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下网络技术论文

2022-04-26

摘要:信息时代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实现由传统的管理理念向现代管理理念的转变,完成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因此,要强化档案人员素质能力建设,创新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使档案管理工作赶上时代步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机应用下网络技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机应用下网络技术论文 篇1: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Linux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有关Linux技术教育培训的调查与分析,阐述了Linux课程体系建设、推广实施以及多方面合作的研究与实践,探讨积极有效开展Linux教育培训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Linux技术 调查研究

目前,我国Linux技术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使用Linux系统的比例还很低,民间社区性的Linux推进组织的力量还很薄弱。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广使用国产Linux操作系统。2005年10月,经教育部、科技部协商,择优在全国40所高校联合建立“国家Linux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从而加大Linux人才的培养力度,尽快满足国家软件产业发展对Linux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开展Linux技术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Linux教育培训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积极有效地开展Linux教育培训的对策。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培养了大批掌握较高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性人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体系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区域性,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随高新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 跟踪本行业的科技前沿动态。因此选择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调查对象,对有关Linux教育培训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Linux技术相关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与实验条件和考级认证等情况,对于探讨Linux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在2007年5~7月期间,用三个月的时间采取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实

地采访的形式对北京、广东、江苏和浙江四个地区的40所职业院校的Linux技术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调查,其中省级以上示范院校5所,占调查院校总数的12.5%;民办院校13所,占调查院校总数的32.5%;信息类技术学院9所,占调查院校总数的22.5%。 遍布我国教育资源丰富、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达和基础工业雄厚地区,涉及示范性与普通、公办与民办、综合与信息类职业技术学院,调查范围较广,学校类型比较全面,调查重点涉及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信息管理和软件技术等专业。

二、 调查结果分析

1. 专业设置

Linux技术属于计算机技术与应用领域,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有36所,占调查院校总数90%。 其中无锡科技技术学院有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Linux技术相关的专业体系比较完善。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有计算机或相关专业的学校占多数,专业设置稳定;计算机专业仍然是国家的紧缺专业,而且是学生喜欢选择的专业。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计算机应用的精细化和定制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稳定专业设置的情况下,在课程体系中应加强Linux技术相关课程的建设,以适应社会对Linux技术专门人才的需求。

2. linux课程设置

所调查院校开设的Linux相关课程有网络操作系统(涉及Windows或Linux)、

Linux初步、Linux概论、Linu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管理、Linux系统管理、Linux网络服务、Linux操作系统移植实训、Linux管理及应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Linux组网技术、Linux下C程序开发、Linux程序开发环境与分析、Linux7.1和Redhat Linux9.0 共计15门课,这些课程可分为Linux概论、Linux系统管理、Linux程序开发和嵌入式Linux四大类。主要涉及的软件工具有红旗Linux和Red Hat Linux。从调查情况来看Linux相关课程名称繁多,学院特色和专业特色比较突出,但也反映出Linux基础课程的不规范以及整个Linux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因此要加强Linux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Linux基础的教学质量;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命名和内容选择上更加与产学研结合,提高Linux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

3. 实验室建设

4所院校有专门的Linux实验室,占所调查院校的10%,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大多数院校Linux技术实训是计算机实验室或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由于实验室涉及场地、资金投入、规划建设、设备管理、利用率等多方面因素,这方面所调查的信息不够详实,有待进一步调查。总体认识是示范学院或具有示范专业的学院专业实验室规范,设施先进,与计算机生产厂商和软件提供商有良好的合作,其他院校发展空间巨大。

4. 考级认证

目前在高职院校设立的计算机和信息类的考级认证主要包括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商业机构组织的认证,其中信息产业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计算机和信息类的考级中,没有具体的Linux项目和模块,只是在信息产业部的网络应用项目考试中有Linux应用一门课程以及与红旗Linux认证相互承认的两门课程。2007年10月, 红旗Linux 被纳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与培训中。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认证考试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较弱;而且Red Hat、 SUSE等国外Linux软件提供商的认证在培训的质量和认证的管理上对红旗Linux形成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国家应该建立更加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资格制度体系,在职业和技术认证考试中更加明确Linux技术的认证体系,相关考试中心在课程设置中应加强Linux技术内容在相应项目或模块中的比例,同时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应该与学校加强合作与沟通,使职业技术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具备从事Linux技术的优良素质与能力。

三、 Linux技术教育培训的对策研究

1.加大Linux在高校宣传的力度,开展Linux讲座、Linux论坛、开源软件技术

大赛等活动,为挖掘和培养Linux技术人才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氛围。

2.组织技术力量和师资力量,建立和完善Linux教学与实验体系,在40所设有Linux中心的高校试用,进而向其他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院校推广。

3.建立科学合理的Linux课程体系,体系结构应该既兼顾到Linux桌面系统的普及又涉及Linux的专业应用,使Linux技术课程体系本身相对完善又能与整个专业培养的教学体系很好融合。

4.借鉴国外在高等院校推广Linux技术的成功模式,在科研和教学经费上给予支持,尽快形成Linux技术在我国高校的教育培训和开发应用模式。

5.开放共享、协作开发、自由传播是Linux技术的精神特征,政府、学校和企

业应该整合资源、紧密合作、实现互动,才能极大地推动Linux在我国的发展。

在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Linux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利用价值,未来中国Linux技术及其开源软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Linux教育培训的效果,所以对Linux教育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 洛,黄达峰,汤 庸,罗文村.高校推进Linux 技术所应采取的措施[J].计算机教育. 2006,04.

[2] 姚华, 黄芸, 胡剑锋.Linux课程教学方法探讨.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J].

2007,05.

[3] 赵国栋,黄永中.开源软件在在高校的应用与推广策略研究.中国远程教育[J].

2007,01.

[4] 王春阳, 李红彪, 杨杰明.浅谈Linux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东北电力大学学报[J].2007,05.

[5] 赵国栋,黄永中.开源软件在在高校的应用与推广策略研究.中国远程教育[J].

2007,01.

[6] 李新生.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职业教育研究[J].2008,02.

[7] 雷炜.高校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8,02.

[8] 王军华.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必要性及问题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

2007,24.

作者:田慧君 连广宇

计算机应用下网络技术论文 篇2:

浅议如何适应和满足信息时代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摘要:信息时代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实现由传统的管理理念向现代管理理念的转变,完成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因此,要强化档案人员素质能力建设,创新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使档案管理工作赶上时代步伐。

关键词:信息时代 档案工作 人才素质

信息时代的来临,给档案事业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推动了檔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在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不仅要精通档案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以及具备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而,培养和造就满足信息时代档案管理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推进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关键环节。

1 提高“源头素质”,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现代管理

档案工作源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涉及社会的每个领域,然而,档案工作又经常处于被遗忘的边缘。这缘于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是由档案工作的性质所决定;主观上则是受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在信息时代,要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档案信息。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因此,在档案管理人员的配置上应充分考虑人的素质,以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胜任高质量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是要做好档案人员的配置,要精心考评选用综合素质优秀,既有档案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一专多能,且热爱档案事业的人从事档案工作;尽量避免和减少日后因对工作的不适应造成压抑和换岗跳槽等现象。

二是要做好档案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种待遇,充分调动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之发挥能力,挖掘潜力,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档案管理工作。要促进档案人员的合理流动,对档案人员进行必要的换岗,避免使档案部门变相成为老弱病残的疗养所。总之,通过人力资源配置最佳整合,构建一支综合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档案队伍,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档案工作提供根本前提和保证。

2 立足岗位,与时俱进,重在培养,使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技能上进入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手工的、经验型的、封闭式的传统档案工作方式将逐渐被自动化的、科学型的、开放式的现代档案管理方式所取代。文件的形成几乎完全在计算机上进行,实现了登记、立卷、著录、查阅工作的一体化;档案的保存管理方式依赖电子文件;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实现电子检索,档案信息网络传送,直接利用。档案信息网络化后,计算机的软硬件可能受到破坏和篡改,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在输入、输出、存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被丢失、窃取等,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要熟识电子文件的特性和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办法。掌握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防护的知识,要懂得如何控制和维护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时性,并采用技术措施确保网络环境下电子文档的安全。因此,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懂档案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还要熟悉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面对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需求,档案工作者只有立足本职,不断强化自我学习,自觉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

为使档案人员尽快由传统的管理理念向现代管理理念转变,完成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尽快进入信息时代,企业领导要有计划地组织档案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特别是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工程等知识的教育培训。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普及,做到先“化”人,后“化”物。强化档案人员素质能力建设,使档案人员不仅精通档案专业知识,而且掌握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和网络技术,成为适应信息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的档案人才。要鼓励档案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要组织开展现代科技进展和新技术方面的学术讲座,了解档案界的研究动态、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及现代科技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扩大知识面。要组织参加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到发达地区、档案工作水平较高的单位参观、学习,开阔档案人员的视野。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是搞好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

3 创新档案管理制度,用现代化管理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

为使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要根据国家电子档案管理要求,结合档案管理实际,在原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适应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档案制度化建设,健全和完善系统、科学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细化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做到责任明确、网络权限清楚、操作程序严格。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减少和杜绝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档案信息丢失以及网络和档案数据库的毁坏。

同时要制定档案工作考核办法,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档案考核标准体系应添加档案网络信息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工作量化、细化考核办法,并适时制定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评判标准,使档案人员的职业素质评定有理可循、有据可依。

做好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就是做好人的工作,人的质量决定档案工作的质量。因此,配好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构建一支综合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档案队伍,是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保证。

4 结束语

信息时代档案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它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档案管理技术于一体,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要强化档案人员素质能力建设,要创新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使档案管理工作赶上时代步伐。

作者:付于利 王宝安

计算机应用下网络技术论文 篇3: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该文分析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中的意义,从制定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实用型人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选择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内容及方式,编写切实可行的实训教材,突出岗位实习环节多方面分析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工学一体化模式应用策略,对于计算机教育的新发展是一种促进。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计算机应用;策略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中,是由其课程性质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所决定的。目前,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要保障计算机应用人才的有效培养,必须要落实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要能借助于工学一体化教学创设计算机应用的环境,在应用中使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进行理解应用,实现创造性的学习和发展。

1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中的意义

1.1 有助于提升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质量

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中,应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对传统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进行创新。工学结合,将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学习内容与实践内容结合起来,实现了学与做的统一。这种模式在实施中会设置一些具体的教学任务,设置一些教学项目,使学生能够带着任务,通过不断的方式学习实践,把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才能突破传统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弊端,才能保障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保障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1.2 有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工学一体化教学能够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工作的有机结合,这种教育模式在落实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氛围还是工作氛围都是轻松自由的,在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下,教学内容趣味性更强。学生在利用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工作问题的时候,会充分认识到知识技能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积极性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极大的激发。

1.3 有助于学生把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学与做的统一,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养为依托进行设置的。在这种模式下,教育方式教育评价途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技能进行深度理解,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所有计算机应用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1.4 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应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立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并且能够实现学与做的统一,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的有效融合。通过这种教学创新,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的实践素养、职业素养,对学习,對工作的认识也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就业率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2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 制定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案

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案在制定的过程中,要能够依托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要,依托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需要开展工作。作为教学人员,要能够做好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知识技能细化工作,能够基于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理论教育内容和实践教育内容进行具体化的设计。要能够基于专业教育的发展,基于人才的有效培养,明确出具体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计划。要能够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所面临的工作岗位进行细化, 对岗位知识技能进行细化,基于此进行教学设计。要能够总结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核心技能,总结教学经验,能够以教学大纲为基础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设计工作,能够基于人才需要,对相关知识内容和实践内容进行优化,积极更新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思路,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另外,作为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能够优化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教学团队和教学指导团队,能够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加强相关监督管理工作,能够保障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课程内容实践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保障其教育的效果。

2.2 以市场为导向、实践能力培养为本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中, 落实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能够以市场为导向、实践能力培养为本位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设置。传统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的市场针对性不强,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突出,这种方案是需要改革的。学校和企业要通过合作,能够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本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要能够积极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动向,能够突出实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能够基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职业型、模块化的工学一体化实践教育模式。这样,才能保障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性人才的有效培养。

2.3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实用型人才

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以保障实用型计算机人才的有效培养。学校要和企业合作,开展市场调查,能够对计算机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技能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基于此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要能够明确学校,企业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方针,坚持校企联合的办学思路和方向,能够积极研究计算机行业在技术方面发展的新突破,并能够把相关技能融入教育体系中去。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真正落实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实现实用性计算机人才的有效培养。

2.4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教育质量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应用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教育者必须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工学结合模式应用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培养不理想,学生就会荒废大量的时间,计算机应用知识技能不能有效掌握,自身发展必定难以实现。因此,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要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要能够培养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重视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的落实及应用,学生会有很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很多工作任务是需要合作完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在教育中,教师要能够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能够多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和条件,要能够多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通过合作使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进步,实现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培养。

2.5 基于岗位需要选择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内容及方式

要落实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要能够基于岗位需要,对教育内容及方式进行创新,要能够结合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需要,把岗位内容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内容创新。要能够基于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能够选择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实践性较强的方法,能够把实践性强的教育方式落实到教学全过程中去,保障教学过程的高效性,保障课堂的充实有效。

2.6 基于岗位需要编写切实可行的实训教材

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实训教材建设方面,在教材选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实训教材的质量不是很高,相关内容先进性、市场针对性不足,很难保障学生计算机实践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落实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要能够基于岗位需要进行实训教材的建设及选择。在计算机实训教材选择中,要能够明确计算机应用实训课程标准,能够结合学生情况,設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情境,编写工学结合的计算机应用实训教材。要能够基于工学结合的需要,设置计算机实训课程资源,设置多媒体课件资源。能够编写试题题库,网络实践学习资源等内容,能够借助于网络手段,对计算机实训教材内容进行优化设计,能够借助于网络技术建设完善的实训资源学习平台,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建设完善的计算机应用实训教材内容,以保障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

2.7 突出岗位实习环节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必须要能够突出岗位实习环节。学校要能够实现与企业的合作,能够为学生安排完善的岗位实习的条件,对实习环节进行有效设计,保障学生所学到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实习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要能够基于学生知识技能情况,分阶段地进行实习活动设计,保障实习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另外,学校还需要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到更多的更为实用的计算机技能。引导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的实践,教师要做好设计,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掌握一些系统性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技能的时候,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参与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实习和实践活动。要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实习中,不断发展自己,要能够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实习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素养。另外,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职业资格考试活动, 要鼓励学生取得多种职业资格证,技能证,要能够引导学生多参与职业资格培训活动,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工学一体化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中,有力地丰富计算机教育方式,拓展了计算机的教育途径。这种模式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实现知识理论与实践教育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要重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通过与企业的结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进行创新,对计算机教育大纲和教育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能够基于岗位需要,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保障计算机应用专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俊佶.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J].电脑迷,2017(6).

[2] 丁久荣,李小霞.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J].知识经济,2015(7).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万波

上一篇:水利施工单位会计核算论文下一篇:资本逻辑下的经济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