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节能降耗论文

2022-04-17

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明确的“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目标,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开发区节能降耗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发区节能降耗论文 篇1:

济南高新区召开节能降耗表彰会议

5月20日,济南高新区节能降耗表彰奖励会议在生物医药基地举行。会议表彰了“十一五”以来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对高新区2011年和“十二五”节能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进行了明确。

会上,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崔志强宣读了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苏树伟对节能降耗工作的指示,并代表管委会与有关部门负责人签订了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高新区管委会发展改革局、市质监局高新分局、高新区巨野河街道办事处、开发区供电部等五家单位做了交流发言。

“十一五”期间,高新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形成全市经济增长极,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和先进制造业聚集区”的战略发展要求,完善政策机制,科技经济局、办公室、发改局、财政局、建设局、质监分局、各办事处等部门及齐鲁电机、齐鲁制药等重点用能单位加强配合,强化责任考核,狠抓各项节能降耗措施落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节能降耗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十一五”期间,高新区万元GDP能耗分别下降2.82%、4.54%、5.97%、5.09%、4.3%,圆满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十一五”节能考核表彰大会上,高新区管委会被评为“济南市节能突出贡献单位”,并记集体二等功;高新区科技经济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建设局、质监分局被评为“济南市节能先进单位”,并记集体三等功;济南卷烟厂、齐鲁制药被评为“济南市节能先进企业”。

按照市政府要求,今年高新区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7%和3.89%。围绕实现这一目标,高新区将继续强化组织领导和节能目标考核,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术进步、扎实推进重点领域节能、深入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宣传等工作,确保“十二五”节能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管委会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及派驻机构分管节能工作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在“十一五”期间节能工作中受到表彰奖励的企业,重点用能企业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济南高新区网站

开发区节能降耗论文 篇2:

我国万元GDP综合能耗指标实现的可行性分析

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明确的“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目标,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在这个问题上,深入的学术性探讨有其必要性,但绝不能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有关“重化工业”等学术概念的争论上,而应该更多地深入实际,直接对各地能源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和分析各地能源消费现状、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与能耗变化间的关系等第一手材料,从而得出最直接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扩大调研的范围,结合全局性的发展,来研究并科学预测我国能耗的未来变化趋势,制定并推进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把《纲要》提出的节能降耗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根据以上思路,本文选取了浙江省衢州市作为研究的范本。

一、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情况研究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浙、赣、闽、皖四省交界处,属发达省份内的欠发达地区。从全国范围看,衢州市的发展现状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首先,衢州市的发展水平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大致相当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数,几乎是与全国同步跨入人均GDP 1000美元的门槛。其次,衢州作为地级市,在全国属于中等略上的发展水平,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底对286个地级以上城市所作的综合实力评估,衢州位列第117位。第三,衢州的产业结构特征与全国的总体情况十分类似: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高,三产发育不足,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工业方面,以重化工业占主导,高新产业发展薄弱,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劳力、环境的消耗都比较大,产业结构急待调整优化。因此,深入地调查分析衢州的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和演变趋势,对研究和探讨我国的节能降耗工作,考察万元GDP能耗指标实现的可行性,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一)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衢州市的企业能源消费量有大幅上升。到2004年末,全市工业企业综合能耗达358万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9.3%,万元产值综合能耗1.44吨,比上一年度下降11.1%。从规模企业的能源消费情况看,2003年全市规模企业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04.68万吨标准煤,比1998年增加增长47%,年均增长8.1%。

1.能源消费结构情况

从能源消费品种看,衢州市消费的基本上是一次性能源,二次能源利用率相当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原煤、电力二个品种上。从能源消费的行业分布看,能源消费结构以高能耗产业为主,重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94.40%。在衢州市全市30个行业大类中,2003年能源消费超万吨标准煤的有12个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部行业的98.4%。其中三大支柱产业(化工、机械、建材)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92.18%,化工行业是最大的耗能大户,占全市消费总量的61.47%,其次是建材行业,占全市总量的28.70%。

2.能源消费的产出情况

从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情况看,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与浙江省平均水平(国内较高水平)比,利用率还是不高。

从主要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看,衢州市2003年9种主要产品的这项技术指标均比上年有所改善,但变动幅度不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其中:火力发电每千瓦时的标准煤消耗量为396克,而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水泥熟料每吨消耗标准煤为122.48千克,国际先进水平为107.5千克标准煤;每吨纸和纸板需耗465.77千克标准煤,浙江省为431千克。相比之下,主要行业和主要产品的降耗空间还比较大。

3.能源消费的变动情况

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衢州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型的发展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经济发展中比较注重量的扩张,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体现在能源消费上,就是能耗总量持续增加,单位能耗持续下降。

首先是工业总产值和综合能耗走势呈下降趋势。1998年到2003年的5年间,衢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7.0%,相应的能源消费量也逐年上升,但增幅只有工业产值增长幅度的40%左右。

其次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把这五年来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综合消费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相比,所得的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9,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每增长1%,能源综合消费增长0.59%。

第三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衢州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已从1998年的2.71吨标准煤降到2003年的1.94吨标准煤,下降了28.4%。

(二)能源消费的趋势预测

综合衢州各方面的情况分析,今后数年内,衢州市的能源消费将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以下三大趋势:

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当前,衢州市总体上已从工业化初期跨入工业化中期,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迅猛。按比较保守的指标测算,预计到2007年全市的能源消费量将达到681万吨(标煤),与2002年相比,5年净增300万吨。若按按每年递增20%计算,到2007年,全市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920万吨。有可能突破1000万吨大关。

二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几年来,在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的同时,衢州市的经济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从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化,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得到有效的遏制,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正在逐步取代落后的传统产业,产业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轻、重工业的比例逐步得到调整,产品结构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环保观念不断加强,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产品正在逐步被淘汰,一些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项目在招商引资中已被拒之门外;节能意识更是得到了普遍增强,节约能源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能源消费的下降就成为必然趋势。按保守状况测算,到2007年全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望降至1.35吨,与2002年相比可下降0.9吨标准煤,降幅可望达到39.7%。

三是能源消费结构将有明显改善。目前,衢州市的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为61.4%,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衢州市一次能源结构仍将维持以煤为主的格局,但是随着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加上东海油气田的开发,西汽东送,西电东送等一大批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能源的消费结构将会发生很大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以煤炭为主逐步向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必然趋势。预计到2007年煤炭的消费比例可望下降到53%,5年下降10个百分点,而石油、电力、天然气的比重将明显增加。

二、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给我们的启示

综合分析衢州市的能源消费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关键是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衢州市的工业能耗很高,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高能耗的化工、建材行业几乎占据了衢州工业的半壁江山。据统计,目前该市轻重工业企业的比例是4∶6,工业产值比例是3∶7,能源消费比例是0.5∶9.5。而近几年来衢州市的能耗产出水平之所以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关键就是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层次提升较快。在化工行业中,基础化工的比重有所下降,精细化工的成分逐年上升;建材行业通过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二,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是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手段。衢州市委、市政府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一直十分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限制高能耗、低产出行业的发展,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推广应用节能增效技术;另一方面,建立了考核责任机制,明确把节能降耗指标列入对各县(市、区)和开发区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有效推动全市的节能降耗工作。

第三,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节能降耗关键在基层。只有各地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实践好科学发展观精神,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才能确保把《纲要》提出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衢州市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对本地的能源消费状况,市能源办、统计局、发改委和其他相关部门手头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相关的基础数据。但从真正落实《纲要》的要求来看,还是远远不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衢州市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但数据库不健全、口径不一致、数据老化等情况还是比较突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予以加强。

通过对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从全国的角度和宏观的层面看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新的政绩考核制度,把节能降耗指标列入新的政绩考核指标中,并作为其中的约束性指标。

二是加强产业规划,针对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产业功能区划版图,针对各功能区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实行分区规划、分类指导。支持和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三是建立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统计制度。进一步贯彻执行《节能法》,把能源消费数据作为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列入统计范围,加强能源审计和完善单耗指标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四是制定出台推进节能降耗的扶持政策。把节能降耗作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节能降耗工作。

五是全面推行新投资生产性项目能耗评估制度。设定新办项目能耗准入门槛,分行业建立相应的国家标准,通过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关、停、并、转一批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和企业。

六是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合理配置一次能源中的煤、油、气的比重,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增加优质高效能源供应,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七是大力推广节能实用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以技术进步为手段,抓好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增效技术改造,加快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逐步实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的目标,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尤其是提高终端能源利用率。

八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水平。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引导企业树立清洁生产理念,严格环境管理和监督,加大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支持。

(本文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五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冯飞,“十一五”期间及2020年能源供求格局”[J],载于《改革》2005年4期;

2. 沈中元,“中国的节能潜力”[J],载于《国际石油经济》2004年1月号;

3. 史丹,张金隆.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8期;

4. 史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J].载于《经济研究》2002年9期。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衢州市委办公室)

作者:吴 萨 周燕红

开发区节能降耗论文 篇3:

大力加强节能减排 打造节约型企业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与鄂钢、柳钢联合重组后,集团公司已成为年产钢2000万吨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国排名第3位,世界排名第16位。武钢是中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拥有矿山采掘、炼焦、烧结、冶炼、轧钢及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在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武钢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到2006年底,武钢累计产钢1.77亿吨,累计实现利税854亿元,其中上缴国家598.92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64.2亿元的9.3倍。2007年上半年,武钢实现利润50.2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自“九五”以来,武钢围绕“品种、质量、环境、效益”,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投资300多亿元淘汰了部分落后装备,其中,用于节能减排的投资占每年总投资的10%以上,促进了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出现了生产大幅度增长,资源、能源消耗指标明显进步,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的良好势头。

一、广泛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促进节能降耗

武钢采用当代最先进的节能降耗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先后完成了新三炼钢厂、一炼钢平改转、二热轧厂、二冷轧、二硅钢等工程;并对一硅钢、一冷轧等进行技术改造。设备的大型化和先进化,不仅提高了武钢产品的竞争力,还为节能降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武钢带来巨大的效益。仅一炼钢“平炉改转炉”工程,年节能就达30万吨标煤。

二、大力实施节能降耗措施项目

近几年,武钢投资20多亿元,新上了一大批节能项目,如在7#、8#和新1#、2#焦炉实施干熄焦工艺;对整个原料系统实行精料配比;6个高炉全部采用富氧喷煤、煤气余压发电、软水密闭循环、INBA法水渣处理工艺并采用冶炼专家系统;三个炼钢厂连铸坯热装热送;轧钢厂加热炉配备余热回收装置;利用富余煤气建成4×150t蒸气鼓风机站锅炉及2×220t/h发电锅炉(热能电站)等节能项目。除此之外,武钢连续7年每年投资4000万元,安排一批投资省、见效快的节能“四新”技改项目,如新型节电技术(变频调整、无功补偿、省电器等)、最新燃烧技术(蓄热式烧嘴)、低温烟气余热回收新技术、新型耐火材料和涂料等,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6年,武钢利用余压、余热发电量达到10.411亿kwh,比2005年增加4.58亿kwh,其中干熄焦发电增加了0.43亿kwh,TRT发电量增加了0.74亿kwh,利用富余煤气锅炉发电增加了3.4亿kwh。TRT吨铁发电量达30kwh,居国内先进水平,其中6#高炉吨铁发电量可达38kwh,属国内领先水平。

三、加强环境保护和和产业结构调整

武钢通过严格执行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老污染源治理,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关停淘汰落后工艺,狠抓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使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2006年,武钢污染因子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98.8%,吨钢SO2排放量2.62kg,吨钢烟、粉尘排放量1.02kg,居国内领先水平。

武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关停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产业、工序。在国内钢铁企业中率先淘汰“平炉—模铸—初轧”的落后生产工艺,实现了“铁水预处理—转炉—炉外精炼—连铸”的先进生产工艺,连铸比达100%。2003年4月17日关停烟粉尘污染大、耗能大的铁合金电炉,2004年上半年关停耐火材料公司6座竖窑。以55孔6m复热式焦炉淘汰65孔4.3m焦炉,以360m2烧结机淘汰4台82.5m2小烧结机,以3200m3高炉替代1513m3高炉,三个项目总共削减COD、烟(粉)尘、SO2、氰化物分别为3091吨、2195吨、1422吨、0.9吨。

另外武钢计划投资27.88亿元,将分布于市区的冶金公司所属企业,在2007底以前搬迁至武汉阳逻开发区,建成国际一流的钢材深加工基地。

四、致力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武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冶金渣、废钢、氧化铁皮、含铁尘泥、废水、工业煤气等排放物,对其中可再利用的资源,武钢作为资源予以循环利用,对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也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2006年,武钢实现综合利用产值34.16亿元,冶金渣及含铁尘泥等固体废物100%处理利用,居国内领先水平,吨钢取新水大幅下降,年底达到6吨以下水平。此外,还大力开展二次资源的深加工利用,如自主开发瓦斯泥、瓦斯灰、除尘灰、转炉污泥等含铁尘泥利用新工艺,含铁(碳)二次资源在内部循环利用,既缓解了矿石等资源紧张的矛盾,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实现了含铁尘泥的零排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深加工利用氧化铁皮,建成3万吨/年的还原铁粉生产能力,10万吨/年的硬磁材预烧料生产能力,分别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此外,武钢还大力开展废旧设备的再制造和修复利用,及废旧材料综合利用,做到物尽其用,既利用了资源,又防止废弃物弃置对环境的污染。

作者: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上一篇:青少年钢琴教学论文下一篇:双元制工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