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技术煤矿安全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研究设计了基于RFID的矿业管理系统。该系统综合了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用以提升矿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关键词:RFID矿业管理电子标签我国近几年发生了多起煤矿特大事故,这暴露出我国在矿业管理方面比较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识别技术煤矿安全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识别技术煤矿安全论文 篇1:

RFID技术在肉副产品流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射频识别技术在肉副产品流通管理环节的应用,对于推广射频识别技术、提高肉副产品的市场监管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FID技术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统计准确性,实现产品精确监管。发挥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的作用,应加强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应用的法规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RFID技术的市场认知度,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建立RFID应用的企业激励机制,加强RFID应用的利益相关群体人员的教育培训机制建设。

关键词:射频识别技术;肉副产品;流通管理;应用建议

流通环节是肉副产品整个价值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由于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难以对肉副产品流动实现较为完整的监控和追溯。加强产品流通环节的监控成为食品类企业的重大现实需求。射频识别技术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统计准确性、实现产品精确监管。因此,射频识别技术在肉副产品流通環节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深入研究射频识别技术在肉副产品流通管理环节的应用,对于推广射频识别技术、提高肉副产品的市场监管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RFID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及其特点分析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技术对特定目标进行识别并进行数据读取操作的技术,应用射频识别技术,无须信号发出源与信号接受源之间的直接接触,只要二者满足特定距离要求即可实现目标识别等工作。射频识别技术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可以应用在铁路机车车号识别,海关、高速公路收费,煤矿安全管理、危险品管理、公交一卡通、二代居民身份证等,在物流管理、制造业信息化、零售商品标签等领域。近几年,随着RFID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国RFID的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据统计和综合估算,2014年RFID市场容量为243亿元人民币。市场的主要份额由RFID标签所占据,达120.64亿元,占总市场规模的48%;读写器产值为17.74亿元,软件产值13.2亿元,RFID服务的市场规模为51.4亿元。RFID标签类型和应用较多,在整个RFID产业中占据最大的市场规模和比例,到2020年预计RFID标签市场规模将达到42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8%。

近年来,RFID在我国由最初的不太为人知,到通过宣传与各种应用变得为更多的人所熟识与接受,随着各行业IT主管认知度的提升和国家政策的倡导,目前已在我国的多个行业和领域得到应用。目前,我国的RFID应用主要以政府推动为主,其他市场如集装箱追踪、物流、邮政、交通运输也是目前运用较成熟的行业领域,已在企业开展了试点或已投入实施和使用。纵观我国RFID产业与应用发展,当前国内RFID产业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1.政府推动在RFID市场化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体而言,RFID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市场认知程度较低,国家层面对RFID技术的研究提高到战略层面实施,例如国家制定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通过“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推动RFID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具体应用方面,RFID技术中上海、广东的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进行了应用。但是总体而言,RFID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应用程度较低,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支持以及产品和服务政府购买的形式推动RFID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应用。

2.RFID应用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总体较高,导致RFID技术在企业应用层面的信息化成本相对较低,只需要在企业已有的信息化系统增加与RFID技术的接口即可,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寻求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的空间。因此,国外以沃尔玛为首的零售巨头大力推行RFID技术的应用。而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还有向下压的空间,以RFID技术应用为契机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有助于企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3.RFID应用以低频和高频为主,超高频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国的RFID应用市场已经经过了导入期,进入初级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的RFID应用以低频和高频为主,应用多种多样并且已经成熟。这是由于这一频段的RFID技术门槛较低,有众多的企业参与,产品应用成本低。从国内RFID应用的行业看,覆盖了政府、供应链(制造、交通运输与物流)、人员票据管理、资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随着RFID市场应用的不断扩大,需要进一步推动超高频RFID技术的研究和市场化工作。

二、RFID技术在肉副产品流通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流通环节是肉副产品整个价值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由于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难以对肉副产品流动实现较为完整的监控和追溯。加强产品流通环节的监控成为食品类企业的重大现实需求。例如,中粮集团在布局全产业链的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管控,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着力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有效监管产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成效。例如,中粮肉食实现了现从加工到生猪繁育、养 殖、屠宰、加工、配送等环节的全程可追溯。

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应用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第一,肉副产品存在单件量小但是数量众多的特点,清点时效率很低,而为了及时了解库存状况又需要随时清点,为此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应用RFID技术,能够从到货检验、入库、出库、移库移位、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能够在节省人工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数据统计工作的准确率。第二,应用RFID技术能够实现对肉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实施监控,特别是在发生产品质量问题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定位,服务产品质量追溯工作。

三、RFID技术在肉副产品流通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发挥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的作用,应加强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应用的法规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RFID技术的市场认知度,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建立RFID应用的企业激励机制,加强RFID应用的利益相关群体人员教育培训机制:

1.加强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应用的法规体系建设。实践中,有必要通过RFID应用实现加强食品安全管控,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着力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有效监管产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为了推动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应用,应在产品制造标准、流通标准等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强化RFID相关技术的应用。同时,在顶层法律体系建设和具体实施细则等方面细化关于RFID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体系建设。

2.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RFID技术的市场认知度。近年来,RFID在我国由最初的不为大众所知,到通过宣传与各种应用变得为更多的人所熟识与接受,随着各行业IT主管认知度的提升和国家政策的倡导,目前已在我国的多个行业和领域得到应用。但是,总体而言,RFID技术的市场认知度仍然相对较低,为了提高RFID技术的市场认知度,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拓展RFID技术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应用,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示范功能,吸引社会化主体应用RFID技术的内在激励机制。

3.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建立RFID应用的企业激励机制建设。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是市场化主体行为的重要外部激励工具,在肉副产品流通中提高RFID技术的市场应用,也可以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例如,对于积极利用RFID技术进行生产工艺改造和流通环节再造的肉副產品流通企业,可以予以利用财政技术改造资金对企业的银行贷款予以贴息,从而将其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的资金使用成本;又如,对于积极采用RFID产品的企业可以给予税收优惠的形式提高企业应用RFID技术和产品的积极性。

4.加强RFID应用的利益相关群体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建设。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技术和管理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而提高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有效性,加强RFID应用的利益相关群体人员教育培训是关键。政府行政管理人员、RFID技术人员以及企业管理者都是RFID应用的利益相关群体,应将上述利益相关群体纳入教育培训对象,提高RFID应用的利益相关群体人员的实践能力教育培训。

四、结语

射频识别技术在肉副产品流通管理环节的应用,对于推广射频识别技术、提高肉副产品的市场监管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FID技术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统计准确性、实现产品精确监管。发挥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的作用,应加强RFID在肉副产品流通中应用的法规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提高RFID技术的市场认知度,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建立RFID应用的企业激励机制,加强RFID应用的利益相关群体人员教育培训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琳,范体军.基于RFID技术应用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决策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8):836-844.

[2] 蒋平清.RFID技术在航空维修和航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2):53-54.

[3] 杨盛琴.试论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J].商业时代,2014,(1):38-39.

[责任编辑 李晓群]

作者:成志平

识别技术煤矿安全论文 篇2:

基于RFID技术的矿业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研究设计了基于RFID的矿业管理系统。该系统综合了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用以提升矿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RFID 矿业管理 电子标签

我国近几年发生了多起煤矿特大事故,这暴露出我国在矿业管理方面比较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地面与井下人员的信息沟通不及时;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一旦发生事故,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救护效果差;管理系统所需要的生产和运输中的数据收集手段滞后。因此,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如何提高生产过程中数据信息采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专门对矿业实际管理进行了调研和研究,采用先进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开发设计了“基于RFID的矿业管理系统”。本文主要是针对RFID矿业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把尖端的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为煤矿井下人员监测、控制和跟踪管理,以及生产统计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持,推动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

1 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且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它具有非接触识别(识别距离可从10厘米至几十米)、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保密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个对象等突出特点。它操作快捷方便、简单实用,与其它自动识别技术相比,它成功地解决了在自动识别系统中要求识别准确、互动、高速、防伪、安全、可靠和联网功能等技术难题,因此,射频识别技术在交通、生产、电子防伪、物流监控和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

RFID系统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标签、天线和阅读器。其中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且每个标签具有全球唯一的识别号(ID),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电子标签中一般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天线在系统中为标签和阅读器传递射频信号,即标签的数据信息。阅读器其主要功能为读取电子标签信息中当前存储的物品数据信息、向电子标签中写入欲存储的物品数据信息或者修改(重新写入)电子标签中的物品数据信息。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通常阅读器与计算机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计算机上,进行下一步处理。

2 系统结构

本系统主要由人员标签、读写器、矿车设备标签、车辆标签、应用管理软件、系统管理设备以及系统矿区网络连接设备组成,共同完成对人员井下定位及进出、矿车数据采集、车辆进出矿区以及数据共享等管理。

3 系统各部分功能

3.1 人员头盔标签

进入坑道的工作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电子标签,头盔电子标签背面有胶贴,使电子标签可牢牢的贴在工作人员的安全帽上。电子标签内的唯一ID号,可作为人员身份识别凭证。系统数据库内记录电子标签所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当人员经过设置读写器的地点时,该人员携带的电子标签被识别,然后通过传输网络,将该人员通过的地点、时间等资料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3.2 矿车设备标签

安装在运输矿物的矿车上。当装载有矿物的矿车经过设置读写器的地点时,读写器将读取其上面的电子标签信息,并把该信息传送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实现对矿车的跟踪管理。

3.3 运输车辆标签

安装在车辆的挡风玻璃或者车牌上。当车辆进入矿区时,安装在门口的读写器将读取其上面的电子标签,如果电子标签有效,则放行通过,并记录车辆进入的时间;否则,需在门口管理处领取临时电子标签,作为临时通行证。当车辆进入矿区装载矿物经过称重系统时,安装在附近的读写器自动读取车辆上电子标签信息,然后连同矿物的重量一起,通过网络传送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实现矿物的自动称重管理。当车辆离开矿区时,矿区门口的读写器同样将读取电子标签信息,并记录离开的时间。

3.4 读写器

读写器安装在矿井出入口、坑道、煤区出入口。用于采集井下人员信息、矿车信息和运输车辆的信息,并通过网络把采集到的各种信息传送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统计和跟踪管理。读写器可配备LCD显示或没有LCD显示功能。

3.5 系统管理设备

系统管理设备包括数据服务器,数据热备份服务器,数据备份服务器,应用服务器,LDAP服务器以及防火墙设备。

3.6 应用管理软件

应用管理软件包括:人员信息管理模块、矿车信息管理模块、车辆信息管理模块、电子标签发放管理模块。

(1)人员信息管理模块主要管理人员的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以及工作时在井下的具体位置等。

(2)矿车信息管理模块主要管理矿车的位置、产量和数量等信息。

(3)车辆信息管理模块主要管理合法车辆的运输能力以及跟踪管理。

(4)电子标签发放模块主要对电子标签进行统一发放管理。同时,包括电子标签采购、保管、丢失以及损坏等管理。

3.7 系统网络连接设备

系统网络连接设备主要由电缆、放大器以及连接器组成。前端的设备采集到数据后,便通过网络连接设备把数据无损无干扰地传送到地面监控中心。

4 系统特点

在矿业生产中引入了集远距离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入井人员定位检测及考勤管理系统。遇到突发情况,可在监控计算机上立即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和被困人员数量,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矿业生产工程中,通过实时数据自动收集、存贮、传递和处理,实现井下管理信息化和可视化,提高开采生产管理和安全作业水平。

5 社会效益

本系统的实施将大大提升矿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为井下人员定位以及监测控制、矿车设备跟踪管理、车辆控制跟踪管理以及生产统计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保障能源生产的科学性、计划性、有序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必将有力地推动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益强,郑铭,张其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数据通信,2004(1).

[2] 向群,屈伟平.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苏南科技开发,2004(9).

[3] 张成波.RFID技术在发动机装配生产线上的应用[J].汽车工程师,2010(8).

[4] 宋婧婧.RFID在危险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0(9).

作者:张荷涛

识别技术煤矿安全论文 篇3:

采矿系统信息取证与识别技术的应用

【摘要】采煤系统为煤炭企业的生产调控搭建了自动化平台,可指导矿井内部采掘方案的正常执行。由于采煤信息化尚处于推广阶段,各种信息传输依旧面临着诸多潜在的风险隐患。分析了采煤系统信息取证与识别技术的应用情况,为生产信息化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采矿系统;信息取证;识别;应用

采煤系统属于多功能的操作平台,选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融为一体,组建了高科技的矿井开采作业模式。基于信息科技在社会变革中的推动作用,未来采煤系统也应朝着各种技术领域迈进,全面保证采矿生产信息稳定传输是很关键的。信息取证与识别技术是采煤系统的核心支撑,用其辅助煤炭采掘控制有助于作业效率的提高,矿井调度中心需积极采用这方面的应用技术。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采煤工程

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先进科研成果,各种信息技术组合应用可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近几年,我国煤炭企业从事的采煤工程量越来越多,早期采掘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资源开发的预期要求,选定信息技术作为产业支撑是必然的趋势。结合当前的使用情况,信息技术应用于采煤作业体现于前期勘探、生产控制等方面。

1、前期勘探。地质勘探是开采生产的前期步骤,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改革进步,新型地质勘探系统开始融入找煤工程,这对企业从事采掘生产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地质勘探是找煤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经过详细勘探可弄清矿床所处的位置,对整体采矿流程都有全面性的指导作用。

2、生产控制。原煤采掘生产效率偏低是尚未解决的生产缺陷,造成采煤区生产效益的滞后性。试验发现,中小型矿井工程中原煤开采率仅50%-60%,大型矿井资源的开采率约70%,这意味着煤炭使用阶段有部分资源被浪费掉[1]。设计信息化煤炭采掘系统,利用高技术完善过去采煤方案的缺陷,全面提升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作业效率,保障了矿物资源发挥其应用的价值。

二、采煤系统信息取证与识别的步骤

信息系统是通过传输各类数据信号对采煤设备进行智能化调控,引导生产人员采取相对应的采掘方案。为了更好地利用数据信息资源,井内与井外数据进行传输调控时,应做好信息取证与识别工作,防止生产信号传输不畅引起的操作问题。信息接收者从一定的目的出发,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信息的真伪性、有用性进行辨认,这是实现信息价值的前提,基于计算机平台的信息取证与识别步骤为信息取证与识别->数据分析->模型选定->识别推断->数据存储。

1、数据分析。采煤系统必须快速、准确地识别数据内容,才能更好地指导现场采掘作业,以提高自动化开采的操作水平。对于刚刚取得的采煤工程信息,可能杂乱无章,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这些都可以通过信息处理来实现。

2、模型选定。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数据模型应用于信息的取证、识别操作,能够逼真地模拟动态数据,为采煤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源。因此,选定与本次分析相适应的数据模型,对信息取证与识别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在信息调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数据处理一体化处理,方便了采煤区矿井。

3、识别推断。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这是采煤系统信息取证与识别的最后环节。设定信息识别环节是为了验证信息的可靠性,对矿井内信息内容执行综合性的审核考察。

4、数据存储。对于采煤系统而言,无论是新产生的数据或原有的数据,都需要经过数据库存储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数据存储是信息取证与识别的后期保护措施,主要目的是将已有信息存储于数据仓库中,待需要使用时可随时启用数据库实施分配。未来煤矿开采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采煤系统需承当的信息处理任务更重,配备数据存储功能有助于解决信息资源的收录与统计,方便了再次使用数据时的识别调控[2]。

三、采煤数据分析的常用方法

信息取证与识别技术是服务于采煤作业的主要项目,也是维持采煤区生产持续运行的基本条件。取证与识别信息要坚持相关原则,如服务目标的正确认识及其深刻程度;已有的知识和判断、推理能力。从宏观角度对采煤系统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应注重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的应用,尽可能直观地表达所要反应的信息内容。主要方法:

1、作图法。作图法最醒目地表达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属于直观式的信息识别方法。从图线上还可以简便求出实验需要的某些结果,读出没有进行观测的对应点,或在一定条件下从图线的延伸部分读到测量范围以外的对应点。此外,还可以把某些复杂的函数关系,通过一定的变换用直线图表示出来[3]。煤炭企业可以选用图形法分析生产方案的走势,对产量指标及时地调整控制;在规划方面建立三维图形或动态模拟图,智能分析未来矿井采掘需要拟定的方案,促进现代化采煤生产系统的推广。

2、列表法。将实验数据按一定规律用列表方式表达出来是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最常用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井内开采所得的数据信息,保证了信息资源的合理应用[4]。以产品数据收集为参考,采煤系统每阶段生产的原煤量较多,利用计算机处理系统收集产量数据以自动生成表格,为其它生产人员提供了数据参考的功能。

结论

总之,解决能源问题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产品加工与制造活动的物资条件。信息科技研究取得了先进的成果,为采煤作业提供了技术方案的支持,设计采煤系统是行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通信网络在传输信息过程中,可对信息执行严格的取证与识别操作,降低了信息传输的风险系数。

参考文献:

[1]陶金.煤炭产业推广自动采煤系统的必要性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0(12):65-66.

[2]胡朝平.采煤信息取证与识别技术的应用现状[J].煤矿安全,2011,30(12):32-33.

[3]陈枫.新时期信息科技应用于煤炭生产的功能价值[J].煤矿机电,2011,27(11):17-20.

[4]张丽萍.采煤系统信息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煤矿机电,2011,16(10):17-19.

作者:刘锐 谢蓓

上一篇:电力监控智能建筑论文下一篇:语文自主合作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