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应用化工技术论文

2022-04-18

“祝贺你们考上试点班,成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一员。”这是9月3日上午新生家长会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陆靖说的第一句话,台下在座家长们的孩子今年刚刚考上中职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职校应用化工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职校应用化工技术论文 篇1: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初次就业情况分析

摘要:隶属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设立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同年开始对外招生。经过7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合理和可行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历届学生实践及就业情况看效果良好。以2008~2010级学生初次就业情况为例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应用化工技术;初次就业;铜陵有色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依托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铜陵有色)这个强大后盾,拥有诸多先天优势。(1)校外实习基地丰富。目前该专业共拥有校外实习基地5个,分别是铜冠冶化分公司、金昌冶炼厂、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隆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铜冠机械环保分厂。(2)铜陵市为工业型城市,除上述实习单位外,接纳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单位众多。(3)与实习和就业单位联系密切,有众多企业人员来校担任兼课教师或者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学生能近距离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及行业动态。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设于2006年,该专业毕业生都具备化学检验工和化工总控工中、高级工操作证,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主要就业岗位有化验、电解、质检、过程控制、水处理、化工产品销售等。从学生就业岗位分析入手,加大培训及取证力度,使之与学生就业紧密相连,有利于降低學生的就业难度。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情况 2008级学生总数56人,其中省内学生47人,新疆籍生源9人。2009级学生总人数33人,其中省内学生27人,新疆籍生源6人。2010级学生总人数96人,其中省内学生93人,新疆籍生源3人。表1反映了初次就业情况中就业于铜陵市、铜陵有色、国企以及民营私企的学生人数和比例。

初次就业情况分析 分析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就业与铜陵有色的发展密切相关。2009级学生初次就业时正赶上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铜冶炼分公司筹建,急需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于是经过双向选择,33名学生中的26人与铜冶炼分公司达成就业意向,并于2011年参与顶岗实习。但铜陵有色并不是每年都会上马如此大规模的新项目,在新项目较少的年份,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可能会受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应多方面、多层次拓展学生就业渠道。(2)在学生就业单位中,国企比例逐渐缩小,民营私企比例逐渐扩大。在学生就业单位中,国企就业人数百分比从2008年的66.1%下降到2010年的36.5%,民营私企就业人数百分比从33.9%上升到60.4%(2009级学生情况特殊,除外)。这种变化一方面说明国企容纳学生就业的能力有限,而且对人员的需求多是阶段性的,只有在老员工退休或者有新项目上马时才会招聘新员工进来;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民营私企容纳学生就业的能力在不断提高,随着国家对民营私企及小微企业的扶植力度不断加大,民营私企在解决学生就业方面的优势也日渐突出。因此,在把握现有国企的人员需求之外,要密切关注民营私企的人员需求,为学生就业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3)学生在服务铜陵地区发展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初次就业选择留在铜陵的人数百分比由2008年的42.9%到2010年的55.2%,呈缓慢上升趋势。

初次就业单位中,中东部、西部地区占比悬殊的原因分析 在2008~2010级三届学生中,初次就业选择中东部地区的人数百分比为100%。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1)经济发展程度。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西部地区发展起步较晚,经济相对落后,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偏少;中东部地区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较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偏多。(2)环境气候因素。西部地区常年降水量约为600mm,气候干燥。中东部地区常年降水量约1 300mm,气候潮湿。对于习惯了湿润气候的中东部学生来说去西部工作,环境气候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3)成本投入因素。西部交通没有中东部发达,往来交通及时间成本偏高,再加上异地通讯等费用更使得去西部就业的成本大幅增加。(4)目标思想因素。不少大学生就业时,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及目标定位,盲从思想特别严重,亦步亦趋;也有不少大学生忽视自己能力与需求,以在“中心城市”就业作为衡量自己个人价值的标准,于是一窝蜂地选择留在竞争残酷的中东部地区。

新疆学生选择回疆就业的原因分析 在2008~2010级三届学生中,共有新疆生源18人,占总人数的9.7%。就业实习协议签订后一年内选择留在内地的仅剩1人,其余17人全部返回新疆就业。通过调查总结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1)民族习惯。民族习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也是维吾尔族学生选择回疆的一个最主要因素。不少维吾尔族学生在内地上学时,会提出学校的清真食堂不够规范等牵涉民族习惯的问题。(2)就业成本。这里的就业成本包含许多方面,首先,离家远,往来交通及时间成本偏高,合肥到乌鲁木齐机票平均1 800元左右,合肥到乌鲁木齐火车要50个小时。其次是饮食方面,内地相比新疆,可供维吾尔族学生选择的食品种类及餐饮场所要少很多,而且价格相对偏高。(3)援疆政策。2010年3月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传递出中央通过推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信号。紧接着在中央企业产业援疆推介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宣布“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在新疆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在一轮接一轮的援疆政策带动下,悄悄转变的不只是经济和科技,还有人们的心态,尤其是遭遇就业难的大学生们。新疆学生普遍反映现在新疆的待遇并不比内地差,而且房价远远低于内地,因此他们愿意回到待遇好、压力小、竞争不算激烈的新疆就业。(4)环境气候。乌鲁木齐市地处内陆,年降水量约为300mm。铜陵市地处长江岸边,年降水量约1 375.8mm,约为乌鲁木齐市年降水量的四倍,气候潮湿。这对于习惯了干旱气候的新疆学生来说也是个需要克服的现实问题。(5)其他因素。一般来说父母不希望子女离家太远,找工作更是如此。即使有部分学生初次就业时选择留在内地,可是实习期满面临再次择业时便纷纷选择离开内地返回新疆。

综上所述,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设立以来,在学生就业的问题上不断探索与改进,学生初次就业率在96%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中很大一部分选择留在铜陵有色和铜陵市就业,促进了铜陵的经济发展。新疆籍学生在毕业后几乎全部回疆就业,由上世纪90年代的“孔雀东南飞”演变为21世纪的“凤还巢”,这也在一定层面上为对口援疆做出了一份贡献。随着中央财政支持的实验实训基地的成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在就业实践实训等方面的培训力度还会不断加大。

参考文献:

[1]刘莹,刘华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分析与有效策略[J].职校论坛,2012(27):281-282.

[2]尹力.当前大学生就业分析与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4):92-94.

[3]李永阳,杨攀,严飞雷.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12(19):200,242.

[4]曲迎乐,高晓清,等.近50年来我国东、西部地面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比的初步分析[J].高原气象,2008,27(3):524-529.

[5]王新刚,肖继新,等.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现状调查报告[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76-78.

(责任编辑:谢良才)

作者:王小英

职校应用化工技术论文 篇2:

大学校长与贯通培养新生家长面对面

“祝贺你们考上试点班,成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一员。”这是9月3日上午新生家长会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陆靖说的第一句话,台下在座家长们的孩子今年刚刚考上中职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

帮助孩子更快走进喜爱的专业

今年一开学,两校合作的中本贯通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中高贯通专业“应用化工技术”,双方校长、教务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一起向71名家长“交家底”。这也是全市职业教育近期召开的100余场贯通培养家长会之一。

“虽然希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长,但也有点担心文化课跟不上,所以特别想来听听中本贯通培养,对这方面是怎么安排的。”学生胡珺博的妈妈张女士说。小胡中考考了541. 5分,初中就是化学课代表,特别喜欢化学,自己已经在家里做起了高中才学的银镜实验。他觉得,放弃高中、选择中本贯通的升学路径,是走进这门学科的捷径。

上海市教委从2015年首次提出了召开贯通培养新生家长会的工作要求,今年继续在中高、中本贯通新生中召开。在新生开学前或开学初,由中高、中本贯通院校联合组织召开贯通培养试点专业2016级新生家长会。

100余场家长会覆盖试点专业

家长会由各试点的中职学校和高等学校共同策划,统一组织,有的安排在中职学校召开,也有集中安排到高等学校召开。试点院校对此非常重视,校领导、院系领导、专业主任出席家长会,许多院校的校长亲自参加,与家长进行面对面地沟通。

会上,高校校长、教务处长、专业负责人等向家长以及新生详细解读了贯通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中职学校详细介绍了贯通培养的相关学籍管理制度、学习要求,为广大家长释疑解惑。

今年,全市试点院校共计将召开100余场贯通培养新生家长会,覆盖了今年所有中高、中本贯通培养在招生的试点专业。市教委相关领导对部分学校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调研。

作者:刘昕璐

职校应用化工技术论文 篇3:

技能大赛与化工专业建设内在关系的研究

摘要: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与化工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有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和化工工艺试验工等。随着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技能大赛将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展示平台和制度创新平台。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等方面阐述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能大赛;高职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化工职业技能大赛紧密结合化工行业主要岗位技能要求设置竞赛项目,直接参照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结合化工操作工职业资格考核内容。高职化工类专业设置也以岗位知识技能需求为依据。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化工操作岗位很多,化工技能大赛在竞赛项目的设置上尽最大限度地反映各岗位要求的基本技能,这对专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职业技能竞赛定位于三个结合,即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系统组织与行业企业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这对于引领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技能大赛促进了化工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

1.技能大赛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工作,是实现“就业导向”的保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之一,要以实现专业与行业( 企业) 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等五个对接为切入点,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学训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竞赛机制,通过竞赛参与能够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竞赛项目中增强自信,同时锻炼他们承受竞赛压力和挑战的心理能力。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以化学检验工、化工总控工和化工工艺试验工等岗位为依据,通过企业调研,结合技能大赛,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化工技能大赛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充分反映了相关行业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将技能大赛内容提炼转化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并以技能大赛为引导,推进和检验课程改革。通过技能大赛,引导职业院校关注化工行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技术应用方向,以大赛为“坐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达到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在某一职业岗位领域内具精湛的职业技能。根据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建形成“四阶段、三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四阶段、三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三项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将学生在校的整个培养过程通过四个阶段完成,实现德能一体、校企一体、工学一体。

在纵向上,按学生在校的三年学习时间分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等三项能力的学习,通过四个时段完成;横向上突出“德能一体”、“校企一体”、“工学一体”,将学生的学业进步、职业定位和事业目标全盘考虑,将专业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以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为实施场所,充分发挥其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等功能。用校园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等良好的育人环境来熏陶和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

“德能一体”是指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既要关注能力的培养,又要关注品德的教育;德能并重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只有“德能一体”才能和谐发展。“校企一体”是指人才培养的主体由学院和企业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学院和企业两种资源密切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和实施人才培养,共同管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把教学融入企业之中,把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工学一体”是指人才培养过程都贯穿工学结合。只有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培养“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素质”,“工学一体”实现了培养人才的每个环节做到了教、学、做合一。

2.技能大赛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多数职业院校教师没有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而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更新。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压力,同时更是动力,通过参加大赛,指导教师从教学理念、课程建设能力、科研开发能力、自身素质、教学水平等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借助技能大赛平台,教师得以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教师有机会接触更多新设备、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全国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始终力求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展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对全面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各职业院校应合理把握职业技能大赛的宗旨,让职业技能大赛真正成为职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助推器。依托相关高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交流的制度,推行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加快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的比例,支持具有实践技术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

3.技能大赛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普遍存在知识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许多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认识不清,不明白自己的专业在社会上有何作用,这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组织院级化工技能大赛和参加省市级、国家级化工技能大赛,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深刻认识,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纵观近几年来,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改观。

技能大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大赛项目多是分组进行,需要合作完成。团队协作精神尤为重要,这也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大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严谨科学的精神,为今后就业做好准备。同时,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和专家,参赛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很重要的,经过技能大赛的洗礼,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技能大赛的开展对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参照。大赛的组织流程与评分标准等都为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我院通过参加全国化学检验工、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组织学院化工技能大赛,对本院化学检验工、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行改革,师生反映良好。学生的实践技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更高。

二、专业建设的逐步完善提高了技能大赛的水平

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各个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尝试改革,完善自身专业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学术培训、下厂锻炼、组织教师技能比赛等途径,使得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更具内涵。通过引进新设备、新仪器等,使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不断完善,实训环境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观。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日益突出,高职教育的实力逐步提高。

自技能大赛举办以来,取得了不少喜人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指导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自身素质大幅提升,参赛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密切了兄弟院校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提供了普通高职院校向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院校学习的平台,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随着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技能大赛将成为高水平全国职业教育展示平台和制度创新平台。

参考文献:

[1]许宁.全国化工技能大赛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

[2]詹先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内涵及其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0,(4).

[3]刘甜,刘振河.“学训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3,39(5).

[4]曹金玲,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教改革引领作用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11).

(编辑:易继斌)

作者:安丽英 肖文平 刘振河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构建论文下一篇:学科信息组织优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