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施工过程可控论文

2022-04-18

摘要: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阶段,在我国建筑物迅猛发展的潮流之下,相关客户以及业内人士纷纷对建筑物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选择及桩基选型进行了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灌浆施工过程可控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灌浆施工过程可控论文 篇1:

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保证整体施工过程更加安全,要维持稳定的建筑基础,所以,施工团队会采取更高效的建筑办法,共同打造良好的基坑维护结构,以便后续工作更安全地开展。针对地下连续墙的基坑围护问题,工程部门采取标准化方法,让其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进行挡土和防渗工作期间,依据地质情况采取专项解决办法,对施工过程的细节问题按照精细化管理政策,由专人進行监督,使每个工艺细节都可以更标准化执行,共同打造良好的连续墙施工结果。以下针对连续墙施工的前期准备、泥浆调制、钢筋笼下放以及混凝土浇筑等层面进行详细分析,对存在的技术要点进行讨论,使以此为依托的工程项目得以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借鉴,体现其具备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基坑维护;地下连续墙;精细化管理;技术要点

引言:为保证深基坑作业可以有效进行,在进行连续墙作业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根据模式要求,采取专业的指导办法。在相对复杂的地址区间,根据不同位置的荷载状况,采取专业的单桩支护办法,保证各区间的连续墙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抗渗性。按照连续墙的施工要求,各施工团队开挖前,要先对泥浆进行制备,并采取专业的混凝土浇筑方式,保证每个细节都根据指导要求进行。施工技术管理部门也要依据基坑维护的办法,对连续墙的施工作业状况进行监督和审查,让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共同打造良好的建筑基础。

1、醉白新苑工程概况

本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26205.2平方米,建筑物由一栋一层(门卫)、一栋十六层(1号楼)、二栋三层(9、10号楼)、三栋十七层(2、7、8号楼)、四栋十八层(3、4、5、6号)与地下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约为93479.16㎡;地上:59157.46㎡;地下:34321.70㎡。本工程基坑包括:1#楼基坑、8#楼基坑、地下车库基坑、1#楼、8#楼与地库地下一层连接通道基坑。

本工程基坑采用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施工,先施工地库基坑,后施工8#楼与1#楼基坑,最后施工基础连梁与连接通道。8#楼围护桩可与地库基坑同步施工,8#楼基坑开挖需在地库基坑施工完成后进行。1#楼围护结构可与地库基坑围护同步施工,开挖需在地库基坑施工完成后进行。

结合前期的地质勘测资料,基坑东侧距离红线约2m,红线外现为停车场,停车场内靠近基坑有1根16孔电缆,电缆管沟宽为2.4m,其外轮廓边距离基坑内边线约3.4m,埋深2.1m-2.3m。基坑东侧38m外为人民南路道路红线,人民南路宽约17.5m,道路下方分布有信息、上水、雨水、污水等市政管线,除1组电缆距基坑边约17m外,其余管线距离基坑均较远(大于3H)。人民南路以东为运行中的地铁9号线及醉白池车站(大于4H)。由于地库基坑东侧离红线较近,采用地下连续墙的围护形式,其余三侧采用钻孔桩结合套打三轴搅拌桩止水的形式,局部坑边深坑处对围护结构进行了加强。

东侧采用600mm厚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槽深29.25、32.05m、33.25m。地墙间采用锁口管柔性接头。地下连续墙混凝土等级为C30(水下混凝土按C35配置),导墙垂直度与内墙垂直度分别控制在±7.5mm和±3mm内,由于各区间精度控制不同,所以在进行轻度调控过程中,要保证误差在±10mm内。导墙上口高度的制定是确保不会有垃圾进入,所以在高出地面100mm后,可以有效阻止雨水冲入,并可以对泥浆进行稀释。下面针对连续墙施工技术做进一步讨论。

2、基坑围护连续墙施工准备

施工团队按照基坑维护标准,对相关材料进行购买,在工程项目开展之前,施工单位要配置专业的机械设备,包括SG40A抓斗式成槽机、双轮铣、潜水砂石泵、旋挖钻机、挖掘机等,由于要使用钢筋模板、混凝土等施工材料,所以在进行材料购买时,也要由专人进行型号的对比,使其实际购买的物品满足各区间的施工要求。现场人员要对购买物品清单做进一步核对,了解各设备是否相互协调,物料是否配备齐全。在各设备型号符合要求,材料符合规格和质量后,才能按照给出的图纸开展相关施工,对特定的施工细节也要反复协商,了解可能潜在的施工问题,并采取专项的预案解决措施后进行施工。

3、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与关键应用要点

3.1导墙施工

3.1.1开挖导墙沟。施工人员在了解图纸给出的标线数据后,按照需求利用挖掘机平整场地,并进行导墙开挖。各区间的挖掘过程由专人进行指导和监督,明确基准线和开挖方向后,对开挖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保证整体开挖进度。在规定时间内两侧的导墙可能产生扰动情况,为避免因此出现的崩塌问题,施工团队也要对开挖速度进行调控,明确开挖速度和深度后,对导墙钩设计深度进行判定。当可能存在超挖或欠挖等情况时,要由专人进行手工开挖,让挖掘结果达到标准,同时利用水泥砂浆进行底层固定,达到规定厚度后进行后续开挖工作。

3.1.2绑扎钢筋网片。砂浆垫层摊铺完毕后,在一小时左右时间硬化,现场人员按照指定要求对其表面进行标记,并且在指定标记点位置插入钢筋,利用捆扎技术,确保钢筋在指定位置编织成网,形成钢筋网。通过检查后了解各捆扎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当达到标准后,在上层铺设模板,外层所铺设的模板具有良好的支撑,拼装完成后要对模板进行二次固定,检查其固定效果,消除模板松动引起的安全风险。

3.1.3浇筑混凝土。按照指定要求完成槽底垃圾清理,保证模板拼接缝不出现缝隙,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可以根据导墙高度进行浇筑速度调控,并且在浇注时要及时进行振捣,使各区域混凝土浇筑均匀。当表面形成浮浆以后,则证明浇筑达到要求,完成浇筑后,可以利用塑料薄膜进行封口,养护48小时以后才能进行后续操作。经过测定,当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值85%左右后,就可以进行模具的拆除。

3.2制备泥浆

3.2.1 泥浆配置。由于地下连续墙施工要使用标准规格的泥浆,所以在进行泥浆配置时,应按照指定要求选择适合的泥浆型号,保证连续墙底层更加稳固。地下连续墙施工期间可以优化膨润土配置,同时利用复合纳基膨润土进行搭配,保證连续墙底层更加稳固。泥浆搅拌时要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振捣幅度、角度、时间的调整,使用的试验原料也要按照标准规格进行调制,当实际的测定调制样品达到标准之后,才能进行大量调配。振捣以后的泥浆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静止,使其充分水化后使用。按照工艺要求,填充的泥浆高度要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下0.5m左右,但要在导墙顶面以上0.3m。保持精准的高度,能避免因液体下落而导致的塌方问题。在进行泥浆浇筑过程中,对不同区间的泥浆沉降速度进行测量,消除因泥浆浇筑过多溢出导墙而造成的土体塌落风险。

参照施工要求,新引入的材料要进行泥浆调配测试,所有测试结果符合标准要求后,才能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泥浆的调配和使用,如实际测量值与标准值出现误差,则证明选取的泥浆材料不符合槽壁土体要求,要及时进行相关材料的更换。

3.2.2 泥浆性能指标

(1)新拌制泥浆配合比表:

(2)新拌制泥浆性能指标

由于材料性质的变动,每一批新制的泥浆要进行泥浆的主要性能的测试,符合技术要求的泥浆才允许使用,如果上述泥浆指标不能满足槽壁土体稳定,须对泥浆性能指标进行调整。

(3)循环、废弃泥浆性能指标

(4)泥浆性能参数的控制。施工期间,各区域指导人员要按照要求对泥浆质量进行把控,以免因泥浆浇注不达标而出现安全质量问题。明确测定各区间使用的泥浆样品指标后,对实际的泥浆浇筑时间和检测位置数据进行记录,并且按照试验要求完善项目数据,具体如表4所示:

3.3 开挖槽段

3.3.1 成槽施工。施工团队先按照要求了解不同区域的槽段形状,并保证所构造的槽段形状与标准规格相符,以免对后续的地下墙承载效果造成影响。为了维持地下墙稳定的承载力和防渗透能力,在槽体开挖前,可以对区间的顶层标高、垂直度间距、轴线等规定进行数据核对,利用精准的测量对导墙的槽体位置进行把控,使各槽体宽度、深度都达到标准后进行钢筋笼放置和泥浆的浇筑,同时进行编号。施工单元进行槽段导墙支撑拆除期间,要提前对周边杂物进行清理,并且对其使用的泥浆进行清除,让实际的灌浆速度和通畅程度都达到标准值,以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灌浆任务。对各区间性能指标进行测量,得知槽内泥浆的详细数据后记录备注。成槽前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查并反复核对,利用专业的测量仪器了解成槽过程是否顺利,并确保整体施工过程在安全可控程度下进行,消除质量安全隐患问题。调整泥浆指标的过程中,也要及时进行速度的控制,保证实际的排土量与泥浆补充量都与规定值相符,在进行液压抓斗探头安装期间,可以对其偏斜角度进行观察,同时利用与驾驶室连接的探头进行角度控制,让驾驶员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实际的偏斜情况,以便对液体抓取的倾斜程度进行纠正,消除成槽期间出现的动态偏差问题,保证连续墙底层精度达到预定的参数值。

3.3.2 清槽换浆。完成槽体的浇筑后,要及时对槽内杂物进行清理:第一,了解槽段开挖深度以及侧方垂直度,当出现与标准值不符情况时,先将底层浮土进行清理,并将其内部出现的碎石进行清除;第二,利用泵吸阀及时清理内部杂物,同时检查排查管是否通畅,可以通过一边连接泥浆泵,另一边进行承接等方式,将其内部的土石杂物清除干净。灌入的泥浆有良好的孔洞封堵效果,也能保证后续进行浇筑时可以完成连续灌注过程,使连续墙的整体防渗效果和抗压强度都达到标准值,对连续墙的泥皮、杂质完成清理后,排除多余的泥浆,之后对槽体底层和内壁平整度和精细度进行测量。

3.4吊放钢筋笼。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十分复杂,及时进行锁口接头的固定,可以保证连续墙更加稳固,连续墙最大深度为33.25m,钢筋笼最长为18.7m,因此在钢筋笼安装时采取吊装方式,将整体的吊装质量有效控制,确保钢筋整体重量在12m左右,加上吊钩3.5T和锁具扁担1.5T后,总质量在规定之内。由于钢筋笼具有固定的长度和重量,所以在现场施工期间,要严格控制周边情况,在钢筋笼吊放期间,要分别确定主吊、副吊是否同时作业,使钢筋笼吊放过程保持平稳进行。当各区间达到稳定且安全的垂直高度后撤出副吊,让主吊持续完成吊装过程。钢筋笼吊装标准为,配置为一台80T履带吊主,和一台50T履带吊做副吊机,由于钢筋笼是8点调取,所以可采取前4后4的调取方式,主副吊机与横扁配合起调,主吊提前起,在钢筋笼离开地面后,改变其吊装角度,使副吊搭配进行钢筋笼调取过程。钢筋笼要保持垂直缓慢入槽,不能强行入槽。为了避免槽壁坍塌,在落下钢筋笼的过程中,可采取拆除吊钩卸卡等方式,使钢筋笼稳定入槽。

钢筋笼吊取时,要指挥吊机相互配合,当主吊机调到顶部位置后,副吊机对钢筋笼的周边范围进行调取,主副吊机同时利用铁扁担穿滑轮搭配工作,使钢筋笼在调取和落下过程都可以缓慢进行。保证钢筋笼的垂直度更加稳定后,拆下副吊钢丝绳,由主吊机将钢筋笼放置在规定的槽段位置。下层指挥人员保证槽段中心位置与钢筋笼中心位置一致,及时将搭配使用的钢板制作的铁扁担放在导墙上。

3.5浇筑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在浇筑前要由专人对混凝土的粘稠度进行测量,太过稀薄或粘稠都不可使用,避免出现离析、泌水等问题。提前对浇注位置进行导管的安装,能够让混凝土在浇注时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两侧区域的导管要分别配置一根,同时浇筑能够有效控制速度和精度,并保证浇筑效率。混凝土浇筑导管要穿插在钢筋内部,保持距地面50公分左右距离。连接到注浆机以后,由指挥人员对导管安装状况进行检查,并且调配注浆压力和速度。

(1)混凝土浇筑前要提前加入少量清水,既可以起到润滑作用,又可以避免混凝土吸附在管壁内部造成堵塞问题。加入清水也可以提前完成导管内部通畅程度的检查,避免在浇注时出现堵塞问题。(2)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拔出导管,每一层浇筑达到标准高度后,及时进行振捣,使混凝土内部气泡快速排出。(3)完成浇筑以后,要保持混凝土静止沉淀,一小时左右之后才能进行二次浇筑,然后进行顶部模板的覆盖,并进行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周期通常为28d以上,之后按照各区间测量数据,对不同区域位置的混凝土进行二次养护,使其达到标准强度值的95%后才能进行后续工作。(4)如养护时间较短,比如3~5天左右开始拆模,则很容易出現混凝土裂缝问题。当出现相关蜂窝和裂缝问题时,要继续进行后续处理,致使增加成本。

3.6连续墙接缝防渗处理。连续墙接缝位置很容易出现渗漏情况,所以,各工程团队在接缝处都要保证每个拐角的防渗处理达到标准,才能进行后续工作。通常在连续墙锁口位置采取柔性接头等方式,可以有效保证不会出现渗漏问题。及时清理其中掺杂的泥土和杂物,能确保接缝更加紧密,当周边出现混凝土塌落等情况时,及时清理相关杂物,这是保证不会出现渗漏问题的基础操作。可以使用抓斗和铲刀对连接缝进行清理,保证每个连接缝位置的杂物被清理干净后,再次进行连接缝的安装和其他工序,可以有效提高连接缝的整体防渗强度。

4、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针对深基坑作业采取标准的作业方法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连续墙的基本结构问题,并按照要求对其基坑维护过程进行监督,对其实际的承载力进行测量,消除因承载力不足或防渗操作不当而产生的质量问题。多数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都十分重视连续墙的施工管理任务,按照各区间的质量,对实际的工程状况进行了解,分析因数据测量不准而导致的问题,及时整改后对相关勘察结果进行记录,同时拟定设计方案。操作人员要熟悉整体工艺流程,保证每个流程点都由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分析,使导墙施工、泥浆护壁、开挖槽段、吊装钢筋笼等工序都顺利开展,让整个工程的基础工作有效落实,是提高整体工程质量安全等级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毅秋,周慧超,杨贵生,等.装配式地下连续墙设计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20(2):94–100.

[2]曹文峰,张俊腾,张李平.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深基坑开挖过程分析[J].工程质量,2020(4):117–121.

作者:丁小军

灌浆施工过程可控论文 篇2:

地基处理选择与桩基选型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阶段,在我国建筑物迅猛发展的潮流之下,相关客户以及业内人士纷纷对建筑物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选择及桩基选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桩基选型;基础设施建设;土木工程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出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是其基础施工质量的根本。然而确保有一个良好的质量,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使用合理的施工技术,以确保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土木工程桩基础施工。

1 地面处理的主要原则

1.1 控制变形

目前,建筑施工项目的高度,很多对象都太高,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使基础暴露的荷载值逐渐增大,导致地基变形。基础变形有相应的允许范围,在不引起施工的大威胁的范围内,但如果地面变形超出允许范围,它会使建筑施工的安全性难以保证。相关人员应在变形值的确定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形状态的基础与不同类型的建设工程相结合,再结合地下室结构的考虑,使??地基的变形值在允许范围内。

1.2 强调稳定

利益相关者在确定基础原则的时候,应注意其稳定性,检查底部的自由基,保证严格的抗倾斜能力和抗滑能力。如果防滑能力和倾斜的基础达到建筑工程或边坡位置受大风影响相关标准的能力,基础是很容易崩溃的。

2 地基基础的处理技术

地基基础本身是建筑物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地基基础的处理工作更是影响到建筑物质量好坏的关键环节。比如说:在任何环境中相关工作人员都必须做好加固地基的工作,可以通过检查相关的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地质的变化状况及时做出调整,采用相关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对地质条件进行可控范围内的调整,以保证地基基础有足够的承载力实现对建筑物质量的把控。

2.1 分层填土换土垫层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部分土体会出现湿润、蓬松等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基基础对建筑物的承重需要,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地将具有高强度与稳定性的土质进行替换以减少因为地基基础对高层的承重力不足所导致的潜在危险,但是在进行替换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在换土环节可能出现的孔洞和缝隙等情况,所以必须进行分层填土的方式以确保土体对承载力的高要求。

2.2 碾压和夯实

为了确保地基基础符合对建筑物的承载力要求,需要对地基中相对比较松软的土进行碾压和夯实。依据施工实际情况的差异可以将这种方法分为振动夯实法和机械碾压法进行操作,所以这种方法也能在最大范围内减少竣工后所产生的地基沉降量的最常用的方法。

2.3 土壤固结

除了以上方法可以加强地基基础的承载力之外,还可以通过排水的方法促使土壤固结,进而加强对建筑物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由于该方法简单实用、经济成本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的理论来源是由于土壤经过液化后会在土壤表层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分,然而通过采用相关技术排完水分后,会对土壤产生很好的固结效果。

2.4 加固土层

除了利用自然的手法之外,还可以通过使用化学方法加强土壤的承重力。比如在建筑施工时可以通过添加石灰来使相关物质间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膨胀土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也可以应用浆法、灌浆法和深层搅拌法来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通过化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土质,从而满足相关的施工要求。另外,提升土质的凝结度也是提升地基基础承重力的方法。

2.5 地表水处理

在各种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应选择硬度比较大、性能比较好的碎石、砂、粗砂和石料,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可能会增加一些附加条件,通过适当的比例来达到良好的效果。然后进行施工活动前的活动,采用各种有效措施以清理周围的对象的基础坑的表面,清理周围的沟渠、威尔斯和草,给予适当的内部填充操作。当水位过高时,可根据上述二次作业所规定的标准规格进行,从而改变了含水量,根据实际需求排水,根据具体的调节要求与材料按有效比例均匀压实,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各种问题。

2.6 侧向支撑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技术基础的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基础加固技术为解决过去的问题提供了横向支撑的基础。基础加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在基础建设中提高土地基础的承载能力。地基工程是地下工程,承担荷载的上部。在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基础加固技术提供横向支护技术,并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市化对地面处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基础加固技术,需要提供横向支撑和其他有效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从而保证施工质量,给施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桩基选型研究

在开展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若采用普通的基础难以保证地基满足建筑物稳定性、形变、强度等方面的要求,就需要应用到桩基础,依据建筑物实际的荷载要求,在地基中插入一定数量的桩,以便于地基的承载力能够满足建筑物实际的载荷需求。本文就以下五点进行分析:

3.1 预制桩

桩系统是通过振动、锤击、冲刷、静沉等方式将桩布于相应的点位。在建筑群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打桩机要走到机线和正确的规划,以确保顺利成桩,避免桩土挤土桩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桩基础的稳定,掌握好打桩的压力,以避免不准确的定位对桩的压力作用下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建筑工人应控制每分钟1m的速度下的挤压力,确保桩下压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各土壤和剪切力的释放而产生接触。在压桩过程中,桩基础施工人员确保钢筋孔下部对齐留出,和接触面桩的上部和下部5~10mm之间在控制范围内,保证在具体施工中程序设计线预制桩施工。

3.2 灌注桩

在桩的施工过程中,要保证钻孔点设置的正确性,并将钢筋笼和混凝土同时放置在钻孔中。钻孔法一般都是钻孔桩、挖孔、埋管成孔及进干孔,其中浸渍管成孔并进入干燥孔,在建筑基础施工中桩比较常见。干孔是一种在施工中进行施工的方法,是在施工中进行钻孔和机械钻削的组合。人工挖孔工艺应注意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施工和扩口的深度进行严格的控制。桩孔完成后,钢筋笼入位,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凝结成桩。

建设者将桩技术发展到喀斯特地貌发达地区容易出现粘连和局部的孔洞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钻机到洞穴的顶部0.5m左右,传递一个小锤钻避免偏孔现象。如果出现偏孔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是普通混凝土浇筑在洞底,又冲24h后,桩孔完成后,桩孔施工的工人要清理,避免在桩孔底沉渣过,影响桩基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应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清孔,以确保桩基质量整体的时间和频率控制。

3.3 静力压桩

静力压桩技术是采用静力压桩设备对预制桩的重量形成由桩架的配重和设备的反应力,然后将其压入土壤。静力沉桩技术操作相对简单,操作过程中无冲击和噪声,可以保证压力桩的质量。它可以减少钢材和混凝土的数量,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和缩短工期,然而静态打桩技术也具有缺陷。例如,它会在桩土压力损失时,其索赔要求的建筑工地的承载能力不低于12.5下/m2;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静态打桩,以确保其施工中不会出现中断,尤其是非常厚的土层中的地质土壤结构和薄弱的预应力管道,要确保施工质量。

3.4 预制桩

预制桩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结合施工要求,对桩端的施工要点进行了规划。浇水从打桩工程的顶部开始,并确保保护层约为25m。特别是预制桩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设计师应在基础合理规划一定数量的桩,以保证桩基技术的合理性,减少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3.5 振动桩

振动桩技术是一个固定安装在桩顶上的振子,它依赖于自己的重量,通过振动效应下沉到基板。打桩技术应用于桩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其配置简单、使用方便、设备体积小、节省空间、体积小、便于移动、应用效果理想、施工效率高。但应用成本振动桩技术相对较高,增加了整体经济性,成为建筑桩基施工。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噪音,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4 结语

随着施工环境的提高和处理要求,地基处理选择与桩基选型在现代建筑施工的基础上无疑是最重要的。我国基础工程的处理方法和措施选择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加强对建筑施工基础处理技术的研究,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辉.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

[2] 王和平.探讨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

[3] 陈清辉.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究

[J].门窗,2012,(9).

[4] 张永涛.浅谈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J].科技与企业,2014,(2).

[5] 陈丽丽.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传播,2013,(19).

作者:韦万正

灌浆施工过程可控论文 篇3:

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土木工程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土木工程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阶段,应当加大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和重视程度,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进而选择出最适合的边坡支护方法,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保证土木工程整体建设质量。

关键词:边坡支护技术;土木工程;应用

1导言

在建筑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实施有效的边坡支护技术,能够为建设内容提供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还能够实时分析地质条件。边坡支护技术的科学运用,需要建立在低碳环保理念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进一步确认基坑开发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滑坡裂缝等不同安全风险因素。边坡支护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稳步提升施工现场的过程管理能力。

2土木工程中边坡支护技术的重要性

整个土木工程项目是无数个施工环节完美呈现的结果,这些分项工程所应用的技术、应用的条件、面临的风险和隐患千差万别,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和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存在会增加施工难度,处理不当将引发地面塌陷、结构坍塌等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危害到施工、居住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恶劣的自然气候、河流水位的变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都会增加土体滑坡、塌陷等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而合理、有效地应用边坡支护技术可以控制上述危害,增强结构稳定性,为土木工程安全高效的完成提供保障。

3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

3.1土钉墙支护

在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技术中,土钉墙支护是施工成本相对较低的一项技术方法。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用土钉墙支护技术时不仅能够达到预期支护效果,并且造价成本较低,更加适用于预算相对较低的施工项目中。顾名思义,土钉墙支护利用土钉对墙体进行支撑,保证支撑结构的稳固性,从而起到良好的支护效果。相比于锚杆支护和地下连续墙支护,为了尽量减少流水侵蚀损害整体支护结构,使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设置排水网。虽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土钉墙支护技术具有一定经济性,但其对于施工条件却有着较高的要求。应用土钉墙结构施工,基坑的深度应当在12m以内,一旦超过了12m,土钉墙的支护效果就难以保证,从而降低支护结构稳定性,甚至失去支护功能。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若初步决定边坡支护采用土钉墙支护技术,则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查,对所有存在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使各项施工条件满足土钉墙支护技术的运用。

3.2加筋土挡土墙支护技术

加筋土挡土墙边坡支护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基坑开挖作业过程的稳定性能,还能够有效增加土体之间的摩擦力系数,从而提升土体结构的整体强度性能指标。通过改善挡土墙材料的内部结构性能,能够将面板和筋带等设施应用其中,充分保障复合型支挡结构的整体强度性能和稳定性能。与重力式挡土墙支护结构相比,加筋土挡土墙结构的稳定性能并不会受到作业深度的干扰,还能够有效减少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损耗数量。但是在拉结筋以及填料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严格审查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实际施工需求。

3.3锚杆支护技术

锚杆支护技术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广泛应用的边坡支护技术措施之一,主要涵盖挡土墙以及土层锚杆施工措施两个主要类型。锚杆的材质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现场资源配置条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和设备,才能够有效连接土墙结构和土层结构,并有效固定基坑边坡的整体结构,同时还能够适度增强边坡的承载能力。但是在配置锚杆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关注机械设备的所在位置,避免出现滑坡等安全问题。在运用锚杆支护技术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测定基坑深度的合理范围,若超出7m,则不能够单独使用此项技术,会产生较多坍塌或者滑坡等安全事故问题。

3.4地下连续墙支护

地下连续墙支护在土木工程施工边坡支护过程中是很关键的一项技术手段,其应用原理为:先挖掘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沟槽,再向沟槽内灌注混凝土材料或者水泥砂浆材料,在灌注材料的作用下,使土木工程地下局部空间形成一个坚固且连续的墙体,发挥出稳固牢靠的支护作用,同时在抗洪减灾方面也能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借助于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不仅能够使土木工程结构更加稳固,还能使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抵御灾害能力。近些年来,在洪水灾害多发地区的工程施工中,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这一支护技术,不会对地下管线敷设带来影响,即使在地质环境较复杂的区域进行施工,也只会对周边环境带来较小的影响。

4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具体应用

4.1地质条件监测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监测工作需要贯穿全程,也是全过程管理模式中非常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尤其对于软土地基或者深基坑施工现场而言,需要全面分析不同地基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才能够确保后续施工项目顺利进行。在地质条件监测过程中,需要充分借助多种专业的仪器设备,还可以利用GIS系统等计算机软件,将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相关内容进行严格控制,充分保障施工现场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避免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多种地质灾害问题,需要将地质条件的实时监测工作进行精细化监管,确保本地区地质条件的稳定性以及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在地质条件监测过程中,还需要重点关注存在明显变化的岩土层结构位置,并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方案,保障其余施工项目的稳定进行。

4.2边坡支护技术在深基坑土方开挖中的应用

基坑土坑开挖操作改变了土体原有结构,随着开挖工作的深入,土体结构出现的变形、位移也会增加基坑开挖的难度和危险性。因此,在基坑开挖的实际操作中,应先对施工区域的地质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各种潜在及外部风险因素,并在开挖方案中融入相应的预防对策。对较大规模的深基坑应采取分区开挖支护的方式,保证一个分区基坑开挖稳定安全后,再进行下一区域的开挖作业。整体基坑开挖应遵循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如土钉墙支护技术是边开挖边支护,而地下连续墙则是按预先分好的区域逐层、逐段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土方开挖量,避免因超挖、欠挖而造成安全问题。

4.3灌注施工

灌浆前对孔洞内部进行彻底清理,插进导管,与孔底保持25cm~50cm距离。在孔口的合适位置设置排气孔和止漿装置,在低压条件下进行浆液的持续性灌注,灌注压力控制在0.5MPa即可。随着注浆操作的进行,应当向上缓慢提升导管,把握好尺度,始终将导管的最下端保持在浆液的液面下。注浆所用的浆液水灰比控制在0.5为宜,保证浆液充盈,若发现浆液硬化不能有效密实,应及时补浆,实际注浆量要始终大于计算量,将充盈系数控制在1.2。在外拔套管环节,应高度关注钢筋的状态,避免钢筋被一起带出,否则需要将钢筋压入不能被带出的位置,再继续进行抜套管操作。

结束语

总之,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应用,需要建立在全过程管理机制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基坑作业流程。实施有效的边坡支护技术,能够为建设内容提供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实时分析和解读地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情况。在边坡支护技术实施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多种专业的仪器设备,定期检测和检验边坡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能和承载能力,并对支护结构对地基结构造成的作用力进行实时检测,确保地基结构的承载能力能够实现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朱云峰.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的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7):152+155.

[2]徐建月,冯文新.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7):38-39.

[3]陈隆.浅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J].江西建材,2019(10): 93+95.

[4]张泽鹏.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研究[J].智能城市,2020,6(21): 112-113.

作者:马胜廷

上一篇:浪底工程监理研究论文下一篇:化学实验科学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