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系统农机制造业论文

2022-04-24

摘要:制造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因而不断提升该行业的管理水平、生产水平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制约了机械制造业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就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MES系统农机制造业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MES系统农机制造业论文 篇1:

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发展的“浙江路径”

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是新时期市场需求的增长点,也是制造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能够精准匹配供给和需求,带动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的快速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式,更是浙江充分发挥制造业与互联网双重基础优势、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浙江推进制造业个性化定制的基础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驱动下,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流程虚拟化、数字工厂等已成为浙江省众多制造企业追求的新趋势。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又一次为浙江省制造业注入了新活力,在互联网技术、产业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具备了加快推进制造业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发展的坚实基础。

智能装备在重点行业开始普及,成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智能装备和现代生产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生产过程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机械、化工、汽车、纺织等行业生产设备和重大技术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一大批智能型、网络互联型、绿色节能型、安全可靠型、超常功能型的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以装备智能化、网络化为重点的现代装备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纺织机械、物流装备、食品机械、农机机械、环保机械等传统产品向“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升级,为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持续变革。温州报喜鸟集团推出“O2O+C2B”个性化定制服装,用工业4.0思维建成现代智能化工厂,依托天猫、京东、微信和App等互联网平台,大力拓展3D立体裁剪的个性化定制,通过“云翼互联”计划,将车间通过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升级为“透明云工厂”。宁波慈星股份通过构建“基于工业4.0技术的慈星工业织可穿全球云定制平台”,建立了一个包括消费者、设计师、智能工厂、平台运营方、物流配送、支付结算等各方共同参与的生态体系,实现全产业链的分工协同,使产业链各方共赢共生,使公司成功实现从“生产设备制造商”向“生产设备和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又如装备工业的杭叉集团,建立互联网的定制电商平台,客户可以在平台上根据既定的标准定制一台叉车,对主要零部件和叉车规格进行自由配置,平台将定制信息自动传递到企业ERP系统,并开始组织生产。

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的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一大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脱颖而出,“网上轻纺城”“中国塑料网(中塑在线)”“中国五金网”“中国化纤信息网”“数字钢构网”等一大批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茁壮成长,推动工业电子商务向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信用支付等业务集成方向拓展,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技术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电子商务平台、现代物流、网络支付、信用服务、电子认证以及智能终端、宽带网络、云计算、大数据正在构建信息经济的基础设施,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和跨越的重要驱动力。

制造业个性化定制发展的重点行业

以推动重点行业和基础生态发展为基本主线,以示范引导和培育孵化为基本手段,推动浙江制造业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快速发展,实现互联网产品和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创新重塑。

着力推动鞋服行业个性化定制。首先,提升鞋服企业的柔性化制造能力。引导企业着力提升生产管理能力,加快生产线的自动化、标准化改造,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品生产跟踪和控制,应用MES和各类生产控制管理系统加速各制造环节的智能化集成,实现能够支撑小批量、多批次,甚至“单件流”的产品柔性化制造能力。其次,推动个性化定制平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逐步建立产品大数据,形成个性化定制的模型、版型库。建设一体化的个性化定制软件平台,提升企业的设计协同、设计众包能力,推动龙头企业形成“工商一体”的经营模式,使C2B、C2M的模式成为行业主流发展方向。加快前沿技术应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引入VR、3D试衣、脚型扫描等新技术,不断提升鞋服行业个性化定制的前端体验。最后,发展智能化仓储物流系统。推动企业加快仓储物流设备的智能化提升,着力引导企业应用从生产到仓储一体化的智能化吊挂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强化每件产品的跟踪定位能力,强化与专业快递企业的合作和系统数据对接能力,缩短个性化小批量的物流周期。

加快推动装备行业个性化定制。第一,加快探索面向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建设。以农机装备、物流装备、大型特种装备、机床加工装备、汽车、电梯等行业为重点,以客户需求为基本导向,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和交付特点,积极引导企业建立产品个性化定制平台。提升客户的产品设计参与能力,提供客户在线选择模块、填写参数、支付定金等功能,并与PLM、ERP、CRM、MES等系统有效集成,实现客户下单到配件出库、生产到交付全程自動化、可视化。第二,着力强化产业链协同能力。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应用信息系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应用信息系统做好与零配件、材料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间的研发协同,提升个性化制造的快速研发能力;着力建设柔性供应链系统,转变原有大规模、标准化制造的采购、备件方式和库存模式,减少配件库存积压。探索为供应商提供精准的生产计划,优化产业链库存。

探索装饰建材行业个性化定制。第一,加快培育整体家装个性化定制平台。鼓励吊顶、地板、家具、家纺、家用电器行业龙头企业联合行业相关企业,积极建设面向终端消费者,提供整体家装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个性化定制网络平台。依托平台系统做好合作企业间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项目实施和后续服务的有效协同。加快行业企业的智能制造步伐,大力推进柔性定制流水线和MES行业企业的普及应用。第二,加快O2O模式的探索建立。充分利用行业龙头企业自身品牌、渠道和服务配套等产业资源优势,利用系统平台做好资源和服务集成。通过线上沟通、定制、下单,线下物流配送、工程实施、后续服务的方式,探索整体家装个性化定制的O2O模式。充分运用VR、AR、虚拟仿真等技术实现在线装饰效果展现、装修现场虚拟体验等消费者体验模式。

培育建设第三方个性化定制平台。首先,鼓励大型互联网平台提供个性定制服务。支持阿里巴巴(天猫)、网易等互联网企业建设第三方的个性化定制平台,为终端消费者打造“创新+创造+创意”三位一体的定制服务入口。鼓励互联网企业开拓行业个性化定制第三方电商和服务平台,积极引导互联网企业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为制造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商城和网站服务,帮助制造企业制定一套完整的个性化电商营销解决方案,适应未来电商发展趋势和走向。其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开展个性化定制。支持互联网平台利用成熟的电商渠道开拓个性化定制网络市场,集成具备个性化定制产品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的企业和个人资源,提供电商、研发、生产之间无缝对接的C2B协同模式。引导专业市场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个性化产品展示窗口,打造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探索实现单品定制到定制产品系列化,助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个性化定制的技术发展。首先,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个性化定制发展的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加大投入,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导和推进协同创新,加大产学研合作,建立科学、完善的有关个性化生产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体系,重点发展柔性生产的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个性化定制的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其次,培育一批信息工程服务商。以应用服务为引领,集聚创新资源,培育一批专注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工业信息工程公司,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新技术在企业个性化定制全流程的综合集成应用,打造一批成功典型案例,力争形成一批在全国重点应用领域居于主导或引领地位的智能制造服务企业。最后,加强个性化定制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省内标准化技术机构、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和企业积极主导和参与个性化定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究与制(修)订,构建和完善个性化定制标准体系。强化标准要求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实现上下游产品标准对接。

制造业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发展,是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举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發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因此,笔者建议通过健全个性化定制的领导组织体系、加大个性化定制财税政策支持、推动产学研合作、强化人才支撑、开展个性化定制推广交流行动等措施,不断提高制造业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水平,最终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的转变。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受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项目:浙江省制造业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发展路径研究(2018C35052)支助。]

作者:严新根 朱心怡

MES系统农机制造业论文 篇2: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

摘 要:制造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因而不断提升该行业的管理水平、生产水平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制约了机械制造业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就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机械制造 信息化 现状 对策

现代制造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在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机械制造方面,我国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却在制造工艺、设计理念、生产管理等方面有所欠缺。为了提升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使其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跟得上市场需求,应加快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

1 机械制造业信息化趋势必然性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机械制造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只有加速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才能不断提升机械制造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机械制造业信息化趋势的必然性,可以从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来看。

1.1 地位基础化

机械制造业不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现代化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一些发达国家虽然已经迈进“信息化社会”,但仍然十分注重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可见机械制造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日益凸现,不可动摇。

1.2 经济规模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很多企業加速了国际业务的开展,尤其实现了全球化规模生产。为了提升企业主要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很多企业纷纷加大了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尤其是增加了科研投资,为了适应多样化市场的需求,增强针对不同市场的机械化产品的系统性和特殊性,机械制造企业只有敏锐地观察不同市场的特点与需求,迅速地捕捉市场和产品动态,才能在规模化经济发展中取得成功。

1.3 产业结构调整

多样化市场中,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追求日渐增强,而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纷纷采取“单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以这一变化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展开,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正逐渐向着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方向转变。

2 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技术经验和生产规模。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制造企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逐渐开始向中国转移,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大量涌入,这为国内机械制造企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国内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每家机械制造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很多机械制造企业对企业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造成管理能力低下,管理效率低等问题,直接制约着企业经营成效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因而,采用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管理能力,促进其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是我国每个机械制造企业的重要责任。

另一方面,技术水平较低也是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中的难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制造业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的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更重视发展机械制造业,这充分体现了机械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在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的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目前,我国不论是机械制造工艺、设备还是生产管理能力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信息化建设无疑是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相信信息化建设对于增强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提升其市场竞争优势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我国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可分为品牌优势型企业和技术优势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不同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

3.1 品牌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对策

品牌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指的是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是机械制造企业总的领军企业,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甚至引领消费者对机械产品的需求,产品设计相对丰富,外观时尚,并且拥有较为完善的营销渠道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对于品牌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其信息化发展中可采取以下对策:(1)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不断完善分销系统,应建立客户需求管理系统(如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分销管理系统(如DMS经销商管理系统)。(2)强化对供应链的管理,促进供应链系统中不同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供应链中每个成员的能动力,可以建立SCD供应链管理系统等。(3)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对产品的研发信息、产量、工艺、设计等方面进行完善的管理和控制,并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准确把握及时进行产品的更新、升级和换代,可建立PLM产品周期管理系统等。(4)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与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及时进行沟通。

3.2 技术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对策

技术优势性机械制造企业指的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新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的企业,这些机械制造企业都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的产品,并具备持续不断开发高技术含量产品的能力。技术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良好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的机械产品制造技术,还要依靠高水平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高质量的销售服务等,这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可采取以下对策:(1)强化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建立研发信息系统,如PLM系统或PDM系统、MES生产制造过程系统、ERP工程资源计划系统等等。(2)加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提升技术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办公效率,提升其企业管理能力。(3)强化对销售过程、销售信息的分析和控制,建立CRM系统等,捕捉市场信息、销售商机,提升市场营销水平。(4)可与品牌优势型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协作开发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和销售产品。

4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机械制造业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由于缺乏管理、技术方面的经验,我国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程度还相对较低。为了激发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活力,使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健康发展,应结合企业特点采取相应的信息化建设对策,不断提升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洪斌.试析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4):82.

[2] 林森,赵丽丽.浅析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3.

[3] 楚丹妮.信息化推动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J].湖南农机,2011(1):43.

[4] 吕志伟,李振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3):16.

作者:佟化伟

MES系统农机制造业论文 篇3:

把握时代机遇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摘 要: 近期有机会赴慕尼黑和柏林进行了学习考察,与当地的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协会专员、技术专家、企业高管及普通百姓进进行了交流,对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感觉收益颇丰、深受启发。对于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转型升级机会。

关键词: 创业业;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5.002

1 德国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量、欧洲第一大经济强国、第三大进出口国,人均GDP增长率高于所有发达国家,而政府债务则低于发达国家,家庭负债处于最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屹立不倒,在世界经济组织中具有较高地位,尤其是制造业在世界各国中独领风骚,全世界每五台车就有一辆是德国制造。德国历史上是出哲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科学家的地方,如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海德堡、尼采、贝多芬、歌德、爱因斯坦等,还有影响我们至今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经过现场实地考察,德国工业成功的经验主要归结于定位制造业为国家支柱产业、倾力打造产业集群、坚持产品出口国际化、借助隐形冠军助推发力、铸造世界顶级企业和品牌、推行绿色低碳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的协会组织、科技研发独一无二生产制造实现工业3.0、厚植的企业文化等。

德国工程科学院在2014年4月4日《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报告重点提到德国如何与其他国家相匹敌问题,报告分析美国牢牢掌握控制着了云计算、存储器、操作系统等领域的高科技,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于2009年出台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2年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调整计划》,提出“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提升传统制造业结构与竞争力,发展高低端产业并已奏效。报告也称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到发展制造业,事实上,中国制造产品已经遍布全球,2014年GDP产值和进出口总额已超过德国。为了延续德国制造业的辉煌,保障制造业的未来、继续执掌牛耳,发展工业4.0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2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异同

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中国制造2025》规划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力争用十年时间即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德国工业4.0的目标是要保证制造业的领先地位,中国制造2015则是要跻身世界制造强国行列,两者均是在对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后做出的决策,均指向先进制造业,都结合了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有共通之处。

但显然,两者还是有重大差别。首先,侧重点不同。德国工业4.0主要聚焦制造业的高端产业和环节,建设一个信息物理系统网络,研究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两大主题,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对端的集成三项集成。中国是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方向定位,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互联网+制造业,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其次,实现的基础不一样。德国企业已完成工业3.0,而中国企业许多电气化2.0还没完成,另外,在品牌、市场份额、研发投入、产业集聚集成、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三,保障体系不一样。德国“工业4.0”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要有标准化和参考架构、管理复杂系统、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安全和保障、工作的组织和设计、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监管框架、资源利用效率八项计划。中国2025要完成任务必须要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特别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战略重点发展。

德中双方政治互信,经济合作互补性较,特别是在制造业经验、企业投资经营、高科技产品应用、工业4.0产品的先行先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合作空间。

3 德国工业4.0对制造业GJ公司产业升级的启示

广州GJ集团公司主要经营橡胶轮胎、化工、生产性服务业为的市国有企业集团,资产总额120亿元,GDP产值55亿元,利润5亿元,人员近万人,通过明确战略、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开拓发展,集团经营业绩逐年提高。

对照德国先进制造经验,GJ公司和中国大多数企业一样,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产业规模不大,生产自动化程度不够高;品牌知名度低:产品轮胎虽有三分之一出口到美国、三分之一出口到欧洲,三分之一的国内销,油漆销售仅限于南方市场,市场营销模式落后;高度依赖传统的代理分销模式,研发投入不够,产品科技含量不高,201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为1.67%,远不如德国制造业的5%的比重,等等。学习借鉴德国工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今后时期GJ公司将重点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3.1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提升企业规模

根据广州市“退二进三”的规划,地处番禺中心的橡胶轮胎基地600万条半钢轮胎、100万条全钢轮胎产能面临搬迁,经过综合比选,600万条半钢轮胎整合进入从化鳌头工业园区,100万条全钢轮胎整合进入合肥汽车零配件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两个项目合计投资40亿元,将于2016年,2017年将分别建成投产,新增产值45亿元,进一步优化集团轮胎产业国内生产基地布局,提升市场份额,增强整体竞争力。

3.2 瞄准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打造轮胎“梦工厂”

对于新建的轮胎工厂如:从化、合肥,集团按照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高起点进行规划、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管理,致力于建设行业领先的“梦工厂”。设计开发CPS信息物理系统,功能包括从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配送在内的全过程产业链。考虑到项目分期建成投产以及生产基地原有产能的衔接,计划按照工业4.0构思“双轨制”的路线,即:首先建成生产制造的MES系统,在保证产品分期下线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扩展和互联互通功能;再改造或扩展公司的办公OA系统、财务管理EAS系统、人力资源HR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等,建成完整的全价值供应链信息管理CPS系统。生产过程提升自动化水平,应用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大量使用机器人,保证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将轮胎新扩建项目打造成为德国工业4.0版、中国2025制造的先行先试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基地。

3.3 企业内控管理变革,营销模式大胆创新

随着CPS系统的建立,必将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分工、职责分工带来影响和变化,为使工艺流程更加流畅,管理更加高效,加大企业内部管理和变革力度,与时俱进,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结构一体化和柔性化生产。

提高市场占有率,改变传统的总代理分销制,节约供应链成本,大胆创新营销模式,营销渠道下沉,在全国范围建立形象店、终端店。在国外如欧洲、美国、巴西等设立办事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扩大产品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利用互联网+产品的功能,借助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微信、APP工具进行O2O线上线下营销,在CPS系统建成后直接利用平台系统可以开展电商直销,取代第三方平台。

3.4 加快科技创新园区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借鉴德国Euref-campus欧雷夫智能城市园区、Adlershof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区的做法,利用停产的旧厂房,打造政产学研企研发创新的基地。

首先,在原有分布在各子公司的国家、省、市级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工作站的基础上,整合成立橡胶、化工研究院。加强与国际知名的法国、乌克兰研究院校合作,同时与国内知名院所共建,实现政、产、学、企的合作研发联盟,促进科研水平提升,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其次,依托大学城的优势,利用番禺工厂地块资源打造创意高科技园区,引进研发力量,招入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发电、微电、循环经济、科技孵化器企业进园,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对进入园区的中小微型企业研发项目给予资金补贴,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3.5 拓宽融资渠道,实现金融与实体有效结合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GJ公司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融资,积极参与银行金融机构的改制上市工作,参与已上市的增资扩股工作。充分利用好传统的银行授信、发行中短期票据、发行企业债券、发行公司债,有效增强集团实力。大胆尝试经营性租赁模式创新,在节省经营费用的同时,实现轻资产运营,重组收购国际国内关联企业,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结合,实现公司快速发展。

3.6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助推“三中心一体系”建设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与生产制造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依附于生产制造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诸环节,包括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涵盖采购、生产、销售、信息等)、金融、创意园区、商业地产等。GJ公司要大力发展交易平台、科技研发、创意园区、金融资本、土地开发、商业地产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借助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优势,推进生产制造与仓储物流分离,完成供应仓储物流一体化工作,打造供应链管理模式。助推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业体系建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德国的学习考察,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面向未来工业4.0的构思,GJ公司结合企业实际,破解发展难题,培育发展优势,注重“效益质量、创新驱动、公平公正、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的原则,把握时代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加快转型升级,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德]波特霍夫,哈特曼.工业4.0:开启未来工业的新模式、新策略和新思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对实施“工业4.0”战略计划的建议[Z].2014.

[3]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Z].2015.

作者:黄勇

上一篇:中专学校职业技能教学论文下一篇: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