目部:

为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依照国家、建设部、陇南市有关法规、政策,我项目部将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管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杜绝发生质量、伤害事故。

具体保证如下:

(一) 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确保生产、工程安全和因工程施工而危及周边

建(构)筑物、各种管线、道路交通等公众环境安全及人身财产安全;

(二)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安全教

育培训,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三) 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确定主管安全的责任人,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

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取得安全资格培训合格证书;

(四) 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对列入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

需费用,必须用于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

(五) 严格控制安全设施所需材料、设备及劳保用品的质量,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施工

现场。施工现场的车辆、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安全防护用具须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必须具有符合安全要求的保护设施并按期进行保养、检修。不得使用存在安全隐患或国家规定该报废和淘汰的车辆、设备、机具、设施。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须按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做到定期检查并记录检查内容;

(六) 对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进行审查,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并

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

(七)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遵守施工工序、工艺要求,严格控制地表沉

降,落实对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设施及周围绿化等公众环境的保护措施。如遇有不明情况,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确定解决方案。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应当做好现场防护;

(八) 在施工中认真执行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应在施工现场的各个危险部位设置符合国

家标准的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九) 结合所承担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突发事件应

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发生突发事件立即组织进行紧急处置避免事态扩大,并立即上报关部门;

(十) 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

度和操作规程,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标志;

施工单位:XXXXXXXX

(签字盖章)

年月日

第三篇: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七月

1 规划概要

1.1 规划编制背景

沁河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霍山南麓的二郎神沟,流经山西、河南两省,13532km2,其中山西境内12304km2,河南境内1228km2。

近年来能源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迅猛,水资源需求旺盛,水资源短缺逐渐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形势严峻,水生态系统恶化;防洪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治理仍需加强;水电开发建设有待规范;流域综合管理有待加强。

为此,水利部2011年12月印发了《关于沁河流域综合规划前期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水规计【2011】640号),同意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组织编制《沁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要充分利用已有规划成果等资料,补充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基础资料,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流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相关控制指标及总体规划布局;提出不同水平年水资源配置方案以及保障流域城乡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分析论证沁河流域的可外调水量及调水规模;提出流域防洪工程布局和治理措施以及重点城镇防洪、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以及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水量与过程需求,提出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对策措施,开展重点饮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调查评价工作并提出保护措施;提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和监督措施等管理要求;开展水能开发以及其它专业规划;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开展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影响专题研究等。

1.2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简介

1.2.1 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

评价范围为沁河流域,包括山西、河南两省16个县(区),流域面积13532km2。其中山西省为12304 km2;河南省为1228km2。根据本次规划范围、任务、目标与内容 1

等情况,结合流域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以及环境影响识别结果,综合分析确定主要环境因素评价范围。

规划的现状水平年为2010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1.2.2 规划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规划任务

根据流域自然资源特点、战略地位、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沁河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控制要求,加大节水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严格水能资源开发和水电梯级运行管理,改善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能力,确保干支流防洪安全;加强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完善非工程措施,提高流域综合管理能力。综合考虑各河段资源环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明确沁河干支流各河段治理开发与保护主要任务。

(2)规划目标

1)近期(2020年)目标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城镇供水安全;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现有灌区的节水力度,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4提高到0.6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现状的70%左右提高到85%;通过张峰水库供水工程和河口村水库建设,使沁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缓解。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9%,流域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沁河流域主要断面的生态流量及水电站下泄流量得到基本保障,水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沁河下游防洪工程达到设计标准、基本消除工程隐患;上中游河段城市、县城及重要企业和工业园区河段防洪工程达到设防标准,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初步控制人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度达到60%以上,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初步建立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价体系。

2)远期(2030年)目标

进一步加大节水力度,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根据流域水资源需求,进一步挖掘供水潜力,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建立完善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体系;主要断面的生态流量及水电站下泄流量得到保障,特有土著鱼类栖息地得到保护,水生态系统得到初步改善;继续开展干支流防洪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流域防洪问题基本解决;流域

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显著改善,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度达到75%以上,建设完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体系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生态环境和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1.2.3 总体布局

水资源开发利用,一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二是要全面推行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三是多渠道开源,增加供水能力。水资源保护以恢复流域水域功能、保障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严格论证和限制审批入河排污口,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和入河,保障沁河干流自净用水,水生态保护以河流生物栖息地保护、河流廊道水流连续性保护为重点,严格水电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保证河流生态环境流量和水流连续性,维持河道基本生态功能。沁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基本思路是:干流中上游及支流防洪以城镇河段为治理重点,确保城镇河段防洪安全;沁河下游要根据黄河下游防洪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现有防洪工程体系,通过修建河口村水库及堤防加固、险工建设,提高下游防洪能力;山洪灾害防治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沁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是: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加强监督。根据减少入河泥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沁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加强监督管理,有序适度开发,对于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颁布后建设且未取得环评审批文件水电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整顿,补充有关手续,对于新规划的梯级电站,必须先到相关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得到批复许可后方可行进开发建设。沁河流域综合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完善体制机制、增强管理能力。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进一步明确事权划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流域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监督监测和信息发布能力;完善水沙监测与预测预报体系,提高管理和科技支撑能力。

1.2.4 规划内容

1.2.4.1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通过水源工程建设、强化节水等有关措施,在保证河流低限生态需水要求的前提下,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节水规划

规划在沁河流域全面推行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农业节水以灌区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建设节水型农业;工业节水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植低耗水、低耗能和高产出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工业;城镇生活节水方面,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全面推广节水器具,有效减少生活用水量。采取各类节水措施后,现有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将由现状的0.54逐步提高到2030年的0.65,2020年可节水量为1.04亿m3,2030年可节水量为1.47亿m3。

(2)水资源配置方案

在黄河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框架下,统筹考虑沁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对水资源的需水要求,统一配置多种水源、合理利用地表水、适量开采地下水、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考虑河道内用水需求,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在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中,干支流主要断面如飞岭、润城、五龙口、武陟都要保证一定的流量和水量,并提出主要断面的水量控制指标。

为满足沁河流域以及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要求,续建和新建一批水库以及引沁入汾和一些小型的引水工程。张峰水库总库容3.92亿m3,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2.05亿m3;河口村水库修建后,能比较充分地调节和利用沁河水资源,可以向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12828万m3,供水流量4.2m3/s。

为维护地下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需保证地下水采补平衡。2020年、2030年水平沁河流域规划地下水开采量均为3.97亿m3。

2020年、2030年水平流域矿井水与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分别为1.33亿m

3、2.09亿m3。

(3)引沁入汾调水工程

临汾市作为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水资源奇缺,唯一可解决的途径是引沁入汾调水,工程规划在沁河干流上修建马连圪塔水库作为引水枢纽,经隧洞引水至汾河流域的临汾地区。根据1956年~2000年系列分析,马连疙瘩水库天然来水量1.87亿m3,扣除2030年水平水库上游地区用水0.32亿m3以及河道内用水0.75亿m3后,引沁入汾工程多年平均最大可调水量为0.8亿m3。如果采用1980年~2010年近30年系列分析,马连疙瘩水库天然来水量1.15亿m3,扣除2030年水平水库上游地区用水0.32亿m3以及引沁入汾调水0.59亿m3后,河道内剩余水量仅0.24亿m3,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综合以上分析,本次规划引沁入汾工程调水量暂维持一期和川输

水(马房沟提水)工程0.59亿m3的调水规模。

(4)城乡饮水安全

沁河流域共在沁河干流、丹河、梅河、杏河、获泽河等沿岸分布有城镇饮用水水源地18个,其中重点水源地有11个,即郭壁泉、延河泉、下河泉、市区、巴公、北石店、高平、川起、五龙沟、成庄和望川水源地。流域重点水源地水质均能满足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但城镇供水还存在很多问题,长期以来,晋城市工业生产和城镇生活用水一直是靠过量开采地下水来支撑,已在高平和晋城形成了两个隐伏岩溶地下水超采区。根据现状供水情况,2020年和2030年较现状需新增的供水量分别为1898.9万m

3、2765.8万m3,大部分城镇需要改扩建或新建水源地,以满足新增供水要求。以现有水源地改扩建为主进行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张峰水库续建完成后,通过向泽州盆地供水,调整当地水源结构,对于晋城市区、高平市等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域,采取限采和封井等措施,逐步缓解地下水超采情况。

1.2.4.2 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规划

目前沁河下游及其支流丹河和老蟒河水污染严重,随着沁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水土、水电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形势将日趋严峻。加强沁河流域尤其是晋城等重点城镇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强化水资源保护监测和监督管理,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是维护和保障沁河流域及相关区域乃至黄河流域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 (1)规划年水质目标

2020年,沁河干流孔家坡以上维持现状Ⅱ类水质,保证孔家坡至周家沟(即沁河沁源安泽保留区)实现Ⅱ类水质目标,周家沟至拴驴泉坝址段继续维持现状Ⅲ类、Ⅳ类水质,保证拴驴泉坝址至五龙口水文站的沁河河南自然保护区实现Ⅲ类水质目标,五龙口至沁阳县北孔的沁河济源、沁阳农业用水区实现Ⅳ类水质目标,沁阳县北孔以下河段消除劣Ⅴ类水质,逐步恢复水域功能。丹河寺庄镇以上的源头区域继续维持现状Ⅱ类水质,丹河泽州缓冲区和丹河博爱饮用水源区继续维持现状Ⅱ类、Ⅲ类水质,保证丹河泽州缓冲区实现Ⅲ类水质目标,玉王庙至入沁河口的丹河博爱、沁阳过渡区实现Ⅳ类水质目标,丹河晋城开发利用区和丹河焦作开发利用区的其它河段消除劣Ⅴ类水质。老蟒河基本消除劣Ⅴ类水质。

2030年,沁河干流、丹河、老蟒河全部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2)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

为实现流域水功能区目标,实行最严格的水域纳污“红线”控制制度,以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为约束条件,近期流域主要污染物COD入河量控制在8613.3t以内,氨氮入河量控制在532.2t以内;远期全流域COD入河量控制在6731.5t以内,氨氮入河量控制在382.5t以内。

(3)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

根据沁河流域特点和实际情况,沁河干流张峰水库以上及其他重要支流源头区以保护为主,继续加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等水资源保护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保障流域上游持续稳定来水水质良好。沁河干流河南武陟段、支流丹河山西晋城段及河南焦作段,由于受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水资源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其水环境承载力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入河污染物总量的控制压力越来越大,解决其污染超载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规划重点对以上河段实施最严格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国家污染源达标排放等控制原则,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用水效率,实施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措施,基本实现河流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要求。 (4)水生生态保护的对策措施

沁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总体格局以河流生物栖息地保护、河流廊道水流连续性保护为重点,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保障重要河段生态需水,维持河道基本生态功能,加强重要水功能区管理,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沁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态保障。

沁河流域孔家坡以上河段属于源头水源涵养保护区,保持河流自然状态,禁止水电开发;孔家坡至张峰水库河段,以特有土著鱼类栖息地保护为主,严格限制小水电开发,保证河道生态需水;张峰水库至省界河段,以河流基本生态功能保护为主,保持水流连续性及河流连通性,维持河流底限生态健康;省界至入黄口河段,以河流基本生态功能保护为主,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持水流连续性,保证入黄生态水量。

1.2.4.3 防洪规划

防洪工程对保障沁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工程建设还相对滞后,且随着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城镇化推进,对防洪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要重点做好城市河段防洪工程建设、完善干支流河段防洪工程、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

(1)沁河下游河段:对堤防高度或堤顶宽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堤段长度共计75.274km进行加高帮宽;安排加固堤防长度为87.974km;安排进行堤防堤顶道路建设,共建设堤顶道路长143.746km,其中新建138.406km,改建5.340km,考虑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及近年来实际使用情况,远期考虑全部翻修一遍;共安排16条防汛道路建设,长80km,考虑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及近年来实际使用情况,远期考虑全部翻修一遍;对现状丹河回水堤长2.01km安排加高帮宽;规划安排险工改建34处,总坝垛(护岸)430道(段),其中坝垛251道,护岸179段;对4段不利河势处堤防安排工程防护,共安排险工续建5处,工程长度3023m,共计坝垛44道,其中坝3道,垛18道,护岸23段。

(2)干流上中游河段:规划安排防洪河段全长128.84km,其中重点防护区河段长12.47km,一般防护区河段长116.37km。规划安排护岸工程178.48km、堤防15.16km。重点防护区河段主要分布在沁源、安泽县城段,现状堤防及护岸长21.56km,可利用高岸及不需安排防洪工程长度1.46km,规划护岸工程长10.23km,规划堤防工程长2.25km;一般防护区河段主要分布在沁源、安泽非县城河段以及沁水、阳城、泽州、及济源段,现状堤防及护岸长26.47km,规划护岸工程168.25km,规划堤防工程12.91km。

(3)规划共安排治理重要支流防洪河段长度305.16km(其中列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的治理河段长度为88.6km)。规划安排清淤疏浚179.28km,安排防洪工程长度为384.43km,以护岸形式为主,局部堤防与护岸相结合,其中护岸、堤防工程分别长272.55km、111.88km。

1.2.4.4 水土保持规划

(1)规划总体布局

北方土石山区(北方山地丘陵区),区内植物资源丰富,是该地区重要的水源地,但地表土石复杂,坡陡沟深,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是加强预防保护工作,同时改造坡耕地,发展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人口稀少地区实施封禁;同时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西北黄土高原区,该区水资源相对短缺,林草覆盖率低,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是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坡耕地综合整治和淤地坝建设力度,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规划措施

规划措施主要包括淤地坝工程、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基本农田建设、林草建设、退

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等。根据典型小流域设计、关键治理措施及优化治理模式进行各项措施配置。近期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71km2,其中山西省1659km2,河南省112km2;安排骨干坝20座、中小型淤地坝141座,小型水保工程13317座(处、眼、个);安排建设基本农田32080hm2,人工造林59956hm2,人工种草3920hm2;封禁81147hm2,管护55336hm2。远期(2021年~2030年)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0km2,其中山西省1414km2,河南省87km2;安排骨干坝23座、中小型淤地坝150座,小型水保工程8878座(处、眼、个);安排建设基本农田38917hm2,人工造林54389hm2,人工种草2613hm2;封禁54098hm2,管护36891hm2。

1.2.4.5 水电梯级开发规划

沁河干流及支流丹河落差相对集中,但水量相对较小,适于建设中小型水电站。截止2010年底,沁河干流和支流丹河已建、在建电站44座,总装机容量153.96MW,年发电量7.23亿kW·h,为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但目前水电开发和运行还缺乏统一管理和调度,对流域水生生态环境和工农业供水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规范水电开发建设,实现梯级统一运行管理,协调发电与供水、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本次规划复核,在沁河干流及支流丹河上共布置水电站52座,总装机容量168.1MW,其中沁河干流37座,装机容量143.67MW;丹河干流15座,装机容量24.43MW。

1.2.4.6 综合管理规划

规划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进行规划实施和修编的管理、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防汛抗旱、河道与水工程管理、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综合管理。

2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2.1 规划协调性分析

规划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规划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工程布局等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为统领,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原则,把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本规划中。符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劲射,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也协调一致。

沁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主要内容与治黄的总体思路和黄河流域有关规划协调一致。《规划》的相关内容与山西省、河南省有关规划是协调一致的。

综上所述,《规划》的内容与国家的定位及地方的发展思路一致,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划关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的要求,因此本规划与相关规划是协调的。

2.2 环境影响分析

2.2.1 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规划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实施后,流域地表水供水量增加,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提高。河道内河川径流量将相应减少,但都大于各断面计算的生态需水量。

2.2.2 水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制定的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实施后,2020年除沁河沁阳武陟过渡区、沁河武陟农业用水区、丹河高平过渡区、老漭河武陟过渡区外,其他15个水功能区均实现水质目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79%;2030年沁河流域除老漭河武陟过渡区外,其他水功能区均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95%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将得到整体改善。

2.2.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在总体目标、布局及具体内容中贯彻了生态保护的理念,且提出了水资源优化

配置方案、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等,为改善流域陆生生态环境、保障重要断面的生态环境水量、促进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规划实施后,流域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和改善,但对局部河段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非工程措施给予减缓、减免及保护。

(1)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对陆生植被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水库工程淹没及防洪、灌溉、水源等工程永久、临时占压以及工程施工的扰动。植被类型以落叶灌丛和草灌丛为主,无珍稀植物分布。且这种扰动或者破坏是暂时的,工程施工完成后对植被破坏区域采取一定的植被恢复措施后,可弥补施工所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使工程对当地植被的影响减至最小。总体上,规划对陆生植物多样性影响很小。

沁河流域内分布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原麝、林麝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猕猴、石貂、青鼬、斑羚4种,但由于其主要栖息于原始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规划的各类工程措施都不涉及,所以规划对流域内的重点保护动物影响有限。

(2)水生生态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后,按照水资源配置方案,可保证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省界及入黄主要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河道内用水分别达到4.36亿m3和5.65亿m3;沁河流域多年平均入黄占流域地表资源量的42.2%,保证了沁河干流不断流,可大大改善河道内生态水量不足的局面。沁河主要断面生态水量基本保障,水流连续性及河流廊道连通性基本保证,土著特有鱼类栖息地得到基本改善,初步建立沁河流域水生态监测、保护及管理体系,基本遏制河流生态系统功能恶化趋势,沁河水生态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2.2.4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后,将从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方面大力实施节水改造,提高用水效率,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效缓解流域缺水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流域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并将全面提高沁河流域的防洪能力,在促进了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2.5 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1)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影响

本次规划的沁河干流的化城水电站,以及丹河干流的三横山、杨庄河3座水电站位于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存在一定冲突,电站建设应注重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研究,分析电站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避让和减缓措施。

(2)对沁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

本次规划的马连疙瘩水库处于沁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实验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农业部发布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存在一定冲突,水库建设过程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建设项目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专题论证报告,并将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另外,本次规划在沁河干流安泽段规划堤防工程4.11km和护岸工程53.34km,规划防洪工程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栖息环境造成一定扰动,防洪工程建成后,高度人工化的河流将造成河流水文情势发生一定改变,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此河段鱼类的栖息和繁殖。

2.3 环境保护措施

2.3.1 环境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的建设项目,在可研阶段必须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保护管理的规定进行各单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出项目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将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

(2)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环境管理,监督环保设施的落实,以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3)加强和完善沁河流域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和监测网站的建设,建立水质监测站,提高水质监测的自动化水平,水资源调度工作要参考水质监测结果;建立运行期生态监测制度,对区域地下水位、植被长势、分布、数量定期进行监测。

(4)在规划方案运行期间,要重视环境管理,及时发现运行中的环境问题,并根据运行期间的各种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工程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酌情采取相应措施减免不利影响。

2.3.2 水环境保护措施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的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规划中,进行了水功能区划;根据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制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提出了“统筹协调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以老蟒河为试点,建立重要支流口及排污口人工湿地处理工程体系、加强源头区水源涵养,开展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与控制、以工业园区为重点,提高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工业污水治理水平、优化流域水利工程布局和运行方式,保障沁河干流自净用水量、提高流域城镇生活污水有效处理能力和回用率、加强特征污染物的污染防治监控能力建设”的水资源保护对策建议。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的水资源保护规划中,针对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划分了水源地11个保护区,提出了隔离防护、湖库型水源地保护工程、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并提出了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监管能力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督管理等管理措施。

根据2010年沁河流域水质监测资料,沁河流域超过半数以上的水功能区水质超标,沁河河南武陟段和丹河山西晋城段以40%左右的纳污能力承载了全流域约75%左右的入河污染物,是流域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段。晋城市、焦作市排污分别占到50%、40%是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控制的重点区域。建议山西省省和河南省有关部门根据水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快沁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修编和制定,确保水功能区区划水质目标如期实现。具体保护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统筹协调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统筹协调黄河、沁河水资源保护,按照《黄河干流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的要求,及本次规划制定的沁河流域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意见,严格控制入黄污染物总量,保证沁河入黄水质实现Ⅳ类水质目标,减轻沁河对黄河下游城市供水水源地的影响。建立以流域机构、山西和河南水利及环保部门相结合的联合治污机制,建立以流域为依托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信息交流、重大问题会商制度,加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处置的沟通与协作机制的建设。

(2)以老蟒河为试点,建立重要支流口及排污口人工湿地处理工程体系

以老蟒河为试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建设,采用叠水曝气、生物降解等相结合的处理工艺,设置厌氧生物滤池、跌水堰、表流湿地、拦污控制堰、河道护 12

砌和水生植物生态系统等设施,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微生物和植物的多重作用,实现对污染物的深度去除。并将其成功经验推广至整个沁河流域,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污染严重的企业排放口等典型排污口末端,在保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建设人工湿地处理工程体系,对排污口入河前的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再生利用,进一步削减入河污染负荷。

(3)以工业园区为重点,提高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工业污水治理水平

以农业面源为重点,开展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和控制。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示范和推广,根据水域纳污能力和水生态功能要求,严格新兴工业园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对入河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新建园区必须配套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已有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提高园区集中处理规模和排放标准,采用先进的废水回用技术促进能源化工基地污水深度处理,加大节水力度、降低污水排放,加强园区企业排水监督,确保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控制工业园区建设规模,严格环保准入制度,严格审核进入园区的煤化工等其他企业。工业园区内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其入河排污口设施建成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黄河水利委员会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优化流域水利工程布局和运行方式,保障沁河干流自净用水量

流域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应在妥善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在开发过程中要统一规划,加强监管,严格执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优化流域干支流水利工程统一调度,严格监督张峰等水库发电下泄流量,保障流域干支流河道的自净水量,其中沁河干流润城和武陟断面多年平均下泄水量分别不低于6.59亿m3和5.65亿m3,重点加强枯水期、应急期等特殊时期的水量调度,维持河流一定的自净能力,保证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5)提高流域城镇生活污水有效处理能力和回用率

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及污水厂稳定运行水平,进一步加大流域重点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加快现有污水处理厂扩能升级改造,完善除磷脱氮工艺。加大配套管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制管网建设。规划年,在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基础上,高平、泽州等地需新增污水处理规模。

(6)加强特征污染物的污染防治监控能力建设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制度,减少重金属污染物产生;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涉重金属项目;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实施污染源综合防治;加强重金属监管能力建设,

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研究。

(7)实施沁河流域地下水保护和修复工程

从源头上对流域地下水开采实施动态监测和严格控制,针对位于沁河流域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源补给径流区地下水环境风险较大的重点污染源,要求每个污染源地下水背景区至少布置一个监测井和下游区至少布置三个监测井。水利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监督性监测,并规范、引导、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地下水环境监测。另外要严格控制地下水过渡开采,进一步严格审批打井许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沁河、丹河等支流水质,减少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防范采煤采矿等活动污染地下水。对地下水漏斗区采取灌溉回渗、河渠、沟塘等进行地下水人工补给修复工程。

2.3.3 生态影响保护与恢复措施

(1)陆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进一步优化工程线路及布置,最大程度的减少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加强工程建设期的施工管理,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临时占地应保留表层土,并在工程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加强对水源涵养区的保护与管理,严格保护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的自然植被,严格管理水资源的调配,杜绝生产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现象发生,在流域内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工作,提高全流域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减少对生态植被的破坏。

认真做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自然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施工人员及流域居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杜绝偷伐活动和偷猎活动;严格执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有关条列,严格管理与执法,禁止人为滥捕乱杀野生动物;保护现有植被,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国家和山西、河南省规定的珍稀动物的保护,严禁非法猎捕珍稀鸟类及益鸟,规划实施工程建设应避开候鸟的聚集时间,减轻对保护鸟类的影响。

(2)水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条例规定,维护和改善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和增殖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水域、场所和生存条件。

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将河道内生态用水纳入水资源配置指标,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超指标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严格水电站运行管理,实行水电站最小下泄生态流量制度。严格沁河干流小水电站开发、建设。管理与审批,

维持河流基本生态功能。

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在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应禁止水电梯级开发。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由于水电运行过程中基本无污染,可以适当进行水电梯级开发。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论证工作,将环境保护纳入规划、审批、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等全过程。最大限度的减少水电开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位于以上区域的已建小水电站,其运行管理必须满足水生生态保护要求,运行期满后,原则上不再复建。同时,从国家生态保护定位和开发管制原则及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角度,开展小水电站开发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系统评估梯级小水电站开发短期直接和长期累积影响及其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国际清洁发展机制及国家清洁能源相关政策及规定,系统论证其存在合理性。

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全面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落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宏观政策,综合考虑各河段的自然环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治理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各河段治理开发与保护任务、规划总体布局和规划目标及水资源管理的控制性指标,规范了经济社会对资源环境的开发活动,最大程度避免了流域治理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促进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规划方案实施后,将有利于提高用水效率,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效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有利于遏制水质恶化趋势、促进沁河干支流水质达到水功能区目标,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流域的防洪能力,大幅度减免洪水灾害;有利于提高流域林草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减轻流域水土流失,促使流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发生逆转,向良性循环发展,为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在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同时,规划的部分工程将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将对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在建设项目具体实施时,必须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论证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编制相应的环境评价专题报告,提出项目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保护

措施,将项目实施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对重要和敏感性的环境问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进行专题评价。

第四篇:穿越。发现—免费博物馆推广策划方案

穿越·发现

——杭州免费博物馆推广策划方案之广告创意

一、主题介绍:穿越·发现

详细介绍:穿越历史,发现自我 针对每个博物馆特色,进行标

题设计模式为穿越·发现。

针对当下人们对穿越一词的新鲜感与热衷程度,我们选择穿越•发现为总体主题。每个博物馆,分别会有与其相对应的自我主题,如穿越南宋·发现古街,针对河坊街博物馆等等。借着穿越热潮,吸引更多的白领、青年学生来博物馆参观。

二、推广形式: 站牌海报,校园、社区宣传,杭州纸质媒介推广,

网站海报、活动推广,博物馆内部讲解

三、活动形式: 历史人物Cosplay,并穿着当时朝代服饰为游客免费

讲解。

设计系类参观门票,以便收藏

详细介绍:杭州正在打造国际动漫之城,借此契机,博物馆可以

与各大专业Cosplay团队,或者高校业余Cosplay团队合作,借以宣传博物馆,并且如有可能,将宣传做大,与专业动漫设计公司合作,为博物馆设计系列动漫。

现在各大博物馆都是免费参观,免费发放,但是每

个博物馆的门票都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统一的样式。

建议杭州市各个博物馆将参观门票设计成一系列与

主题穿越·发现相关的优秀作品,参观的同时也具

有收藏价值。

四、活动目的:以新颖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参观杭州各大博物馆

五、具体活动准备如下:

1、前期宣传

高校志愿征集令:向杭州各大高校发出邀请,联络各大高校对

志愿服务、Cosplay真人表演、历史文化感

兴趣的学生,集中选拔并进行培训。在节假

日时,为游客免费讲解博物馆内展品。

高校志愿者培训:针对学生的专业,可分配不同的讲解任务,

如:纺织类学生可在丝绸博物馆讲解等

广告宣传推广:海报设计符合主题穿越·发现,将历史与

现代的观念融合。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

融合与交融。

活动准备:由于形式的新颖,博物馆方面需提前定制讲解

人员服装,道具等。

2、活动期间

讲解员以身临其境的身份,为参观者讲解博物馆内部展

品。例如河姆渡人居住房屋的介绍:这是我们生活的房

子,它的结构是……它的功能是……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参观者,讲解员要适当改变讲解语气。

为参观者提供免费精美参观门票,集齐后,可适当赠送

画册或本子等。

3、活动后期:针对活动情况,进行市场回馈调研。然后进行分析。

总结本次活动的成功与否。

第五篇:关于加快沁河流域特色城镇化示范区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晋城市城镇协会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把沁河流域确定为全市城镇化发展示范区,并召开了加快建设的推进会。如何加快该流域的建设?怎样建设特色城镇化?是急需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

从四月份开始,由市城镇协会牵头,组织了一批退下来的原市级老领导,会同市建设、规划、环保、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在赴全国城镇化搞的比较好的武汉、新乡等地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分六个组深入到沁河流域的六个镇,对该流域的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发展态势,分析了主要问题,对今后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形成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沁河流域城镇化的发展态势

沁河流域城镇化示范区位于阳城、沁水、泽州三县交汇处,共有6个乡镇,即泽州周村镇、阳城北留镇、润城镇、沁水嘉峰镇、端氏镇、郑庄镇,区域面积957.6平方公里,有163个行政村,5.6万户,15.8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7.2%,现有耕地面积20.8万亩。2009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6.2亿元,完成国地税收入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28元,比全市高出5.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34.1%。

在这样一个面积不足全市十分之一的狭小空间内,能创造出占全市13.3%的产值,11%的财政收入(含地方财力),足以说明,沁河流域是我市企业数量最多、工业化程度最高、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把这一地区定为示范区,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在其发展中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1.新一轮的城镇规划基本完成,规划的龙头作用开始显现。各镇都高度重视城镇规划修编工作,不惜投巨资邀请外地专家策划确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北留镇把原来的3个村扩大到周边的8个村,镇区面积由原来的2.2平方公里扩大到8.1平方公里。郑庄镇将镇区总体规划与19个村的新农村规划结合起来,统一编制,现已有11个村的规划通过评审。市规划局从今年起对整个沁河流域作了一个总体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成,正在征求意见,新规划的龙头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2.区域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势头比较强劲。多年来,随着多家大企业、大集团在沁河流域的落户,出现了三种积极的效应:一是催生了园区经济。以电力、机械、化工、清洁能源为主的四大经济板块逐步形成。二是加快了经济转型的步伐。多企参与,多业并进,使沁河流域从单一的煤炭向电力、化工、煤层气、机械制造、旅游等多元产业发展。三是促进了城乡互动发展。在长期的实践中,当地政府积极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路子,为城镇化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

3.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小城镇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发展,近十年来共投入了15.3亿元,加强沁河流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修通油路704公里,使得村村通了油路,通了自来水。润城镇提出了“三集中、七有、三个全覆盖”的发展思路,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洎水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村村有卫生所、有商业网点、有幼儿园、有休闲场地、有文化活动室、有养老保险、有医疗保险;数字电视全覆盖、网络全覆盖、文化教育工程全覆盖,现已全部落实。其它各镇变化也比较大,公共设施明显改善,镇村面貌都有了很大变化。

4.集中连片开发有所突破,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各镇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连片开发、整体推进、集中整治的发展之路,将条件较差的偏远山区、工矿塌陷区的村庄整体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润城镇从2008年开始,按照镇区规划修建了洎水新城,有住宅小区、有广场、有公园,水暖电气一应俱全,新城完全建

成后入住人口将达到10000人,城镇化率可达70%以上,使农民真正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为全市带了个好头。

二、阻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难题

沁河流域城镇化虽然发展快、潜力大,但要加快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整体规划滞后于发展,产业扩张和城镇建设缺少科学论证。沁河流域在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上一直没有详细规划,走的是一条先开发后规划、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有项目就上,有企业就进,有资源就占。城镇建设也是这样,随意性较大,使得我们现在不得不反过头来重新进行规划,付出的代价很大。

2.镇与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整体水平不高。各镇起步有早有晚,发展很不平衡,大致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经济基础比较好,发展比较快,变化比较大的镇,如润城、北留和嘉峰镇,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城镇化水平都走在了前面;第二层次是经济基础一般,起步晚,发展相对缓慢的镇,如端氏、周村和郑庄镇,特别是郑庄镇基础更差。沁河两岸与山区半山区发展差距也非常大,以北留镇为例,2009年全镇人均收入为5787元,收入最高的村人均25365元,最低的村只有3000元左右,高低差8.4倍。

3.煤矿整合工作没有完全到位,农民就业比较困难。煤矿整合是一件好事,但由于种种因素,区域内的37座煤矿至今仍有27座煤矿处于关闭停产状态,导致镇村经济下滑,农民无业可就。据润城镇地税系统反映,2008年地税下达任务是7000万,实际完成1个亿;2009年整合后下达任务是8000万,实际完成6000万;今年任务是7000万,年底完成5000万都非常困难。过去全镇农民有3000多人在矿上上班,现在只有500人,其它各镇情况也不容乐观。

4.建设小城镇缺少政策支持,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小城镇之所以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观念滞后、政策不活,缺少对城镇发展的政策支持。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建设用地。据调查测算,今年各镇都先后安排了一批工程项目,大约需要用地1000亩左右,但土地建设指标还不足五分之一。资金短缺也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主要问题,周村镇每年财政收入500万元(县给200万,自收300万),仅够镇里一年的开支,根本没有资金搞建设。

5.企地矛盾凸显,在共建共享上没有形成合力。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规划不衔接。企业的发展规划按理讲应该服从城镇规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各干各的,缺少协调和统一。二是设施不共享。矿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脱节,如寺河煤矿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而处于矿区中心的殷庄村,其污水却得不到处理。三是遇事难商量。端氏、嘉峰两镇的煤层气开发企业在当地占用了大量土地,镇里要求企业为当地做些实事,企业却无动于衷,这些企业成了城镇化建设的旁观者。

三、特色城镇化的目标定位和规划构想

今后,如何加快沁河流域特色城镇化的建设?首先,要从总体上解决目标定位和规划构想。

目标定位。沁河流域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定位应该是: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和新型能源基地,山西省特色城镇化建设示范区,明清古堡文化和生态旅游区,晋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这个大的格局下,把其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气息,人文底蕴厚重,山水园林优化的特色城镇化样板区。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20年,将沁河流域建设成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居民宜居,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山水园林城镇带。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规划构想。沁河流域作为示范区,功能划分、产业发展必须体现当地的特色,并具有超前性。规划的初步构想应是:“一廊、三片、六区”。

一廊就是要打造一条沁河流域生态走廊,森林覆盖率逐步达到50%以上。三片就是三个功能片区:一是北留、周村功能片区,定位为国家级电力工业基地、煤化工业突出的特色城镇化发展区,沁河古堡文化旅游发展的龙头;二是润城功能片区,定位为机械设备加工基地,晋城市民营企业创新基地以及旅游休闲服务业区;三是嘉——端——郑功能片区,定位为国家级清洁能源和新型能源产业示范基地,物流商贸集散地,以及明清建筑文化旅游和保护区。六区就是逐步形成周村化工园区,北留电力园区,润、嘉、端、郑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工业园区,润城机械设备制造园区,端、嘉商贸物流园区和郑庄生态农业园区。

总之,要以沁河生态走廊为纽带,以交通干线为主线,以产业园区为支撑,形成科学发展的生态产业格局。

四、必须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

加快建设要选准突破口。只有选准突破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设用地从哪里来,建设资金从哪里来的瓶颈难题。

我们认为,突破口就是:政策创新,盘活土地,把国家已出台的有关土地法规和政策用足用活。比如土地置换、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入股、土地整治,以及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级差拍卖等等。这方面全国有不少城市已创造出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成都市通过经营土地解决了用地紧张和建设资金紧缺的问题,受到国务院的充分肯定。武汉市汉南区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整治政策,运用土地级差收益规律,合理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对纳入新社区建设规划的农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补充为耕地,对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在区域内按照年度用地计划集中安排使用。对节约的土地转变为国有用地挂牌出让,出让收益金市、区两级不截留,全部用于小城镇建设。既满足了建设用地,又解决了资金紧张,一步走活全局。我市的润城镇通过土地整治,调剂建设用地1700亩,通过土地出让筹集资金4亿元,确保了建设投入,形成了良性循环。这些柳暗花明、曲径通幽的办法,应该拿过来为我所用。

找到了突破口,还必须选准工作的切入点。沁河流域除了煤炭的优势,还有山水,还有明清古堡,把山水文化提升到经济发展的高度是优势中的优势。工作的切入点应该是:“治理一河、建设两路、形成三线”。

治理一河。就是对从润城到端氏段的沁河流域进行综合整治,拦河建坝,每隔若干公里建一个滚水坝,把沁河水面提起来,形成一个个河床湖,并以新的景观标准整治河床两侧,将沁河山水、文化与现代化城镇融为一体,形成公园式景观带。

建设两路。就是在沁河两侧各建一条高等级公路。改造现有的润端一级路,再向郑庄延伸,通过拓宽、绿化、美化、亮化形成沁河流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条路要具备三个功能:一是串针引线的功能。通过这条路把润城——嘉峰——端氏——郑庄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二是便捷功能。实现区域内半小时通达,拉近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距离;三是观赏功能。给人们一种进入该路便有一种为之一振的感觉、进入城市的感觉、看了就不想走的感觉。另一条路就是沁河东侧原有的乡村油路改造为二级公路,将润城——屯城的路面加宽,延伸到端氏,分流车辆减轻镇区压力,把两边山上的30个中心村连成一片。

形成三线。就是围绕沁河山水、古堡文化和新型工业化相互融合的特点,精心打造,形成三线,即:

周村古城——皇城相府——九女仙湖;润城砥洎城——尉池赵树理故居——郭壁青缃里——窦庄“小北京”;张峰水库——北方示范牧场——大尖山林场等三条旅游线路。

五、加快流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对策

1.要像办开发区那样,用特殊政策办好沁河流域城镇化建设示范区。要从实际出发,对该区域进行功能定位,实行各镇财政改革,给予其更大的主动权,赋予其相应的示范权,允许在土地、户籍、融资、招商、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先走一步,在全市起到样板和带头作用。

2.尽快把沁河流域总体规划落实到位。规划是一个高度,决定着城市的成败。因此,沁河流域的规划必须体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要求,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引进和吸纳一批大集团、大企业。同时要大力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突出中心镇与中心村建设相统筹。对沁河流域的163个村进行总体规划,集中建设润城、北留、嘉峰三个中心镇和沁河两岸的30个中心村,将三分之一左右的村撤并,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三是突出产业规划与文化内涵相结合。坚持走出一条集开发、利用、发展、保护并重的路子,在规划设计上既要体现现代工业、现代城镇的气息,还要体现山水园林的自然风格,更要注重古城堡文化遗迹的开发和保护,在开发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实行三者的协调统一。同时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小城镇都要拿出发展的详规,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实施分期进行的办法,把特色规划落到实处。

3.大力发展示范区的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民营经济是民本经济,要借助国家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机遇,真正用足用活各级政府已经出台的扶持发展民营企业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大力扶持象润城矿机厂那样有活力、有市场、有科技含量的民营企业,使他们做大做强。要激励民企投资水、电、路、气等公共设施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切实破除“玻璃门”现象。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农民进城兴办建筑业、运输业、商贸物流业和服务业,促进小城镇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建立既有大的好环境,又有小的好环境的民企发展氛围,形成一定规模的沁河民营企业集群,为吸纳农民、转移农民搭建更大的舞台。

4.要大力招商引资,加快沁河流域六大园区建设。像河南长垣县那样高度重视招商引资,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大力办好化工、电力、能源、机械制造、物流、农业六大园区。从规划设计到项目引进、工业集聚、发展环境等提供一条龙服务;在园区建设上,要合理安排,科学规划,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做到“七通一平”,实行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减少重复建设所带来的浪费;在园区管理上,要像巴公工业园区一样,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集中管理;在产业政策上,要加大支持,理直气壮地实行重点倾斜,将引进的大项目、新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在这里,通过发展六大园区,形成沁河流域经济带的强大支撑力。要大力发展流域的农业产业化,充分利用流域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发展蔬菜、水果、蚕桑等特色农业和集约农业、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解决煤炭资源整合矿的复产问题,扭转乡村经济下滑的倾向。

5.抓住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的契机,尽量把沁河流域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到位。一是要按照新的规划把镇区以内的耕地调整为建设用地,并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整治政策,将整合后的农村闲置土地一并纳入城镇建设用地储备库,统一使用;二是按照城乡土地总量平衡的原则,规范应用增减挂钩政策,将农村节约的土地安排到城镇建设上,优化城乡土地结构和布局,以满足示范区建设的用地需求。

6.市县小城镇建设资金要重点向沁河流域倾斜。建议市县两级政府每年的小城镇建设资金,要重点向示范区倾斜。允许示范镇按吨煤提取适当比例的城护费。同时,市和县可从煤炭发展基金切出一部分,与

省、市扶持资金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以解决少数乡镇在城镇建设上“叫不起板”的状况,尤其是对郑庄、端氏和周村要予以适当倾斜,确保城镇化发展的有序推进。

7.放开示范区户籍制度。针对沁河流域外来人口和农民工数量多的特点,借鉴南昌市户籍改革管理的办法,放宽长期在城镇工作、生活人员的落户条件,明确以有固定住所和合法职业为基本条件,按照公民经常居住地统一登记户口,采取“居住证”的办法,改变户籍的二元结构,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真正为转移农民大开绿灯,提供方便。

8.加强和创新示范区领导机制。加快推进沁河流域的城镇化建设,关键是要加强领导。一是要尽快成立领导机构。鉴于目前六镇分属三县的实际,应尽快成立沁河流域示范区建设领导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城建的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专门负责此事,各有关部门一把手参与,明确任务,明确分工,统一协调。建立一套以市集中指导,以县为主组织,以镇具体实施的推进机制;二是市县镇责任要明确,明确市里应该干什么,县里应该干什么,镇里应该干什么。像九江市那样,“先说好了再干,先算好了再干,干就零障碍”,“不看准不动手,看准了不松手”,通过实行问责制和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将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对示范区重点镇,比如润城、北留和嘉峰镇,要实行主干高配半格。稳定用人机制,任职时间不少于五年,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抓好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同时,建议在今年适当时候以市委、政府的名义在润城镇召开一次全市特色城镇化建设现场研讨会,以进一步推动全市的城镇化建设进程。

上一篇:全国英语三级作文下一篇:青岛装备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