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画面处理主体论文

2022-04-20

【摘要】摄影艺术作为一种选择的艺术,由画面色彩、画面光线、画面线条、画面色调等几个要素共同组成。而摄影构图,是指通过对镜头中各个方面的观察,如主体、陪体等,体现摄影表达意图,并增强摄影画面实际生活表现力,充分展现摄影者情感、心境等。为此,在实际摄影作业中,应注重充分掌握摄影构图技术,就此提升摄影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摄影画面处理主体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摄影画面处理主体论文 篇1:

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处理方法探讨

摘 要:主体是一幅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控制画面全局的焦点,研究摄影画面的主体处理方法,提高摄影画面质量,是军事摄影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摄影画面中主体处理的相关方法,即通过直接和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以保证摄影者的艺术思想得以充分显现。

关键词:摄影画面 主体 处理 方法 直接突出 间接突出

摄影是通过画面来表达形象的,组成画面的因素较多,其包括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和背景)、空白等,不同要素对主题表现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而主体在画面占主导,是一幅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对摄影画面主体进行科学的处理,可美化画面外观,优化表面色彩,增强其艺术美感。如果一幅画面失去了主体,就无法准确体现主题思想和摄影者的创作意图,也就失去了画面的意义。由此可见主体在画面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摄影者需积极掌握正确方法对对画面主体进行科学处理。一般而言,“鲜明突出”是处理主体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可用直接突出主体和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突出画面的主体。直接突出主体是将被摄主体放在突出位置,使其充满画面,再配以适当的光线和拍摄手法。间接表现主体是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主体,其不一定占据较大面积,但会占据较显要的位置。

1 直接突出主体

一般来说,直接突出主体主要通过构图方式来实现。所谓摄影构图是恰当合理的安排画面上的人或物及其陪体、环境等,并运用技术手段、艺术的技巧适当强化或削弱画面的某些部分,以突出主题形象,促进布局及结构的合理化。军事摄影中较为常用的构图方法主要有黄金分割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和三角形构图法等。

1.1 黄金分割构图法

“黄金分割”是各类造型艺术的一个基本创作规律,其在摄影构图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是现代摄影艺术中十分倡导的一种构图处理方式。“三分构图法”就是“黄金分割构图法”的简化版,该方法主要是运用垂直线把画面分成三等分,在垂直线或接近垂直线的位置上放置主体,其优势在于有利于使画面均匀、协调地遍布开来,促进画面的均衡性、和谐性和稳定性,其主要适用于封闭式的构图。在军事摄影实践中,“黄金分割构图法”也被经常使用。部队每年都会组织大型的军事演习,在军事演习场上拍摄官兵们生龙活虎的形象,以反映其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坚强意志。对于单个士兵人物摄像,我们往往不会将被摄者安排在画面正中心的位置,而把其放置在画面的偏左或偏右一点儿的位置,也就是黄金分割点附近,除非我们这时拍的是人的近景或特写。

1.2 对角线构图法

对角线构图法是把主体放在畫面的对角线上。其具体处理步骤为:找出画面的对角线,将主体设置于对角线处,利用对角线的相关特性来产生线条透视,线条成对角线穿过画面。产生一种把注意力从一角引向另一角的贯穿画面的途径,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视觉冲击力。

1.3 三角形构图法

三角形构图法是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构图方法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如拍摄士兵合作攀登高墙时采用三角形构图法,三角形正好符合协作攀登参与者的心理需求:以队友稳固的动作基础为辅助,体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除了上述构图方式之外,我们也可以采用对称式构图法、S形构图、圆形构图、V形构图等构图方式,使主体在画面中占据较大面积,并采用近距离拍摄或长焦距镜头拍摄,突出光学变焦的优势,提高成像质量。如主体仍不够大,可以利用广角强化透视,适当夸张前景以夸大主体。

2 间接突出主体

2.1 运用对比来突出主体

“对比法”是间接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是摄取画面的不同种因素综合对比来显现主体,如明暗、色彩、虚与实、动与静、运动的对比等都可以作为对比指标。 下面就其中的四个对比指标做简要分析。

运用光影明暗的对比突出主体,用大面积的暗衬小面积的亮,即将亮的事物放在暗的背景上,如火光、烟火、日出等,或用大面积的亮衬小面积的暗,即将暗的事物放到亮的背景上,如剪影,从而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这种明暗对比可以包括物体自身的影调差别、光线照射区域和强度的差别。

运用动静对比突出主体,摄影表达的运动是凝固了的运动。可通过运动的环境表达静止的主体,如加长曝光时间拍摄路面中间的岗亭,路上行驶的车辆就会形成运动的虚像。跟拍行驶的部队车辆及行进中的士兵,可缩短曝光时间来凝固运动的主体,背景则形成虚的脱影。

运用色彩的对比来突出主体,一般是主体面积较小,这时可依靠与背景强烈的色彩作对突出主体。就色调而言,一般包括暖色调、冷色调和中间调,每种色调的性质和给人的感觉不同,摄影时可充分利用色彩的这种性质进行布局安排。在构图上可用颜色鲜明的主体陪衬在不同的颜色背景上,或利用前景的色彩反衬主体。

运用虚与实的对比突出主体,可通过控制光圈、焦距、物距等技术手段缩小景深,使焦点准确地落到主体身上,周围的陪体、环境等较为模糊,得到一幅主体实、周边虚的画面。如电视台对人物进行室外采访,摄影记者往往会开大光圈、缩小景深,从而突出被采访者。

2.2 运用线条突出主体

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具有引导人的视线的作用, 线条画面中线条的延伸和走势会使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体上,实际上观众视线在画面上的运动过程就是观众感受画面主题思想的过程。而线条不仅局限于实实在在的直线、曲线等有形线条,还包括人的视线、动作的趋向线、事物之间的关系线、汇聚线等无形的线条。如在拍摄部队绳索攀爬训练时,将画面中左上角的墙顶与士兵手里的绳索都指向右下角,突出了视觉中心,使运动主体充满张力,画面构图更具形式美感和动感。

军事摄影是军队建设的一个方面,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摄影器材不断更新为军事摄影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而军事摄影受军事活动的制约,也就决定其具有特殊性。因此,军事摄影人员应加强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和军事技术的学习,充分考虑部队工作的特殊性,拍摄时多深入现场观察、比较、抓取,眼明手快,捕捉典型瞬间,严守纪律,注意保密。艺术创作讲究“法有法,法无定法”,上文所述的处理主体的方式,各有其优势所在,但适应的题材和范围也各不相同。总之,军事摄影创作者应强化摄影作品的主体意识,运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更好地表现主题,以从各个侧面反映现代战争、部队建设和军人生活。

参考文献

[1] 周文鸣.谈摄影画面中处理主体的相关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4).

[2] 何莉丽.摄影作品中突出主体的方法和技巧[J].科技信息,2011(13).

[3] 江红伟.谈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处理方法[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12).

作者:陈鹏

摄影画面处理主体论文 篇2:

试论摄影的构图要素与技巧

【摘要】摄影艺术作为一种选择的艺术,由画面色彩、画面光线、画面线条、画面色调等几个要素共同组成。而摄影构图,是指通过对镜头中各个方面的观察,如主体、陪体等,体现摄影表达意图,并增强摄影画面实际生活表现力,充分展现摄影者情感、心境等。为此,在实际摄影作业中,应注重充分掌握摄影构图技术,就此提升摄影水平。本文从摄影构图的几点要素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摄影构图中常使用的三分法构图等摄影技巧。

【关键词】摄影;构图;技巧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摄影作品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例如,新闻、商业广告、旅游、商业画廊、档案资料等领域中均涉及到了摄影内容,而摄影内容的表达往往要求主题突出、表现力强。因此,在实际摄影作品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突出摄影主体的形体、空间、色彩、质感、画面等,当代摄影师应充分考虑拍摄视角、用光、构图等众多因素对摄影作品效果的影响,由此达到栩栩如生的摄影画面表现,满足摄影作品应用需求。

一、摄影构图的几点要素

摄影构图,旨在利用镜头中所观察的方方面面,表達摄影师情感和心境。因而,为了更好地诠释摄影画面主题思想,需完善摄影构图几点要素:

第一,色彩。色彩是摄影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摄影画面情感色彩的突出,因而,在摄影构图时,应抓住色彩要素。例如,张艺谋导演在《红高粱》《英雄》等影片拍摄过程中,即很好地运用了色彩搭配,继而更好地体现了画面主体。如,在“颠轿”的经典画面呈现中,张艺谋导演采用了反差色画面表现手法。即红色花轿与周围土黄色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而红色布匹和染坊的和谐、服装颜色和沙漠、回忆色彩和现实的暗淡无光也呈现着明显的色彩对比,由此更好地表达了画面主题,渲染了悲凉等主题氛围。

第二,光线。光线是摄影的基础,同时,影像中某一时刻光源无法用瞬间光色来补充。因而,在摄影作品创作过程中,应抓住摄影用光是一个动态过程的特点,在实际摄影时,结合画面方位、空间等众多要素,选取和处理光线,且充分考虑机位、环境、被摄主体、光位变化等对光线使用的影响,适时选取恰当光线[1]。

第三,线条。即摄影画面中画面形象与明暗分界间的连接线。如地平线、道路轨线、树木连线等,均将影响摄影画面的呈现效果。因而,在摄影构图期间,应抓住内部线条、外部线条等构图要素。其中,内部线条是指被摄对象的轮廓线。外部线条是指画面形象轮廓线。而在外部线条构图中,应依据画面形象表达需求,采取直线或者曲线的不同构图方法。其中,曲线的构图,需以某个点为中心。然后,沿着这个点的特定方向旋转、移动,最终构成画面轨迹,突出摄影画面主体。而直线构图的使用,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即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其中,水平线适用于海洋、草原等拍摄时主线条构图的使用,垂直线适用于高耸楼群等拍摄时主线条构图的使用,即其可更好地表达摄影画面高耸的视觉效果[2]。

第四,色调。在摄影画面构图中,色调的使用将更好地展现明暗关系、明暗层次,继而清晰表达摄影画面构图气氛、意图、情感等。例如,在摄影画面构图过程中,若想表达压抑沉闷的气氛,可采用暗景色调。而若想表达日常生活中常见画面,可采用明暗适中色调。即亮调、暗调、中间调等不同色调的使用,将更好地诠释摄影构图层次与反差。

二、摄影构图技巧

(一)三分法构图

在摄影构图中,为了更好地表达摄影主题和情感,应注重采取三分法构图。即在摄影构图时,用两根线将取景框长和宽分为三份。同时,保持其横竖两条线组成“井”字图案,由此形成四个点。然后,将被摄主体放在交叉点位置,继而基于遵从黄金分割摄影原则的基础上,增强摄影画面形象感染力,满足人们视觉需求[3]。例如,在拍摄一颗带有建筑反光的金属球时,为了更好地突出摄影效果,即可采取三分法构图方式,让这颗金属球位置位于长的三分之一处,从而增加画面中金属球质感,并清晰反映球中映射画面,吸引人们注意。但三分法构图更为适用于大空间、小对象摄影创作中,且符合近景摄影要求。即在近景拍摄时,若将取景器所观察的景物画面分为三等分,并将趣味中心安排在线条交叉处,可促就所拍摄画面更为紧凑有力。同时,画面构图表现鲜明,构图简练。因此,当代摄影师在摄影作品构图时,应强调对三分法构图方式的合理化应用。

(二)对角线构图

在摄影画面构图时,若想增强画面形象导向性,可采取对角线摄影构图方法。例如,在古建筑景区内远门摄影构图时,即可将取景器中建筑轮廓分为建筑和蓝天两个部分,且让建筑和蓝天拍摄对象位于对象线上。然后,采取仰角拍摄方式,增强画面冲击力,且赋予摄影画面动感,吸引人们视线。此外,在对角线构图时,也应保持被摄主体位于画幅中两对角线上,就此增强摄影画面延伸感、立体感、运动感。而在人像摄影构图时,若采取对角线构图方法,那么应结合人体膝盖、手指、腰等关节可活动的特点,尝试不同的对角线组合方式。如,在大头照人像拍摄时,只要稍微倾斜头部,即可呈现对角线构图效果[4]。与此同时,在大半身像人像拍摄时,如若采用对角线构图,那么应保持背景的简洁性,且结合人体腰部或者膝部以上是大半身人像拍摄主体的特点,让被摄主体以手摆Pose或者手摸头发、弯曲摸小腿等方式,构成对角线,并在背景是纯白色时,将一个闪光打在背景上,且保证背景与人物曝光相比,高于2档,由此更好地突出人像摄影动感,增强画面感染力。

(三)主次分明、突出重点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在摄影构图时,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人像摄影时,为了更好地突出摄影对象,应保持摄影对象远离景物,由此更好地辨别前景和后景,突出重点。而若风景是主要拍摄对象,那么在摄影构图时,应首先在被摄主体中确定某个点为拍摄重心。如,建筑物、一座小桥等。然后,待画面结构重心确定后,以紧凑的方式,完成拍摄内容。此种拍摄方法,可更好地联系整个画面。但在实际画面构图时,也应充分考虑拍摄主体与背景在色调冷暖方面的对比性,且注重保持背景较暗,主体明亮,就此达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的摄影效果[5]。例如,在北京颐和园拍摄构图时,为了更好地表达北京颐和园画面的开阔性和视野深远性,应将颐和园建筑确定为重点。然后,在远景拍摄中,注重将拍摄重点位置放在画面对角线上,从而更好地突出颐和园空间深度和立体效果,且让观赏者将视野伸向远方。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纷纭复杂的景物摄影构图时,若想突出被摄主体的视觉个性,增强被摄主体参考价值,必须结合照片用途和拍摄目的,确定摄影主体。然后,待摄影主体确定后,利用光线、色调、色彩等构图要素,清晰呈现摄影画面中主次关系,更好地表达画面重点。

(四)保持画面简洁

在摄影画面构图时,如若保持背景画面的简洁性,可更好地突出摄影主题。反之,则将影响摄影主题的表现。但在被摄主体实际构图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背景简洁的摄影效果,应注重转变背景画面的拍摄角度,即若右边背景复杂,那么则可将背景转向左边。同时,围绕主体旋转一圈,让背景更为清晰。此外,在摄影构图时,为了更为有效地体现摄影主题,也可以仰拍、俯拍天空、大地的方式,让摄影背景简洁化[6]。但若所使用的拍摄工具是光圈照相机,那么在被摄主体拍摄过程中,可利用照相机背景虚化功能,转变画面主体景深,更好地突出画面重点,表达画面意境。再次,在摄影构图期间,基于保持背景画面简洁的基础上,也应结合摄影作品是为了体现人们所看到的人物或者景物的特点,在摄影构图时,按照主题要求,准确选取画面背景和摄影主体画面。同时,在实际摄影时,留取一定的空白位置,更好地突出主体。

(五)运用对比手法

在摄影作品拍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画面构图设计,应注重采取对比构图手法。即首先,在尺度对比手法应用时,可通过被摄对象与周围相邻物体间的尺度对比,为人们营造对比效果,且让高大的被摄主体显得更为高大,小的被摄物体显得更小。例如,在苏州拙政园高大建筑拍摄时,为了更好地呈现建筑的宏伟、高耸,可在实际构图期间,将画面中人物作为比例尺,交代建筑比例。即凸显建筑的高大性,吸引人们注意。其次,在摄影构图时,也可采取明暗对比构图方法。如,用暗色做背景,凸显明亮的主体。例如,在苏州网师园建筑物主体拍摄时,为了凸显主体的高大,则可通过明亮的天空和光线与建筑物主体的明暗对比构图,显现建筑物特点,达到主次分明的拍摄效果[7]。再次,在摄影构图时,也可通过色彩对比,如冷暖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等表现方法,突出主体与环境色彩差异性,最终由色彩的对比带给人们一种醒目的视觉冲击力。例如,苏州园林中紅色灯笼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鲜明对比,即是一种人文风情摄影情感的表现。

三、结论

综上可知,构图与摄影作品好坏保持着紧密联系。因而,摄影师在不同景物拍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突出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应通过对摄影画面的大小、动静、明暗、主次等的处理,诠释画面主体。同时,在实际摄影构图时,借助摄影者所掌握的构图知识和技巧,适宜地调整画面色调,重点突出画面主体,并选取简洁的画面背景,让摄影作品中主体更为清晰,画面结构更为合理,即创作出更好的摄影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君洁.论摄影构图的要素和技巧[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2):45.

[2]范芳辰.浅析提升摄影构图效果的常用技巧[J].大众文艺,2013,13(4):162-163.

[3]王江.史鉴新闻摄影平面构图理论与技巧浅探[J].黑龙江史志,2014,11(1):332,334.

[4]唐柱.探析线条在摄影构图中的艺术表现[J].品牌(下半月),2014,15(8):272-274.

[5]李光辉.论平面图像蒙太奇叙事及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5,17(4):84-91.

[6]曲阜贵,何燕真,张子广.关于摄影构图在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艺术科技,2015,20(11):241,270.

[7]周玲,梁晶,张乘风.构图整体性结构的视觉实践分析——以建筑风景摄影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6,12(6):70-72.

作者:孟庆悦

摄影画面处理主体论文 篇3:

漫谈摄影画面点线面的表现方法(三)

“面”的表现方法

“面”,在我们这里指的是视觉空间面积,它具有区域性、简洁性和环境感。视觉艺术定义上的“面”,不仅仅是画纸、画布等承载形象的平面物质,而是承载各种物象的空间。就摄影艺术而言,只要能够将被摄主体衬托或突出出来,它就具备了“面”的意义。“面”是任何视觉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面积空间就不能显露艺术主体,因此,在摄影艺术创作时,处理好画面的面积空间或空间面积是至关重要的。

1 “面”在摄影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1)画幅面(承影面积)。它通常有横幅、竖幅和方幅。它的幅面形式,直接影响着画面内容的表现力。所以,采用什么样的画幅,要根据作者的刨作意图和主体形态而定。通常是横幅画面适合表现开阔的场景或扁长的主体,如图1《操练》,作为被摄主体的8只天鹅与环境陪体形成了三四条较长的横线,像这样的场景如果用竖幅画面构图就失去了开阔感。竖幅画面适合表现高大建筑或竖形主体,如图2,被摄主体是两颗直立的雾凇。加上前景雪地上,由脚印形成的两条纵深透视线,只有采用竖幅画面构图才能较好地突出作为画面主体的雾凇。方幅画面适合表现中规中矩、对称式和散点式非线状主体,如图3,被摄主体是一群无序而又集中的天鹅,其形态无论是采用横幅还是竖幅都会显得画面有些空旷,只有采用方幅画面才能放大和突出作为主体的天鹅。

(2)空间面(空间面积)。凡是能够衬托主体的视觉空间面积,都可以称其为面。它们可能是物体运动或短景深形成的虚化背景,也可能是影纹明显或影纹不明显的集群物体,更可能是没有外延轮廓的沙漠、雪地、天空、水面等。如题图由水面形或的空间面积。

(3)空白面(空白部分)。在整个画面结构中住往留有部分空白,从而形成画面的疏密布局,参看如图5。

2 “面”在摄影创作中的营造方法

(1)通过观察寻找能够衬托主体的角度和位置。如图4,由密集的树林形成的视觉平面,以明暗对比形式有效地突出主体。

(2)通过使用长焦距镜头或缩短拍摄物距的办法提炼截取面积空间。如图5,使用长焦距镜头截取的画面,由地面形成的空白部分,很好地提炼了树木在画面中的分布。

(3)通过缩短景深,虚化前景或背景来制造空间面积。如图6,由短景深形成的虚化空间背景面。缩短景深的办法:一是开大光圈。需要注意的是,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同时也会降低镜头的分辨率。因此,应该在保证主体影纹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适当开大光圈。二是使用微距镜头或长焦距镜头。需要注意的是: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短,同时也会压缩视觉空间,这种现象也许会与你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相悖。三是靠近被摄体。需要注意的是,拍摄距离越近,被摄主体物象越大,一定要根据画面结构和作者表现意愿适可而止。以上缩短景深的方法应根据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合理选用。

虚化背景和前景的方法很多,之前在本刊2010年第6期《漫谈摄影艺术的表现方法之虚与实》一文中详细谈过。适合营造画面空间面积的虚化方法主要有:一是焦虚,包括前焦虚和后焦虚;二是物虚,包括物动虚和物档虚;三是技法虚,包括使用各种魔幻镜和后期制怍等。

3 “面”对摄影艺术表现的作用

“面”在摄影画面中有时是全画幅的,有时是局部的,有时是影纹清晰的物质环境背景,有时是影纹虚化的空间环境背景,有时是清一色的平面体背景,其形态多种多样,但是其面积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着摄影画面的意境和视觉效果。

(1)能起到影响摄影画面基本影调或基本色调的作用。“面”的面积越大,越能形成画面基本影调或基本色调。如在主体周围70%以上的“面”是黑暗色就形成了低影调;是白亮色就形或了高调;是红或黄色就形成了暖调;是青或蓝色就形成了冷调。

(2)能起到决定摄影画面是否简洁的作用。“面”的面积越大,画面越简洁;

(3)能起到决定摄影画面中的主体是否突出的作用。“面”的面积越大,画面主体越突出;

总之“面”是承载物象的空间和基体,它是突出画面主体的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重视所谓“面”的意义和怍用是十分必要的。

本人认为将摄影画面构或要素归纳和提炼为点线面,是提高艺术修养,发现和挖掘艺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表现摄影画面形式美感的主要手段。

作者:德治

上一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下一篇:塞尚的静物画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