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研究论文

2022-04-29

摘要监狱人民警察的专业化建设是提高监狱警察执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对罪犯教育改造的重要条件。在实际中,我国对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够重视,建设滞后;监狱人民警察的专业性不足,人员结构不佳;专业知识缺乏,改造能力有待提高;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培训欠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研究论文 篇1:

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新生动力不足的原因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监狱警察的责任和使命更加艰巨,压力和挑战陡然而生。因此,要明确职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从客观环境、主观感受角度剖析职业化建设新生动力不足产生的原因,有效防止职业倦怠。

关键词:监狱警察;职业化;原因

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的保障,监狱警察管理思想的提升是其职业化建设的前提,职业信息化、法制化、规范化、人性化是其行为保障,规范考核标准、实行科学考评是监狱警察职业化发展新生动力的保障。

一、现行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的内容

(一)职业化形式

我国现行的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多从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角度去研讨,多以其职业群体、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目标追求的整体趋向为基础去研习监狱警察及监狱警察在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执行刑罚、惩罚犯罪、依法管理、改造犯罪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或以终极使命为依据,强调监狱警察以重塑守法公民为目标,对罪犯实施的从思想到行为、由心理到新生的转变过程,尽显行业风貌。

以专业角度看监狱警察在职业过程中形成的一致性,即职业思维、理论及实践的协调统一,这些概括起来包含“三种能力”:一是要具备法学理论基础,能够掌握刑事法学、诉讼法等法学知识,熟练掌握监狱学、犯罪心理学、教育改造及相关社会学知识。二是要具备综合驾驭这些专业知识的素质。三是要具备将这些知识形成一种素养,主动、被动地让罪犯得到理性回归,报元守贞的改正意识。三种能力,一是规范行刑的能力;二是善于总结、积累教育改造及狱政管理的能力;三是发展、创新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二)职业化构成

1.职业基础素质

监狱警察职业的高危性、对抗性特点要求监狱警察必须具备纪律素质、警体素质、警技素质、文化法律素质以及灵变预判素质。

2.职业政治素质

监狱警察是国家公权力的执行者,其权力本身具有高度的强制性。在特定时候、特定场合权力的影响力比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更敏感,对罪犯的心理影响力更大。从而更容易对国家公权力造成传染性或骨牌性影响。因而,监狱警察作为特殊群体的拯救者必须时刻肩负政治使命。

3.教育工作者素质

监狱警察的职责是对罪犯进行改造,要将犯罪分子改造成守法公民,重返社会。因此,与惯常情况下的在校教育相比,对这一特殊群体教育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监狱警察要具备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一是要有丰厚的理论知识;二是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三是以尽量近身的语言去讲说。面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素质、不同心态的罪犯想达到一致性的效果,几乎不可能,但一定得保证成效最显著;四是监狱警察要有一定的韧劲,要有耐心,要尽量人性化,这样能拉近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距离。

4.职业管理者素质

在教育改造的同时,监狱警察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监狱管理。监狱的整体运行、罪犯的生活改造,从吃、喝、拉、撒到喜、怒、哀、乐,这些都牵着监狱安全及社会稳定。因此,需要监狱警察既要有管理学知识,又要具有心理学知识;既要广开言路,又要严肃纪律;既要防微杜渐,又要“桃李”成行。

5.职业牺牲精神

我国现行的监狱仍然以办企业、办社会为主要的运行模式,在警力有限的背景下,为确保平安就造成了“家家难安”。值班、学习、应急、应检,有上班时间,没下班时间;有节假日,没有定休日。造成难尽孝、难尽责、难尽义,家庭纷争较多。因此,监狱警察职业有些时候必然会形成取舍,有些时候也必然会面对牺牲。舍小家、助大家、舍私利、保公利,这是职业素养,也可以理解为是职业牺牲精神。

二、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新生动力不足产生的原因

随着现代化文明监狱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随着物防、技防水平的不断提高,监狱安全事故大幅度减少,安全防范能力不断加强,监管、改造、矫正理念不断创新,矫正质量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不断增强[1]。监狱环境、执法环境、管理模式均有很大改善,但也因为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精细化,监狱警察的责任和使命更加艰巨,压力和挑战陡然而生。长期的这种状态造成监狱警察职业建设的新生动力不足,其突出表现就是对职业的倦怠,而这种职业倦怠像传染病一样,萦绕于监狱警察心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环境差异产生的职业心理障碍

1.职业场所原因

监狱警察的工作环境在监狱,早出晚归的工作习惯使其终日面对的都是高墙四角天空。监管的红色“警示线”具有压倒一切的排他重要性,造成了“电网恢恢、逃无觅处”。铁门、铁锁、铁枪、“阴森、冷酷”。再有,监狱出于安全角度考虑,一般远离市区,甚至地处山地或边远山区,“一山一河一监狱,有花有草没有家”。一些监狱警察工作单位离家较远,长期值班、加班,家庭生活难以料理。

2.职业对象原因

监狱警察的职业对象是罪犯,这是被主流文化和健康思想否定的群体。从改造对象的角度,监狱是改造社会丑恶的集中营,改造邪恶的存储器。改造的过程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错过——悔过——罪过到罪过——错过——悔过;是面目狰狞、穷凶极恶到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这一改造的过程迫使监狱警察每天都必须面对形形色色的罪犯。很多罪犯心理疾患严重,敌视、辱骂、攻击、斗殴、自伤、自残甚至袭警。打、砸、抢、盗、奸、杀等,这些背世消极的语言、行为、心理,久而久之也会对监狱警察心理及传统价值观产生影响或侵蚀。为了在管理上达到改造要求,在梳理极端分子的语言、行为的同时,往往也会产生与主流文化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职业需要。然而,这种职业化的行为带有一种亚健康色彩,很难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3.职业与职责的矛盾

首先,我国警囚比例差异大,监狱警察职数有限,致使监狱警察要充当多种角色。既是执行者又是管理者,既是公务员又是企业管理员,既是老师又是医生,既要充当亲人又要充当友人。这样的角色频繁转换,必然导致工作量的增加,长时期必然造成力不从心、身心疲惫,进而产生对工作的倦怠。

其次,监狱警察的自然人属性,即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既要尽职又要行为人之道,监狱警察职业因身份关系和工作关系的冲突造成很多家庭的矛盾与纠纷。

再次,培训不足造成职业能力与职责失衡,职业感枯竭。8小时的待遇,12小时的工作量,24小时的责任,高负荷、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性质,使监狱警察成为国家机器上磨损最快的部件[2]。

4.环境氛围原因

随着犯罪形势的复杂化,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增多,监狱内外“勾联”增多,监狱警察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罪犯,又要应对“形形色色”的罪犯关系。这里既有监狱内的监管压力,又有来自监区外的同伙、亲友的威逼利诱。有属于自己的,也有殃及家人的。全天候的安全防范意识使神经每一刻都处于紧张状态。上班警觉、下班警惕、二十四小时警察。

(二)主观感受原因

客观方面的原因可以通过法律制度加以解决,然而,主观方面的切身感受才是监狱警察倦怠的核心因素。

1.被社会意识边缘化

由于监狱警察的工作环境、工作状态离大众较远,在时间上也产生了与大众沟通的障碍。因此,很难有人能正确评价监狱警察的社会功能。而惯常提及的就是“管教”,即天天与犯罪分子打交道,难免“职业被环境污染,环境影响人”。在一些场合,一提及监狱警察总有一种“盗名”的感觉,有人认为“监狱警察素质不高”,这是典型的名誉被暴力占位。任何良性的交往圈似乎都不需要监狱警察这一功能链,因此,职业不被重视。

2.成就感缺失

监狱警察的高强度作业,是在度人、造人、育人。它的使命的双重性,既是刑罚的执行者,又肩负监管、教育、改造罪犯的任务。在改造人、教育人方面其是老师,其所肩负的责任是将罪犯改造成新人。但由于教育对象的差异,很难找到教育工作者那种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其次,监狱警察从职务、待遇上很难产生职业激情。工作单调、辛苦,干部职数有限,很难满足监狱警察的成功动力需要,积极心态受影响。付出多、回报少,已成为监狱警察的职业共识。再有,很多监狱警察缺少现代科技知识,管理学理论等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不足,自行支配的时间较少,知识更新较慢。经常用固有的知识去应对日新月异的新罪改形势,工作压力随之而来。

3.社会地位与社会功能不对等

监狱从其功能来看,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承载着社会安宁与进步的责任。监狱警察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守护者。犯罪是对文明的亵渎,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颠覆,是“弱势”群体的巧取豪夺。而监狱警察是驱邪除害、回本复原的医生,是守护文明、进步、发展的斗士,其理应得到认可与尊重。然而,世俗的一部分人却并未体味深刻,这种对监狱警察边缘化的认识是有智者的无知。

参考文献:

[1]李德超,宋行,潘学龙.监狱执行力[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8.

[2]冯建仓,鲁兰.中国监狱人民警察权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03.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w Dynamical Inadequacy for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CUI Ji

(Heilong Jiang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f Plitecs and law,Harbin 150080,China)

Key words: prison police;professionalization;cause

作者:崔季

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研究论文 篇2:

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摘 要 监狱人民警察的专业化建设是提高监狱警察执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对罪犯教育改造的重要条件。在实际中,我国对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够重视,建设滞后;监狱人民警察的专业性不足,人员结构不佳;专业知识缺乏,改造能力有待提高;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培训欠缺。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措施有下面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对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化建设;第二,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创造好的体制政策环境;第三,建立有利于监狱人民警察专业化发展的教育培训体制,提升其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电监狱人民警察;专业化建设

监狱人民警察是在我国刑罚机关依法从事监狱管理、执行刑罚、改造罪犯工作的人民警察。监狱人民警察不仅具有国家性、治安性和武装性的特征,还具有角色多样性、功能特殊性和任务艰巨性的特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队伍素质有较大改善,队伍管理机制逐步健全,队伍发展趋势向好。另一方面,我国国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改善。如何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1 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的现状

虽然目前我国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对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够重视,建设滞后

有相当部分人没有认识到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管理和教育罪不需要许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要有经验有权威就够了。在执法水平方面,只追求合格警察的普通要求,即“跑不了”、“管得住”。在队伍培训方面,不注重专业素质的培训,只注重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监狱改造方面,专业发展的要求没有得到体现。

1.2 监狱人民警察的专业性不足,人员结构不佳

现在我国监狱的现状是大机关、小基层。在人员构成上,直接开展罪犯改造工作的人员比例较小,开展行政、后勤保障以及生产经营工作的人员比例较大。这种局面是很多监狱的通病,它对监管改造工作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1.3 监狱人民警察的专业知识缺乏,改造能力有待提高

在监狱系统,人民警察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差异较大。许多监狱警察在墙内工作,拥有的培训教育机会不多,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及时更新、充实,结果导致部分监狱人民警察的专业知识、指挥协调能力以及说服教育能力都有所退化。这对新时期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利。

1.4 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培训欠缺

现在,很多监狱人民警察不仅监管改造罪犯,还要开展经济工作;不仅要管理监狱,改造罪犯,执行法律,还要组织生产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自我提高。此外,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培训比较欠缺,将教育与培训相混淆,培训时间不足,经费投入不够,培训的灵活性、适用性和长期性也不足。

2 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措施

2.1 加强对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化建设

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形成需要有大环境的,既需要内部成员积极主动的构建,也需要外部的促进力量。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强对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建立职业道德标准。其次,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虽然是从群体内部产生的,但是它也有一个学习和接受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新的监狱人民警察来说。因此,对监狱人民警察的教育培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培训应该在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方面,应该在有关高校专业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将基本的职业精神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拥有较高的自我约束意识;另一方面,应该对在职的监狱人民警察加强道德培训,使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职业境界能得到提高。再次,可以创造条件让社会积极参与监督。某一种职业道德的监督者是社会,所以创造条件让社会积极参与监督,有利于为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供强大的外部促进力量。在内部监督方面,应该加大政务公开和警务公开力度。监狱应该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挥党员的监督作用。在外部监督方面,可以定期对监狱进行监督执法检查,拓宽检查人员和罪犯的接触渠道,加强警务在社会的公开力度,保证监狱人民警察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提高他们的廉洁意思,遏制监狱腐败。

2.2 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创造好的体制政策环境

现在我国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外部的制度建设不到位。专业化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推进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首先要设定一个专业建设的标准,为专业化建设指明方向和目标。国家应该建立一个专业化建设组织专门负责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这个组织要开展对现有岗位和职能的专业分类,对专业化建设制度一定的标准。其次,要对监狱警察人事管理行政化过度的问题进行解决。我国监狱普遍实行行政长官负责制,而且有专门的行政法规和规则对这些责任做了规定。这种责任制使监狱人民警察不得不用对长官的负责来代替对事业的负责,用对长官的忠诚来代替对法律的忠诚,对监狱人民警察的专业化发展很不利。要解决过度行政化的问题,需要加强立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要使区分监狱人民警察的监管改造活动和刑罚执行活动,解决非专业化、非职业化的问题,也应用法律的手段。

2.3 建立有利于监狱人民警察专业化发展的教育培训体制,提升其专业化水平

建立教育培训体制,是提高监狱人民警察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国家应该在教育培训体制的建立中,注重职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监狱人民警察专业化的首要步骤就是开展职前培训,逐步建立健全职前培训体制。其次,还应该对在职的监狱人民警察“补课”,进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和多种层次的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伟,王武,童强.我国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瓶颈与突破[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01).

[2]余蕊娅.对云南省监狱警察初任培训工作的思考——以青年警察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为视角[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1(01).

[3]王丹凤.监狱管教警察专业化的现实诉求[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0).

作者简介

白亦清(1983-),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司法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监狱学。

张晓菲(1981-),女,博士学位。现为中央司法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警察学。

夏琳(1983-),女,硕士学位。现供职于燕城监狱。研究方向为社会医学。

作者单位

1.中央司法警察学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2.燕城监狱 河北省三河市 065201

作者:白亦清 张晓菲 夏琳

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研究论文 篇3:

中国监狱系统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专业化建设,都在建立具有本行业特色的职称制度。监狱系统传统的“大一统”职称评审体系,只能对部分专业岗位进行评审,且评聘分离,而大量的从事监管矫正工作的监狱警察则被拒在职称评审的门外,职称评审在中国监狱系统当中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借鉴西方经验,在中国监狱系统设立矫正师职称,建立矫正师职称评审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

关 键 词:监狱系统;职称制度;矫正师职称

收稿日期:2011-11-14

作者简介:缪文海(1972—),男,江苏姜堰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监狱学、社区矫正。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而理论上的“职称”内涵应是指专业技术(或学识)水平、能力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及工作成就的标志。职称制度是国际上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对专业技术人员评价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各国采用的模式不尽一致。在我国,职称制度一般包括职称评定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监狱警察职称制度是对监狱人民警察专业技术评价和使用的管理制度,是监狱系统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监狱系统职称制度实施状况

新中国监狱建立初期,为了刑罚执行、解决监狱生存问题的需要开始重视监狱专业技术工作。在20世纪50-60年代,监狱为保障罪犯身体健康依法开展的体检、治病防疫和办理老残犯的保外就医、监外执行而普遍建立了医院、卫生所等医疗机构,设置了专门的医务人员,以及因特定历史条件下大多数监狱地处偏僻而不得不自办社会,如设立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而配备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当时建立专业技术制度主要是为了围绕监狱的生存问题而展开的,是与当时我国社会发展的国情相适应的,其有力地促进了监狱工作的稳定与发展。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使监狱企业产品生产符合行业标准的需要,监狱设置了工程类、农林畜牧类、经济类等专业技术职务,这些专业技术职务的设置在监狱经济的发展、监狱企业迈向市场、监狱自办的各类配套设施与社会接轨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监狱办特殊学校的需要,监狱在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方面配置了专职或兼职的政治、文化、技术教员,并按社会学校的规定,评定了教师职称;为了加强监狱的政治思想工作、狱内侦查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相应开展了政工专业、狱内侦查专业和研究专业等职称的评定工作。这一时期,对监狱专业技术的重视达到了一个顶峰,但由于当时的环境因素,各省、市(区)间执行并不完全一致。2002年监狱警察过渡为公务员后,监狱警察开始实行单一的公务员职位序列管理制度。监狱从事专业技术的警察职称实行只评不聘的办法,职称与工资待遇脱钩。

目前,监狱系统中只有从事会计、工程、卫生、农业、生产、档案、经济等专业技术性工作的监狱警察参加相应系列的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评审,而大量的从事监管改造的监狱警察不参加职称评审,只走行政职务的职业发展之路。随着监狱警察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不仅以上的传统岗位被称为技术性岗位,其从业人员可以评审专业资格,而且教育、矫正、管教等岗位也赋予了技术含量,现在许多省市监狱管理部门开始探索警务技术职称建设(如,江苏省监狱系统正在试点的警务技术职务)。另外,我国《公务员法》将公务员职位分类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也为监狱警察职称制度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无论现在,还是未来,职称制度都是监狱系统警务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过,以往的监狱专业技术职务的设置主要是为监狱经济、监狱(所)办社会的需要而服务的,与监狱的主体职能(惩罚与改造罪犯工作)缺乏较直接的联系。现代意义上的监狱警务技术职务则主要是围绕强化监狱职能设置构建的。同时,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以前的专业技术职务为现今的警务专业技术职务的创制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现今监狱警务技术职务的创制是以前监狱专业技术职务的深化与发展,也是监狱行刑专业化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志。

目前监狱系统正常开展职称评审的职位,主要是从事如下职位的监狱警察:医疗卫生、档案、农业、会计、机械、经济、石油化工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工艺美术以及监狱理论研究等。每一种职称都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每一职级都设计相应的申报条件及评审条件:①学历、学位;②计算机、英语合格证书;③论文著作;④继续教育;⑤年度考核材料;⑥工作年限要求。其中论文著作是硬性条件,其他条件相对宽松。每年申报时间一般在3-6月份进行。其申报程序:省市监狱管理局转发或下发各专业评审机构的职称评审通知→符合条件的监狱警察向监狱政治处申报,填写申报表→监狱政治处初审→送省市监狱管理局警务人事处→送各社会专业评审机构。

二、现行监狱系统职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监狱系统职称制度存在如下三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因监狱警察职位分类制度及职业资格制度缺乏而在监狱系统职称制度上的连锁反映。

⒈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发达国家的监禁制度已经完成了现代化的转型,其分工日趋细致、专业、科学,大大节约了执法成本,提高了行刑效率及社会效益。而我国目前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的监狱工作模式,使监狱工作分工不细,专业化水平不高,监狱机关把监狱警察视为“万金油”,结果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精,只满足于“看得住、管得了、跑不掉”的初级监管水平。所以,大都数监狱机关对监狱警察的专业化建设认识不足,认为矫正罪犯不需要高深的专业技能,对监狱警察的专业职称评审持无所谓态度,职称评审完成是监狱警察个人的事,与单位无关。因此大部分监狱警察只有职务,没有职称。

⒉没有监狱特色的职称制度体系。目前,监狱系统只有医疗、工程、财会、审计、心理、教育、监狱理论研究等少数专业岗位在社会上有对应的职称评审。而大量的从事监管改造工作的监狱警察,由于目前26个职称系列中缺乏与之相对应的专业职称名称及评审、评定机制,因此就被拒之在职称评审的门外,只能走“独木桥”式的行政职务发展阶梯。对于符合申报条件的监狱警察,在参与职称评审时,其要求、标准与社会上其他职业专业人员等同,并委托社会专业评审机构评审,也没有照顾到监狱工作的特殊性。而社会专业机构的评审人员由于对监狱工作了解不够,在评审时容易出现误差,甚至对监狱专业人员的研究及技术不予认同。加之监狱警察的职位分类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尚未建立,所以监狱系统至今尚未建立有监狱警务技术特色的专业技术人员分类。

⒊职称与职务晋升、政治、经济待遇分离。监狱工作中有很多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由专业人员从事这些工作。这就在专业人员的待遇和管理上提出了相应的专业化要求。从事不同专业工作的人员,应该按照不同的专业技术等级去进行专业发展,获得相应的薪水和其他待遇。对于监狱中的许多专业人员来说,也应该按照同样的专业技术等级去进行专业发展,提供与其专业等级相适应的待遇。例如,对于罪犯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从事中等文化和技术教育的人员,应该按照教员、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等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发展并享受相应的待遇。对于从事其他专业性工作的人员,也应该依次类推,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进行专业发展并享受相应的待遇。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而且能够通过提供相应的待遇,极大地调动监狱中专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促进监狱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但是,目前这种人人都是警察的局面,就是没有考虑监狱内很多专业人员的专业发展要求,因而使他们难以获得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机会,即使在花费很多努力评定了专业技术职务之后,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薪水与待遇。因为按照目前的现状,监狱中实际上只有两种工作资格和待遇发展系列:一种是行政职务系列(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和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厅长等);另一种是警衔等级系列(警员、警司、警督、警监等)。如果专业人员未能竞争上行政职务,那么,即使他们在专业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和水平,也难以享受到与其专业水平相适应的待遇。这就极大地损害了技术型警察的切身利益。造成了监狱警察要么没有符合条件的职称可评,要么只评不聘,职称评定只具有称号性质,高职称的科员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了一些符合条件的监狱民警不愿意或放弃参加职称考评的后果。如监狱内医务人员不愿意、不努力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的现象已成为家常便饭。因为狱内医生有证与无证一个样,假如因无证而不能从事医务工作则更好,免得承担医疗风险与义务。

三、建立中国监狱系统特色的职称制度

职称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学识水平、综合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载体,是一种荣誉性的职衔标志,是组织评价、激励人才的主要手段,是进行人才资源科学配置、合理使用的基础和重要依据。[1]显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政策的导向、职称工作的效果关系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正确评价,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正确使用及其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优化和科学合理的配置。由于监狱系统传统的职称制度在监狱行刑专业化的发展中愈来愈暴露出它的某些局限性和弊端。因此,建立符合监狱主体职能、贴近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特点,与现代监狱警察管理制度相配套,具有竞争激励机制、充满生机活力的科学的富于监狱系统特色的职称制度势在必行。

针对中国监狱系统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建立中国监狱系统特色的职称制度的关键是“两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是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建立中国监狱特色的矫正师制度。设置矫正师职务主要是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监管改造的民警提供职业发展阶梯,吸引和稳定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他们立足本职岗位,成为本职工作的专家。所以,应该像教师、医生、律师等职业一样,建立相应矫正师等级制度,按照监狱警察的文化程度、从事该项专业的工作年限和实际工作成绩分别给以评定不同级次的矫正师。二是建立职称与工资挂钩制度。如果仅仅只有职称制度,而没有把职称与政治、工资待遇等挂钩,就不可能调动专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会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促进监狱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一定要在建立专业职称制度的同时,制定和建立职称与工资挂钩制度,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享受相应的待遇,从而不断提高专业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民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一)构建监狱特色职称制度的必要性

⒈监狱警察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需要。监狱警察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为职称制度发展提供了极好机会,也推动了职称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为适应监狱行刑专业化发展,监狱警察的分类和岗位设置将不断科学化、合理化,逐步走上专业化、专门化和职业化的发展轨道。监狱警察的专业化建设,使监狱特色的职称制度建立有了坚强的岗位支撑。因此,在监狱警察职业化、专业化正不断探索、发展的情况下,职称制度也应当紧紧跟随监狱警察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步伐,摸索职称制度改革创新之路,使职称制度发展与监狱警察职业化、专业化及监狱警务制度的发展相互协调、融合。而职称制度的建立又成为激发警察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进而加强警察执法能力建设,带动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

⒉监狱民警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监狱人民警察也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但由于现行公务员制度只提供了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职务系列,行政领导职务只设置了15个级别,监狱基层公务员在行政领导职务晋级的空间很小。大部分基层公务员没有晋级的机会,职业发展阶梯过于单一。如果,另避渠道,设置监狱公务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就可以解决许多监狱警察多年来在行政领导职务上没有晋级的机会的问题,有利于培育一大批监狱行刑管理工作的专家人才,从而更好地提高监狱行刑工作专业化的水平和行刑效率。如果设置监狱矫正师制度,可以增强职务与职级的激励机制作用,就可以解决基层许多监狱警察的政治和经济待遇问题,调动监狱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吸引人才,稳定队伍。[2]

⒊国家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司法部早在《2003-2005年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纲要》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队伍建设的“革命化、正规化和专业化”的工作目标,标志着我国监狱的专业化进程已由理念向实践迈进。2004年中央转发了《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对司法机关的人民警察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和单独的警察职务序列,提出了根据职位特点分别设置警官、警员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在司法机关内部中的公安机关亦已开始进行建立警务技术专业职务制度的试点和试行工作。公安机关根据其职位特点,将警务技术职务分为行动技术官、法医官和鉴定官三类七级。监狱是我国司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应有自己的警务专业技术职务及职称序列。

⒋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早在1957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核准的《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49条对此有明确规定:“管理人员中应该尽可能设有足够人数的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社会工作人员、教员和手艺教员等专家。”在美国,1993年在50个州的矫正机构中,有279名精神病专家、1446名心理学家、1061名社会学工作者、2273名个案工作者、793名娱乐治疗专家、3090名顾问。韩国监狱设置矫导官,并评有职称和级别:其中设有矫导理事官(2级,全国只有4人);矫正副理事官(3级);矫正监(4级);矫正官(5级);矫监(6级);矫尉(7级);矫查(8级);矫导(9级)。形成了较完善的矫正人员网络。德国监狱对罪犯的教育主要由社会专业人员承担,心理学家从事心理诊断、矫治和咨询。但是监狱专业化程度不在于学历的高低,而主要看警务技术专业职务的数量与质量。当然西方国家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完全是我们所指的监狱警务技术专业人员。

(二)建立监狱系统特色的职称体系

监狱警务技术职务是监狱机关特有的专业技术职务,是围绕监狱机关的刑罚执行职能,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根据监狱行刑工作的专业化特点设置的。监狱警务技术的专业特点是监狱行刑工作所特有的,与其他公务员职位相比具有不可替代性,与监狱原有的专业技术职务也有质的区别。每一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特点和标准,只有体现行业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才会对该行业的专业化进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学校的教师、卫生系统的医师等。监狱机关的工作大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许多职位还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创制新的监狱警察警务技术职务正是为了顺应监狱行刑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内在要求而设置的。

根据国家人事部、司法部《关于监狱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参照公安机关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和单独警察职务序列有关问题的意见》的精神,可将监狱警察分为警官、警员和警务技术类职务序列,警务技术类又可分为矫正警务技术职务(即矫正师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两大类,其中矫正师职务制度是监狱警察职位分类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于警官、警员职务的监狱警察,可按照我国《公务员法》及现行的职务系列制定,继续设立监狱长、政委、副监狱长、副政委、科长、监区长、教导员等职位,分别是处级、科级。对于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监狱警察,如工程、农业、社科、经济、会计、审计、统计、卫生、档案等,由于目前该类专业职称评审体系已较为成熟,应继续按目前专业技术职称的做法,确定专业职位,如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以及医师等,其再分为初、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政工纪检职位可以设立政工师。对于那些大量的、在目前中国职称体系中没有对应名称及评审标准的专业技术类岗位,如管教类监狱警察岗位,可通过调研论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设立矫正师职务,建立矫正师职称评审体系。可以说,当前,中国特色的监狱警察职称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的关键是探索建立监狱矫正师制度。建立矫正师制度有利于改变单一的公务员职位序列管理制度,使监狱警察的职业发展具有多元选择,有助于增强从事监狱警务专业技术的人民警察的职业认同感;有助于加强监狱警察专业化建设,激励监狱警察不断提升矫正改造罪犯的水平及提高矫正效率。

西方国家的监狱矫正师制度建设相对较为成熟,而我国则处于探索阶段,江苏监狱系统于2009年出台了《关于开展矫正警务技术职务序列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实践上全国首开先河。

⒈矫正师主体的确定。监狱哪些岗位可以过渡为矫正师呢?在学术界,目前对矫正师的职位设置存在二种分类。第一类是执法岗位、监管岗位、矫正岗位和罪犯保障岗位上的监狱民警,设为矫正师职务制度的主体。[3]如下表:

第二类主张将监管看守类、行政管理类、教育矫正类、服务保障类和专业技术类等5类岗位设置为矫正师。[4](p111)

对于第一种,结合监狱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情况,把心理矫治类排除在矫正师之外显然有待商榷。对于第二种把服务保障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如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宣传培训等;二是后勤保障人员,如对外接待、文秘档案、生活服务等)列入矫正师序列的观点也值得进一步研究。鉴于监狱内管理型人员较多,矫正型人才过少,大多数矫正人员因缺乏专业知识,而不能有效开展矫正活动的现状,对矫正师职务的设置可采取渐进式设置的方式:在当前一个时期,主要将监管看守类、行政管理类、教育矫正类、专业技术类设为矫正师。待条件成熟后,仅保留执法岗位类、监管岗位类、矫正岗位类,即管教类职位,以强化它的技术特性,减少其行政色彩。

⒉矫正师职称评定的条件。矫正师职称的确定,可由司法部参照教师、医师职称体系,编制我国矫正师等级,对矫正师的条件、评定、晋升、降低和取消作统一规范的规定。

矫正师等级的确定。应以矫正师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管理改造罪犯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对于矫正师的等级设置,可以借鉴工程师、教师等职称等级设置方式,考虑将矫正师分为高级矫正师、中级矫正师、初级矫正师,对应于其他职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高、中级技术职务分为两级,初级矫正师分为三级。鉴于目前的公务员管理模式,监狱警察只和行政职务挂钩,可以考虑将每个级次与所聘任岗位和享受的待遇相对应,其对应关系如下表:[5]

德才表现。德才表现是确定矫正师等级的重要依据。“德”是指矫正师的思想品德状况。“才”是指矫正师的才能、能力,包括矫正师的法律和理论水平等。矫正师的思想品德和理论水平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业务水平。矫正师是依法行使刑罚执行权的人员,矫正师的业务水平主要是指对罪犯实施管理技能,规范执行刑罚技能,教育转化改造罪犯技能,心理矫正技能和科学组织罪犯劳动生产技能。考察矫正师的业务水平,主要是看矫正师的管理能力,而不是工作量的大小。

工作实绩。矫正师的工作实绩,是指矫正师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成绩。矫正师处于不同的工作职位,其工作实绩的评判标准也不同。省级监狱管理局要统一规范监狱各职位的工作目标及准则,制订一套既有量化标准,又符合职位实际,既简便又有操作性的职位考核标准。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矫正师等级的确定包括矫正师等级的晋升、降低等,都应以矫正师的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

工作年限。矫正师的工作年限是确定矫正师等级,尤其是决定矫正师晋升的重要依据。矫正师的等级一般是按其工作年限逐级晋升,每隔3年或4年晋升一级。晋升期限届满时,要对该矫正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予以晋升;考核不合格的,延期晋升;德才表现、业务水平、工作实绩特别突出的,可以提前晋升。

⒊矫正师评定的操作。凡符合矫正师条件的在编人员,要求晋升矫正师等级的,自己应写书面申请报告,填写有关申报表格,然后由单位人事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矫正师评定委员会对申请人进行考核,考核的材料最后由自己本人签名,再报到上级评定委员会评审。在考核中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考核的材料本人认可。

【参考文献】

[1]李素矿.浅析我国职称制度改革发展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

[2]蔡方辉.设置监狱矫正官职务制度[J].中国司法,2006,(04).

[3]李宏伟等.监狱人民警察职位分类管理研究[J].中国监狱学刊,2008,(06).

[4]于爱荣.矫正技术原论[M].法律出版社,2007.

[5]汤继乐.监狱矫正官问题散谈[J].江苏警视,2010,(04).

(责任编辑:牟春野)

Study on the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Title System of

Chinese Prison System and Countermeasures

Miao Wenhai

Abstract: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Social labor division more and more refinement,to adapt to this change,businesses are conduc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ing the title system of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Looking at the international,to adapt to the reform of the national judicial system,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ison policemen is imperative,so the construction of title system of the prison system has become necessary to explore,the traditional "monolithic" title evaluation system of Prison system,Only part of the assessment of professional positions,and Employment for the separation,And a lot of prison policemen engage in supervision and correction is rejected outside review of the title,the effect of the title assessment has not work completely.Thus,Using Western experience,the establishment of title system of therapists,established therapists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title is very necessary.

Key words:prison system;professional title system;professional title of therapists

作者:缪文海

上一篇:跨文化交际视阈商务英语论文下一篇: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