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数学教育论文

2022-04-22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是指在实际数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育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生活的气息、充满时代的气息。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一日生活数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一日生活数学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实践研究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是指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或在成人的引导下习得数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它强调儿童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的数学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和操作活动理解数的抽象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处在逻辑思维和数概念初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数学不仅是他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工具,更能锻炼、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第一是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周围事物,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第二,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第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二、挖掘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一)从幼儿经常接触的益智区、建筑区等区域活动中挖掘出数学教育内容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例如:中二班开展《我家在社区》主题活动,通过与爸爸妈妈实地考察自己的社区,幼儿了解了社区的基本构成和功能知道了自己家所在小区的楼号、单元号、门牌号,对自己的社区非常感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观看社区的图片及搭建作品,了解社区的搭建方法,如可运用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搭建技能。

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通过搬、堆积、摆放、平衡等可以感知尺寸、形状、重量、空间关系、体积等基本概念。比如在玩积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再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这样教师的教学形式不会单一,而且发挥了幼儿丰富的想象,也在游戏中认识了几何图形,可见数学活动变得生活化,我们便可以容易地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数学教育活动。

(二)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例如:幼儿可以通过在娃娃家里分配餐具、食物当中可以挖掘出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是练习一一对应、一和许多;在开餐馆、杂货店等游戲中买卖东西,可挖掘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是物品分类、认识人民币(到银行取钱,拿取5元钱)、10以内加减运算学习(买两样东西用了多少钱?你还剩多少钱?)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

(三)充分挖掘三餐两点中的数学教育价值,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发展与提升

三餐两点环节可以挖掘的数学教育内容较多,进餐时可以获得很多关于测量(倒牛奶)、匹配(杯子、勺、人)、顺序(先发……再发……)、一一对应、数数等等。总之,通过我们当前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来看,这使我们要科学合理地挖掘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留意周围的一切,注意一切的小细节,要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善于运用。这样我们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将会被挖掘出来更多。

(四)在各类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

各领域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渗透数学教育内容。如在绘画、手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欣赏自然中蕴涵数学类的物体,如花朵、叶子、河蚌等,不仅萌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使他们感受到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在我们选择数学教育内容时一定要淡化概念,从幼儿的生活入手,选择实用性强的。例如,老师、小朋友身上服饰的颜色、图案,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多少,人与人之间的高矮,手指的长短、粗细等都能潜移默化孩子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活动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又如在“认识数字“的活动中,幼儿寻找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还有我们在主题墙饰的运用数字,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通过想象讲述,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从而使幼儿在生活中常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五)将数学教师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让幼儿感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不仅是物质的、精神的,而且还是活动的”。因此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重视环境的“活动性”,让环境引发幼儿思考,使环境与幼儿互动对话起来。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思考的脑袋,一颗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向往的心灵,把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数学知识,渗透于生活中的时时刻刻。

北京市昌平区财贸幼儿园 沈大萍 姜美英

作者:沈大萍 姜美英

幼儿园一日生活数学教育论文 篇2:

幼儿园大班在一日生活中实施数学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是指在实际数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育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生活的气息、充满时代的气息。

一、教育目标生活化

让教育目标生活化,强调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引导幼儿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教育目标是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围绕的中心,要让数学教育生活化,首先应该确立生活化的教育目标。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只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应更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用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法,尽量运用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等多种思维方式,大胆尝试用感兴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大班幼儿数学领域学习内容及分月计划

结合《幼儿数学领域教育精要与关键经验》一书,我们制定了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了分月目标,如下表所示:

通过实践,我们探索出在一日生活中实施数学教育的以下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途径生活化

让教学途径生活化,强调将数学活动融入、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的一日生活有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实施数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们都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数学知识较抽象,因此进行数学教育不能只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单靠课堂上的几分钟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下去,幼儿将对数学失去信心。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同样是重要的途径,只有在一日活动中巧妙的融合数学知识,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才能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例如:1.在进餐和吃点心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匹配教学:一个小朋友一个杯子,一个小碗一个勺子……2.幼儿到盥洗室轮流洗手时,可获得快、慢、顺序等概念。3.在角色游戏中,建筑区里小小“建筑师”们通过在搭建过程中运用各种形状(三角形、正方形……)的“建筑材料”,可感知各种形状的特征。4.在户外游戏中,我们有意识地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边玩边创编应用题,如我拍了两下球,又拍了三下球一共是几下球?我手里有五个圈,投了两个圈,我手里还有几个圈?玩玩具时,数一数玩具的数量,整理玩具时,按形状、颜色分类, 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并在统计表中填写。和幼儿一起散步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户外活动时,我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体育器械“球体”和“圆形”,“正方体”和“正方形”等,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玩一玩,調动多种感官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不同。我还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同样是可巧妙利用的教育途径,我们可以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数学教育,让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学习。

各领域的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此,我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的内容。例如,在体育活动中,以幼儿熟悉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为基础,改变原有的一些规则,把教学目标寓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还分单数、双数排列,针对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整个活动过程理想地实现了教学游戏化。另外,还可以通过手工游戏帮助幼儿认识序数。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着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蕨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数学学习应渗透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幼儿亲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积极参与动手操作,真实地与物体打交道;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操作中理解数学,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数学,使幼儿获得真实的认识与体验,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给幼儿提供超市购物的模拟情景,幼儿在购物游戏中,进行分类,并学会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如年历的认识也一样,在年历中找到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并贴上标记,孩子们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进行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时,我们也应注意考虑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数学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着极强的知识体系。没有前面的知识基础,便无法明白后面的内容。因此在进行有机和随机教育时,要注意幼儿当前的知识水平以及知识的完整。这样才更有利于帮助幼儿从中获得成功感,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思考的脑袋,一颗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向往的心灵,把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数学知识,渗透于生活中的时时刻刻。

北京市昌平区财贸幼儿园 孙艾歆

作者:孙艾歆

幼儿园一日生活数学教育论文 篇3:

如何提升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之我见

近年来,国家以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均衡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但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学前教育方面,城乡发展不均衡,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保教质量有待提高。以我园为例,教职工多是小学民办教师转岗过来,平均年龄已达50岁,他们偏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还没有接受和树立正确的幼教理念,不懂对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的合理设计,造成了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较为严重。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再次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幼儿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在日积月累的教育活动中的,幼儿园一日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最重要环节,我认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科学合理设计,便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因此,我和老师们在如何优化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现以我园为例,谈谈提升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的一些做法。

一、合理调整作息时间,规范幼儿一日活动流程设计

2015年12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文件,指导我们各级各类幼儿园把一日活动合理的开展落实。我对照《指引》要求对我园一日活动开展了调查,发现原有的作息时间存在一些弊端:1.教师设计的幼儿集体入厕、喝水次数多,一天共下来七、八次,就算有的孩子不如厕也得等待他人如厕,导致时间出现了隐性浪费,老师还得一直高控组织;2.集体教学活动安排多,每天上午两个、下午一个,集体学习时间超出了《指引》要求;3.幼儿也没有自主游戏时间;4.幼儿回园的时间太晚,幼儿园规定是8点20分到园吃早餐,结果幼儿有一半都是超过规定时间才回来的,导致后面的活动不能统一正常开展;5.因集体教学和生活过渡环节已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且非常零散,导致户外活动时间缩小,也无法达标《指引》中户外活动的要求。对照《指引》、《指南》要求,我发现本园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存在“小学化”倾向,孩子们在这样死板而高控的一日活动安排中学习和生活,被压抑了活泼可爱的天性,缺乏了主动性,无法体现《指南》以人为本的理念,很难获得快乐、健康、全面的发展,必须要进行整改和合理设计。

依据国家的政策及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园大部分农村家庭的特点,我们于2017年9月重新对我园幼儿一日活动进行了调整和安排:1.先把我园一日活动细致地按《指引》要求分为生活、学习、游戏、户外四大板块,把零散的时间整合起来,保证不间断的自主游戏1小时、户外活动2小时(含体育活动1小时);2.从原来的3个集体教学活动减少到1个集体教学活动,鼓励教师选择小组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在生活中融入教育活动;3.把早上8点到8点20分定为晨间锻炼时间,用丰富的晨间游戏活动吸引幼儿早点回园,勤回园、早回园的幼儿和家长均可以获得幼儿园嘉奖;4.取消组织幼儿集体入厕、喝水的环节,以幼儿自主需要为主,鼓励幼儿学会自我管理,按需进行;5.保证幼儿每天可以开展不少于一个小时的不间断自主游戏活动。合理调整和安排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设计后,教师们普遍反映一日活动的节奏变得有序、自然、轻松了;教师高控幼儿的现象慢慢减少;晨间活动丰富了,幼儿早上迟回园的现象也大幅减少;小组学习更灵活有趣,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取消了集体如厕、喝水,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不用老师费力组织,也不用把一日作息时间零散化;特别是自主游戏的开展从无到有,让孩子们重新获得了童年的乐趣。

二、把农村资源变废为宝,丰富幼儿一日活动教育资源

许多农村幼儿园都存在师资不足、底子薄,资金缺乏,玩具数量不足等现象,我园也不例外,再加上我们全都是转岗老师,手工制作能力不强,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也是弱项,而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自主游戏活动、户外体育活动通常需要大量的环境资源作为学习支撑,材料的缺乏会让幼儿无物可玩,玩得不尽兴,导致活动的持续兴趣和时间都缩短,导致幼儿一日活动质量极不理想。《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有利条件,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我园地处山区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农村资源,如稻草、竹子、松果、树枝、石头等自然资源,还有家庭用具、农村劳作用具等废旧资源,这些资源具有生活性、便易性、多样性、本土性的特点,是农村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一)用农村资源营造乡土特色园所氛围。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农村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可以把农村资源渗透在幼儿园,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相适宜的环境氛围,充分体现农村乡土特色。我园的孩子多数生活在农村,用一些乡土元素布置自然又不失艺术感的园所环境,能让幼儿感到既熟悉又新鲜。如:我和孩子们把农村常见的玉米杆收集回来,剪裁成长短不一的小棍,外面涂上漂亮的颜色作为美术材料,制成风铃挂在走廊上、做成手工艺品摆在活动室里等;秋季成熟的丝瓜、葫芦,也可以涂色及进行美术创作,变成可爱的卡通人物、小动物等工艺品装饰环境;我们还用水泥管道、稻草、树干、草垛、沙池、石头等营造一个乡村游戏的场所,玩一些捉迷藏、打野战、钻山洞、跳草绳、跳格子的民间游戏;我还努力挖掘岭背镇的本土民俗文化,在楼梯间利用旧蓑衣、鱼篓、渔网、栏栅等打造户外游戏场地,水乡古镇特色,增加幼儿对家乡文化特色的了解,激发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农村的幼儿园散发着自然、淳朴而又不失童趣的乡土气息。

(二)用农村资源充实游戏活动材料。

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孩子和认知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挑战,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进行各类学习、游戏的有效载体。适宜的材料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开发幼儿智力,我充分发掘我镇的本土资源的优势,变废为宝,把一些豆类、花生、竹片、玉米杆棒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用筷子夹豆类到对应数字的碗里学习数字、学习数字的分解、学习大小长短的对比、学习排序;把石头、竹叶壳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石头彩绘画、石头拼图、叶壳画;把木头、竹梯、轮胎等放到户外自主游戏区域,让幼儿自由搭建、攀爬玩耍;把洗净晒干的稻草挂放在阳台,让幼儿餐后进行手工编织;把稻草编织成长绳玩“跳大绳”;把石螺壳洗净穿成串玩“跳格子”;我们还发动家长一起收集一些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陈列在幼儿园,创设“勤劳农家”,让幼儿了解农具的名称、作用以及体验农家生活游戏……这些丰富多样的农村乡土材料有效地弥补了我园游戏材料的不足,充实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大大促进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质量。

三、一日生活皆课程,提升一日活动育人质量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我们要挖掘一日活动中各环节资源,在各领域中相互渗透和整合,有机融入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才有可能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特级教师朱静怡老师就说过:“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就象是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就是一颗珍珠,教师要让每一颗珍珠都闪亮发光。”我园幼儿一日活动由入园、学习、生活、游戏、体育、离园、过渡环节活动等内容组成,每一个活动都有其特别的教育价值,每一个活动我们会都认真的对待,让幼儿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入园、离园活动。入园、离园活动是“把关”幼儿安全健康的重要活动,“入”要检查孩子们精神状态怎么样、有没有生病、有没有携带危险物品回来、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家的情况;“离”则检查孩子精神面貌、卫生状况、自理能力、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园情况等等。我园还根据农村幼儿多为留守儿童,在礼貌教育上有所缺乏的特点,在入园时开展了“礼仪小天使”值日活动,每班轮值一个星期,每天四名幼儿在幼儿园大门口做“礼仪小天使”,通过向家长、老师、小朋友问好、交谈、行礼,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促进了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教师针对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活动,以前农村幼儿园基本上以集体课为主,孩子们是小“小学生”。我园在提升一日活动的过程中,努力遵循《指南》、《纲要》的要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课程生活化、游戏化,尽量按照文件要求减少集体课时间,以小组课活动为主,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重过程,轻结果,使幼儿能够在现有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基础,我们注重幼儿的生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我要求我园老师管住自己的手,只是从旁指导,不直接参与帮忙,多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动手。每天的值日生工作要求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打扫活动室、挂毛巾、点人数、摆放茶杯等;户外游戏后,也要求孩子们会自己整理衣物、学习互相垫汗巾;每年,我们还会开展幼儿穿衣裤、绑鞋带、叠被子自理能力比赛,以此来促进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增强,让孩子从一个“自然人”过渡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四)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自主游戏的开展,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玩多久,减少了教师对幼儿思维的控制,孩子们可以基于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作为教师,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室内外自主游戏区域,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还认真学习《指南》的理念,做到“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做好“旁观者”,只在必须的时候适当介入。

(五)过渡环节。过渡环节指幼儿由一个活动过渡到另一个活动的过程,它是衔接着一日各环节的纽带,起着“串珠成链”的作用。为了减少过渡环节中幼儿不必要消极等待的现象,我们根据本园实际探索出几个过渡方式:1.活动式过渡:在洗手、整理衣物等短暂生活活动中,我们可以用小型游戏、律动等活动进行衔接;2.信号式过渡:利用音乐、铃鼓声、动作等作为信号吸引幼儿的注意,提示幼儿活动即将发生变化,引导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自然转向下一活动,教师发出的信号要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让幼儿熟知其含义;3.利用民间小游戏过渡:利用民间游戏材料简单、内容易学、种类丰富、趣味性强、玩法多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的特点,在零碎的间隙时间里为幼儿准备一些小材料,如绳子,让幼儿玩“翻绳”“手指歌谣”游戏。让过渡环节的组织及实施做到自然合理,衔接紧凑,彼此兼容,灵活安排,让一日活动过渡地自然、有序。

在《指南》、《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园正一步一脚印地开展优化幼儿一日活动,提升活动质量的实践探索,对防止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做出了有力抵制。转变也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我们要深入研究幼教理论,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变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促进我园一日活动质量提高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深圳市深头幼教运营有限公司编: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与实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2017.11重印).

[3]周彬男、王春燕: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思考——基于教育人类学时间观视角[J].幼兒教育.教育科学,2018,(11):21—23

[4]吴蓓:孩子,你慢慢长大(幼儿篇)亲历华德福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11.

作者:梁艳芳

上一篇:科技园建设下的创业教育论文下一篇:高中情感教学与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