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对称美传统建筑文化论文

2022-04-27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及要求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进行简要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对称美传统建筑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对称美传统建筑文化论文 篇1: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国家与社会对我们的事业有着更高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培养出具有传统文化思想的多元化学生。如果能在小学数学科目中带入到传统文化思想,不仅能让学生受到熏陶,而且还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与喜爱,这对于新时期的教育理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样也能够影响学生的“三观”导向。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方法及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渗透 作用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0.009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严谨的学科,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创造性与想象性。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找到数学科目与传统文化思想相融合的地方,找到它们的结合点,深挖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我们传统文化思想的真正意义所在,培养学生文化底蕴素养。

一、優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1.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能够对小学生们的思想文化进行影响,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让小学生们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理解,让传统文化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弘扬与传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对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渗透给予重视,积极结合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融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2.强化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能够让小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让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得到提高,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充满自信心。而在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思想发育的重要阶段,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也能促进小学生们健全人格的建立,对小学生们的良好道德品质进行培养,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教学因素之一。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结合知识内容对文化进行渗透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数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挖掘。结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让传统文化能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渗透。引导小学生们在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时,能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在传统文化中,传统数学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通过对数学文化的渗透,不仅能够引导小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历史的发展,还能通过文化渗透提高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心,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与传统文化学习充满了兴趣。

例如:在对《简易方程》进行课堂教学时,数学教师便结合“鸡兔同笼”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对方程思想进行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而“鸡兔同笼”是记载于我国《孙子算经》中的经典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问题之一。而数学教师可以结合之一问题,对我国传统的数学文化进行渗透,让小学生意识到古人的智慧。同时,在古代人们便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加深入,同时也能意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这对学生们文化意识的养成和文化自信心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结合传统文化的小故事,渗透传统文化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时,也要结合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让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学习充满热情与动力。而这也能够集中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让小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而在对传统文化故事内容进行引用时,数学教师要对故事内容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明确,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时,也能够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让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一举两得,在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小学数学课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找规律》开展课堂教学时,数学教师便可以结合“田忌赛马”的故事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学生们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分析,掌握田忌赛马中的规律,并通过故事内容对其中涉及的传统数学文化进行了解。让小学生能够学习古人的智慧,培养小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同时让小学生们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通过传统文化的故事收获自己的感悟。让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能够成为学生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3.结合传统文化图形,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知识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在开展几何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传统文化中的图形与图案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了解,还能对学生们的文化认知进行提升。而在我国传统图案中不仅蕴含了传统艺术文化,其中也有着许多数学的思想和文化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如何进行教学渗透给予重视。在对数学课堂与传统文化图案进行融合时,要将古人美好的生活向往进行体现。

例如:在对《图形的运动》开展课堂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图案对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而在对传统文化图案进行选择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艺术文化中的窗花剪纸、京剧脸谱等,也可以结合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图案,如:故宫中的古典建筑图案,引导学生发现古人对于对称的运用,让学生发现对称蕴含的美感。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们理解教学的知识内容,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让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

4.拓展教学内容,感受文化内涵

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深远持久的重要意义,它内容丰富,逻辑性与准确性高。教师在授课中一定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契合点,把它们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能够感受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以加之学生的兴趣,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本中,其实已有很多传统文化思想相结合的习题或知识点,教师应在这些方面上重点强调说明,利用手中的教材以及结合相关传统文化思想,来培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乐趣。

5.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数学实践学习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学生了解知识内容的重要学习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并在其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让小学生们能够对知识内容和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与探究,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对《圆》进行课堂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并将中秋节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实现在数学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生们通过课堂实践学习,能够了解我国中秋节的团圆文化,并通过月饼等文化遗产引导小学生对“圆”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解。让小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学习,也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圆”的意义,并积极对小学生文化素养和意识进行培养,发挥出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价值。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传统文化通过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能够发扬光大。

6.通过名人故事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

在我国数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数学家,如:祖冲之、刘徽等,这些数学家们写作了传统数学文化的著作,在书中详细描绘了许多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也可以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并结合他们的数学成就对传统数学文化进行渗透,引导小学生对传统数学文化进行了解,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与传承。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依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积极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让传统文化对小学生们的思想与观念进行影响,培养小学生们的良好品质与修养,体现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映民《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中外交流》2019年第51期。

[2] 高波涛《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年第1期。

[3] 杨柳《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考试周刊》2018年第18期。

作者:李玉姣

数学对称美传统建筑文化论文 篇2:

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及要求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渗透

The Effective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Based on Core Literacy

WANG Xiaoyan  (Nanjie primary school,Lintao County,Dingx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rtact】Under the development and requir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quality education,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teaching tasks to integrate and infiltrat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ystem,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athematics ability and their own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effective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知识来源。但是在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成绩、轻视德育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教师和家长往往将教育中心放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方面,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从而影响学生的自身发展。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数学课堂,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1. 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意义

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将合适的传统文化类型渗透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广泛的意义。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因为年龄特性的影响,其自身的思维、辨别是非等能力尚且处于发育阶段,因此极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对自身的观念和思想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小学生作为新鲜的“血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正处在极其重要的奠基阶段,如果长时间处于外来文化的冲击环境下,则会逐渐缺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不但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与当前社会主流文化发展趋势相悖,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及时的加以引导,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为传承奠定基础。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与文化,同时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2. 引用现实文化产物来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讲授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不仅仅体现在理论基础方面,在文化产物层次上,依然存在诸多的优秀作品。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最终服务和运用于现实生活,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处处可见数学知识的存在,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结合极具渊源,数学知识一直在为传统文化服务,而传统文化则一直在彰显着数学知识的存在。很多优秀的传统建筑,在散发着极大地传统文化气息的同时,也在向世人展示着数学知识的魅力,如均匀分布的桥洞,对于面积的计算和距离的掌控令人叹为观止;桥梁的形状也会使人联想到数学知识中的图形变换等,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引用现实文化产物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课前活动作为教学开始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后续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课前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具有吸引力以及具备传统文化特质的内容,帮助学生更轻松的完成自身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更快速的度过前期的学习迷茫期,具备良好的心态面对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双重考验”。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寻找蕴含着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文化产物或者建筑,并详细了解其中知识的来源,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认知。

例如,很多传统的图案或者建筑都是讲究对称手段,技艺高超、艺术精湛且风格独特,都在彰显着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教学小学数学《图形与变换》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活动中展示相关内容,如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北京故宫等建筑,在建设时都讲究“中轴线”的存在,与课文内容中的“对称”部分刚好相互呼应,也是对称知识在传统建筑文化当中的应用体现;而在故宫之中,有些花纹纹样也体现出平移的相关概念和平移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在领略、欣赏传统文化应用之美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知识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课下作业,如记录曾经见过或者听说过的古建筑中的对称图形或者形状,或者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查询相关图案,然后在课上进行分享,主要分享或讲解图案的主要概况以及特点,帮助学生对不同的古建筑进行了解与研究。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分享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所搜寻建筑的故事简要的讲述一遍,并根据学生讲述的情况进行完善与添加,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传统文化,從而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渗透,体会传统文化与数学文化相结合的魅力,并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应用。

3. 利用古代名人故事或者计量工具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从古至今,中国的数学发展程度和水平在世界环境中一直名列前茅,很多优秀的数学知识都是中国古代数学家首先计算和发现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很多知识都还没接触过或者认知程度不够,因此对于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并没有正确的观念,而教师就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讲述相关古代名人数学家的故事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科认识的同时也使传统文化实现更好的渗透。传统的讲解方式对于处在小学阶段、自身思维能力发展不成熟的学生来讲,可能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化设备,展示相关文献资料或者相关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其次,古代的计量工具也在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不同时期各种各样的计量工具在體现着不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体现着各个时代数学学科的变化,因此教师也需要利用传统计量工具知识来完成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周率”相关知识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古代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通过多媒体播放《儿童百科:中华名人故事之祖冲之》等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祖冲之在刘徽利用发明的“割圆术”计算出的圆周率成绩基础上,又进一步精确了圆周率的数值,让学生体会到在计算过程中数学家们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从而对学生自身产生激励效果;其次,教师也可以在课前收集算盘等计量工具,在课上让学生自主猜测这是什么工具,然后向学生展示相关运用算盘的口诀,引导学生进行建议记忆,从而在教学中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简单的利用直尺、圆形等简易工具去模拟祖冲之探寻圆周率的过程,在模拟之中更好地体会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圆周率的理解。

4.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探寻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述所提到的基于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有效渗透主要是教师采取一定措施促进传统文化教学渗透,这就导致学生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方式来汲取知识,学生往往会在长时间被动接受知识中失去对于知识探求的可能性与兴趣性,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措施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探寻传统文化与数学文化相结合的魅力,从而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九章算术》内容,联系自己六年以来所学习的数学内容进行出题,如“鸡兔同笼问题”、“方田”问题等,学生要在出题时则要充分将《九章算术》与自己在六年以来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做到紧密联系,把自己对于《九章算术》的理解写到自己所出的试卷中,并将答案附在试卷末尾。教师也应该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两名学生可以互换自己所制作的试卷,并尝试着填写试卷,在试卷填写完之后进行交流,交流完毕后,则需要两名学生为一组,从本组的两份试卷中抽取较有意义、难度适当的题目,并由其中一名同学上台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其他学生不但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5. 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使小学数学课堂和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使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增强,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将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多媒体平台的作用下,相关课程的讲授更加详细。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授课模式比较单一,教与学的过程比较乏味,对此,教师要打造具有互动性的课堂教学形式,而多媒体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增强了学生互动欲望,学生对多媒体蕴含的图片、视频和故事非常感兴趣,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适当的增加难度和趣味性,通过问与答的形式,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很多具有现代化、先进化的教学工具涌现在课堂中,这就使得教育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师要紧跟潮流,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方法,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互动教学模式合二为一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他们的感官系统,这样能够优化教学效果,事实证明,在PPT的帮助下,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更加形象具体,便于教师将新型技术与数学传统文化知识相结合。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时,可以引入“曹冲称象”故事,可以借助PPT软件,将曹冲称象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变得简单有趣,充分展现寓教于乐的魅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加浓厚。在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只能通过苍白的语言描述将曹冲称象涉及到的原理进行讲解,小学生的理解力是有限的,对教师的一言堂教学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学习效果比较不理想,多媒体平台不仅优化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还使学生的听讲效率有所增强,当教师讲解的内容涉及到传统文化时,多媒体独特的优势使学生汲取知识的时候获得文化的洗礼,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使小学数学课堂和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

总之,传统文化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还能提升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总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若能将数学学科和传统文化知识相结合,在新时期,会使教学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的彰显。因此,教师需要寻找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渗透与融合,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的完成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葛芬萍.浅议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J].内蒙古教育,2019(17).

[2]李强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

[3]叶阿云.渗透数学思想 提升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9(14).

作者:王晓燕

数学对称美传统建筑文化论文 篇3:

试析中西传统建筑和谐美的文化内涵

摘 要: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民族文化造成了中西传统建筑和谐美在审美观念、建筑形制、空间处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而这些审美观的不同,究其根本,就是中西文化理念的差异。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传统建筑;和谐美;文化内涵;中西差异

从古至今,中西方建筑文化在思维方式、视觉感受、艺术观念等方面有许多不同,这种不同,造成了中西传统建筑艺术的审美差异。在对自然界、社会和艺术中的美进行探索和研究之后,中国和西方都形成了以和谐为核心的美学思想,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又使中西建筑艺术和谐美形成了不同的审美特点。

和谐美不仅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主观上的心理感受。人们在观赏建筑时产生的和谐的心理感受,更多是由当时的审美思想所决定的,而审美观念的产生,与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虽然中西传统建筑都很注重形式美,讲究建筑物的比例、尺度、均衡和秩序等,但在这相似的形式美原则下,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和谐美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中国传统建筑和谐美的文化内涵

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的美学思想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虽有不少派别,但最重要的还是儒道两家。儒家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孔子的美学思想中,十分强调“和”,也就是和谐,并将艺术上的和谐上升到人与社会的和谐,认为只有人的“身心之和”、社会的“人际之和”以及“天人之和”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道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以人心的和谐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和”在道德观念上,就是“善”,而在它们的美学思想中,“美”就是“善”,以善为美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社会文化结构是以儒学为主导的,因此形成了以“和”为主的古代社会数千年的审美定式。中国建筑艺术的和谐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之濡染,是和谐这一哲学思想在建筑艺术中的集中反映和体现,在建筑理念的有机整体观中表现出来。中国的建筑艺术讲究建筑整体的和谐。中国建筑艺术的和谐美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之上的,影响着建筑营造的各个方面,比如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形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也代表着中国建筑最基本的哲学内涵(图1、2)。

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也与“数”有关,不同于西方的抽象,中国古代的“数”很具象。通过“数”的等差变化来表现和谐与秩序,如房屋的进深、台基以及装饰图案的用量等。“数”的和谐形式在中国古代成为了仁政的标志,被赋予了礼的内容。如“城方九里;诸侯城按七、五、三里递减。王城门高五雄,城高七难,隅高九雄;诸侯城按三、五、七递减。”这种对“数”的和谐关系的追求,几乎渗透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审美标准的一部分(图3)。

二、西方传统建筑和谐美的文化内涵

西方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一样,也呈现出了和谐美的审美特点,但西方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和谐美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中西方古代社会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古希腊是西方美学的源头,而古希腊和谐的美学思想是随着自然哲学的起步出现的。一些哲学家在探索和研究宇宙的同时,对美和艺术进行了思辨,形成了以和谐为核心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中最开始提出和谐美的,是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比例构成美的和谐理论。他认为“数”构成了宇宙万物以及宇宙的和谐,由此在和谐中产生了美。美也就是由一定的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凡是符合某种“数”的比例的,就是和谐,从而产生美感。

柏拉图把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美就是“数”的和谐的思想,上升为精神层面的内在的和谐,认为事物的美是从美的理念派生出来的,而美的理念就是“美本身”,他指出内在的和谐才是和谐美的深层内涵。亚里士多德则把它改造成为关于具体事物典型形式的和谐说:“一种东西要成为美的东西,无论它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还是一个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其组成部分的排列要有某种一定的大小。美是同大小和秩序有关的。”

在基督教统治一切的中世纪,美学与神学产生了联系,认为上帝的美才是最崇高的美,事物与艺术的美是低级的。“和谐之所以美,就因为它代表有限事物所能达到的最近于上帝的那种整一。”“现实世界仿佛是由上帝按照数学原则创造出来的,所以才显出整一、和谐与秩序。”而基督教在否认现世的美和艺术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艺术的存在,并将其服务于宗教神学,因此比较重视形式(图4)。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是提倡科学与理性,反对宗教神学。这时期的艺术家们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符合客观的形式美原则的创作才是美的。阿尔伯蒂的美的标准:第一是数字,第二是比例,第三是分布。這些概念的综合,就是和谐。古典主义时期自然科学开始发展,这时期的美学思想更加崇尚理性与秩序。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美学方面,笛卡尔认为艺术创作不应该是凭借经验和感觉的,而应像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图5)。

西方的美学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数”的和谐是西方古代一直没有脱离的美学思想。西方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沉迷于追求事物的本质,由此形成了思辨理性的精神,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之后,归纳出了形式美的规律,诸如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称、统一等,来追求艺术的和谐美。

三、结语

古代中西虽然都以和谐为审美理想,但两者的区别在于,中国的传统审美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主要追求人人之和,而西方传统审美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主要追求人神之和。中西传统的和谐观,一种更偏重人文,一种更偏重科学。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与时代发展的不同,使得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审美特征也有所不同。因此中西方传统建筑虽然都具备和谐美的审美特征,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齐伟民.室内设计发展史[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齐伟民.中西传统居住空间形态比较[J].室内设计,2004(1).

[3]李之吉.中外建筑史[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

[4]詹和平.中西建筑室内空间比较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5]梁思成.凝动的音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8]高尔泰.论美[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9]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M].王贵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5.

[10]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齐伟民,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历史及理论研究。

崔杨光辉,吉林建筑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作者:齐伟民崔 杨光辉

上一篇:建筑给排水常用管材探究论文下一篇:农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