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游戏开展幼儿英语学习论文

2022-04-28

【摘要】作为幼儿园准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潜意识中的游戏观影响着他们对幼儿游戏、游戏观察与指导的认识。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做游戏开展幼儿英语学习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游戏开展幼儿英语学习论文 篇1:

幼儿英语游戏教学的透视与反思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促教学,以教学促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指向,时代的发展,家长对幼儿英语教育逐渐重视起来,如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注入“游戏”,以游戏促进幼儿英语综合能力发展无疑是当前幼儿教育必须审视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此,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坚持以幼儿健康成长为中心,分析幼儿英语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认真设计和组织游戏教学,优化幼儿英语游戏教学的路径,进而促进幼儿英语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英语;游戏教学;问题;对策

游戏对幼儿健康成长的价值不言而喻。在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游戏在幼儿健康成长中的独特价值,引导幼儿增强游戏体验,以此激发其好奇心发育和学习兴趣增长。俗话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从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学前教育阶段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其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实施英语教育,是时代发展所需,幼儿认知能力发展所求,基于幼儿成长规律、语言水平、认知水平等因素,必须将游戏嵌入幼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覆盖,才能发挥诱导作用,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1]本文正是基于此,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坚持以幼儿健康成长为中心,分析幼儿英语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认真设计和组织游戏教学,优化幼儿英语游戏教学的路径,进而促进幼儿英语水平的提升。

一、幼儿英语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审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在对幼儿英语游戏教学进行调研时发现,在当前的幼儿英语游戏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游戏应用少的问题。游戏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在幼儿英语教学实施中,必须要贯彻“游戏注入、课堂添彩”的理念,在教学环节中融入游戏教学,以游戏促教学,英语语言材料才会被最大限度地理解,幼儿也会更加容易习得第二语言,各类语言信息才会被大量吸收。然而,在一些幼儿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单纯某一环节应用游戏或者没有游戏的不足,过分强调教师的理论知识输入,忽视幼儿在游戏中自主知识建构的作用,导致课堂教学乏味,学生打瞌睡,不利于教学促进。

其次,游戏设计和组织的问题。幼儿英语课堂教学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围绕幼儿的知识需求导向进行游戏设计,才能更加切合幼儿发展实际。同时,在游戏的组织安排上要坚持顺序性和逻辑性,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才能激发其参与游戏的信心和欲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清楚幼儿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不知道应该先進行模仿游戏,还是先进行交际游戏,导致幼儿知识输入不科学,进行游戏时存在受挫感。

再次,游戏形式单一的问题。游戏具不具备多样化和丰富感是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重要体现。无疑,游戏的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学生愉快情绪,使其更加快乐地参与到游戏中来。但是,在一些教师实施幼儿英语教学游戏时,存在固定套路过多,游戏形式变化过少的问题。比如,在进行“大声小声”“触摸游戏”等时,就是因为缺乏变化,致使学生参与性不强,导致兴趣疲软的现象。[2]必须看到,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强,对新颖的事物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若游戏缺乏变化,就无法激发其好奇心。

最后,存在一味游戏的问题。幼儿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学生获得英语综合能力,习得第二语言。开展游戏教学也必须要围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进行,所以,在设计游戏时,必须要兼顾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存在“舍本逐末”的思维,过分强调游戏的作用,为游戏而游戏,导致整堂课都是游戏,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致使课堂表面很“精彩”,实质上学生学不到英语知识,游戏并没有真正服务于英语教学。

二、优化幼儿英语游戏教学的路径选择

针对幼儿英语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围绕幼儿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从教师专业能力成长、游戏设计的趣味性和合理性、游戏教学环境营造等方面着手,优化幼儿英语游戏教学的路径。

(一)围绕专业能力,培优增强教师素质

能力是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幼儿英语教师而言,其能力和素质的状况如何,直接决定游戏教学的效果。从幼儿英语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得知,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能力不足。对此,必须要从培塑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着力,一方面,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或者深造的方式对学前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强化;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学前英语教学的特点,通过教学培训的方式提高岗前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时,针对幼儿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爱玩、好动、喜闹”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幼儿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机动性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实现游戏教学效果的最大化。[3]

(二)对接幼儿特点,着力提升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教育而言,要激活其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兴趣注入是重要内容。游戏设计和组织的初衷就是要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动起来,进而让其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厚实其英语学习的动力机制。对此,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与其年龄相贴切、与其认知能力相适合的游戏内容,确保该游戏内容既符合幼儿的学习喜好,又能够有助于幼儿英语知识水平的提升。要从幼儿成长的生活环境出发,设计和组织多样的生活化游戏,增强其熟悉感,使其不仅仅是体验游戏,更是体悟生活,增强其求知欲望。要坚持设计多样化的游戏内容,避免枯燥单调,幼儿英语游戏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才能确保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优化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状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环境对于人的化育作用不言而喻。客观环境因素对于游戏教学而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理想的游戏教学活动环境离不开空间的支持。对此,为更好地实现游戏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善于从环境营造着手,把游戏教学空间向教室之外延伸,给予幼儿广阔的游戏天地,营造一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游戏空间,使其天性得到张扬,英语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4]应该看到,幼儿英语游戏空间是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的重要依托,只有选择适宜的游戏教学场地,比如,在讲授与春天相关的内容时,就要选择在春天季节,把幼儿带动草地里、花丛中进行教学,让其更加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才能激发幼儿最自然的学习状态,回归幼儿英语游戏教学的本来面貌。

三、幼儿英语游戏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要实现幼儿英语游戏教学的效果,除了要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强化游戏的体验性、优化游戏的教学环境等内容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要把握好游戏进行的时间。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游戏时间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小班幼儿,其游戏较为简单,时间一般以5~10分钟为宜;中班幼儿,游戏有点复杂,时间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大班幼儿,游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规则性,时间一般以15~20分钟为宜。一些教师游戏时间把握不足,会大大减弱游戏教学的效果。对此,必须要进行科学把握,以期达到教学效果。

其次,游戏设计要考虑幼儿的差异性。对于幼儿而言,虽然年龄相仿,但是不同阶段年龄儿童的学习能力差异,将其作为游戏教学活动的设计依据,判断该设计何种难度的游戏教学活动。并且,教师还应在游戏教学中积极与儿童进行互动,通过互动衡量儿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判断该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唯有如此,才能算得上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游戏教学,才能真正坚持幼儿发展本位。

最后,游戏组织以集体性游戏为宜。幼儿具有喜闹、合群的习惯,假使设计个体性游戏,则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增加其孤独感,更有甚者,会引发幼儿的孤僻性格。对此,在幼儿英语教学游戏设计时,以设计集体性游戏为宜,但也不能太多人参加一个游戏,不利于教师对游戏过程的把控和对幼儿学习状态的观察。一般以5-7人开展一个游戏为宜,实施分组游戏教学,才能有效达成教学效果。

四、结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最好的载体。幼儿教育游戏注入是激发幼儿英语学习动力的重要方法。对此,教师必须要审视当前幼儿英语游戏教学中存在的形式单一、多样性不足、游戏缺乏顺序性、游戏与课堂教学对应不够等问题,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增强游戏的生活性、趣味性,进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能力,激发其投入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成精彩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金学佳,莫倩.游戏教学法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校园英语,2017(14):90-91.

[2]卢思齐.游戏教学在学前英语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9):102-103.

[3]董晖.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S2):230-231.

[4]苏小菊.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2017(17):126-128.

作者简介:陈静(1982-)女,福建建瓯人,汉族,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作者:陈静 吴丽丽

做游戏开展幼儿英语学习论文 篇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游戏观的隐喻分析

【摘要】作为幼儿园准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潜意识中的游戏观影响着他们对幼儿游戏、游戏观察与指导的认识。本研究运用隐喻分析的方法来研究31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关游戏的高频词汇,发现其游戏观主要包括游戏理论、游戏动作和游戏体验、游戏名称和游戏材料、游戏介入和指导四个方面,存在以下特点:深受皮亚杰、福禄贝尔和维果斯基的影响,却对后皮亚杰游戏理论等了解不够深入;关注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和积极的游戏性体验,却忽视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重视幼儿传统的团体游戏和建构游戏;缺乏游戏介入和指导的意识。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其职前培养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游戏观;隐喻分析

【作者简介】杨惠娟(1996-),女,四川南充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問题提出

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1]。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体会到游戏性体验,还能促进认知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期是特殊的游戏时期,在这时期幼儿可以尽情地玩耍而没有学业负担约束,学前教育似乎是游戏唯一合法的“栖息地”[2]。隐喻分析法是一种间接调查研究对象认知和态度的一种方法,最早运用于文学研究,随着该研究方法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引入了隐喻分析,如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间接调查参与者语言态度的方法[3]。“真实世界的隐喻研究”概念的提出首先植根于“隐喻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核心”这一中心命题,倡导研究应紧密联系人类社会生活和真实话语语境[4]。隐喻分析能够了解一个人或特定群体对某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潜意识中的看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也越来越重视游戏在幼儿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孩子游戏权被剥夺的现象不止在家庭,也包括幼儿园,只不过在幼儿园里更为隐蔽[5],幼儿园还存在“重上课、轻游戏,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6]等现象。如何改变儿童游戏所面临的困境呢?幼儿园教师树立科学的游戏观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幼儿园准教师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他们具有怎样的游戏观呢?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基于此,本研究运用隐喻分析法来分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潜意识中的游戏观,了解其游戏观的现状,并为其树立科学的游戏观提供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C高校中的31名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级)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女生,1名男生;除1名学生外,30名学生本科都是学前教育专业,对儿童游戏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隐喻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游戏观,以期了解其潜意识中对游戏的认识。隐喻分析这种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地揭示被试内在的想法、感受和对概念的看法等传统研究方法难以探究发现的部分[7]。本研究让31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10分钟内写出50个有关儿童游戏的词汇,共搜集到词汇1550个,其中,高频词汇698个(频次≥3),通过自下而上的扎根理论对搜集到的高频词汇进行分析,编码过程如下:首先,发现所有高频词汇能够建立概念属性的联系[8],将同一类属性的词汇合并,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等合并成游戏理论家和游戏理论;其次,对所有概念属性分析,选择核心类属,使分析不断集中到那些与该核心类属有关的码号上面[9],经过分析和概括,提炼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游戏观的4个核心类属,分别是游戏理论、游戏动作和游戏体验、游戏名称和游戏材料、游戏介入和指导(表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游戏的整体认识

研究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列出的有关游戏的高频词汇主要包括游戏理论(46%)、游戏动作和游戏体验(27%)、游戏名称和游戏材料(22%)、游戏介入和指导(5%)四个方面。其中,游戏理论占比最高,游戏动作和游戏体验、游戏名称和游戏材料紧随其后,游戏介入和指导占比最低。由此可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关游戏理论的知识相对较丰富,并且他们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和游戏体验,了解基本的游戏名称和游戏材料,然而,关于游戏介入和指导方面的关注度还不够。

(二)游戏理论高频词汇的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游戏理论的高频词汇包括游戏理论家和游戏理论(112次)、游戏作用和游戏特征(72次)、游戏分类(137次)三个方面。其中,游戏分类的高频词汇最多,游戏理论家和游戏理论次之,游戏作用和游戏特征最少。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潜意识中对游戏分类最为了解。

从游戏理论家和游戏理论来看,游戏理论家中排在前三的高频词汇分别是皮亚杰(17次)、福禄贝尔(16次)和维果斯基(12次)。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深受皮亚杰、福禄贝尔以及维果斯基的影响。皮亚杰认为“发展先于游戏”,游戏只是反映幼儿的认知发展却不能促进其认知发展[10];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心需求的表现,游戏给儿童以欢乐、自由和满足,又能培养儿童的意志和自我牺牲的精神[11];维果斯基认为在游戏中儿童似乎是在试图超越他现有的水平,可以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12]。游戏理论中排在前四的高频词汇分别是剩余精力说(13次)、准备生活说(6次)、复演说(5次)和认知发展理论(4次)。其中,剩余精力说、准备生活说和复演说属于古典游戏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则是现代游戏理论。



从游戏作用和游戏特征来看,游戏作用中排在前三的高频词汇分别是社会性发展(10次)、想象力(8次)和创造力(6次)。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为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创造力和社会性的发展,其游戏观深受皮亚杰和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思想的影响。游戏特征中排在前三的高频词汇分别是自由(13次)、合作(7次)和自主(6次)。其中,自由的频次最多,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为幼儿游戏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自由,强调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自主决定游戏的内容、伙伴和材料等,自由是幼儿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体现。

游戏分类中排在前三的高频词汇是建构游戏(23次)、角色游戏(18次)和表演游戏(13次),这三类游戏都是创造性游戏。由此可见,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潜意识中,创造性游戏占据重要位置,在创造性游戏中,幼儿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以及独创性都能得到发展。游戏是我们培养和发现创造力的一个最自然、最好的通道[13]。

(三)游戏动作和游戏体验高频词汇的分析

游戏动作中排在前三的高频词汇分别是奔跑(13次)、跳跃(13次)和争抢(8次)。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为关注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较为忽略幼儿在游戏中小肌肉抓握、捏、插、穿等精细动作的发展。而且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与同伴发生冲突,如幼儿之间争抢玩具的行为,因此一提到儿童游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会想到幼儿发生同伴冲突的情景。游戏体验中排在前三的高频词汇分别是开心(27次)、愉悦(26次)和轻松(11次),频次较低的则是失望、难过、哭泣和气愤等消极情绪的词汇。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为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是积极游戏体验,较少会产生消极情绪。

(四)游戏名称和游戏材料高频词汇的分析

游戏名称中排在前三的高频词汇是丢手绢(14次)、捉迷藏(14次)和娃娃家(13次)。进一步分析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列出的游戏名称几乎都是传统的团队游戏,如丢手绢、捉迷藏等竞争性较弱的中心角色型游戏。游戏材料中排在前三的高频词汇分别是积木(14次)、雪花片(12次)和黏土(7次),這些游戏材料都是建构游戏材料,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潜意识中非常重视建构游戏,这与游戏分类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五)游戏介入和指导高频词汇的分析

游戏介入和指导中排在前三的高频词汇分别是同伴(10次)、家长(7次)、教师介入(6次)。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同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思想,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伴能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架,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发展。因此,同伴、家长和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关游戏的高频词汇主要集中在游戏理论、游戏动作和游戏体验、游戏名称和游戏材料、游戏介入和指导四个方面,其游戏观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一)深受皮亚杰、福禄贝尔和维果斯基的影响,却对后皮亚杰游戏理论等了解不够深入

由游戏理论家的高频词汇分析可知,皮亚杰、福禄贝尔和维果斯基出现的频次最多,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游戏观深受这三位理论家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教育更多受到苏联的影响,尤其是深受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影响,认为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强调在成人或者有能力同伴的帮助下,使幼儿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并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采取游戏教学策略。

由游戏理论的高频词汇分析可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了解更多的是古典游戏理论和现代游戏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14],但是他们对后皮亚杰游戏理论如游戏的唤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15]等了解不够深入,然而这些游戏理论能为我们研究和指导幼儿游戏提供新的视角。

由游戏作用和游戏特征的高频词汇分析可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潜意识中强调游戏对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等认知能力、创造力和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突出幼儿游戏自由自主的特征。由游戏分类的高频词汇分析可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潜意识中重视建构游戏、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这三类创造性游戏。

(二)关注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和积极的游戏性体验,却忽视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研究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加关注奔跑、跳跃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却没有出现捏、抓、插、穿等精细动作的词汇,说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游戏体验的高频词汇中出现最多的是开心和愉悦,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潜意识中认为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是积极的游戏体验。这种积极的游戏性体验是儿童游戏的核心和灵魂,儿童较为重视愉悦性体验,把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判断游戏的要素[16]。人们可以从幼儿表情、语言、行为、动作等来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这是不是他们喜欢的游戏,他们是否被游戏吸引着。

(三)重视幼儿传统的团体游戏和建构游戏

研究结果显示,游戏名称的高频词汇中出现最多的是团队游戏,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潜意识中更为重视竞争性较弱的团队游戏,如丢手绢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虽然幼儿游戏的自然性和群体性相对有所降低,但是群体团队游戏仍然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关注的重点。幼儿在团队游戏中与教师、同伴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和协商,其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建构游戏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关注的重点,建构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发展。

(四)缺乏游戏介入和指导的意识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关游戏的高频词汇中,游戏介入和指导仅占5%,可见,其较为缺乏游戏介入和指导的意识,相对忽略游戏的教育性。20世纪60年代以前,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17],主张不干预幼儿游戏。随着时代的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影响,人们开始重视教师和同伴在儿童游戏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作为儿童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的观察者和指导者,能够为儿童提供适宜的鹰架,促进幼儿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儿童在与同伴游戏过程中,协调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行为等,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且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幼儿教师虽然在职前教育中学习了游戏介入和指导的方法,但是在游戏指导实践中仍然存在着问题,如较少主动介入游戏、指导方式具有独断性、“放任”或“导演”幼儿游戏等[18]。


五、研究建议

(一)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建议

1. 深入学习后皮亚杰游戏理论等,更新专业知识

深入学习后皮亚杰游戏理论等能够让我们了解游戏最新的研究成果,丰富我们对幼儿游戏的认识和了解,为我们介入和干预儿童游戏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一方面,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要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学习后皮亚杰游戏理论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作为幼儿园准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不断地吸收新的游戏理论,丰富和扩展已有的认知结构,树立科学的儿童游戏观,这样在以后的实践中才能读懂幼儿游戏,并且把握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和尺度。

2. 关注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获得经验。幼儿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大脑可以控制手部动作做出反应,反过来手部精细动作的练习可以促进幼儿大脑灵活性的发展,如幼儿在桌面游戏中通过串珠、打结等动作来促进其手眼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手精细动作发育是反映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评价幼儿智能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幼儿时期是精细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19]。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关注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让幼儿在精细动作的发展关键期中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3. 重视各种类型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需要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重视建构游戏和传统的竞争性较弱的团队游戏,却较为忽视其他类型的游戏。其实每一种类型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如自发性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发起的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自己决定游戏的内容、材料和伙伴等。幼儿在自发性游戏中积极探索,不断地体验自由与规则、成功与失败,不断从他人身上印证自我的存在,在满足自身的需求上,促进情感的发展[20]。每一种游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各种类型游戏对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重要性。

4. 树立科学的游戏指导观,寻找教育性与游戏性体验之间的适度张力

游戏性体验是游戏的灵魂。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他们沉浸于玩之中的心情狀态而已,不深入到这一点,就不过只触及游戏的外壳、游戏的骨架、游戏的概念而已[21]。但是当游戏进入幼儿园时无可避免就含有教育性,因为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干预而使游戏成为“有意义的”活动,从而能够丰富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22]。那么如何在教育性和游戏性体验中保持适度的张力,这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确认识儿童的游戏性体验。幼儿游戏性体验的产生,取决于作为游戏主体的幼儿的主体性是否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实现,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处理游戏中的主客体关系,发挥幼儿作为游戏活动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3]。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教育性和游戏性体验,以期在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培养的建议

高校教师是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系统学习游戏理论与实践的引路人,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游戏观,高校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游戏课程和教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丰富学生的游戏理论知识体系,以帮助其更好地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

1. 系统介绍游戏理论,丰富学生游戏理论知识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认可的游戏理论决定着其大部分的游戏实践行为,故而,高校教师要合理地设计游戏课程和教学,重视游戏理论和实践的教学。针对学生对后皮亚杰游戏理论等了解较少,高校教师应该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游戏理论家及其理论,不仅要重视经典游戏理论的教学,而且也要引导学生涉猎最新的游戏理论,使学生了解幼儿游戏研究的最新方向和重点,帮助其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游戏理论知识体系,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研究和指导幼儿游戏提供理论基础。

2. 重视游戏实践化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游戏介入和指导方式

研究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较为缺少游戏介入和指导的意识,高校教师在进行游戏课程教学时应该向学生强调教师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幼儿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视频中教师介入和指导的时机和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将学生所学的游戏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开展游戏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观摩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开展游戏实践化教学,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科学的游戏观转化为游戏实践行为。

【参考文献】

[1] 毛曙阳.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1999(03):3-5.

[2][6][10][12][14][15][23]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8,366,138,132,116,139,424.

[3][7] 赵孟笛.上海市4-6岁儿童英语学习态度隐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4] 陈朗.国外隐喻与话语分析研究新发展博观[J].外语教学,2014(35):19-24.

[5] 刘智成.儿童游戏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8][9]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27-335.

[11] 吴式颖,李明德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231.

[13] 曹筠.游戏培养和发现孩子创造力的通道[J].学前教育研究,2001(06):38-39.

[16] 李春良.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观研究——以武汉市A园5-6岁大班幼儿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17] 刘焱.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39.

[18] 何桐.农村幼儿教师角色游戏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9.

[19] 侯如兰,夏莉莉,王维清,等.西安市幼儿手精细动作发育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4(06):682-683.

[20] 王春燕.3-4岁农村散居幼儿自发性游戏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1] [日]仓桥物三.保育的灵魂[M].李季湄,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4.

[22] 陈建林.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通讯作者:杨惠娟,1468330042@qq.com

(责任编辑 王平平)

作者:杨惠娟

做游戏开展幼儿英语学习论文 篇3:

石家庄市学前儿童家园英语学习环境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本文对68位幼儿园教师和85位幼儿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观察访谈,调查了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前儿童家园英语学习环境的现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都采取了直观教育法,为幼儿提供了大量视听资源;幼儿园和幼儿家长注重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对幼儿进行英语教育,寓教于乐;幼儿园英语教学割裂了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对家园共育不够重视;幼儿家长指导幼儿英语学习的能力欠缺,忽视了幼儿英语学习的心理环境建设。研究者认为只有家园共育,相互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英语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学前儿童;英语学习;家园环境

语言环境是指产生和提供语言输入的环境,一般包括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一种新语言时听到和读到的一切语言材料,以及习得语言时的具体环境,如同伴间的交谈、师生间的对话以及课外的语言接触等。〔1〕任何一种语言学习都离不开相应的语言环境,语言只有在相应的语言环境里不断被使用,才能为人们所掌握,进而得到丰富和发展。幼儿英语学习同样需要英语语言环境的支持。对幼儿来说,幼儿园和家庭是他们活动的中心,也是他们获得直接言语接触最多的场所。本研究拟以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调查幼儿园和家庭幼儿英语学习环境的现状,以期为改善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研究随机抽取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区范围内教授幼儿英语的幼儿园共10所,其中省一级幼儿园2所、市一级幼儿园3所、市二级幼儿园2所、省直机关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2所,以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以开放式问卷为主,辅以观察和访谈,调查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在幼儿英语学习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借此分析石家庄市学前儿童家园英语学习现状。

一、调查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共发放家长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85份;发放教师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68份。统计结果如下。

1.幼儿园英语学习环境现状

幼儿园教师通常采取直观教学法对幼儿实施英语教育。直观教学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它能把抽象的幼儿陌生的英语通过实物、玩具、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获得感性认识,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2, 3〕在调查中发现,19.51%的幼儿园教师利用现代教育媒介,如收音机、电视录像、电脑等辅助教学,拓展了幼儿的视野,增强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缩短了幼儿英语教学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另有63%的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喜欢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通过表情、动作、手势等表现英语语言的活力,吸引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幼儿园教师还注重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英语。21.95%的幼儿园教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英语教育,比如早晨到幼儿园时和幼儿打招呼“good morning”;饭前幼儿排队洗手时引导他们说“wash hands”;碰倒别人时说“I am sorry”;感谢别人帮助时说“thank you very much”,等等。

幼儿园教师往往会为幼儿创设相对丰富的游戏环境。兴趣是幼儿学习英语的前提、动力和保证,只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幼儿英语学习的效果。游戏是激发幼儿兴趣的最好方式,教师寓教于乐,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潜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4.15%的幼儿园教师会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比如利用“old wolf,old wolf,what time is it”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时间的英语读法。

此外,还有4.88%的幼儿园教师提倡把英语教育的环境创设从动态环境延伸到静态环境,他们会在幼儿园墙面上张贴简单易懂的英语单词、日常生活用语等。还有4.88%的幼儿园教师注意及时与家长交流幼儿英语学习情况,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英语学习的效果。

语言教育作为幼儿园的教学领域之一,应该与其他教育活动或内容互相渗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4〕然而,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认为英语教育只是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责任,它有自己的目标,与其他活动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在幼儿园里幼儿英语教育更多是在英语课进行,其他活动中涉及的英语知识极少,导致幼儿英语学习的一致性和联系性被割裂,幼儿英语学习事倍功半。

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幼儿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环境优势,忽视环境潜移默化的语言教育作用。此外,构筑家园教育合力、实现家园共育是幼儿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此次调查中只有4.88%的幼儿园教师意识到了家园共育在幼儿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园对家园共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家庭幼儿英语学习环境现状

幼儿家长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视听资源,声音、图像、画面的有机结合,强烈的视听刺激为幼儿留下了深刻印象,节奏鲜明的歌曲也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英语语音、语调,增强幼儿的英语语感。调查中发现,39.84%的家长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幼儿英语儿歌、英语动画光盘,尽可能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幼儿的听说能力。21.14%的幼儿家长会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和幼儿进行英语对话,比如吃饭时爸爸会问:“What would you like ,baby?Fish or egg?”有客人来访,妈妈会让幼儿主动用英语向叔叔、阿姨问好,等等。

一部分幼儿家长把幼儿英语学习的关注重点放在教授幼儿字母、单词、短语上。20.33%的家长认为幼儿英语学习的好坏是以单词量来衡量的,因此他们花费大量精力教授幼儿英语单词。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幼儿家长注意检查幼儿的英语作业,及时向幼儿园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调查中发现,幼儿家长在幼儿学英语过程中主要扮演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家长们对怎么运用这些资源、何时运用这些资源不是十分明白,要么为幼儿提供的视听资源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无法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要么对幼儿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能给予适当指导;要么没有时间陪伴幼儿学习英语,导致幼儿英语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部分家长对幼儿英语学习的目标缺乏科学认识。幼儿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学英语的兴趣,家长不应该以幼儿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幼儿英语学习的标准,这样做可能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使幼儿误以为英语枯燥难懂,降低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幼儿来说,英语是一门陌生的语言,幼儿在最初接触英语时可能不敢张口说,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语法错误,这时家长千万不能急躁,应该重视幼儿英语学习的心理环境创设,表扬幼儿英语学习中出现的点滴进步,树立幼儿英语学习的信心,这样才能为幼儿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在本次调查中几乎没有家长涉及这个问题,幼儿家长普遍忽视了幼儿英语学习的良好心理环境创设。

二、建议

单一的幼儿园英语学习环境或者单一的家庭英语学习环境对幼儿英语学习而言都是不够的,只有家园共育,相互协调,才能取长补短,实现幼儿英语学习的目标。

1.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幼儿的语言习得是一种无意识、自然而然地学习、使用并掌握甚至是“拾遗”语言的过程。幼儿园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用英语指导幼儿的活动,与幼儿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提高幼儿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幼儿园应该对本园教师实施园本培训,在发展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同时,为教师提供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机会。比如,幼儿园每天为幼儿安排一定时间的课外英语活动,各带班教师配合英语教师与幼儿进行英语交流,教师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又掌握了幼儿的英语学习状况,便于设计实施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幼儿园还可以聘请高校英语专业教师集中授课,提倡教师自学英语,鼓励园内教师相互学习,大力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

在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最好由带班教师组织实施,因为带班教师不仅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在教学中便于因材施教,而且有利于把幼儿英语学习的内容延伸到其他各项教学活动中,提升幼儿英语学习的效果。这也是解决英语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彼此孤立的方式之一。

2.指导家长创设家庭英语环境

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培训、专题讲座、现场汇报、亲子活动等,引导家长认识到家园共育对幼儿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指导家长了解创设家庭英语学习环境的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幼儿英语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园共育环境。

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幼儿家庭环境创设研究,研究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与幼儿英语学习的关系,为指导家庭教育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戴曼纯,肖云南.语言环境的类型与作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2〕李淑玉.课堂教学的多样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1).

〔3〕吕海滨.充分运用教育媒体,促进幼儿英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1,(12).

〔4〕赵寄石,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82-183.

作者:高 君

上一篇: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论文下一篇:安全管理盲区企业信息化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