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儿科护理论文

2022-04-19

集体备课儿科护理论文 篇1:

育婴师资格培训提高儿科护理理论及实践技能的相互促进作用

【摘要】中职卫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2014年国家“放宽二胎”和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新政策的实施,催生并带动一些新兴行業如育婴师、儿童保健师等的市场需求,这为我们的中职护生就业提供了新契机,就业方向可由临床护理向这方面扩展。将职业培训和儿科课程教学相结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护理人才。[1]

【关键词】育婴师资格培训 儿科护理理论 实践技能

1.育婴师培训的主要内容

育婴师、育婴员的知识构成主要包括产科、儿科、解剖及生理学、婴儿心理学、婴儿营养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提供婴儿保健喂养、疾病防护等生理方面的照顾。内容主要有婴幼儿发展、0-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饮食、心理发展特点、营养、日常生活护理、脑神经科学理论、个性化教育、技能训练与感觉统合等培训。而这些内容都与儿科护理教学紧密相关。在护理教学二年级学生中开展育婴师资格培训,有利于提高儿科护理相关理论及实践技能,同时也为即将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2.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特点及现状

目前儿科实训教学主要以教师实训教室演示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方式开展,易出现操作演示时间过长、学生练习时间偏少的状况;在实训模型上进行,缺乏与患者的互动,缺少真实感,不利于学生人文关怀及对患者宣教意识的培养。同时现在实训教学多为临床思维完成技能操作;加之缺乏合作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较难挖掘学生潜能。[2]

3.在育婴师培训中讲述儿科相关知识

3.1理论培训

在理论培训中讲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心理发育;婴幼儿的饮食与营养、睡眠、大小便及三浴锻炼、清洁与消毒的概念;婴幼儿抚触法、头围、身长、体重、婴幼儿气管异物的处理等理论及技能,是对儿科护理知识的再复习,如三浴锻炼及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又是对儿科护理知识的补充,学生因为有育婴师考级的动力,学习态度认真,积极性极高,课堂效果评价优。因此基于学习动力的学习能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

3.2技能培训

选定不同年龄身长测量、体重测量,婴幼儿抚触、1岁以内气管异物的处理等儿科实训操作项目教师进行实训演示,然后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学生通过不同年龄身长、体重测量掌握1~6个月、7~12个月、2~12岁体重计算,熟知测量所需用物及测量的注意事项,并能熟练操作,操作过程中尤其学生在抱小婴儿时能够真情实意地流露出对模型婴儿的爱心、关爱的情感,动作轻快,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在气管异物的处理练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与练习,学生掌握了气管异物发生的常见原因,对于1岁以下婴儿采取倒提的方法叩击背部进行冲击使异物顺利排出,练习过程中如何抓握儿童上下肢反复练习,对于叩击的力度及节拍反复练习,2岁以上婴幼儿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措施,通过一定学时的练习学生都能够较规范的掌握此项操作技能。以上的操作为学生顺利考取育婴师资格奠定了基础,也为即将进入临床实习做好了心理准备。同时在育婴师资格考试中与儿科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训技能相联系,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为扎实。

3.3考核

通过理论及技能的培训,教师在理论辅导中采取大班形式授课,对于技能操作培训先进行统一示教,学生练习后,教师再采取一对一技能辅导,在一对一辅导过程中学生练习更加认真,教师也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一对一技能辅导需要任课教师集体备课,统一手法这样才能在指导过程中统一标准。[3]最后教师制定考核量表对学生进行统一标准考核。

3.4评价

此次报名参加考试人数为280人, 根据考核量表,进行统分后计算出优秀率,优秀 257人占总人数的91 %,合格 21人,不合格2人。

4.结果

以职业取向为前提的育婴师培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护理专业的同时,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通过学校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途径增加自己的就业方向,以兴趣及职业取向为前提的思想引导有助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在护理专业中进行育婴师、护理员等职业的培训,有助于相关学科如《护理学基础》、《儿科护理》等学科知识及技能的巩固。

参考文献:

[1]罗莹.育婴师培训理念融入儿科护理教学研究.广西教育2016(6):51-52

[2]梅一宁,葛炜,徐小萍,赵梦琳.翻转课堂在妇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16(10):82-84

[3]刘安琪.优质护理理念指导的一对一带教应用效果研究.临床护理杂志2013

作者:荣敏

集体备课儿科护理论文 篇2:

护理实训教学中以护理技能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训实施效果分析

【摘 要】本文将所选取的护理专业学生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照护理技能大赛标准进行全员培训,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实训,课时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的考核,并调查学生对全员培训的评价,分析以护理技能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训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得出全员培训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等结论,并讨论全员培训所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护理实训教学 护理技能大赛 全员培训 实施效果

基础护理技术的实训课是提升护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和强化护理专业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课程。有调查研究表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但是主动性不强、创造能力较差、实际应用能力较低,而通过技能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进入医院顶岗实习做好前期准备,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护理技能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训是护理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卫生学校)近几年与广西医科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联办的护理“2+3”专业的护理技能大赛已成常态化,学校按照大赛的要求与标准,通过联办教学点护生的全员培训,既让更多护生具备较高水平的技能,又开阔了实训教师、指导教师的眼界,最终实现“以赛促学”的效果。本文以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与广西医科大学联办的护理技能大赛为例,分析以护理技能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训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一、研究背景与思路

以 2019 年度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与广西医科大学联办的护理技能大赛为例。比赛项目包括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鼻饲技术、电动吸引器经鼻腔吸痰技术、女患者导尿术 4 项。广西医科大学所属的每个教学点有 8 个参赛选手,其中 4 个选手由教学点选派、另外 4 个选手由广西医科大学高职院从“2+3”护理专业 2018 级的在籍学生中随机抽取。比赛选手结合赛时抽到的案例完成技能操作,每个赛项分别设备物间、操作间,选手在相应赛室内独立完成操作。

按照比赛规定,每个教学点的参赛选手中有 4 个是由广西医科大学高职院随机抽取,且因为名单是在赛前的一星期才公布,所以教学点必须按照大赛的标准在赛前对医科大学所属的 2018 级“2+3”护理专业的在籍学生进行全员培训。

为研究以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训的实施效果,抽取卫生学校教学点中的 2018 级广西医科大学联办“2+3”护理专业学生和 2018 级右江民族医学院联办“2+3”护理专业学生,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照大赛标准进行全员培训,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实训。课时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的考核,从而得出以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训的实施效果结论。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卫生学校教学点中的 2018 级广西医科大学联办“2+3”护理专业 180504 班学生和 2018 级右江民族医学院联办“2+3”护理专业 3 班学生,每个班各 60 人,学生性别、年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平时各科平均成绩差异不大,教学进度同步,均已完成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理论学习,本学期主要是护理综合实训的强化训练。180504 班有比赛任务,设为实验组;2018 级右医护专 3 班没有比赛任务,设为对照组。2 组在实训内容(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鼻饲技术、电动吸引器经鼻腔吸痰技术、女患者导尿术 4 项)、课时、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上是一致的。

(二)全员培训方法

实验组按照大赛标准进行全员培训,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1.全员培训项目的设计。以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训开始之前,实训课带教老师和比赛指导老师认真研读本次大赛的标准,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结合现有的实训室模拟病房,贴近临床,共同研讨和编制典型临床案例,将查对制度、护理评估、无菌意识、护理礼仪、人文修养、人际沟通、心理学等贯穿比赛项目,重构实验组护理实训课的内容。

2.全员培训前的准备。培训总共 50 个学时,于 2019 年 9 月 5 日开始进行。在 6 月从 2017 级广西医科大学护理“2+3”专业参加过 2018 年比赛的获奖选手中选出 2 名学生,并按照 2019 年大赛的标准进行训练,一名学生负责静脉输液和导尿术,另一名学生负责鼻饲和吸痰术,因为都是经历过大赛的有资质的选手,所以她们很快就掌握了这 4 项操作比赛的标准。然后录制这 2 名学生的操作视频并进行简单的编辑处理。开课前 2 周,教师把 4 项比赛的评分标准、操作流程与沟通用语、所编制的相关案例和已经录制好的操作视频通过学习通 APP 提供给 180504 班的学生,分别设置学习的任务点引导学生进行课下线上学习。接下来将全班学生分为 10 组(6 人一组),每组选一个操作较好、接受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经过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课前自主学习、交流和讨论,激发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全员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以“密闭式静脉输液”为例。在训练这项操作项目的前一天,指导老师结合已录制的选手视频分别对用物准备、操作中重点难点的剖析、细节的处理、语言的沟通、人文关怀的体现等方面进行理论讲解。第二天课上教师再将全班分 3 组(每组 20 人)进行示教,示教结束后由各小组长带动本小组(6 个人)成员进行练习。同时让本班已选出的预备选手担任小老师的角色,在课上进行操作展示和指导,从而以先进带后进的方式加强后进生的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操作项目所需掌握的內容及注意事项。其间,指导老师有计划地抽选学生进行操作流程、沟通用语的背诵或护理技能的操作考核;或组织小组之间的比赛,如抽选每个小组中的某个学生代表该小组参加比赛,比赛的成绩作为该组学生共有的分数。为了提升小组的共有分数和个人的成绩,组内的学生会与其他成员相互合作,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晚自习开放实验室给学生练习,各小组长负责监督本组成员的练习情况:按照要求拍摄同学(被老师点到的学生)操作的视频并发给老师。

三、考核与调查结果分析

(一)实训技能考核

从 4 个比赛项目中选出鼻饲技术和女患者导尿术 2 项操作进行考核。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评分标准一致。每个项目须在 10 分钟内完成,超时部分不计入总分。评分标准包括礼仪规范、查对制度、护理评估、沟通交流、操作技能等内容,总分 100 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护理技能综合能力评价量表结果见表 1。表 1 显示,实验组各项目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参训学生对全员培训模式的评价

自行设计本次培训的调查问卷,并集中发放,让学生当场填写并回收,总共发放 60 份问卷,全部收回,有效回收率达 100%。问卷内容包括激发学习技能的热情、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培养沟通能力、提高学习自主性、提高综合能力、增加线上学习负担等方面。调查结果如表 2 所示。

大部分学生反映,通过以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训学到了很多东西,觉得自己也有参加技能比赛的潜力,护理操作技能并不是不可挑战的;以往学习被动的学生,经过本次培训,积极性和综合能力都得以激发;而平时不愿意开口交流的学生,也在本次培训中学会了护患沟通的技巧。

四、结论与讨论

(一)以护理技能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训实施效果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过去那种只注重灌输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势在必行。护理技能比赛项目中所模拟的临床典型案例覆盖范围广,涵盖了基护、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多门学科,学生只有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等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案例中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以往很多学生遇到问题从不主动想办法,等着老师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依赖性很强。以护理技能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訓在案例设置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灵活变通能力和评判性思维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以护理技能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训的实施由始至终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如小组之间的技能比赛,学生需要与小组内其他成员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帮助,才能提高个人成绩以提升本组成员的总成绩;再如晚自习的分组练习也需要较强的团队意识才能很好地完成训练。参训学生的调查评价结果显示,87% 的学生认为以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训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使其懂得护理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参训学生调查结果显示,83% 的学生认为通过全员培训中规范化沟通范例的学习和应用,自身的沟通能力得以提高,与病人沟通的信心得以增强。在校学生由于缺乏临床经验而对护理工作缺乏感性认识,往往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出现“哑巴服务”的情况。临床护理工作离不开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与医务人员之间、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相互沟通合作,这就要求护士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全员培训要求学生按照规范化沟通范例反复地模仿训练,熟练以后再结合案例模拟场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将护患沟通知识能力化,从而达到提高沟通能力的目的。

4.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预备选手和参赛选手都经过专业的技能训练,他们在形象气质、身体心理素质、操作展示等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有时候操作中的细微之处处理比实训带教教师做得还好,让他们在实训课上进行操作展示和指导,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护理教学中的示范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技术、练技术”的自主性。

(二)以护理技能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训的问题及对策

1.需要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护理技能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训不仅对学生提出新的学习要求,而且对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挑战。教师要在实训开展之前结合比赛要求编制典型的临床病例,重构实训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比赛指导经验。对此,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聘请临床护理一线教师或主管护理操作的负责人到校进行集体备课,全程参与授课和辅导,使学校的护理教学贴近临床。通过集体备课博采众长,使教师在实践操作上标准统一、规范一致。二是鼓励和支持实训带教教师到医院进修、跟岗学习和参加有针对性的培训,及时了解临床护理的新动态,丰富比赛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2.实训用物消耗增多,增加教学成本。传统的实训方式对实训物品的准备要求并不高,学生自主练习的次数也不多。而以大赛为标准的实训教学,每 6 个人为一组,需要多间模拟训练室和多套实训用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经费的投入。对此,可适当增加护理实训教学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室的设施和物资。每个小组配发 1 个仿真模拟人、1 套护理操作用物和床单位。同时,各小组自主管理操作所需用物,严格按照要求取物与回收。首先,上课前各小组派 1 名护生清点操作项目所需用物的数量和种类,有损坏、数量或种类不齐的及时报给带教老师,核对无误后在交接本上签名。其次,实训课结束后各小组成员一起清理、清点和回收用物。按照实验室的要求存放在相应的区域。收回用物的数量种类检查无误后,由实训教师签字确认。在此基础上,落实损坏赔偿、责任到人的自主管理方式,避免出现用物使用过度、对用物不爱惜而造成浪费的情况。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训教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以护理技能大赛为标准的全员培训不仅能提高学生护理技能比赛的成绩,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练习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实现护理教育由“知识中心型”向“能力中心型”转变,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实训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永玉,刘登蕉.护理综合实训互动考核模式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

[2]李宗花,何凤云.以护理技能大赛引领《综合实训》教学改革[J].继续教育,2016(2).

[3]殷 磊,蒋晓莲,袁 璐.探索紧密结合临床的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1(10).

[4]徐志平,夏立平.基于OSCE模式的《多站式护理综合实训》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6(12).

[5]高爱国,王东光,林永超.21世纪初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4).

【作者简介】黄美旋(1985— ),女,籍贯广西德保,讲师,现就职于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研究方向为卫生职业教育;韦秀才(1986— ),女,籍贯广西田东,讲师,现就职于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责编 王悦之)

作者:黄美旋 韦秀才

集体备课儿科护理论文 篇3:

高专儿科学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摘要】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儿科医务人员是儿科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儿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改革儿科学课程实际教学情况,从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策略等方面加以调整,旨在提高儿科学的教学质量,达到全新的教学效果,以期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高专;儿科学;教学体会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性学科,在实际卫生医疗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医学类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面对的是诊疗条件较为薄弱的基层,所以,如何通过教学把知识更快更好地教授给学生,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又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儿科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普遍存在于医学院校的儿科教学问题,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方式,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与雅正。

1、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

无论专科还是本科教育都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而应该是终身教育,因此,教学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使之掌握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即要懂学生,即先问诊,再“对症下药”。选用分层教学模式,将学生必备的知识作为基础模块,为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构建若干个可供选择的知识模块,满足“升学准备教育”和“就业准备教育”两种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1]。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以结果好坏作为评价学生掌握与否的唯一标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力度,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品德、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都很重要。总之,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综合素质教育,抓好各环节,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2.授课前精心准备

教师应明确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应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等,因为考察教与学的质量是按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进行。教师首先自己要懂使用教材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曾出现过沿用老教师教案及课件授课,但自己并不太明白的现象,照搬宣讲,这样做很不妥。很多老教师的旧教案是基于早前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习惯经验和表达方式编写的,所以许多内容需要进行修改,转变成适合自己的讲授内容。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课堂效率[2]。因此,备课是十分必要的。授课前有针对性的查阅相关资料,比如借助图书馆书籍、网上相关参考资料等,准确解释和说明教科书中较为抽象的概念或难点,也可以引用一些典型、精辟的案例也有选用的价值,引用的资料要讲究准确性、适用性、和科学性。为避免授课时面面俱到,作为教材最重要的核心部分——重点要突出,而难点是比较抽象深奥缺乏感性认识的内容,学生自学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备课时应把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案中写明,如有重点或难点内容不清的,应集体备课,大家讨论确定。设法(如使用多媒体等)把重点、难点讲透,其他的内容则一带而过,杜绝满堂灌,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并留以足够的思考空间。

3.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

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质量,也体现了教育理念,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传统儿科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即以书本知识为主的封闭填鸭式教学,学生靠死记硬背,甚至在学期末由教师圈划重点,来对付考试,这肯定无法满足现代儿科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利,为此必须克服传统教学的模式,加强素质教育,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科学组织教学过程,使儿科教学由知识—能力的培养模式,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也应该灵活应用,比如: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可采用自学及组间讨论的方法;既有理论又有临床操作的内容,采用讲授结合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典型病種讲授,采用以病例为先导与启发引导的方法;若是开展护理宣传教育,采用情景模拟,学生角色扮演的方法;实验技术操作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总之,教学活动要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互动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使整体教学收获较好的效果,也可以使学生学的开心,学到更多。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大发展时代,只有不断提高现行的临床教学质量,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4.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

近些年来,在多元智能等新思想的影响下,教育教学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重点已转变为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评价,比如,可以采用试卷、提交论文、病例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态度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改变一张试卷“一锤定音”的传统模式。

总之,高专院校儿科学课程改革应结合基层医疗市场的需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力争培养“知识丰富、技术过硬”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增强人民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何芳.如何培养医学生对儿科学的学习兴趣[J].医学信息2013,8(26):47

[2]刘颖,程士凯,付大军等.儿科学临床授课的认识和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4,4(21):183

[3]杨雪.儿科学的教学方法分析和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9(193):144

作者:王琳

上一篇:咨询服务网络环境论文下一篇:国际环保合作探析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