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信息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A航空公司于1995年4月正式成立,总部位于上海,运营着430余架客货运飞机,平均机龄不到7年。公司的航线网络通达全球187个国家、1000个目的地,旅客运输量位列全球前五。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航空公司信息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航空公司信息管理论文 篇1:

空管制业务信息管理流程融合度评估研究

摘要:建立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评价指标,评价安全信息管理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有效选择各航空公司的安全信息管理人员做好评估,应针对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规章制度,确保航空安全运行。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有了这套评价标准,可以更好的检验自身的安全整个信息管理工作的改进,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全行业,用这套评价体系可以树立标杆,选择安全信息管理优秀的航空公司,指导各航空公司完善公司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助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航空管制;业务流程;信息管理;融合度

空管公司的业务和信息化管理流程加强,本质上就是对业务流程及其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集成性的提升。业务流程和信息管理的流程都是相互协助和配合的,缺少一个就不可以了。单方面地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空中交通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甚至可能会影响到飞机的起降和飞行安全。完成空中交通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流程相结合的评价分析研究,对于进一步优化空管业务和信息化管理的流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业务信息管理流程融合度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空管业务与信息管理流程集成度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空管业务与信息管理流程集成度评价指标体系监管业务和信息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有序集。因此,在集成度评价指标选择和指标体系结构优化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才能实现既定的融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系统。

本文将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综合了部分专家意见,构建空中交通控制体系。业务信息管理的流程综合性评价的指标系统主要有:空中交通管理的业务信息收集效率、业务信息处理的效率、业务信息利用的效率及空管业务的通讯保障效率[1]。空中交通运输的管理数据收集的有效性是指空管人员的业务在相关传感器的利用率、全部业务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单位数据提供率及空管人员的业务数据采集率;空管业务的信息处理效率是指整个业务流程中所收集到的信息在整个空管业务中对其进行的处理,使其信息可用且可靠;空管业务的信息处理效率是指整個业务流程收集的信息在空管业务中进行处理,使其信息可用且可靠;空中交通管理信息利用效率是效率的体现空中交通管制信息管理流程集成度的主要方面,主要包括网络设施设备利用率和业务数据信息完成率等;空管服务通信保障效率参考实际当前空管业务通信所需的通信支持资源的利用效率。它主要包括专用通勤设备和通讯设施的可靠性。

二、使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存储、查询、记录安全信息及相关法律法规

利用这方面的关键技术过程域是在全航空公司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和传达安全信息,信息的存储和检索、安全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安全信息的利用、安全信息发布和安全信息的传输以及安全信息的反馈均改为计算机在线操作,以及安全信息和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计算机存储和查询,实现安全信息管理的电子网络[2]。该关键过程域的目标是:1.目前,安全信息管理的日常工作基本是电子化、网络化。2.航空公司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查找安全法律法规,使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随时上报和反馈安全信息。运用这方面主要实践包括:执行协议:遵循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实施能力:1.在全航空公司安装安全信息管理系统。2、安全信息管理部门有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维护。3.航空公司执行安全信息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实施活动:1.安装安全信息管理系统。2、有专业人员定期维护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测量和分析: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存储、查询和记录安全信息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和状态。验证与实施:航空公司安全部门对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安全信息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存储、查询和记录,并定期审查工作过程和结果。

三、培养一名独立的管理人员专职负责安全信息管理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目的是航空公司应有专职公司管理人员负责航空公司的安全信息管理工作,航空公司专职安全信息管理人员明确职责权限。实践工作上执行协议,遵守航空公司安全运营和安全管理的方针和政策,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位专门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人员[3]。这方面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以负责航空公司的安全信息经理的标准为例。要具有公平的全职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人选用机制。从事安全信息管理或其他相关工作的航空公司不止一家,有工作经验并熟悉这方面的人员可被选为负责这方面工作的标准。航空公司领导小组应制定航空公司专职安全信息管理人员建立管理者标准[4]。航空公司领导小组设立聘选这方面人员的系统,根据选择流程选择专职航空公司的安全信息经理,实现专职航空公司的安全信息管理人员的聘选标准和机制以及职责和权限被记录在案。

总结: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分析了空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评价管理过程的集成度,构建集成度模糊综合评价指标,创建相应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所提出的模型,还讨论了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和完备性。结果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定额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春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就业能力提升措施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1):233-237.

[2]郭文光,孙志军,谢贻兵. 智能仓储设备在航空保障中的运用[C]. 中国航空航天工具协会、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维修工程专业分会.航空保障设备发展——2017年首届航空保障设备发展论坛论文集.中国航空航天工具协会、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维修工程专业分会:中国航空学会,2017:217-221.

[3]杨虹雨. 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航空企业中的应用[C]. 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航空学会,2013:678-684.

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湖北分局 湖北 襄阳 441000

作者:艾铮

航空公司信息管理论文 篇2:

A航空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摘 要:A航空公司于1995年4月正式成立,总部位于上海,运营着430余架客货运飞机,平均机龄不到7年。公司的航线网络通达全球187个国家、1000个目的地,旅客运输量位列全球前五。

关键词:航空公司;内部控制

一、A航空公司内部控制概况

A航空公司作为三大国有航空运输企业之一,自其成立开始就带有深厚的国有体制特征。中国民航自1987年实行政企分开后,A航空公司开始扩张迅速。再加上对分子公司的粗放型管理,内部体制相对松散,内部矛盾问题随即也越来越尖锐突出。A航空公司惨淡的内部控制现状,让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警醒,管理层坚定完善A航空公司内控体系的决心。

二、A航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航空公司内部体制混乱,内控环境薄弱。主要表现在:

1.管理层及基层员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视不够。由于A航空公司国企体制原因,一直饱受国企诟病。干多干少一个样,公司盈利与否一个样。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也是一样,全公司员工上下不能形成合力,造成内控流于形式的局面。

2.公司组织结构安排不够合理。A航空公司自兼并扩张以来,各个分子公司各自为战,未能有效成为一个整体,不能形成合力,内部控制工作也就困难重重。

(二)控制活动存在软肋,有时难以兼容航空业务发展需要

三、完善A航空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石,直接影响着公司内部控制的贯彻与执行。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并合理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首先要优化内部控制的运行环境。

1.加强管理层及基层员工对内控的重视

行为的改变源自思想的转变,A航空公司必须使得公司全体员工重视并參与内部控制。要改善A航空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应特别注意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尤其是管理层的内控意识。

2.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航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二)规范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的实施与内部控制系统整体的作用发挥和有效运行密切相关,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规范的控制活动,应当是渗透到A航空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中,具有可执行性和便于操作性,能够紧跟航空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1.优化业务流程

要对A航空公司业务流程优化,首先对公司各单位组织机构、岗位职责等业务流程基础信息进行梳理,明确业务管理职责;然后根据管理诊断结果,确定流程框架;最后根据业务管理职责与流程框架,梳理并优化业务细节,以最终确定公司各单位优化后的业务流程。

2.强化岗位分离制约,明确职责分工

A航空公司某些分子公司,由于内部控制相对比较薄弱,还存在关键岗位不能完全分离和职责分工未能明确的问题。

(三)完善信息与沟通体系,消灭信息孤岛

针对A航空公司信息与沟通不畅的情况,公司应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体系,明确信息的收集、传递流程和处理程序,在保证信息及早获得、积极沟通和有效传递的基础上,从而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转。

1.加强信息传递效率,提高信息传递质量

A航空公司应当打破管理体制里的条条框框,理顺跨职能部门业务的沟通,这是内部信息能否有效传递的基础。同时,建立完善的公司信息化系统,使得公司员工可以更好地获取其在控制、执行和管理航空公司经营过程中所需的经营管理信息,有助于公司员工顺利履行其经营管理职责。

2.消灭信息孤岛

A航空公司要消灭公司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第一、明确信息责任,这是消灭“信息孤岛”的重要保障;第二、积极完善A航空公司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司信息资源的共享度和价值量;第三、加强对公司全体员工各形式的宣传培训;第四、健全激励和惩戒机制,改变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慵懒懈怠的工作作风,使员工能够形成主动的信息需求意识,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公司共享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史亚杰.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55~56.

[2]扬学华,文小亮.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5): 72~74.

作者简介:

吴莎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作者:吴莎

航空公司信息管理论文 篇3:

航班延误经济赔偿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摘要:近年来,航班延误已成为困扰广大旅客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消费纠纷日益增多,已成为运输消费投诉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我国有关航班延误经济赔偿方面法律法规的欠缺和在司法实践中的不足,导致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从航班延误的经济赔偿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两个方面就如何完善我国航班延误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航班延误;经济赔偿;消费者权益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民航业持续快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大众化的交通运输方式。而与此同时,民航配套体系却没有与时俱进,旅客对民航服务不满状况日渐突出。航班延误时,旅客应享有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索赔权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民航总局2004年出台的关于航班延误的赔偿意见,即后来的《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初衷是为了缓和旅客和航空公司的紧张关系,但到目前看来反而激化了双方矛盾。

1 航班延误的定义和经济赔偿的规定

什么是“航班延误”?按一般人的理解,只要未能按机票上注明的时间起飞,就是“延误”,或我们通常所说的“晚点”或“误点”。其实,这是一种错解。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尚未对“航班延误”这一概念做出有法律意义的精确表述。与之有关的解释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民航航班正常统计办法》等。从影响航班延误的因素考虑,航班延误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航空公司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延误,具体包括航班调配、机务维护、机组、商务等原因,是由航空公司自身的原因造成的,由此产生的延误属于不合理延误;二是非航空公司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延误,包括空中交通管制、天气、安全检查、突发事件等,是航空公司自身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的,由此产生的延误属于合理延误。因此,从公平和合理与否的视角分析,法律意义上的航班延误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不合理延误和合理延误。航班延误经济赔偿针对的是由不合理延误导致的旅客经济损失。

从法律层面上说,航空公司与旅客之间是运输合同关系。根据我国《民用航空法》,航空公司运送旅客,应当出具客票。旅客乘坐飞机,应当交验有效客票。在发生延误的情况下,旅客有知情权、选择权、索赔权。这三项基本权利对旅客而言非常重要。航空公司应当及时、准确地把延误的理由、何时能正常起飞的时间告诉旅客。在航班延误时间较长情况下,旅客可以选择退票或选乘其他的航班。实践当中,由于法律上对航班延误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对于是否构成延误、是合理延误还是不合理延误,缺乏标准。同时,缺乏航班延误承运人责任限额的规定。另外,对承运人赔偿范围也没有明确界定。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目前对航班超售的赔偿责任没有相应规定。因此,法律上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在发生航班延误时,旅客、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相互之间无法解释清楚,冲突不断。

2 航班延误情况下消费者权益的缺失和对策

基于对航班延误的定义的模糊和经济赔偿的规定的缺乏,航班延误情况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主要面临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法律规范不完善。作为调解航班延误纠纷的主要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航班延误的规定存在很多不足甚至相互冲突的地方。由于航空公司与旅客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航空公司即使编造航班延误的理由,旅客也无从、无力查证。在这种情况下,旅客的维权就变得举步维艰。

第二,经济赔偿标准不一。对于发生航班延误后,航空公司的赔偿标准,我国尚无统一的规定。致使在执行过程中,各航空公司的补偿标准和执行力度参差不齐,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第三,航班延误之后的补救措施不到位。按照相关规定,发生航班延误后,航空公司应及时告知消费者真实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消费者损失进一步扩大。但是,实践中,航空公司的一系列消极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以期更好的处理航班延误纠纷,更好的平衡航空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

首先,规范航空公司的行为,预防航班延误相关问题的发生。作为承运人的航空公司应该根据相关规定,向社会公布其在发生航班延误后的服务承诺并报民航监管机构备案,以便于消费者了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尽可能降低航班延误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同时,航空公司必须建立航班延误信息管理机制,妥善解决航班延误带来的信息严重不对称问题,充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其次,建立航班延误监管惩罚机制。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航空公司的航班延误的监督运营管理,对屡次发生航班延误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的航空公司进行处罚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利用舆论的力量对旅客选择航班进行正面引导。

最后,鼓励旅客合法理智维权。最近,不断发生的由于航班延误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告诫我们,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旅客应通过合法、正当的渠道理性维权。切忌采取“霸机”、扰乱机场秩序甚至殴打工作人员等过激行为。毕竟,旅客雖有权益,但旅客的权益不是无限的;同时旅客也有责任,旅客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支付相应的法律和经济的代价。航空公司有责任,但也有权益。航空公司的权益同样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

3 航班延误的法律完善鉴于以上情况,航班延误的法律完善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航班延误的法律规制:

第一,明确和统一“航班延误”的法律界定。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大都对“航班延误”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航空运输实践中,旅客、航空公司、机场等对延误的认识存在着很大分歧。笔者认为,在界定航班延误时,既要包括始发地的延误,也要包括目的地的延误(经停地、飞行中的延误最终也表现为目的地的延误)。可以将航班延误定义为“民航运输中,承运人花费的运输时间超过了一般情况下完成该项运输所需要的合理时间”。

第二,增加承运人延误责任限额。我国法律对承运人延误责任限额没有作出具体规定。规定延误责任限额对航空公司和旅客都有利:一方面可以防止航空公司因为延误责任过大导致成本增加而提高票价,导致旅客无力承受;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航空公司因为延误责任过大而影响正常的运营和生存。同时,中国现有的航空承运人责任体系中有旅客和行李责任限额、货物责任限额。增加延误责任限额,也有利于中国承运入责任的一体化,有利于中国国内承运人责任体系与国际接轨。限额具体数额的确定至少应考虑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平均收入水平和现有旅客责任限额三个因素。

第三,建立航班延误纠纷速裁机制。航空公司应该在机场设立纠纷速裁机构进行现场办公。一旦发生航班延误,旅客可以向纠纷调处办提出申请,纠纷调处办首先对航班延误的原因进行认定,如果属于非航空公司的原因,那么裁定航空公司不予补偿,但要按民航有关规定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果属于航空公司的原因,纠纷调处办还需认定因航空公司造成延误的责任时间,再根据具体的责任时间和国家统一的补偿标准,裁定航空公司对旅客进行经济补偿的具体金额。

第四,通过立法规制航班超售。为了切实地保护广大旅客的消费者权益,保证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行,我们呼吁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或者国务院尽快地制订或者颁布有关航班超售的管理办法和赔偿制度规定,尽可能地减少因航班超售而造成的法律纠纷。

参考文献

[1]贺富永.论航空延误及其法律责任[J].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1).

作者:李向光

上一篇:轨道交通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语文重点目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