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19

园林植物艺术设计论文 篇1:

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设计表达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是城市街景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景观设计、园林、园艺等相关理论。本文在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仔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设计表达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艺术设计

Key words: Gardens; Ornamental Plant Landscape; Art Design

文献标识码:A

1植物的艺术特征

植物的色彩、质地、形态等因素对构成景观功能的发挥影响较大。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在景观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植物。因此要合理地组织植物空间,就必须研究植物可感知的性状,了解植物的形态、质感及颜色,才能塑造优质的城市绿化环境。

1.1形体姿态

在植物的多种特征中,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借助于人的视觉来感受的植物形体姿态。形如华盖的龙爪槐,盘踞横逸的黄松,轻飘飞舞的垂柳,挺拔耸立的水杉,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变化多姿的树形为设计者创造富有特色的绿化空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植物的树形可以分为25个基本树形,不同树形特征带给人的感受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尖塔状及圆锥状树形有严肃端庄的效果;柱状狭窄者多有高耸静谧的效果;具有圆钝、钟形树冠的一般会产生雄伟浑厚的效果;而一些垂枝类型,常形成优雅,和平的气氛。利用树形特征进行单体造型和培植组合来营造气氛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手段。

1.2色彩

植物色彩七彩纷呈、变化万千、各具特色。仅仅是叶片的绿色就有嫩绿、浅绿、鲜绿、浓绿、墨绿等等的区别,而某些树种的叶片,其叶背与叶表的颜色也截然不同,在风中摇曳的时候色彩斑斓,非常引人注目。植物的叶子根据颜色是否在秋天变色分为常色叶与秋色叶两类,凡是秋季叶子有明显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树,如枫香、鸡爪槭、银杏等,它们是营造绿色植物空间特色时尤其应当关注的种类。

植物花朵的颜色要比叶片更加丰富,红色的月季与合欢,白色的茉莉与白玉兰,黄色的桂花与腊梅,紫色的丁香,还有完全人工培育的黑色郁金香,种类无数,色彩无数,有时一个植物品种的花就涵盖了所有的色系。熟练掌握当地植物的花期与主要色系,应当是城市绿化工作者的基本功,富有匠心的利用好植物的花朵色彩,往往能为一处绿化空间的特色带来画龙点睛的精彩效果。采用花境的处理手法,使色彩丰富、层次分明,而这种处理手法,在街景绿色空间中极易塑造出良好的效果,如维也纳。

1.3气味

一般艺术的审美感知,多强调视觉与听觉的感受,唯有植物景观中的嗅觉感受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道出了妙趣横生的梅花清香之韵。人们嗅觉感受植物的芳香,得以绵绵柔情,引发种种醇美回味,产生心旷神怡之感。所以熟悉和了解植物的芳香种类,包括绿茵似毯的草坪芬芳,清香淡雅的荷香;编排好植物开花的时间对植物景观芳香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1.4季相变化

由于气候的变化,植物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时刻变换着外貌。把植物景观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根据城市街道多种功能的综合要求与艺术节奏结合起来,做出多样统一的安排,就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季相构图。

植物的季相变化,可以在一年的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许多植物,从开花到结果,从展叶到落叶,像交响乐一样,时刻变化着,从色彩、光泽和体形,都像音乐一样流动着。每一处植物景观,每一种植物类型,在季相布局上,应该各有特色,应该各有不同的高潮。另外,季相交替在各种种植类型的安排上,也十分重要。同一个花坛,有一年四季的季相安排,同一个花境,同一个花群,同一条林带,同一条园路的路旁栽植,同一个建筑四周的种植设计,都要安排一年四季的季相构图,不能一季开花,一季萧条,呈现偏荣偏枯的现象。同时各种种植类型的季相设计,必须根据植物生长的物候期和生态要求来设计。

1.6文化精神

某些植物除了具有以上这些外在的直接使人感受的特征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含义,它们构成了植物潜在的特征。比如竹子,其原因就在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了虚心和气节,每日观竹相当于时时提醒自己作学问要虚心,做人要有气节。植物的文化含义一直是我国园林绿化的基本内核之一,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和《楚辞》中已经有关于不同植物有不同含义的大量比喻。熟悉并且掌握某些植物的文化寓意,是对植物特征的更深理解,巧妙利用这一点可以使城市街道特色绿化空间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

2植物的景观配置模式

根据城市街道的特征,总结其景观配置模式主要有: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密林式、简易式、多层式。

2.1自然式

自然式是根据地形与环境来模拟自然景色的绿化模式,从植物的配置到活动空间的组织、地形的处理等都以自然手法来组织,形成一种连续的自然景观组合。如武汉市墨水湖北路动物园旁的景观花坛以游龙状的罗汉松和铁树桩为主景,配以流线形的时令花卉,点缀几株球形植物,配以地被植物金叶过路黄,给人以自然式园林的休闲风光。(图1)

自然式植物配置,一方面讲究树木花卉的四时生态,植物的自然形象与建筑、山、水的配合关系;另一方面则追求大的空间内容与色彩的变化,强调整体的景观效果。沿街在一定宽度内布置由不同植物种类组成,具有高低、浓淡、疏密和各种形体变化的自然树丛,注重植物层次、色彩与地形的运用,形成变化较多的景观轮廓与层次,在四季之中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增强街道的空间变化。

2.2规则式

规则式是指有规律的布置植物,或以某种规则的图案重复出现,注重于装饰性的景观效果,对线形注重连续性,对景观的组织强调动态与秩序的变化。适合城市交通性街道的园林植物布置,因为绿化空间成带状,因此能使街道园林植物景观井然有序,而且有规律的、简洁的绿化模式能满足交通性街道安全、快捷的交通要求。

规则式的植物配置形式多为常绿植物、乔木、灌木与花卉的交替使用,形成段落式、层次式、色彩式的组合。修剪的各类植物在规则式的街道园林植物景观中,常常表现出庄重、典雅与宏大的气质。植物的高、低层次的组合,往往使规则式街道植物景观的景观效果对比鲜明,色彩的搭配更为醒目,成为城市街道景观的地域性标志。在规则式的布局中,小品等景观构筑物,也以秩序组合并加以点缀,同街道园林植物景观取得统一,并融为一体。

2.3混合式

混合式是指布局注重自然与规则的统一与分离,在统一之中求得共融性,分离之中求得对比。因混合式兼具自然式与规则式两者的特点,所以变化较多,在景观中注重点的秩序组成。混合式的空间构成,在点的变化中形成多样的统一,同观者之间的距离可更近一些。它不强调景观的连续性,更多的是注重个性的变化。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中,混合式的手法较多地应用于城市街道绿化景观变化丰富的区域。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街道园林植物景观。就是将修剪成形的乔、灌木植物规则式布置并与自然式布置的草本及灌木相结合,创造出宜人的景观。

2.4密林式

密林式街道两侧主要布置乔木、灌木、常绿树和地坡形成的浓密的树林。竖向层次丰富,街道空间有明确的方向性,行人与汽车走入其间如入森林之内。密林式街道植物景观一般适合于路侧有较宽绿地,且又遮蔽的路段。两侧树木枝叶繁茂,不易看到周围其他的景物。如果是自然式种植,则比较适应现状地形,可结合丘陵、河湖布置。采取成行成排整齐种植时,若将地形整齐,则能使景象庄重。

2.5简易式

简易式指在街道两侧各种植一行乔木或灌木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形式,在街道植物景观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形式。简易式适合于以步行为主的、人流量大、停驻时间较长的空间,如生活性街道和步行商业街。

2.6多层式

沿路两侧布置多行落叶乔木、常绿树、灌木和绿篱,形成高低不同,色彩各异的层次。特别是常绿树和花灌木能显露观赏的特色,行进在路中可产生整齐中富于变化的感受。在用地上可根据层次的多少安排相应的面积。多层式不仅在景观上起到美化街道环境的作用,同时也为城市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的生态环境。由于是乔、灌、草等植物相结合运用的一种布置手法,如同一床厚棉被,将灰尘、噪音等污染物和其他给人造成伤害的污染源隔离开来,这种布置手法多运用到街道路幅较宽的街道中。

事实上,在平面布置中的一小组树木,其树冠就可以向棚架一样形成顶面,如果充分考虑绿化所有的面,进行有机组合,就可以在街道中创造出宜人的绿色空间,垂直墙面与屋顶,这正是建筑师与景观设计师值得考虑,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地方。武汉市目前还没有发现垂直式植物景观比较突出的街道,这里引用比利时和巴黎两个城市中街道垂直植物绿化景观,希望能给武汉市的垂直绿化提供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洪成.吕晨.城市园林街景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 日.土木学会编.章俊华.陆伟.雷芸译.道路景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梁永基.王莲清.道路广场园林绿地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作者:周忠玲 王 杰

园林植物艺术设计论文 篇2:

园林植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园林植物》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季节性,传统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已不适用于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的高职教育.本文介绍了笔者在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园林植物;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园林植物丰富多彩,是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园林植物》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应园林植物生产、养护、配置等岗位,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外部形态以及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和应用能力,为后续的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以及栽培养护等专业内容的学习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季节性,据调查,传统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已不适用于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的高职教育.近年来,笔者在园林植物教学过程中,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对课程教学设计做了如下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构建教学内容

1.改革传统学科体系课程结构.

传统的植物课程,内容按章节排列 ,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的倾向.通过市场调研及论证,系统的植物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没有直接联系,不适用于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的高职教育.因此,要转变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构建教学内容.其理论知识的选取范围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教学内容确定后按“项目”实施,将知识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到学习情境中,既涵盖了传统课程体系的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将理论教学渗透其中,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 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园林植物课时数不断压缩.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使教学质量不因为学时的减少而受到影响.

3.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结合植物生长的季节性,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4. 园林植物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往往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次序先认识内部构造,再学习植物分类,识别园林植物时,已经是冬季,需要现场观察植物的叶,花或果时,已经看不到了.因此要进行教学调整,根据植物季节变化规律安排课程内容.学期初,先学习分类基础知识,带领学生进行园林植物外部形态识别,让学生掌握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认识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再进行植物内部解剖构造识别,最后学习园林植物的应用.这样学习情景的编排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外部到内部,从局部到整体,从识别到应用, 对应任务逐渐扩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 注重和后续课程的合理衔接.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如果孤立地讲解园林植物的识别,容易使学生所学知识前后脱节.这必将导致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教学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园林植物识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强调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及园林应用的主要形式,让学生了解各类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使用频率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植物配置的形式,分析其绿化的现状,特点,为学生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上述的课程设计思路,将园林植物课程设计为园林植物分类基础,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应用3个层次,7 个学习情境。

1.”项目式”教学.

所謂项目式教学,就是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原来以章节为单位的教学,调整为以项目为导向,通过讲练结合,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相结合.本课程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采用园林植物分类基础,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应用3个层次,7个学习情境(即七个项目).本课程全过程根据这七个项目进行教学.

2.”情景式”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采用”角色扮演”,并要求学生按企业工作要求完成实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在学校就体会绿化工,花卉工等岗位的工作情境.比如,在”被子植物的识别”这个学习情景训练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图片和植物实物介绍被子植物及其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然后设计“校园植物的调查与识别”这个情景.模拟某园林公司技术部,要对学校进行绿化改造.在此之前,首先要进行校园植物的调查.

项目实施的步骤是:第一,教师首先以一种植物为例,例如广玉兰,依次观察它的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征,然后用形态术语进行描述,并告诉学生,在植物分类的时候,生殖器官花,果实是主要的分类依据,但在识别植物的时候, 一般以叶为主,其他为辅,而且在识记某一种植物的时候,不是记它六大器官全部特征,而是抓住其一两个主要的特征来记忆,例如广玉兰,花很大,像荷花,叶子也很大,厚革质,正面很亮,背面有锈色绒毛.然后教师下达任务.第二,同学们相互配合分组分区域调查植物种类,数量,规格等并作记录,写出调查报告(实训报告).第三,利用多媒体各小组进行汇报,内容包括:用什么方法完成此项目,所调查区域植物种类,数量,规格,长势如何,分析学校绿化现状,谈对学校绿化的意见和建议.第四,教师及组长现场评价;教师总结,并宣布结果.第五,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校园树木挂牌活动,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识别植物的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整个过程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表现积极,热情高涨.“校园植物的识别与调查”结束后,安排一周植物识别实训.带学生到绿博园,郑州植物园,人民公园等主要景区,对园中的植物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生长状况,绿化现状及植物造景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参与郑州市部分景观道路植物种类调查.

3 启发式教学.

园林植物丰富多样,学生在最初接触园林植物时兴趣浓厚,但随着植物种类的增加,一些植物彼此间又容易混淆,学生的识别开始面临一些困难.在园林植物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传授方法,技巧,全方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进行植物识别实习时,教师一般不宜将植物的名称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对其特征的进行详细观察,并能够用专业形态属语把它描述出来.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识别植物的方法,又牢记了植物的特征.

4.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可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电子课件,实物展示,教师示范等多种教学手段,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三,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实施”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中,建立新的,系统,动态的考核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保证.因此应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取代单一闭卷笔试,现场技能测试的方法是:采一些新鲜枝条,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说出植物的中文名字及在园林上的主要用途,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与熟练程度,以及学生识别园林植物的能力.为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秦性英 李珊珊

园林植物艺术设计论文 篇3: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

摘要:本文论述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在进行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时,应融合“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理念进行,并讨论了园林植物在其中的应用以及绿化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以期对城市绿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园林绿化;城市绿化;规划;设计

城市化作為一个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在当前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城市化一直是重点。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城市化建设中,我们的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大,居住环境水平日益降低,生态被破坏。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城市建设者,尤其是园林绿化工作者,不断通过植树种花,为我们建设绿色宝库,构建园林化城市。

一、城市绿化的重要性

由于近年在我国大面积出现的雾霾现象,引起了国家和广大人民对环保更加的重视。城市作为一个人口密集度高、车辆多和工厂密集的地方,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防范与治理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加快城市绿化工程是站在我们面前急需被逾越的一项艰巨任务。通过植树种花,建设绿色景观,可以有效的预防、减轻和治理环境污染。因此,加强城市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城市绿化能改善城市的卫生条件,起到预防、减轻和治理污染的作用

1、净化空气与减弱噪音

城市的各种绿地,拥有巨大的叶表面积和浓密的树枝,不仅能过滤、吸附和阻滞空气中的浮尘、烟尘,同时还能吸收、分散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从而让空气保持清新。树林是净化空气的高手,例如城市道路两旁栽植几行并列的中等高度树木,能减少33%~56%的空气降尘量。同时,道路两旁栽种的树木还能起到吸收噪音、减弱噪音的作用。可见,城市中栽植绿色植物,能起到调节空气的流动、净化空气和减低噪音的作用。

2、调节气候

园林绿化植物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空气温度。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利用叶片蒸发水分,使土地的大量水分释放到空气中,使空气的湿度明显变大。根据相关研究,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中,99%的都被释放到了空气中,所以森林中的湿度比城市高许多。由于植物强大的调节气温和增大湿度的作用,使得绿化区与非绿化区的空气温度与湿度不相同,会形成冷热空气的区别,导致空气流动,有时还能够形成微风,使人感到凉爽舒适。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了适宜的气候环境。

3、杀菌功能和净化水源

特定植物具有抑制和杀死分布在大气中的细菌的功能,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目。如柏树、松树、金银花和杨树等都能分泌一种能杀死或抑制病菌的具有挥发性的物质,能对空气中的蚊蝇产生致命的作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居住区内的绿地环境与非绿地环境对比,绿地地区夏季的灭菌比非绿地区高许多。另外,绿色植物能保护水质,防止下游水体被污染。如含有大肠杆菌的生活污水,若从40m宽的松树林流过,细菌数量会减少87.5%;从50m宽的生杨、桦树混交林中通过,细菌数量减少90%以上。可见,城市绿化能给人带来洁净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用水,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4、监测环境

植物由于其特有的功能,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比人类敏感得多,污染物质对植物的危害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植物的这种反应为人们分析和鉴别环境污染提供了有效的帮助,能及时使人们采取措施。利用植物监测环境,方法简单、结果可靠、价格低廉,有利于进行群众性的环境监测工作。

(二)城市绿化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1、美化环境

园林植物与城市建筑一道,构成了城市亮丽的景观线。绿色植物给人以柔和、惬意、清新之感,树木的高矮搭配,树形的相互映衬,打破了平直建筑物的单调,使城市景观变得生动和活泼,增添了城市环境的空间立体感和层次感。各类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绽放不同的花朵,使城市美感不断变化。因此,合理的进行城市绿化,能打造一个色彩斑斓,充满生机的适宜生存的环境。

2、防灾减灾

绿色植物由于其独特的根系结构,能够保持水土和降低风速,在防止山体滑坡、抵挡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大多数的园林植物有一定的防火功能。同时,在城市中进行大面积的绿化建设,例如建设公园,在平时可供人们休憩观赏,在地震或其他灾害发生时,还能作为减灾场地进行人员的安置与疏散。

3、促进经济发展

当前,由于某些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取得成效,城市变成了旅游胜地,如江苏、浙江、四川和云南的某些城市,成为了人们旅游的必选之处,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而且也推动了全国各地对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视。

二、设计理念“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

随着城市绿化工作的日益发展,对城市绿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高效优质的进行城市绿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好的规划与设计。设计作为重要的一步,应融合当前的发展趋势与时代精神,打造一个既具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园林绿化景观。为此,我们遵循的设计理念应是“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

(一)布局科学

城市能够进行绿化建设的场地受到很多条件制约,因此,其规模、结构和功能各异,在对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时,应考虑整个城市的整体布局,分情况,区别对待各处的绿化建设,根据使用要求和特殊的功能要求,运用科学发展的思维进行协调布置景观,以达到绿化景观的完整与系统。

(二)合理利用本地现有条件,减少外来物种的引进

合理利用本地现有条件,即要求我们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地原有的地形与地貌,尽最大可能的保留原有植物,这样,在投入上会节省一大笔开支,同时,保留原有植物,后期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维护量少,还显得真实自然。在选择园林植物时,要以本地物种为主,尽可能少的引进外来物种,要引进也应引进那些适宜本地生长条件的外来植物,这样可以避免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侵蚀,同时能防止外来物质的生态危害。

(三)科学设计,以人为本

绿化景观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体现人的重要性。在绿化设计中,通风、光照、光线和人们的审美需求均应得到考虑,要通过科学的设计,在绿地系统中,打造开放性的格局,使人们的各种生活活动均能融合在园林绿化景观中,让人们随时随地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尽情享受阳光雨露和鸟语花香,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安全感、优美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造景中生态与艺术结合

在设计时,采用艺术造景的方法,合理利用植物各自的特点,创造复式的植物种植结构,提高城市绿量,提升环境质量。在造景过程中,还应多考虑生态目的,将生态目的融入到艺术设计中,多采用生态植物,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还能提升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三、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作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要素,园林植物是否被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城市景观工程的质量好坏以及园林植物的功能能否被发挥。 作为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在室内室外均适用的,用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园林植物,也被称为观赏性植物。在城市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应以植物为主,合理运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的作用,采用景观艺术方法,综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园林植物各自形体、线性、色彩等因素的自然美,创造出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相适宜的绿化景观。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得到合理应用,能打造优美的城市景观效果,实现最佳的效益。

(一)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为达到园林景观的目的,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园林植物要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园林植物作为有生命力的活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长的生态环境都有各自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应先考虑其生态要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根据场地条件,结合各园林植物的不同特性和环境要求来系统设计,使植物在应用后,能与周围生态环境和生长条件相一致。如永善園林绿化中,高大乔木的选择,多用本地黄华、大兴两乡淹没区的黄葛树(大叶榕),既保护了百年古树,又满足了适地适树的原则。因此不能盲目的采用外来园林植物,应多考虑本地园林植物。

2、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的使用植物种类,形成搭配适宜、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种群温度的生物群落,促进种间的相互补充,不仅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还能形成优美独特的景观。为使城市景观温度、协调一致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必须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从某些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就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模拟和创建过程。自然界的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果城市景观中植物群落单一,不仅生态上失衡,而且在景观上也是单独乏味的。园林植物配置应多种不同类别植物相结合,形成区域性的生物群落,增加种群的稳定性。

3、经济性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要以创造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还要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是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并不是要无限制的增加投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从设计、种植到后期维护费用综合考虑,力争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景观设计中应用园林植物应注意的问题

1、慎用有毒园林植物

城市景观绿化作为一项公共项目,与人们的生活是十分紧密的。城市绿化植物大部分都是可以与人们直接接触的,这就要求我们慎用有毒有害园林植物。例如在幼儿多的场所,则不能使用有毒、带刺以及容易让人们过敏的植物,以免伤害儿童。

2、工厂区景观植物应能对排放的气体有抗性和敏感性

工厂为人们生活提供物质的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例如排放的废气,虽然现在我国企业排放废气经过工艺处理已比较清洁,但是还是有些工艺上的缺陷,会有部分特殊气体排放出来,在工厂景观区的植物,应能对这些气体有抗性和敏感性,这样不仅能保持生态景观,还能起到环境监测的目的。

3、外来引进物种,注重检疫检验

引进外来物种不仅要考虑引进成本,而且还要让物种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以防止带入新的病虫害。

四、园林施工过程中不应忽视的问题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还有一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考虑并给出解决对策,以便能及时预防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一)园林绿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园林业从起步到如今,仅仅发展了30多年,相较国外的发展,慢了几个节拍,在管理上也是相对比较落后的。现阶段我国园林的施工管理大多是引进国外来的,虽然对园林施工的技术和效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外来思想与本国国情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观念。因此,对我国园林施工管理落后的现状,要及时的更新管理的理念,使其符合当代中国园林业的发展要求。

2、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

质量监管体系对园林施工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质量低劣的园林工程无法实现预期的景观效果,即使实现了也很难维持。当前,我国园林业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造成了我们的园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随意性。为改善这种情况,积极推行园林工程的监管制度、保障园林工程质量是园林业必须要立即解决的问题。监管制度的推行,能帮助科学的评估工程质量,不仅能满足业主的要求,也能为施工方带来更好的利益,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园林绿化施工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理论建设,创新管理理念

园林施工管理的发展,与理论的研究创新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高度重视相关理论的建设。施工管理的理论建设要在园林绿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政府等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进行,并要注意与世界先进理论的相结合,以国内园林施工管理的现状为出发点,制定满足我国园林业发展需要的管理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理论,最终实现我国园林施工的技术进步与理论发展。

2、重视工程质量,大力推行质量监管

工程质量决定工程效益,园林施工质量的提高,将为园林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我们的工程人员,要提高对工程质量的认识与重视,在施工过程中全面推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力争每一个工程均能达到业主与施工方双赢的目的。

总结:

目前,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做好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能指导园林绿化的施工,打造一个适合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的自然环境更好的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1]王国伟,侯方,徐琼华,张志忠. 论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园艺文摘,2012,02:110-111.

[2]关雪菲.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现代园艺,2012,10:145.

[3]高富练,陈富增. 园林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70-171.

[4]武桂香. 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J]. 现代农业,2009,11:79-80.

[5]赵成波.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07:8-10.

[6]褚飞江,陈志强. 浅谈园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 科技致富向导,2013,09:219.

[7]薛敏. 未来城市绿化的重要性[J]. 农民致富之友,2012,06:146.

[8]司鲁占. 浅论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J]. 现代园艺,2012,18:134.

作者:杨中艳

上一篇:烟草设备电气控制论文下一篇:科技产业基地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